第6课我的老师学案和答案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第6课 《一封信》导学案
(3)学生朗读并交流:露西很不开心,爸爸不在,没有人逗她玩。灯坏了,露西和妈妈修不好,家里很冷清。
(4)学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露西,带着伤心、孤单的心情朗读。
(5)学生分角色朗读第4、5自然段,观察字理图识记“肩”“团”。
1.在学生圈画词语、句子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运用尺子等工具工整圈画。
三、观察交流,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1.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写字表上的一部分生字,引导学生观察例字。
2.教师可用课件演示每一个字的书写,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书写要点。3.教师组织学生观察例字,练习书写。
4.教师展示学生书写成果,引导学生进行评议。
1.学生观察“信”“今”“圆”“笔”“句”,找出难写的笔画。
6.字理识字法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例如,“灯”,左边是“火”,古时候,人们都是用火照明;右边是“丁”,表示一丁点儿,不多。合起来表示“只有一丁点儿的火就可以照亮”,这就是“灯”。再如,“肩”上面的“户”字形像一扇开着的门,下面的“月”字形像一块肉,合起来表示“人的肩膀像一扇开着的门,很宽,肉和关节也像门一样能活动”。
2.学生一边观察书写,一边倾听讲解,尤其要弄清楚书写要点。
3.学生看例字,先临写一个,再练写两个。
4.学生评议,重点说清哪个字哪个笔画写得好。
“写”上部是“冖”,不是“宀”。“珠”右半部分的竖,要写得略长于其他部分,而且要垂直。“灯”是左右结构的字,左半部分略高于右半部分。“电”的第五笔竖弯钩,“竖”的部分写在竖中线上。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露西给爸爸写信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交流。
辽宁省丹东市第七中学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我的老师》辽宁省(第1课时)研学案(无答案)(
《我的老师》第一课时【学海拾贝】魏巍,原名,曾用笔名主要作品有散文集长篇小说等【有的放矢】1、了解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2、学习本文用朴素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围绕中心选择感受最深的事写人的写作方法3、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树立尊师爱生的思想【扬帆起航】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求学生涯中,教过我们的老师有很多。
请大家回忆一下,从小学一年级起,到目前为止,一共有多少位老师教过你们?在诸多老师中,又有哪些是令你终身难忘的呢?我想,在每个人的心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难忘的老师。
如果把他写下来,一定令人动情、感人至深。
今天,我们学习著名作家魏巍所写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的一篇文章《我的老师》。
(板书课文标题)二、介绍作者、解题。
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
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
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
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入长篇小说《东方》等。
《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
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
“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
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叙写自己最难忘的老师的。
三、(一)、整体感知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查字典注音,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
(二)师生共同研习课文1.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明确:本文记叙了我的老师蔡芸芝、我的母亲和我小学时的几位同学。
主要人物是蔡芸芝老师。
2.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共记叙了七件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课外教我们跳舞;③带我们观察蜜蜂;④教我们读诗;⑤我们对老师的依恋;⑥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⑦睡梦中去找老师。
学案《商的变化规律》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四上(最新)
(2)引导学生分别按照从上到下和从下到上的规律进行观察。小组内交流、讨论。
(3)学生认真观察、倾听。
(4)学生讨论,明确0不能作除数和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的算理。
(5)与老师共同小结。
2.(1)学生观察,口算结果 。
(2)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发现。
(3)同桌互相表述,老师完善小结。
第6课时 商的变化规律
课题
商的变化规律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着“让过程和方法进课堂”的教学原则,结合学生的特点,本节课做了如下尝试:
实现有梯度的探究过程,充分使用教材的学习材料。首先是要验证被除数不变,除数和商的变化规律,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应将教学精力集中在对规律的理解上。让每个学生自由计算、思考并在小组中进行充分的讨论、总结。在这一过程中,也要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比较,在观察中比较,在比较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交流,在交流中顺利得出规律。由于有了前面的学习经历,这一层次的教学,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自主进行,发现规律,表述规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既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够很好地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对亿以上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以及用计算器计算这几点知识掌握较好。但仍有部分学生对用计算器操作探索规律掌握得不好,很难找出规律,这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穿插练习,多加训练。
教师点评和总结:
教师点评和总结:
练习课
学习目标
1.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能进行四则运算。
2.能利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
名师学案高中英语外研版必修:Book1 Module 2 My New Teachers[8页]
Module 2 My New TeachersI.内容全解1.Good teachers make sure that everyone in the class understands.好老师应确保班里的所有学生都能听懂。
动词短语make sure意义有二:a.确定,弄明白;b.确保,务必。
其后常接宾语从句或介词of短语。
如:Can you make sure that you will succeed?你能确保成功吗?Please make sure that the lights are turned off.请一定要关好灯。
Arrive early at the station to make sure of (getting) a ticket.早点到车站,以确保买到车票。
You'd better make sure of the time and place.你最好把时间和地点弄确实。
Make sure (that) you pick me up at five.你一定要在5点开车来接我。
2.My first impression of Mrs. Li was that she was nervous and shy.我对李老师最初的印象是她既紧张又害羞。
ones (first) impression of某人对……的(最初)印象impression [C]“印象,感觉”,常用于make/leave a…impression on sb.“给某人留下……印象”。
The young man made a good impression on them.这个年轻人给他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The impression that he made on me was that he was not telling the truth.他留给我的印象是他没说实话。
impression印记His shoes left deep impressions in the mud.他的鞋在泥地上留下了很深的印记。
《我的老师》阅读教案
《我的老师》阅读教案在学校学习中,老师是我们的引路人,他们传授知识,开启我们的智慧之门,手把手地教会我们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每个人都曾经有过自己喜欢的老师,那么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我的老师——李老师。
李老师是我高中的数学老师,从高一就开始教我们,我们也一路跟着她走到高三。
我喜欢李老师有几个理由,首先是她的教学方法非常生动有趣,她总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我们能够理解知识点。
她非常注重课堂气氛的营造,让学生感到轻松愉悦。
对于李老师的第一个优点,我想具体举个例子。
在高二的时候,我们学习了一节关于立体几何的课程,当时我对这一节课毫无头绪,但是李老师就非常耐心地给我们讲了半个小时。
她从许多实际的例子中引导我们理解了这个知识点,并带领我们做了不少练习题,让我们真正掌握了这个知识点。
这打破了我之前一直以来对数学的固有印象,让我感受到数学也可以很有趣。
对于李老师的第二个优点,我个人觉得是她平易近人的性格,让她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
高中生活非常紧张,有时候需要放松、缓解一下压力。
李老师理解这一点,有时候在课堂上会和我们聊些不相关的事情,让我们放松心情。
她总是能够为我们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同学们愉快地在课堂中学习。
另外,李老师也经常组织我们进行数学竞赛,跟我们分享她的奖项经历,鼓励我们多加努力。
在我的高中生涯中,李老师是我最喜欢的老师之一,她的课堂也是我最开心的时光之一。
在这里我要向我的老师致以最真挚的感谢和敬意。
我的老师——李老师,她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回忆,也让我在学习中感受到了温暖和快乐。
她的爱心、耐心和聪明才智,让我受益匪浅。
我相信她的学生中也会有许多人和我有着相同的感受。
希望我的老师和所有辛勤教育的老师们能够在教学生涯中快乐、健康,也希望未来的学习能够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第六课我的老师》教案
简要介绍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以及与课文相关的作品,以便学 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
课文内容解析
主题思想
概括课文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所表 达的情感和价值观。
段落分析
对课文进行分段,并对各段进行详细解析,包括段 意、重点词语和句子等。
写作手法
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如修辞、表现手法等,以便 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
定期反馈
教师应在每个单元或章节结束后,对学生进行总 结性的反馈,帮助他们梳理所学知识,明确下一 步的学习方向。
激励性反馈
教师在反馈时应注重激励学生,肯定他们的进步 和优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06
课后拓展与延伸
相关阅读材料推荐
推荐阅读《我的老师》作者魏巍的其它作品,如《东方》 《地球上的红飘带》等,以了解作者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 涵。
05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
01
02
03
04
课堂表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回答问题的质量以及小组讨论 的表现,以此评估学生对课程 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作业和测验
通过布置作业和进行测验,了 解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 ,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知 识漏洞。
自我评价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 行反思和评价,培养他们的自 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THANK YOU
感谢聆听
02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仿写 、扩写等方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 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敬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之 心。
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02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 第六课 师生之间 第二框 师生交往教学案 新人教版
师生交往课标要求1.4 了解老师的工作,乐观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判,增进与老师的感情。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会与老师有效沟通,和谐相处;增进师生的感情,共同谱写师生关系新篇章。
2.学问与力量目标:理解:教学相长。
探究:与老师有效沟通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与老师交往。
2.教学难点: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判教学方法故事共享,感受沟通。
学法指导1.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争辩,体会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意义,探讨与老师有效沟通的方法。
2.情景分析法:老师创设问题情景,同学针对具体的问题情景进行分析、感悟。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活动一:运用你的阅历【设计意图】结合教材“运用你的阅历”(P65)板块,要求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对四种场景开放争辩。
这一教学活动体现了“面对全体同学”、同学是学习主体的新课程理念,使同学的活动更有目的性,也有利于提高同学探究合作的技能。
过程:1.多媒体呈现四种场景: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老师扮演着组织者、倾听者、陪伴者等角色。
回想你与老师交往的场景,在那些场景中,老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请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2.要求四个小组对四种场景开放探究,并将争辩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老师巡回指导,并适当点拨。
4.以小组为单位,沟通争辩结果。
同学们争辩得格外认真,课堂氛围也很吵闹,那么,我们到底应当怎样与我们的老师交往呢?让我们开启今日的学习之旅。
揭示课题,老师板书。
讲授新课其次节师生交往活动二:阅读感悟同学阅读课本P66.“阅读感悟”内容,争辩沟通:这段材料告知我们什么道理?同学争辩沟通,老师点评、归纳:一、教学相长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学记》译文:即使有美味的鱼肉,不吃,也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深远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第6课我的老师学案及答案
第6课我的老师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_ 编号:______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推断词语的含义;把握作者思路,分析各个片段之间的联系和照应;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自主尝试、合作讨论、品味探究、拓展迁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尊敬、热爱老师的良好品德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魏巍,现代作家,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
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
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
建国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
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
“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
学习过程一、基础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把拼音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黑痣.教诲.半晌.模.仿军阀.卜.问时辰..褪.色焚.香榆.钱2.根据拼音,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写出正确、规范的汉字。
占(jù)(kē)头劝(wèi)(jiū)纷3.《我的老师》作者_____________,当代作家。
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_____________,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
二、课文感知1.本文共写了七件事:A. B.C. D.E. F.G.其中,表现老师对学生的温柔、慈爱的是_____________;写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依恋的是_____________。
2.详写的是,略写的是,为什么这样安排?3.蔡老师的性格特点可用“_____________”来概括,文中“”这句话是蔡老师对学生感情的根本点。
(原文回答)三、合作探究揣摩细节1.本文有一条感情线索,请同学们从课文中选取二三例,说说作者的思想感情。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3 解决问题 教案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和“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教材第35、第36页的内容。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和“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能够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这类简单的实际问题。
2.借助线段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重点:通过分析比较,找出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区别和联系,掌握解决问题的规律。
难点: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题投影片。
1.口头分析。
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作单位“1”?。
生物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13。
航模组的人数是生物组的45。
汽车的数量相当于自行车数量的232.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
他体内的水分约是多少千克?投影出示:一个儿童重35 kg,他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学生动笔在练习本上做。
学生反馈,汇报这道题如何画线段图。
(老师板演)学生分析,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求儿童体内的水分约是多少千克,也就是在求什么。
老师点明数量关系式:一个儿童的体重×4=这个儿童体内水分的质量。
51.出示例4。
老师:你能从题中找出哪些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学生找出题中的关键信息。
2.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例4与复习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引导学生从已知条件和问题、单位“1”、数量关系式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在学生汇报过程中,展示下面的线段图。
提问:在此题的数量关系式中,小明的体重是未知的,可以用什么来表示?让学生用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表示这个数量关系式,即x×4=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53.解决问题。
老师:你会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这道题吗?学生汇报的同时,老师板书补充完整解题过程。
老师引导学生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汇报检验方法。
请一名学生完整地讲述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过程。
4.出示例5。
学生读题,选择有用的信息。
根据“小明的体重是35kg,他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8”这两个条件画出线段图。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 第6课往事依依(第2课时)教学案 苏教版
第2单元第6课往事依依(第2课时)教学目标二、教学重难点学会运用人物的情态、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
三、学习与交流悟一悟:写人通常要注重描写,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人物风貌,请大家认真品读文中对老师讲课的情状的描写,找出它们描写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并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明确:相同:本段所举两个事例都是初中国文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讲的内容是抒情的诗,诗词的作者是爱国的诗人,讲课时老师都采用诵读,都入情入心,学生都深受感染,我都牢记了所讲的内容,且由此激发了喜读诗词,爱好新文学的激情。
不①一个是国文老师,一个是代课的国文老师。
同②所讲内容是一古一今③讲课情状一个是情溢于胸,头和身子左右摇晃,一个是情满双眸,那深深感动的表情凝注在眼睛里。
④“我”读了辛词每“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而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则“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作用:这样写充分展现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对于开启心智、陶冶情感、培养兴趣所起的重要作用。
说一说:通过刚才的品味、思考,我们可以发现:阅读课文,犹如走进了色彩斑斓的文学天地,处处是名言佳句,令人目不暇接。
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这是否是一日之功呢?作者从小酷爱读书,几十年如一日。
青少年时代的所受的文学熏陶促使她不断奋进,终于成为了当今著名的语文教育家。
那么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像作者一样的经历?你能否举一例来谈一谈文学和你的成长有什么样的联系?哪些文学作品将你的精神摆渡到了更高的境界?(提示:可以是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句话、一本书、一部电影。
)总结:书有不同的档次,有高雅的,也有低俗的,我们要尽可能选择一些高雅的作品欣赏。
阅读面不能仅局限于文学作品,还可以欣赏一些优美的音乐、美术、摄影等,把感受写下来,丰厚自己的人文底蕴。
引导学生反复读第六段中“老师”的教导。
四、典型题例练一练:1.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一段话,描绘老师讲课的情状和自己听课的感受。
2.你所读过的文学作品对你有何影响,用一段200字以上文字加以描述。
10《再塑生命的人》(学案)(含答案)
10《再塑生命的人》(学案)(含答案)10 再塑生命的人学案班级:课时:课型:【认定目标】1.品读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
2.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刻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3.体会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预习检测】一、为下面加点的字词注音并解释成语。
截然()感慨()绽开()争执()奥秘()拼凑()企盼()捡()搓捻()惭愧()悔恨()激荡()小心翼翼()混为一谈()疲倦不堪()恍然大悟()花团锦簇()截然不同:疲倦不堪:小心翼翼:不求甚解:混为一谈:恍然大悟: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二、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及本文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海伦·凯勒名著《》。
海伦·凯勒,19世纪(国籍)著名作家、、,是盲聋哑人。
她不仅掌握五国语言,还完成了一系列著作,有《我的老师》、《》《》《》等。
她一生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米国《时代周刊》评为米国十大,荣获“ ”等奖项。
马克·吐温曾说过,19世纪出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
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内容。
2.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3.读课题,思考课题中“再塑生命的人”是指谁?她再塑了谁的生命?“再塑生命”指什么?4.课文是以什么为线索叙事抒情的?【共同探究】1.莎莉文老师到来前,海伦的“生命”是什么样子?在课文中画出相关段落或句子读一读。
2.莎莉文老师来到海伦的世界里做了哪些事情?“我”的感受如何?找出海伦情感变化的关键词语。
3.“水”是“再塑生命”的转折点,海伦为什么说“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说明了什么?4.对比第9段和第12段,想想为什么“我”摔碎布娃娃时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有了井房经历后却“悔恨莫及”?5.通过这些事,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是个怎样的人6.你认为海伦·凯勒是个怎样的人?7.读完全文后,你觉得在海伦心中,莎莉文老师有怎样的地位?试在文中找一找相关语句。
七年级语文上第6课:《我的老师》学案、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第 6 课:《我的老师》教案、教课设计6.我的老师一、教案设计【三维目标】1、能用记述文的六因素归纳出文中七件案例及其选材角度。
2、领会作者在文中包含的“迷恋、思念老师”的深沉感情。
3、在阅读中培育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优秀道德。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详略适当的写作技巧。
难点:理解、推测语句,领会思想感情。
【自主预习】1、查找作者魏巍的资料(便笺贴)2、给加点字注音或写汉字黑痣()卜问()时辰()退色()k ē()头纠葛() y ú()钱焚香()狡猾()2、本文共记述了几位人物?此中主要人物是谁?3、本文共记述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哪几件详写 ?哪几件略写 ?这样安排有什么利处?4、这七件事是如何贯穿起来的?七件事的序次能够不能够打乱?为何?【研究展现】1、蔡老是一个什么的老,文哪些地方能够看出?2、“我”是一个什么的学生?文哪些地方能够看出?3、“我不知道你当是否是察,一个孩子站在那边,你是多么的迷恋!”全篇都用第三人称“她”,里什么改用第二人称“你”?4、“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是多么慈,多么公正,多么大的人啊!”假如去“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行不能,什么?5、“我”凭什么“她我。
并无有意要打的意思”呢?从哪些句能够看出一点?(个案与反省)【外延长】若是作者在写篇文章此后得悉蔡老的音,准老写一明信片。
你能写一段文字表达作者蔡老的思念、尊敬和之情?(用便)【当堂】1、蔡芸芝老“我”写信,“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我” 蔡芸芝老是一个慈、公正、大的人,生互相的价了然什么?2、“每逢放假的候⋯⋯我是多么思念我的蔡老啊”,回答。
(1)用四个字归纳文所的事情。
(2)写出这件事的六因素。
时间:地址:人物:事情的因由: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结果:(3)选文中“恍恍惚惚”和“隐隐约约”可否调动地点,为何?3、贯穿全文的一条感情线索是什么?【教与学反省】二、教课设计设计第一教时【教课步骤】一、: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
【学案】.再塑生命的人
10*再塑生命的人学习目标:掌握生字新词,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知各种“雨”的形象,感悟莎莉文老师这一形象,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学习过程:【检查预习】1.文学常识填空。
海伦·凯勒,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她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
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2.给加点字注音。
感慨.(kǎi)搓捻..(cuō )(niǎn) 绽.开(zhàn)争执.(zhí)迁徙.(xǐ) 惭.愧(cán)悔.恨(huǐ)激荡.(dàng)奥秘.(mì)拼凑.(còu)譬.如(pì) 企.盼(qǐ)截.然不同(jié)疲惫.不堪(bèi)小心翼.翼(yì)恍.然大悟(huǎng)花团锦簇.(cù)3.把握词语。
不求甚解:原指领会大意。
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疲惫不堪:形容非常疲乏。
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儿也不敢疏忽。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截然不同:形容两者毫无共同之处。
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自主探究】(一)整体感知1.理一理文章的写作思路。
答案:第一部分(第1—3段):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我”的心情。
第二部分(第4—13段):莎莉文老师利用实物来教导“我”认识具体事物。
2.找出文章的纲领句。
答案: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二、深层探究1.莎莉文老师应该教会海伦许多东西,为什么海伦从学识字开始写起?答案:文字是人类沟通的桥梁,是走出黑暗的希望。
莎莉文老师在识字的过程中教给了海伦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用自己的爱去感受世界最美好的一面,去善待每一样事物,洋娃娃是有感情的,水是有生命的,这个世界是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的。
七年级上册语文优佳学案配套试卷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优佳学案配套试卷答案xx中学20xx--20x年度第一次校考七年级语文测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4分)1、以下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就是()(2分后)a、一霎时chà 诀别jué 可鄙bǐ 花蕾léib、毛巾mā 脸颊jiá 摁很紧zuàn 匿苦笑nìc、纠纷jiū 分歧zhī 步履lǚ 煎熬áod、敷衍了事yǎn 步履蹒跚pán 嗅觉xiù 怦怦pīng2、选出无错别字的一项:()(2分)a 分歧铺垫抛弃各得其所b 桑树渔塘祈祷自做主张c 瘫痪捶打憔悴翻来腹去d 严历挨凑仗义形影不离3、插入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贯通连贯的一项就是()(2分后)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算不上轻;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也重;但我和妻子都就是慢慢地,稳稳地,跑得很认真,似的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提出来,就是整个世界。
a儿子毕竟幼小,虽然很胖b儿子毕竟TDATE2007,即使幼小c儿子尽管很胖,毕竟幼小d儿子虽然TDATE2007,毕竟幼小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在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更必须全面继承和充分发挥中华文化传统。
b、春节晚会上,残疾人表演的大型舞蹈《千手观音》,赢得了观众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c、双休日里,大家回去郊游时一定必须特别注意交通安全,避免不要出现意外事故。
d、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5、挑选出以下各句中运用修辞学方法相同的一句()(2分后)a、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
b、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来无数的人俯视天穹,使自己的心也飘上云端。
c、燕子有一个剪刀似的尾巴。
d、连翘花掉挥舞金黄的小喇叭,向着春天弹奏着生命之歌。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学案及当堂评测答案全册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学案及答案1 举手的秘密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7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露”“调”,会写13个字,参照词语库积累词语。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知道故事中的“我”是怎样进步的,感悟到尊重、信任和鼓励能使处于困境中的人产生战胜困难的自信心。
自学指导:1.我能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可以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
要注意“胆”左边是“月”,“县”字里面是两横。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8分钟后,相信聪明的你一定会有精彩的表现)当堂训练:一、必做题:基础知识1.看拼音,写词语。
yǒu shàn jiǒng tài cháo xiào hãǎi()()()()xiàn chãng dǎn xiǎo chãng kþn juã miào()()()()2.比较下面各组字,组成词。
仍( ) 偏( ) 急( ) 兄( )扔( ) 扁( ) 隐( ) 况( )3.试一试,你能正确认读下面的词语吗?隐约虚荣心露馅儿声调习惯仍然心照不宣水份情况偏旁二、选做题:1.读片段,完成练习。
这是一个绝妙的主意。
一开始,我只能举右手,每当此时,老师便和我交换一个眼神,这样一来,我的心里就感到很踏实。
(1)“绝妙的主意”指的是。
(2)“每当此时,老师便和我交换一个眼神”,这个眼神会是一个怎样的眼神?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1)高老师提出今后“我”怎样举手,是对“我”一个人说的,大家都不知道,为什么高老师不当众提出这种办法呢?(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对话,尝试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三、拓展延伸:把你心中的小秘密写下来。
1 举手的秘密第二课时学习目标:能认识到高老师之所以能巧妙地给予“我”鼓励和信任,是出于她对学生的热爱。
爱护别人,与人为善,才能有效的帮助别人,启发别人克服困难。
自学指导:1.在阅读课文时,要重点品读描写老师的神态和“我”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我”对老师的爱和感激之情。
(精品)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学案及答案
1 邓稼先【课文学习目标】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学习本文精心剪裁,巧妙布局的特点。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长句短句交错使用的作用。
4、学习写人物传记。
5、学习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第一课时一、自主学习1、背景资料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关于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关于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
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
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
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
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等。
当然,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
短小的传记(小传),只需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2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6~9的认识教案
第二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1.1 6~9的认识单元说明: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教学的,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加减法最直接的基础。
同时,本单元中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对今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单元是全册教科书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建议如下:1. 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的目的性。
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以此丰富学生关于6~9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表象,让他们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更好地理解6~10各数的概念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2.注意对计算方法的引导。
本单元加减法计算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利用数的组成计算加减法;二是通过学具的拼摆计算加减法;三是通过实物、图形的观察去完成计算任务。
教学时,一方面要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些方法,另一方面又允许他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计算方法进行加减法计算。
3.加强对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的指导。
本单元解决问题中,有两个方面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一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一定要让学生经历全过程,不能仅仅列式计算;二是用大括号表示总数,用问号表示所求问题,这是数学语言的表达方式。
要让学生读懂题意后,自己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课题名称】第1课时 6~9的认识【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36页。
【教学目标】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6~9各数的过程,初步感知6~9各数的基数含义,知道6~9的数序,并会认、读这几个数。
2.借助计数器、点子图、小棒等学习用具,感知后一个数是在前一个数的基础上增加1得到的,初步建立数感。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建立6~9的概念,会认、会读6~9。
教学难点:会用数字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培养数感。
【课前准备】1.教师:教具:计数器、6~9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卡片。
金榜学案七级语文上册第6课往事依依新课标配套课件苏教
感谢您的下载观看
9.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顺序的理解能力。要抓住文章的关键词语来答,如:小学三年级、“文革”期间、参加工作后、退休后有一段时间。 答案:本文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的,从“上小学三年级——‘文革’期间——参加工作后——退休后有一段时间”可知。
3.下列语句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 B.年华似流水。 C.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 D.这一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好像就是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 【解析】选B。A项“仿佛”不是比喻词,只是表示一种感觉;C项只是表达书的作用;D项“好像”也是表达的一种心理感觉。
6.作者在描写两位国文老师时,都注重了什么描写?请找出文中最能概括两位老师特点的语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动作和神态描写。前一位“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后一位“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7.两位国文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有什么不同呢?他们对“我”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前一位老师教授的是辛弃疾的词,“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培养了“我”的爱国情怀;后一位老师教授的是田汉的新诗,朗读时“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使“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我的老师学案和答案
第6课我的老师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_ 编号:______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推断词语的含义;把握作者思路,分析各个片段之间的联系和照应;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自主尝试、合作讨论、品味探究、拓展迁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尊敬、热爱老师的良好品德
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魏巍,现代作家,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
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
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
建国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
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
“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
学习过程
一、基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把拼音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黑痣.教诲.半晌.
模.仿军阀.卜.问
时辰
..褪.色焚.香
榆.钱
2.根据拼音,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写出正确、规范的汉字。
占(jù)(kē)头劝(wèi)
(jiū)纷
3.《我的老师》作者_____________,当代作家。
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_____________,长篇小说
_____________。
二、课文感知
1.本文共写了七件事:
A. B.
C. D.
E. F.
G.其中,表现老师对学生的温柔、慈爱的是____
_________;写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依恋的是
_____________。
2.详写的是,略写的是,为什么这样安排?
3.蔡老师的性格特点可用“_____________”来概括,文中“”这句话是蔡老师对学生感情的根本点。
(原文回答)
三、合作探究揣摩细节
1.本文有一条感情线索,请同学们从课文中选取二三例,说说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你认为文中的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
请用“读课文段(或者句子、词语),我看出了一个的蔡老师”回答。
①
②
③
3.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子用得最好?为什么?请用“我觉得词(或句子)用得好,好在它写出了(或表现了)” 的句式表达。
①
②
③
3、有人认为,本文着重写的是蔡老师爱学生,也有人认为,着重写的是蔡老师令“我”难忘。
你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