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面源污染.doc

合集下载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面源污染对环境和人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由农业废物、农药、化肥、畜禽粪便等污染物直接或间接进入水环境、大气和土壤,导致水质恶化、环境生态破坏等问题。

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面源污染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农田排水、农药冲刷、化肥施用等行为导致农田中的营养物质流失到水体中,使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高,从而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2.面源污染影响水体生态系统平衡。

农业面源污染导致水体中的溶解氧度下降,水生生物无法正常呼吸,从而影响水体的生态平衡。

3.面源污染加剧土壤质量恶化。

长期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使得土壤中的微生物生命受到破坏,土壤质地变差,土壤肥力下降,导致土壤质量恶化。

1.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处罚力度,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2.推行低碳农业、绿色农业。

推广有机农业、精细化农业和生态农业,在农作物的种植、施肥、用药等方面采用环保的方法,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产生。

3.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建设农田排水系统,优化农田排水布局,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

4.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制定合理的施肥和用药方案,减少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避免其大量流失到水体中。

5.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

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回收利用,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6.加强监测和评估工作。

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农业面源污染的情况,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评估工作,为农业面源污染的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农业面源污染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通过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综合防控,可以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环境和人民健康的危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部农业面源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农业部农业面源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农业部农业面源污染及其防治措施一、农业面源污染的概念和现状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由农业活动引起的,从广义上包括农田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面源污染两个方面。

农业活动中产生的农业废弃物和农用化学品残留物,通过农田径流、地下水脉冲作用、农田土壤侵蚀、农田水体蓄滞引起的农业废弃物和农用化学品残留物扩散到周围环境,对土壤、水体和大气等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问题有:1.土壤污染:常见的农业面源污染有农药残留、化肥过量施用、土壤侵蚀等。

这些污染物通过土壤侵蚀、径流和渗漏进入地下水,对土壤质量和植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2.水体污染:农业废水和化肥流失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农业废水富含农药残留、农作物残渣和养殖废弃物等有机物和营养物质,经过河流和湖泊等水体的入侵,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水华和藻类大量繁殖等问题。

3.大气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也会对大气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农业活动中常常使用化肥和农药,这些化学品挥发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增加,对空气质量造成污染。

二、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措施为了减少和阻止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部制定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1.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提倡无农药、无化肥、有机浇注等绿色生产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同时增加有机肥的使用,提高土壤质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2.加强农地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加强农地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包括建设梯田、依靠旱作耕种、增加森林植被覆盖等,减少土壤侵蚀和农田径流,防止农田面源污染。

3.加强农田环境管理:加强农田废弃物和农药残留物的处理和管理,通过农田废弃物回收利用、环境友好型农药的使用、定期监测等措施,减少农田面源污染。

4.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系统: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系统,对农田土壤、农作物、农业废水等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问题,推动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工作。

5.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鼓励农民采取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善。

《2024年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控制技术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控制技术研究》范文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控制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农业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为我国人民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稳定的生活基础。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因素。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并探讨相应的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二、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1. 污染来源: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化肥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畜禽养殖业的废弃物排放、农田地表径流以及农村生活垃圾等。

2. 分布特点: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呈现地域性特征,主要分布在西南丘陵山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黄淮海平原等农业生产密集区域。

3. 影响范围:农业面源污染不仅对水体造成污染,还对土壤和大气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威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1. 水体污染:化肥、农药等污染物随雨水径流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

2. 土壤退化:长期的不合理施肥导致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土壤质量退化严重。

3. 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药残留超标严重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四、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1. 减量施用化肥技术:通过科学施肥、精准施肥等手段,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

同时,推广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改善土壤结构。

2. 高效低毒农药研发与应用:研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推广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

3.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技术:采用清洁养殖技术、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等,减少畜禽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

4. 农田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技术:通过水土保持工程、植被恢复等措施,减少农田地表径流,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

5.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理系统,提高垃圾处理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五、结论与展望当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严峻,控制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减量施用化肥技术、高效低毒农药研发与应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技术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2024年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控制技术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控制技术研究》范文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控制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农业作为我国的重要产业,一直以来对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伴随着其发展而来的是日益严峻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面源污染因其广泛的来源和隐蔽的扩散路径,在诸多生态环境问题中显得尤为突出。

本文将就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控制技术的相关研究进展。

二、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1. 农业面源污染的定义及特点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由自然降水或地表径流携带农田中的农药、化肥、畜禽粪便等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或地下渗透等方式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所造成的污染。

其特点包括污染来源广泛、影响范围大、过程复杂等。

2.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严重性近年来,由于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不合理的耕作方式等因素,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这不仅对水体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了威胁。

三、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1. 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针对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问题,科研人员提出了多种控制技术。

如通过精准施肥技术,根据土壤状况和作物需求,科学地调整化肥使用量;通过生物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环保型产品替代传统化学农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优化耕作方式针对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如轮作休耕、秸秆还田等措施被广泛推广。

这些措施不仅有利于提高土壤质量,还能有效减少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

此外,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也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手段。

3. 生态拦截技术生态拦截技术是一种通过建立生态拦截带,利用植被、土壤等自然力量对农田径流进行拦截、过滤和净化的技术。

该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农田径流中的污染物含量,降低对下游水体的污染压力。

目前,该技术在我国的河流、湖泊等水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四、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未来,我国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首先,需要加强基础研究,深入探讨农业面源污染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需要加强技术研发,研发出更加环保、高效的农业投入品和生产技术,以替代传统的、对环境造成较大压力的投入品和技术。

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及防治对策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化肥、农药、畜禽粪便、农膜等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土壤渗透、农田排水等方式进入水体、土壤和大气等环境中,造成的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不易监测和难以控制等特点,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深入研究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及防治对策,对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一)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农民往往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然而,过量的化肥和农药并不能被农作物完全吸收利用,一部分会残留在土壤和水体中,造成土壤板结、酸化、肥力下降,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

此外,农药的滥用还会导致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增加防治难度,进一步加大农药的使用量,形成恶性循环。

(二)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排放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生的大量粪便和污水如果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会对土壤、水体和大气造成严重污染。

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氮、磷、有机物和病原微生物,如果进入水体,会导致水质恶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如果进入土壤,会造成土壤重金属超标、盐渍化等问题。

(三)农膜的残留农膜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具有保温、保湿、保墒等作用。

但是,由于农膜的质量参差不齐,加上农民回收意识淡薄,大量农膜在使用后被丢弃在田间地头,难以降解。

农膜残留不仅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和水分渗透,还会阻碍农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降低土壤肥力。

(四)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的随意排放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大多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等水体中,生活垃圾也随意丢弃在路边、河边等地方。

这些污水和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会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五)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不仅浪费水资源,还会导致土壤中的养分随水流失,增加农业面源污染的风险。

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是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但长期以来,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一直困扰着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治理措施,从源头减排、高效利用资源和提高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等方面入手。

一、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现状和成因农业面源污染主要包括化肥和农药过度使用、养殖废弃物和农舍废弃物不当处理等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由以下原因导致:1. 技术水平不高:部分农民对农业生产中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在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农田土壤和水体受污染。

2. 养殖管理不规范:一些养殖场面积有限,养殖密度过大,养殖废弃物处理不当,导致污染物难以有效处理和利用。

3.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和废弃物处理设施缺乏,导致废弃物无处可去,产生污染。

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重点1. 确立科学的施肥和农药使用标准: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施肥、农药使用的知识,确保农田土壤和水体的安全。

2. 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改善农田的水分利用率,减少灌溉过程中的水资源浪费,降低土壤侵蚀和农田水体污染的风险。

3. 加强养殖废弃物和农舍废弃物的处理:建设养殖场和农舍的废弃物处理设施,促进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4.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和废弃物处理设施,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

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前景和挑战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政府、农民、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共同努力。

在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还需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农田和水体的监测体系,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然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技术推广和培训需要大量的投入,农民的环保意识改变需要时间;其次,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需要跨部门协调合作,协同性工作存在一定难度;第三,资源投入的问题也需要解决,尤其是对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创新的支持。

农业面源污染如何防治

农业面源污染如何防治

农业面源污染如何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由于化肥、农药、畜禽粪便、农膜等的不合理使用和处置,以及农田水土流失等原因,导致污染物在大面积范围内分散排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

这种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治理难度较大。

为了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一、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危害目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较为严重。

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是导致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追求高产,农民往往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不仅造成土壤板结、酸化,降低土壤肥力,还会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渗透等方式进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地下水污染。

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大量的污染。

畜禽粪便未经有效处理就随意排放,不仅污染土壤和水体,还会产生恶臭气体,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

此外,农膜的大量使用和残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农膜在土壤中难以降解,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和水分渗透,破坏土壤结构。

农业面源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它会导致水质恶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破坏土壤生态系统,降低土壤质量;污染空气,影响空气质量;还会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二、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措施(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通过各种渠道,如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广泛宣传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组织开展农业环保技术培训,让农民了解科学施肥、合理用药、畜禽粪便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引导他们自觉采取环保的生产方式。

(二)推广绿色农业技术1、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和作物的需求,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减少化肥的盲目使用。

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2、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生态调控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例如,利用害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安装杀虫灯、粘虫板等进行物理防治,通过合理轮作、间作等方式进行生态调控。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日益突出,成为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问题。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包括农业化肥、农药、畜禽粪便和农田面源污染等,对水质、土壤质量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针对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控措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一、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1. 化肥和农药污染我国是世界上农药使用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每年农药使用量达到百万吨,其中大部分用于农作物的生产。

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导致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2. 畜禽粪便污染随着畜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畜禽粪便排放也不断增加,造成环境污染。

畜禽粪便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会通过径流和渗漏进入水体和土壤,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和土壤污染,影响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

3. 农田面源污染农田面源污染主要包括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现阶段,我国农田面源污染主要集中在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严重的地区,造成土壤质量下降、水质恶化等问题。

二、综合防控措施1. 推广绿色农业技术为减少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可以通过推广绿色农业技术来改善农业生产方式。

利用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采用生物防治技术替代化学农药,加强土壤保护和修复,推广水稻、小麦等高效特色农作物品种,减少对农药和化肥的依赖。

2. 实施农田环境整治针对农田面源污染,可以采取农田环境整治措施,包括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加强水土保持,推广植被覆盖和轮作休耕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量。

3. 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政府可以建立健全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农民采取生态友好型种植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加大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力度,减少畜禽粪便对水体的污染。

4. 加强监管和宣传教育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和治理工作,加大对污染源的排查力度,严格落实相关法规和政策。

如何有效管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如何有效管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如何有效管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由于化肥、农药、畜禽粪便、农膜等的不合理使用和处置,以及水土流失、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排放等因素,导致污染物在大面积范围内缓慢、分散地进入土壤、水体和大气,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

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因素。

因此,如何有效管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危害(一)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农民往往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然而,化肥的利用率普遍较低,大量未被吸收的养分通过地表径流、淋溶等方式进入水体和土壤,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土壤板结。

同时,农药的过量使用不仅会杀死害虫的天敌,破坏生态平衡,而且残留的农药会在农产品中积累,威胁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

(二)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排放随着畜禽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畜禽粪便的产生量不断增加。

如果这些粪便未经妥善处理和利用,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会导致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和空气污染。

此外,畜禽养殖场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有机物和病原体,如不经过有效处理,会对周边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三)农膜残留农膜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具有保温、保湿、保墒等作用。

但由于农膜的质量参差不齐,加上部分农民在使用后未能及时回收,导致大量农膜残留在土壤中。

农膜残留不仅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阻碍农作物根系生长,还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力。

(四)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大多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垃圾随意丢弃的现象也较为普遍。

生活污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会进入水体,造成水质恶化。

而垃圾中的有机物和有害物质在自然环境中分解,会释放出有害气体和渗滤液,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农业面源污染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还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刻不容缓。

农业面源污染及其控制技术

农业面源污染及其控制技术

农业面源污染及其控制技术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水体、土壤或大气中的污染物,包括农药残留物、化肥流失、养殖废弃物等。

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土壤质量和生态系统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技术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包括农药残留物、农业废水和农田面源污染。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的使用不当会导致农药残留物进入水体和土壤中,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农业废水和养殖废弃物的排放也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体污染。

而农田面源污染主要是由于化肥的过量使用和土壤侵蚀造成的。

针对农业面源污染,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技术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扩散:1.农药管理技术: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农药的施用。

合理控制农药的用量,避免滥用和重复使用,减少农药残留物的生成和排放。

同时,加强农药包装容器的回收和处理,避免农药包装容器成为废弃物。

2.农业废水处理技术:采用生态处理技术,如人工湿地、矿田水的植物净化等,来处理农业废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

同时,可以通过加强农业废水的回收利用,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

3.农田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加强农田的水土保持措施,包括建设沟渠和护坡等,以减少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

合理控制化肥的用量和施用时间,避免过量使用和施肥不当导致的污染。

推广有机农业和精细化管理技术,减少对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和农药的依赖,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4.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加强对农业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

可以将农业废弃物进行堆肥或者生物转化,产生有机肥料和生物能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5.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加强农村污水的收集和处理,避免将污水直接排放到水体中。

可以采用人工湿地、生活小区化粪池等技术,将农村污水进行处理和回收利用。

综上所述,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需要综合运用农药管理技术、农业废水处理技术、农田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和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等方法,通过源头控制和减量化处理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和扩散,实现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调查报告摘要: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由农业活动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

本调查报告旨在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调查,我们发现了一些主要问题,例如养殖废水、农药使用及土壤侵蚀等。

此外,我们还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包括加强环保意识、推广生态农业和改善农业管理等。

一、介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然而,随着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农业面源污染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水资源和土壤质量等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二、现状分析1. 养殖废水污染:农业养殖业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养殖废水中富含含氮、氨和磷等污染物质,进入水体后会导致水质恶化和水生生物的丧失。

2. 农药使用:农药的过度使用不仅会造成农产品的质量问题,还会对周围的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

农药的残留会进入食物链,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

3. 土壤侵蚀:不合理的农牧业管理和过度耕地开垦导致了大量土壤的侵蚀和流失。

土壤流失不仅使土地贫瘠,而且将养分和农药带到水体中,加剧水体的污染。

三、解决方案1. 加强环保意识:广泛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认识和意识。

政府部门应设立相应的奖励制度,鼓励农民采取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

2. 推广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合理的种植和养殖方式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政府可以提供资金支持,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

3. 改善农业管理:加强农业生产和养殖场的管理,严格控制养殖废水和农药的排放。

建立监测体系,定期检测和评估农业面源污染的状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四、结论农业面源污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农业,我们需要加强环保意识,推广生态农业,改善农业管理。

只有通过综合措施的实施,才能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简析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管理与治理.doc

简析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管理与治理.doc

简析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管理与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广义上来说就是在农业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废弃物、家禽家畜粪便,以及化学加工剂的滥用导致的周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狭义上来说就是上述污染物对于周边水体的污染。

污染物没有经过处理的随意排放,影响农田生态环境的固体污染或液体污染物,通过降雨、降雪等形式以地表径流、农田排水或地下淋溶等方式排入到各水域,直接导致周边水体受到污染。

污染物是以氮磷为主的化合物。

不同于工业污染等其他方面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不确定性、分布广泛性、隐蔽性与潜伏性等特点,监测与治理难度很大。

针对农业面源污染,如何进行合理管理和有效控制,是当前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

一、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1.化肥污染我国的化肥生产与化肥使用量都居世界第一。

2012 年,全年氮肥与磷肥使用量分别为6383.7万吨和1980.5 万吨,远远高于其他国家。

世界卫生组织对于作物化肥的用量规定上限为255kg/hm2,而我国目前的化肥用量已经达到400kg/hm2。

农药中钾肥利用率40%~60%,氮肥利用率30%~40%,磷肥利用率为10%~15%,其中氮肥施用量的60%~70%是不能被作物吸收的,大多数以气态扩散到了大气里,或经过降水、地表径流和土壤渗滤等作用进入到水环境中,引发从水体到大气的全方位立体污染,造成湖泊、水库等水域的富营养化、土壤理化性状改变(土壤板结、盐碱化、酸化、有机质含量偏低等)、农产品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超标严重。

不仅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也增加了作物的生产成本。

2.农药污染目前我国每年的农药生产总量已达110万吨,平均施用量2.33kg/hm2,且用量水平与区域社会经济发达程度和农业生产水平成正相关。

其中,浙江省最高为9.96kg/hm2,内蒙古最低为0.36kg/hm。

研究表明,我国每年消耗的超过30万吨农药中,只有不到1%被有效利用,剩余的则流失到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向植物喷洒农药时,作用到植物体上的不足20%,而直接排入环境的比例高达80%以上。

农业面源污染报告

农业面源污染报告

农业面源污染报告摘要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由农业活动引起的土壤侵蚀、农药和化肥的流失等问题,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本报告通过分析农业面源污染的原因和影响,提出了一些解决该问题的建议。

1. 引言农业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与此同时,农业活动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活动导致的非点源污染,主要包括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过量、土壤侵蚀等。

这些问题对土壤质量、水体质量以及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的破坏性影响。

2. 农业面源污染的原因农业面源污染的产生与以下几个因素密切相关:2.1 农药使用过量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保护作物免受害虫和病害的侵害,农民普遍使用农药。

然而,过量使用农药会导致残留物在土壤中积累,并随着降雨水流进入水体,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2.2 化肥的过度施用化肥在促进农作物生长和增加产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过度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中的氮和磷等养分过量,超过作物需要的范围,这些过量的养分会随着水流进入河流和湖泊,引发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2.3 土壤侵蚀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方式,如过度耕地和无保护措施的坡耕地,容易导致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不仅会造成农田土壤的流失,还会导致河流和湖泊的淤泥沉积,破坏水生态系统。

3. 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农业面源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3.1 水体质量下降农药和化肥的流失使得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上升,严重影响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

这些污染物对水中的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并可能对人类饮用水源造成潜在威胁。

3.2 土壤质量恶化农药的滥用和过度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中的有机质减少,破坏土壤结构,削弱土壤的保持水分能力和养分供应能力。

这使得土壤质量下降,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产生负面影响。

3.3 生态系统破坏农业面源污染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破坏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会导致藻类过度生长,损害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土壤侵蚀也会导致土地退化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农业环境保护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农业环境保护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农业环境保护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活动所引起的污染源在农业面的分布与排放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

随着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和农业规模的扩大,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对农田、水体和大气等环境带来了严重危害。

为了保护农业环境,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业面源污染的形成原因农业面源污染主要由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农药、化肥、畜禽粪便等因素引起。

具体原因如下:1. 农药的使用:农民常常滥用农药,并不按照正确的农药使用方法和量进行施用,导致农药残留在土壤中,随后被冲刷进水体,引发水体污染。

2. 化肥的施用:过量的化肥施用会导致养分浸泡土壤,并随农田径流进入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同时,化肥会因挥发或流失导致空气和土壤的污染。

3. 畜禽养殖粪便:畜禽养殖业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养殖场的大量粪便直接排放到河流和湖泊中,造成水体污染,同时也会产生难闻的气味影响周边环境。

二、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1. 水体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使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过多,导致富营养化现象,引发水华、赤潮等,破坏水生态系统平衡,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2. 土壤污染:农药和化肥的过量使用使土壤中有害物质残留,抑制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力,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3. 大气污染:农业活动中的化肥挥发、农作物残余物燃烧以及畜禽粪便的氨气挥发等现象,导致大气中氮氧化物和氨的浓度升高,形成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对策为了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以下是一些可行的对策:1. 合理农药使用:提倡并宣传农药的合理使用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农药种类、准确计量、合理施用,并在施用后的适当时间内进行洗淋,防止农药残留。

2. 科学施肥:制定科学化肥施用标准,根据土壤需求和作物需求,精确计量施肥,避免过量施用,同时推广有机肥的利用,提高土壤肥力和养分利用效率。

3. 健全养殖行业管理:农业部门应加强对畜禽养殖场的监管,推行环保型养殖模式,建设合理的粪污处理设施,减少粪便对水体和大气的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农业是人类基本生存经济源泉和物质文化基础。

但是,在满足人类衣食住行需求的同时,农业生产也会带来不可避免的环境问题,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从农业产业生产、运输、储存等环节产生的农业废弃物和农药的残留物,经过不同的途径(降水、地面径流、土壤渗透等)进入周边自然水体、土地和大气中的现象。

本文将从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原因、危害和对策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农业面源污染在我国已经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根据《中国国情报告2019》,2018年我国农村地区化肥使用量达到5624.5万吨,同比增长1.0%;农药使用量为168.6万吨,同比减少3.5%。

其中,农村地区被碘酸盐过量污染的水源地有1.2万个,霉菌毒素污染超标率90%。

另据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18年中国海洋发展报告》,我国海洋面源污染已经相当严重。

其中,90%以上的海洋废水来自于北方地区和玉米主产区。

二、农业面源污染的原因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农民使用了大量的化肥和农药,但过量使用这些化学品会造成废弃物和残留物的问题。

同时,随着规模化农业的发展,残留在农产品上的农药成为污染源之一。

此外,农业生产中的畜禽饲养和养殖池塘等活动也会导致粪便等有机污染物的排放,进而造成氮、磷等营养元素的过量释放。

三、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农业面源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危害。

一方面,这种污染会造成水体和土壤污染,进而导致地下水、湖泊、河流等水资源对人类健康产生长期的患病、健康风险。

另一方面,这些污染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加速土壤流失、草地退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甚至还会造成自然灾害的发生。

四、农业面源污染的对策为了有效应对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1、推行科学施肥和农作物绿色生产模式,减轻农业废弃物和残留物的问题。

2、加强环境监测和防控技术研发,建立农业面源污染信息共享平台,提高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水平。

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与治理对策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化肥、农药、畜禽粪便、农膜等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土壤渗漏、农田排水等方式进入水体、土壤和大气,从而造成的环境污染。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深入研究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并采取有效的治理对策,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一)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为了追求高产,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然而,过量的化肥不能被农作物完全吸收,一部分会随着雨水或灌溉水流入河流、湖泊等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另一部分则会残留在土壤中,造成土壤板结、酸化和肥力下降。

同时,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仅会杀死害虫和病菌,也会杀伤有益生物,破坏生态平衡,而且农药残留还会对农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二)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排放随着畜禽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畜禽粪便和污水的产生量大幅增加。

如果这些废弃物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会造成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和空气污染。

畜禽粪便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水体后,容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而其中的病原体和寄生虫卵则会传播疾病,危害人类和动物健康。

(三)农膜的残留农膜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保温、保湿、保墒等作用,但由于农膜的回收率较低,大量农膜残留在土壤中。

农膜在土壤中难以降解,会阻碍土壤水分和养分的传输,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同时也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力。

(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的随意排放在农村地区,由于环保意识淡薄和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活垃圾和污水往往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和排放。

生活垃圾随意堆放,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或渗入地下,不仅影响农村环境卫生,还会对周边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

(五)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不仅浪费水资源,还会导致土壤中的养分流失,增加农业面源污染的风险。

此外,灌溉水的不合理利用还可能引发土壤盐渍化等问题,进一步影响农业生态环境。

农业面源污染如何防治

农业面源污染如何防治

农业面源污染如何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化肥、农药、畜禽粪便、农膜等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土壤渗透、农田排水等途径进入水体、土壤和大气,从而造成的污染。

这种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治理难度较大。

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农村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因素。

因此,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于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一)化肥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化肥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但过量和不合理的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酸化、盐渍化等问题,同时也会造成氮、磷等营养元素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淋溶进入水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

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仅会杀死害虫和病菌,也会杀伤有益生物,破坏生态平衡,而且农药残留还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威胁。

(二)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排放随着畜禽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畜禽粪便和污水的产生量不断增加。

如果这些废弃物未经有效处理和合理利用,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会对土壤、水体和大气造成严重污染。

(三)农田残膜的残留农膜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保温、保湿、保墒等作用,但由于农膜的回收率较低,大量残膜留在土壤中,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阻碍农作物根系的生长,降低土壤肥力。

(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的随意排放农村地区的生活垃圾和污水往往缺乏有效的收集和处理设施,随意倾倒和排放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不仅影响农村的环境卫生,也会对周边的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

二、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一)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农业面源污染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结构破坏,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长期的化肥和农药残留还会使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失衡,降低土壤的生物活性。

(二)对水体环境的影响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水体后,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水体缺氧,鱼类死亡。

同时,农药和畜禽养殖废弃物中的病原体和重金属等污染物也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影响水质安全。

农业面源污染及防治措施

农业面源污染及防治措施

农业面源污染及防治措施1. 什么是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由农业活动所引起的土壤流失、化肥、农药、畜禽粪便、养殖废水、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等有害物质在大气、水体、土壤中的扩散和沉积,从而影响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一类环境污染现象。

2. 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错误的施肥方式:农民过度使用化肥,长期单一施肥,导致土壤中的养分失衡,影响生物多样性,加速土地退化。

•饲养动物污染:畜禽排泄物的堆积和排放,是水体和地下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大规模养殖场中,施肥、饲料储存和粪便处理等环节也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农业化学品的滥用:大量使用农药、杀虫剂和除草剂会增加化学物质的负荷,危害土壤、水体和空气中的健康生态系统。

所有这些化学物质都是对人类和宠物健康的危害,会导致各种癌症和不良健康影响。

•水土流失:不当管理农田,不合理开垦农田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农产品加工污染:农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沉淀物和废水会导致污染。

3. 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措施•应该选择科学和合理的施肥方式,让肥料和农药在土壤内逐渐分解,避免一次性大面积施肥引起流失和负荷过大;•可以通过混作种植,旋作和周转休耕来改善土壤质量,避免水土流失;•对于有条件的农户,可以使用生物有机肥和农业废气制成的肥料代替化肥,减少化肥的使用;•采取农业集约化,推广选用农业科技和农业机械化生产,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管理,切实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加强对畜禽养殖场的管理和监控,控制饲养量,采取科学化的养殖管理技术,减少排放的畜禽粪便和废水;•完善农产品加工企业废弃物的处理体系,加强废弃物回收利用;•引导广大农民、畜牧业者、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环保意识,遵守相应的环保法律和法规。

4. 结语农业面源污染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污染形式,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很大危害。

从长远角度来看,我们要鼓励生态农业发展,多种植生态农产品,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活动所引起的农田、畜禽养殖场、农村生活污水和农田灌溉等过程中产生的,通过水系、土壤或大气等方式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这些污染物主要包括化肥、农药、畜禽粪便和农村生活污水等,对水质、土壤质量和生态系统都造成严重影响。

及时有效地防控农业面源污染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

一、农业面源污染现状1.化肥、农药过度使用我国农业化肥和农药使用量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据统计,我国农药使用量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并且化肥使用量也居高不下。

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导致残留物在土壤中积累,影响农作物品质,也会通过径流和地下水位污染环境。

2.畜禽养殖排放我国是养殖大国,庞大的畜禽养殖数量带来了大量的粪便排放问题。

养殖场的废水、废渣经常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水体污染和大气污染。

3.农田灌溉污染农田灌溉过程中,如果使用的水源受到污染,将导致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物等物质超标,对作物生长和食品安全构成威胁。

4.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不到位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相对落后,很多地区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或者渗入土壤,影响了周边的水质和土壤质量。

二、综合防控措施1.加强农业生产管理我国应该通过加强农业生产管理,严格限制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推广有机农业,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和生物农药,以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2.推行循环农业模式推进循环农业模式,加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比如将畜禽粪便用于生物发酵处理,生产有机肥,作为农田的有机肥料使用,减少直接排放给环境带来的压力。

3.完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建立畜禽养殖场污水处理体系,对废水进行处理后再排放,要求严格控制排放标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推广新型畜禽养殖技术,减少粪便和废弃物排放。

4.加强农田灌溉管理对农田灌溉水源进行监测,确保农田灌溉水质的安全,同时加强土壤保护,避免因为灌溉水源的污染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农业面源污染及防治措施

农业面源污染及防治措施

农业面源污染及防治措施1. 引言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产业,但农业生产中的面源污染问题却不能忽视。

农业面源污染,指的是农业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通过水体、土壤或大气等介质输入环境造成的污染现象。

本文将详细介绍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和影响,并进一步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

2. 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2.1 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成因之一。

过量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中氮、磷等养分的过度积累,使养分流失至水体中,引发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农药的使用则可能导致土壤和水体中农药残留,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2.2 温室气体排放农业活动中的牲畜饲养和稻田种植等过程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特别是甲烷(CH4)和一氧化氮(N2O)。

这些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加剧了温室效应。

2.3 农田水管理不善农田水管理不善也是农业面源污染的因素之一。

不合理的灌溉和排水方式会导致土壤水分过度或不足,水分过剩时,容易引发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水分不足时,容易导致作物减产和土地沙化等问题。

3. 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3.1 水体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导致的水体污染主要表现为水体富营养化、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等。

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蓝藻水华等现象,破坏水生态系统平衡;农药残留会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带来潜在风险;重金属污染则可能对水生生物造成慢性毒性影响。

3.2 土壤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对土壤造成了多重污染,主要表现为农药残留、重金属积累和酸性土壤等。

这些污染物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肥力有一定的负面影响,降低了土壤的生产力和可持续利用性。

3.3 大气环境污染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大气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温室气体增加和光化学臭氧生成。

这些污染物对大气的稳定和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可能导致全球气候的持续变暖和臭氧层的破坏。

4. 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措施4.1 合理施肥和农药管理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基本策略。

农民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求,科学配比施用化肥;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严格按照使用规定进行操作,避免过量使用和残留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概念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危害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成因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主要工作三峡水库淹没区范围面源污染概念面源污染是相对于点源污染而言的。

农业面源污染,也叫农业自身污染,它主要指用于发展农业生产的化肥、农药、农膜、畜禽粪便等造成的污染,由于这类农用生产资料长期大剂量或单一使用,污染具有随机性大,分布范围广,危害规模大,监测、管理控制非常困难,其治理难度远远超过点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在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已引起高度重视,在我国,由于太湖、滇池的水质污染,也开始关注。

2003年,三峡工程蓄水发电,随着水位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三峡库区水环境构成威胁。

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农用化学品投入量大,利用率低,流失量大。

2004年全市化肥施用总量按纯量计算为79.80万t,化肥单位施用量为411.7kg/hm2;农药折纯用量16369.2t,单位施用水平8.44kg/hm2;农膜使用量为23483.7t,平均使用水平为48.76kg/ hm2,平均残留量为25.93kg/hm2。

化学投入品利用率低,大量的N、P通过农田径流流入江河,造成农业面源污染。

二、畜禽养殖量大,粪便处理率低,直接排放量大。

2004年全市39个区县(市)畜禽养殖总量为32616.1万头(只、羽),产粪总量为15650.7万吨,粪便利用率为75.5%,尿液利用率为66.3%。

规模化的养殖场除少部分建有粪污处理设施外,大部分养殖场的粪便采用水冲洗圈舍直接排放或长期堆放,形成农业面源污染。

三、作物秸杆产生量大,资源化利用率低。

2004年,全市农作物秸秆产生总量为1677.90万吨,但是被利用的比例却不高,大部分都被直接焚烧或丢弃,是造成农田秸秆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四、水产养殖面积大,投饵量高。

2004年重庆市水产养殖总面积221.0万亩,投饵量最多的草鱼高达2000-3000kg/亩,鲢鱼投饵量最少。

一些地区受传统的水产养殖习惯影响,利用各种废弃料和畜禽粪便作水产饲料,对水体水质造成严重威胁。

五、生活垃圾处理率低,生活污水无序排放。

2004年重庆市农村居民生活垃圾排放总量为6.04万t/d,生活污水排放排放总量为49.92万t/d。

农村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仅为10%左右,生活污水处理率不到10%,是农村面源污染的生活污染源。

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危害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主要有:一、土壤污染严重,耕地质量下降。

据重庆市农地污染与作物健康品质关联规律与综合控制技术研究表明,库区土壤中的汞、隔、砷、铅和锌五种重金属含量存在明显的累积现象,特别是镉和铅累积现象十分突出,较20年前增加一倍以上。

稻田土壤,重金属平均污染综合指数为0.85,达到警戒级水平,其中轻污染的有5个区县占23.81%,主要污染物为镉;旱地土壤,重金属平均污染综合指数为1.46,达到轻污染级水平,其中重污染、中污染、轻污染、警戒的区县分别有1个、1个、5个、8个和6个,分别占4.76%、4.76%、23.81%、38.09%和28.57%,主要污染物也是镉。

2004年对三峡库区的8个基本农田片区土壤监测,有3个片区已达到警戒级水平,占37.5%。

对20个蔬菜基地监测,部分基地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

部分农田土壤板结,耕性下降,宜种性降低,已逐渐出现退化现象。

二、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安全降低。

水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污染两个方面,据环境水质监测部门的测评,目前长江干流部分江段和不少支流水质均未完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三类水质,有56%的监测断面的水质不能满足水域功能要求,其中N、P含量超标,BOD5、大肠杆菌超标率、超标倍数惊人。

重庆区域内的70条次级河流有23条断面水质为劣Ⅴ类,占23.3%。

26个断面中,水质呈中度富营养、轻度富营养、中营养和贫营养的断面分别占7.7%、38.5%、和50.0%和3.8%。

其中万州区苎溪河2个断面呈中度富营养,忠县汝溪河、黄金河、丰都县渠溪河和龙河、云阳县澎溪河5条河流10个断面呈轻度富营养。

三峡库区主要污染源是农田径流,库区水体中90%的悬浮物来自农田径流,在库区水体污染源中,农业面源污染的贡献率达60%以上,这种农业面源污染对三峡水库水质构成巨大威胁。

三、农产品质量下降,食物链和经济链受到影响。

2003年对库区主要农产品市场抽样监测,大米重金属样本超样率48.3%,玉米重金属样本超标率33.9%,蔬菜农残样本超标率26.5%,茶叶样本超标率27.8%。

农产品质量下降,对食物链带来影响,产品市场竞争力弱,也直接影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而影响经济链。

四、村落卫生环境差,危害人体健康。

农户典型调查表明,重庆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仅为10%,生活污水处理率不足10%,部分村落卫生环境差,加之畜禽粪污的直接排放、作物秸秆随意堆放,脏乱差现象较为突出,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受到影响。

根据重庆市水利局的抽样调查,目前重庆市2423万农村人口中,有1341万人引水不安全。

对全市2380处集中供水水源地的调查表明,水质不合格的有1952处,多为Ⅳ类或Ⅴ水质,少部分地方氟、汞、可溶性固体等毒理学指标和化学指标超标。

同时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畜禽粪污等,在高温下可能产生异臭,滋生病菌、寄生虫和蚊蝇,导致流行病发生,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五、污染事故发生频率增加,损失增大。

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2004年重庆市发生农业环境污染事故总起数247起,总损失金额高达3300万元,获得赔偿金额492.2万元。

其中:2000年因污染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达500余万元,仅重庆市级有关部门查处的污染案件就有68起,赔偿经济损失95.21万元。

2001年48起,因污染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达400余万元,赔偿经济损失80多万元。

2002年发生较大农业污染事故55起,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达757.5万元,赔偿经济损失201万元。

2003年发生较大农业污染事故18起,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达365万元,赔偿经济损失96万元。

2004年发生较大农业污染事故58起,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达1277.5万元,赔偿经济损失19.996万元。

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一、受自然生态条件的限制;重庆市耕地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农田耕地土壤以侵蚀严重的黄壤、紫色土为主;降雨量高、雨强大、降雨侵蚀力大;受传统的农业耕种习惯的影响,顺坡种植、开荒种植现象普遍存在。

使得重庆市特别是三峡库区的水土流失严重。

据调查,全市水土流失总面积高达65753.6km2,占总国土面积的81.3%。

二、人地矛盾突出;目前重庆市耕地面积较少,仅为国土面积的24%,人均耕地不足0.06公顷(0.86亩),低于全国人均0.09公顷(1.41亩)的水平。

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大,耕地数量必然减少,人地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三峡工程淹没,数量巨大的移民活动,使农业面源污染有加重的趋势。

三、土地垦殖强度大;2004年重庆市农作物播种面积达4969.8万亩,复种指数为171%。

其中三峡库区21个区县农作物播种面积2799.1万亩,复种指数为181%。

过度垦植增大了耕地的承载压力,导致大量化肥农药进入地表水环境。

四、环境自净能力弱;三峡库区蓄水成库后,水流速度减缓,水体自净能力下降。

加之消落区的出现,夏季水位下降后,河道内沉淀的各种污染物将留滞在消落带上,在高温下极有可能产生异臭,滋生病菌、寄生虫和蚊蝇,导致流行病发生。

消落带的局部低洼地方,因排水不净,还可能形成零星小面积死水塘,严重污染环境。

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以重庆库区的开县和云阳县最为严重。

五、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以谷物收获为特征的种植业比例逐步下降,以肉禽蛋奶为特征的养殖业(包括畜牧业、水产业)将得到巨大发展。

传统的家庭分散养殖逐渐被集约化、规模化的集中养殖所取代,养殖地点由农区、牧区逐渐向郊区靠拢,养殖方式由纯粹的自然喂养向以饲料添加剂为特征的快速喂养转变,这些造成了畜禽养殖、水产养殖所引起的农业面源污染。

在种植业内部出现了经济作物比例的上升与粮食作物比例的下降,生产由自然或半自然状态,发展到精耕细作,肥、水、药配套,增加了新的面源污染源。

现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农作物品种,包括畜牧业、水产业品种,其生物量大幅度提高。

而与之相必需的肥水药用量、饲料用量,乃至残留量和排泄量也会随之大幅度增加。

六、生态环境意识薄弱;由于农业面源污染危害是一个慢性积累过程,在短时间内很难看出受害症状。

各级在抓农业生产、农民工转移、农村小城镇建设时,重点放在短时间内能增量增收、影响大、见效快的项目上。

对农业面源污染危害,无论是在认识程度、舆论引导,还是在政策配套、资金投入上都有差距。

农民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认识不到位。

有些农民不知道农业生产会带来农业面源污染,或知道农业面源污染危害,不知道怎么防治,或知道危害,但受经济利益的趋动而为之,以致农业面源污染逐年加重。

七、环境友好技术缺乏。

化肥仍然以单一含量的常规产品生产为主,高含量的复合肥产品研究和开发不够、品种类型少,特别是高含量的生物有机肥更少。

已研制开发的生物有机肥产品,肥效不理想,价格偏高,生产上难以接受。

农药还是以化学农药为主,以杀虫剂为主。

生产上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但实际生产中所需要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见效慢,效果不达标,价格高,生产上难以推广。

化学农膜研制较多,而有机农膜(如淀粉膜)研制较少,缺乏突破性,价格高,生产上不好示范推广。

重庆市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方面的主要工作一、开展了重庆市和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调查监测;在重庆市除渝中区以外的39个区县(自治县、市)内,以县为单位,开展了重庆市和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调查监测,初步摸清重庆市和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危害、成因和防治方向,编制了《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调查监测报告》和《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调查监测报告》。

二、编制了《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规划》;结合三峡库区的实际,按照点面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生活污染、种植污染、养殖污染、径流污染以及全程控制等方面,提出了乡村清洁工程建设、合理布局养殖规模、粪污综合治理、消减农用化学品的使用等11项工程措施,分三期实施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操作实用性。

项目的实施,能有效地改善库区生态环境,提高库区水体水质,削减入库泥沙淤积,保障三峡大坝运行安全,提升农产品质量,促进人体健康,对三峡库区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节约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规划》共分9章53节,涉及渝、鄂两省25个区(市、县),其中重庆21个区县、湖北4个区县。

目前《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

三、开展了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战略决策及关键控制技术研究;内容包括七个方面:1.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源调查分析及过程评价;2.重庆市主要农地土壤Cd、Pb分布与环境容量研究;3.重庆市人及畜禽粪便与秸秆年排放量估算研究;4.面源污染数据库建立与应用;5.三峡库区流域降雨径流数字模拟研究;6.三峡水库消落区土壤磷释放特征及环境风险;7.全面启动库区农业面源研究的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