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八章-血液
人体生理学血液
人体生理学血液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科学。
在人体生理学中,血液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作为循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血液在维持身体正常功能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以及与人体其他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血液的组成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血浆主要由水、蛋白质和其他溶解物组成。
其中,最主要的蛋白质成分是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等。
血浆中还含有多种离子、激素、营养物质和废物。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主要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
白细胞主要参与免疫反应,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血小板负责血液凝固,发挥止血作用。
二、血液的功能血液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包括运输、调节和保护作用。
1. 运输功能:血液通过对氧气、营养物质、代谢产物和激素等的运输,实现了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
红细胞携带氧气到达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将二氧化碳带回肺部排出体外。
2. 调节功能:血液通过调节体温、pH值和水分平衡等,维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
例如,当体温过高时,血液通过扩张血管和汗腺分泌来调节体温。
3. 保护功能:白细胞是血液中的主要免疫细胞,能够识别和消灭病原微生物。
此外,血液中的抗体和凝血因子也能够帮助身体抵御疾病和止血。
三、血液与其他系统的相互关系血液与其他系统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关系,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功能。
1. 循环系统:血液通过心脏的泵血作用,经血管系统流动到身体各个部位,完成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的运输,同时将代谢废物运回肺部和肾脏进行排泄。
2. 呼吸系统:血液与呼吸系统通过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实现紧密联系。
在肺部,血液中的红细胞与肺泡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将氧气运输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
同时,二氧化碳从组织和器官返回到肺部,通过呼吸排出体外。
3. 消化系统:血液通过运输从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将其分配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满足能量和营养需求。
动物生理学分章习题——学生复习用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分章复习题(作业)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细胞外液是机体细胞所处的________。
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相对________,称为________ 。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其结构基础称为________。
二、选择题1、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C )A.迅速B.准确C.持久D.短暂2、迷走神经传出纤维的冲动可看作是()A.控制系统B. 受控系统C. 控制信息D. 反馈信息3、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A.排尿反射B. 减压反射C. 排便反射D. 血液凝固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C )A反应B适应C反馈D反射三、名词解释1、内环境与稳态:2、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神经-体液调节3、正反馈与负反馈4、刺激与反应四、简答题1、何为正反馈和负反馈?各有什么生理意义?第二章——第五章一、填空题1、局部兴奋只有经过或才能达到阈值。
2、神经冲动的传导原理是由于部位与部位之间存在,从而形成,使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传导。
3、骨骼肌细胞横管系统的功能是,纵管系统的功能是。
4、可兴奋细胞在受到刺激而兴奋时,都要首先产生。
5、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值等于膜内外电位变化值,动作电位的持续时间等于电位持续时间之和。
7、可兴奋组织包括________ 、________ 和 ________。
它们安静时在膜两侧存在________ 电位,受刺激时产生 ________电位。
8、在神经—骨骼肌接头处传递兴奋的化学物质是________ ,该物质发挥作用后可被________水解而失活。
二、选择题1.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属于(B )A单纯扩散 B主动转动 C入胞作用 D易化扩散2.正常细胞膜内K+浓度约为膜外K+浓度的()A 12倍B 70倍C 30倍D 90倍3.正常细胞膜外Na+浓度约为膜内浓度的()A 21 倍B 18倍C 5倍D 12倍4.细胞膜内外正常的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A 膜在安静时对K+的通透性大B 膜在兴奋时对Na+的通透性增加C Na+和K+易化扩散的结果D 膜上钠-钾泵的作用5.近代生理学把兴奋性的定义理解为()A 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B 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过程C 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D 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6.骨骼肌中作为Ca2+受体的是()A 肌钙蛋白B 肌凝蛋白C 肌纤蛋白 D原肌凝蛋白13.当连续刺激的时距短于单收缩的收缩期时,肌肉出现()A 一连串单收缩 B一次单收缩 C 完全强直收缩 D不完全强直收缩7.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物质是()A Na+B Ca2+C Cl-D Mg2+8.肌细胞中的三联管结构指的是()A 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B 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横管C 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终未池D 横管、纵管和肌质网9.关于终板电位的论述错误的是()A 具有“全或无”性质B 其大小与神经未梢释放的乙酰胆碱量成正比C 无不应期D 可表现总合10.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动的共同特点是()A 要消耗能量B 顺浓度梯度C 需要膜蛋白帮助D 转动的物质都是小分子11.生理情况下,机体内骨骼肌的收缩形式主要是()A 单收缩B 强直收缩C 等张收缩D 等长收缩12.关于刺激强度与刺激时间的关系是()A. 刺激强度小于基强度时,延长刺激时间即可引起组织兴奋B.刺激强度等于基强度时,缩短刺激时间即可引起组织兴奋C.刺激时间等于时值时,刺激强度为基强度即可引起组织兴奋D.刺激时间小于时值时,无论刺激强度有多么的大,均不能引起组织兴奋13.正常的神经元,其细胞膜外侧比细胞间质:()A略带正电B. 略带负电C. 中性D. 不一定14.神经元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A.细胞内高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B.细胞内高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Na+有通透性C.细胞外高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D.细胞内高Na+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Na+有通透性15.在绝对不应期,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A.阈下刺激也可以诱发反应B.需要阈上刺激才能发生反应C.不能产生动作电位反应D.无论多么强的刺激都不能引起反应16.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后,兴奋性的周期变化是( )A.相对不应期一绝对不应期一超常期一低常期B.绝对不应期一相对不应期一低常期一超常期C.绝对不应期一低常期一相对不应期一超常期D.绝对不应期一相对不应期一超常期一低常期6、可兴奋细胞产生兴奋时,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A.神经冲动B.收缩反应C. 电位变化D.分泌活动17.神经肌肉接头传导兴奋时,释放的递质是()A. 去甲肾上腺素B. 乙酰胆碱C.多巴胺D.肾上腺素18.肌肉兴奋收缩偶联的关键物质是()A.Ca2+B. Na+C. 乙酰胆碱D.神经递质19.在肌肉强直收缩过程中,动作电位()A. 不发生重叠或总和B.幅度变小C.幅度变大D.频率变低20.关于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结构的完整性B.功能的完整性C.单向传导D.相对不疲劳性E.绝缘性21.神经冲动抵达未梢时,引起递质释放主要有赖于哪种离子的作用?()A.CI-B.Ca2+C.Mg2+D.Na+E.K+22.关于突触传递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双向传递B.不易疲劳C.突触延搁D.不能总和E.刺激停止后, 传出冲动也立即停止23.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指在突触后膜上发生的电位变化为()A.极化B.超极化C.后电位D.复极化E.去极化24.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 是由于突触后膜提高了对哪种离子的通透性?()A.Ca2+B.CI-C.K+D.Na+和K+,尤其是Na+ E.Cl-和K+,尤其是Cl-25.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正确的叙述是()A.突触前轴突末梢超极化B.突触后膜对Ca2+、K+通透性增大C.突触后膜出现去极化D.突触后膜出现超极化E.突触后膜出现复极化26.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下列哪种离子通透性增加所致()A.Na+、CI-、K+,尤其是K+B.Ca2+、K+、CI-,尤其是Ca2+C.Na+、K+,尤其是Na+D.K+、CI-,尤其是CI-E.K+、Ca2+、Na+,尤其是Ca2+27.突触前抑制的发生是由于()A.突触前膜兴奋性递质释放量减少B.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C.突触后膜超极化D.中间抑制性神经元兴奋的结果E.以上原因综合的结果28.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是参与突触传递的化学物质B.一般是在神经未梢突触小泡中合成C .递质释放后很快被降解或回收而失去作用D.受体阻断剂可阻断递质的传递作用三、名词解释1、阈电位和阈强度2、兴奋与兴奋性3、去极化与超极化4、不完全强直收缩与完全强直收缩5、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四、问答题1、简述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的过程。
005人体及动物生理学血液
第四节 生理止血、 血液凝固与纤 维蛋白溶解
一、生理止血
小血管损伤后血液将从血管流出,但在正常人, 数分钟后出血将自行停止,称为生理止血。 用一个小撞针或注射针刺破耳垂或指尖使血液流 出,然后测定出血延续的时间,这一段时间称为 出血时间,正常出血时间为1-3分钟。
生理止血过程包括三部分功能活动:
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碟形,平均直径约8μm,周边稍厚。
红细胞保持双凹圆碟形需要消耗能量。 红细胞运输氧的功能由血红蛋白完成。 红细胞消耗葡萄糖,所产生的能量主要是用于供应细胞膜 上Na+泵的活动,保持低铁血红蛋白不致被氧化,保持红 细胞膜的完整性和细胞的双凹圆碟形。 血红蛋白由珠蛋白和含铁血红素结合而成,血红素分子中 包括原卟啉和两价的铁原子,每100ml中血红蛋白的含量, 婴儿约14-20g,成年男性约13-18g,女性约11-14g,每个红 细胞中含2.8×108个血红蛋白分子,携带约109个氧分子。
第五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血
液
概 述 血液的组成及理化特性 血细胞生理 血液凝固 免疫系统 血型与输血
第一节 概述
血液是一种流体组织,充满于心血管系统中, 在心脏的推动下不断循环流动。 组成血液的是血浆和各种血细胞,其功能主要 是运输。 血液中还存在大量的免疫细胞、蛋白质、电解 质和体液因子,参与机体的血凝和抗凝、免疫 防御、酸碱平衡等调节。
2.嗜酸性粒细胞:
不能杀菌,可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致敏作用。 其胞内的过氧化物酶和某些碱性蛋白质,参与对寄生虫 的免疫反应。
患过敏性疾病和某些寄生虫病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3.嗜碱性粒细胞:
胞内的颗粒中含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齐鲁师范学院
第一章测试1.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途径是A:神经调节B:负反馈调节C:体液调节D:正反馈调节答案:B2.当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时,称作膜的A:极化B:去极化C:复极化D:超极化答案:D3.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递质是A:AchB:多巴胺C:5-HTD:NE答案:A4.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的耦联因子是A:钠离子B:镁离子C:钾离子D:钙离子答案:D5.常用的钾通道阻断剂是A:四乙胺B:锰离子C:河豚毒素D:异搏定答案:A6.骨骼肌中能与钙离子结合的位点是在A:原肌球蛋白B:肌钙蛋白C:肌球蛋白D:肌动蛋白答案:B7.物质在膜蛋白质帮助下,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过程是属于A:入胞作用B:主动运输D:易化扩散答案:D8.兴奋-收缩耦联的步骤有A:兴奋通过横管传向细胞深处B:收缩蛋白结构变化C:肌质网收回Ca2+D:终池释放Ca2+E:Ca2+触发肌丝滑行答案:ACDE9.下列可以使骨骼肌收缩幅度增加的因素是A:后负荷增大B:刺激强度增大C:刺激频率加快D:最适前负荷E:肌肉收缩能力增强答案:BCDE10.神经与肌肉之间的兴奋性神经递质是肾上腺素。
A:对B:错答案:B11.终板电位是动作电位A:错B:对答案:A第二章测试1.正常成年人的体液约占体重的A:40%B:50%C:70%D:60%答案:D2.决定血浆PH缓冲对是A:KHCO3/H2CO3B:Na2HCO3/ H2CO3C:K2HPO4/KH2PO4D:NaH2PO4/NaH2PO4答案:B3.下列哪种物质是制造血红蛋白必需的A:叶酸C:维生素BD:铁答案:D4.当血小板的数目低于下列哪一数值时,就会出现出血倾向A:200000/µlB:10000/µlC:150000/µlD:50000/µl答案:D5.关于ABO血型系统的叙述下列哪一个是错误的A:O型血的红细胞上不含凝集原B:AB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A 和抗B 凝集素C:A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D:B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A凝集素答案:B6.关于Rh血型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的血清中不存在天然的抗体B:抗原存在于红细胞表面C:我国大多数人为Rh阴性血型D:在人类与 ABO血型同时存在答案:C7.血液的功能包括A:起防御和保护作用B:维持人体酸碱平衡C:协助维持体温恒定D:运输激素E:运输氧气和各种营养物质答案:ABDE8.血小板的正常生理功能包括A:在止血过程中起作用B: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C:维持正常的血浆晶体渗透压D:在凝血过程中起作用E:维持正常的血浆胶体渗透压答案:ABD9.每毫升血液中数量是最多的血细胞是红细胞。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人体及动物生理学》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1【单选题】(1分)生理学的研究任务是阐明()A.机体化学变化B.机体正常功能活动的规律C.机体物理变化D.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2【单选题】(1分)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基本表现形式是()A.机械变化B.肌肉收缩C.神经反射D.兴奋或抑制3【单选题】(1分)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反射B.适应C.负反馈调节D.反应4【单选题】(1分)体液调节中起最主要作用的是()A.激素B.血液C.代谢产物D.细胞外液5【单选题】(1分)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从受控部分到达控制部分的信息称为()A.反馈信息B.参考信息C.偏差信息D.控制信息6【单选题】(1分)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A.排尿反射B.排便反射C.血液凝固D.减压反射7【单选题】(1分)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A.体液调节B.正反馈调节C.负反馈调节D.神经调节第二章测试1【单选题】(1分)下列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的是()A.肾小管重吸收水B.肾小管重吸收氨基酸C.肾小管重吸收尿素D.二氧化碳排出细胞2【单选题】(1分)下列哪种物质几乎全部分布在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的外层()A.胆固醇B.磷脂酰胆碱C.磷脂酰丝氨酸D.磷脂酰肌醇3【单选题】(1分)第二信使的化学本质是()A.DNAB.RNAC.糖蛋白D.小分子物质4【单选题】(1分)逐渐增加细胞外液中的K+浓度,静息电位将()A.不变B.先增大后减小C.逐渐增大D.逐渐减小5【单选题】(1分)神经-肌肉接头传递被箭毒阻断后,即使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也不能发生()A.钙离子流入接头前膜胞质内B.神经递质由接头前膜释放C.接头后膜的去极化D.接头前膜的去极化第三章测试1【判断题】(1分)有髓神经纤维比无髓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快是因为前者纤维粗,阻抗小。
A.对B.错2【判断题】(1分)在一个反射活动中,传出神经元的神经冲动是来自传入神经元,所以两者的频率是相同。
A.对B.错3【判断题】(1分)皮质脊髓束中的纤维大多数是直接经单突触终止于脊髓前角а运动神经元。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第八章 血液
血浆蛋白质 1.血浆白蛋白(清蛋白)(albumin) ---肝脏合成 主要生理作用 (1)、组织修补和组织生长的材料。白蛋白 可视为机体内蛋白质的主要贮存库,它可转化 为组织蛋白,供组织生长和损伤组织的修复。 (2)、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正常时,约 75%的血浆胶体渗透压由白蛋白产生,对血管 内外的水平衡有极大的影响。
32
人:婴儿:14~20g/100ml,
男: 12~15g/100ml,女11~14g/100ml
33
三、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成熟红细胞在循环系统内约能存活100~150 天,平均寿命120天。禽类红细胞的存活期约 30~50天。
18Βιβλιοθήκη 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渗透压主要来自溶 解于其中的晶体物质,称为血浆晶体渗透 压。
晶体物质不易透过细胞膜,对于维持细胞内外 水平衡很重要 血浆蛋白一般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对于维持 血管内外水平衡很重要。
(3)、能与游离脂肪酸这样的脂类、类 固醇激素结合,有利于这些物质的有效运 输。
19
2.血浆球蛋白 (globulin)分为α、β、γ三类,在大多 数动物中,还可进一步细分为α1、α2、β1、β2、γ1、 γ2各种球蛋白。 α、β-球蛋白由肝合成主要参与脂质或脂溶性物质运 输,特别参与甲状腺素、胆固醇和铁离子运输。 γ球 蛋白是淋巴细胞分泌的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补体(complement)是广泛参与机体免疫反应的一 组蛋白质,以C1、C2、C3、C4、C5、C6、C7、 C8、C9来表示,C1包含三个亚型,共有11种。其中 C3和C4就为β球蛋白。 3.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是血液凝固的重要物 质,在凝血酶的催化下转变为纤维蛋白,形成血凝 块,起止血和凝血作用。
3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人体动物及生理学期末复习整理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
稳态:内环境得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得状态, 泛指凡就是通过机体自身得调节机制使某个生理过程保持相对恒定得状态。
负反馈:如果信息(终产物或结果)得作用与控制信息得作用相反,使输出变量(效应器)向与原来相反得方向变化, 降低这一过程得进展速度, 返回预定得值(正常值), 则称之~。
2.生命活动得调节特点。
(1)神经调节:由神经系统得活动调节生理功能得调节方式。
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调节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组成: 感受器→(传入N纤维)中枢→(传入N纤维)效应器调节特点:迅速而精确, 作用部位较局限, 持续时间较短。
(2)体液调节:某些特殊得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调节机体得生理功能得调节方式。
调节方式: 激素(有得就是神经调节得一个延长部分).①远分泌:内分泌腺→激素→血液运输→受体→生理效应。
②旁分泌:激素不经血液运输而经组织液扩散达到得局部性体液调节。
③神经分泌: 神经细胞分泌得激素释放入血达到得体液调节。
调节特点:效应出现缓慢, 作用部位较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3)自身调节: 当体内、外环境变化时,细胞、组织、器官本身不依赖神经与体液调节而产生得适应性反应。
调节特点: 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第二章细胞膜动力学与跨膜信号通讯细胞得跨膜物质转运形式主要可归纳为单纯扩散、膜蛋白介导得跨膜转运以及胞吞与胞吐三种类型。
其中重点掌握膜蛋白介导得跨膜转运.1.易化扩散:一些非脂溶性或脂溶解度甚小得物质,需在特殊膜蛋白质得“帮助”下, 由膜得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得过程。
(名解)(1)分类: ①经载体得易化扩散;②经通道得易化扩散.(2)转运得物质: 葡萄糖、氨基酸、K+、Na+、Ca2+等。
(3)特点: ①不需另外消耗能量;②需依靠特殊膜蛋白质得“帮助”;③饱与性;④转运速率更高;⑤立体构象特异性;⑥竞争性抑制.2.主动转运(重点:继发性主动转运)(1)概念:指通过细胞本身得耗能, 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得转运过程。
教学日历-人体及动物生理学2014年上
上课时间: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人体解剖生理学(下)总学时:34/32周学时:2+2学分:3
任课教师:韩春艳/黄勋和学生所在系:生物科学系年级:11级班级:1101、1102
周
次
章节题目
内容
课时
课堂讨论、实验(践)等其它教学环节题目
1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细胞膜动力学和跨膜信号传递
实验10-3 蛙类一侧迷路破坏的效应
8
第七章感觉器官
2+2*2
实验10-4 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实验10-7 视力、盲点的测定
9
第八章血液
2+2*2
实验3-1血细胞的计数
10
第八章血液
第九章血液循环
2+2*2
实验3-2血液红细胞溶解和血红蛋白的测定
11
第九章血液循环
2+2*2
实验4-1 蛙心起搏点、收缩与电兴奋的关系及期外收缩与代偿间歇的观测
实验2-3 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及其传导速度和兴奋不应期的测定
5
第六章神经系统
2+4*4
实验2-7 骨骼肌电兴奋与收缩的时相关系
实验2-3 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及其传导速度和兴奋不应期的测定
6
第六章神经系统
2+2*2
实验9-1 反射时的测定与反射弧分析
7
第七章感觉器官
2+2*2
实验9-2脊髓背根和腹根的机能
2
2
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章神经元的兴奋和传导
2+4*4
实验2-1 腓肠肌与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实验2-2 骨骼肌收缩特性和收缩形式的观测
动物生理学课后习题(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六版)
动物生理学课后习题第二章细胞膜动力学和跨膜信号转导1.哪些因素影响可通透细胞膜两侧溶质的流动?,脂溶性越高,扩散通量越大。
②易化扩散:膜两侧的浓度梯度或电势差。
由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载体的数量,载体越多,运输量越大;竞争性抑制物质,抑制物质越少,运输量越大。
③原发性主动转运:能量的供应,离子泵的多少。
④继发性主动转运:离子浓度的梯度,转运①单纯扩散:膜两侧物质的浓度梯度和物质的脂溶性。
浓度梯度越大蛋白的数量。
⑤胞膜窖胞吮和受体介导式胞吞:受体的数量,ATP的供应。
⑥胞吐:钙浓度的变化。
2.离子跨膜扩散有哪些主要方式?①易化扩散:有高浓度或高电势一侧向低浓度或低电势一侧转运,不需要能量,需要通道蛋白介导。
如:钾离子通道、钠离子通道等。
②原发性主动转运:由低浓度或低电势一侧向高浓度或高电势一侧转运,需要能量的供应,需要转运蛋白的介导。
如:钠钾泵。
③继发性主动转运:离子顺浓度梯度形成的能量供其他物质的跨膜转运。
需要转运蛋白参与。
3.阐述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的特点。
①易化扩散: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转运过程中需要转运蛋白的介导,通过蛋白的构象或构型改变,实现物质的转运,不需要消耗能量,属于被动转运过程。
由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特异性、饱和现象和竞争性抑制。
由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速度快。
②主动转运: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由转运蛋白介导,需要消耗能量。
原发性主动转运:由ATP直接提供能量,通过蛋白质的构象或构型改变实现物质的转运。
如:NA-K泵。
继发性主动转运:由离子顺浓度或电位梯度产生的能量供其他物质逆浓度的转运,间接地消耗ATP。
如:NA-葡萄糖。
4.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有何区别?试举例说明。
前者直接使用ATP的能量,后者间接使用ATP。
①原发性主动转运:NA-K泵。
过程:NA-K泵与一个ATP结合后,暴露出NA-K泵上细胞膜内侧的3个钠离子高亲结合位点;NA-K泵水解ATP,留下具有高能键的磷酸基团,将水解后的ADP游离到细胞内液;高能磷酸键释放的能量,改变了载体蛋白的构型。
动物生理学课后习题(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六版)
第八章第八章 血液血液1.简述血液的主要生理功能。
血液在机体自稳态的维持中是如何发挥重要作用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要生理功能:①运输功能:血液的运输是机体转运物质的主要手段。
血液所携带的大量营养物质从机体的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以满足组织中细胞代谢的需要,这些物质包括:O2、CO2、各种抗体、酸和碱、各种电解质、激素、各种营养物质、色素、矿物质和水等。
抗体、酸和碱、各种电解质、激素、各种营养物质、色素、矿物质和水等。
②防御功能:血液中与机体防御和免疫功能有关的成分包括白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各种免疫抗体和补体系统。
各种免疫抗体和补体系统。
③止血功能:血液中存在许多与血凝有关的血浆蛋白。
机体损伤出血能激活血浆中复杂的止血机制,阻止血液外流,这是一个正反馈的酶促反应。
血机制,阻止血液外流,这是一个正反馈的酶促反应。
④维持稳态:血液中含有大量的酸碱缓冲对,血液中含有大量的酸碱缓冲对,对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起了重要作用,对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起了重要作用,对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起了重要作用,为细胞为细胞功能的实现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内环境。
功能的实现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内环境。
发挥作用的方式:发挥作用的方式:血量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保证。
只有血量相对稳定才能使机体的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保证全身器官、组织的血液供应。
的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保证全身器官、组织的血液供应。
血浆中的酸碱缓冲对,可以调节血浆的酸碱度使其保持在正常水平。
血浆中的酸碱缓冲对,可以调节血浆的酸碱度使其保持在正常水平。
血液中的红细胞通过转运O2进入组织和转运CO2排出体外。
排出体外。
血液中的白细胞具有机体防御和免疫的功能。
血液中的白细胞具有机体防御和免疫的功能。
血液中的血小板具有止血功能,保证机体内组织的完整性。
血液中的血小板具有止血功能,保证机体内组织的完整性。
2.简述白细胞的分类及不同类型白细胞的主要功能。
分类分类功能功能 颗粒白细胞颗粒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参与炎症反应;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吞噬细菌、参与炎症反应;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 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限制嗜碱性粒细胞作用;参与对蠕虫的免疫限制嗜碱性粒细胞作用;参与对蠕虫的免疫 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释放组胺、肝素等;参与过敏反应释放组胺、肝素等;参与过敏反应 无颗粒白细胞单核细胞单核细胞 吞噬作用;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调控特异性免疫;杀伤肿瘤细胞;处理和呈递抗原瘤细胞;处理和呈递抗原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机体的免疫应答:T 细胞—细胞免疫;B 细胞—体液免疫体液免疫3.简述血小板是如何发挥止血功能的。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总结
各章知识总结第一章绪论1.生理学4个水平上的研究:(1)细胞和分子水平(2)组织和器官水平(3)系统水平(4)整体水平2.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及特点:(1)神经调节①机制:由神经系统的活动从而调节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其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即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实现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②特点:迅速而精确,作用部位较局限,持续时间较短.(2)体液调节:①机制:机体的某些细胞能产生某些特异性的化学物质,经血液循环运输调节全身各处的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其调节方式是激素.②特点:效应出现缓慢,作用部位较广泛,持续时间较长.(3)自身调节:①机制:体内、外环境变化时,局部的细胞、组织、器官本身自动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②特点:作用精确,作用部位较局部,有利于维持机体细胞自稳态.第二章细胞膜动力学和跨膜信号通讯1.细胞跨膜物质转运方式:(1)单纯扩散(简单扩散):如O2、CO2、NH3等脂溶性物质的跨膜转运(2)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①主动运输:A.原发性主动转运:如K+、Na+、Ca2+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B.继发性主动转运:如小肠粘膜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和重吸收葡萄糖时跨管腔膜的主动转运②被动运输A.经载体易化扩散:如葡萄糖由血液进入红细胞B.经通道易化扩散:如K+、Na+、Ca2+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3)胞吞和胞吐:如白细胞吞噬细菌、异物的过程为入胞作用;腺细胞的分泌,神经递质的释放则为出胞作用。
2.细胞间通讯和信号传导的类型:(1)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①cAMP-PKA途径②磷脂酰肌醇代谢途径(2)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①酪氨酸激酶受体②鸟甘酸环化酶受体(3)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①化学门控通道②电压门控通道③机械门控通道第三章神经元的兴奋和传导1.细胞膜动作电位:(1)相关概念:①阈强度:刚能引起组织兴奋的临界刺激强度。
②极化: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存在电位差的现象。
动物生理学 血液 PPT课件
1. A gia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O2, CO2, nutrients, wastes, hormone, etc 2. homeostatic funtion. Organism tries to keep blood composition stable and it help to hold interstitial environment stability 3. Buffer system, to maintain the pH, temperature etc 4. Defense, Defense against blood loss or bleeding (hemostasis), blood coagulation; Defense against foreign biological material or immunological defense Note: To realise those functions blood has to be permanently circulating
动物生理学 第8章 血液
细胞类型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形态 多形核 双叶核
U形/S形核
功能
吞噬作用:非特异性 免疫
防御寄生虫,破坏抗 原-抗体复合体,脱敏
反应 含肝素(抗凝血), 释放组胺和抗炎症因 子(参与速发型过敏)
特异性免疫反应
巨噬作用
(二)白细胞功能 1.粒细胞(占60%,所有均能转为吞噬细胞) (1)中性粒细胞:非特异性免疫, (2)嗜酸性粒细胞: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机体的过敏反应(限制嗜碱性粒细 胞的过敏反应,减弱过敏反应程度) (3)嗜碱性粒细胞:含有肝素和组胺,肝素参与凝血,组胺舒张血管。 2.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体积最大,一进入组织变成巨噬细胞。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系统(MPS)作用:吞噬消化作用;分泌功能,释放多种细 胞因子;处理和呈递抗原;杀伤肿瘤细胞 3.淋巴细胞 T细胞:细胞免疫;B细胞:体液免疫
(二)红细胞脆性和溶血 渗透性溶血:在盐溶液浓度太低时,红细胞膜涨裂。 红细胞脆性:红细胞抵抗低渗溶液的特性。
(三)红细胞的生成个破坏 1.红细胞生成过程 胚胎早期造血部位为卵黄囊—肝和脾—红骨髓—长骨近端骨骺 所有血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分化为髓样干细胞与淋巴干细胞,进一步分化 2.共细胞生成原料 (1)维生素B12:机体吸收需要内因子与R蛋白的参与 (2)叶酸:缺乏会引起巨幼红细胞贫血(影响红细胞发育) (3)铁:主要的铁来源为衰老的红细胞 3.红细胞破坏与生成调节 红细胞寿命120天,衰老后被巨噬细胞吞噬进一步循环。 最直接的调控因素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第八章 血液
第一节 概述 一:体液和内环境
动物细胞内、外的液体统称为体液: 2/3体液存在于细胞内,组成细胞内液; 1/3体液存在于细胞外,组成细胞外液(血液、组织液、淋巴液、脑脊液) 内环境:细胞外液构成,细胞生存环境。
动物生理学-血液
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
有机体细胞质的渗透压与血浆的渗透
压相等,渗透压与细胞质和血浆的渗透压 相等的溶液,叫做等渗溶液。154 mmol/L (0.9%)的NaCl溶液和278 mmol/L(5%) 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大致 相等,故把0.9%的NaCl溶液称为等渗溶液, 或称为生理盐水。低ຫໍສະໝຸດ 溶液高渗溶液等渗溶液
哺乳动物等渗溶液: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
5%的葡萄糖溶液
两栖动物等渗溶液:0.67%的NaCl溶液
(四)酸碱性
哺乳动物血液的pH值约为7.35~7.45,呈弱 碱性。各种畜禽的血浆平均pH 值种间差别较小, 如马为7.40、牛为7.50、绵羊为7.49、猪为7.47、 犬为7.40、猫为7.50、鸡为7.54。静脉血内含碳 酸较多,因而pH值比动脉血的稍低,但变化幅度 一般不会超过平均pH值的±0.05。
一、 血液的组成 二、 血量 三、 血液的理化特性
血液由液体成分的血浆和悬浮其中的有 形成分—血细胞所组成。血液的组成及主 要成分所占百分比如下:
血 细胞
血量(blood volume):动物体内的血液总量,是 血浆量和血细胞量的总和。
循环血量:在安静状态下,大部分血液在心 血管内循环流动,这部分血液量叫… 储备血量:血液另有一部分血液则滞留在肝、 肺、脾、皮下静脉丛和皮肤等处,这些流动 缓慢,红细胞比容较高的血液量叫…或贮血 量。因此,把肝等器官称为贮血库。
一名健康的公民一生可以献多少血?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规定,献 血年龄为18-55周岁,两次献血间隔为六个月以 上,每次献血量为200-400毫升。如果一名符合 献血标准的健康人按每六个月献血一次,每次献 血400毫升计算,那么,一个人一生可献血74次, 累计献血量3万毫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
引起RBC叠连的因素在于血浆还是在于RBC?
23
–(Red Blood Cells or Erythrocytes):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是无核、双 凹圆盘形细胞,驼骆和鹿的红 细胞呈椭圆形。红细胞是血细 胞中数目最多的一种。
红细胞膜内表面存在还溶性谱蛋 白(spectrin)形成网状纤维骨架, 有柔韧性,可变形。 直径约7 mm,厚度约2 mm
29
衰老红细胞的抵抗力较弱,脆性较大;网织红细 胞和初成熟的红细胞抵抗力较强,脆性较小。 某些化学物质,疾病和细菌等,能使红细胞脆性 有所增大,不同程度地引起溶血。 血影 (ghost) 红细胞发生溶血后,血红蛋白逸出细胞外,仅留 下一个双凹圆碟形细胞膜空壳,称为血影细胞 (ghost cell)。
10
•M:40-50%;F:37-48%;新生儿:11 55%
血量(blood volume):动物体内的血液总量,是 血浆量和血细胞量的总和。(占体重7~8% 体重为60kg的人,血量约5L ) 循环血量:在安静状态下,大部分血液在心血 管内循环流动,这部分血液量叫… 储备血量:血液另有一部分则滞留在肝、肺、 脾、皮下静脉丛和皮肤等处,这些流动缓慢, 红细胞比容较高的血液量叫~或贮血量。因此, 把肝等器官称为贮血库。 失血量达总量的25~30%,血压下降,心脑供血 不足危及生命。 12
第八章血液(Blood Physiology)
主讲李淑红
1
教学目的:
1、学习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2、血细胞组成及功能。
3、及理化特性,红细胞的 生成及机能,血液凝固及止血。
教学难点:血细胞生成,ABO和RH血型系统。
2
血液是一种流体组织,充满于心血 管系统中,在心脏的推动下循环流 动,实现运输物质、 维持稳态、 保护机体及参与神经体液调节等生 理功能。因此,血量、血液成分或 性质的相对稳定,是生命正常活动 的基本条件。
6
内环境与内环境稳态:(internal environment) (homeostasis) 内环境:细胞外液是机体细胞生活的环境。 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相对稳定,各种 物质在不停的转换中达到动态平衡。 美国著名生理学家坎农延伸了内环境恒定的概 念----稳态 意义:维持组织正常结构和生理机能,维持机体 的正常活动。
21
4.形成胶体渗透压 保证水分不会大量向 血管外转移,从而维持血量的相对恒定。 5.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 血浆中有免疫抗 体、补体系统等,都是由血浆球蛋白构成 的。 6.参与凝血和抗凝血功能 绝大多数的血 浆凝血因子、生理性抗凝物质以及促进血 纤维溶解的物质都是血浆蛋白。 7.组织生长与损伤组织修复方面的功能 由白蛋白转变为组织蛋白而实现的。
(血浆中的缓冲对 :(Buffer Pairs):NaHCO3/H2CO3,蛋 白质钠盐/蛋白质,Na2HPO4/NaH2PO4 红细胞内的缓冲对:Hb钾盐/Hb、HbO2钾盐/HbO2、 K2HPO4/KH2PO4, KHCO3/H2CO3)
16
(Plasma)
血浆是一种淡黄色的液体,由90%的水和100多种 溶质组成约占血液总量的50~60%,是机体内环境 的重要组成部分。 血浆的成分很复杂,除含有水、 血浆蛋白质、脂类、葡萄糖及无机盐外,还含有一 些代谢产物,如氨基酸、多肽、乳酸、酮体、尿素、 尿酸、肌酸、肌酐、马尿酸、胆色素和氨,还含有 O2、CO2和N2等气体,以及微量的维生素、激素 和酶等。其中蛋白质代谢的中间产物(尿素、尿酸、 氨基酸等),称为非蛋白含氮物,其分子中的氮统 称为非蛋白氮(NPN)。 17
二、红细胞的功能与血红蛋白 1)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2)对机体代谢酸产物起缓冲作用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CO2,这项功 能是由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来完成的。 血红蛋白:是由珠蛋白与亚铁血红素组成的结 合蛋白质。 Hb(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去氧血红蛋 白、碳氧血红蛋白)
31
Hb有2条α肽链和2 条β肽链。 每条肽链上有一个 亚铁血红素。 每个亚铁血红素能 结合一个O2分子。 每个红细胞含有 2.8*108个血红蛋白 分子,每个红细胞能 携带109个O2分子。
28
溶血(hemolysis) :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逸出并进 入血浆中的现象,称红细胞溶解,简称… 如果血浆的渗透压低于红细胞内的渗透压,水分 进入红细胞内而引起红细胞破裂----溶血 0.9%的氯化钠溶液和血浆的渗透压相等称为生理 盐水。 5%葡萄糖与血浆等渗。 1.9%的尿素溶液,但红细胞置入其中后即可发生 溶血,因此不是等张溶液。
临床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叠连→ESR大→悬浮稳定性小。
26
注意!
引起RBC叠连的因素在于血浆还是在于RBC? 实验:A. 病人RBC→正常人血浆→ESR不增加 B. 正常人RBC→病人血浆→ESR↑ 原因: 血浆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RBC叠连↑ 血浆白蛋白↑→叠连 ↓
27
2、红细胞的脆性: 红细胞脆性(erythrocyte osmotic fragility) :红 细胞对低渗溶液的这种抵抗力,称为… RBC在等渗溶液中形态 和大小保持不变; RBC在0.8-0.6%NaCl 溶液中将会膨胀; RBC在0.46-0.42% NaCl溶液中会部分破裂 RBC在0.34-0.32% NaCl溶液中会全部破裂。
24
红细胞数/(1012*L-1)猩猩: 5.1(3.4~6.0) 男性:450万~550万/mm3,平均500万/mm3 女性:380万~480万/mm3,平均420万/mm3 幼年>成年;雄性>雌性,营养好>营养差,高海拨 >低海拨
25
一、红细胞的特性: 1、悬浮稳定性(suspension stability) :在循环 血液中,红细胞在血浆中保持悬浮状态而不易 下沉的特性,称为… 血沉:在单位时间内红细胞下沉的距离,称为红 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d ESR),简称… 男:2~8mm/h,女:2~10mm/h。 动物中牛最慢,1小时若干毫米,马最快1小时 几十毫米。
18
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渗透压主要来自溶 解于其中的晶体物质,称为血浆晶体渗透 压。
晶体物质不易透过细胞膜,对于维持细胞内外 水平衡很重要 血浆蛋白一般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对于维持 血管内外水平衡很重要。
(3)、能与游离脂肪酸这样的脂类、类 固醇激素结合,有利于这些物质的有效运 输。
19
2.血浆球蛋白 (globulin)分为α、β、γ三类,在大多 数动物中,还可进一步细分为α1、α2、β1、β2、γ1、 γ2各种球蛋白。 α、β-球蛋白由肝合成主要参与脂质或脂溶性物质运 输,特别参与甲状腺素、胆固醇和铁离子运输。 γ球 蛋白是淋巴细胞分泌的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补体(complement)是广泛参与机体免疫反应的一 组蛋白质,以C1、C2、C3、C4、C5、C6、C7、 C8、C9来表示,C1包含三个亚型,共有11种。其中 C3和C4就为β球蛋白。 3.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是血液凝固的重要物 质,在凝血酶的催化下转变为纤维蛋白,形成血凝 块,起止血和凝血作用。
20
1.营养功能 血浆中的蛋白质,它们起着营养贮备 的功能。 2.运输功能 蛋白质表面有众多的亲脂性结合位点, 可以与脂溶性物质结合,使之成为水溶性,便于运 输;血浆蛋白还可以与血液中分子较小的物质可逆 性的结合,即可防止它们从肾流失,又由于结合状 态与游离状态的物质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可使这些 物质在血中的浓度保持相对稳定。 3.缓冲功能 血浆白蛋白和它的钠盐组成缓冲对, 和其它无机盐缓冲对一起,保持血液pH的稳定。
7
8
(Blood Components)
血清(serum):血液流 出血管不经抗凝处理, 就会很快凝成血块, 随血块逐渐紧缩所析 出的淡黄色(buffy)清 亮液体。 血浆:抗凝处理的血 液离心,上层为微黄 色或无色的液体部分。
离 心 血 样
9
(Blood Components)
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血清中没有纤维蛋白原, 因为纤维蛋白原已转变成纤维蛋白而留在了血 块中。再有,血浆中参与凝血反应的一些成分 亦被消耗,在血清中也就不复存在了。但又增 添了少量血凝时由血小板释放出来的物质。就 其主要方面而言,可以说除去了纤维蛋白原的 血浆就是血清。 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压紧的血细胞在全 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3
思考:
1、血液的组成及生理特性?
2、血浆中与机体免疫有关的物质有哪些?
3、血浆与血清的区别?
4
一、 二、 三、 四、
体液 血液的组成 血量 血液的理化特性
5
体液(body fluid)动物体内所含的水分及其中的 溶质,总称为…(占体重60~70%) 细胞内液(intracellular fluid):存在于细胞内的 体液,称为…(占体液2/3)(40%) 细胞外液(extracellular fluid):存在于细胞外的 体液,称为… (占体液1/3) (20%) 细胞外液分布:血浆(plasma) (5%) 、细胞间液 (interstitial fluid) [或称组织液(tissue fluid)] 、 (15%)淋巴液(lymph fluid)、脑脊液 (cerebrospinal fluid)(房水)。
32
人:婴儿:14~20g/100ml,
男: 12~15g/100ml,女11~14g/100ml
33
三、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成熟红细胞在循环系统内约能存活100~150 天,平均寿命120天。禽类红细胞的存活期约 30~50天。
(Physical Properties of Blood)
1、血色、血臭、血味 血液为不透明的红色液体。动脉血中, 血红蛋白氧结合量高,呈鲜红色;静脉血 中,血红蛋白氧结合量低,呈暗红色。 血液中由于存在挥发性脂肪酸,故带有特 殊的血臭,即血腥气。又由于血液中含有 氯化钠而稍带咸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