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居岁暮】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岁暮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10篇)
岁暮原文翻译及赏析岁暮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10篇)岁暮原文翻译及赏析1岁暮自桐庐归钱塘晚泊潘阆〔宋代〕久客见华发,孤棹桐庐归。
新月无朗照,落日有余晖。
渔浦风水急,龙山烟火微。
时闻沙上雁,一一皆南飞。
译文常年客居他乡,头发已渐了,独自一人坐是从桐庐回到钱塘。
天空的新月还很暗淡,那是因为西面落日的余晖还没有完全褪去。
钱塘江上强劲的风使江面波浪很急,远处龙山脚下人家的炊烟只能隐约看到。
时不时还能听见沙洲上的飞雁因为躲避人,一只只鸣叫着匆匆飞去。
注释桐庐:今属浙江杭州市。
钱塘:今杭州。
渔浦:在今浙江萧山西南,其对岸即杭州的六和塔。
华发:花白的头发。
孤棹(zhào):孤舟。
棹,本指摇是的用具,这里指是。
龙山:在杭州南,名卧龙山,为天目山分支。
赏析这首诗首联写自己长久客居外地,终于可以颈到桐庐。
颔联从时间着笔,写傍晚舟中所见。
颈联从经过的山水着笔,写正途景物。
尾联写自己只听见雁声而未见雁鸟,与“岁暮”相呼应。
这首诗明暗相衬,动静结合,绘声绘见,给人以清晰的立体状的画面感。
这首诗首联是说:长久客居外地,不觉已经出现花白的头发了。
此刻从桐庐乘着扁舟独自正来,表现出思正之情非常殷切。
颔联:“新月无朗照,落日有余晖。
”从时间着笔,示傍晚舟中所见。
这两句自然清颖,富于理趣,表面上信手拈来,实由洗练而出。
时当上弦,新月已上,在落日余晖的映衬下,天空中浮起了一弯眉月,而此时天边霞彩,却显得绚丽可爱。
澄江如练,余霞成绮。
虽然新月还未能朗照,却也带着些远远的晴彩了。
东天的如眉初月,西天的夕阳在山,人在舟中,俯仰成趣。
颈联是从经过的山水着笔,写正途景物。
时近黄昏,晚风渐紧,渔浦边上已聚集了渔舟,暮潮也随着兴起。
江岸那边的龙山一带,升上了阵阵些微的炊烟,远方也见到星星的灯火。
天空渐渐呈现了暮见,作者所乘的船儿,也便停泊了下来。
尾联:“时闻沙上雁,一一皆南飞。
”在泊舟之后,听到沙洲上已有落雁的声音。
在草木黄落的深秋,鸿雁是惯于南飞的。
(完整版)杜甫《岁暮》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杜甫《岁暮》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岁暮》【年代】盛唐【作者】杜甫【体裁】五言律诗岁暮远为客①,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③。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④?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释:①“岁暮”句:这年十二月作者客居梓州。
②雪岭:即西山,在成都西面,因终年积雪得名。
③江城:指梓州城(今四川三台县),梓州滨临涪江。
④请缨:将士自告奋勇请命杀敌,语本《汉书.终军传》:“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译文:作客异乡,年关已经临近;边防前线,战争还在进行。
警报传来,敌人进犯雪岭;军鼓号角,响声振动江城。
前方将士,日夜流血牺牲;朝廷大员,可有一人请缨?国难当头,岂敢吝惜性命;报效无路,空有一片豪情!赏析: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其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又被奉为“诗圣”。
公元763年为唐代宗广德元年,这一年杜甫五十二岁。
这一年,他先是在梓州,听说官军大胜叛军,便写下了著名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喜悦之下便欲还都,不久又想东下吴楚。
其间曾经到阆州(今四川阆中)。
在这儿,他听到了吐蕃进犯的消息,于是心忧国家的杜甫写下了这首《岁暮》诗。
首联交待诗人客居他乡,在岁暮之际,听到了边境传来的外族入侵的消息。
刚刚经历了安史之乱的诗人,是多么希望国家安定,人民能够安居乐业呀。
可是内忧尚未完全平息,外患又接踵而至。
所以首联看似平淡的叙述语气中,却包含了忧国忧民的诗人多么沉重的心境!颔联以“烟尘”和“鼓角”来借代战争,战争的烽烟笼罩了雪岭,鼓角声声也震动了江城,一个“犯”字,一个“动”,写出了诗人听到外敌入侵后内心受到的强烈冲击,把诗人心系国家百姓的那份真挚情感含蕴其中。
颈联先写“天地日流血”,天地间日日有人在流血(或解为“连‘天地日’都在流血”),战争带来的血腥,是多么惨不忍睹啊!接着作者发出自己的担忧之声:“朝廷谁请缨?”经历安史之乱后,国家一片乱象,如今面临强敌入侵,还会有人请缨杀敌吗?尾联先来一个反问句:“济时敢爱死?”一个真正心系国家的人,是不会顾及个人生死荣辱的,为了拯救国家民族、天下苍生,只会奋不顾身,投身于保家卫国的血雨腥风之中。
杜甫《岁暮》诗词赏析及译文
【导语】杜甫(712年—770年),字⼦美,汉族,本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号少陵野⽼,唐代伟⼤的现实主义诗⼈,与李⽩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李商隐与杜牧即“⼩李杜”区别,杜甫与李⽩⼜合称“⼤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杜”。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常深远,被后⼈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下⾯是为⼤家带来的杜甫《岁暮》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岁暮 唐代: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兵。
烟尘犯雪岭,⿎⾓动江城。
天地⽇*,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惊! 译⽂ 作客异乡,年关已经临近;边防前线,战争还在进⾏。
警报传来,敌⼈进犯雪岭;军⿎号⾓,响声振动江城。
前⽅将⼠,⽇夜*牺牲;朝廷⼤员,可有⼀⼈请缨? 国难当头,岂敢吝惜性命;报效⽆路,空有⼀⽚豪情! 注释 “岁暮”句:这年⼗⼆⽉作者客居梓州。
雪岭:即西⼭,在成都西⾯,因终年积雪得名。
江城:指梓州城(今四川三台县),梓州滨临涪江。
请缨:将⼠⾃告奋勇请命杀敌,语本《汉书.终军传》:“军⾃*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致之阙下。
” 赏析 这⾸诗的诗题“岁暮”⼆字,在直观上有⼀种“岁云暮矣多北风”的凄凉之感,且⼆字均仄声,读来更抑郁寡欢,仿佛给全诗定了⼀种低沉的调⼦,罩上⼀层黯淡的⾊彩。
⾸联“岁暮远为客”,“远”字不是对成都草堂⾔,⽽是对河南⽼家⾔。
诗⼈流寓西蜀,⼀直过着寄⼈篱下的羁旅⽣活,故有“远为客”之叹。
但是西蜀⼀隅也仍然不平静,所以接下去便说“边隅还⽤兵”。
“还⽤兵”之“还”字,有仍然之意,⾔⾃⼰虽避地西蜀,暂得⼀席安⾝之所,没想到这⾥仍有战争。
另外,“还”字⼜有⼜、复意,意谓中原战事未了,川中徐知道叛乱刚平,⽽吐蕃之侵袭⼜⾄,战乱似永⽆宁⽇。
“还”字隐含诗⼈对⽣活和时局的失望与叹息。
于此可见杜甫炼字的功⼒,极为平常的字,出⾃杜⼿,便往往辞警意丰,耐⼈咀嚼。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03(常见修辞手法))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 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 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 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 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 (3分)。 答:(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 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 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 “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
物论》后人以“化蝶”或“梦 (陆游《邻水延福寺早行》) 蝶”,借喻为“睡觉”。而“闻 鸡”一词则出自《晋书》:“祖 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 逖与刘琨,共被同寝。中夜闻荒 鸡鸣,逖蹴琨觉曰:‘此非恶声 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也。’因起舞剑”。
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 目断故园人不至,松醪一醉与谁同。
刘攽《雨后池上》
将平静的水面比作淡磨之明镜, 写出水面的静态美。
运用比喻,将 刘禹锡 潭面比作未磨之镜, 湖光秋月两相和,尽显月下湖面之朦胧 潭面无风镜未磨。美,将湖中的君山作 遥望洞庭山水色,比皓月银辉下银盘里 白银盘里一青螺。的一颗青螺,山水映 衬,精美绝伦,惹人 喜爱,给人以莫大的 艺术享受。
2009重庆卷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 声,均属借代;“何处笙箫?”反问。 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粉黛”在课文中有注释“借指歌伎”, 与“粉黛”类似的有《柳毅传》“娥眉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 不舒”中的“娥眉”,课文也有注释, 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 代指漂亮女子,其它有“红颜、倾国” 新红叶无个人瞧。 等都是代美女。与“笙箫”类似的有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 “丝竹、胡琴、羌笛”大诗句中常代音 修辞手法?(2分) 乐。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书古诗词、古文15篇详细解析及欣赏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古文详细解析及赏析一、观沧海 (1)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三、次北固山下 (5)四、天净沙.秋思 (7)五、咏雪 (8)六、陈太丘与友期行 (10)七、《论语》十二章 (13)八、诫子书 (17)九、狼 (19)十、穿井得一人 (24)十一、杞人忧天 (25)十二、秋词.其一 (27)十三、夜雨寄北 (29)十四、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31)十五、潼关 (33)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创作背景】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
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所以就写下此诗,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
【译文】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
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注释】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碣(jié)石:山名。
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
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
沧:通“苍”,青绿色。
海:渤海何:多么澹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竦峙(sǒng zhì):耸立。
竦,通耸,高。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日月:太阳和月亮若:如同.好像是.星汉:银河,天河。
幸:庆幸。
甚:极点。
至:非常。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最后两句每章都有,与本诗正文的内容没有的直接关系。
)【赏析】《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诗歌鉴赏】孟郊《秋怀十五首》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孟郊《秋怀十五首》原文及翻译赏析孟郊《秋怀十五首》原文其一孤骨夜难卧,吟虫相唧唧。
老泣无涕?,秋露为滴沥。
去壮暂如剪,来衰纷似织。
触绪无新心,丛悲有馀忆。
讵忍逐南帆,江山践往昔。
其二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
疑怀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其三一尺月透户,仡栗如剑飞。
老骨坐亦惊,病力所尚微。
虫苦贪夜色,鸟危巢焚辉。
孀娥理故丝,弧哭抽馀噫。
浮年不可追,衰步多夕归。
其四秋至老更贫,破屋无门扉。
一片月落床,四壁风入衣。
疏梦不复远,弱心良易归。
商葩将去绿,缭绕争馀辉。
野步踏事少,病谋向物违。
幽幽草根虫,生意与我微。
其五竹风相戛语,幽闺暗中闻。
鬼神满衰听,恍?难自分。
商叶堕干雨,秋衣卧单云。
病骨可?物,酸呻亦成文。
瘦攒如此枯,壮落随西曛。
袅袅一线命,徒言系??。
其六老骨惧秋月,秋月刀剑棱。
纤威不可干,冷魂坐自凝。
羁雌巢空镜,仙飙荡浮冰。
惊步恐自翻,病大不敢凌。
单床寤皎皎,瘦卧心兢兢。
洗河不见水,透浊为清澄。
诗壮昔空说,诗衰今何凭。
其七老病多异虑,朝夕非一心。
商虫哭衰运,繁响不可寻。
秋草瘦如发,贞芳缀疏金。
晚鲜讵几时,驰景还易阴。
弱习徒自耻,暮知欲何任。
露才一见馋,潜智早已深。
防深不防露,此意古所箴。
其八岁暮景气干,秋风兵甲声。
织织劳无衣,??徒自鸣。
商声耸中夜,蹇支废前行。
青发如秋园,一剪不复生。
少年如饿花,瞥见不复明。
君子山岳定,小人丝毫争。
多争多无寿,天道戒其盈。
其九冷露多瘁索,枯风饶吹嘘。
秋深月清苦。
虫老声粗疏。
?珠枝累累,芳金蔓舒舒。
草木亦趣时,寒荣似春馀。
自悲零落生,与我心何如。
其十老人朝夕异,生死每日中。
坐随一啜安,卧与万景空。
视短不到门,听涩讵逐风。
还如刻削形,免有纤悉聪。
浪浪谢初始,皎皎幸归终。
孤隔文章友,亲密蒿莱翁。
岁绿闵似黄,秋节迸已穷。
四时既相迫,万虑自然丛。
南逸浩淼际,北贫硗确中。
曩怀沉遥江,衰思结秋嵩。
锄食难满腹,叶衣多丑躬。
《望江南·三月暮》译文及其赏析
《望江南·三月暮》译文及其赏析《望江南·三月暮》译文及其赏析三月暮,花落更情浓。
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
堤畔画船空。
恹恹醉,长日小帘栊。
宿燕夜归银烛外,啼莺声在绿阴中。
无处觅残红。
译文三月暮春时节,花儿凋落后,情意反而更为浓厚。
人离开后秋千在月光中静静地悬挂着,拴在杨柳树下的马儿疲倦得都不想迎风嘶叫。
停驻在堤边的画船上空无一人。
小帘栊中的人整日感到浑身无力,昏昏欲睡。
归家的燕子因为银烛正亮着,不敢飞回巢中。
绿树荫内,流浪的黄莺不停地啼叫。
春光流逝了,连那凋萎的花也无处可寻。
注释①望江南:又名“梦江南”“忆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
”《金奁集》入“南吕宫”。
小令,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
②恹恹(yān):精神不振貌。
③“宿燕”句:借用温庭筠《七夕》“银烛有光妨宿燕”诗意。
赏析/鉴赏这是一首伤春怀人之词。
所怀者谁已不可确考。
杨铁夫《吴梦窗事迹考》说:“甲辰暮春,姬去归苏州(自此以后,每逢清明寒食必有忆姬之作,知姬必以三月中行,触景故伤情也)。
”认为这首词“有忆姬之意”。
夏承焘《吴梦窗系年》则认为:“集中怀人诸作,其时夏秋,其地苏州者,殆皆忆苏州遣妾;其时春,其地杭者,则悼杭州亡妾。
”两位先生推测可供研究参考,但都不尽然。
细味本词所写时间为暮春,所写之地:杨柳、堤畔,似是西湖之景,姑依夏说,为梦窗伤悼杭州亡妾之作。
这是一首伤春怀远的艳情词,在名家的笔下以雅秀的笔意和绵密的章法描摹而出,一点都不显俗套,反而是曲曲传出了恋人的真挚情感和深微心理。
“三月暮,花落更情浓”。
暮春三月,这里说的不是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的时节。
“更情浓”,浓情密意,指的应是欢情。
那么,“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
堤畔画船空”几句呢,初读之下,很可能觉得是在写“方留恋处,兰舟催发”的分手情状;况且“秋千闲挂月”,也容易使人联想到韩偓的《寒食夜》:“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或者梦窗自己的《风入松》:“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描写冬天的唯美诗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描写冬天的唯美诗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1、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白居易《卖炭翁》2、千里黄云白日曛,被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3、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4、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之四》5、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卢梅坡《雪梅》6、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
——崔涂《除夜有怀》7、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卢纶《送李端》8、且如今冬,未休关西卒。
——杜甫《兵车行》9、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
——陶渊明《四时》10、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
——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11、冬尽今宵促,开明日长。
——董思恭《守岁》12、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
——王微《四气诗》13、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
——陈毅《梅》14、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张谓《早梅》15、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
——陆游《秋日郊居》16、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白居易《冬至夜思家》17、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杜甫《小至》18、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刘驾《苦寒吟》1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20、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杜甫《兵车行》21、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杜甫《公安县怀古》22、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23、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元·黄庚《雪》2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雪梅》25、雨雪瀌瀌,见晛曰消。
——《诗经·小雅·角弓》26、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27、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董思恭《守岁》28、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骈《对雪》29、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30、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李白《冬日归旧山》31、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古诗郊居岁暮·屏居负山郭翻译赏析
古诗郊居岁暮·屏居负山郭翻译赏析《郊居岁暮·屏居负山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
其古诗全文如下:屏居负山郭,岁暮惊离索。
野迥樵唱来,庭空烧烬落。
世纷因事远,心赏随年薄。
默默谅何为,徒成今与昨。
【注释】①岁暮:晚冬。
郊:城郊,当时柳宗元住在愚溪,属城郊。
②屏居:隐居。
《史记·魏其侯列传》“魏其谢病,屏居蓝田南山下数月。
”山郭:山峦。
③离索:隐居。
《礼记·檀乡》“吾离群而索居。
”④迥:远。
⑤烬:《左传·咸公三年》“烬,火余木。
”杜田说:“楚俗烧榛种田,田畲(hē赊)。
⑥心赏:有契于心,悠然自得。
薄:迫近。
⑦谅:料想。
【翻译】背倚着高山离群而居,蓦然发现已是一年将尽。
旷野传来樵夫的歌声,烧山的灰烬飘落在空庭。
纷乱的世事已经渐渐远去,悠然的心境也随岁末而流逝。
默默无语也不知因为什么,空留下今天与昨天的无限叹息。
【鉴赏】柳宗元贬居永州时,寄住在永州城南潇水东岸的龙兴寺。
元和五年,搬迁至潇水西岸愚溪侧畔,并在此构筑家园,过着“甘终为永州民”的定居生活。
当时,古城在潇水东岸,潇水以西的愚溪自然称为“郊”。
在此“郊居”的五年时间,诗人写作了大量的山水诗。
《郊居岁暮》就是其中一首,写于元和十年冬。
这首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怀。
诗的首联和颔联,不仅点明了时间、地点,作者还用极富岭南色彩的景物勾画了一幅岭南所特有的风情画。
永州属古楚地,也被称为“南蛮之乡”。
这里缺乏开发,民风淳朴。
宗元所居之地,背倚山峦,面临溪水,乔榛遍野,“蝮虺”出没,与诗人任职京师时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繁荣都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诗的颔联以“野”字极为精炼地概括出“郊居”之地的景物特色。
山峦连绵、溪水淙淙是“野”,人烟稀少、南蛮风气是“野”,樵夫担柴、唱歌抒怀是“野”,烧榛种田、庭院空寂是“野”。
在诗人的笔下,“野”味十足,“野”趣横生。
诗人囚居永州已近十年,仿佛已读懂了背负的“山郭”,烧荒残留的余木,踏歌归来的樵夫,离群索居的自己。
初二古诗翻译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翻译]巴山楚水一片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我被朝廷抛弃在那里。
回到家乡战友都已逝去,只能吟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直令人恍如隔世啊。
我如同一艘沉船,新贵们好比千帆竞渡,飞驰而过,又如一棵病树,眼前都是万木争春,生机盎然。
今天听到你为我歌唱的那一曲,就凭借这杯水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注释]这首诗是刘禹锡在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岁暮,从和州返回洛阳,途经扬州与白居易相会时所作。
酬:酬答。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巴山楚水:指四川和两湖一带。
刘禹锡先后被贬到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夔州古属巴国,其它地方大都属楚国。
二十三年: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官,前后共二十三年。
弃置:抛弃。
闻笛赋:指向秀的《思旧赋》。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因写此赋追念他。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烂柯人:传说晋人王质进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
片刻,童子问王质为何不去,王质才惊悟过来,见斧柄已经腐烂。
回到家乡,已历百年,无人相识(见《述异记》)。
刘禹锡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翻译]一只古老的断戟沉落江底,流逝的岁月也未使它销蚀,拿起磨出洗净的断戟,我认出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
(那历史形势将整个改观)那美丽的大乔、小乔,就只有永远锁在铜雀台里了[注释]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销:损耗腐蚀,消耗一些资源。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东风:指火烧赤壁事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
后任吴军大都督。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杜甫《垂老别》赏析
杜甫《垂老别》赏析《垂老别》杜甫“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诗名《垂老别》,“垂老”:【年老,衰老。
】年老的告别。
这是杜甫描写战乱时期“三别”的第二首,上一首的《新婚别》是前一天晚上刚结婚,第二天早上就分别了。
而这首是人都已经衰老了,却还要和老伴分别。
这里杜甫让一位垂老之人来讲述自己的遭遇,好,来看原诗:“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字词典故“四郊”:【都城四周的地区。
《周礼秋官遂士》:“(遂士)掌四郊。
”郑玄注:“郑司农云:'谓百里外至于三百里也。
’玄谓其地距王城百里以外至二百里。
”】“焉”:【哪里,怎么。
】赏析老头说,京郊之外迄今还未宁静,我已经到了垂老之年了,还不得安宁。
我所有的子孙如今都已经阵亡殆尽了,我哪里还用得着让我这衰老之身独自完好!孩子们都死光了,老人也没有未来了。
不如也去拼死好了。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
”赏析老头说,于是我索性把拐杖给扔了,出门从军去了。
同行的人看到我这么老了,还要和他们一起出征,都为我感到辛酸。
我说我啊,到了这把年纪还有几颗牙存在,已经是很幸运了。
所悲伤的是我的骨髓都干枯了。
所谓“骨髓干”除了筋骨衰老的意思,恐怕还有一层,就是不能再造血肉了,也不能再有骨肉了,就是不会有后代了。
这才是这老头最大的痛与悲。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字词典故“介“:【衣甲。
】“胄“:【头盔。
】“上官”:【大官。
】“揖yi1”:【古代的拱手礼。
】“岁暮”:【年底,寒冬。
2021届高考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专题08 古典诗歌鉴赏(含解析)(1)
2021届高考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专题08 古典诗歌鉴赏(含解析)1.(14届湖北孝感高三第一次统考)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本诗选自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人那时客居在夔州西阁楼中的,他从霜雪之夜的所见所闻,联想到当前国家时事和自己衰老多病飘泊天涯的生活,心情异样繁重,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小题1】杜甫在这首诗中感叹万千,请联系具体诗句,说说诗中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悲慨之情。
(4分)【小题2】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制造了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请说说诗人在此联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4分)【答案】2.(14届吉林高中毕业班摸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题目。
菩萨蛮周邦彦银河①宛转三千曲,浴凫飞鹭澄波绿②。
何处是归舟,夕阳江上楼。
天憎梅浪发③,故下封枝雪。
深院卷帘看,应怜江上寒。
[注]①银河:天河。
借指人世的江河。
②浴凫飞鹭:凫:野鸭。
鹭:白鹭。
③浪发:滥开。
【小题1】这首羁旅词中的“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运用了哪一种表达技术?请简要分析。
(6分)【小题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5分)【答案】3.(14届辽宁省实验北校高三上期中)古代诗歌阅读(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画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宋末诗人、画家。
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
宋亡后,隐居苏州。
【小题1】这首诗写了菊花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分析。
(4分)【小题2】这首诗采纳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情感?(4分)【答案】【解析】【小题1】4.(14届湖北武汉部份学校新高三第一次调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送陈七赴西军孟浩然吾观超级者,碌碌在目前。
广西省桂林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精选诗歌鉴赏题40题汇总word含答案
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①1080年,苏轼谪居黄州时写下了这首词。
②浮生,语出《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一句,意为人生在世,虚浮不定,指短暂虚幻的人生。
1)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2)“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答张十一①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③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④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⑤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
张十一,名署,公元803年(德宗贞元十九年)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起被贬。
张署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
②筼筜(yún dāng):竹名,生长于水边。
③踯躅:杜鹃花科。
④恩波:皇帝的恩泽。
⑤斗:通“陡”。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联写出春山明净,春江空阔。
寥寥几笔,描绘出一幅清晰鲜明的水墨画。
B.颔联“竞”写活了嫩笋争相滋生的蓬勃景象,“闲”解释出花儿清闲自得的意态。
C.颈联没有怨恨之情,只有诗人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D.尾联诗意婉转,韵味浓厚,其中“斗觉”二字用得奇崛,把诗人的感情推向高潮。
2)诗歌的前四句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下列小题。
长安晚秋/秋望/秋夕赵嘏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
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
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①该诗是赵嘏客居长安时期所作。
古诗注释版
——李白1、《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译文】:越王勾践把吴国灭了之后班师回朝,战士们回来时身上都穿着鲜艳华美的衣服。
如花的宫女站满了宫殿,可惜如今却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了。
【赏析】:这首诗的重点在于明写昔日的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后来的荒凉,由此加以抹杀,转而引出主旨,充分体现了诗人变化多端的艺术技巧。
2、《蜀道难》噫吁嚱(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náo)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几)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pīng)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wé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注释】1.选自《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1977年版)。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天宝初年,是诗人在长安时送别友人入蜀而作。
《蜀道难》:古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瑟调曲”中的调名,内容多写蜀道的艰险。
今存《蜀道难》诗除此之外,尚有梁简文帝二首,刘孝威二首,阴铿一首,唐张文琮一首。
本阴铿《蜀道难》“蜀道难如此,功名讵可要”之意。
2. 噫吁嚱:蜀方言。
宋庠《宋景文公笔记》卷上:“蜀人见物惊异,辄曰…噫吁嚱‟。
”表示惊叹声。
3. 蚕丛及鱼凫:蚕丛,鱼凫,是古蜀国两位国王的名字。
杜甫《岁暮》诗词赏析及译文
杜甫《岁暮》诗词赏析及译文岁暮唐代: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译文作客异乡,年关已经临近;边防前线,战争还在实行。
警报传来,敌人进犯雪岭;军鼓号角,响声振动江城。
前方将士,日夜*牺牲;朝廷大员,可有一人请缨?国难当头,岂敢吝惜性命;报效无路,空有一片豪情!注释“岁暮”句:这年十二月作者客居梓州。
雪岭:即西山,在成都西面,因终年积雪得名。
江城:指梓州城(今四川三台县),梓州滨临涪江。
请缨:将士自告奋勇请命杀敌,语本《汉书.终军传》:“军自*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赏析这首诗的诗题“岁暮”二字,在直观上有一种“岁云暮矣多北风”的凄凉之感,且二字均仄声,读来更抑郁寡欢,仿佛给全诗定了一种低沉的调子,罩上一层黯淡的色彩。
首联“岁暮远为客”,“远”字不是对成都草堂言,而是对河南老家言。
诗人流寓西蜀,一直过着寄人篱下的羁旅生活,故有“远为客”之叹。
但是西蜀一隅也仍然不平静,所以接下去便说“边隅还用兵”。
“还用兵”之“还”字,有仍然之意,言自己虽避地西蜀,暂得一席安身之所,没想到这里仍有战争。
另外,“还”字又有又、复意,意谓中原战事未了,川中徐知道叛乱刚平,而吐蕃之侵袭又至,战乱似永无宁日。
“还”字隐含诗人对生活和时局的失望与叹息。
于此可见杜甫炼字的功力,极为平常的字,出自杜手,便往往辞警意丰,耐人咀嚼。
当时吐蕃的威胁日益严重,当年七月,吐蕃入寇,侵取河陇,十月攻入长安,唐代宗出奔陕州,十二月又攻陷松维保三州(均在四川境),及云山新筑二城,西川节度使高适不能抵御,全川为之震动。
颔联“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二句承上“用兵”,具体写吐蕃侵蜀之事。
“烟尘”,吐蕃兵马过处尘土蔽天,代指吐蕃军队。
“鼓角动江城”写备战情形。
“动”字既显出战争的紧迫,形势的严重,又写出吐蕃入侵给社会带来的动荡。
这个联相当警策生动,前句写雪岭,后句写江城;前句写吐蕃,后句写唐军;前句是所闻,后句是亲见;一远一近,概括而形象地写出吐蕃来势之猛和在社会上引起的震动。
河南省郑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诗歌鉴赏题大全40题word含答案
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春日登楼怀归宋˙寇准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①遥清渭②,沉思忽自惊。
(注释)①旧业:祖上的基业。
②清渭:寇准的家乡在渭水北岸的下邽,他当时在湖北,所以有“遥清渭”的感叹。
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登楼。
登高远眺,放眼所见的是朦胧之景,一片广袤无际的平野,意境清新柔婉,契合下文情感的表达。
B.诗的前三联写春日登楼的见闻,意象鲜明,写景生动形象。
登楼见闻领出了尾联,尾联化景为情。
C.本诗对仗工整。
颔联“野水”对“孤舟”、“无人渡”对“尽日横”,浑然天成;颈联以“荒村”对“古寺”、“生”对“语”、“断霭”对“流莺”,严谨工整。
D.颔联化用韦应物的“野渡无人舟自横”,两者意境相近,寇诗着“尽日”一词更强调了其时间之长,又有一“孤”字,再加上“野水”的意象,其意境比韦诗要来得更为丰厚些。
2)尾联以“惊”字收笔,表现了诗人情感的变化,但是诗人却不直接点出,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情感的变化。
2.(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悲恨相续”“谩嗟荣辱”两句对千百年来来此登高的文人进行了批判,容易让我们联想到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表达类似意思的句子:。
2)词人在上阕的最后说“画图难足”,请概括一下上阕景象的特点,然后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上阕。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辛弃疾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①遍历楚山川。
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
萦绿带,点青钱②。
柳宗元《郊居岁暮》译文及赏析
《郊居岁暮》唐代:柳宗元屏居负山郭,岁暮惊离索。
野迥樵唱来,庭空烧烬落。
世纷因事远,心赏随年薄。
默默谅何为,徒成今与昨。
《郊居岁暮》译文背倚着高山离群而居,蓦然发现已是一年将尽。
旷野传来樵夫的歌声,烧山的灰烬飘落在空庭。
纷乱的世事已经渐渐远去,悠然的心境也随岁末而流逝。
默默无语也不知因为什么,空留下今天与昨天的无限叹息。
《郊居岁暮》注释岁暮:晚冬。
郊:城郊,当时柳宗元住在愚溪,属城郊。
屏居:隐居。
山郭:山峦。
离索:隐居。
迥:远。
心赏:有契于心,悠然自得。
薄:迫近。
谅:料想。
《郊居岁暮》赏析柳宗元贬居永州时,寄住在永州城南潇水东岸的龙兴寺。
元和五年,搬迁至潇水西岸愚溪侧畔,并在此构筑家园,过着“甘终为永州民〞的定居生活。
当时,古城在潇水东岸,潇水以西的愚溪自然称为“郊〞。
在此“郊居〞的五年时间,诗人写作了大量的山水诗。
《郊居岁暮》就是其中一首,写于元和十年冬。
诗的后四句在前四句写景的根底上抒发诗人既悠然自得又感物伤怀的矛盾心绪。
诗的颈联说明了摆脱现实、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就这两句而言,前句是因,后句是果。
既然贬居远地,远离世上的纷争,且近年关,又自然放开胸怀寄情于山水。
但现实却使诗人不能回避,悠悠往事又忆上心头。
其中苦味,常人很难明白。
所以,诗人在尾联中抒发了自己想“为〞却不能“为〞,一切都成“今与昨〞的忧怨感愤。
此诗作于元和十年,属柳宗元贬永末期的作品。
这时的柳宗元,怨忧穷戚,失望至极,心中苦味无以倾诉,只有写作诗文抒发怨怒、愁苦的情怀。
这首诗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表现了这种苦味:诗的前两句以“屏居〞始、以“离索〞终,囚居之苦跃然纸上;樵夫能悠然唱歌,轻松愉悦,而诗人却只能“默默〞细想、苦苦思索,这又形成了强烈的比照,诗人不能“兴尧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为务〞之苦得以尽情倾吐;年关已近,贬居近十年,自己已近“迟暮〞,但“例召〞却杳无音讯,空怀大志而不能施展之苦呼之欲出;背山面水,幽静怡人,本应怡然自得,而诗人却如负重荷,惊魂落魄,压抑之苦不言自明。
古诗词《岁暮》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谢灵运陈郡阳夏⼈,世称谢康乐,因⼩字客⼉,世称谢客,因袭封康乐公,⼜称谢康乐,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学家、旅⾏家、道家,有《谢康乐集》。
下⾯是分享的古诗词《岁暮》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岁暮》 南北朝:谢灵运 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
明⽉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运往⽆淹物,年逝觉已催。
【译⽂】 我怀着深重的忧虑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内⼼备受煎熬,长夜漫漫⽆尽头,天明迟迟盼不来,不堪忍受啊。
明⽉照在积雪上,北风猛烈⽽且凄厉。
没有永久的事物,都会随时间的消逝⽽亡。
⼀年将要过去了,⾃⼰的⽣命也正受到⽆情的催逼。
【注释】 岁暮:年底。
殷忧:深深的忧虑,《诗经·邶风·柏⾈》有“耿耿不寐,如有隐忧”之句,谢诗这⼀联当化⽤其意。
殷:多,深。
寐:睡觉。
颓:尽。
朔风:北风;朔:北⽅。
劲:猛烈。
哀:悲痛,凄厉。
运往,四季更替;运:即⼀年四季的运转。
淹物:久留之物;淹:浸没。
年逝:年华逝去。
催:紧迫。
【赏析】 这是⼀⾸岁暮感怀诗,时间⼜是在寂静的长夜。
在这“⼀年将尽夜”,诗⼈怀着深重的忧虑,辗转不寐,深感漫漫长夜,似⽆尽头。
诗的开头两句,以夜不能寐托出忧思之深,⽤⼀“苦”字传出不堪禁受长夜难眠的折磨之状。
但对“殷忧”的内涵,却含⽽不宣。
《诗经·邶风·柏⾈》有“耿耿不寐,如有隐忧”之句,谢诗这⼀联当化⽤其意,“殷忧”包含下⽂已经明⽩揭出的“运往”“年逝”之悲。
它并⾮单纯的对⾃然寿命的忧虑,⽽是交织着⼈⽣追求、社会⼈事等多⽅⾯⽭盾的复杂思绪。
三四两句是殷忧不寐的诗⼈岁暮之夜所见所闻。
积雪的⽩,本就给⼈以寒凛之感,再加以明⽉的照映,雪光与⽉光相互激射,更透出⼀种清冷寒冽的青⽩⾊光彩,给⼈以⾼旷森寒的感受。
这是⼀种典型的阴刚之美。
这⼀句主要是从⾊感上写岁暮之夜的凛寒⾼旷之象。
下⼀句则转从听觉感受⽅⾯写岁暮之夜所闻。
“朔风”之“劲”,透出了风势之迅猛,风声之凄厉与风威之寒冽,着⼀“哀”字,不仅如闻朔风怒号的凄厉呜咽之声,⽽且透出了诗⼈的主观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