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学》中国的环境政策 方针与制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资源利用合理化、废物产生最小化、生产过程无害 化的产业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总趋势。
产业结构调整,就是要限制高投入、高消耗、高污 染、低产出、低效益、低增长产业的发展,鼓励发展低 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高效益、高增长产业 的发展。
2、环境保护的行业政策
是指以特定的行业为对象开展环境保护的专项政策。 行业不同,其行业环境保护政策不同,具有明显的行业
与生态保护工程—— 环境保护进入新的阶段。
二、中国环境保护方针与政策
(一)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 1、 “三十二字”方针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 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被确定为环境保 护方针,写进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试行法。
北京鱼污染事件:官厅水库的水受污染造成市场出售的 鱼有异味;
松花江水系污染:一些渔民食用江中含汞的鱼类、贝类, 已出现水俣病(甲基汞中毒)的症兆。
起步阶段的主要标志
1973年8月,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通过了环境保护 三十二字方针和第一个环境保护文件《关于保护和改善 环境的若干规定》。即:“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 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 福人民”。
4、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
① 污染防治的经济优惠政策 ② 资源与生态补偿政策
对生产和消费领域的资源进行“全成本”定价的政策, 资源的价格由生产成本、使用成本和环境成本组成。
我国的资源、生态补偿主要包括:矿产资源补偿、土地 使用补偿、水资源补偿、森林资源补偿、生态农业补偿等。
该政策为环境保护经济政策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政策。
关停的“新五小”企业:大电网覆盖范围内、单机容量在 10万千瓦及以下的常规燃煤火电机组(资源综合利用机组除外) 及清理整顿的小炼油厂、小水泥厂、小玻璃厂、小钢铁厂。
3、环境保护的技术政策
以特定的行业或领域为对象,在行业政策许可范围 内引导企业采取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生产和污染防治技术 政策。
如《环境保护技术政策要点》,《关于防治水污染 的技术政策》。
1992年, 制定了《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提出可持 续发展的思想; 《中国21世纪议程》和《中国环境保护行动计划》, 确定了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
1993年10月,召开第二次全国工业污染防治会议,提出 了推行清洁生产、实施全过程控制的工业污染防治对策。
这一阶段国家还制定了若干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环 境标准和环境管理条例、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产业、 行业政策、技术政策、经济和技术法规及履行国际公约 的措施和对策。
(三)中国环境保护的单项政策
1 .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 (1)环保产业发展政策
环保产业是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 然资源为目的所进行的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商业流通、 资源利用、信息服务、技术咨询、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
是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物质技术基础。
当wk.baidu.com国家优先发展的环保产业重点领域:
“老三项”
19731979年正式被确认为法律制度。其特点是以污 染源为控制对象,以单项治理为主体,以控制点源排放浓 度为目标的法律手段,也是我国环境管理的基础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三同时”制度 环保税(原排污费制度)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 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 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并按照法律程 序进行报批的环境法律制度。
5、污染税和污染费政策
污染税政策在发达国家使用普遍,美国等国家的二 氧化硫税,芬兰等国家的二氧化碳税,瑞典等国家的氮 氧化物税等,我国的环保税。
污染费政策:排污收费政策。
6、环境保护的能源政策
① 城市环境保护的能源政策 调整能源结构政策;实行集中供热政策;发展民用
节能政策 ② 农村能源政策
发展沼气、天然气、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等政 策;推广节能灶、发展薪炭林政策。 ③ 工业、交通环境保护的能源政策
中国环境管理的方针、政策 与制度
东华大学 环境学院
本次课程的内容
一、我国环境管理的发展历程 二、中国环境保护方针与政策 三、中国的环境管理制度 四、 环境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五、 中国环境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环境管理的发展历程
(一)1973~1983年
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1973.8.5~8.20) 召开背景
其主要措施:
征收环保税;对严重污染的企事业单位实行限期治 理;结合企业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
3、强化环境管理的政策
通过强化政府和企业的环境管理,控制和减少管 理不善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其主要措施:
逐步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法规与标准体系; 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机构及完整的国家 和地方环境监测网络; 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如实行地方各级政府环 境目标责任制; 对重要城市实行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等。
① 环保技术与装备、环保材料和环保药剂 如烟气脱硫技术与装备,噪声控制技术与装备;污 水处理及再生利用技术与装备;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与装备; 污染防治装备控制仪器,在线环境监测设备等。 ② 资源综合利用 如共伴生矿的综合开发与利用、“三废”综合利用、 废旧物资回收利用。 ③ 环境服务 如环境咨询、信息和技术服务,环境工程以及污染 防治设施运营服务等。
2、“三同步、三统一”的方针
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三同步、三统一” 的方针。是迄今为止一直指导着我国环境保护实践的基本 方针。
三同步: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前提, 预防为主)、同步实施(关键)、同步发展(目的);
三统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996年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重申了这一基本方针,
工业环境保护的能源政策:工业节能技术,提高 能源的综合利用率,淘汰耗能高的工业锅炉和技术等。
交通环境保护的能源政策:按照国家的汽车产业 政策,淘汰耗能高、尾气排放严重的机动车;推广使用 无铅汽油等清洁燃料;推广新能源车。
三、中国的环境管理制度
中国的环境管理制度
老
新
其
三
五
他
项
项
环
制
制
境
度
度
制
度
(一) 中国的环境管理制度
1978年2月,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规定,“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止污染和公 害”——奠定了环境法制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基础。
1979年9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 行)——环境保护开始走法制建设的轨道。
198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特点。各行业的环境保护政策分为鼓励发展、限制发展 和禁止发展三类政策。
① 鼓励发展的行业政策
对于具有先进的生产工艺、资源利用率高、污染排 放量小、且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企业,国家采取鼓励发 展的政策。
如1997年国家规定,造纸行业中木浆年产量在10万 吨以上的新建、扩建项目,以芦苇、蔗渣、竹为原料生 产非木降年产量在5万吨以上的新、扩建项目,麦草浆年 产量在3.4万吨以上的新、扩建项目。
一
个 建 设 项 目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江 西 永 平 铜 矿 , 中 国 第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
►规划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并重
2003年9月1日以前: 绝大多数都是建设项目的评价; 2003年9月1日以后: 对规划项目和建设项目进行评价。 ►具有法律强制性
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国家环保法规明确规定的
1974年12月,国务院成立环境保护领导小组,之后,各 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建立了相应 的环境保护机构和环境科研、检测机构。
1977年4月,国家计委、建委和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 发布《关于治理工业“三废”开展综合利用的几项规 定》——以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为主要内容的污染防治 工作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同时开展了重点污染源的调查。
a、大连湾污染事件——第一声警钟 b、北京鱼污染事件——第一次治理
c、松花江水系污染 d、72年,参加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中国环保事业的序幕
高层人士认识到中国也有环境问题
中国于1972年发生了几件较大的环境事件
大连湾污染 事件:涨潮一片黑水,退潮一片黑滩,因污 染荒废的贝类滩涂5000多亩,每年损失海参1万多千克, 贝类10万多千克,蚬子150多万千克;
(三)1996年——现在
1996年7月,国务院召开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做 出了《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新的环 境保护目标、任务和措施。启动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 制计划》和《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实施33211计划
(三河、三湖、两区、一市、一海:淮河、海河、辽河; 太湖、巢湖、滇池;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酸雨控制区; 北京市大气环境治理;渤海赤潮控制),提出污染治理
② 限制发展的行业政策
对那些生产工艺一般、资源利用率不高、污染排放量 较大且规模效益不明显的企业,国家采取限制发展的政策。
如造纸行业中玻璃纸、低档瓦楞原纸、低档黄板纸、 油毡原纸为限制发展的范畴。
造纸、制革、印染、电镀、化工、农药、酿造、有色 金属冶炼为限制发展的行业。
③ 禁止发展的行业政策
对那些生产工艺落后,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的企业, 国家采取禁止发展的政策。
1985年,河南洛阳召开城市环境会议,提出“综合整治” 的环境管理思想。
1988年,成立国家环境保护局,被确定为国务院的直属 机构。
以上标志着中国的环境管理从“以治代管”的微观、分 散治理转变到“以管促治”的综合治理上来。
1989年4月,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新的环境管 理制度和措施,使环境管理走上规范化轨道。
把环境保护纳入国家和地方的中长期及年度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
对开发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 度(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设施与生产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2、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
国际上通行的污染者负担原则在中国的应用,主要 目的是促使污染者承担治理其污染的责任和费用。
如造纸行业中,年产在1 .7万吨以下半化学禾草本色浆的 新建、改建项目;在淮河流域、旅游风景区、饮用水源地、经 济渔业区、自然生态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新建小型制革项目;
关闭的“15小”乡镇企业:年产5000吨以下的造纸厂(小 造纸)、年产折合牛皮3万张以下的制革厂(小制革)、年产 500吨以下的染料厂(小印染),以落后方式炼焦(小炼焦)、 炼硫的企业(小炼硫),土法炼砷(小炼砷)、炼汞(炼汞)、 炼铅锌、炼油(小炼油)、选金和农药(小农药)、漂染(小 漂染)、电镀(小电镀)以及生产石棉制品、放射性制品的企 业。
(二)1983年—1996年(确立环境保护为基本国策)
1983年12月,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提出三同步、三统一的环境战略方针(制定经济建设、
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 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方针);
制定了三项基本环境保护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 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 1984年5月,国务院作出《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 并成立了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领导、组织和协调全国 环境保护工作。
一项法律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具有强制性,所有对环境有影响的规划和建设项目都必须 执行这一制度。
这一阶段,人们认为环境问题是由于工业发展而带来的 污染问题,把环境管理简单地理解为采取各种手段和措 施控制污染。
主要成绩
a、初步实现了对环境问题认识上的转变: “三废”治理——环境保护; b、初步实现了环境管理思想认识的转变——依法管理; c、建立了国家、省两级环境管理机构和“老三项”环境 管理制度; d、治理了一批重点污染源。
并与国家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阐述为:推行可持续发展 战略,贯彻“三同步”方针,推进两个根本转变,实现 “三效益”统一。
(二)环境保护的“三大基本政策”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政策
采取防范措施,不产生或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最有效率的办法。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 道路。
其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