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长春市中考语文题

合集下载

长春版语文2014中考模拟考试卷(二)及答案

长春版语文2014中考模拟考试卷(二)及答案

长春版语文2014中考模拟考试卷(二)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阅读(60分)(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1、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2、□□□□□,□□□□□。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3、入则无法家拂士,□□□□□□□□,□□□。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

(孟子《鱼我所欲也》)5、《桃花源记》中作者陶渊明用“□□□□,□□□□□”勾勒了一幅老人小孩逍遥自在、恬静安乐的生活图景,表现了桃源人安居乐业的精神面貌。

6、《天净沙·秋思》中“□□□□,□□□□□□”一句形象地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表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7、李白在《行路难》中用“□□□□□□□,□□□□□□□”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8、“连咳嗽一声都是好词”,文韬武略兼具的辛弃疾,深处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之中,但他的报国之志却从未改变。

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最能表达他建功立业、忠君报国这一理想的词句是:□□□□□□□,□□□□□□□。

(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分)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吉林省长春市2014年中考语文综合学习评价与检测试题(5)

吉林省长春市2014年中考语文综合学习评价与检测试题(5)

2014年某某市中考综合学习评价与检测语文试卷(五)本试卷包括两道大题,共28道小题。

共6页。

全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某某、某某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阅读(60分)(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1、晴川历历汉阳树,□□□□□□□。

(X颢《黄鹤楼》)2、□□□□,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诗经•蒹葭》)3、□□□□□□□,人不寐,□□□□□□□。

(X仲淹《渔家傲》)4、飞来山上千寻塔,□□□□□□□。

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5、白居易特别擅长抓住人物复杂的心理,用满腔的热忱去书写百姓的疾苦。

在《卖炭翁》中“□□□□□□□,□□□□□□□”两句就关注人物反常而复杂的内心世界,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下层民众的同情。

6、想象力是创作灵感的源泉,形象巧妙的比喻更离不开丰富的想象。

岑参在他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便用“□□□□□□□,□□□□□□□”两句新奇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美丽的雪景,展现了自己奇谲的想象力。

7、晏殊的《浣溪沙》中的“□□□□□□□,□□□□□□□”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表达了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无法阻挡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再现的生活哲理。

8、人生永远不可能一帆,坎坷挫折在所难免。

面对磨难怎样才能够淡定从容、豁达超然?X 仲淹在《某某楼记》中告诉我们要做到“□□□□,□□□□”。

(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长春版语文2014年中考模拟试卷(七)及答案

长春版语文2014年中考模拟试卷(七)及答案

长春版语文2014年中考模拟试卷(七)(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古诗默写。

(15分)1、“,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2、千嶂里,。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3、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4、《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了作者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5、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________ 。

《三峡》6、《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两句诗,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

7、“愁”是古人常抒发的一种情绪,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表达了如江水般绵绵无尽之愁。

8、初中三年的时光即将逝去。

相聚犹在昨天,分别即在眼前。

在古诗文中,有许多描写离别之情的句子,请写出你最喜欢的连续的两句:,。

9、范仲淹几经沉浮,数遭贬谪,但始终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为民请命,实践了他“,”的伟大抱负。

(《岳阳楼记》)10、请写出表达送别之情的两句古诗。

,。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屈而不信》①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能信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③,为指之不若人也。

指不若人,则知恶④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⑤不知类⑥也。

”注释:①选自《孟子•告子上》。

②信:同“伸”。

③不远秦、楚之路:不以去秦国去楚国的路途为远。

④恶:厌恶。

⑤此之谓:这就叫做。

⑥不知类:不知轻重主次。

1、下列句中,“则”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3分)A、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B、指不若人,则如恶之C、心不若人,则不知恶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2、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4分)①如有能信之者。

答:。

②则不远秦、楚之路。

答:。

3、翻译句子。

(4分)①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答:。

②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2014年长春市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2014年长春市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2014年长春市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本试卷包括两道大题,共28道小题。

全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阅读(60分)(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论语》)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李商隐《无题》)3.□□□□□□□。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渔家傲》)4.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

(陆游《游山西村》)5.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颇有豪士为文“狂越时空,洒落不羁”的特点。

文中所绘之景秀丽奇绝,各具情态,其中描绘山高水清的语句是:□□□□,□□□□。

6.北朝民歌以粗犷豪放见长,善于表现英武豪迈气概,《木兰诗》就是其中代表性作品。

诗中用夸张手法表现木兰不远万里,跨越雄关险隘,迅速急迫地奔赴战场的句子是:□□□□□,□□□□□。

7.冬之肃杀,春之繁盛,总是相悖的。

然岑参“奇造幽致,所得往往超拔孤秀,度越常情”,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一夜和风春花竞放之景,比喻边塞冬雪奇观的诗句是:□□□□□□□,□□□□□□□。

8.学者张潮有言,“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意为关心人民与社会,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妙语。

白居易力倡新乐府“规讽时事”,关心民生疾苦,在《卖炭翁》中饱含怜惜之情,体悟卖炭老人之忧的语句是:□□□□□□□,□□□□□□□。

(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分)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长春版语文2014中考模拟考试卷(四)及答案

长春版语文2014中考模拟考试卷(四)及答案

长春版语文2014中考模拟考试卷(四)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阅读(60分)(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1、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2、,夕露沾我衣。

(陶渊明《归园田居》)3、,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己亥杂诗》)4、,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5、,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6、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有“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与此意境相似的句子是,。

7、唐朝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中描写清晨时分后禅院田园环境的诗句是:,。

8、《题李凝幽居》诗中点明主旨,表明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的两句诗是:,。

9、“诗中有画”诗歌虽不能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绘,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诗人笔下的色彩饱含感情,可以产生神奇的魅力。

请你从学过的古诗词中,选择给你印象最深的带有色彩的连续两句诗,并标明作者和出处。

诗句:,。

出处:,作者:。

(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分)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0、本文选自,作者孟子是战国著名的家。

2014年长春市中考试题及解析

2014年长春市中考试题及解析

2014年长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英语本试卷包括四道大题,共8页。

满分95分。

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 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基础知识(共25分)Ⅰ.在下列的空白处填入一个适当的词,使句子意思完整、语法正确。

(5分)1. My little brother is very cute. All my family like ________.2. In my ________ time, I often go shopping with my friends.3. We can ________ a bus to the zoo to see the pandas from Sichuan.4. Our teacher will sing an English ________ for us at the coming party.5. Please call Mary ________ 8845-9760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art club. Ⅱ. 用括号内所给的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5分)6. It’s ________ ( polite ) to ask a woman’s age in western countries.7. Martin studies Chinese by ________ ( talk ) to native speakers.8. We should wash our ________ ( hand ) before meals to keep healthy.9. Cindy was the ________ ( two ) student to get to school this morning.10. It rained ________ ( heavy ) in some cities in China last week.Ⅲ. 单项选择。

长春版语文2014中考模拟考试卷(八)及答案

长春版语文2014中考模拟考试卷(八)及答案

长春版语文2014中考模拟考试卷(八)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学校:班级:姓名:一、阅读(60分)(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1.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2.□□□□□,□□□□□。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3.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

(汉乐府《十五从军行》)4.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且呗誉为“千古奇偶”的词句是:“□□□□□□□,□□□□□□□。

”6.人们遇到困难、感到困惑时,常会想到陆游的《游山西村》中蕴含丰富人生哲理的诗句是:□□□□□□□,□□□□□□□。

7.《桃花源记》通过描写老人和孩子的幸福生活来反映安乐祥和的社会景象的句子:□□□□,□□□□□。

8.托物言志是一种写作方法,它的特点是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时,不采取直白的方式,常常以物为喻,寓意深远。

请你从积累的古诗文中选择能体现此方法的连续两句。

句子:作者或题目:(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分)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9.本文选自《》,作者是明末清初文学家(人名)。

(1分)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①是日更定..矣()②余拏.一小舟()③拥毳.衣炉火()④余强饮三大白.而别()1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紧承开头,作者以高度写意的手法从听觉角度描写了大雪带给人的感受,此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12.作者雪后乘兴出游,前往湖心亭看雪,以简约洗练的文笔描写了所见之景,请将对西湖雪景描写的句子准确的抄录下来。

长春版语文2014中考模拟试题(六)及答案

长春版语文2014中考模拟试题(六)及答案

长春版语文2014中考模拟试题(六)(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30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5分)幽燕.()分.外()灰烬.( ) 胚.()芽觅.食()稍逊.()鬼魅.()成吉思汗.()不羁.()不驯.()2、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3分)(1)惟余.莽莽()A、只有我B、只剩C、只有(2)不屈.不挠()A、弯曲,使弯曲B、委屈,冤枉C、屈服(3)摇曳.()A、拉,牵B、摇晃C、摇摆(4)熄灭..()A、使吹灭B、吹灭C、停止燃烧(5)焦躁..()A、心里不安B、烦躁C、着急而烦躁(6)稍逊风骚..()A、文学才华B、妇女举止轻佻C、指“国风”《离骚》3、古诗词中有许多关于“雪”的名句,如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你最喜欢的关于的“雪”的名句还有哪些?请写出来。

(2分),。

4、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福州荣获“全国卫生城市”的原因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B、近年来,海交会已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C、通过开展赛龙舟、包粽子活动,可以使屈原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

D、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5、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运用比喻、夸张,说明行军之神速)B、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沫。

(运用拟人、比喻,生动地写出了反动势力的猖狂)C、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运用排比、比喻,说明云的姿态万千)D、大家都很喜欢她,因为她长得好像明星刘亦菲。

(运用比喻,强调“她”长得很漂亮)6、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2分)A、一时间,漫天的大雾把什么都遮没了,远处的电线杆也躲得杳无音讯....。

B、这部轻喜剧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人们所有的烦恼都涣然冰释....了。

长春版语文2014中考模拟考试卷(二)及答案

长春版语文2014中考模拟考试卷(二)及答案

长春版语文2014中考模拟考试卷(二)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阅读(60分)(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1、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2、□□□□□,□□□□□。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3、入则无法家拂士,□□□□□□□□,□□□。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

(孟子《鱼我所欲也》)5、《桃花源记》中作者陶渊明用“□□□□,□□□□□”勾勒了一幅老人小孩逍遥自在、恬静安乐的生活图景,表现了桃源人安居乐业的精神面貌。

6、《天净沙·秋思》中“□□□□,□□□□□□”一句形象地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表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7、李白在《行路难》中用“□□□□□□□,□□□□□□□”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8、“连咳嗽一声都是好词”,文韬武略兼具的辛弃疾,深处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之中,但他的报国之志却从未改变。

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最能表达他建功立业、忠君报国这一理想的词句是:□□□□□□□,□□□□□□□。

(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分)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吉林省201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无答案)

吉林省201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无答案)

吉林省201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一、积累与运用(14分)(1-7题各1分,第8、9题各2分,书写1分)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2.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3.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4.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论语·卫灵公》)5. ,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6.当我们看到雄浑苍凉、奇特壮丽的边塞风光时,常常会想到王维《使至塞上》中的两句诗:“,”。

7.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充分表达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8.初中生活即将结束,班级开展以“毕业季”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在“毕业季·编写留言册”环节中,编委们设置了属对专栏。

请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长亭外挥手别知己,下联:。

9.在“毕业季·召开班会”过程中,许多同学想到分别在即不禁潸然泪下。

假如你是主持人,请把劝慰同学们的话写出来。

二、阅读(46分)(一)古诗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问题。

(10分)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0.两篇短文的作者分别是唐代的(人名)和(朝代)的周敦颐。

(1分)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惟吾德馨(2)可爱者甚蕃12.作者在《陋室铭》的开篇是如何运用类比手法引出全文主旨的?(2分)1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话的意思。

2014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2014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2014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4分)(第1-7题每句1分,第8、9题各2分,书写1分)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出其里。

2.会当凌绝顶,。

3.?留取丹心照汗青。

4.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5.,在乎山水之间也。

6.当我们看到雄浑苍凉、奇特壮丽的边塞风光时,常常会想到王维《使至塞上》中的两句诗:,。

7.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充分表达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8.初中生活即将结束,班级开张以“毕业季”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在“毕业季编写留言册”环节中,编委们设置了属对专栏。

请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长亭外挥手别知己下联:9.在“毕业季召开班会”活动中,许多同学想到分别不禁潸然列下。

假如你是主持人,请把劝慰同学们的话写下来。

二、阅读(46分)(一)古诗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分)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0.两篇短文的作者分别是唐代的(人名)和(朝代)的周敦颐。

(1分)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惟吾德馨.(2)可爱者甚蕃.12.作者在《陋室铭》的开篇是如何运用类比手法引出全文主旨的?(2分)1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话的意思。

(2分)14.两篇短文采用了哪种相同的写作手法?分别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3分)(乙)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长春版语文2014中考模拟考试卷(一)及答案

长春版语文2014中考模拟考试卷(一)及答案

长春版语文2014中考模拟考试卷(一)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阅读(60分)(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1.□□□□,白露为霜。

(《诗经》)2.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

(杜牧《赤壁》)3.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

(龚自珍《己亥杂诗》)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李煜《相见欢》)5.在《观刈麦》一诗中,白居易通过农民“□□□□□,□□□□□”矛盾心理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6.李白《行路难》中的“□□□□□□□,□□□□□□□”两句诗,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

7.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用“非淡泊无以明志”表明了自己高洁的志趣,并以此告诫教诲他的晚辈,在《出师表》中“□□□□□□□,□□□□□□□”两句也表达了他的这种心志。

8.大自然与人类形影不离,它的美丽无处不在:山脚下,小河边,镜头里,你我的心中……我们拥有这样一个美好的大自然,又怎能不吟咏歌唱?!请引用连续的两句描写自然山水的古诗词来表现大自然的美好,并写出作者或题目。

诗句:作者或题目:(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分)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2014年长春市中考综合学习评价与检测语文试题(1)及答案

2014年长春市中考综合学习评价与检测语文试题(1)及答案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2014年长春市中考综合学习评价与检测语文试卷(一)本试卷包括两道大题,共28道小题。

共6页。

全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阅读(60分)(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杜甫《春望》)3、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崔颢《黄鹤楼》)4、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诸葛亮《出师表》)5、《荀子》中用“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来比喻环境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可是,却也有意志坚定的人,处在污浊的环境中却仍然能保持高洁的品格,正像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描述的那样:□□□□□□,□□□□□□。

6、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不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表达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诗句是:□□□□□□□,□□□□□□□。

2014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4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吉林省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1.【答案】星汉灿烂2.【答案】一览众山小3.【答案】人生自古谁无死4.【答案】勿施于人5.【答案】醉翁之意不在酒6.【答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7.【答案】了却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8.【答案】示例:古道边折柳送友人校园内留言赠同窗9.【答案】示例: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别难过了。

虽然我们即将分别,但今后还会经常相聚。

为了美好的明天,让我们擦干眼泪,好吗?二、阅读10.【答案】刘禹锡北宋(宋代、宋朝或宋)11.【答案】(1)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2)多12.【答案】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引出。

(意思对即可,用原文回答亦可)13.【答案】在污浊的环境中生长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而不显妖艳。

14.【答案】托物言志(托物寓意)。

刘禹锡的志趣:高洁傲岸、安贫乐道;周敦颐的志趣:洁身自好、不慕名利。

15.【答案】知道(懂得、了解或明白)16.【答案】画眉鸟婉转歌唱自由飞翔,在万紫千红的花丛里起舞,在高高低低的树林间穿行。

17.【答案】略。

(围绕“画眉鸟在树间自由飞翔、鸣叫”回答即可)18.【答案】(l)chàn g(2)mú(3)yì(4)yōu19.【答案】(1)这里指陕北人在困苦中寻找欢乐。

(2)这里指演奏者的技艺神奇、绝妙。

20.【答案】略。

(围绕“承上启下”或“引起下文”即可)21.【答案】运用动作描写,传神地写出母亲包粽子时的熟练。

22.【答案】用芦叶包粽子;用芦篾编炕席;用苇秆做乐器;用芦叶换钱;卖炕席换钱。

23.【答案】示例:从农闲时家乡人收割芦秆编炕席可以看出他们勤劳能干的特点。

(围绕“勤劳能干、心灵手巧、达观、有创造力、热爱生活、平凡质朴。

老实厚道”回答即可)24.【答案】对芦草的赞美、感念(怀念);对家乡人的赞美、感念(怀念);对家乡生活的热爱、怀念。

25.【答案】略。

26.【答案】略。

三、写作27.【答案】略【解析】作文(1)是一道命题作文题,审题、选材都有难度。

2014年长春市中考语文考试题答案详解

2014年长春市中考语文考试题答案详解

2014年长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本试卷包括两道大题,共28道小题。

共6页。

全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阅读(60分)(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论语》)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3.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渔家傲》)4.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5.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颇有豪士为文“狂越时空,洒落不羁”的特点。

文中所绘之景秀丽奇绝,各具情态,其中描绘山高水清的语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6.北朝民歌以粗犷豪放见长,善于表现英武豪迈气概,《木兰诗》就是其中代表性作品。

诗中用夸张手法表现木兰不远万里,跨越雄关险隘,迅速急迫地奔赴战场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7.冬之肃杀,春之繁盛,总是相悖的。

然岑参“奇造幽致,所得往往超拔孤秀,度越常情”,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一夜和风春花竞放之景,比喻边塞冬雪奇观的诗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8.学者张潮有言,“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意为关心人民与社会,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妙语。

白居易力倡新乐府“规讽时事”,关心民生疾苦,在《卖炭翁》中饱含怜惜之情,体悟卖炭老人之忧的语句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分)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长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本试卷包括两道大题,共28道小题。

共6页。

全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阅读(60分)(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论语》)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李商隐《无题》)3.□□□□□□□。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渔家傲》)4.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

(陆游《游山西村》)5.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颇有豪士为文“狂越时空,洒落不羁”的特点。

文中所绘之景秀丽奇绝,各具情态,其中描绘山高水清的语句是:□□□□,□□□□。

6.北朝民歌以粗犷豪放见长,善于表现英武豪迈气概,《木兰诗》就是其中代表性作品。

诗中用夸张手法表现木兰不远万里,跨越雄关险隘,迅速急迫地奔赴战场的句子是:□□□□□,□□□□□。

7.冬之肃杀,春之繁盛,总是相悖的。

然岑参“奇造幽致,所得往往超拔孤秀,度越常情”,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一夜和风春花竞放之景,比喻边塞冬雪奇观的诗句是:□□□□□□□,□□□□□□□。

8.学者张潮有言,“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意为关心人民与社会,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妙语。

白居易力倡新乐府“规讽时事”,关心民生疾苦,在《卖炭翁》中饱含怜惜之情,体悟卖炭老人之忧的语句是:□□□□□□□,□□□□□□□。

(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分)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9. 本文作者(人名)是明末清初家。

(1分)10.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①是日更定..矣()②余拏.一小舟()③拥毳衣..炉火()④余强饮三大白.而别()11. 刘勰说:“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文中“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文字凝练,意蕴丰富。

分析此句交代了哪些内容?(2分)12. 作者友人这样评价他:寓居西湖四十余年,笔下西湖之景空灵晶映,使旧日之西湖于纸上活现。

请在文中找出一处能与此评价相符的语句,准确工整地抄录下来。

(2分)13.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阅读本文似亦可感痴者乐雪。

作者与金陵人的“痴”各有怎样的表现?结尾引用舟子的话对表现主要人物而言,属于哪个角度的描写?(3分)(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5分)孙期传孙期字仲彧,济阴成武人也。

少为诸生,勤习典籍。

家贫,事母至孝,牧豕①于大泽中,以奉养焉。

远人从其学者,皆执经垄畔以追之。

里落②化其仁让。

黄巾贼起,过期里陌,相约不犯孙先生舍。

郡举方正③,遣吏赍④羊酒请期,期驱豕入草不顾。

司徒黄琬特辟⑤,不行,终于家。

(选自《二十六史》)【注释】①豕(shǐ):猪。

②里落:村庄。

③方正:汉代选举科目,也指被举荐的士人。

④赍(jī):持有,携带。

⑤辟:召,征召。

14.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分)①皆执.经垄畔以追之()②期驱豕入草不顾.()15. 孙期身为儒生而不耻做粗鄙之事,文中他“牧豕于大泽”、“驱豕入草”分别有什么目的?(2分)16. 孙期虽为布衣,却被记于史册,为史家所称道。

请结合选文分析孙期有怎样的品质?(2分)(三)现代文阅读(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岁月钟声汪曾祺我读的小学是县立第五小学,简称五小,在城北承天寺的旁边,对面是天地坛。

五小有一支校歌:‚西挹神山爽气,东来邻寺疏钟,看吾校巍巍峻宇,连云栉比列其中。

半城半郭尘嚣远,无女无男教育同。

桃红李白,芬芳馥郁,一堂济济坐春风。

愿少年,乘风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

‛‚巍巍峻宇‛,‚连云栉比‛,实在过于夸张了。

但记忆中学校门外的地势确比校内高,进大门,要下一个慢坡,慢坡是‚站砖’铺的。

不是笔直的,而是有点弯。

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对这道弯弯的慢坡很有感情。

如果它是笔直的,就没有意思了。

慢坡的东端是门房,同时也是校工詹大胖子的宿舍。

詹大胖子的主要职务是摇上课铃、下课铃。

这间小屋原来盖了是为了当门房即传达室用的,但五小没有什么事可传达,来了人,大摇大摆就进来了,詹大胖子连问也不问。

这间小屋就成了詹大胖子宿舍。

他在屋里坐着,看看钟。

他屋里有一架挂钟。

这学校有两架挂钟,一架在教务处。

詹大胖子一早起来第一件事便是上这两架钟。

喀啦喀啦,上得很足,然后才去开大门。

他看看钟,到时候了,就提了一只铃铛,走出来,一边走,一边摇:叮当,叮当,叮当……从南头摇到北头。

上课了,学生奔到教室里,规规矩矩坐下来。

每逢国文课都是要背诵的。

一年级开头是‚大狗跳,小狗叫‛,后面有《咏雪》这样的诗:‚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七片八片九十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我学这一课时才虚岁七岁,可是已经能够感受到‚飞入芦花都不见‛的美。

我现在写散文、小说所用的方法,也许是从‚飞入芦花都不见‛悟出的。

我觉得那时的语文课本有些篇目是选得很好的。

后来,有一班毕业生凑钱买了一口小铜钟,送给母校留纪念,詹大胖子就从摇铃改为打钟。

一口很好看的钟,黄铜的,亮晶晶的。

铜钟用一条小铁链吊在小操场边的梧桐树上。

铜钟有一个锤子,悬在当中,锤子下端垂下一条麻绳。

詹大胖子扯动麻绳,钟就响了。

钟不打的时候,绳绕在梧桐树干上,打一个活结。

梧桐树一年一年长高了。

钟也随着高了。

五小的孩子也高了。

詹大胖子还有一件常做的事,是剪冬青树。

詹大胖子很胖,但是剪起冬青树来很卖力,他好像跟冬青树有仇,又好像很爱这些树。

詹大胖子还给校园里的花浇水。

秋天,詹大胖子扫梧桐叶。

学校有几棵梧桐。

刮了大风,刮得一地的梧桐叶。

梧桐叶子干了,踩在上面沙沙地响。

詹大胖子还做什么事呢?他给老师烧水。

烧开水,烧洗脸水。

教务处有一口煤球炉子,詹大胖子每天生炉子,用一把芭蕉扇忽哒忽哒地扇。

煤球炉子上坐一把白铁壶。

他还帮先生印考试卷子。

詹大胖子推油印机滚子,先生翻页儿。

考试卷子印好了,就把蜡纸点火烧掉。

烧油墨味儿飘出来,坐在教室里都闻得见。

每年寒假、暑假,詹大胖子要做一件事,到学生家去送成绩单。

全校学生有二百人,詹大胖子一家一家去送。

成绩单装在一个信封里,信封左边写着学生的住址、姓名,当中朱红的长方框里印了三个字‚贵家长‛。

右侧下方盖了一个长方图章‚县立第五小学‛,学生的家长是很重视成绩单的,他们拆开信封看:国语98,算术86……看完了就给詹大胖子酒钱。

詹大胖子和学生生活最最直接有关的,除了摇上课铃、下课铃,——打上课钟、下课钟之外,是他卖花生糖、芝麻糖。

詹大胖子很坏,他的糖比外面摊子上的卖得贵。

但是五小的学生只好跟他去买,因为学校有规定,不许‚私出校门‛。

校长张蕴之不许詹大胖子卖糖,把他叫到校长室训了一顿。

校长对学生说:学生在校不许吃零食;詹大胖子的糖不卫生;他赚学生的钱,不道德。

但是詹大胖子还是卖,偷偷地卖。

他摇下课铃或打上课钟的时候,左手捏着花生糖、芝麻糖,藏到袖筒里。

有学生要买糖,走近来,他就做一个眼色,叫学生随他到校长、教员看不到的地方,接钱,给糖。

五小的学生差不多全跟詹大胖子买过糖。

他们长大了,想起五小,一定会想起詹大胖子,想起詹大胖子卖花生糖、芝麻糖。

詹大胖子就是这样,一年又一年,过得很平静。

詹大胖子的铃摇着摇着,钟打着打着,我们便长大了,便到了小学高年级了。

教五年级国文的是高北溟先生。

他很喜欢我,我的作文几乎每次都是‚甲上‛。

在他所授的古文中,我受影响最深的是明朝大散文家归有光的几篇代表作。

归有光以轻淡的文笔写平常的人物,亲切而凄婉。

这和我的气质很相近,我现在的小说里还时时回响着归有光的余韵。

教六年级国文的是张敬斋,张先生据说很有学问,他教我们《老残游记》,讲得有声有色。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大明湖上的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这使我对济南非常向往。

我对五小很有感情。

每天上学,暑假、寒假还会想起到五小看看。

夏天,到处长了很高的草。

有一年寒假,大雪之后,我到学校去,大门没有锁,轻轻一推,开了。

没有一个人,连詹大胖子也不在。

一片白雪,万籁俱静。

我一个人踏雪走了一会,心里很感伤。

我十九岁离乡,六十六岁回故乡住了几天。

我去看看我的母校:什么也没有了。

承天寺、天地坛,都没有了。

五小当然没有了。

这是我的小学,我亲爱的,亲爱的小学!‚愿少年,乘风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选自《汪曾祺散文选》有删改)17.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①巍巍峻.宇()②方框.()③拆.开()④万籁.俱静()18.调皮的小狗、飘零的雪花,课文中的这些内容都是作者小学一年级所学。

结合文章第四段内容思考,几十年过去了,作者对此为什么依然难忘?(答出两点即可)(4分)19. 宋代戴复古说“入妙文章本平淡,等闲言语变瑰琦”,文中“詹大胖子很胖,但是剪起冬青树来很卖力,他好像跟冬青树有仇,又好像很爱这些树”一句,以平实的语言将作者童年的观察体会写得妙趣横生,你如何理解这句话中的“有仇”与“爱”?(4分)20. 史家传统的记人笔法是“不虚美,不隐恶”,作者也将詹大胖子这个人物放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客观地描述,使这一人物的优缺点都很鲜明。

请分别概括出能够体现詹大胖子优点与缺点的事各一件。

(4分)21. 汪曾祺的散文温婉细腻,素朴中有挚味。

正如他的老师沈从文教导的那样“贴”着生活写,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请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品析下面语句。

(3分)他摇下课铃或打上课钟的时候,左手捏着花生糖、芝麻糖,藏到袖筒里。

有学生要买糖,走近来,他就做一个眼色,叫学生随他到校长、教员看不到的地方,接钱,给糖。

22. “童年化育师恩久,花甲感念教益长”,汪曾祺先生以浓情的笔墨追忆了自己小学五、六年级的两位国文老师,他们授课的内容分别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23.汪老六十六岁重归故里,童年的母校早已踪迹皆无,可这座记忆里的圣殿,却永远铸就在他情感的基底,心灵的深处,生命的肌理,因此才有文末这些情谊款款的文字。

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4分)(四)名著阅读(5分)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林黛玉听见宝玉奚落宝钗,心中着实得意,才要搭言也趁势儿取个笑,不想靛儿因找扇子,宝钗又发了两句话,他便改口笑道:‚宝姐姐,你听了两出什么戏?‛宝钗因见林黛玉面上有得意之态,一定是听了宝玉方才奚落之言,遂了他的心愿,忽又见问他这话,便笑道:‚我看的是李逵骂了宋江,后来又赔不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