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通信的物联网异构网络融合
5G移动通信支撑下的物联网技术
5G移动通信支撑下的物联网技术本文首先对物联网与5G移动通信网络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对5G 移动通信技术在互联网技术中的重要性做了详细的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对5G 移动通信支撑下的物联网技术及5G移动通信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希望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可以为5G网络下的物联网技术的更好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1物联网与5G移动通信网络简介1.1物联网简介物联网是指物体和物体间连接以后所组成的网络环境。
物联网运行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
物联网具备很多功能,其中最主要的功能是数据采集和通信等,可以把现实世界中的有用数据采集出来并通过网络来进行传输,由此来实现相应的功能。
物联网能够借助各种传感技术及设备,如红外感应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仪等,由此构建一个覆盖面比较广的感知网络系统。
在物联网当中,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数据的传输,把全部设备连接在一起,还能够对某种物品对象实施追踪定位。
物联网的构成分为三层结构,包含感知层、网络层及应用层,在此当中,感知层处于物联网架构的最底层,是物联网系统与现实的物理世界交互的媒介,主要是进行数据的采集,对于带有边缘计算功能的物联网系统而言,感知层还所收集的信息进行一定的处理。
网络层处于物联网体系架构的中间层,主要用于信息的传送,选取怎样的通信技术是网络层需要探讨的话题,对于一种物联网通信技术,需要从传输速率、覆盖范围、成本、功耗、连接数等方面来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来进行选定。
而应用层则是面向用户的,是实现各行各业具体应用的一个平台,这一层处于整个物联网体系架构的最高层。
智能监控系统就是典型的应用,例如对车辆的监控,对工业生产的监控、对城市规划管理的监控、对环境的监测、对天气环境的监控等。
物联网中传感设备的种类非常多,主要包含物理类、生物类和化学类传感器,每种传感技术都能够参照相关信息和数据做出快速的感知[1]。
1.25G移动通信网络简介1.2.15G移动通信网络内涵现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日常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生活水平也因此得到不断提升,在此情况下,移动通信技术不但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还使人们的生活便捷性不断增强。
5g原理概念、关键技术及应用
5g原理概念、关键技术及应用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是一种新一代的无线通信技术标准。
它具备更高的带宽、更快的传输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大的连接密度,为用户提供更加稳定和高质量的通信服务。
以下是5G原理概念、关键技术和应用的介绍:1. 原理概念:- 更高的频谱利用率:5G采用了更高的频率范围,能够在相同的频段上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 基于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5G网络不仅支持传统的基础设施,更能够灵活地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 面向异构网络的融合:5G网络能够融合多种不同类型的网络,如无线网络、有线网络和物联网等,以实现更高效、更可靠的通信服务。
2. 关键技术:- 大规模的天线阵列:采用了更多的天线,能够提供更好的信号覆盖和更高的传输速率。
- 毫米波通信技术:利用更高的频率范围,能够提供更大的带宽和更高的传输速度。
- 低延迟通信技术:通过减少信号传输的时间延迟,能够实现更快的响应速度,适用于实时应用场景。
- 车联网通信技术:支持大规模的车辆连接,实现车辆之间的通信和与基础设施的交互,从而提升道路安全性和交通效率。
- 边缘计算技术:将计算资源放在网络边缘,减少数据的传输延迟,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
3. 应用:- 超高清视频传输:5G网络能够提供更高的带宽和更快的传输速度,能够支持高清视频的实时传输。
- 车联网和自动驾驶:5G网络的低延迟和高可靠性,能够支持车辆之间的实时通信和与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 物联网:5G网络能够连接大量的物联网设备,实现物物互联和实时数据的传输与分析。
- 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5G网络的高带宽和低延迟,能够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支持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应用的实时传输和处理。
总之,5G技术的发展将会推动各种新型应用的出现,并在未来的通信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异构网络的数据融合与分析
异构网络的数据融合与分析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由各种各样的设备和系统组成的异构网络正在迅速发展。
这些设备和系统不仅能够提供大量的数据,而且具有不同的格式和结构。
如何将这些异构数据进行融合和分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对于异构网络的数据融合问题,我们可以借鉴物联网领域已经发展出来的数据存储和处理技术。
最常见的方法是使用分布式数据库来存储和管理来自不同设备和系统的数据。
这些数据库可以使用统一的数据模型,例如“实体-关系模型”、“面向文档模型”等等,以方便数据的查询和分析。
在对异构网络数据进行融合之后,需要进行数据分析,以便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然而,异构数据的分析存在着很多挑战性问题。
首先,不同的设备和系统可能使用不同的数据格式和结构,需要进行数据的转换和标准化。
其次,不同的设备和系统可能使用不同的数据处理算法,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加工。
最后,由于网络中的数据量巨大,需要使用高级技术来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
当然,对于上述问题,也有一些成熟的解决方案。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基于机器学习的数据挖掘技术来识别和提取数据中的模式和关系。
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基于图形处理器(GPU)和分布式计算的高性能计算技术来加速数据处理和分析。
除了技术性问题之外,异构网络数据融合和分析还面临着许多法律和伦理方面的问题。
例如,由于数据来源不同,数据融合可能会引起隐私和安全性方面的问题。
此外,数据分析结果的使用也需要遵循法律和社会伦理规范,因为错误的数据分析结果可能会对个人和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异构网络的数据融合和分析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许多领域的研究者和工程师都在探索如何更好地集成和分析异构数据。
例如,汽车行业正在探索如何通过车辆间的数据共享和分析来提高交通安全和效率。
医疗行业正在开发大数据分析系统,以预测患者的疾病和病情发展情况。
能源行业正在研究如何通过综合分析天气数据、能源消耗数据和电网数据来预测未来的能源需求。
物联网通信技术试题和答案
物联网通信技术试题和答案1、填空题(1)物联网由三个层次构成,即信息的感知层、__________和应用层。
(2)物联网通信系统主要包括感知控制层通信和核心承载网通信两方面,其中传感器网采用的通信技术主要是__________。
(3)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__________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
(4)ZigBce技术采用DSSS技术调制发射,用于多个__________组成网状网络,是一种短距离、低速率、低功耗的无线网络传输技术。
(5)可寻址远程传感器高速通道的开放通信协议HART,是一种用于现场智能仪表和__________之间的通信协议。
(6)在区域内,无线传输电波的频段是不能重叠的,若重叠则会形成电磁波干扰,从而影响通信质量。
__________则可以通过重叠的频段来传输信息。
(7)支撑异构网络的通信技术,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网络融合:__________、终端融合、网络融合。
(8)发展广泛的支持__________和大数据技术的物联网通信技术,解决因物联网规模扩大对通信速度、带宽等需求的增加问题。
2、选择题(1)三层结构类型的物联网不包括__________。
A、感知层B、网络层C、应用层D、会话层(2)物联网的核心是__________。
A、应用B、产业C、技术D、标准(3)属于感知控制层通信技术的是__________。
A、ZigBee技术B、3G网络C、4G网络D、局域网(4)属于网络传输层通信技术的是__________。
A、ZigBee技术B、4G网络C、蓝牙技术D、IrDA红外连接技术(5)属于应用层的技术是__________。
A、ZigBee技术B、虚拟现实C、蓝牙技术D、RFID(6)超宽带技术UWB的带宽频率是__________。
A、7、5GHzB、2、5GHzC、11GHzD、20GHz(7)物联网的异构网络融合中,不包括的融合方式为__________。
5G异构网络融合关键技术探究
5G异构网络融合关!谢細罙究古孝红王海涛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摘要:在5G系统中,异构网络融合能够充分利用不同类型网络的优势,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接入手段、通信 方式和网络服务=然而,不同类型的无线网络在融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如移动性管理、无线资源管理、服务质量等,这就给5G异构网络融合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此,本文围绕5G异构网络 融合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探究改善5G异构网络融合效用亟待解决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为5G的规划 部署和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5G;异构网络;网络融合;系统架构;资源管理0引言从1G到4G,人与人之间的通信是移动通信的核心,伴 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的不断发展,未来网络通信不再仅限于人与人之间,而是开始转向人与物之间的通信以及机器与机器的通信。
5G技术从研究走向落地应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避免地要考虑现有2G/3G/4G移动通信网络和新部署 的5G移动网络的协同融合问题。
5G是基于SDN,NFV等更 加智能化、扁平化和开放性的网络系统。
5G的一个典型场景 是长期共存的多种接人网络、多种频谱接人、热点区域密集部署的异构节点,和大规模设备等一起组合成了多层次的异构融合网络。
5G将渗透到未来生活的各个领域,未来5G网 络将应用在教育、工业、环境、交通、医疗等诸多方面,实 现真正的全覆盖。
针对5G网络架构,对不同功能平面进行划分,分成接人平面、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异构网络支持不同的协议和技术,面向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用户,其核心思想是让一切 自由联通;多模终端可以在同一时刻下接人多个不同类型的网 络,在不同网络之间进行切换,通常分为水平切换和垂直切换。
从经济和技术两方面考虑,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不会由单一 的网络满足用户对通信服务多种多样的需求。
网络为用户提 供了种类繁多的通信方式、接入手段和无处不在的接入服务,但是如果不能做到让用户有完美的端到端服务质量(Q oS)体 验,就说明不能充分利用不同类型的网络所具有的不同优势,就难以对异构无线网实现有机融合。
移动通信中的异构网络优化技术研究
移动通信中的异构网络优化技术研究随着移动通信技术不断发展,人们的通信需求也越来越高。
在尤其是当今这个大数据时代,移动通信网络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不同于传统的单一网络,移动网络由多种异构网络组成,包括无线局域网(WiFi)、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物联网等等。
然而,这些不同的网络拥有不同的性能特点和运行机制,如何实现这些网络的无缝集成,使整个网络能够更加高效、稳定地运行是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移动通信中的异构网络优化技术展开讨论。
一. 异构网络的性质异构网络是指由多种不同的通信技术和协议所组成的网络。
这些网络间拥有不同的传输速率和传输容量,而且其中的某些设备可能会存在某些限制,比如存储、计算能力的限制。
这样的网络需要具备以下特点:1. 多种技术的混合使用:异构网络中存在多种不同的通信技术和协议,需要在这些技术之间做好选择;2. 智能化的资源分配:基于异构网络的可用资源、质量、延迟等信息进行智能化分配;3. 跨技术干扰协调:使不同技术网络的无线干扰在合理掌控之下。
二. 异构网络的优化技术异构网络优化技术的目的是提高网络的整体效率,包括网络性能(如吞吐量、网络延迟等)和能耗等。
以下内容将分别从无线网络的优化、异构网络的优化和资源分配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1. 无线网络的优化在异构网络中的无线局域网(WiFi)和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可以并行使用,但由于频率的特殊性,二者会产生冲突和干扰,影响网络性能。
多天线技术(MIMO)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
MIMO 同时可以提高网络的信号质量和网络容量,因为它允许在一条链路上同时传输多个数据信号。
MIMO 技术可以通过增加天线数量来使无线网络实现数据的同时传输,从而使无线网络的速度和容量得到提高。
2. 异构网络的优化在异构网络中如何选择最佳的通信协议是提高网络效率的关键。
多链路选择技术(MPTCP)是一种可以同时使用多个网络路由信息的技术,应用于异构网络可以有效提高网络性能。
通信工程的关键与挑战:一次分析
通信工程的关键与挑战:一次分析通信工程是现代社会的基础设施之一,它涉及到语音、数据和视频信号的传输。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通信工程也面临着许多关键性和挑战性的问题。
本文档将进行一次分析,以深入了解通信工程的关键领域和所面临的挑战。
关键领域1. 无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是通信工程的核心领域之一。
它包括蜂窝移动通信、无线局域网、蓝牙、Wi-Fi等。
随着5G和未来的6G技术的推广,无线通信技术将更加高速和高效。
2. 光纤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是利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进行信号传输的技术。
它具有传输容量大、传输距离远、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随着光传输网络的不断扩建,光纤通信技术将在通信工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3. 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是通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涉及到数据传输、数据交换、网络架构等方面的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物联网的发展,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机遇。
挑战1. 带宽需求随着人们对于高速通信的需求不断增加,通信工程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带宽压力。
如何提高带宽利用率,满足用户的需求,是通信工程师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2. 网络安全在互联网普及的背景下,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通信工程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网络的安全和数据的完整性。
3. 异构网络融合随着各种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实现不同网络的融合和协同工作,是通信工程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4. 绿色通信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通信成为通信工程的重要研究方向。
如何降低通信网络的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通信工程师需要面临的挑战。
本文档对通信工程的关键领域和挑战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通信工程师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未来的发展中,通信工程需要不断攻克这些挑战,以推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通信网络中的异构网络融合技术
通信网络中的异构网络融合技术通信网络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网络。
这些网络多种多样,包括移动通信网络、固定通信网络、互联网等,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
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高网络的性能和覆盖范围,异构网络融合技术应运而生。
异构网络融合技术是指将不同类型、不同性能的网络整合到一个统一的网络框架中,以达到资源共享、性能提升和服务优化的目的。
在通信网络中,不同的网络之间会存在一些隔阂和不兼容的问题,比如移动通信网络和固定通信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
而异构网络融合技术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一种常见的异构网络融合技术是多无线接入网络(Multi-Radio Access Technology,简称MRAT)。
不同的移动通信网络,比如4G LTE和5G,可以通过MRAT技术进行无缝切换和互联互通。
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用户的网络体验,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不同网络的优势,提高网络的带宽和容量。
另一种异构网络融合技术是网络功能虚拟化(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简称NFV)。
传统的通信网络中,网络功能是通过硬件设备实现的,比如路由器、交换机等。
而NFV技术可以将这些网络功能抽象为软件,运行在通用的服务器上。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还能够降低网络建设和运营成本。
此外,云计算技术也是异构网络融合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通过云计算,可以将不同类型的网络资源集中管理和调度,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最优分配。
比如,移动通信网络可以借助云计算平台提供计算和存储资源,从而提升网络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
总结起来,异构网络融合技术在当今通信网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将不同类型、不同性能的网络整合起来,提高网络的性能和覆盖范围,满足用户需求。
通过多无线接入网络、网络功能虚拟化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期待通信网络更加高效、稳定和可靠。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异构网络融合技术将会在未来的通信网络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基于物联网的异构传感数据融合方法研究
文章编号 :0 6 9 4 (0 1 1 — 18 0 10 — 3 8 2 1 ) 1 0 3 — 3
计
算
机
仿
真
2年1月 01 1
基 于 物 联 网 的 异 构 传 感 数 据 融 合 方 法 研 究
凌 云
(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 院苏州校区 , 江苏 苏州 2 5 3 ) 1 17 摘要 : 研究 网络数据融合优化问题 , 传统 的网络数据融合算法需要 获得对象 比较精确 的数学模型 , 会造成计算复杂度 高。针 对无线传感器 网络 自身特点 , 无线传感器 网络和数据融合技术相结 合, 出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 网络扩 展的 K l a 将 提 am n滤 波分批估计融合算法。主要是 通过将 传感器节点收集的同一性质的信息进行分批 , 通过一 系列加权公式使计算 出的融 合信 息更逼近真实值。从源头节能出发 , 通过减少数据传输量 , 进而减少传输 过程 中的能量消耗 , 达到延长整个网络生命 周期的 目的。最后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 有效 , 具有一定 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 : 物联 网; 异构传输 ; 数据融合 ; 噪声
rt ihm so fe tv n s n a e ti a tc lv l e. i fefc ie e s a d h sc ran pr cia a u
KEYW ORDS: o tn ew r i g C ne t t o k n ;Hee o e e u r n mis n;Daa f so n tr g n o s t s s i a o t u in;n ie os
中 图分 类号 :P 1 T39 文献 标 识 码 : B
H e e 0 e 0 s S n o s d o ntntNe wo ki t r g ne u e s r Ba e n Co e t r ng
异构网络融合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异构网络融合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的规模和复杂性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应对这个挑战,异构网络融合技术应运而生。
该技术通过将不同类型的网络结合在一起,提供了更高效、更可靠的网络连接。
本文将探讨异构网络融合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
异构网络融合技术(Heterogeneous Network Integration Technology)是一种将不同类型的网络集成为一个整体的技术。
这些不同类型的网络可以是有线和无线网络、传统的互联网和物联网等。
通过将这些网络进行融合,我们可以利用各种网络的优势,提供更高速、更高容量的网络连接。
在研究层面上,学者们致力于开发新的融合算法和协议,以优化异构网络的性能。
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是将多个网络设备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多链路系统。
通过合理分配用户流量和优化网络资源,可以实现负载均衡和更高的带宽利用率。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致力于深入研究异构网络融合技术在各种应用场景中的性能。
例如,在智能城市中,异构网络融合技术可以提供更广泛的覆盖范围和更可靠的网络连接,以支持各种智能设备的无缝连接。
在工业生产中,异构网络融合技术可以优化传感器网络和互联网的集成,实现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
以上都是异构网络融合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在优势。
对企业而言,异构网络融合技术也具有巨大的商业潜力。
通过融合不同类型的网络,企业可以提供更灵活、更高效的网络服务,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
例如,电信运营商可以通过将有线和无线网络结合起来,为用户提供更强大的网络体验。
此外,电子商务公司可以通过融合互联网和物联网,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然而,异构网络融合技术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网络安全。
由于异构网络的复杂性,网络安全威胁也会相应增加。
因此,研究人员需要开发新的安全策略和机制,以保护异构网络免受恶意攻击。
此外,异构网络的管理和维护也是一个挑战。
由于网络结构的复杂性,管理人员需要具备深入了解各种网络技术的专业知识。
异构网络融合——研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是作 为G R 网络 的补 充 , PS 只利用 G R 网络 的用 户数 PS 据库 ,与G R 的核心 网络没有接 口。而在 紧耦合下 , PS WL N I A .通 特 定的网络接 口直接 连接@G R  ̄心网。  ̄ JP S 目前 多 网融 合 的发 展方 向主要有 两 个 :一个 是
D IE 要 关 注异构 通 信 网络 ( 特别 是异 构无 线 网络 ) 间的 的开 放 体 系 结 构 ; RV 项 目研 究 了蜂 窝 网 和 电视 之 广 播 网 的融 合 问 题 ; B D C 项 目重 点 探 讨 了在 MO Y I K 融 合互通 。 P6 A 迄 今 ,学术 界 和产 业界 已就异 构 网络 融合 问题 Iv 网络 体 系下 的 移 动 网 络 和 WL N的 融 合 问题 ; GE项 P) 相 继 提 出了: 大量解 决方 案 ,涵盖 无 线 网络 与It nt MA N T 目通 过 设 计 、研 发 和 实 现个 人 网络 (N ne e r 安 的融合 、无 线广 域 网与 无线 局域 网的 融合 以及 无线 来 为 移 动 用户 在 异 构 网络 环 境 中提供 无 处 不 在 、 E QS 局 域 网 和 蜂 窝 网络 的融 合 。 欧 洲 电 信 标 准 化 组 织 全 的个 人服 务 ;u o项 目侧 重 于研究 异构 网络 的端 o技术 。WI N R 目希望 以一个 无处 不在 的 N E项 ( T I和其他一些标准化组织 已经对蜂窝通信 网络 到端 Q S E S) 蜂 WL N 与WL N 的融合进行了广泛 的研究 。例 ̄ WL N A / A 标 无 线通 信系 统代 替 目前 多种 系统 ( 窝 、 A 和短 I 共存 的格 局 , 高系统 的灵 活性 和 提 准 化组 织 建: 立了无 线 互 通工 作 组 ( G) 处理 蜂 窝 距 离 无线 接入 等 ) wI 来
异构网络融合
异构网络融合浅析院系: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专业:通信工程班级: 07042201姓名:包华广学号: 0704330107摘要:异构网络融合是未来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异构网络的融合面临着高延迟、高消耗、低速率等诸多方面的“瓶颈”。
为克服这些“瓶颈”,满足异构网络融合的需求,多无线电协作技术应运而生。
通过多无线电间的相互协作和对多无线电资源的有效管理及合理分配,能够有效地提高网络吞吐量,降低无线设备的能量消耗,减少异构网络间切换的延迟,从而为实现真正的异构网络无缝融合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异构网络;融合;通信技术近些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层出不穷的无线通信系统为用户提供了异构的网络环境,包括无线个域网(如Bluetooth)、无线局域网(如Wi-Fi)、无线城域网(如WiMAX)、公众移动通信网(如2G、3G)、卫星网络,以及Ad Hoc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等。
尽管这些无线网络为用户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通信方式、接入手段和无处不在的接入服务,但是,要实现真正意义的自组织、自适应,并且实现具有端到端服务质量(QoS)保证的服务,需要充分利用不同网络间的互补特性,实现异构无线网络技术的有机融合。
异构网络融合是下一代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
所谓异构网络(Heterogeneous Network)是一种类型的网络,其是由不同制造商生产的计算机,网络设备和系统组成的,大部分情况下运行在不同的协议上支持不同的功能或应用。
异构网络的融合具有多方面的优势:融合可以扩大网络的覆盖范围,使得网络具有更强的可扩展性;融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降低运营成本,增强竞争力;融合可以向不同用户提供各种不同服务,更好地满足未来网络用户多样性的需求;融合可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抗攻击能力等。
异构网络的融合技术发展现状近年来,人们已就异构网络融合问题相继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BRAIN提出了WLAN与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融合的开放体系结构;DRiVE项目研究了蜂窝网和广播网的融合问题;WINEGLASS则从用户的角度研究了WLAN与UMTS的融合;MOBYDICK重点探讨了在IPv6网络体系下的移动网络和WLAN的融合问题;MONASIDRE首次定义了用于异构网络管理的模块。
移动网络中的异构接入技术研究
移动网络中的异构接入技术研究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依赖于移动网络来完成日常工作和生活。
但是,单一的网络设施在服务和质量上难以满足不同用户和不同场景的需求。
为了提高网络的覆盖范围、容量和性能,异构接入技术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对移动网络中的异构接入技术进行探讨。
一、异构接入技术的定义异构接入技术指的是在一个终端设备访问移动通信网络时,可以通过不同的接入网络来获得服务。
常用的异构接入网络包括3G/4G、Wi-Fi、蓝牙等。
这些网络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的覆盖范围、传输速率、安全性、费用等方面。
异构接入技术通过统一接口和协议来管理这些网络,并实现无缝漫游和智能选择接入网络的功能。
二、异构接入技术的应用异构接入技术在移动通信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移动电话业务中,用户可以通过3G/4G网络上网浏览网页、观看视频等;在公共场所,用户可以通过Wi-Fi接入网络进行上网。
此外,在车联网、物联网等领域,异构接入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异构接入技术还需要考虑诸多问题,如接入网络选择算法、切换机制、QoS保障等。
这些问题对于提高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异构接入技术的研究进展在异构接入技术的研究领域中,目前主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接入网络选择、切换机制和QoS保障。
3.1 接入网络选择移动终端设备可以同时支持多个接入网络,但是如何选择最优的接入网络是一个难点。
接入网络选择算法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网络性能、成本、用户位置、质量等。
针对这些问题,目前的研究主要基于以下原则:1)根据用户位置和历史行为进行选择;2)利用复杂的预测算法进行网络质量的预测;3)借助于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网络状态的分类和选择。
3.2 切换机制为了实现无缝漫游和保证通信质量,异构接入技术需要进行快速而又可靠的切换。
切换机制可以分为硬切换和软切换两种。
硬切换指的是在网络间进行完全的断开和建立。
基于异构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融合的研究[论文]
基于异构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融合的研究【摘要】层出不穷的无线通信技术使得异构无线网络的相互作用成为一种趋势,无线个域网(如bluetooth)、无线局域网(如wi-fi)、无线传感器网络、公众移动网通信网(如3g、lte)等无线网络的融合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充分利用网络间的互补特性从而构建下一代公众移动网络,满足未来用户对各种不同类型业务的需求,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而在异构无线网络融合架构下,研究和完善网络融合的关键技术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异构无线网络;无线传感网络;移动通信网络;网络融合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6-00098-01一、异构无线网络融合现况随着信息社会发展的突飞猛进,信息交换已经变成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已经从基本交换需求发展到了便利交换需求。
现在,已经有几十种异构无线网络开始投入使用,无线通信技术在进20年内的发展异常繁荣。
蓝牙、rfid、uwb、gsm、cdma2000、hsdpa、t-dmb、dmb-t、edge、umts、dect等技术已投入商用,还有一部分比如lte、wirelesshd、wsn、802.16m和802.20等,也将在不久的将来进入商用。
这些无线通信网络被统一称为异构无线网络[1](heregeneous wireless network)。
对于不同的目标用户和应用场景,选择不同的异构无线网络,尤其是gsm、cdma2000、gprs、edge、wimax、umts和phs等无线网络在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广泛的时长应用。
但是,由于它们彼此互不兼容,从高层的控制和资源管理技术到底层的计入方式都互不相同,这使得电信运营商们需要绞尽脑汁地思考如何才能整合异构无线网络资源从而降低运营成本;而用户常常需要手持多个适用于不同网络的终端,才能保证不同网络间的业务不中断,这给用户和电信运营商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二、异构无线网络融合的特征异构无线网络融合是个崭新的概念——在一个通用的网络平台上提供多种业务,尽可能将各种类型的无线网络融合起来,是研究人员一直追求的目标。
异构网络融合
通信网论文论文题目:异构网络的融合问题专业老师:蔡征宇学生学号:*********学生姓名:***异构网络的融合问题通信技术近些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层出不穷的无线通信系统为用户提供了异构的网络环境,包括无线个域网(如Bluetooth)、无线局域网(如Wi-Fi)、无线城域网(如WiMAX)、公众移动通信网(如2G、3G)、卫星网络,以及Ad Hoc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等。
尽管这些无线网络为用户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通信方式、接入手段和无处不在的接入服务,但是,要实现真正意义的自组织、自适应,并且实现具有端到端服务质量(QoS)保证的服务,还需要充分利用不同网络间的互补特性,实现异构无线网络技术的有机融合。
异构网络融合是下一代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异构网络融合架构下,一个必须要考虑并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使任何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获得具有QoS保证的服务。
异构环境下具备QoS保证的关键技术研究无论是对于最优化异构网络的资源,还是对于接入网络之间协同工作方式的设计,都是非常必要的,已成为异构网络融合的一个重要研究方面。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呼叫接入控制(CAC)、垂直切换、异构资源分配和网络选择等资源管理算法方面。
传统移动通信网络的资源管理算法已经被广泛地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异构网络融合系统中的资源管理由于各网络的异构性、用户的移动性、资源和用户需求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给该课题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在保证不同用户QoS的同时,能否扩大网络的覆盖范围并实现无缝连接以及能否提高通信容量,是异构网络融合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不同网络运营者是否愿意将网络相互融合的前提,因而,通信容量分析是异构网络融合研究的另一个重点。
1 具有QoS保证的资源管理技术异构网络资源管理技术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呼叫接入控制算法、垂直切换算法、异构资源分配算法和网络选择算法等方面。
1.1 呼叫接入控制算法的研究传统蜂窝网络中的呼叫接入控制算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通信工程中物联网技术的科学应用
通信工程中物联网技术的科学应用摘要:近年来,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行工程技术在较多领域都有广泛地运用,在物联网应用方面,通信技术也能起到巨大作用。
在本文中,笔者具体讲解通信工程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并分析移动通信与物联网技术融合发展趋势,以期为后续的实际运用与研究探索提供参考。
关键词:通信工程;物联网;应用;融合;发展1基于专业角度对物联网涵义的全方位阐述1.1物联网以感知控制、传输网络以及信息应用为核心,构建动态物联网架构对于物联网而言,其主要构成部分为感知控制、传输网络以及信息应用,各司其职。
具体讲,传感器的功能是进行物体的感知,将其传递至传输网络;控制器的作用对来自传输网络的信息进行接收,同时,达到对物体的控制,保证物体状态达到设计要求。
从架构上分析,通信网络是核心,囊括了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络,保证控制节点,互联成网,维护信息传递的安全性;信息应用涵盖了应用程序与系统,强化对物体的准确定位与动态管理。
从协调性分析,三个组成部分的功能相互适应与作用,推动物联网通信功能的实现。
1.2物联网信息流规模巨大,连接对象广泛,对网络以及信息传递提出更高标准(1)物联网信息节点庞大,连接目标更具广泛性。
互联网连接范围广阔,对象丰富。
对于互联网而言,其最终的目的是强化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达到信息传输的作用,也就数说,互联网的目标是人。
但是,从对象上分析,物联网范畴更加广泛,在满足人与人信息交流的同时,还能满足人与物以及物与物信息传达的需要。
从规模上分析,物联网信息点更加庞大,其移动性也凸显广泛性。
(2)物联网对信息传递以及网络安全要求较高。
对于物联网,其在应用过程中对信息传递的可靠性要求较高,同时,网络自身也需具备较强的安全性。
物联网所涉及的物品更具私密性,也就是说,处于传输过程中的相关物品以及信息极具私有性,为此,信息安全不容忽视,要避免被窃取与破坏。
除此之外,物联网能够满足远程监控的目的,因此,对网络提出更高标准,需要满足实时监控的目的。
物联网通信技术第9章 异构网络协同通信
9.2.2 网络选择
基于策略的网络选择算法
基于策略的网络选择指的是按照预先规定好的策略 进行相应的网络操作。
在网络选择中,通常需要考虑网络负荷、终端的移 动性和业务特性等因素。
对于车载用户通常选择覆盖范围大的无线网络,如 WCDMA、WiMAX等;
对于实时性要求不高的业务,并且非车载用户通常选择 WLAN接入。
模糊系统由3个部分
模糊化 模糊推理 去模糊化
模糊逻辑与神经网络是相互结合起来应用的,通过模糊 逻辑系统的推理规则,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得到训练 好的神经网络。
在垂直切换的判决的时候,利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输 入相应网络的属性参数,选择最适合的网络接入。
9.2.2 网络选择
基于博弈论的网络选择算法
9.2.2 网络选择
基于优化理论的网络选择算法
网络选择算法往往是一种多目标决策,对于多目标 决策算法,通常是不可能使得每个目标同时达到最 优,通常的做法有:
把一些目标函数转化为限制条件,从而减少目标函数数目; 将不同的目标函数规范化后,将规范化后的目标函数相加,
得到一个目标函数,这样就可以利用最优化的方法,得到 最优问题的解; 将两者结合起来使用。 例如,可以通过限制系统的带宽,最大化网络内的所有用户 的手机使用时间,即将部分目标函数转化为限制条件。
9.2.2 网络选择
基于接收信号强度的网络选择算法
利用多项式回归算法对接收信号的强度进行预测 利用模糊神经网络来对接收信号强度进行预测 利用最小二乘算法(LMS)对接收信号强度进行预
测
9.2.2 网络选择
基于历史信息的网络选择算法
利用用户连接信息(User Connection Profile,UCP) 数据库用来存储以前的网络选择事件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移动通信网络规划方法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移动通信网络规划方法》摘要: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其与移动通信网络的融合成为必然趋势。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移动通信网络规划方法。
首先分析了物联网对移动通信网络的需求和挑战,然后详细阐述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移动通信网络规划的关键要素,包括网络架构设计、频谱资源分配、节点部署和业务模型构建等方面。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验证了该规划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最后,对未来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移动通信网络规划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物联网;移动通信网络;网络规划;频谱资源分配;节点部署一、引言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随着物联网设备数量的快速增长,对移动通信网络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传统的移动通信网络规划方法已经难以满足物联网的发展需求,因此,研究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移动通信网络规划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物联网对移动通信网络的需求和挑战(一)需求分析1.海量连接物联网设备数量庞大,需要移动通信网络具备海量连接能力,以满足不同类型设备的接入需求。
2.低功耗物联网设备通常采用电池供电,需要移动通信网络具备低功耗特性,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低时延对于一些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物联网应用,如工业自动化、智能交通等,需要移动通信网络具备低时延特性,以确保数据的及时传输。
4.高可靠性物联网设备通常部署在各种复杂环境中,需要移动通信网络具备高可靠性,以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
(二)挑战分析1.频谱资源紧张随着物联网设备的不断增加,对频谱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导致频谱资源紧张的问题日益突出。
2.网络容量压力物联网设备的海量连接和大数据传输对移动通信网络的容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网络容量带来了巨大压力。
3.节点部署困难物联网设备的分布广泛且数量众多,给节点部署带来了很大困难,需要考虑如何实现高效的节点部署和管理。
4.业务模型复杂物联网应用场景多样,业务模型复杂,需要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进行个性化的网络规划和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移动通信的物联网异构网络融合
1,2)田锦 1)叶青娣 2)陈照光
1)金陵科技学院 信息技术学院
2)南京普天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科技公司
摘要:网络融合演进构造泛在网络。
文章介绍了泛在网的应用环境,研究了网络融合的切换技术、联合无线资源管理、端到端的QoS (Quality of Service)保证。
在网络融合的基础上阐述了通过网络协同技术为用户提供一加一大于二的多样化服务。
未来网络的融合与协同发展必然会走向环境感知网络的智能化阶段。
无线通信与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和应用是异构网络融合的主体,车载无线通信是网络融合在智能交通(ITS: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领域的典型应用。
关键词:泛在网;网络融合;网络协同;环境感知网络;车载移动通信网
1 泛在网简述
泛在网的概念首先是由美国Mark Weiser先生在1991年提出。
泛在网(Ubiquitous Network )是指基于个人和社会的需求,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按需进行的信息获取、传递、存储、认知、决策、使用等服务,网络具有超强的环境感知、内容感知及其智能性,为个人和社会提供泛在的、无所不含的信息服务和应用。
泛在网、物联网、传感器网的关系:泛在网是ICT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物联网是泛在网的初级和必然发展阶段,传感器网是物联网的延伸和应用的基础,如图1所示。
在泛在网概念基础上,日本提出了U-JAPAN、韩国提出U-KOREA,欧盟提出I-Europe,美国提出“智慧地球”等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目标。
温总理提出的感知中国与泛在网的概念非常一致和符合。
因此,泛在网是感知中国的基础设施,感知中国是泛在网的重要体现。
图1 泛在网、物联网、传感器网的关系
世界无线研究者论坛(WWRF: Wireless World Research Forum)预言,到2017年,全球将出现7万亿无线设备,泛在设备将服务于70亿人口,即未来会有上千个无线设备嵌入在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