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 实验与探究(学生版)

合集下载

(浙江选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七 第6讲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化学教案

(浙江选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七 第6讲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化学教案

第6讲有机化学实验[考试说明]知识内容考试要求(1)烷烃、烯烃和炔烃等脂肪烃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 c(2)醇、酚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b(3)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c(4)醛、羧酸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特点 b(5)葡萄糖的检验原理和方法 b(6)淀粉、纤维素的化学性质及主要用途 b(7)蛋白质的检验和提纯 b(8)苯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 b(9)苯的同系物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 c(10)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 b(11)甲醛的性质、用途以及对健康的危害 b(12)卤代烃的应用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a有机物的鉴别、检验与推断[学生用书P74] 1.常见有机物的鉴别方法试剂银氨溶液新制Cu(OH)2悬浊液酸性KMnO4溶液溴水碘水FeCl3溶液石蕊溶液少量浓,过量被鉴别的物质醛、还原性糖、甲酸、甲酸盐、甲酸酯等含醛基的物质含、—C≡C—、—CHO的物质、苯的同系物等含、—C≡C—、—CHO的物质酚类物质淀粉酚类物质含—COOH的物质(1)卤代烃中卤族元素的检验 ①原理⎭⎪⎬⎪⎫R —X +NaOH ――→H 2O △R —OH +NaX NaX +AgNO 3===AgX ↓+NaNO 3 ⇒根据沉淀AgX 颜色判断X 是Cl 、Br 还是I⎭⎪⎬⎪⎫R —CH 2—CH 2—X +NaOH ――→醇△R —CH===CH 2+NaX +H 2O NaX +AgNO 3===AgX ↓+NaNO 3 ⇒同上原理判断X 的类型(此方法只适用于能发生消去反应的卤代烃)②步骤:取少量卤代烃―→加NaOH(醇)溶液―→加热―→冷却―→加足量稀HNO 3―→加AgNO 3。

(2)淀粉水解程度的推断①原理:(C 6H 10O 5)n +n H 2O ――→H 2SO 4微热n C 6H 12O 6; 淀粉遇碘水变蓝;CH 2OH(CHOH)4CHO +2Ag(NH 3)2OH ――→水浴加热 CH 2OH(CHOH)4COONH 4+H 2O +2Ag↓+3NH 3。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导学稿(学生版)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导学稿(学生版)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历史学科导学稿(学生版)一、课题: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二、课型分析:复习课(5课时)三、广东考纲(课标提示):资料P149四、复习策略:1.学习本专题知识时要注意与必修1的“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及“苏联解体”的有关史实进行联系,以便更好地掌握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背景。

2.同时还要与本书中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化建设及改革,如罗斯福新政进行联系,并结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进行学习思考。

3.抓住一条线索,即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一个结论,即社会主义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是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五、学习内容及程序:(一)专题基本线索俄国(苏联)发展线索:沙俄苏俄苏联独联体资本主义社会 1917年十月革命 1922年社会主义社会 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1917 1921 1925 1953 1964 1982 198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全面否定斯大林模式(二)考点突破考点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资料P149、151重难点一)【合作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并分析每段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材料一“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

因为“俄罗斯同它的主要产粮区隔绝了……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的评价材料二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1)根据材料一二,判断当时实行战时共产主义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专题七 化学实验

专题七 化学实验

c 托盘天平游码标尺的… 标线刻在标 尺的中间 . 0’ D 量筒最下端刻有 “ ”标线 . 0 【 解析】计量仪 器从 上到 下的刻度 大小的 变化以及
读数都需要 学生掌握。 实验 室用的烧 杯一般有 量程 也
有刻度 ,可以很粗略的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烧杯 、量 筒最下端杯没有 … ’标线。 0 【 答案】A 【 点评】实验 时,留心观察仪 器的结构特征 ,认 真 规范使 用是掌握仪器的重要 途径。也 可以通过课本 的 图 “ 印”在脑海 ,加强形 象记忆。
c 称取8 g . . 硫酸铜 ,加入40 7 0 8 mL] ( D 称取 l. 矾 , . 25 J g ̄ 选取5 0 L ] 0 m 容量瓶 配成 50 0 mL
溶液
l 命题预测i
20 的文/ 07 理科 基础将 重视考 查实验 ,关于实 验 技能的题量增加。化学 实验要求 的难度略高于 以往广 东 的大综合 ,但略低 于全 国理综 。 突出考查关于实验技能 的应用 ,如一些实物 ( 海
量瓶 配 成 5 0  ̄ 液 0m
蒸发、 加热浓缩冷却结晶 、 、 蒸馏 萃取、 分液)溶液的配制。 、
4 常见 物 质 的鉴 别 。 . 5 化学 实 验 的记 录 方 法
( )根据实验 现象 ,观察 、记录 、分析误差和处 1 理数据 ,得出正确结论 。 ( )能识别典 型的实验仪器装置 图。 2 6 设计一些简单实验 。 .
成分的提取 、成分 的检验 ,要注意它们的前处理。 突出分析实验现象 与实 际问题 。
定物质 的量 浓度溶液 时,学生要明 白整个 实验过程
I 例题精析I
题型 1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
中如何保证一定量的溶质完全转移到容量瓶 中,如何

初中物理专题七:浮力

初中物理专题七:浮力

专题七:浮力一,考纲要求(分值范围2~7分)1.通过实验,认识浮力(11年考了0次)。

2.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11年考了7次)。

3.了解浮力的简单应用。

能运用物体的沉浮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11年考了3次)。

二.中考考点1、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2、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3、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4、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1)F浮 < G 下沉;(2)F浮 > G 上浮(最后漂浮,此时F浮=G)(3)F浮 = G 悬浮或漂浮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 G物> F浮下沉;(2)G物 < F浮上浮; (3) G物= F浮悬浮。

(不会漂浮)5、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浸没在气体里的8、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6、计算浮力方法有:(1)称量法:F浮=G-F拉,(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3)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4)平衡法:F浮=G物 (适合漂浮、悬浮)7、浮力应用(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

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排水量:轮船按照设计要求,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排水量=轮船的总质量(3)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4)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5)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利用物体漂浮在液面的条件工作(F浮=G),刻度值上小下大。

三、中考真题(一)填空题:1、(★★,1分,2004年)在远洋轮船的船舷上,都漆着几条“载重线”俗称“吃水线”,轮船满载时,水面不能超过规定的“载重线”图3所示为一艘远洋轮船及载重线的示意图,其中标有“W”的是北大北大西洋的载重线,标有“S”的是印度洋的载重线,当轮船由北大西洋驶向印度洋时,轮船在海水中受到的浮力将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二)选择题:1、(★★,1分,2014年)a 、b 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如图8所示,分别用a 、b 两种物质制成体积相同的甲、乙两实心物体,浸没在水中放手稳定后( )A.甲漂浮,甲的浮力大B. 乙漂浮,乙的浮力大C. 甲漂浮,乙的浮力大D. 乙漂浮,甲的浮力大2、(★★,2分,2013年)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不同浓度的盐水,将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其中,当鸡蛋静止时,两杯中液面相平,鸡蛋所处的位置如图8所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1.洋葱是二年生草本植物,常吃洋葱能降低血压、预防感冒。

图甲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步骤,图乙是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物像,据图回答。

(1)图甲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字母)。

其中步骤c滴加的液体是。

(2)图乙中,视野A细胞出现重叠可能是由于图甲中步骤【】操作失误导致的;视野B出现气泡可能是图甲中步骤【】操作失误导致的;而要将图C模糊的物像转变成图D清晰的物像,需要调节显微镜的。

(3)洋葱的结构层次和人体比较,少了结构层次。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们对细胞的认识,离不开显微镜。

同学们利用显微镜做了许多实验,图乙、丙、丁分别为显微镜下观察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草履虫。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使用显微镜时,首先对光,对光完成的标志是要看到的圆形视野。

(2)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

(3)从结构层次来分析,人体口腔上皮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在结构层次上分别属于组织和组织。

(4)图丁中,小明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发现草履虫向右上方游动(箭头表示视野中草履虫游动的方向),应将装片向方移动。

(5)为了观察到草履虫的纤毛,需将视野调暗,小明同学应调节图甲中的④和达到目的。

3.请分析回答细胞临时装片制作、观察等相关问题:(1)若显微镜的目镜5x,物镜为40x(如图1),则观察到的物像放大倍。

(2)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的实验过程中,对光、下降镜筒和上升镜筒时,眼睛分别注视、、。

(从“目镜”“物镜”“反光镜”“镜筒”中选择)(3)使用显微镜对光的正确程序是:。

①选遮光器上适宜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调节出一个白亮的视野。

(4)显微镜下视野较暗,这时应转动和调节视野的亮度,如果物象不够清晰,调节使物象更清晰。

(5)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过程中,染色时所用的染剂是图2中的。

初中实验探究专题教案

初中实验探究专题教案

初中实验探究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等。

2. 培养学生正确寻找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能够区别对照组和实验组。

3. 培养学生能够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并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1. 正确寻找变量、对照组与实验组,能描述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2.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或故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介绍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让学生了解实验探究的方法和流程。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安全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 总结: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并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5. 拓展: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自己的实验探究题目,并进行实验探究。

四、教学内容1. 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2. 变量的寻找和对照实验的设计:介绍如何寻找实验中的变量,如何设计对照实验。

3.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结论的得出:引导学生如何分析实验结果,如何得出实验结论。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变量的寻找和对照实验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分析与结论的得出。

2. 实践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3. 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实验结论的科学性。

2.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深度以及与同学的合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根据具体实验需要,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和材料。

2. 教材:提供实验探究的相关知识点,供学生学习和参考。

八、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九、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专题七 压强和浮力

专题七 压强和浮力

将利用进出海湾的潮汐发电 , 能供 11 5 0 0 米宽的入口处安装就位后 , 4 0 户家庭使用 .
是因为舱内气体压强与舱外液体 D . 下潜过程中没有被压扁 , 压强相等 如图甲所示, 一块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 6 .( 2 0 1 2· 江 苏 淮 安 ) 现用一水平力 F, 向右缓慢地推木板 , 使其一部分露 出 桌 面 如 摩擦力 f 的变化情况是 ( ) .
管子 , 然后在楼房的 阳 台 上 往 管 子 里 灌 水 . ( 现象说明了决定水内 部 压 强 大 小 的 因 素 是 B . 水的深度
“ ) 或“ 如果改用 小 木 块 轻 轻 放 在 图 甲 的 溢 水 杯 中 , <” =” p. 也有一部分水溢出 , 稳 定 后 如 图 丙 所 示, 此时杯底对桌面的 压强为 p 则p 2, 2 ( “ ) 填“ 或“ >” <” =” p.
3 年中考 ·2 年模拟 · 物理 , 在“ 蛟 龙” 号下潜过程中所受的浮 ( ) 用弹簧测力计 、 刻度尺和注射器可以粗略测量大气压强 2 以如图 2 所示为例 , 求注射器的活塞横截面积的方 法 是 : 从针筒上读出注射 器 的 积, 实验时 , 可先在活 塞 周 围 涂 抹 润 滑 油 , 然后将其插入 针筒 中 , 这 样 做 有 两 个 好 处; 一是减小 . ( ) 填“ 针筒 ” 或“ 全部刻 度” 的 长 度; 再算横截面 , 用刻度尺测量注射器
) .
B . 容器中的液体是酒精
木块受到的浮力不断减小 A . 随着液体的排出 ,
现 有 量 杯、 小酒杯( 能浮在量杯中的水面 4 .( 2 0 1 3· 江苏 扬 州 ) 、 上) 水和形状不规 则 的 小 石 块 , 通 过 实 验 测 石 块: ① 体 积, ② 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 能完成的 ③ 质 量, ④ 在 水 中 受 到 的 压 强. A .① 是( ) . B . ①②

中考热点专题七 数学化实验

中考热点专题七 数学化实验

3. (2019河南备用卷22题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pH传感器等数字化实验装置,测 定盐酸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中溶液pH的变化情况,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
(1)0~8 s时,反应无气泡产生,且生成了两种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HCl === NaCl+NaHCO3 (2)写出C点处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HCl、NaCl
2. (2019河南22题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压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 机等数字化实验设备,测定铝片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时气体压强的变化,实验结果 如图所示。 (1)开始一段时间气体压强几乎不变,其原因是什么? 铝片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稀硫酸与氧化铝 反应时不生成气体。 (2)写出m点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Al+3H2SO4=== Al2(SO4)3+3H2↑
A. MN段
B. NP段
C. PQ段
(2)MN段和NP段相比较,说明
__温__度__越__高__,__分__子__运__动__速__率__越___快___。
(3)随着实验的进行,传感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2_1_%_____时几乎不再变化。
8. (2019北京)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先后将溶液快速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压 强变化如图2所示。 (1)先推入的溶液是__氢__氧__化__钠__溶__液___。 (2)bc段压强不变,原因是_氢__氧__化__钠__溶__液__与__二__氧__化__碳__充__分__反__应__,__反__应__停__止__。 (3)cd段压强变大,用化学方程式解释:_N__a_2C__O_3_+__2_H__C_l_=_=_=__2_N_a_C_l_+__H__2O__+__C_O__2↑_。
9. (2019说明与检测改编)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 盐酸反应的速率。某同学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碳酸钙发生反 应,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1)写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 CaCl2+H2O+CO2↑ (2)对比分析a、b点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什 么因素有关? 与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有关。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07几何图形动点运动问题(学生版+解析版)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07几何图形动点运动问题(学生版+解析版)

专题七几何图形动点运动问题【考题研究】几何动点运动问题,是以几何知识和具体的几何图形为背景,渗透运动变化的观点,通过点、线、形的运动,图形的平移、翻折、旋转等把图形的有关性质和图形之间的数量关系位置关系看作是在变化的、相互依存的状态之中,要求对运动变化过程伴随的数量关系的图形的位置关系等进行探究.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图形的想象能力,动态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动态问题,以运动中的几何图形为载体所构建成的综合题,它能把几何、三角、函数、方程等知识集于一身,题型新颖、灵活性强、有区分度,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同时也得到了命题者的青睐,动态几何问题,常常出现在各地的中考数学试卷中.【解题攻略】几何动点运动问题通常包括动点问题、动线问题、面动问题,在考查图形变换(含三角形的全等与相似)的同时常用到的不同几何图形的性质,以三角形四边形为主,主要运用方程、函数、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解题类型及其思路】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

)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

利用动点(图形)位置进行分类,把运动问题分割成几个静态问题,然后运用转化的思想和方法将几何问题转化为函数和方程问题,利用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和方法将所解决图形的性质(或所求图形面积)直接转化为函数或方程。

解题类型:几何动点运动问题常见有两种常见类型:(1)利用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和方法将所解决图形的性质直接转化为函数或方程;(2)根据运动图形的位置分类,把动态问题分割成几个静态问题,再将几何问题转化为函数和方程问题【典例指引】类型一【探究动点运动过程中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典例指引1】在△ABC中,∠ACB=45°,点D为射线BC上一动点(与点B、C不重合),连接AD,以AD为一边在AD右侧作正方形ADEF.(1)如果AB=AC,如图1,且点D在线段BC上运动,判断∠BAD∠CAF(填“=”或“≠”),并证明:CF⊥BD(2)如果AB≠AC,且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运动,请在图2中画出相应的示意图,此时(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3)设正方形ADEF的边DE所在直线与直线CF相交于点P,若AC=42,CD=2,求线段CP的长.【举一反三】如图1,点C在线段AB上,(点C不与A、B重合),分别以AC、BC为边在AB同侧作等边三角形ACD和等边三角形BCE,连接AE、BD交于点P(1)观察猜想:①线段AE与BD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②∠APC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_(2)数学思考:如图2,当点C在线段AB外时,(1)中的结论①,②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你写出正确结论再给予证明(3)拓展应用:如图3,分别以AC、BC为边在AB同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CD和等腰直角三角形BCE,其中∠ACD=∠BCE=90°,CA=CD,CB=CE,连接AE=BD交于点P,则线段AE与BD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类型二【确定动点运动过程中的运动时间】【典例指引2】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长方形OABC的项点B的坐标是(6,4).(1)直接写出A点坐标(______,______),C点坐标(______,______);P m,且四边形OADP的面积是(2)如图,D为OC中点.连接BD,AD,如果在第二象限内有一点(),1∆面积的2倍,求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ABC(3)如图,动点M从点C出发,以每钞1个单位的速度沿线段CB运动,同时动点N从点A出发.以每秒2t>,在M,个单位的連度沿线段AO运动,当N到达O点时,M,N同时停止运动,运动时间是t秒()0N运动过程中.当5MN=时,直接写出时间t的值.【举一反三】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B ⊥AC ,AB =3,BC =5,点P 从点A 出发,沿AD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D 运动.连结PO 并延长交BC 于点Q .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秒. (1)求BQ 的长,(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2)当四边形ABQP 是平行四边形时,求t 的值(3)当点O 在线段AP 的垂直平分线上时,直接写出t 的值.类型三 【探究动点运动过程中图形的形状或图形之间的关系】【典例指引3】已知矩形ABCD 中,10cm AB =,20cm BC =,现有两只蚂蚁P 和Q 同时分别从A 、B 出发,沿AB BC CD DA =--方向前进,蚂蚁P 每秒走1cm ,蚂蚁Q 每秒走2cm .问:(1)蚂蚁出发后△PBQ 第一次是等腰三角形需要爬行几秒?(2)P 、Q 两只蚂蚁最快爬行几秒后,直线PQ 与边AB 平行?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分别交x轴、y轴于A、B两点(AO<AB)且AO、AB的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x2-3x+2=0的两个根,点C在x轴负半轴上,且AB:AC=1:2.(1)求A、C两点的坐标;(2)若点M从C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CB运动,连接AM,设△ABM的面积为S,点M的运动时间为t,写出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点P是y轴上的点,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使以A、B、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Q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类型四【探究动点运动过程中图形的最值问题】【典例指引4】如图,抛物线y=ax2﹣34x+c与x轴相交于点A(﹣2,0)、B(4,0),与y轴相交于点C,连接AC,BC,以线段BC为直径作⊙M,过点C作直线CE∥AB,与抛物线和⊙M分别交于点D,E,点P 在BC下方的抛物线上运动.(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PDE是以DE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时,求点P的坐标;(3)当四边形ACPB的面积最大时,求点P的坐标并求出最大值.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5cm,BC=6cm.点P由B出发,沿BC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同时,点Q从点A出发,沿AC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过点P作PM⊥BC交AB于点M,过点Q作QN⊥BC,垂足为点N,连接MQ,若设运动时间为t(s)(0<t<3),解答下列问题:(1)当t为何值时,点M是边AB中点?(2)设四边形PNQM的面积为y(cm2),求出y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S四边形PNQM:S△ABC=4:9?若存在,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4)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四边形PNQM为正方形?若存在,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新题训练】1.如图①,△ABC是等边三角形,点P是BC上一动点(点P与点B、C不重合),过点P作PM∥AC交AB于M,PN∥AB交AC于N,连接BN、CM.(1)求证:PM+PN=BC;(2)在点P的位置变化过程中,BN=CM是否成立?试证明你的结论;(3)如图②,作ND∥BC交AB于D,则图②成轴对称图形,类似地,请你在图③中添加一条或几条线段,使图③成轴对称图形(画出一种情形即可).2.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8,AD=12,点M是边AB的中点,连结DM,DM与AC交于点G,点E,F分别是CD与DG上的点,连结EF,(1)求证:CG=2AG.(2)若DE=6,当以E,F,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CDG相似时,求EF的长.(3)若点E从点D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点C运动,点F从点G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点D运动.当一个点到达,另一个随即停止运动.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求四边形CEFG的面积的最小值.3.知识链接:将两个含30°角的全等三角尺放在一起,让两个30°角合在一起成60°,经过拼凑、观察、思考,探究出结论“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如图,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4cm,点D从点C出发沿CA向A运动,点E从B出发沿AB的延长线BF 向右运动,已知点D、E都以每秒0.5cm的速度同时开始运动,运动过程中DE与BC相交于点P,设运动时间为x秒.(1)请直接写出AD长.(用x的代数式表示)(2)当△ADE为直角三角形时,运动时间为几秒?(3)求证:在运动过程中,点P始终为线段DE的中点.4.如图所示,已知抛物线2(0)y ax a =≠与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相交于(1,1)A --,(2,4)-B 两点,点P 是抛物线上不与A ,B 重合的一个动点.(1)请求出a ,k ,b 的值;(2)当点P 在直线AB 上方时,过点P 作y 轴的平行线交直线AB 于点C ,设点P 的横坐标为m ,PC 的长度为L ,求出L 关于m 的解析式;(3)在(2)的基础上,设PAB ∆面积为S ,求出S 关于m 的解析式,并求出当m 取何值时,S 取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5.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 中,AC 是对角线,AB =6cm ,BC =8cm .点P 从点D 出发,沿DC 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 /s ,同时,点Q 从点C 出发,沿CB 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2cm /s ,过点Q 作QM ∥AB 交AC 于点M ,连接PM ,设运动时间为t (s )(0<t <4).解答下列问题:(1)当t 为何值时,∠CPM =90°;(2)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S 四边形MQCP =ABCD 1532S 矩形?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当t 为何值时,点P 在∠CAD 的角平分线上.6.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是BC的中点,点E、F分别是边AB、AC(含线段AB、AC的端点)上的动点,且∠EDF=120°,小明和小慧对这个图形展开如下研究:问题初探:(1)如图1,小明发现:当∠DEB=90°时,BE+CF=nAB,则n的值为;问题再探:(2)如图2,在点E、F的运动过程中,小慧发现两个有趣的结论:①DE始终等于DF;②BE与CF的和始终不变;请你选择其中一个结论加以证明.成果运用:(3)若边长AB=8,在点E、F的运动过程中,记四边形DEAF的周长为L,L=DE+EA+AF+FD,则周长L取最大值和最小值时E点的位置?7.如图,在矩形ABCD中,AB=8cm,BC=16cm,点P从点D出发向点A运动,运动到点A停止,同时,点Q从点B出发向点C运动,运动到点C即停止,点P、Q的速度都是1cm/s.连接PQ、AQ、CP.设点P、Q运动的时间为ts.(1)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ABQP是矩形;(2)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AQCP是菱形;(3)分别求出(2)中菱形AQCP的周长和面积.8.如图,O为菱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M是射线CA上的一个动点(点M与点C、O、A都不重合),过点A、C分别向直线BM作垂线段,垂足分别为E、F,连接OE,OF.(1)①依据题意补全图形;②猜想OE与OF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2)小东通过观察、实验发现点M在射线CA上运动时,(1)中的猜想始终成立.小东把这个发现与同学们进行交流,通过讨论,形成了证明(1)中猜想的几种想法:想法1:由已知条件和菱形对角线互相平分,可以构造与△OAE全等的三角形,从而得到相等的线段,再依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即可证明猜想;想法2:由已知条件和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能找到两组共斜边的直角三角形,例如其中的一组△OAB和△EAB,再依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菱形四边相等,可以构造一对以OE和OF为对应边的全等三角形,即可证明猜想.……请你参考上面的想法,帮助小东证明(1)中的猜想(一种方法即可).(3)当∠ADC=120°时,请直接写出线段CF,AE,EF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9.(1)(问题情境)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①,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D 为BC 边上中点,60ADE ∠=︒,DE 交等边三角形外角平分线CE 所在的直线于点E ,试探究AD 与DE 的数量关系.小明发现:过D 作//DF AC ,交AB 于F ,构造全等三角形,经推理论证问题得到解决.请直接写出AD 与DE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类比探究)如图②,当D 是线段BC 上(除,B C 外)任意一点时(其他条件不变)试猜想AD 与DE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拓展应用)当D 是线段BC 上延长线上,且满足CD BC =(其他条件不变)时,请判断ADE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10.如图,直线y =﹣23x +4与x 轴交于点C ,与y 轴交于点B ,抛物线y =ax 2+103x +c 经过B 、C 两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点E 是直线BC 上方抛物线上的一动点,当△BEC 面积最大时,请求出点E 的坐标; (3)在(2)的结论下,过点E 作y 轴的平行线交直线BC 于点M ,连接AM ,点Q 是抛物线对称轴上的动点,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以P 、Q 、A 、M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如果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1.如图,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 中,点P 是边CD 上一动点,作直线BP ,过A 、C 、D 三点分别作直线BP 的垂线段,垂足分别是E 、F 、G .(1)如图(a )所示,当CP =3时,求线段EG 的长;(2)如图(b )所示,当∠PBC =30°时,四边形ABCF 的面积;(3)如图(c )所示,点P 在CD 上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AECG 的面积S 是否存在最大值?如果存在,请求出∠PBC 为多少度时,S 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2.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90ACB ∠=︒,10cm AB =,8cm BC =,OD 垂直平分A C .点P 从点B 出发,沿BA 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 ;同时,点Q 从点D 出发,沿DC 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 ;当一个点停止运动,另一个点也停止运动.过点P 作PE AB ⊥,交BC 于点E ,过点O 作//QF AC ,分别交AD ,OD 于点F ,G .连接OP ,EG .设运动时间为()t s ()05t <<,解答下列问题:(1)当t 为何值时,点E 在BAC ∠的平分线上? (2)设四边形PEGO 的面积为()2mS c ,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3)连接OE ,OQ ,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OE OQ ⊥?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3.已知:如图1,矩形OABC 的两个顶点A ,C 分别在x 轴,y 轴上,点B 的坐标是(8,2),点P 是边BC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P ,以AP 为一边朝点B 方向作正方形P ADE ,连接OP 并延长与DE 交于点M ,设CP =a (a >0).(1)请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点P ,E 的坐标.(2)连接OE ,并把OE 绕点E 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EF .如图2,若点F 恰好落在x 轴的正半轴上,求a 与EMDM的值. (3)①如图1,当点M 为DE 的中点时,求a 的值.②在①的前提下,并且当a >4时,OP 的延长线上存在点Q ,使得EQ +22PQ 有最小值,请直接写出EQ +22PQ 的最小值.14.如图,边长为6的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AD AB 上的点,AP BE ⊥,P 为垂足. (1)如图①, AF =BF ,AE =23,点T 是射线PF 上的一个动点,则当△ABT 为直角三角形时,求AT 的长;(2)如图②,若AE AF =,连接CP ,求证:CP FP ⊥.15.边长相等的两个正方形ABCO 、ADEF 如图摆放,正方形ABCO 的边OA 、OC 在坐标轴上,ED 交线段OC 于点G ,ED 的延长线交线段BC 于点P ,连AG ,已知OA 长为3. (1)求证:AOG ADG ∆≅∆;(2)若12∠=∠,AG =2,求点G 的坐标;(3)在(2)条件下,在直线PE 上找点M ,使以M 、A 、G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求出点M 的坐标.16.定义:有一组邻角相等的凸四边形叫做“梦想四边形”。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七导学稿(学生版)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七导学稿(学生版)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历史学科导学稿(学生版)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一、课题:必修三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二、课型分析:复习课(3课时)三、本专题线索:1.世界近代科学是从中世纪神学中解放出来从而得到发展的。

17世纪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将天上和地上的物质运动第一次加以理论性的概括和综合,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2.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科学技术长足发展,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相对论等突出成就;3.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以电的发明为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推进到电气时代。

科学发展并和技术相结合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到20世纪40、50年代,电子计算机的应用等使人类进入到第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时期。

四、专题联系1.时空线索:2.世界近代化历程的基本特征1、政治:民主化、法制化2、经济:工业化、市场化、全球化3、思想:理性化、科学化4、生活:城市化五、知识点整合知识点一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1.近代物理学发展的原因经济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治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化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观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知识拓展】实践的验证1.根据______________定律,人们准确地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和扁平率,正确地解释了潮汐的成因。

《专题七 第二节 生物碱》学历案-中职化学高教版21医药卫生类

《专题七 第二节 生物碱》学历案-中职化学高教版21医药卫生类

《生物碱》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生物碱的初步认识与化学性质探索”。

生物碱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

在中职化学课程中,学生将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掌握生物碱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在医药、农药、染料等领域的应用。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生物碱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常见生物碱的名称与结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了解生物碱的化学性质及简单的检测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增强对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认知。

三、评价任务1. 概念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生物碱基本概念和分类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操作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评价其操作规范性和结果准确性。

3.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如撰写生物碱学习心得、完成生物碱化学性质的简答等,通过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物碱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某些植物中的生物碱具有药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授:教师讲解生物碱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常见生物碱的名称与结构特点。

结合实物或图片,帮助学生建立直观印象。

3.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生物碱化学性质的实验演示,包括与酸碱指示剂的显色反应等,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学生实践:学生动手操作,进行生物碱的简单检测实验,如利用显色反应初步判断溶液中是否含有生物碱。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互相评价实验结果。

6.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本课重点内容,解答学生疑问,并布置相关作业。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生物碱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学生撰写生物碱检测实验的详细过程和结果分析,培养实验记录和总结能力。

3. 作业布置:布置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如完成生物碱化学性质的简答、撰写学习心得等。

高中生物实验复习

高中生物实验复习


3、实验结果及解释: 在清水中气孔应开启,因为当细胞液浓 度大于细胞外溶液浓度时,保卫细胞吸 水膨胀变形,气孔开启。 在浓盐水中气孔应关闭,因为当细胞液 浓度小于细胞外溶液浓度时,保卫细胞 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1、学生实验(必修部分)
必修1-01 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7页) 必修1-03 必修1-04 必修1-05 必修1-06 必修1-07 必修1-08 必修1-09 必修1-10 必修1-11 必修1-12 必修1-13

1、实验材料与主要用具:
菠菜、清水、浓盐水、盖玻片、载玻片、 显微镜、吸水纸、滴管、镊子等。
2、实验步骤: ① 取菠菜叶,用镊子剥取表皮。 ② 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将表皮放入清水中, 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③ 将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先用低 倍镜下找到气孔,移到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 进行观察,记录观察到的气孔状态。 ④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上浓盐水,再另一侧用吸 水纸吸取盖玻片下的液体,反复几次。 ⑤ 继续观察气孔的变化,并做记录。
分离或鉴定技能。 ⑵调查研究方案,包 括提纲与问卷或记录 表
⑶遗传育种方案
实验题的分类
学生操作实验题
课内
经典实验变形题
实验题
信息分析实验题
课外
设计类实验题
(探究和验证)
评价类实验
(纠错、完善)
(2005年全国理综卷Ⅱ)植物叶片表皮 上分布有大量的气孔,气孔结构如图所示。 当组成气孔的细胞(保卫细胞)吸水后,会 膨胀变形,气孔开启;反之细胞失水收缩, 气孔关闭。 请以放置一小段时间的菠菜为材料设计 一个实验,证明气孔具有开启和关闭的功能。 要求写出实验材料与主要用具、实验步骤、 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解释。

《专题七第一节杂环化合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化学高教版21医药卫生类

《专题七第一节杂环化合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化学高教版21医药卫生类

《杂环化合物》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杂环化合物的概念、分类及基本性质。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并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杂环化合物的定义、结构特点及其在化学领域的应用。

教学难点:杂环化合物结构的理解及其与性质的关系,实验操作中安全规范的执行。

三、教学准备准备充足的杂环化合物相关教材、教具和实验器材,包括化学试剂、烧杯、滴管等。

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图、反应方程式及实验操作视频等。

同时,确保实验教学环境的安保措施到位,以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阶段在课堂的开始,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杂环化合物产生好奇心。

教师可以通过简短的实验演示或有趣的故事来引出本课的主题。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些杂环化合物的实物或模型,让学生们感受到它们的存在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接着,教师可以用简短的故事来讲述杂环化合物在化学史上的发现及其应用领域的重要性,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知识铺垫在引入之后,教师需要为学生们提供一些基础的知识铺垫。

这包括杂环化合物的定义、分类以及它们的基本结构特点。

通过PPT或黑板,教师可以详细解释杂环化合物的概念,并展示一些典型的杂环化合物结构式。

此外,还可以简要介绍杂环化合物在医药、农药、染料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们对杂环化合物有更全面的认识。

三、互动探究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互动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杂环化合物的性质和特点。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如让学生们分组讨论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反应机理等。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积极思考、互相交流,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动画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杂环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过程。

四、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杂环化合物的教学也是如此。

中考化学专题突破7 实验探究题

中考化学专题突破7  实验探究题

专题突破七实验探究题【题型特征】物质的探究是每年中考必考的重要题型,以实验题的题型出现,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猜想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能力、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对比能力以及分类、比较、抽象、概括等科学方法的运用能力,难度中等或偏大,有较好的区分度,失分率高。

【解题策略】做这类题关键还是在于对物质的性质,尤其是酸、碱、盐和单质、氧化物的性质要熟练掌握和运用。

认真审题之后,确定探究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将探究的问题和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和提炼,迁移到要解决的问题中来。

一般反应后生成物的成分,除了一定有生成物之外,再看反应物是否过量,一般可分为三种情况。

物质变质问题也有三种情况,包括没有变质、部分变质和全部变质。

类型1物质组成或成分的探究(含标签类)例1(2021百色中考)某校毕业班同学准备进行化学技能操作考试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有一装有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如图),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交流讨论】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溶液不可能是A(填序号)。

A.酸溶液 B.碱溶液 C.盐溶液【获得信息】Ⅰ.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钠元素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Ⅱ.室温(20 ℃)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Ⅲ.NaCl、BaCl2的水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这瓶溶液可能是:猜想一:氯化钠溶液;猜想二:碳酸钠溶液;猜想三:氢氧化钠溶液;猜想四:碳酸氢钠溶液。

经过讨论,大家认为猜想四不合理,理由是根据室温(20 ℃)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无法配制出10%的溶液(合理即可)。

【实验推断】(1)小丽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7,则这瓶溶液不可能是氯化钠溶液,理由是氯化钠溶液呈中性(合理即可)。

(2)小明取样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并不断振荡,观察到有沉淀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静置后,取少许上层清液,滴入酚酞溶液,振荡后无明显现象。

云南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专题7】实验与探究(78页)

云南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专题7】实验与探究(78页)

专题七
实验与探究
要点探究
要点1 验证性实验探究 例1 [2014· 苏州] 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 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实验操作规范。在如图TZ7 -1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图TZ7-1
专题七
实验与探究
(1)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________( 照相机 选填“放大镜”“投影 仪”或“照相机”)相同。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则应将 右 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 光屏向 大 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要 ________些。 (2)再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置一凹透镜(图中未画出),这时需 要将光屏向________(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 右 屏上成清晰的像。 (3)为了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小明上午第二课下课后,将凸 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 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小明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 焦点的位置。旁边的同学却告诉他,这个亮点不是凸透镜 的焦点位置,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凸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放置(或太阳光没有平行于主光 轴入射到凸透镜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图TZ7-2
专题七
实验与探究
图TZ个实验,比较图甲和图________ 乙 所示实验,说明 摩擦力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 (2)观察三个实验,比较图甲和图丙所示实验,说明在 压力 相同时,接触面越________ 粗糙 ,摩擦力越大。 ________ (3)小明在进行图乙所示实验时,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 通过多次实验得到摩擦力F摩与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F压的 0.25 压。当木块 关系图线如图丁所示。由图可知:F摩=______F 与砝码的总重力为6 N时,木块在长木板上滑动时受到的摩 擦力为______ 1.5 N,若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5 N,则木 加速 运动。 块将做________

专题七 探索问题

专题七 探索问题

∴AB=AD=CD.
∵∠EAD=∠EDA=45°, ∴∠EAB=∠EDC=135°,
∵EA=ED,∴△EAB≌△EDC,
∴EC=∠AED=90°,
∴BE=EC,BE⊥EC.
5.(2012·岳阳中考)(1)操作发现:如图①,D是等边△ABC边 BA上一动点(点D与点B不重合),连结DC,以DC为边在BC上方作 等边△DCF,连结AF.你能发现线段AF与BD之间的数量关系吗? 并证明你发现的结论. (2)类比猜想:如图②,当动点D运动至等边△ABC边BA的延长
规律探索问题
【技法点拨】
规律探索问题是指由几个具体结论通过类比、猜想、推理等一
系列的数学思维过程,来探求一般性结论的问题,解决这类问
题的一般思路是通过对所给的具体的结论进行全面、细致地观 察、分析、比较,从中发现其变化的规律,并猜想出一般性的 结论,然后再给出合理的证明或加以运用.
【例1】(2012·恩施中考)
2.(2012·河北中考)某数学活动小组的20位同学站成一列做报 数游戏,规则是:从前面第一位同学开始,每位同学依次报自 己顺序数的倒数加1,第1位同学报( 1 +1),第2位同学报
1
( 1 +1),第3位同学报( 1 +1)„这样得到的20个数的积为_____.
2 3
【解析】这样得到的20个数的积为
移动下去,则这枚棋子永远不能到达的角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解析】选D.从0号角经过第1次移动到1号角,经过第2次移
动到3号角,经过第3次移动到6号角,„,可以发现,经过7次
移动依次经过的角的号码为:1,3,6,3,1,0,0. 由于每 移动7个角是一周,所以第8次移动相当于第1次移动,所以第9 次移动相当于第2次移动,„,根据规律可以看出不会到达2, 4,5号角,有3个.

专题七高中生物实验

专题七高中生物实验

灯泡的功率 (单位:W)
20
50 75 100
200
300
思路导引
0.1% 0.03%
3.4 16.0 28.2 40.5 56.5 2.3 11.2 19.8 27.6 27.5
乙组:B植物在不同条件下单位时间内O2释放量/mL
CO2浓 度
灯泡的功率 (单位:W)
20
50 75 100
200
0.1% 0.03%
有机物。暗室内装有红色安全灯。
③饥饿一定时间后,自暗室中取出,照光若干小时,使其充 分进行光合作用。
④取一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绿素
溶于酒精中。
找错误
⑤将已脱绿的叶片取出,平铺在一个培养皿内,用碘-碘化 钾溶液,检测有无葡萄糖的特异颜色反应出现。
该实验方案有几项明显错误,请指出错误并改正。
解与析盐A酸项有中关盐的酸实解验离:根尖后必需要经漂洗后才能使用龙胆紫 染①色观剂察,植因物为细龙胞胆有紫丝染分色裂剂时为的碱性染料,不漂洗会干扰染色; B项解中离盐酸处理染色质能使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和 甲②基观绿察结D合NA;和CR项BA中的酶分的布作实用验条中件温和,盐酸浓度过高(过酸) 会处破理坏染蛋色白质质——过氧化氢酶的空间结构导致其失活;D项中 健③那p绿H对染酶液活是性专的一影性响染活细胞中线粒体的染色剂,盐酸会杀死 细胞,故不需要盐酸的处理。
2.6 9.1 19.5 55.7 75.6 1.8 8.4 18.9 54.2 75.2
56.5 27.6
300
102.6 101.8
分析数 据的变 化趋势
典例2: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甲、
乙两个研究学习小组的同学用相同方法、相同装置对A、B两种植物进行

人教版高中化学专题七 分布系数图及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

人教版高中化学专题七 分布系数图及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

过量点 (点④)
此时,NaOH溶液过量,得到NaA与NaOH等 物质的量的混合液,溶液显碱性,c(Na+)> c(OH-)>c(A-)>c(H+)
8
要点梳理
互动探究
@《创新设计》
考点指导1 单一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 【典例1】 (安徽理综)室温下,下列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Na2S 溶液:c(Na+)>c(HS-)>c(OH-)>c(H2S) B.Na2C2O4 溶液:c(OH-)=c(H+)+c(HC2O-4 )+2c(H2C2O4) C.Na2CO3 溶液:c(Na+)+c(H+)=2c(CO23-)+c(OH-) D.CH3COONa 和 CaCl2 混合溶液:c(Na+)+c(Ca2+)=c(CH3COO-)+c(CH3COOH)
+2c(Cl-)
9
要点梳理
互动探究
@《创新设计》
解析 A 项,由于 S2-+H2O HS-+OH-、HS-+H2O H2S+OH-、H2O H++OH-, 故离子浓度关系应为 c(Na+)>c(OH-)>c(HS-)>c(H2S),错误;B 项,符合电解质溶液中质子守 恒关系,正确;C 项,根据电荷守恒有 c(Na+)+c(H+)=c(HCO-3 )+2c(CO23-)+c(OH-),错误; D 项,根据物料守恒,离子浓度的关系应为 c(Na+)+c(Ca2+)=c(CH3COO-)+c(CH3COOH)+12 c(Cl-),错误。
中性点 (点②)
此时溶液pH=7,溶液是中性,酸没有完全被中和, c(Na+)=c(A-)>c(HA)>c(H+)=c(OH-)
7
要点梳理
互动探究
@《创新设计》
此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A,为强碱弱酸 恰好完全反应

实验专题七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含答案)

实验专题七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含答案)

实验专题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1.实验原理在一维碰撞中,测出物体的质量m和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v、v',找出碰撞前的动量p=m1v1+m2v2及碰撞后的动量p'=m1v1'+m2v2',看碰撞前后动量是否守恒。

2.实验器材方案一气垫导轨、光电计时器、天平、滑块(两个)、重物、弹簧片、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等。

方案二带细线的摆球(两套)、铁架台、天平、量角器、坐标纸、胶布等。

方案三光滑长木板、打点计时器、纸带、小车(两个)、天平、撞针、橡皮泥、刻度尺等。

方案四斜槽、大小相等而质量不同的小球两个、重垂线一条、白纸、复写纸、天平、刻度尺、圆规、三角板等。

3.实验步骤方案一利用气垫导轨完成一维碰撞实验(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滑块质量。

(2)安装:正确安装好气垫导轨,如图所示。

(3)实验:接通电源,利用配套的光电计时装置测出两滑块在各种情况下碰撞前后的速度(①改变滑块的质量;②改变滑块的初速度大小和方向)。

(4)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方案二利用等长摆球完成一维碰撞实验(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小球的质量m1、m2。

(2)安装:把两个等大小球用等长悬线悬挂起来。

(3)实验:一个小球静止,拉起另一个小球,放下时它们相碰。

(4)测速度:可以测量小球被拉起的角度,从而算出碰撞前对应小球的速度,测量碰撞后小球摆起的角度,算出碰撞后对应小球的速度。

(5)改变条件:改变碰撞条件,重复实验。

(6)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方案三在光滑长木板上两车碰撞完成一维碰撞实验(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小车的质量。

(2)安装: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光滑长木板的一端,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的非碰撞端,在两小车的碰撞端分别装上撞针和橡皮泥,如图所示。

(3)实验:接通电源,让小车A运动,小车B静止,两车碰撞时撞针插入橡皮泥中,使两小车连接成一体运动。

(4)测速度:通过纸带算出速度。

(5)改变条件:改变碰撞条件,重复实验。

《专题七 第一节 杂环化合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专题七 第一节 杂环化合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杂环化合物》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识别并理解杂环化合物的观点,掌握常见杂环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和性质。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并分析杂环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增强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杂环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常见杂环化合物的性质实验2. 教学难点:理解杂环化合物的形成原理以及性质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械:试管、烧杯、滴定管、滤纸、搅拌器等。

2. 试剂药品:杂环化合物样品、酸碱指示剂、钠盐、浓硫酸等。

3. 教学PPT:包括杂环化合物图片、性质实验演示等。

4. 视频资料:关于杂环化合物形成和性质的动画视频。

5. 教室互动:引导学生提前预习相关内容,准备讨论。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复习提问:请学生回忆之前所学的有机化合物,如烷烃、烯烃、芳香烃等,以此引出杂环化合物的观点。

2. 案例分析:展示一些常见杂环化合物的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性质和用途,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内容1.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定名:通过实例讲解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定名规则,帮助学生建立基础知识。

2. 杂环化合物的性质:通过实验演示或图片展示,介绍杂环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溶解性等)和化学性质(如亲电、亲核反应等),引导学生理解杂环化合物与其他有机化合物之间的区别。

3. 杂环化合物的应用:介绍一些常见的杂环化合物在工业、农业、医药等方面的应用,帮助学生了解杂环化合物的实际应用价值。

(三)教学互动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杂环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2. 教室问答: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加深对杂环化合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室小结1. 回顾杂环化合物的观点、分类、定名、性质和用途等基础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七实验与探究实验要求4-1 分子与细胞(1)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2)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3)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4)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5)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6)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壁分离和复原(7)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8)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9)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10)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11)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掌握程度参考本考试大纲中的:一、考试的能力要求2.实验与探究能力4-2 遗传与进化(1)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2)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3)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掌握程度参考本考试大纲中的:一、考试的能力要求2.实验与探究能力4-3 稳态与环境要求(1)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2)模拟尿糖的检测(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4)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5)探究水族箱(鱼缸)中群落的演替掌握程度参考本考试大纲中的:一、考核目标与要求2.实验与探究能力①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②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③酵母细胞的固定化④植物芳香油的提取考试大纲要求:2.实验与探究能力(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一.物质鉴定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一)、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1)鉴定还原糖需用,反应颜色为砖红色。

(2)鉴定蛋白质应用试剂,反应颜色为。

(3)鉴定脂肪应用液,反应颜色为橘黄色或红色。

(4)鉴定DNA应用试剂,反应颜色为。

(二)模拟尿糖的检测一.实验原理: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葡萄糖葡萄糖酸+H2O2 , H2O2H2O+O,无色化合物+O→有色化合物二.方法步骤:1.将5个分别装有水、葡萄糖溶液、三份模拟“尿样”的滴瓶和5条葡萄糖试纸分别对应做好标记,并在记录本上设计好记录表格。

2.分别用滴管从5个滴瓶中吸取溶液,在对应的葡萄糖试纸上各滴加2滴。

3.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判断出“尿糖”的含量。

4.将实验结果记在记录表中。

(三))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提取:提取液是,在研磨时加入少许和。

(2)分离原理:色素在层析液中的不同。

结果:滤纸条上自上而下依次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

二.观察类实验原理:使用显微镜高倍镜观察(四)、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五)观察细胞有丝分裂选材:洋葱根尖分生区解离液:15%的和95%的染色液:或过程:解离→→→制片(六)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七)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八)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九)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壁分离和复原(十)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三.调查类实验(十一)人类遗传病的调查①选取对象:应选取遗传病,且调查群体足够大。

②调查发病率的的方法是,确定遗传方式的方法是。

(2)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①植物种群密度调查一般采用,样方的选取要做到。

②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一般采用。

(十二)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四.探究类实验(十三)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十四)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十五)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十六)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十七)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十八)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十九)探究水族箱(鱼缸)中群落的演替(1)完整的实验设计一般包括实验题目、、预期、观察和收集数据、、推论、评价、交流等。

(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为:观察、→→设计、完成实验→分析数据,→交流、表达和再探究。

(3)探究实验设计时要遵循三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

(4)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生物学实验中常涉及到的类型有、和无关变量。

(5)实验一般程序:分组编号→→条件处理→→。

考点一显微观察类实验的解答1.显微观察类实验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取材:(2)注意材料处理:根据不同材料,不同的观察对象,做不同的材料处理,如浸泡、染色、解离、保持生活状态等。

(3)注意制片方法在观察类实验中常采用临时装片制作技术等。

临时装片制作有装片法、压片法和切片法。

①压片法:用于比较疏松的材料,如根尖、花药等用较小的力即可把材料压成一薄层。

压片法的一般过程是:取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压片、观察。

②装片法:其过程是:将材料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展平、放盖玻片时应从一侧慢慢盖在水滴上,防止产生气泡,染色或改变溶液浓度时,从一侧滴染色液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③切片法:用刀片将待观察的材料切成极薄的片,以用于显微镜观察。

2.熟悉该类型中每个实验的常规内容Ⅰ.显微镜相关的知识(1)观察:先低倍后高倍①用低倍物镜观察:放置装片(标本正对通光孔正中心)→侧面观察降镜筒(转动粗准焦螺旋)→左眼观察找物像(转动粗准焦螺旋)→用细准焦螺旋将物像调清晰。

②用高倍物镜观察移装片(物像偏向哪个方向装片向哪个方向移动)→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得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将物像调清晰,进行观察)。

(2)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及细胞数目的关系归纳①物像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②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与玻片距离越远。

③低倍镜下的视野:细胞数多、细胞小、视野明亮;高倍镜下的视野:细胞数少、细胞大、视野较暗。

④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中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第一种情况: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放大倍数与视野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第二种情况: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看到的实物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3)视野中异物的位置判断只有三种可能——在装片上、在目镜上、在物镜上。

判断方法如下:①移动装片:异物随装片的移动而移动,则其位于装片上;②换目镜:异物不随装片移动,但换目镜后消失,则其位于目镜上;③换物镜:异物不随装片移动,换目镜后也不消失,但换物镜后消失,则其位于物镜上。

(1)蛋白质的鉴定①不能直接将斐林试剂的甲液(0.1 g/mL NaOH溶液)和乙液(0.05 g/mL CuSO4溶液)用于蛋白质鉴定,因为用于蛋白质鉴定的双缩脲试剂B是0.01 g/mL CuSO4溶液。

但可在提供蒸馏水的情况下,将斐林试剂的乙液(0.05 g/mL CuSO4溶液)用蒸馏水按比例稀释后用于蛋白质鉴定。

②用蛋清进行蛋白质鉴定时,需将鸡蛋清用水稀释,通常是0.5 mL蛋白液加入5 mL 水,搅拌均匀。

如果蛋白液稀释程度不够,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会粘固在试管的内壁上,使反应不容易彻底,并且试管也不容易刷洗干净。

③鉴定蛋白质时,向样液中加入2 mL双缩脲试剂A摇匀,再向样液中加入3~4滴双缩脲试剂B摇匀。

其中双缩脲试剂B不能过量,因为过量的双缩脲试剂B会与试剂A反应,使溶液呈现蓝色,从而掩盖生成的紫色。

(2)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①区分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原理色素提取的原理——无水乙醇提取法: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色素分离的原理——纸层析法: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液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②注意事项a.收集滤液的试管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防止乙醇挥发。

b.制备滤纸条要选用干燥的滤纸,干燥的滤纸透性好、吸收滤液多;滤纸条要剪去两角,使层析液同步到达滤液细线;c.滤液细线要画得细且直,以防止色素带重叠而影响分离效果;待滤液干燥后要再画一两次,目的是积累更多的色素,使分离后的色素带明显。

d.分离色素时,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以防止色素溶解于层析液中而无法分离;覆盖烧杯或试管加棉塞,防止层析液挥发。

考点三观察调查类实验的统计技术和测量技术1.探究类实验的实验目标探究类实验的实验目标是通过客观地观察和描述现象,提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明确研究问题的中心、确定变量和观察指标、作出合理假设和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科学处理实验结果、作出合理推断、得出正确结论。

2.生物实验中的变量(1)变量的种类变量是指可被操纵的特定因素或条件。

根据其中实验中的作用可分为两大类:①实验变量(自变量)与反应变量(因变量)。

实验变量是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而反应变量是指由实验变量引起的变化结果,二者之间是前因后果的关系。

实验的目的就在于获得和解释前因与后果。

②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

无关变量是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外的影响实验结果与现象的因素或条件。

由无关变量引起的变化结果就叫额外变量。

它们之间也是前因后果的关系。

但对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的获得起干扰作用。

(2)变量的控制控制变量法是指控制其他因素不变,集中研究其中一个因素的变化,保证实验不受干扰或将干扰因素降低到最低程度。

通过实验控制,尽量减小实验误差,以取得较为精确的实验结果。

①操纵实验变量的方法:设法给研究对象施加干扰,造成研究对象的变化,从而使研究对象在被干扰状态中反映出某种现象和属性。

②检测反应变量的方法:根据实验原理和实验条件确定观察、测量的指标和方法。

具体包括:观察特异性的颜色变化、沉淀反应;观察形态结构、生理变化;测量生长发育速度;测量生化反应速度。

③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平衡控制):排除因实验对象的个体差异带来的影响;设法创造稳定的相同的条件进行对照,以抵消或排除这些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干扰;设法提供适宜条件,以排除不利环境条件对实验对象的影响;重复实验,排除偶然因素的干扰,减小实验误差。

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确定一个实验变量,观测一个反应变量,这就是单一变量原则,它是处理实验中的复杂关系的准则之一。

(1)现象:验证性实验每个装置只出现一种现象,探究性实验可能分多个情况。

(2)结论:验证性实验只有一种结论,探究性实验对每种现象分别加以说明。

因此,一般来说,凡是探究性实验的预测,往往有三种可能性:正相关、负相关、中间(无影响),而作为验证性的实验则只有一种可能性,要么结论是成立的,要么结论是不成立的。

4.实验探究的设计策略实验步骤应用简洁科学的语言叙述,一般如下叙述:(1)分组标号: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宜的材料和器材,选材应保持条件相同(如日龄相同、体重相近的雄性成年大白鼠)。

将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可以分两组,也可以分若干组,每组进行明确的标记,如用甲、乙、丙或A、B、C或1、2、3,总之让人对实验组一目了然,便于实验的观察、统计、比较和叙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