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心脏按压的机制及研究进展
心肺复苏中胸外按压循环周期与按压有效性的研究进展
心肺复苏中胸外按压循环周期与按压有效性的研究进展2005 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中建议双人或者是多人在场实施心肺复苏的时候,应该每进行2 分钟或者是每进行5 个周期时,更换按压操作人员。
因为临床研究发现,当操作人员在进行了2 分钟或者是5 个周期之后,其按压质量就开始出现下降,因此按照以上规律进行操作者的更换能够很好的保证按压的有效性和按压质量,从而有效的促进患者复苏。
这一规律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推广,但是该规范对于国内患者是否适应还尚未有相关的研究说明。
我院为了探讨改规范是否适用于国人,并且更好的研究心肺复苏中胸外按压循环周期与按压有效性的关系【1】,为临床应用胸外按压促进心肺复苏提供依据,为更好地挽救患者生命健康提供最佳的方式【2】。
特对我院若干医务人员胸外按压循环周期与按压有效性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效果,现就将整个研究过程进行报道,以期为临床进行心肺复苏按压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我院的若干医务人员,在对医务人员进行简单的仪器使用培训和讲解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心肺复苏考核。
1.2 研究方法临床用于胸外按压试验的自动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是有上海弘联医学仪器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
该心肺复苏模拟人能够对医务人员操作时的时间、平均吹气量、胸外心脏按压深度、按压频率、按压正确率、按压错误率、按压错误类型以及按压手法错误等各项指标进行自动记录【4】。
在进行考核之前,首先对所有参加考核的医务人员进行持续半小时的培训,主要是让参与考核的医务人员对复苏模拟人的各部分进行熟悉【5】。
熟悉之后,每位医务人员每次进行5 个周期的胸外按压操作,其中1 个周期包含的是胸外按压30 次,口对口人工呼吸2 次【6】,在医务人员完成5 个周期的胸外按压操作之后,自动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会将其胸外按压操作的各项指数进行记录,并通过打印机打印输出【7】。
胸外按压过程中的数据指标为,4-6cm 之间的按压深度为操作正确,其余的偏轻或者是偏重都为不合格【8】。
胸外按压急救知识
胸外按压急救知识标题:胸外按压急救知识引言概述:在日常生活中,突发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时,胸外按压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急救技能。
掌握正确的胸外按压知识可以及时救助患者,提高其生存率。
下面将详细介绍胸外按压的相关知识。
一、胸外按压的原理1.1 胸外按压是通过对胸廓施加压力,推动心脏进行有效的循环,维持血液流动。
1.2 胸外按压可以维持患者的脑部供血,减少脑部缺氧导致的损伤。
1.3 胸外按压的目的是维持患者的心脏循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为进一步的急救措施争取时间。
二、胸外按压的适用人群2.1 胸外按压适用于突发心脏骤停、溺水、触电等紧急情况下的急救。
2.2 胸外按压适用于成人、儿童和婴儿,但在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上施行的力度和频率略有不同。
2.3 胸外按压应该在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前尽快开始,并持续进行直到急救人员接手。
三、胸外按压的正确操作方法3.1 确保患者处于平坦坚硬的表面上,清除胸部上的任何障碍物。
3.2 将一只手掌放在另一只手掌上,用掌心部位对准患者的胸骨下缘。
3.3 用身体重量施加压力,每次按压至少压缩5厘米,按压频率应维持在100-120次/分钟。
四、胸外按压的注意事项4.1 避免在患者胸部上施加过大的力量,以免造成额外的伤害。
4.2 避免在患者胸部上施加过快或过慢的按压频率,保持在100-120次/分钟为宜。
4.3 在胸外按压过程中应定期检查患者的呼吸和心跳情况,及时调整急救措施。
五、胸外按压后的进一步急救措施5.1 在胸外按压的基础上,可以考虑进行人工呼吸,以帮助患者维持呼吸功能。
5.2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应及时进行气道通畅处理。
5.3 在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应及时将患者转移到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结语:掌握正确的胸外按压知识对于及时救助突发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下的患者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急救能力,为他人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希望大家能够牢记以上知识,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做一个有担当的急救者。
徒手胸外心脏按压复苏法的进展
徒手胸外心脏按压复苏法的进展作者:王丽娟,葛在吉,冯淑华(综述) 吉林省松原市中心医院发布人:shaoys 发布时间:2005-2-2112:03:34浏览次数:47放入我的网络收藏夹浏览字体设置:10pt心肺复苏(CPR)自创立至今,已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其方法和机制经过众多实验及临床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现将其发展趋势综述如下。
1标准CPRKouwenhoven〔1〕于1960年报告,有节律地按压动物胸骨可产生动脉压搏动,并在长时间心室纤颤后使用闭胸电除颤成功,首创胸外心脏按压复苏法救治心性猝死成功。
它以掌根部挤压胸骨中下段,使胸骨下陷3~4(5)cm,频率为60~80(100)次/min,并相继与PeterSafar发表的口对口呼吸相配合。
当时认为有节律地按压胸骨可使胸骨与脊柱间的心脏被挤压,关闭房室瓣使心室内压增高,推动血流向前;按压解除时,心室恢复舒张状态产生吸引作用,使血流充盈心脏,后称心泵机制。
此时,因乳头肌失去正常的收缩力,房室瓣难以闭合,按压时血液部分逆流,使得心排血量减少,加之压幅浅,按压搏出量仅为正常的10%~33%。
故复苏成功率较低。
这一时期应用开胸、开腹心脏挤压相对较多。
限于条件与电除颤配合较少。
20世纪70年代开展了入院前心搏骤停现场早期救护,并使CPR标准化。
1988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HA)提出改进CPR措施为增加压幅3.8~5.0cm,加快按压频率为80~100次/min,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例为1∶1,目前已为世界医家所采用,称为标准CPR。
2 CPR的机制研究发展20世纪80年代,学者们集中在CPR过程中血流机制方面进行探讨。
1980年Rudikoff提出胸泵学说,认为胸外按压增加胸内静脉、动脉以及胸腔外动脉的压力,但胸腔外静脉的压力依然是低的,从而形成周围动、静脉压力梯度,使血流从动脉向前流动〔2,3〕。
近年文献和教课书更是全面否定了心泵机制,提出ECC 并非心泵机制,而是胸泵机制〔4〕。
胸外按压急救知识
胸外按压急救知识胸外按压是一种紧急医疗措施,常用于心脏骤停患者,旨在维持血液循环,延长生命。
以下是关于胸外按压急救知识的详细内容。
一、胸外按压的目的和原理胸外按压的目的是通过外力施加于胸骨上,使心脏收缩,推动血液流动,维持脑部和其他重要器官的供氧。
按压胸骨可使心脏产生压缩,将气体从肺部排出,同时使气体通过气道进入肺部。
二、胸外按压的步骤和操作方法1. 确定意识状态:首先确定患者是否有意识,可以通过呼叫患者的名字或轻轻摇动患者的肩膀来判断。
2. 呼叫急救:若患者没有反应,立即呼叫急救,通知医疗人员前来处理。
3. 检查呼吸:仔细观察患者的胸部是否有起伏,听是否有呼吸声,如果没有呼吸,需要进行胸外按压。
4. 按压位置:将双手掌放在胸骨中央,手指交叉叠放,用力将上半身压向下,使胸骨下陷至少5厘米。
5. 按压频率:每分钟进行100-120次按压,保持稳定的节奏和力度。
6. 按压深度:按压深度应该至少达到胸廓的1/3,但不超过5厘米。
7. 松开胸压:每次按压后,松开胸压,但手掌要保持与胸骨接触,以便心脏充分回弹。
8. 继续按压:按压和松开的比例应为30:2,即每进行30次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三、胸外按压的注意事项1. 使用合适的力度:按压时需要用足够的力量,但要避免过度施压,以免造成肋骨骨折或其他损伤。
2. 保持稳定的节奏:按压时需要保持稳定的节奏和力度,以确保血液循环的连续性。
3. 避免过度疲劳:胸外按压是一项体力活动,需要不断地进行,因此需要及时交替进行CPR(心肺复苏)。
4. 注意呼吸人工通气:胸外按压时,每进行30次按压后,需要进行2次人工呼吸,以保证氧气供应。
5. 尽早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若有条件,应尽早使用AED进行电除颤,以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
6. 寻求专业医疗帮助:胸外按压只是一种紧急的急救措施,患者仍需要及时就医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四、胸外按压的效果评估胸外按压的效果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以下指标来判断:1. 恢复自主呼吸:如果患者开始恢复自主呼吸,说明胸外按压起到了作用。
简述胸外心脏按压的机制。
简述胸外心脏按压的机制。
胸外心脏按压是一种紧急救治措施,用于恢复心脏的机械功能,维持血液循环,以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给身体各个器官。
它是心肺复苏(CPR)中的关键步骤之一,适用于心脏骤停或心脏停搏等紧急情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胸外心脏按压的机制及其作用。
胸外心脏按压的机制可以简单地理解为通过外部施加压力,使心脏重新充盈和排空,从而恢复其正常的跳动。
按压的目的是模拟心脏跳动,推动血液流动,确保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
按压的位置通常位于胸骨下缘,靠近心脏的位置。
按压时,施加的力量通过胸骨传递到心脏,压迫心脏,使之向前后方向挤压。
这个过程中,心脏收缩和舒张的节律得以恢复,血液开始流动。
按压的力量应该足够强大,以确保心脏得到充分的挤压。
通常,成年人的按压深度应该在5厘米至6厘米之间,而每分钟的按压次数应该控制在100次以上。
这样的频率和深度可以确保心脏充盈和排空的效果最佳。
胸外心脏按压的机制和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1. 模拟心脏跳动:按压的力量可以代替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流动,确保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
虽然按压不能恢复心脏自身的跳动,但可以为心脏提供一个机会,让它重新开始跳动。
2. 增加血液循环:按压可以推动血液流动,维持血液循环。
通过按压,血液可以流向全身各个器官,提供必要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保证器官的正常功能。
3. 提高生存率:胸外心脏按压是心肺复苏中非常关键的步骤,可以在心脏骤停和心脏停搏等紧急情况下挽救生命。
及时而有效的按压可以提高生存率,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救治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胸外心脏按压只是心肺复苏中的一部分,通常与人工呼吸结合使用。
按压应该持续进行,直到专业医务人员到达现场或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胸外心脏按压是一种通过施加外部压力恢复心脏跳动的紧急救治措施。
它可以模拟心脏跳动,推动血液流动,确保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
胸外心脏按压的机制和效果使其成为心肺复苏中重要的步骤,对于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胸外心脏按压的原理如何
胸外心脏按压的原理如何
胸外心脏按压是一种心肺复苏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按压胸部来维持和恢复心脏的血液循环。
在心脏停跳或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下,心脏无法有效地泵血,血液循环受阻。
胸外心脏按压通过给予胸部规律的机械压力,来替代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从而通过直接推动胸腔中的心脏,使血液继续循环。
具体原理如下:
1. 压力传递:按压胸部时,通过掌骨或掌指关节的压力,将外力传递到胸骨和肋骨上,再由胸骨传导到心脏。
这样的压力可以通过胸壁直接作用于心脏,推动心脏收缩和舒张。
2. 恢复血液循环:胸外心脏按压产生的压力可以使心脏收缩,从而压迫心脏周围的血管,并将血液推向体循环系统,实现对身体组织和器官的供血和氧合。
3. 心脏受激:胸外心脏按压可以刺激通过心脏旁的压力感受器发送给大脑的信号,促使脑干区域释放出肾上腺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增加心脏的兴奋性,提高以后的自主心跳。
胸外心脏按压通常与人工呼吸(如口对口呼吸或面罩呼吸)结合使用,以提供更好的心肺复苏效果。
简述胸外心脏按压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简述胸外心脏按压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1. 胸外心脏按压的背景和重要性胸外心脏按压是心肺复苏的核心步骤之一,对于心肺复苏的成功至关重要。
在遇到心脏骤停等心肺复苏紧急情况时,胸外心脏按压可以维持血液循环,向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提供氧气和养分,从而提高生存率。
2. 胸外心脏按压的操作方法胸外心脏按压是通过推压胸骨来实现的,以下是具体的操作方法:(1)复苏位置:患者应该置于坚硬的平面上,通常是地面或医护人员的床上。
施行按压者应跪在患者旁边,确保身体稳定。
(2)手位:施行按压者应将双手叠放在患者胸骨中部,两手掌心紧贴,手指并排放置。
胸骨中部通常是乳头连线的下半部分。
(3)按压深度:推压胸骨的深度应该达到至少5厘米,但不超过6厘米。
应保持两次按压之间的反弹时间少于10秒。
(4)按压频率:按压应以每分钟100-120次的频率进行。
(5)力度:施行按压者应用上身的重力来施加力量,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手臂肌肉力量。
推压时应用足够的力量,以确保胸廓完全下沉。
(6)手位变换:为了减轻按压者的疲劳并提供血液循环的连续性,建议按压者每2分钟更换一次手位,以充分利用大肌群的力量。
3. 胸外心脏按压的注意事项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有一些注意事项值得我们牢记:(1)确保患者安全:在开始心肺复苏之前,先评估场地安全,检查是否有电流、危险物品等,以确保施救者和患者的安全。
(2)正确定位:手位是关键,要确保双手准确放置在胸骨中部,手指并排,并用掌心紧贴。
如果手位不正确,可能会导致肋骨骨折或损伤内脏。
(3)避免压力过大:虽然需要施加足够的压力使胸廓完全下沉,但过度施力可能会导致肋骨骨折或损伤内脏。
按压力度应匹配施行者的体格和力量。
(4)保持正确频率和深度:按压的频率和深度对于维持良好的血液循环至关重要。
应该每分钟100-120次的频率进行按压,每次下沉至少5厘米,但不超过6厘米。
(5)避免中断:中断按压会导致血液循环中断,影响复苏效果。
在需要换位或转移患者时,应尽量减少中断时间,以确保持续的血液流动。
胸外心脏按压的机制及研究进展
胸外心脏按压的机制及研究进展陈立芳(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 230061)1901年,挪威外科医生Igel第一次采用直接心脏按压使心脏复跳,1903年,美国外科医生Crile采用胸外心脏按压并成功复苏一名心跳骤停病人,1960年Kouwenhoven等发表了第一篇有关胸外心脏按压的文章,将胸外心脏按压规定为心跳骤停病人的主要抢救措施,被称为心肺复苏的里程碑。
40多年来经过人们不断地研究探索与发展,胸外心脏按压越来越合理规范及现代化,成为心跳呼吸骤停病人最重要的复苏措施,被普遍规范地应用于院外院内急救。
本文就该技术应用的一些历史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1 胸外心脏按压复苏的原理心搏停止后,心脏面临着缺血、缺氧、酸中毒,缺氧早期可减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引起心动过速。
严重缺O2和CO2储留,抑制心脏的正常传导和节律,使心肌收缩力降低及引起心动过缓。
缺血心肌随时间延长,细胞内酸中毒,加重ATP耗竭,细胞膜失去屏障作用及离子交换失常(钙内流),进一步导致心肌顿抑、细胞死亡及细胞外高钾。
心肌细胞缺血30分钟,将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而脑内血流断绝6分钟即造成不可逆的中枢神经损害。
心脏停搏后,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以心脏挤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自主搏动,以维持心脑的血液供应,按压放松期,胸廓回弹,有助于肺通气。
因此,心脏骤停早期及时作心脏按压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2 胸外心脏按压维持血液流动机制的认识2.1 心泵机制该理论认为:胸外心脏按压是通过体外按压胸骨,将心脏向后压于坚硬的脊柱上,挤压心脏将血液排出。
此时二尖瓣三尖瓣关闭,防止按压时血液向心房逆流,使血流向主动脉流去。
按压放松时,胸廓因弹性回缩而扩张,心脏恢复原状,静脉血被动吸回心内。
反复按压推动血液流动而建立人工循环。
何忠杰等研究发现[1]:体外心脏按压时心脏各腔室之间存在着一个承受和传导压力的梯度,即左室压>右室压>右房压。
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心泵机制。
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机制及研究进展
2 1 心 泵机 制: o wroe " 认 为 . K uet vnl h _ 心脏 被挤压时 , 由于各
瓣 膜 的生 理 功 能 , 血 液 前 向 流 动 ; 松 挤 压 时 , 廓 困 弹 性 使 放 胸 而扩 张 , 腔 内 出现 负 压 , 静 脉 血 液 被 吸 ^ 胸 腔 返 回 心 脏 , 胸 大 反复 按 压 推 动 血 液 流 动 而 建 立 人 工 循 环 后 来 ^ 们 发 现 :
晚期肿瘤及其 它衰竭性疾 患消耗性死亡 时的心脏停 搏 . 无法 抢救 . 不属于复 苏施行 对象 =心脏复苏 的 基本程 序 为: ①基 础生命支持( ailespo ,BS , B s i upr L ) 又称初期复苏 ; 加强生 cf t ② 命支持( 由acdl ^ ne f pa L )又 称后 期复苏 ; i e ̄p ,A s , o ③长期生 命支持( rogdl .u pr Po ne f sp o ,HS 或复苏后 处理(ot eu- l l e t ) Ps—rl  ̄8 cti tr t n, R ) it ta t P T 。时间是抢救成败的关键 , 跳停止 ac e me c 在.
对 象 主 要 为原 来 已 有 缺血 性 心 血 管 疾 病 而 症 状 不 明 妊 者 , 此 外 还 包 括遭 遇 各种 物 理性 因 素 侵袭 ( 电击 、 息 、 搦 等 ) 如 窒 淹 、 出现 强 烈 神经 反 射 、 道 阻 塞 缺 氧 、 醉 意 外 的患 者 。 对 于 气 麻
关键词 : 心脏停搏 : 胸讣按压 : 1肺复苏 2 , 中图分 类号 : 4 8 R5 1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 —82 (1 20-230 1 7 6 2 20 )30 1—2 0 3
胸外心脏按压术
胸外心脏按压术[适应证]各种创伤、电击、溺水、窒息、心脏疾病或药物过敏等引起的心搏骤停。
[方法]1、患者仰卧硬板床或地上(如系软床应在背部加垫硬木板)。
2、术者以一手掌根部放于患者胸骨体中下1/3交界处,将另一手掌压于其上,前臂与患者胸骨垂直,以上身前倾之力向脊柱方向作有节奏的带冲击性的按压,每次按压使胸骨向下压陷3~4cm左右,随即放松,以利心脏舒张。
放松时,术者的手不要离开胸骨接触面,以免移位。
3、按压约70~80/min(小儿约100/min),直至心跳恢复。
[注意点]1、按压位置要正确,偏低易引起肝破裂,偏高影响结果,偏向两侧易致肋骨骨折、气胸、心包积血等。
2、按压用力要适宜,以能扪及股动脉搏动或瞳孔不散大为满意。
3、在本操作的同时,应行人工呼吸。
[问答]1、胸外心脏按压的机制?答:胸外心脏按压主要是引起胸内压力普遍性增高,促进血液流动放松时使压力下降,促进静脉血流向右心,以达到维持有效血液循环之目的。
按压时产生前向而不是后向血流有三种原因:①颈静脉系统有静脉瓣存在;②动脉对血管萎陷的抗力大于静脉,在增加胸内压时导致胸腔出口处静脉萎陷;③动脉容量小于静脉,意味着等量血液在动脉系统产生较大压力。
此种机制称为“胸泵机制”。
2、8岁以下儿童胸外心脏按压的特点?答:1岁以内的小儿称为婴儿。
8岁以下儿童,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有以下特点:①婴儿颈动脉不易触及,可检查肱动脉;②婴儿按压部位是两乳头连线与胸骨正中线交界点下一横指处。
儿童——胸骨中部;③按压时采用食指和中指两个指头压;④下压深度:婴儿——2厘米±;儿童——3厘米±;频率:婴儿>100次/分,儿童80~100次/分;⑤按压与呼吸之比为:5:1。
3、胸外心脏按压常见的错误?答:胸外心脏按压常见的错误有:①按压除掌根部贴在胸骨外,手指也压在胸壁上,容易引起肋骨骨折;②按压定位不正确,向下易使剑突受压折断而致肝破裂;③按压用力不垂直,导致按压无效或肋软骨骨折,特别是摇摆式按压更易出现严重并发症;④抢救者按压时肘部弯曲,用力不够,因而按压深度达不到下陷4~5厘米;⑤按压冲击式,猛压,其效果差,且易导致骨折;⑥放松时抬手离开胸骨定位点,造成下次按压部位错误,引起骨折;⑦放松时未能使胸部充分松弛、胸部仍承受压力,使血液难以回到心脏。
成人心肺复苏最佳胸部按压点研究进展
成人心肺复苏最佳胸部按压点研究进展【摘要】胸外按压是心肺复苏(CPR)的关键组成部分,成人CPR胸部最佳按压点的确定是高质量胸外按压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
目前对于成人CPR的最佳按压点尚存在争议,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从胸外按压点的发展历程及血流动力学机制方面对成人CPR的最佳按压点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研究确定最佳按压点提供理论参考,从而提高CPR中胸外按压的质量,改善心搏骤停(CA)患者的临床结局。
【关键词】心搏骤停;心肺复苏;胸外按压;最佳按压点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
2020年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和心血管急救治疗国际共识强调高质量CPR的内涵应包括按压期间手的最佳位置和(或)最佳按压点、最优化胸外按压深度和频率等[2],表明胸外按压是CPR的关键,决定了整个CPR的质量[3],其中胸部最佳按压点位置的把握实际上会对CPR的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对CPR时最佳按压点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现就针对成人CPR最佳按压点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成人CPR 胸外心脏按压点的沿革过程在先前的指南中,医疗救援人员通过食指和中指从肋骨边缘移动到胸骨下端的方法来寻找患者胸骨下半部,从而避免压迫剑突和腹部[4-5]。
随后开展的人体模型研究表明,将手掌根简单放置在患者胸部中心时,可使判断按压点的过程简单化,胸外按压得以尽早开始,复苏成功率也可能得以提高[6]。
2005年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指南提出,为了尽早对患者实施胸外按压,要求救援人员只需把手掌根部放在患者两乳头间胸部中心的胸骨上作为寻找按压点的方法,对指导非专业人员进行胸外按压具有良好的效果[7]。
然而,有研究显示,使用该法进行胸外按压时,按压点偏向剑突的概率显著增加[8],同时也会导致按压停顿和严重按压并发症[9];而CPR期间长时间的按压停顿和严重按压并发症已经被证实是极其有害的,并且很快会对脑灌注压和患者预后造成不利影响[10]。
胸外按压的原理
胸外按压的原理
胸外按压是一种紧急救护措施,用于复苏心跳骤停的患者。
其原理基于以下几点:
1. 利用压力产生心脏排血:胸外按压通过施加压力,使胸廓向内压迫心脏,从而推动血液流动。
在心跳停止的情况下,心脏无法自主收缩,通过外力压迫可以代替心脏的功能,使血液流动得以维持。
2. 维持氧供给和二氧化碳排除:胸外按压可以增加胸腔内气压,从而促进气体交换。
当胸腔压力增加时,氧气可以被迫进入肺部,提供氧供给。
同时,二氧化碳可以通过按压释放到外部,防止在胸腔中积聚。
3. 刺激心脏自主恢复电活动:胸外按压的机械刺激可以促使心脏自主恢复电活动,即心脏的自主电除极和再极化。
这意味着,通过胸外按压可以刺激心脏的电活动恢复,为进一步的心脏复苏争取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胸外按压只是一种暂时的措施,旨在维持血液流动和氧供给,但并不能解决心脏停跳的根本问题。
因此,在进行胸外按压的同时,应及时呼叫急救人员并进行心肺复苏等进一步的救助措施。
医疗卫生招聘护理操作技术之胸外心脏按压
医疗卫生招聘护理操作技术之胸外心脏按压护理操作是医疗事业单位考试的重要考察内容,中国卫生招聘考试网帮助大家梳理护理知识,以便大家更好地复习和记忆。
胸外心脏按压:在人工呼吸的同时,进行人工心脏按压。
1.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的正中线上或剑突上2.5~5cm处。
2.机制:按压主要是引起胸内压力普遍性增高,胸内动脉、静脉,以及胸腔外的动脉压亦相应增高。
但周围静脉压力仍然是低的,从而形成周围的动静脉的压力梯度,使血液自动脉(高压)流向静脉(低压),放松时:胸腔内压力下降,静脉血回流至右心,而动脉血因主动脉瓣关闭,反流量甚少。
实验室及临床观察证明,按压时胸腔内压力升高与血压和颈动脉搏动强度呈正相关。
此称之为胸腔泵的机制。
3.按压方法:①抢救者一手的掌根部紧放在按压部位,另一手掌放在此手背上,两手平行重叠且手指交叉互握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
②抢救者双臂应绷直,双肩中点垂直于按压部位,利用上半身体重和肩、臂部肌肉力量垂直向下按压,使胸骨下陷4~5cm(5—13岁3cm,婴幼儿2 cm)。
③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下压与向上放松时间相等•;按压至最低点处,应有一明显的停顿,不能冲击式的猛压或跳跃式按压;;放松时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骨定位点,但应尽量放松,务使胸骨不受任何压力;④按压频率:传统惯用80~100次/min。
小儿90~100次min,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例以0.6:0.4为恰当。
与呼吸的比例同上述。
4.按压有效的主要指标:①按压时能扪及大动脉搏动,收缩压>8.OkPa;②患者面色、口唇、指甲及皮肤等色泽再度转红;③扩大的瞳孔再度缩小;④出现自主呼吸:⑤神志逐渐恢复,可有眼球活动,睫毛反射与对光反射出现,甚至手脚抽动,肌张力增加。
5.在胸外按压的同时要进行人工呼吸,更不要为了观察脉搏和心率而频频中断心肺复苏,按压停歇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秒,以免干扰复苏成功。
例题: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是A胸骨角B胸骨下半部C心前区D胸骨左侧第4肋间E胸骨左侧第5肋间正确答案:B更多医疗卫生招聘考试护理学知识,关注中国卫生人才网。
心肺复苏术实验原理
心肺复苏术实验原理
心肺复苏术是一种紧急救治措施,用于在心脏停跳或呼吸停止时恢复心跳和呼吸,以保护脑部免受氧气不足的影响。
心肺复苏术的实验原理是通过对胸部进行压迫和呼吸辅助来模拟心脏和肺部的功能,从而维持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
心肺复苏术的实验原理可以分为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两个方面。
首先,胸外心脏按压是通过手掌在胸骨上施加压力,来模拟心脏的收缩。
在进行心肺复苏术时,患者通常会被放置在平坦的表面上,然后施加压力的手掌要位于胸骨的下半部分,且需要施加足够的压力来使胸廓下陷。
胸外心脏按压的作用是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心脏和脑部,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
人工呼吸是通过口对口或口对面罩的方式来模拟肺部的功能。
在进行人工呼吸时,救援者需要将自己的嘴巴紧贴在患者的口鼻部位,然后吹气进去,以模拟肺部的呼吸功能。
同时,救援者需要确保患者的头部处于正确的位置,以允许气道通畅。
人工呼吸的作用是提供足够的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
在进行心肺复苏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胸外心脏按压的力度要适当,以免造成肋骨骨折或其他损伤。
其次,人工呼吸需要注意嘴巴与患者口鼻部位的贴合度,以确保氧气充分输送到肺部。
同时,人工呼吸也需要避免过度吹气或吹气过快,以免损害肺
部组织。
心肺复苏术的实验原理是基于人体生理的基础,通过模拟心脏和肺部的功能来维持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以达到抢救患者的目的。
在实际操作中,救援者需要掌握正确的技巧和操作方法,并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救治措施,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胸壁外心脏按压技术的演变及机理研究进展
胸壁外心脏按压技术的演变及机理研究进展1. 人工胸外心脏按压1.1 人工胸外按压的历史早在1700 多年前的东汉时期,我国名医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就提到对自缢者的解救办法,指出应在使其平卧后进行胸外连续按压。
1957 年我国天津医科大学王源昶教授也开始用胸壁外按压进行心肺复苏。
而在国外,最早进行心脏按压的实验开始于19 世纪,胸外按压法在产生最初只是为了帮助更好地呼吸,由Marshall Hall 于1857 年提出,1861 年又经Silverster 改为胸外按压胳膊抬举法。
1878 年,在德国的Boehm 通过对猫进行的实验表明闭胸心脏外部挤压可能为体循环提供足够的血液,它是一种较开放性心脏按压更好的方法。
1892 年,Friedrich Maass 成功地进行了人体胸外心脏按压,但是由于开放性心脏按压的统治地位,胸外心脏按压一直未受到重视。
1960 年,Kouwenhoeven 发表了他的关于胸外心脏按压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论文,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种复苏方法简单可行,可以由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实施,很快胸外心脏按压便基本代替了开胸按压方法被推广开来[1]。
1.2 胸外按压的方法的研究经过不少学者的探索,设计出了一些新的胸外按压方式:如同步压胸膨肺法(synchronous chest-pressed and lung-diated CPR),即按压胸部的同时实施人工正压通气使肺膨胀,此时胸腔同时受到“外压内顶”的作用;还有1976 年Griley 等提出了咳嗽心肺复苏法(Cough CPR),研究表明此法在未直接进行胸外按压的室颤期间,持续有规律的咳嗽仍然提供了心脏排血的原动力,维持有效的血液循环,复苏和出院成功率也提高了,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咳嗽心肺复苏这种方法的应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并不适宜推广应用。
20 世纪80 年代,Harrs 及Redding 等人提出在两次胸外按压之间的放松间隙期插入一次腹部按压,这种新方法于1992 年研究归类并正式命名插入压腹心肺复苏术(IAC-CPR),并广泛应用于医院内抢救心脏停博的患者。
胸外心脏按压实践报告
胸外心脏按压实践报告实践报告格式题目:胸外心脏按压实践报告摘要:本实践报告旨在总结胸外心脏按压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对实践的分析和总结,我们发现正确的胸外心脏按压技巧和合理的应急措施是救治心脏骤停的关键。
本文将结合实践案例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阐述。
希望能够为胸外心脏按压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正文:一、实践背景胸外心脏按压技术是目前救治心脏骤停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操作之一。
在实践中,胸外心脏按压技术相较于其他救治手段有其独特的优势,包括简单易学、无需特殊设备和材料、操作省时、效果明显等特点。
因此,对胸外心脏按压技术进行深入的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实践过程在胸外心脏按压实践中,我们采用的是30:2的按压-通气比例,掌握正确的按压方法和技巧是关键。
首先,要保持患者头部位置,打开他的气道并保证通畅;然后,要找到胸骨下缘,以手掌根部垂直于胸骨下缘处为准,压迫深度应为5~6cm,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关注一些细节问题,如胸口、腹部和肺部的协调活动、按压深度和频率的控制、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等等。
三、实践案例在实践中,我们遇到了一个45岁的突发心脏骤停患者,经过10分钟的心肺复苏,最终恢复了自主呼吸和心跳。
通过这个实践案例,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和教训:1. 必须尽快启动心肺复苏,在前5分钟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可以取得最好的效果;2. 全队协作配合是非常重要的,每个成员都应熟悉各自的分工和任务;3. 必须掌握正确的按压技巧,避免按压偏轻或偏重的情况;4. 在实践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按压深度和频率,避免给患者造成二次伤害;5. 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适时进行暂停或判断胸外心脏按压是否有效。
四、实践总结通过对胸外心脏按压实践案例的分析和总结,我们认为正确的胸外心脏按压技巧和合理的应急措施是救治心脏骤停的关键。
我们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和学习,不断提高实践水平和技能,为救治心脏骤停做出更多的贡献。
胸外按压原理
胸外心脏按压,依传统的观点是“心泵机制”,即在胸外按压时,心脏在胸骨和脊柱之间挤压,使左右心室受压而泵出血液;放松压迫后,心室舒张,血液回心。
近年临床观察证明,人体循环的动力不单是心泵机制,主要还是来自胸腔内压增减的变化,心脏骤停病人的胸廓仍具有一定的弹性,胸骨和肋骨交界处可因受压下陷。
因此,当按压胸部时,使血液向前流动的机制是由于胸腔内压力普遍增加,以致胸内压力>颈动脉压>头动脉压>颈静脉压。
正是这个压差使血液向颈动脉,流向头部,回流到颈静脉。
)按压部位不正确。
向下错位时则受压部位为剑突,可至剑突受压折断,肝脏受冲击破裂或胃部受压导致呕吐定位向两旁偏移或按压时手指没有翘起时则易至肋骨骨折及连枷胸,导致气胸、血胸。
所以按压前一定要按照标准的方法进行定位,手掌根部的长轴应与肋骨的长轴平行,不要偏向一旁,手指、手心翘起,避免接触和按压肋骨或肋软骨。
2)抢救者按压时肘部弯曲,导致用力不垂直,按压力量不足,按压深度达不到4~5公分。
正确的方法是抢救者双臂绷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按压时可利用髋关节为支点,以肩、臂部力量向下按压。
3)冲击式按压、猛压、揉面式、摇摆式、搓搓板式、按压放松时抬手离开胸骨定位点,导致下次按压部位错误等情况,均可由此引起骨折。
正确的方法是按压要平稳,垂直用力向下,有规律的进行,不能间断,不能左右摇摆,不能冲击式地猛压。
按压与放松时间应大致相等。
放松时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骨定位点,但应尽量放松,使胸骨不承受任何压力,否则,心脏则不能充分舒张,从而导致血液回流障碍,影响心脏按压的效果。
4)放松时未能使胸部充分松弛,胸部仍在承受一定的压力,影响血液回流。
胸外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是重建循环的重要方法,正确的操作可使心排血量约达到正常时的1/4~1/3、脑血流量可达到正常时的30%,这就可以保证机体最低限度的需要了。
1、按压原理通过按压胸骨,使胸腔内压力增高,促使心脏排血。
胸外按压的原理
胸外按压的原理胸外按压(CPR)是一种基本的心肺复苏技能,用以拯救心脏停搏患者。
在循证医学证据的指导下,现代胸外按压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下面将对胸外按压的原理进行全面的介绍。
一、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心脏停搏时,心脏无法正常地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部位,从而引起身体各系统的衰竭。
必须通过心肺复苏技术重新建立起身体的氧气供应和代谢功能。
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和电击除颤三个方面,其中胸外按压是复苏的核心环节。
二、胸外按压的原理1、胸外按压的目的胸外按压的主要目的是在心脏停搏的情况下提供足够的血流量,为全身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通过快速而持续地按压胸骨,可以促进心脏的血液流动,从而保证全身各组织器官足够的氧气供应。
2、胸外按压的原理胸外按压的原理是通过快速、有力地把胸骨向下按压,使得心脏被压缩,从而将血液挤出心脏,沿着动脉回流至全身各部位。
每一次按压都能产生一定的心输出量,当按压的频率和强度足够大时,就能维持全身的氧气供应和代谢需要。
3、胸外按压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胸外按压的适应症是在急性心脏停搏或呼吸停止的情况下进行,以维持全身组织器官的正常代谢需要。
胸外按压的禁忌症包括已经确定的死亡病例、严重的心肺疾病和身体上的不可逆转的损伤等。
4、胸外按压的技巧胸外按压的技巧包括站立位置、手部位置和按压力度等。
按压时应站在患者的侧面,双手置于胸骨正中央的位置,按压时应力度足够,同时要保证频率和深度的一致性,以达到最佳的血流动力学效果。
三、胸外按压的技术进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胸外按压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一些新型胸外按压装置的应用,如LUCAS(Lund University Cardiopulmonary Assist System)和AutoPulse等,可以实现自动化、无损伤和高质量的胸外按压,并提高成功的复苏率和生存率。
四、胸外按压的总结胸外按压是心肺复苏技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体外心脏挤压法
体外心脏挤压法引言体外心脏挤压法(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一种紧急救治措施,用于在心跳停止或出现呼吸困难时维持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
该方法通过手动按压胸部,模拟心脏的收缩和扩张,以帮助维持至少部分的心脏功能。
本文将介绍体外心脏挤压法的原理、操作步骤和适用场景。
原理体外心脏挤压法的核心原理是通过按压胸部,使压力传递到心脏,并压迫心脏与胸腔之间的空间。
这种压力可以促使心脏进行收缩,从而推动血液流动。
通过持续的挤压,可以维持血液循环系统的运作,并提供氧气供应给身体各器官。
操作步骤以下是体外心脏挤压法的基本操作步骤:1.检查安全性:在实施体外心脏挤压前,确保自身及周围环境的安全。
例如,确保患者没有任何危险的物品或环境,并保证施救者自己不处于危险的位置。
2.呼叫急救电话:在实施体外心脏挤压前,务必呼叫急救电话(例如:119),以便专业医护人员能够尽快赶到现场,并提供更全面的救治。
3.位置调整:将患者放置在坚硬的平面上(例如地板),令患者仰卧。
确保患者的身体处于水平位置,以便后续的按压操作。
4.手位调整:施救者将一只手放在患者的胸骨下方,另一只手交叠于上方。
手掌紧密贴合患者的胸部。
5.按压力度:以合适的力度进行按压操作。
推荐的按压深度为至少5厘米,但不超过6厘米,每分钟100到120次。
6.按压与松开的周期:按压与松开的比例应为30:2,即每进行30次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7.注意按压的连贯性:尽量保持按压的连贯性,避免中断。
在换人操作时,要确保新补充的施救者能够迅速接替,以确保持续的按压。
8.持续救治:持续进行体外心脏挤压,直到专业医护人员到达现场,或患者显示出生命体征恢复的迹象。
适用场景体外心脏挤压法适用于以下场景:1.心脏骤停:体外心脏挤压法可用于心脏骤停时的紧急救治。
当患者没有心跳或呼吸时,按照上述操作步骤进行救治,以帮助维持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
2.溺水:如果溺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心跳停止,体外心脏挤压法也可以适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外心脏按压的机制及研究进展陈立芳(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230061)1901年,挪威外科医生Igel第一次采用直接心脏按压使心脏复跳,1903年,美国外科医生Crile采用胸外心脏按压并成功复苏一名心跳骤停病人,1960年Kouwenhoven等发表了第一篇有关胸外心脏按压的文章,将胸外心脏按压规定为心跳骤停病人的主要抢救措施,被称为心肺复苏的里程碑。
40多年来经过人们不断地研究探索与发展,胸外心脏按压越来越合理规范及现代化,成为心跳呼吸骤停病人最重要的复苏措施,被普遍规范地应用于院外院内急救。
本文就该技术应用的一些历史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1 胸外心脏按压复苏的原理心搏停止后,心脏面临着缺血、缺氧、酸中毒,缺氧早期可减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引起心动过速。
严重缺O2和CO2储留,抑制心脏的正常传导和节律,使心肌收缩力降低及引起心动过缓。
缺血心肌随时间延长,细胞内酸中毒,加重A TP耗竭,细胞膜失去屏障作用及离子交换失常(钙内流),进一步导致心肌顿抑、细胞死亡及细胞外高钾。
心肌细胞缺血30分钟,将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而脑内血流断绝6分钟即造成不可逆的中枢神经损害。
心脏停搏后,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以心脏挤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自主搏动,以维持心脑的血液供应,按压放松期,胸廓回弹,有助于肺通气。
因此,心脏骤停早期及时作心脏按压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2 胸外心脏按压维持血液流动机制的认识2.1 心泵机制该理论认为:胸外心脏按压是通过体外按压胸骨,将心脏向后压于坚硬的脊柱上,挤压心脏将血液排出。
此时二尖瓣三尖瓣关闭,防止按压时血液向心房逆流,使血流向主动脉流去。
按压放松时,胸廓因弹性回缩而扩张,心脏恢复原状,静脉血被动吸回心内。
反复按压推动血液流动而建立人工循环。
何忠杰等研究发现[1]:体外心脏按压时心脏各腔室之间存在着一个承受和传导压力的梯度,即左室压>右室压>右房压。
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心泵机制。
2.2 胸泵机制认为胸外按压,心脏仅仅是一个被动的管道。
推动血流循环的是胸腔内外的压力梯度,胸廓具有泵的作用,肺血管床是血液的储存器。
理由是,①加大胸腔内的压力或腹部加压时,可增加胸内泵血流量。
②食道超声心电图显示,胸外挤压时,二尖瓣、三尖瓣并未关闭。
③胸外按压时,主动脉压与中心静脉压同时升高,从而对心泵机制产生怀疑。
压迫胸骨下部,胸腔内压力上升,将血液从胸腔内推向胸腔外血管。
胸外按压时,主动脉、左心室、上下腔静脉压力同时增高。
因动脉对抗血管萎陷的抗力大于静脉,按压时动脉保持开放,且动脉管腔相对狭小,等量血液在动脉可产生较大抗力,从而使血压上升。
同时,在胸腔入口处的大静脉被压陷(静脉壁比动脉壁薄),颈静脉瓣及上腔瓣防止血液返流。
血液只能从动脉方向前流。
按压放松时,胸腔内压力下降,形成胸外和胸内的静脉压差,静脉管腔开放,驱动血液从外周静脉返回心脏。
动脉血也同时从胸腔外反向流向主动脉。
由于受主动脉瓣阻挡,返流的血液有限,部分血液从冠状动脉开口流入冠状动脉,营养心肌。
有关“胸泵”和“心泵”机制目前仍存在争议。
Ma. Porter等用食道超声心动图发现[2。
3 ]:1/3病人在胸外按压时二尖瓣关闭,2/3病人在按压时二尖瓣三尖瓣开放。
对按压时二尖瓣关闭的病人,与“心泵”机理相符。
按压时二尖瓣开放的病人,按心脏只是作为一个流出道,胸泵机制是这类病人按压时血流的主要机制。
何种机制起作用,可能与抢救的时间、病人的体型等有关。
在CPR早期,心脏仍作为泵工作,这时心泵机制占主导地位。
而CPR晚期,二尖瓣乳头肌A TP已经耗竭,按压时二尖瓣不能关闭,心脏则变成一个简单的管道,这时胸泵机制起主导地位。
3 胸外心脏按压频率心脏按压频率是影响心脏复苏及血液动力学的重要因素。
早期推荐为60~80次/分。
1980年后开始修正为80~100次/分,200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中把胸外心脏按压频率推荐100次/分,目前仍推行100次/分的按压频率。
项涛报道[5 ],高频率按压(>100次/分)复苏成功率较标准按压复苏成功率高。
按压频率在120~140次/分时,心输出量、冠脉灌注压、冠脉血流量都达最佳效果。
但另有报道[6],以正常人心率(60~80次/分)按压频率按压时,复苏效果好于快速按压,原因是按压频率过快,心室舒张期缩短,灌脉灌注压降低,不利于复苏。
4 按压在CPR中顺序的再认识在传统标准复苏程序中,执行的是ABC顺序,即先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再是胸外心脏按压。
在临床实践中,人们对心肺复苏的顺序提出新的认识。
认为在院内尤其是心源性心搏骤停患者,首先是按压心脏建立人工循环,因心搏骤停患者大都有1~2次/分自发性气喘,是一种自发性复苏反应,且常温下体内贮存氧能维持4~6分钟,单纯胸外按压足以维持动脉血氧合。
这时病人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循环停止,可以将操作烦琐的人工呼吸推后。
因此,心搏骤停现场急救以单纯胸外心脏按压为主,不需要人工呼吸[8 ]。
Chandra [9]等在犬心跳停止4分钟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经4分钟测动脉血氧饱和度仍大于90%,平均每分钟通气量达到(5.2±1.1)L/min。
因此,心脏停搏早期仅作心脏按压,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另杨敏娟等分析病例资料表明[10 ]:心跳停止在先者占62%,呼吸停止在先者占16%,其它无明确计录者占22%。
故现场发现心搏骤停病人应先行简单易行心脏按压。
近年来,国外有行“only CPR”的研究,“only CPR”指只进行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
国外院外急救前瞻性研究资料表明,采用或不采用口对口呼吸对院前急救复苏的成活率影响无统计学差异[11 ]。
马艳莉经大量临床观察发现[ ]对于心脏骤停患者早期,不加人工呼吸,畅通气道后只做胸外按压,且持续胸外按压中间不加人工呼吸,每分钟可赢得20-30秒的时间,使机体早期持续不断地得到血液和氧的供应,确实取得良好的复苏效果。
姜志安报道[12]:单纯胸外心脏按压对心室颤动有直接转复作用,机理可能是快速有冲击力的按压所产生的能量对室颤有直接转复作用。
邓绍林报道[13 ],胸外心脏按压对心脏静止也有直接转复作用。
所有这些都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在心肺复苏中的重要地位。
但并不是说所有的复苏中都不需要呼吸支持。
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对待,如心搏骤停时间较长或原有呼吸系统疾病,呼吸衰竭至心脏缺氧停搏者,仍应执行ABC程序,或人工呼吸与人工循环同时进行。
5 辅助按压方式的应用有资料表明,徒手胸外心脏按压供给组织脏器的血流量低于最低需要量,复苏效果并不满意。
为此人们研究了多种旨在增加回心血量和心脑等重要脏器灌注压的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5.1 正负压胸外心脏按压上世纪90年代,一位意大利老人无意间用疏通下水道的“水拨子”吸引其反复心梗发作至猝死的丈夫的胸前,使其心脏复跳。
事隔不久,他的儿子用同样的方法再一次挽回了父亲的生命。
根据此原理,一种心脏按压器——心脏泵问世,在欧美许多国家推广使用,取得了良好的复苏效果,心脏泵具有“心泵”和“胸泵”两种作用机理,按压时增加了按压力度和与胸壁的接触面积,增大了胸腔内压力,放松时增加了主动提举的动作,使胸腔容积扩大,增加胸腔力的负压,回心血量增加。
同时,肺容积增加,增强了通气作用。
国内大量临床资料[14、15]表明,使用这种正负压胸外心脏按压器,大大增加了复苏的成功率,另有报道[16]使用心脏泵还可使肺动脉主干内的巨大栓子因反复挤压和抽吸而裂解,最终使栓塞血管恢复血液循环。
5.2 插入式腹部按压插入式腹部按压是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新的建立人工循环的方法。
是在心脏按压的放松期,由另一名急救人员按压患者的腹部,胸外按压与腹部按压交替进行。
腹部按压使静脉血从大静脉和腹部脏器回流心脏,增加了心室的充盈,同时动脉血返流回主动脉和颈总动脉,增加了冠脉灌注压和脑部的血流量,而冠脉搏灌注压是决定能否恢复自主循环的关键性因素,脑复苏是心肺复苏的最终目标。
Sack等临床观察发现[17 ]插入式腹部按压的优点在于:增加平均动脉压、心肌灌注压、及脑血流灌注压。
国内研究同样认为复苏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胸外按压,尤其是脑复苏的效果明显提高[18 。
19],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5.3 充气背心式按压1993年Halperin等采用可充气的背心,以空气泵压迫胸腔而使动脉压和冠脉灌注压上升。
该方法采用一环绕胸部的类似于大血压带的背心,通过周期性的充气和放气,对整个胸背部进行按压,大大提高了对心脏的挤压力,可提高主动脉压。
由于该仪器体大笨重,限制了临床应用。
5.4 侧卧外按压[21]。
方法:患者取稳定的右侧卧位,抢救者右手置于常规按压部位,左手置于背部正中,掌心相对。
按压时双掌同时双向用力,频率100次/分。
侧卧位时胸廓前后径增大,胸腔活动范围加大,按压放松期回心血量增多,且有利于气体交换,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引流。
适用于溺水、大咯血、有机磷中毒等呼吸道有大量液体和分泌物患者的现场急救。
6 心脏按压器的应用传统的人工体外心脏按压快捷简便,但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
①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高,需要经过专门培训。
②操作人员体力消耗大,易疲劳,需多人轮流按压,很难保证按压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③为烈性传染病病人复苏时,操作人员易被传染。
④做其他抢救治疗需中断按压。
大量临床资料表明,采用长时复苏挽救心搏骤停病人生命已成为可能。
而长时间持续有效的按压是医护人员很难做到的。
因此,心肺复苏机械装置应运而生。
1007型萨勃机是一种气动、同步胸外按压及间歇正压通气的心肺复苏机,使用时可自动调节按压深度,按压过程中可同时做心电图、除颤、给药及其它复苏措施,且机器体积小、操作简便,以高压氧源驱动,无需电源,便于病人在转运途中携带,保证了按压的连续性和有效性,真正做到了复苏的标准化[22]。
而有节律连续有效的按压是心脏复跳的关键因素,直接决定了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和存活率。
国内临床资料[23。
24]表明,应用1007型萨勃机使复苏的成功率大大提高,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杨最素等[25]研制了一种电子数控的移动式液压传动的胸外心脏按压机.赵文峰等[26]研制了智能型心脏按压机,都是智能化装置,可视自动调整按压参数,性能稳定可靠,可望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急救。
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因为有机械装置而不先作徒手CPR,平时应进行复苏训练,机械按压时一定要密切观察病人,如按压位置错误或不慎移位。
更不能依赖机械复苏而置病人于不顾。
小结2005美国心脏病学会的心肺复苏指南把心肺复苏的重点放在胸外心脏按压上,强调正确、快速、有效、连续的按压,重要的是使血液流动,胸外心脏按压只是心肺复苏的一部分,单纯的心脏按压不积极配合其他的抢救措施,即使临时复苏成功也难以维持长久。
抢救过程的方案与方法是否有效,与抢救人员专业水平和是否正确理解并灵活应用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