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通风与防尘防毒PPT课件

合集下载

工业通风--工业有害物及综合防治 ppt课件

工业通风--工业有害物及综合防治  ppt课件

ppt课件
31
(1) 汞蒸汽(Hg)
剧毒物质,在常温或0℃以下汞也会大量的蒸发, 通过呼吸道或胃肠道进入人体后便发生中毒反应。
急性汞中毒:消化器官和肾脏 慢性中毒:神经系统,产生易怒、头痛、记忆力减 退等症状或造成营养不良、贫血和体重减轻等症状。
甘肃白银公司西北铅锌冶炼厂硫酸 车间作业的10名白银公司动力厂职工 和7名在附近干活的民工,先后出现身 体发热、头晕、头痛等症状,后被确诊 为急性汞中毒。
ppt课件
6
工业有害物的类型及其来源 1 粉尘 2 有毒有害气体 3 有害蒸气 4 热湿
ppt课件
7
1 粉尘
分散系统
分散系统:一种物质的微粒(分散质)分散于另一种 物质(分散剂)之中
胶体: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的分散系 气溶胶:固体或液体微粒分散在气体介质中所构
成的分散系统(雾、烟、霾等) 液溶胶:固体分散于液体介质中(蛋白溶液、血液 、墨水) 固溶胶:液体或固体分散于固体介质中(有色玻璃、烟水晶 )
“降尘”或“落尘” :粒径在10μm以上的较大的 微粒沉降速度快,经过一定时间后会沉 降到地面或其他物体上
“浮尘”或“飘尘”:粒径在10μm以下的。
大气中浮游数量最多的微粒粒径为0.1~10μm。 飘尘对人体的危害极为严重。
ppt课件
12
灰尘弥漫下的兰州
ppt课件
13
2)烟(smoke)
通常是高温下生成的产物
“慢性正己烷中毒”
ppt课件
26
2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
(1)引起尘肺病 有些非金属粉尘如硅、石棉、碳黑等,由于吸
入人体后不能排除,将变成尘肺。包括矽肺、煤工尘 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肺、焊工尘肺等。

《生产场所通风》PPT课件

《生产场所通风》PPT课件
②密闭罩内应保持一定的均匀负压,避免污 染物从罩上免把大量物料吸人净化系统。
④设计密闭罩,应不妨碍工艺生产操作。
4.2通风管道
• 通风管道:系连接通风机、空气处理设备 及送、排风口输送空气的管道,又称风道。 通风管道是通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 作用是输送含尘气体或有害气体,使系统 设备和部件连成一个整体。用作通风管道 的材料很多主要有金属薄板和非金属材料, 金属薄板易于加工制作、安装方便、能承 受较高温度。
1.1、全面通风
• 全面通风:是用新鲜空气来稀释或全部替 换车间内污浊空气,从而使车间内工作地 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含量不超过卫生标准 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如果车间内有害物 质的扩散不能控制在一定范围时,或是有 害物质散发的位置不能固定时,要采用全 面通风。按照通风动力的不同,全面通风 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①当有害气体和蒸汽密度比空气小,或在
相反情况下会形成稳定的上升气流时,宜 从房间上部地带排出所需风量的2/3,从 下部地带排出1/3;②当有害气体和蒸汽 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会形成稳定的上升气 流时,宜从房间上部地带排出所需风量的1 /3,从下部地带排出2/3。
• 焊接车间和油漆车间的气流组织
• 关于气流短路的问题
• 风压自然通风示意图
• 热压自然通风系统
• 机械通风:是利用通风机产生的压力,克 服沿程的流体阻力,使气流沿风道的主、 支网管流动,从而使新鲜空气进入劳动场 所,污浊空气从劳动场所排出。机械通风 可根据不同要求提供动力,能对不同成分 的空气进行加热、冷却、加湿、净化处理, 并将相应设备通过风道网管连接起来组成 完整的机械通风系统。
• 局部送风装置
• 局部排风装置
1.3混合通风
• 混合通风:局部通风常和全面通风同时使 用,称为混合通风

控制工业有害物的通风课件

控制工业有害物的通风课件
• 阐述通风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监控方法和调整技巧, 如何根据工业有害物的浓度变化调整通风设备的运 行参数,确保有害物得到有效控制。
安全操作注意事项与应急措施
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 安全操作规程与注意事项
• 强调通风设备操作过程中的安全规范,如佩戴防护用 品、禁止烟火等,提出确保通风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 相关建议。
有害物控制技术熟知
熟悉了多种有害物控制技术,包括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 末端治理,以及这些技术在通风系统中的应用。
通风系统设计能力
掌握了如何根据工业环境和有害物特性设计有效的通风系 统,包括系统的布局、风量计算、设备选型和运行策略等。
问题解决能力提升
通过课程学习,增强了解决实际工业通风问题的能力,包 括如何识别问题、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和实施 方案。
风机
驱动空气流动的动 力设备。
控制系统
调节风机运转、阀 门开关等的控制系统。
通风系统的工作原理
机械通风:利用风机产生的动力,强制空气流动,通过进风口进入,经 过风管传输,由排风口排出。可根据需求调节风机转速和阀门开度,控 制空气流量和方向。
自然通风:利用自然力量(如风力、热压差)引起空气流动。通常通过 设置建筑结构的特定形式(如窗户、通风塔),实现室内外空气的交换。
护措施,避免造成二次故障或事故。
05
案例分析与践操作
工业有害物控制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化工厂有害气体泄漏事件
• 事故原因及通风系统失效分析
• 介绍该化工厂有害气体泄漏事件的事故经过、原因分 析和通风系统在事故中的表现,提出通风系统的改进 建议。
案例二:某钢铁厂粉尘污染控制
• 粉尘来源及通风除尘方案设计
通过参观运行良好的工业通风系统,理解其设计理念和运行策 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通风防尘与安全》课件

《通风防尘与安全》课件
用范围,选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02
通风防尘系统设计
设计原则与流程
原则
确保通风防尘系统的有效性、可 靠性和安全性,同时满足环保和 节能要求。
流程
需求分析、系统规划、设备选型 、设计图纸绘制、施工方案制定 。
通风防尘系统设备选择与配置
设备选择
根据工艺要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 的通风防尘设备,如风机、除尘器、 过滤器等。
《通风防尘与安全》 PPT课件
目 录
• 通风防尘系统概述 • 通风防尘系统设计 • 通风防尘系统运行管理 • 安全防护措施 • 通风防尘系统案例分析
01
通风防尘系统概述
通风防尘系统的定义与作用
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词
通风防尘系统是用于控制和减少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有害气体的排放,保障作业环境和人员安全的系统 。
详细描述
通风防尘系统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通过通风(通风)技术,控制和减少粉尘和有害气体的排放,改善作业环 境,保障人员健康和安全的系统。该系统通常由吸尘罩、风管、除尘器、风机等组成,能够有效地收集、处理和 排放粉尘和有害气体,降低其对环境和人员的危害。
通风防尘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总结词
通风防尘系统通常由吸尘罩、风管、除尘器 、风机等组成,通过合理设计和配置,实现 粉尘和有害气体的有效控制和处理。
故障处理措施
针对不同故障类型,制定 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修 复、替换、优化等。
故障预防措施
分析常见故障原因,采取 预防措施,降低设备故障 率,提高运行稳定性。
04
安全防护措施
安全防护标准与要求
通风防尘安全标准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通风防尘作业的安全标准和要求,包括 粉尘浓度控制、通风系统设计、设备选型等。

工业通风与除尘精品PPT课件

工业通风与除尘精品PPT课件

沉 降

• 物理意义不同:



• 尘粒作等速沉降时的速度或尘粒下落时所速能达到

的最大速度;
• 上升气流使尘粒处于悬浮状态所必需的最小速度
26
• 3.按粉尘的成分划分
• (1)无机粉尘 • (2)有机粉尘 • (3)混合粉尘
矿物性粉尘 金属性粉尘 人工无机粉尘
27
• 3.按粉尘的成分划分
• (1)无机粉尘 • (2)有机粉尘 • (3)混合粉尘
39
经过爆炸性鉴定,不 能发生爆炸或传播爆 炸的粉尘。
40
能够减弱和阻止有爆 炸性粉尘爆炸的粉尘, 如岩粉等。
氰化物 一氧化碳 甲醛 铅蒸汽 汞蒸气 锰蒸气
5
空气基本物理参数及其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一、空气的基本物理参数
空气温度、静止压力、湿度、密度与比体积、 粘性、比热容及焓等。
二、空气物理参数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空气温度
空气压力
空气湿度
空气流速
其他因素
6
7
8
9
粉尘基本参数与性质
一、 工业有害物的类型及其来源
1、分析工业有害物危害 2、传播机理 3、卫生标准、排放标准 4、综合防治措施
11
粉尘基本参数与性质
气溶胶
当一种物质的微粒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之中,就 构成了一个分散系统,人们把固体或液体微粒分散 在气体介质中所构成的分散系统称为气溶胶。
当分散在气体中的微粒为固体时,通常称为 “粉尘”;当分散在气体中的微粒为液体时,通称 为“雾”。
15
16
17
三、粉尘的分类
重点
• 1.按粉尘产生的过程分类
• (1)粉尘 • (2)烟尘

《防尘防毒技术》课件

《防尘防毒技术》课件

如何正确使用防护设备
掌握正确佩戴和使用防护设备的 方法,做好防护工作。
预防和应急处理不可忽视 的重要性
做好防护装备的佩戴和工作环境 的环保治理重要,应急处理和反 应也是必要的。
工作中的安全操作
4
注意操作规范,严格按照工艺流程操作。
应急处理
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
根据事件性质选择合适的处 理方法,必要时通知相关部 门。
应急设备的使用
做好应急装备的维护和保养, 必要时使用。
解除危险的方法
采取合适的方法安全地脱离 危险环境。
常见问题与解答
如何正确佩戴呼吸防 护设备?
佩戴呼吸防护设备的方法有很 多,根据不同的设备和职业病 危害物质选择不同的佩戴方法。
• 护目镜 • 耳塞 • 耳罩
全身防护设备
• 隔离服 • 短靴
防尘防毒设备 的选用
科学合理地选择不同 的防护装备,保障工 作安全。
预防措施
1
确保工作场所的通风情况
需要确保工作场所通风良好,保障健康。
减少粉尘或有毒气体的产生
2
做好生产环节和设备的清洁可以减少危
害物质的产生。
3
工作前的准备
工作前必须做好必要的准备,保障安全。
如何选择合适的防尘 防毒设备?
正确选择防护设备要根据工作 环境、职业危害物质、防护性 能和舒适性等不同因素进行考 虑。
如何判断使用的防护 设备是否失效?
通常可以通过定期检查或使用 检测仪器判断防护设备是否失 效,及时更换。
结论
防尘防毒技术的重要性
防尘防毒技术对保障职工身体健 康和工作安全有着重要作用。
防尘防毒技术
了解防尘防毒技术的重要性,掌握正确佩戴和使用防护装备的方法,保障您 的工作安全和健康。

通风除尘技术PPT课件

通风除尘技术PPT课件
过滤除尘器 静电除尘器:
原理和结构-性能及计算-类型, 特点及应用
第65页/共85页
本章章节
§5.1 粉尘的特性 §5.2 除尘器总类 §5.4 旋风除尘器 §5.3 重力沉降室与惯性除尘器 §5.5 湿式除尘器 §5.6 过滤式除尘器 §5.7 静电除尘器 §5.8 除尘器的选择
第76页/共85页
液滴
θ
θ
第112页/共85页
§5.1 粉尘的特性(续5)
粉尘荷电性:指粉尘能被荷电的难易程度。 悬浮空气中粉尘荷电原因:破碎时的摩擦、粒子间 撞击或放射性照射、外界离子或电子附着等。 影响荷电量大小因素:粉尘的成分、粒径、质量、 温度、湿度等有关。 衡量粉尘荷电性的指标:粉尘比电阻。
第132页/共85页
为质量分散度和数量分散度。
质量分散度Pm:是指各粒径粉尘的质量(mg)占粉尘
的总质量(mg)的百分比。
数量分散度Pn:是指各粒径粉尘的颗粒数占粉尘颗
粒数的百分比。
Pm
m
m
100%
Pn
n
n
100%
m—某级粒径粉尘的质量,mg; n—某级粒径粉尘的颗粒数,颗。
第98页/共85页
§5.1 粉尘的特性(续2)
然后根据沉降速度Vs确定沉降室的捕集最小粒径dmin, 沉降室的结构参数长l, 宽B, 高H
第243页/共85页
§5.3.2 重力沉降室原理
第254页/共85页
§5.3.2 重力沉降室原理(续)
重力沉降室特点: 除尘效率:40%~
70% 优点:简单、投资
少、易维护 缺点:占地大,除
尘效率低 应用:初级除尘
2、什么是通风? 所谓通风,就是把室外的新鲜空气适当的处理(如净化、加热等)后送进室

通风与防尘工程第一章工业有害物及综合防治

通风与防尘工程第一章工业有害物及综合防治
厂、烧结厂、耐火材料厂 u 机械行业铸造厂 u 建筑行业的水泥厂、石棉制品厂,砖瓦厂 u 轻工行业的玻璃厂、陶瓷厂 u 纺织行业的棉纺厂、麻纺厂 u 电力行业的火力发电厂 u 化工行业的橡胶厂农药厂、化肥厂等。
•粉尘--粉尘的来源
生产中的主要产尘工艺: u (1)固体物质的机械破碎过程:如用破碎
机将矿石破碎或用球磨机将煤块磨成煤粉 u (2)固体表面的加工过程:如用砂轮机磨
•对
•粉尘对五官、皮肤的刺激作用引起炎症


•有毒粉尘(铅、砷、汞等)引起中毒
•粉


•各类粉尘进入人体肺部引起尘肺病
•尘
•对
•粉尘可降低产品质量
•的


•粉尘可降低机器工作精度
•危


•粉尘可降低光照度和能见度,诱发事故
•害
•粉 尘 对 环 境 的 污 染
§1.3 有害蒸气与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
u 作业环境状况直接影响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劳动效率
u “飘尘”:粒径在10μm以下,在大气 中浮游数量最多的微粒粒径为0.1~ 10μm
•粉尘--粉尘的概念:
u 烟(smoke):包括所有凝壤性固态微 粒,以及液态粒子和固态粒子因凝集作 用而生成的微粒,通常是高温下生成的 产物
u 粒径范围:约为0.01一1μm,一般在 0.5μm以下。如铅金属蒸气氧化生成 的PbO,木材、煤、焦油燃烧生成的烟 就是属于这一类
0.03
0.05
0.94
1.30
有害蒸气与有毒有害气体
u 作业环境空气状况=大气洁净空气状况+生产中各污染源散 发有害成分
u 下面分析:各种有害组分及其性质、危害、检测

工业通风与防尘防毒PPT课件

工业通风与防尘防毒PPT课件

通风管道系统的设计
渐扩管、渐缩管、三通、弯管、进出口、管道与风机的连 接p246
风管内压力分布:动压、净压、全压
除尘系统风管最低风速
风管的布置
进风口、送风口、排风口位置,处理设备及风机、管道位置 吸气点尽量少,<10个 除尘风管应垂直或倾斜>45°,<30°时应设清扫口 含蒸汽或雾滴时管道应布设>0.005的坡度,在最低点设水封泄液管 除尘风管直径不得<:80mm/细小粉尘,100mm/较粗粉尘,130mm/粗粉
成人: Q1.1038 l人 0 /lm h /.43l/3m 03/人 m .h 儿童:Q 16 .0 3~ 人 l09 /h .m l4 3/ l1/~ m 0 1 5 3/人 m h
【例】某车间同时散发几种有机溶剂的蒸气,散发量分别为:苯1.2kg/h,乙 酸乙酯1.5kg/h,异丙醇0.5kg/h,乙醇0.5kg/h。求该车间所需的全面通风量。
尘 排除含有剧毒物质的正压风管不得穿过其他房间 管道应设必要的调节和测量装置孔 风管应须直、减少弯曲,突然扩大缩小,扩大角<20°、缩小角<60°
通风系统的测量
风压、风速、风量p287 测定断面:后4~5d,前2d。动压为0甚至负值时,有涡流。 测定点:矩形管道、园形管道,表9-2、9-3
烟:1µm以下,在空气中沉降很慢。燃烧、熔炼、熔化产生,在 空气中氧化,成分与母料不同。
雾:0.1~10µm之间,酸雾、碱雾、铬雾、漆雾
评价指标: a) 效率:
=c1c2 100%
c1
式中:c1—初始浓度,mg/m3; c2—排放渡度,mg/m3。
b) 阻力
PH1H2 (Pa)
有害气体的净化
对可能突然散发大量有害气体或危险气体的场所,应设置 事故排风装置

工业通风-课件(PPT演示)

工业通风-课件(PPT演示)

呼 吸 道 皮 肤
侵 入 体 内
发 生 作 用
造 成 危 害
消 化 道
有害蒸气与有毒有害气体类型
•有害蒸汽:蒸汽是由固体直接升华或液体蒸发所 形成的气态物质。如汞蒸气、磷蒸气、铅蒸气、
苯蒸气等。
• 有 有毒 有害 害气 气体 体的 种类 类很 很多 多,如 毒有 的种 如 : CO CO、 NO2 NO2 、 H2S H2S 、
粉 尘 -- 粉 尘 的 传 播 规 律
粉尘的“尘化”作用: •含义:使粉尘从静止状态变成悬浮于周围空气
中的作用。
• 空气中的粉尘通过各种尘化作用而产生。
•主要尘化作用有:诱导气流尘化作用;剪切气
流尘化作用;综合气流尘化作用;热气流上升 尘 化 作用
粉 尘 -- 粉 尘 的 传 播 规 律
传播 作用力 分析
通风与防尘课程的学习要求
抓住三 大内容 模块 :
• 通风技术 • 防、除尘技术 • 通风除尘测试
通风与防尘课程的学习要求
以通风与除尘系统为核心内容:
•局部排 风罩—— 捕 集有 害物 的装臵 ; • 净化 、 除 尘器—— 净 化有 害气 体和粉 尘; • 通风 动力 系统 —— 通 风管 道, 通风机
容纳的最大值时,空气处于饱和状态,该状态下的 空气称为饱和空气。 • 相对湿度 : 指 某 一 体 积 空 气 中 实 际 含 有 的 水 蒸 汽 量 Ms 与 同 温 度 下 的 饱 和 空 气 水 蒸 汽 量 的 比 值 。
气 候 条 件 参 数 -- 湿 度
• 湿度 : 衡 量 空 气 中 含 水 蒸 汽 量 的 一 个 指 标 • 绝对湿度 : 空 气 中 实 际 含 湿 量 , 指 单 位 体 积 或 单 位 质 量 空 气 中 所 含 水 蒸 汽 的 质 量 。 单 位 g / m3 或 g / Kg 。

作业场所尘毒危害预防及控制PPT课件

作业场所尘毒危害预防及控制PPT课件

毒化操作环境,危害人体。因此,在操作中采取密闭
方式,对减少尘毒物质的扩散是十分有效的。

如尘毒物质的密封输送;固体投料的锁气装置;转
轴的密封填料、机械密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等。

在生产中尽管采用了许多防尘毒的有效措施,但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设备密闭难度大等情况,就免
不了会有毒害物质的扩散,为此,采用隔离操作。
• 适用:多用于毒源不固定,毒物扩散面积较大, 或虽实行了局部通风,但仍有毒物散逸点的车 间或场所。
• **只适用于低毒有害气体、有害气体散发量不 大或操作人员离毒源比较远的情形。
• 分类:全面排风、全面送风、全面排送风

1 )全面排风
• 在毒物集中产生区域或房间采用全面排风,使含 毒空气排出,较清洁的空气从外部补充进来,从 而冲淡有毒气体。
建筑物迎风面正压区和背风面负压区应延伸一定距离。 毒性较大的化学物车间应布置在有毒性较小化学物车
间的下风侧。
31
工业通风基础
车间朝向布置应考虑不同季节的主导风向。
工艺布置要求:
❀工作地点尽可能布置在靠外墙一侧。 ❀热源和毒物逸散应尽量在天窗的下面。 ❀利用穿堂风时,应将逸散源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
• 4 无氰电镀。传统的电镀工艺在镀Zn、Cr、 Cu、Ag、Au等金属时,都要用氰化物作络合 剂,用量大,槽面还极易散发出剧毒的氢化 氰气体。
• 改革工艺,不用氰化物,实行无氰电镀,以 无毒代替有毒。
• 5 无铅汽油 以锌钡白或钛白代替油漆颜料中的铅白
• (二) 改革工艺
• 选择新工艺或者改造旧工艺时,尽量选用不产生 或者少产生有毒物质或者将有毒物质消除在此生 产过程中的工艺路线。
净化,可采用吸收、洗涤、燃烧等方法。这样,排出的 空气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防尘防毒通风设施管理要点PPT

防尘防毒通风设施管理要点PPT

通风设施管理要点
5
设施选择与配置
考虑设施的尺寸、功率、效 率等因素
根据工作环境和需求选择合 适的通风设施
合理配置通风设施,确保通 风效果
定期检查和维护通风设施, 确保其正常运行
设施安装与调试
通风设施的安装 位置和方向
通风设施的安装 方法和步骤
通风设施的调试 方法和步骤
通风设施的维护 和保养方法
合理配置防尘设施,确保 覆盖所有工作区域
定期检查和维护防尘设施, 确保其正常运行
设施安装与调试
防尘设施的安装位置和方向
防尘设施的调试方法和步骤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防尘设施的安装方法和步骤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防尘设施的维护和保养方法
设施使用与维护
定期检查防尘设 施的运行情况, 确保其正常运行
定期更换防尘设 施的过滤材料, 保证其过滤效果
设施使用与维护
定期更换过滤材料,防止堵 塞和污染
定期检查通风设施,确保其 正常运行
定期清洁通风设施,保持清 洁卫生
定期进行设施维护,确保其 使用寿命和性能
设施故障诊断与处理
常见故障类型:通风不畅、噪 音过大、设备损坏等
诊断方法:观察、听诊、测试 等
处理措施:维修、更换、调整 等
预防措施:定期检查、维护、 更换过滤器等
穿着防护 服:防止 皮肤接触 有害物质
定期进行 健康检查: 及时发现 并处理健 康问题
环境监测与控制
采用先进的监测设备,提高 监测准确性
定期进行环境监测,确保通 风设施正常运行
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制度, 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通 风设施的运行参数,保证工
作环境的安全性

防毒防尘措施ppt

防毒防尘措施ppt

隔绝式防毒措施
密闭隔离
将产生有毒物质的设备或场所 密闭起来,以减少有毒物质的
泄漏和扩散。
通风换气
通过通风系统将有毒物质排出 ,同时补充新鲜空气,以降低 有毒物质在空气中的浓度。
负压操作
将产生有毒物质的设备或场所 保持负压状态,以防止有毒物
质向外扩散。
其他新型防毒防尘技术
01
02
03
空气净化技术
利用吸附、过滤、光催化 、电催化等技术将空气中 的有毒物质清除干净。
某地环境保护中的防毒防尘实践
总结词
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详细描述
某地在环境保护中,采取了多项防毒防尘措施,包括加强环保立法、加大环保宣 传力度、实施清洁生产等,有效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尘措施非常重要。
工人暴露在毒物和粉尘环境下的 风险很高,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 防护措施,如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保持通风等。
工业生产中使用的化学物质和原 料可能存在泄漏和排放问题,因 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泄漏控制和排
放减少措施。
城市规划中的防毒防尘措施
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需要考虑空气质 量和环境问题,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
防毒防尘措施。
城市交通尾气排放和工业废气排放是 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 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和减少措施。
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还需要考虑建筑物 和道路的通风情况,以及公共空间的 空气质量,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通风
和空气净化措施。
环境保护中的防毒防尘措施
环境保护是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领域之一,因此需要采取相 应的防毒防尘措施。
废气排放和处理是环境保护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因此需要采取 相应的废气处理和控制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的气流组织方式
➢ 有害气体温度较周围空气温度高时,或车间存在上升气 流,不论有害气体密度大小,都应采取下送上排方式
➢ 如没有热气流影响,有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时,采用下 送上排;比空气密度大时采用上下同时排出,中间部位 送新鲜风
空气平衡与热平衡
进出空气总量相等 总得热量等于总失热量
机械进风量大于机械排风量时,室内为正压,存在无组织 排风量;负压时存在无组织进风。清洁度高的房间,必须 保持正压;有害车间应保持负压
运用通风、除尘、排毒、气体净化等工程技术措施, 消除工作环境中含毒、含尘气体和废气
防暑降温、建筑物通风、采暖和空气调节 生产场所有采光和照明 生产噪声与振动控制 辐射防护 个体防护 其他职业卫生有关的工程
基本物理参数
1、温度:t(℃) T=273+t(K) 2、湿度:Φ(%) 相对湿度、空气干湿程度、空气中含
工业通风与防尘防毒
职业卫生工程
治理、评价、控制不良的劳动条件,最根本的措施是 改进工艺,改进生产过程或采用一些工程技术措施, 使劳动者不接触或少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从而实现一 级预防
应用工程技术和有关学科的理论及实践来解决劳动者 在生产中所面临的不利于人类健康的问题,创造良好 的工作环境,保障工人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成人: Q1.1038 l人 0 /lm h /.43l/3m 03/人 m .h 儿童:Q 16 .0 3~ 人 l09 /h .m l4 3/ l1/~ m 0 1 5 3/人 m h
【例】某车间同时散发几种有机溶剂的蒸气,散发量分别为:苯1.2kg/h,乙 酸乙酯1.5kg/h,异丙醇0.5kg/h,乙醇0.5kg/h。求该车间所需的全面通风量。
几种溶剂同时散发对人体有危害的蒸气,所需风量为各自风量的和。
L=L1 +L2 +L3 +L4=209.5m3 /s
气流的组织
➢ 全面通风,不仅取决于通风量,还与气流的组织有关
➢送排风方式:上送上排、下送上排、中间送上下排 ➢设计原则:送风口接近人员操作地点;排风口尽可能靠 近有害源;应使厂房内气流分布均匀尽量减少涡流区 ➢有害气体密度较大时不一定沉积在车间下部 ➢室内气流主要受送风口位置和形式的影响,排风口的影 响是次要的
例:to=0 ℃,ti=40 ℃,H=10 m
ρo =1.293 kg/m3, ρi =1.05 kg/m3 To=273 K,Ti=273+40=313
△P=10×(1.293-1.05)×9.8 ≈ 22 KPa
风压自然通风
Pw
k
vw2 2
, Pa
pw—风压,Pa;
ρ—空气密度,kg/m3; v—风速,m/s; k—空气动力系数,0.5~0.9
城市中,主导风向频率一般在 15~20%之间,风速低
夏季进风窗1.2m,集中采暖区冬 季4m
热压自然通风:流体静力学原理,△Pt
中和面:0.3~0.7H
Ti>To
Ti o To i
ρi<ρo
△P=H(ρo-ρi)g
式中:
Δp—热压,Pa; H —进风口与排风口高差,m; ρo—室外空气密度,kg/m3; ρi—车间内空气密度,kg/m3; g —重力加速度,m/s2。
新风量的由来
根据全面通风消除有害物质原理,计算式:
m3/人·h
式中:Mco2: 每人每小时呼出CO2 量 (成人轻微活动18L/人··h); (儿童轻微活动6-9L/儿童 . h);
成分
O2 CO2 N2
吸入气(%) 呼出气(%)
20.96
16.4
0.04
4.1
79.00
79.5
Ys: CO2室内卫生标准(0.1%=1.0 l/m3); Yo:外界大气CO2含量(0.04%=0.4 l/m3)
【解】由GBZ2-2002可知,上述化学物质的短时间容许浓度为:苯10mg/m3, 乙酸乙酯300mg/m3 ,异丙醇700mg/m3 ,乙醇未做规定。 进风为洁净空气,各有害物质浓度为零。 取安全系数K=6。
苯 L16316.2 01m3 /s 异丙醇L3=1.2m3 /s 乙醇L4=0
通风设计:尽可能用最小的风量达到效果;冬季应有较高 的送风温度(>34℃);室外空气直接送到排风罩附近
事故通风
当生产设备发生偶然事故或故障时,可能突然散发出大 量有害气体进入车间,需要尽快把有害物排到室外,这 种通风为事故通风
吸风口位置、防爆风机、开关位置 排出剧毒有害物,应排至10m以上;排出可燃气体时,
避风天窗
局部通风
局部送风:小型机组用于吊车(天车、行车),空气淋浴 (冷)(热)
局部排风:有害物在局部地点产生,就地排除,使其 达到卫生标准(接触限值)
局部排风
在有害物产生地点直接将其捕集起来,经过净化处理,排 至室外
在散发有害物的场合(粉尘、有害蒸气或气体、余热、余 湿),必须结合工艺过程设置局部排风系统
Hd 1.22 3.3321.599P8a
全面通风
全面通风换气量 置换通风 事故通风
全面通风换气量的计算
用新鲜空气稀释有害物,使其达到卫生标准
换气量:
L KM,m3 /h ys yo
式中:
L——换气量,m3/h; M——有害物产生量,mg/h; Ys——卫生标准中最高容许浓度,mg/m3; Yo——新鲜空气中该种有害物浓度,Yo=0; K —— 安全系数,对于生产车间,一般取K=6。
排风口应远离火种 排风量:按照换气次数计算。当有害物容许浓度≤5、车
间高度6m以下时,换气次数应为12次
自然通风
热压:
风压:风的作用在建筑物表面形成的空气静压力
变化为风压。迎风面静压力高于大气压,正压;背风 面负压。
热压与风压联合作用
高层、低层,GB50019-2003采 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设 计时仅考虑热压的作用
湿量大小 3、压强:大气压;绝对压力、相对压力(表) 4、风速:空气单位时间流动的距离(m/s) 5、空气密度:单位容积空气的质量(kg/m3) 6、动压、静压、全压(Pa) 7、流动阻力:摩擦阻力、局部阻力
压强单位
1kg/m2 = 1mm H2O = 9.8 Pa
Hd
k
2 ,Pa
2
ρ= 1.2 kg/m3 k = 1.5 v = 33.3 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