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偏瘫治疗方法有哪些

合集下载

分期针刺治疗脑梗死偏瘫的临床研究

分期针刺治疗脑梗死偏瘫的临床研究

分期针刺治疗脑梗死偏瘫的临床研究王海娟【摘要】目的评价分期针刺对脑梗死偏瘫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分期针刺,B组采用常规针刺.常规针刺: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分期针刺:软瘫期在常规针刺取穴基础上加内关(双侧)、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痉挛期在常规针刺取穴基础上加天井、阳池、居髎、委中、丘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所有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前后NFI评分、ADL评分及总的临床疗效评定,评价各组疗效.结果总的临床疗效、NFI评分、ADL评分结果显示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分期针刺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3(028)008【总页数】3页(P1636-1638)【关键词】脑梗死;偏瘫;分期针刺【作者】王海娟【作者单位】山西省孝义市中医院,孝义032300【正文语种】中文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属中医“中风”范畴,是由于脑血管阻塞后局灶性脑缺血坏死所致,其致残率极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脑梗死依病程进展分为软瘫期和痉挛期[1],本研究旨在评价分期针刺对偏瘫患者的疗效。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山西省孝义市中医院内科病房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患者,共60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均为30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评分上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诊断标准1.2.1 中医诊断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2]①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眼歪斜;②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③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④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⑤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亦可确诊。

脑梗塞的最佳恢复方法是什么

脑梗塞的最佳恢复方法是什么

脑梗塞的最佳恢复方法是什么很多脑梗塞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就进入恢复期,这个时候已经形成的脑梗塞几乎是不能恢复的,但是部分由脑梗塞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是可以修复的。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脑梗塞最佳恢复方法。

脑梗塞最佳恢复方法有哪些1、坐位平衡训练先屈膝依靠背架支持坐在床上,渐去除支架,把双腿放在床边,也可在床侧或床头设上围栏杆、把手或捆上绳索,以助坐起。

坐位平衡训练增强躯干肌(同时收缩)肌力和坐位平衡力等。

2、站位平衡训练要有人扶持,或在特制的双杆中训练,可能的话用手杖协助。

站立时两足分开约3厘米,先以健肢持重,缓慢试着用患肢,逐渐有两足交替,直至站稳,也可扶着凳子或其它工具,渐渐移步行走。

3、行走训练初由他人扶持,渐渐过渡到独自行走,同时注意纠正行走时的问题,如偏瘫病人画圈步态。

训练时主动作屈膝动作和踝关节背伸动作,选择较轻而坚韧的拐杖,长短适宜,一般是腋下3~5厘米至脚底的长度,或病人身高减去40厘米,也可选用双拐,因人而异,合适为度。

4、上下楼梯的训练上楼时先用健足跨上然后再提起患足与健足在同一台阶,下楼梯则相反。

如用拐杖,可先将拐杖支在上级台阶,再跨健足,最后再跨患足,下楼动作与之相反。

有时下楼有居高不安感,可试行面向后方下楼法。

5、使用轮椅训练初由人扶持及协助,协助人员站在轮椅后面,用两手握住轮椅扶手或背,再用足踏住下面的横轴以固定轮椅,轮椅放在病人健侧,上下时要挂上手闸;上去后训练椅上活动,前后动和左右旋转。

6、改乘动作训练病情稳定、身体情况好转后,可做改乘动作训练。

方法是除上述动作轮流练习外,再做床→轮椅、轮椅→椅子或便器、手杖→椅子、床→行走等改乘动作。

边转动患侧边进行改乘,易做、安全。

老人脑梗塞的原因1、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硬化的几率要明显高于正常人。

因此,糖尿病也是老年人发生脑梗塞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故老年人每年至少要做两次血糖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糖尿病,降低中风的发病率。

2、血脂增高肥胖的老年人大多存在血脂增高。

偏瘫患者康复方法

偏瘫患者康复方法

偏瘫患者康复方法
偏瘫是指一侧身体的肌肉无力或瘫痪,主要是由中风、脑出血等脑血管病引起的。

康复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物理康复:物理治疗帮助恢复患肢和肌肉控制。

这可以包括进行被动和主动运动训练,通过瑜伽、推拿、腔道疗法等手段来加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2. 言语和语言康复:偏瘫患者可能遇到言语和语言障碍,因此语音治疗专家可以使用语音治疗和语言训练技术,帮助恢复患者的言语能力。

3. 康复护理:提供合理的护理,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并提供适当的康复训练和活动,有助于患者恢复到最佳状态。

4.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以减轻偏瘫引起的疼痛、肌肉痉挛等症状,并改善神经功能恢复。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痉挛剂、肌肉放松剂等。

5.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偏瘫病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来减轻脑部损伤或压迫神经的情况。

6. 心理康复:由于偏瘫可能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困扰,心理咨询和康复帮助可以帮助患者应对情绪问题、焦虑和抑郁等。

除了上述方法,患者和家人还需要有耐心和恒心,积极配合康复治疗。

定期进行康复评估和调整康复计划,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法和强度,将有助于偏瘫康复。

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方法

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方法

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方法脑梗塞后偏瘫失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针对脑梗塞后偏瘫失语患者,早期护理干预非常重要。

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康复的速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如何对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

一、早期康复训练针对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非常重要。

早期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地预防肌肉萎缩,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康复锻炼可以包括肢体功能的恢复训练,如手部功能的恢复训练、步态训练等。

同时也要进行言语康复训练,包括发音训练、语言理解训练等。

通过早期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到最佳状态,并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二、心理护理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常常会出现情绪低落、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护士要在日常护理中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通过和患者沟通、关心患者等方式,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增强治疗信心。

家庭的支持和关心也是非常重要的,家庭成员可以陪伴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鼓励,促进患者的康复。

三、饮食护理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需要特殊的饮食护理。

在饮食方面,应该遵循低脂、低盐、清淡的原则,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肉、鱼类、蛋类等,适量摄入蔬菜水果,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

还要做好吞咽功能训练,避免食物呛入气道,保证患者的饮食安全。

四、预防并发症脑梗塞后偏瘫失语患者有很高的并发症风险,如压疮、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进行有效的并发症预防措施。

定期翻身、皮肤护理、按摩等来预防压疮的发生;合理的床位安排、适量的运动训练等来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定期进行呼吸道护理、口腔护理等来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五、家庭护理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都需要家庭护理。

家庭成员需要接受相关的护理指导,学会基本的护理技能。

如何帮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自理,如上厕所、洗澡、穿衣等;如何进行言语康复训练;如何做好饮食护理等。

家庭护理不仅可以加强患者的康复训练,还可以增加患者的康复信心。

脑梗塞后遗症的最佳治疗方法

脑梗塞后遗症的最佳治疗方法

脑梗塞后遗症主要有偏瘫(半身不遂)、半侧肢体障碍、肢体麻木、偏盲、失语。

或者交叉性瘫痪、交叉性感觉障碍、外眼肌麻痹、眼球震颤、构语困难、语言障碍、记忆力下降、口眼歪斜、吞咽困难、呛食呛水、共济失调、头晕头痛等。

出现以上症状的根本原因在于脑血管内部出现血粘度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小板聚集等血液病变,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血管病变,由两种病变共同作用结果形成的血栓堵塞脑动脉所致,导致脑局部的血流中断和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

如果影响到由脑神经控制的运动神经系统,就会出现偏瘫、肢体障碍等相应的后遗症;如果影响到脑神经控制的语言中枢神经,就会导致语言障碍甚至失语等相应神经系统症状。

脑梗塞后遗症的治疗
脑梗塞发病一年后仍有肢体、语言障碍等就属于脑栓塞后遗症了,30%的脑栓塞患者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在我国30%-40%的脑栓塞患者面临复发。

后遗症期的治疗重点
以防止脑梗塞复发,改善症状为主。

有的患者在发病一年内能够坚持服药,一年后就忽视了可靠用药;有的患者认为只要坚持锻炼,控制好饮食,吃不吃药没关系。

只靠锻炼和饮食调节,这是一级预防,是对尚未发生脑梗塞病变,但存在危险因素的人的一种防病措施。

对已经发生了脑栓塞的患者来说,要防止复发并继续改善症状,让它一直向好的方向发展,除注意清淡饮食,功能锻炼,控制好血压血脂外,最重要的还是可靠用药对脑栓塞病因的持续性防治。

治疗脑梗塞最佳的方法:
“脑通疏络宁栓疗法”是一种中枢神经再生疗法,能短时间内修复患者受损脑细胞,恢复脑部病灶供血供氧,激活受损“休眠”脑组织细胞,促进脑细胞新生。

.。

中风病(脑梗塞恢复期)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塞恢复期)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010年)。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证候诊断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痰瘀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4.阴虚风动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5.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治疗应标本兼顾、扶正祛邪,后遗症期则以扶正固本为主。

因此,恢复期以益气活血、育阴通络为主要治法。

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日常康复护理大全

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日常康复护理大全

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日常康复护理大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指脑血供突然中断后导致的脑组织坏死。

它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压力。

ACI发病后常出现偏瘫,治疗方法不仅包括药物治疗,还应趁早进行康复护理,以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尽快促进机体功能恢复,减轻残障程度。

◆ACI发生偏瘫的原因和临床症状脑梗塞导致偏瘫,是由于脑梗塞引起的一种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常见于基底节区梗塞或大脑半球梗塞,主要是由于这些部位的梗塞,容易导致患者皮质脊髓束受损,致使其支配肌肉的神经受到损害,诱发脑功能障碍,引起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患者主要表现为病灶对侧的功能障碍,使患者出现偏身感觉障碍、麻木、疼痛等症状,如果损伤患者的语言中枢,还可能会引起构音障碍或失语等。

严重的患者可有意识障碍,可以引起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甚至可引起脑疝,导致患者死亡;基底节区脑梗塞的患者可以出现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一般无意识障碍。

■ACI偏瘫患者康复护理措施▲早期肢体康复训练(1)良姿位的摆放:早期患者体位是上肢保持肩关节向前,肘伸直,腕关节伸展、旋后,指关节外展。

患者下肢处于中立位,膝关节微屈,防止下肢外旋。

发病急性期防止肢体受压应采用健侧卧位;为防止褥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需要经常交换体位,采用健侧卧位与平卧位交替的方法,每两小时翻一次身。

(2)患侧肢体功能锻炼:包括下床主动锻炼和床上被动锻炼两种方式。

被动锻炼注意加强患侧功能锻炼,当出现水肿或萎缩时,进行全身擦浴,按摩并抬高患肢,改善微循环,以减轻水肿;在患者病情平稳时,应尽早训练主动活动能力,从指导简单动作开始,锻炼时间每天3次,一般在输液前、后、睡前进行,活动量逐日增加,从3人协助活动到1人协助,最后独立行走。

(3)日常生活训练:患病后许多以前的生活习惯被打破,除了要尽早、正规地训练患肢,还应注意开发健肢的潜能。

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塞偏瘫

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塞偏瘫
3 基金项目 : 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 ,编号 : 2006BA I12B02 - 3。 作者简介 : 庄礼兴 ( 1955 - ) ,男 ,教 授 ,博士研究 生导师 ,从事针灸 治疗 脑病的研究 。 △ 通讯作者 : 贾超 ( 1976 - ) ,男 ,副教授 ,从事针灸临床工作 。
脑卒中患者遗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 其中偏瘫发生 率最高为 68. 21%
学医学院学报 , 2008, 44 ( 6 ) : 560
[4] 米建平 ,张中成. 阴经电针疗法 降低中风 偏瘫肢体 肌张力疗 效观
察 [J ]. 上海针灸杂志 , 2003 , 22 (10) : 7 - 10
[5] 岳增辉 ,刘伍立 ,章薇. 经筋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状态及 疗效评
价研究 [ J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01 , 8 ( 4) : 95
收稿日期 : 2009 - 10 - 21
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塞偏瘫
庄礼兴 ,贾 超 △ ,贺 君 ,姜桂美 ,韩德雄 ,庄 珣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东 广州 510405 )
3
摘 要 :目的 : 探讨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梗塞偏瘫患者不同时期肢体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 : 选择 120例符合标准患者 , 分为 3组 ,其中靳三针加康复组 40 例 、 靳三针组 40 例和康复组 40 例。治疗 方法 : (1)弛缓瘫 :靳三针组 :取颞三针 、 手三针 、 足三针为主穴 。康复组 :康复训练方案依据 《康复医学 》 第 3 版制定。靳三针加康复组 :其治疗方案为靳三针治疗同时加康复治疗 。 ( 2 ) 痉挛瘫 : 靳三针组 :取 颞三针 、 上肢挛三针 、 下肢挛三针为主穴 。康复组 :康复训练方案依据 《康复医学 》 第 3 版制定 。靳三针 加康复组其治疗方案为靳三针治疗同时加康复治疗 。疗程均为 28天 。结果 : 3组上 、 下肢体功能活动 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改善。在治疗后 14 天 3 组之间的上 、 下肢肢体功能尚无明显差异 ( P > 0. 05 ) 。在 治疗后 28 天 ,靳三针加康复治疗组的上肢活动评分明显优于单纯康复组 , 在下肢则优于单纯康复和单 纯针刺组 ( P < 0. 05) 。结论 :在脑梗塞早期 ,针刺和康复的介入同等重要 , 针刺与康复具有良好的协同 作用 。 关键词 :靳三针疗法 ;康复训练 ;脑梗塞 ;偏瘫 中图分类号 : R 246.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5 - 0779 (2010) 03 - 0005 - 003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 、 多发病之一 , 约有 80%的

脑梗塞的最佳治疗方法

脑梗塞的最佳治疗方法

脑梗塞的最佳治疗方法
脑梗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以下是脑梗塞的最佳治疗方法:
1. 静脉溶栓治疗:在发病后的3小时内给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直接溶解血栓,以恢复血流,保护脑细胞免受进一步损害。

2. 血管内治疗:对于无法使用溶栓治疗的患者,血管内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这种治疗方法通过血管(动脉)插管,将导管导入血栓所在的位置并进行切割、取出血栓,从而恢复血流。

3. 支持性治疗:脑梗塞患者还需要接受支持性治疗来保持生命体征的稳定。

这包括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以及保持通气畅通、营养支持等。

4. 康复治疗:脑梗塞发作后,患者通常会有各种程度的功能障碍。

康复治疗对于促进患者康复、恢复功能非常重要,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职业治疗等。

最佳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个体化情况而定,因此在诊断脑梗塞后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并根据医生的指示进行治疗。

及时治疗可以减少脑梗塞的损害并提高预后。

治疗偏瘫的中医方法

治疗偏瘫的中医方法

治疗偏瘫的中医方法
中医治疗偏瘫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疗法、中药外治疗法等方法。

1. 药物治疗:中医药物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神经的再生和修复。

常用药物包括活血化瘀药如川芎、桃仁、红花等,通络软筋药如葳蕤、川续断、水蛭等,以及扶正抗邪药物如人参、黄芪等。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偏瘫的常用方法,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的脏腑功能,改善气血运行状况。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曲池、合谷等。

针灸疗法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受损神经的营养供应,促进神经的再生和修复。

3. 中药外治疗法:中药外治主要是通过将中药煎煮后制成药浴,或者将中药煎煮后敷贴在患处进行治疗。

中药外治能够通过渗透作用改善患处的血液循环,促进患处的修复和恢复。

除了上述方法,中医治疗偏瘫还可辅助使用理疗、推拿、拔罐、艾灸等物理疗法和按摩疗法。

但是中医治疗偏瘫的疗效会因个体的具体情况而有差异,请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偏瘫的治疗方法

偏瘫的治疗方法

偏瘫的治疗方法
偏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导致患者失去部分或全部的肢体运动功能。

针对偏瘫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偏瘫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进行肌肉训练、关节活动、平衡锻炼等物理疗法,可以促进受损神经和肌肉的再生,增强肢体的功能。

2. 药物治疗:根据偏瘫的原因和严重程度,医生可能会开具一些药物来帮助改善症状。

例如,使用肌肉松弛剂来减轻肌肉痉挛,或者使用抗凝血药物来预防血栓形成。

3.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偏瘫的核心治疗方法,包括肢体功能锻炼、平衡恢复、行走训练等。

康复训练需要由专业的康复师指导,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训练方案。

4.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偏瘫症状。

中草药配方可以用于促进血运、活血化瘀,中医按摩和针灸也可以起到祛痹通络的作用。

5. 神经激活治疗:神经激活治疗是一种较新的治疗方法,通过电刺激或声波刺激等方式,刺激受损的神经和肌肉,促进神经再生和肌肉收缩,从而恢复肢体功能。

6.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偏瘫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例如,对于由脑卒中或肿瘤引起的偏瘫,可以进行手术切除或放疗来减轻对神经功能的压迫。

上述治疗方法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因进行综合应用,以期达到尽可能好的康复效果。

请在接受治疗前,一定要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并获得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塞偏瘫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塞偏瘫30例
肢取穴 , 常取 四神聪 、 阳、 仓、 车 、 通 太 地 颊 肩 、 曲池、 外关 、 合 谷、 血海 、 足三里 、 阴交 、 三 昆仑 、 间等 , 次选 8个 ~1 穴 , 行 每 0个
( 66 % ) 显效 1 1 .7 , 4例( 6 6 % ) 有效 8例 (6 6 % ) 无效 3 4 .7 , 2 .7 , 例 (0 o ) 愈显效为 6 、3% , 1.0% , 33 总有效率 为 9 .0%。总有 0o
效率两组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 愈显 率两组 比较差 异 .5 , 有显著性( 0 0 ) P< .5 。
20 05年 7月 2 8日。主诉 : 头晕伴右侧肢体瘫 软 1 。入院前 1 6h
天突发头晕 , 右侧肢体瘫软 , 乏力 , 活动不 灵 , 当地 医院就诊 。 在 头颅 c T扫描 诊 断为 左侧 基底 节 区脑梗 塞 , 前 来我 院就 诊 。 后 查体 : 神清 , 血压 10 7 m g 双侧瞳孔等大等 圆, 、 腹无 1/ 0m H , 心 肺、 异常 , 伸舌居 中, 右上肢 肌力 Ⅱ级 , 下肢 肌力 Ⅲ级 , 张力减 右 肌 弱, 病理反射征未引出 , 舌质淡暗夹瘀 , 脉弦细。中医诊断 : 中风 ( 中经络 , 血瘀 阻) 西 医诊断 : 风 气 ; 急性 脑 梗 塞 ( 右侧 肢 体偏 瘫) 。通 过以上中西医结合 治疗 2 , 8d 右上肢 肌力 V一 , 级 右下
3 2 治 疗 结 果 .
l 临 床 资 料
11 一般 资 料 .
6 0例均为我院住 院患者 , 均有不 同程度 肢体瘫痪 , 简单 按 随机化原则抽签分为两组 。治疗组 3 , 1 , 1 ; 0例 男 7例 女 3例 年 龄4 8岁 ~ 8岁 , 均 ( 2 5±1 . ) 。对 照组 3 7 平 6. 46 岁 0例 , 1 男 9

脑梗塞偏瘫治疗方法 中医偏方有奇效

脑梗塞偏瘫治疗方法 中医偏方有奇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脑梗塞偏瘫治疗方法中医偏方有奇效
导语:脑梗塞是一种常发于老年人身上的一种疾病,也就是俗称的“中风”,主要是由脑补供血出现障碍引起的。

脑梗塞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很大的影响,
脑梗塞是一种常发于老年人身上的一种疾病,也就是俗称的“中风”,主要是由脑补供血出现障碍引起的。

脑梗塞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很大的影响,及时是治疗之后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后遗症,例如:偏瘫。

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治疗脑梗塞偏瘫呢?
一:三味粟米粥
1:取荆芥穗、薄荷叶各50克,豆豉150克,水煎取汁,去渣后入粟米(色白者佳)150克,酌加清水共煨粥。

每日1次,空腹服。

适用于脑梗塞后言语蹇涩、精神昏愦者。

二:羊脂葱白粥
1:取葱白、姜汁、花椒、豆豉、粳米各10克,羊脂油适量,加水共煨粥。

每日1次,连服10日。

用于预防偏瘫。

三:豆淋酒
1:取小黑豆适量炒焦,冲入热黄酒50毫升。

趁热服。

服后温覆取微汗。

用治脑梗塞后遗症以及产后脑梗塞、四肢麻木等。

四:蚯蚓散
1:取活蚯蚓60克置新瓦上,文火焙干研末后装入胶囊。

日服2次,每服2粒。

适用于脑血栓形成,脑梗塞,偏瘫者。

五:针灸
1:口眼歪斜是脑梗塞偏瘫患者的常见症状,应多按摩面部并做嘴、脸、眼部运动,配合针灸颊车、地仓、迎香、四白等穴位效果更好。

六:天麻焖鸡块
1:母鸡1只(约重1500克),天麻15克,水发冬菇50克,鸡汤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脑梗塞偏瘫患者早期康复锻炼

脑梗塞偏瘫患者早期康复锻炼

脑梗塞偏瘫患者早期康复锻炼在现代社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脑梗塞的发生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80%左右。

脑梗塞可怕之处不仅在于极高的致死率,还在于脑梗塞的后遗症,脑梗塞会给患者留下许多后遗症,例如四肢功能退化和语言功能障碍等,其中瘫痪是后遗症中经常出现的。

脑梗塞大多时候会影响到神经系统,造成患者瘫痪,不仅在生理上给患者带来了困难,在心理上也对患者产生消极的影响,严重的时候会导致患者出现抑郁和自杀等现象。

有研究表明,早期的康复锻炼治疗对于脑梗塞偏瘫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本文将围绕肢体锻炼、大脑锻炼和心理康复这三个方面对脑梗塞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锻炼进行有关介绍。

一、肢体锻炼的方法。

其一是训练不能下床活动的病人在床上进行翻身练习。

正常情况下,患者需要在床上每隔1-2小时翻身一次,不仅可以预防褥疮的发生,还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四肢活动的功能。

当患者处于仰卧时,可以引导患者进行肩关节外展、外旋等动作,可以预防肩关节挛缩和畸形。

当患者位于侧卧位的时候,需要引导患者展开肘关节,向后旋转前臂,保持膝关节轻度屈曲,从而防止偏瘫一侧受压。

其二是引导患者在生命体征保持平衡后进行适当的肢体运动,首先引导患者进行被动活动,让患者借助外力来活动身体,然后再安排患者参与到主动活动中,能够自主完成相关训练,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和家属需要放平心态,不能操之过急。

被动运动是指轻柔缓慢的帮助患者进行肢体活动,例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屈伸活动,保持每天约4-5次的频率即可,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主动运动是指患者能够自主的活动,同样是遵循先易后难的规律,例如患者可以先从手指活动开始,再逐渐过渡到下肢以及全身。

其三是对患者进行坐位、站立和行走的训练。

坐位训练指的是当患者的精神状态变得平和稳定的时候,可以在床上放好坐垫,训练患者使用健侧肢体支撑患侧肢体坐下,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动作轻柔缓慢,防止患者受伤。

偏瘫立愈绝技

偏瘫立愈绝技

偏瘫立愈绝技偏瘫立愈绝技偏瘫在人群中是较为常见的疾病,尤其是中老年人,易患此病。

人至中老年,动脉血管逐渐开始退化,慢慢由老化变至硬化。

人体微细循环血管、运动神经等首先开始硬化。

单纯靠1种方法治疗偏瘫毕竟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本法采用气功、中医、催眠、点穴、刮痧、丹药等为一体的治疗方法,较为全面,循经推拿,按跷,排病气,拍松粘结的脉道,气功疏导、补气、化血栓、行内气、意识导引、肢体牵引、通经活络、整体调理、重点改善,内服丹药,补髓生血,强肾理肝,要穴刺激一整套方法。

一般偏瘫,皆可在短期内康复,更甚者通过一次性治疗,而达行动自由无碍,气功师给患者治疗时,根据患者情况,灵活运用。

如一身体较强壮的人初患此症,用点压秘穴、按跷,基本上可一次治愈。

对于几年的患者,就要耐心点,全套手法套着用。

对人体神经系统疾病的认识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是指三叉神经分布区短暂的反复发作的剧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种。

此处只讲原发性神经痛。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不明,通过活检发现有些三叉神经纤维脱髓鞘或髓鞘增厚,轴索变细或消失,认为有些因素使三叉神经脱髓鞘而产生异位冲动或伪突触传递所致。

面部三叉神经以一支或几支分布区内突发的短暂剧痛为特点,疼痛以面颊、上下颌、舌最为常见。

疼痛可引起反射性面肌抽搐,口角牵向患侧,并有面红、流泪和流涎,称为痛性抽搐。

严重者洗脸、刷牙、说话、咀嚼等可诱发,一般每次发作时间仅数秒或数分钟,开始和停止都很突然,间歇期都很正常,多呈周期性发作。

本病程长,很少自愈。

三叉神经痛,治疗的关键在于止痛为目的。

先止痛,继以采用多次催眠诱发自身恢复的潜能,辅以气功、药物、按摩、拍打、静功等手段,共同促进神经恢复正常。

三叉神经痛属“偏头风”或“面瘫”的范畴。

此症痛的部位在头面部,与内脏肝胆胃关系密切,其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别,同时又与风邪密切相关。

风寒毒邪外袭,导致寒凝血瘀于头面,或平时过食煎炒辛热之物致肝胆郁热或胃火,痰火蕴积,火热上炎,或复因内毒乘虚而入、引动痰火,引起风火痰循经上攻于头面,久病不食,迁延日久,久痛入经入血,往往导致瘀血避阻而成顽痛之症。

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梗塞偏瘫的临床观察

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梗塞偏瘫的临床观察

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梗塞偏瘫的临床观察发布时间:2021-07-01T09:34:47.240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2期作者:窦小桐[导读] 目的:阐述对脑梗塞偏瘫患者执行中医辩证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

窦小桐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江苏徐州 221011【摘要】目的:阐述对脑梗塞偏瘫患者执行中医辩证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将2019年3月-2021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52例脑梗塞偏瘫患者,按乱数表法分为常规组(26例)和实验组(26例)。

常规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干预,而实验组则采用中医辩证治疗法。

为分析临床疗效差异,进而综合评价治疗前后两组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KPS指数。

结果:实验组Fugl-Meyer、KPS指数优于常规组(P<0.05)。

结论:通过中医辩证治疗法维护脑梗塞偏瘫病人治疗效果理想,能高效的提升患者运动功能表现,值得临床借鉴治疗理念并应用。

关键词:脑梗塞偏瘫;中医辩证;治疗效果;运动如今时代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致使临床收诊脑梗塞偏瘫患者的总人数普遍提升,造成了临床康复工作进行难度加大,而患者的预后质量也因缺乏系统、科学的康复护理而严重下降。

在临床中脑梗塞属于常见的脑血管病症,其疾病危险性有目共睹。

所以中医治疗法的提出从新的角度上为脑梗塞偏瘫带去了新治疗策略,针对不同证型开展实际治疗[1]。

基于此,将2019年3月-2021年2月在我院确诊治疗的52例脑梗塞偏瘫患者纳入研究,重点围绕中医辩证法来治疗脑梗塞偏瘫症,已获得详细结果,如下统计。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9年3月-2021年2月在我院确诊治疗的52例脑梗塞偏瘫患者纳入实验,基于乱数表法设定常规组(26例)和实验组(26例)。

常规组—男13例,女13例,平均年龄(61.21±10.24)岁,病程最长6个月、最短3d。

实验组—男14例,女12例,平均年龄(60.19±10.19)岁,病程最长6个月、最短3d。

偏瘫的中医治疗

偏瘫的中医治疗

偏瘫的中医治疗偏瘫就是人们常说的半身不遂,通常是指上下肢、面部肌肉或唇舌下部的运动障碍,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常见症状。

患有轻度偏瘫的患者虽然还具有一定的活动能力,但走路时需要上肢弯曲下肢伸直走一步划半个圈,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被称为偏瘫步态。

而偏瘫程度较为严重的患者则需要久卧在床,丧失了独立行走的基本能力。

偏瘫主要是由于急性脑血管疾病及其原发病引发的,大多数患者大脑半球皮层运动中枢都受到了一定的损伤。

人的大脑具体分工是右侧大脑半球通过运动中枢管理着左侧肢体运动,左侧大脑半球通过运动神经管理着右侧肢体运动,任何一侧脑部发生病变都会导致对侧偏瘫。

内囊是两侧大脑半球最易发生病变的部位,这里有一个叫豆纹动脉的小血管负责供应血液,当豆纹动脉受血流冲击时容易破裂出血。

所以又叫做出血动脉从而极易造成脑出血。

内囊区的神经纤维排列紧密,一旦上下行纤维任何部位受损都会产生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征。

中医治疗偏瘫以脏腑辩证为基础,对患者经络与脏腑进行整体疏通调理,常用的方法有推拿治疗法、针灸治疗法和饮食调理法。

1.推拿治疗中医的推拿治疗法适用于偏瘫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其中医辩证施治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对偏瘫进行辨证分型,偏瘫的主症是单侧上下肢瘫痪无力、口眼歪斜或舌体伸缩不灵活等,患者患病初期会出现四肢无力、知觉迟钝和行动受限的表现,后期逐渐加重为肢体强直挛急,走路体态姿势发生改变甚至畸形。

第二部分是对患者进行舒筋通络,通气活血。

第三部分则为具体推拿操作部分,通常采用滚、按、搓、揉的方式对患者的天宗、肝俞、胆俞、环跳、委中、伏兔等穴位及部位进行推拿。

具体操作手法有:患者取俯卧位,推拿医师站在患者侧面对其背部脊柱两侧自上而下进行按压,重点对天宗、肝俞、胆俞、膈俞、肾俞穴位进行刺激。

再在脊柱两侧采用滚法向下推拿至臀部股后部、小腿后部,重点对腰椎两侧、环跳、委中、承山等穴位进行刺激。

患者还可以取仰卧位,推拿医师站在患者侧面用滚法自髂前上棘向下沿大腿前面向下至髋关节及足背部治疗,重点对伏兔、膝眼、解溪进行刺激。

脑梗塞偏瘫康复训练,这些方法可以用

脑梗塞偏瘫康复训练,这些方法可以用

脑梗塞偏瘫康复训练,这些方法可以

关于《脑梗塞偏瘫康复训练,这些方法可以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脑梗塞是现阶段在临床医学上很普遍的一种病症种类,一般来讲,在大家得了脑梗塞后,如果有偏瘫的状况,就需要开展康复治疗。

那麼,脑梗塞偏瘫康复训炼用什么方法好呢?
一、康复训练:
它是偏瘫患者家庭护理的关键步骤,由于患者长期卧床不可以活动,全身生理学功能减退,如身体长期性不活动,肌肉慢慢委缩。

心、肺功能减退,影响吸气和血液循环系统,因而,康复训练有益病体康复治疗,要由浅入深,坚持不懈。

二、完全性偏瘫环节:
可选用推拿、推拿按摩和处于被动活动,协助患者康复训练。

姿势应当由轻到重、再轻。

处于被动活动不必过猛。

每一次全身锻练约15-30分钟。

三、一部分作用修复环节:
这一环节要再次前一环节的各类锻练。

另外协助患者翻盘、起坐。

站起锻练,先扶床板、靠背站起,随后途手站起。

身体简易
健身运动锻练,如上肢的上瘵、外旋、外旋、腕关节的伸曲活动、下肢的伸曲和足的伸曲活动。

四、基本修复环节:
在站起和上肢简易活动的基本上刚开始训练行走,手的认知能力和語言作用修复。

徒步锻练先在帮扶下上下晃动人体,两腿轮着负重,随之梯步,逐渐衔接到手扶拖拉机拐棍独自一人走动。

在出現画圈足下垂时,应训练曲膝和提腿姿势。

上肢锻练可训练拿碗、汤勺、筷,穿脱光衣服及其手工编织、打算盘等细致活动。

失语者要协助語言作用修复锻练。

偏瘫的治疗方案

偏瘫的治疗方案

偏瘫的治疗方案第1篇偏瘫的治疗方案一、前言偏瘫,即半身不遂,是因脑血管疾病导致脑组织损害而引发的肢体功能障碍。

本治疗方案旨在为偏瘫患者提供全面、系统的康复治疗措施,以最大程度恢复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本方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康复医学诊疗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确保合法合规。

二、治疗目标1. 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2. 消除或减轻患者疼痛、肌张力异常等症状;3. 预防并发症,降低复发风险;4. 提高患者心理素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三、治疗方案(一)急性期治疗1.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吸痰等支持治疗;2. 针对病因进行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抗凝、降纤、降颅压等;3.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失衡;4. 营养支持,预防应激性溃疡;5. 康复治疗:早期开展良肢位摆放、被动关节活动、床边坐位训练等。

(二)恢复期治疗1. 物理治疗:采用低频电刺激、中频电刺激、磁疗、超声波等物理因子治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张力;2. 康复训练:加强肌力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等;3. 作业治疗:开展手功能训练、认知功能训练、心理治疗等;4.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选用适当的药物治疗,如抗痉挛药物、神经保护剂等;5. 中医治疗:采用针灸、拔罐、按摩、中药等治疗方法。

(三)后遗症期治疗1. 康复训练:持续进行肌力、平衡、步态等训练,巩固治疗效果;2. 作业治疗:加强日常生活技能训练,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3. 心理干预:定期进行心理评估,开展心理疏导,增强患者心理素质;4. 社区康复:积极参与社区康复活动,提高患者社会适应能力。

四、注意事项1. 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2. 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年龄、病情、体质等因素,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3. 治疗过程中,注重患者安全,预防意外伤害;4. 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治疗依从性。

脑梗塞的治疗流程有哪些?

脑梗塞的治疗流程有哪些?

脑梗塞的治疗流程有哪些?
(1)轻度偏瘫(生活尚能自理)。

一般的患者会出现轻微的失眠症和烦躁,或有性格的改变。

主要是康复治疗,需要长期口服药物治疗,抗血小板凝聚,活血化瘀就可以恢复。

预防并发症。

定期去医院康复治疗,检查血脂、血糖及心脏的情况。

症状不明显时不需加服其他药物,症状加重者需静脉输液治疗。

(2)中度偏瘫(生活不能自理)。

患者一侧肢体活动受限,生活需要别人协助,性格变化较大。

主要是进行康复训练,加服药物,还需有人24小时陪护。

严密注意预防并发症。

无须过多的检查和药物治疗。

每3个月定期医院复查血糖、血脂等。

主要是抗血小板凝聚,活血化瘀。

(3)重度偏瘫(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长期卧床)。

患者多数在医院或家中长期卧床。

不能耐受康复,需单独有人陪护、护理。

出现并发症时需住院治疗。

预防并发症的出现。

需胃管进食,长期呼吸道护理,预防褥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梗塞偏瘫治疗方法有哪些
*导读:脑梗塞偏瘫治疗方法有哪些?常规治疗、滚、按、揉、搓以及擦等推拿治疗都可以治疗脑梗塞偏瘫。

……
脑梗塞偏瘫也被称为半身不遂,是指患者身体一边的上下肢、面肌以及舌肌下部运动出现障碍。

偏瘫是急性脑血管病中的症状之一。

轻度偏瘫的患者可以活动,可是走路时,上肢会屈曲,下肢会伸直。

痪肢走一步就会划半个圈。

脑梗塞偏瘫严重的话,病人会卧床不起,失去生活能力。

脑梗塞偏瘫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脑梗塞偏瘫治疗方法
脑梗塞偏瘫治疗方法中最常用的就是常规治疗了。

中风患者在经过危险期后,很多都会有半身不遂或者言语不利的后遗症,这个时候就要严格预防中风后遗症。

患者要吃清淡、少油腻、易消化的食物。

偏瘫患者还要积极进行康复锻炼。

患者可以单脚运动按摩,也可以一只脚做运动按摩,另外一只脚静止进行穴位按摩,也可以两只脚进行同向运动。

脑梗塞偏瘫患者还可以进行推拿治疗。

推拿需要辨证施治。

偏瘫以单边上下肢瘫痪没有力气,口眼歪斜,舌强语蹇症状为主。

初期病人的肢体会变得松软无力,知觉反应慢,活动功能受阻,逐渐会引发强直挛急等。

推拿治疗的手法有滚、按、揉、搓以及擦等。

选用的穴位主
要是天宗、肝俞、胆俞、膈俞、肾俞、环跳和阳陵泉,还有委中、承山、风市、伏兔、膝眼以及解溪。

患者躺好后,医生要站在病人侧边,先在患者的背部脊柱两变从上到下按摩2-3次。

治疗的关键部位在于天宗、肝俞、胆俞、膈俞以及肾俞。

然后在患者的脊柱两边进行滚法治疗,一直往下到达臀部,股后部以及小腿后。

此外,还可以结合腰后伸以及患侧后伸等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