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 常见钢铁材料的显微组织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3 常见钢铁材料的显微组织观察

一、实验目的

1、观察碳钢经不同热处理后的基本组织。

2、了解热处理工艺对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3、熟悉碳钢几种典型热处理组织——M、T 、S 、M 回火、T 回火、S 回火等的形态及特征。

4、观察和分析常用碳钢以及几种合金钢(4

5、T12、20、GCr15、

W18Cr4V 、1Cr18CrNi9Ti 、9CrSi 等)的显微组织。

5、了解常用合金钢的成分、组织和性能的特点,以及它们的主要应用。

二、概述

(一)碳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观察

碳钢经退火、正火可得到平衡或接近平衡组织,经淬火得到的是非平衡组织。因此,研究热处理后的组织时,不仅要参考铁碳相图,更主要的是参考钢的等温转变曲线(C曲线。铁碳相图能说明慢冷时合金的结晶过程和室温下的组织以及各相的相对含量,C 曲线则能说明一定成分的钢在不同冷却条件下所得到的组织。C 曲线适用于等温冷却条件;而CCT 曲线(奥氏体连续冷却曲线)适用于连续冷却条件。在一定的程度上用C 曲线,也能够估计连续冷却时的组织变化。

1、共析钢等温冷却时的显微组织

共析钢过冷奥氏体在不同温度等温转变的

组织及性能列于表3-1中。

2、共析钢连续冷却时的显微组织

为简便起见,不用CCT 曲线,而用C 曲线

(图3-1)来进行分析。例如共析钢奥氏体,在

慢冷时(相当于炉冷,见图3-1中的v 1)应得到

100%的珠光体;当冷却速度增大到v 2时(相当

于空冷),得到的是较细的珠光体,即索氏体或图3-1 共析钢的C 曲线

,得到的为屈氏体和马氏体;当冷却速度增屈氏体;当冷却速度增大到v 3时(相当于油冷)

,很大的过冷度使奥氏体骤冷到马氏体转变开始点(Ms )后,瞬时大至v 4时(相当于水冷)

转变成马氏体。其中与C 曲线鼻尖相切的冷却速度(v k )称为淬火的临界冷却速度。

表3-1 共析钢过冷奥氏体在不同温度等温转变的组织及性能

3、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连续冷却时的显微组织

亚共析钢的C 曲线与共析钢相比,只是在其上部多了一条铁素体先析出线,如图3-2所示。

当奥氏体缓慢冷却时(相当于炉冷,

,转变产物接近平衡组织,如图3-2中v 1)

即珠光体和铁素体。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

即v 3>v 2>v 1时,奥氏体的过冷度逐渐增

大,析出的铁素体越来越少,而珠光体的

量逐渐增加,组织变得更细,此时析出的

少量铁素体多分布在晶界上。

因此, v1的组织为铁素体十珠光体;v 2

的组织为铁素体十索氏体;v 3的组织为铁图3-2 亚共析钢的C 曲线素体十屈氏体;当冷却速度为v 4时,析出很少量的网状铁素体和屈氏体(有时可见到少量贝氏体),奥氏体则主要转变为马氏体和屈氏体(如图3-4);当冷却速度v s 超过临界冷却速

度时,钢全部转变为马氏体组织(如图3-7、3-8)。过共析钢的转变与亚共析钢相似,不同之处是后者先析出的是铁素体,而前者先析出的是渗碳体。

4、各组织的显微特征

(1)索氏体(s )是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其片层比珠光体更细密,在高倍(700倍以上)显微放大时才能分辨(见图3-3)。

图3-3 索氏体图3-4 屈氏体+马氏体

(2)屈氏体(T )也是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片层比索氏体还细密,在一般光学显微镜下无法分辨,只能看到如墨菊状的黑色形态。当其少量析出时,沿晶界分布,呈黑色网状,包围着马氏体;当析出量较多时,呈大块黑色团状,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分辨其中的片层(见图3-4)。

(3)贝氏体(B )为奥氏体的中温转变产物,它也是铁索体与渗碳体的两相混合物。在显微形态上,主要有以下三种形态:

A .上贝氏体是由成束平行排列的条状铁素体和条间断续分布的渗碳体所组成的非层状组织。当转变量不多时,在光学显微镜下为成束的铁素体条向奥氏体晶内伸展,具有羽毛状特征。在电镜下,铁素体以几度到十几度的小位向差相互平行,渗碳体则沿条的长轴方向排列成行(如图3-5)。

B .下贝氏体是在片状铁素体内部沉淀有碳化物的两相混合物组织。它比淬火马氏体易受浸蚀,在显微镜下呈黑色针状(见图3-6)。在电镜下可以见到,在片状铁素体基体中分布有很细的碳化物片,它们大致与铁素体片的长轴成55~60°的角度。

C .粒状贝氏体是最近十几年才被确认的组织。在低、中碳合金钢中,特别是连续冷却时(如正火、热轧空冷或焊接热影响区)往往容易出现,在等温冷却时也可能形成。它的形

成温度范围大致在上贝氏体转交温度区的上部,由铁素体和它所包围的小岛状组织所组成。

图3-5 上贝氏体+板条状马氏体+少量网状铁素体

图3-6 下贝氏体

(4)马氏体(M )是碳在α-Fe 中的过饱和固溶体。马氏体的形态按含碳量主要分两种,即板条状和针状(见图3-7、3-8所示。

图3-7 板条状马氏体图3-8 针状马氏体

A .板条状马氏体一般为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的淬火组织。其组织形态是由尺寸大致相同的细马氏体条定向平行排列组成马氏体束或马氏体领域。在马氏体束之间位向差较大,一个奥氏体晶粒内可形成几个不同的马氏体领域。板条马氏体具有较低的硬度和较好的韧性。图3-7是20钢950℃加热保温后水淬的金相图谱。

B .针状马氏体是含碳量较高的钢淬火后得到的组织。在光学显微镜下,它呈竹叶状或针状,针与针之间成一定的角度。最先形成的马氏体较粗大,往往横穿整个奥氏体晶粒,将奥氏体晶粒加以分割,使以后形成的马氏体针的大小受到限制。因此,针状马氏体的大小不

一。同时有些马氏体有一条中脊线,并在马氏体周围有残留奥氏体。针状马氏体的硬度高而韧性差。

(5)残余奥氏体(A 残)是含碳量大于0.5%的奥氏体淬火时被保留到室温不转变的那部分奥氏体。它不易受硝酸酒精溶液的浸蚀,在显微镜下呈白亮色,分布在马氏体之间,无固定形态。如图3-9为针状马氏体以及大量的残余奥氏体。图3-10为50钢油冷淬火(830℃加热),其组织为马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