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类蔬菜属于葫芦科我国栽培的瓜类共有十余种
瓜类蔬菜
(2) 肥水管理
A.定植~缓苗 B.根瓜采收前—防徒长
根瓜座住后每667m2施豆饼100kg,尿素20kg ,施复合肥 30~40kg/667m2,浇水后通风。
C.坐果~越冬期间---防病
15~20天浇一水,尽量降低空气湿度,以减少病害; 结合浇水每667m2施复合肥20~30kg。
3. 光照:
中光植物植物,较耐弱光。光照降低1/2同化 量基本不下降。 露地黄瓜光饱和点1421µmol·m-2·s-1,光补偿点 51 µmol·m-2·s-1 ; 日光温室黄瓜光饱和点450~820 µmol·m-2·s1 ,光补偿点为30~80 µmol·m-2·s-1 短日植物,但长日有利于净同化率的提高。
5. 田间管理
定植后5天浇缓苗水,至第一雌花开放一般不浇水, 中耕为主。 根瓜座住后结合浇水每667m2饼肥100kg,复合肥 30~40kg;以后每隔15天左右追一次肥。 根瓜座住后插“人”字架绑蔓,此后每隔3~4叶绑1次。 及时摘除老叶 及时收瓜。
(四)夏秋露地栽培
选用耐热、耐涝、抗病品种。如津春4号、津 绿4号、长卡等。 选用排水好的地块,采用高畦或高垄,可直播 或育苗移栽。 增施肥料轻浇水。 及时防治病虫害。
(三)性型分化
1. 花芽分化进程:无性 左右。
表1 黄瓜不同叶数叶芽花芽分化状况 展开叶 1 2 4 7 生长点分化节数 12 14~16 21 26 花芽着生节数 9 11~13 18 23 性型 未定 3~5 11 16
两性
单性。需45天
2. 性型分化
花芽分化初期,每朵花都有萼片、花冠、蜜腺、雄蕊 和雌蕊的初生突起,即两性花的形态特征。 形成萼片与花冠之后,性型开始发生变化。
瓜类在栽培技术
第七章瓜类瓜类蔬菜均为葫芦科(Cucurbitaceae)一年生或多年生攀援性植物,包括九个属。
(1) 甜瓜属(Cucumis):黄瓜、甜瓜和绒瓜。
(2) 南瓜属(Cucurbita):中国南瓜、笋瓜、西葫芦、灰籽南瓜和黑籽南瓜。
(3) 西瓜属(Citrullus):西瓜。
(4) 冬瓜属(Benincasa):冬瓜和节瓜。
(5) 葫芦属(Lagenaria):瓠瓜。
(6) 丝瓜属(Luffa):普通丝瓜、有棱丝瓜。
(7) 苦瓜属(Momordica):苦瓜。
(8) 佛手瓜属(Sechium):佛手瓜。
(9) 栝楼属(Trichosanthes):蛇瓜。
瓜类蔬菜中黄瓜、西瓜、甜瓜和南瓜在世界各国普遍栽培,冬瓜、丝瓜、瓠瓜、苦瓜、越瓜和菜瓜等主要分布在亚洲各地。
瓜类蔬菜在中国栽培面积较大,其中以黄瓜、西葫芦、冬瓜、西瓜为多,其次为中国南瓜、笋瓜、瓠瓜、丝瓜和甜瓜。
苦瓜、蛇瓜和佛手瓜原来在北方很少栽培,近年来种植面积逐渐扩大。
瓜类蔬菜在中国的栽培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从而形成了许多名特产区,如西北的厚皮甜瓜,华北的黄瓜,华中的大冬瓜,云南的南瓜,广东的苦瓜、节瓜、丝瓜,贵州的佛手瓜以及遍及各地的西瓜、薄皮甜瓜等。
由于瓜类蔬菜起源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又同属一科,故在形态和生态方面具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在栽培技术上也有很多共同特点:(1) 瓜类蔬菜为喜温或耐热作物。
在整个生长发育周期内喜温而不耐寒,生长适温25~35℃,10℃以下生长停止,5℃以下发生寒害,故在温带地区露地栽培需在无霜季节进行。
瓜类还要求较大的昼夜温差、较多的日照时数及较强的光照度,但在较低温度和短日照条件下有利于雌花的分化和形成。
(2) 瓜类蔬菜的根系都属于侧根发达的直根系,除黄瓜外,根系都较发达,因此要求耕层深厚。
但瓜类蔬菜的根系木栓化发生较早,断根及受伤后,根系再生能力差,缓苗时间长,故生产上宜采用直播。
若育苗,应采用保护根系措施,并掌握“移小、移早”的原则。
瓜类蔬菜
一、瓜类作用
是全世界包括中国的主要蔬菜作物, 在生产和消费上占有重要位置。 瓜类果实中,甜瓜、西瓜和南瓜的碳 水化合物含量高,新疆哈蜜瓜不仅碳水 化合物含量高,还含有较多的硫胺素、 蛋白质和抗坏血酸等。
苦瓜、丝瓜和蛇瓜的蛋白 质含量高,碳水化合物含量较 高,苦瓜和蛇瓜还含有较多粗 纤维,苦瓜抗坏血酸含量最高。 冬瓜、丝瓜、瓠瓜、苦瓜、西 瓜和南瓜等都有药用功效,是 保健蔬菜。
第一节、苦 瓜
一、苦瓜类型与品种 1.原产地与栽培分布 苦瓜因果实中含有一种糖甙,具 有苦味而得名。 别名:锦荔枝、癞葡萄、癞蛤蟆、 凉瓜等。 葫芦科苦瓜属,一年生攀缘蔓性 草本植物。
原产地东印度。日本及东南亚栽培 历史悠久,17世纪传入欧洲。 由于苦瓜耐热病虫害少,我国南方 栽培较为普遍。华南地区春夏秋均 可生产,以春夏为主。在长江流域 及其以北地区,多在夏季栽培。尽 管冬季价格较高,但是栽培难度较 大。
有棱丝瓜: 长棱丝瓜:瓜长30-70cm,横径4-5cm,果面有811条棱线。单瓜重200-500g。肉质细腻, 清香味浓。常见品种:青皮丝瓜、广州 乌耳丝瓜、棠东丝瓜。 短棱丝瓜:瓜长20-30cm,横径3-6cm ,果面有 6-8条棱线。肉质较差,纤维发达。
4.品种
极早熟短棒白丝 瓜
短棒肉丝瓜
7中~8上
8上~9上
苗龄25~30d 10下~1下 白玉霜、棒 丝瓜 苗龄45d 白玉霜、肉 丝瓜
日光温室冬 春茬 塑料大棚春 提前 露地栽培Ⅰ
11下
1月中下
3下~7月
1下~2上 3下~4上
3中下 4下~5上
4下~7月 6中~9中 育苗移栽
(2)播种量:浸种催芽需种子300-400g/mu; 直播1000-1500g/mu。 (3)壮苗标准:日历苗龄 25-30d (秋季), 40-50d(冬春季),苗高20cm,3-5叶1 心,全株完整,叶片色鲜艳,根系洁白, 无病虫为害。 (4)苗床管理温度:20-25℃//15-17℃。 (5)栽植密度:按照大行距 80cm+ 小行距 40cm作高畦。3000-3500株/mu,即株距 30-33cm。露地2000株/mu。
《瓜类蔬菜栽培》PPT课件
h
11
3、抽蔓开花座果期:吐须→现果 要求:正确处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管理:以控为主,促控结合。 4、结果期:现果→拉秧 要求:防止早衰。 管理:以促为主,增加肥水。
h
12
长江流域黄瓜栽培季节
栽培方式
适宜品种播种期源自定植期 收获供应期 备注塑料大棚春提 前栽培
津优1号、津春2号、长 春密刺、新泰密刺、中 农5号、华黄2号等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农艺系
瓜类蔬菜栽培
王开冻
2006年12 月
h
1
一、概述
瓜类蔬菜是葫芦科中果实供食用的栽培种群
主要种类有黄瓜、西瓜、瓠瓜、中国南瓜、 笋瓜、西葫芦、普通丝瓜、冬瓜、苦瓜、甜 瓜、笋瓜等
瓜类蔬菜不但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同时像
冬瓜、丝瓜、瓠瓜、苦瓜、西瓜和南瓜等都
有药用功效,是保健蔬菜
黄瓜清香、脆嫩、淡泊、爽口,营养丰富。能清 血除热、利尿解毒;其含有的黄瓜酶具有生物活 性,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有极好的美容效果。
h
9
(一)花性分化
• 1、雌雄同株异花 • 2、影响雌雄花比例的因素:
⑴遗传因素 ⑵环境条件
(二)生育周期
1、发芽期:播种→吐心 要求:温度高,快发芽。 管理:以促为主,高温高湿。 2、幼苗期:吐心→吐须 要求:苗矮、茎粗、节间短。 管理:以控为主,促进壮苗。
• 1、喜温暖不耐寒冷,在无霜期栽培。 • 2、根的再生能力差,应直播、小苗移栽
或营养钵育苗。 • 3、子叶出土,可进行光合作用,应加以
保护。 • 4、生长季节需要充足光照。 • 5、种子消毒、轮作防病。 • 6、应进行植株调整。
二、黄瓜
又称胡瓜、刺瓜、青瓜,是葫芦科甜瓜属一年生 草本攀援植物,原产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热带雨 林地区。在我国已有2000年左右的栽培历史,全 国各地均有种植。
瓜类蔬菜概论
精品文档
• 瓜类蔬菜属于葫芦科。包括黄瓜、南瓜、丝瓜、 苦瓜、冬瓜、瓠瓜、甜瓜、西瓜、西葫芦、笋瓜、 佛手瓜等。
• 南瓜属包括五种蔬菜,即:南瓜(中国南瓜)、笋 瓜(印度南瓜)、西葫芦(美洲(měi zhōu)南瓜)及灰籽南 瓜和黑籽南瓜。
• 甜瓜属包括黄瓜和甜瓜。 • 葫芦属主要是瓠瓜。 • 栝楼属主要有蛇瓜或称长栝楼。 • 冬瓜属主要有冬瓜及其变种节瓜。
由于苦瓜耐热病虫害少,我国南方(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湖南、 四川等省)栽培较为普遍。华南地区春夏秋均可生产,以春夏为主。 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多在夏季栽培。华北地区90年代开始引入 栽培,主要进行(jìnxíng)日光温室早熟栽培或露地越夏栽培。尽管冬季 价格较高,但是栽培难度较大。
精品文档
⑪ 扬子(yánɡ zǐ)洲苦瓜 ⑩ 滑身苦瓜
⑫长绿苦瓜 ⑬海神苦瓜
⑭ 英引
⑪ 大肉1号
⑫大肉2号 ⑬椰香
⑭等
一般(yībān)单瓜重250~300g,最 大的650~1000g
亩产1500~3000kg 定植后50d始收。
广西大肉2号苦瓜
精品文档一、苦瓜类型(l源自ixíng)与品种1.原产地与栽培分布
植株主蔓上一般是先雄花后雌花。第1雄花节位 在4~6节;第1雌花节位在8~14节以上。
侧蔓是先雌后雄,或雌雄同节着生。
主蔓一般间隔3~6节发生下一个雌花,50节内有 雌花6~7个,但是主要靠第1~4个雌花形成 (xíngchéng)产量,第5雌花以上的坐果率很低。
摘除侧蔓和孙蔓有利于提高主蔓的坐果率。
渍水或连阴雨,易使苦瓜烂根、烂瓜、黄叶,甚至死秧。
精品文档
(三)对环境条件(tiáojiàn)要求
第八章 瓜类蔬菜栽培
主要种类与品种( 主要种类与品种(5)
2.2 主要栽培品种 早熟品种:郑杂5 京欣1 庆农3 郑抗3 ①早熟品种:郑杂5号、京欣1号、庆农3号、郑抗3号、郑 抗6号、少籽巨宝、皖杂3号、苏杂2号、丰乐1号、早佳等。 少籽巨宝、皖杂3 苏杂2 丰乐1 早佳等。 中熟品种:西农8 豫西瓜9 郑抗4 聚宝1 ②中熟品种:西农8号、豫西瓜9号、郑抗4号、聚宝1号、 新澄、金花宝、湘蜜3 新澄、金花宝、湘蜜3号、苏密2号、翠宝、聚宝3号等。 苏密2 翠宝、聚宝3号等。 ③晚熟品种:新红宝、庆红宝、红优2号、赣杂1号等。 晚熟品种:新红宝、庆红宝、红优2 赣杂1号等。 无籽西瓜品种: 黑蜜无籽2 蜜枚无籽1 黑蜜5 ④ 无籽西瓜品种 : 黑蜜无籽 2 号 、 蜜枚无籽 1 号 、 黑蜜 5 号 洞庭1 无籽3 广西2 邵阳304 雪峰无籽) 304( 、洞庭1号、无籽3号、广西2号、邵阳304(雪峰无籽)、翠宝 5号、昌乐无籽、凤山1号、农友新1号、农友新奇等。 昌乐无籽、凤山1 农友新1 农友新奇等。 礼品瓜品种: 黑美人、 金兰、 丰乐8 新小凤、 ⑤ 礼品瓜品种 : 黑美人 、 金兰 、 丰乐 8 号 、 新小凤 、 特小 红铃、秀铃、宝冠等(主要为台湾省农友种苗公司产品) 凤、红铃、秀铃、宝冠等(主要为台湾省农友种苗公司产品) 。
课程名称:蔬菜栽培学 主讲:肖深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主要种类与品种(10) 主要种类与品种(10)
课程名称:蔬菜栽培学
主讲:肖深根
主要种类与品种(11) 主要种类与品种(11)
4.2主要栽培品种 浙江长瓠子、南京面条瓠子、江西青蒲、湖北孝感瓠子、 浙江长瓠子、南京面条瓠子、江西青蒲、湖北孝感瓠子、 广州大棱、 江苏棒锤瓠子、湖北狗头瓠子、七叶瓠子、 广州大棱、 江苏棒锤瓠子、湖北狗头瓠子、七叶瓠子、 江西木勺蒲、武汉百节葫芦、广州青葫芦、花葫芦等。 江西木勺蒲、武汉百节葫芦、广州青葫芦、花葫芦等。
国内葫芦科蔬果全介绍
国内葫芦科蔬果全介绍和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植物类群,葫芦科也算一个,想做一个合格的吃瓜群众,以下各种瓜必须拎得清。
那啥,没见过的外国瓜放一边,先吃国内的。
科长大人图1.1 葫芦图1.2 鹤首葫芦1、葫芦/Lagenaria siceraria,古称瓠,葫芦属,原产我国。
花白色,果实形状千变万化、大小悬殊,高矮胖瘦均有之,有腰没腰不一定。
嫩时能吃,成熟后果皮木质化,可制作各种工具或供赏玩。
注意,有些植株葫芦素含量高,果实味苦不可食,中毒后轻则躺板板,重则睡棺棺。
仅看外观是没办法鉴别的,只能亲自尝一口,苦则弃之(下同)。
图1.3 瓠子两个专供蔬食的变种,瓠子/var. hispida和瓠瓜/var. depresses,前者长圆柱形,后者扁球形。
依我看这俩没有严格区分的必要,都是绿皮白肉、玉洁冰清,无非还是环肥燕瘦之别。
据说瓠子是夏季傍晚开花,翌日中午凋零,上海叫它“夜开花”,日本人更矫情,称为“夕颜”。
另一变种小葫芦/var. microcarpa,果实长不足10厘米,仅供有闲阶级玩赏。
南瓜属三兄弟图2.1 南瓜图2.2 南瓜图2.3 南瓜2、南瓜/Cucurbita moschata,俗名一大堆,略过不提。
原产美洲,明代传入我国。
果实之多样化,比葫芦更有过之,仅凭形状无法判断到底是南瓜属哪一种。
记住识别关键点,其果梗有棱和槽,瓜蒂扩大成喇叭状。
无论老嫩均可食,特殊年代可代粮充饥,岁月静好的情况下也可制作风味面点,或南瓜粥。
南瓜花、南瓜头亦可入馔(下同)。
图3.1 最常见的西葫芦图3.2 西葫芦图3.3 飞碟瓜,西葫芦的品种3、西葫芦/C. pepo,原产美洲,清代始从欧洲引入。
国内常见的西葫芦品种多数都是中规中矩的统一模样,通常切片炒食,或擦丝煎成饼。
其实西葫芦和南瓜的果实一样善变,什么幺蛾子模样都有,前些年各旅游景点用来蒙骗游客的“飞碟瓜”也是西葫芦的品种,鉴别要点还在果梗上:有明显的棱沟,果蒂变粗或稍扩大,但不成喇叭状。
瓜类
清洁细沙,浇透水刮平,然后将种子撒播或摆放在沙土上,种 子间距离1厘米,再盖上一扁指细沙,浇透水,然后盖上报纸 等以利保湿,播种后,将育苗箱放在白天25~30℃,夜间能达 到20~22℃的地方以利尽快出苗。
第二章 瓜类 第一节 黄瓜
(4)分苗
第二章 瓜类 第一节 黄瓜
(3)定植期 一般一月中、下旬定植,最好是10厘米土层地温稳定在10℃ 以上,选坏天气刚过,好天气刚刚开始的晴天下午,按株距20 厘米打好定植穴,每穴施入5克二铵做口肥,与土拌匀避免烧 根,脱下营养钵将土坨放入穴中,埋土稳坨,苗坨上表面高出 畦面2厘米。穴内浇透水,有条件最好浇30℃温水以利缓苗发 根,等水下沉后用干土严密封闭定植穴。
第四章 黄瓜栽培
3.定植后的管理 (1)缓苗期管理 关键措施是防寒保温。晚间畦面扣小棚,室内挂天幕,室外盖 一层纸被和一层草苫。尽量密闭保温促进缓苗,这时温湿度都 要稍高些,温度白天25~28℃,夜间20℃。
第二章 瓜类 第一节 黄瓜
(2)缓苗后的管理 缓苗后及时浇缓苗水。前期白天不高于35℃不通风,尽量
第二章 瓜类 第一节 黄瓜
3.叶 黄瓜叶为掌状全缘长柄大叶,成龄叶面积200~500cm2。 叶片薄,蒸腾强,耗水多。叶色和质地常因水肥温光等条件而 改变。肥水不足,叶小而厚;水分过多,叶大而薄;低温则会 导致褪绿。
4.花 黄瓜花一般为雌雄同株异花,个别有完全花。雄花早于 雌花。通常发芽后10天左右开始花芽分化。花着生于叶腋、簇 生。花的性型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
第二章 瓜类 第一节 黄瓜
(5)苗期管理 分苗后,白天25~30℃,夜间18~20℃有利缓苗,心叶明显活动见长
瓜类蔬菜属于葫芦科我国栽培的瓜类共有十余种
第二章瓜类瓜类蔬菜属于葫芦科。
我国栽培的瓜类共有十余种,它们分属于南瓜、丝瓜、冬瓜、葫芦、西瓜、黄瓜、佛手瓜、栝楼、苦瓜九个属。
瓜类在我国蔬菜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黄瓜、西葫芦、冬瓜、西瓜、甜瓜等更为重要。
南瓜属包括五种蔬菜,即南瓜(中国南瓜)、笋瓜(印度南瓜)、西葫芦(美洲南瓜)及灰籽南瓜和黑籽南瓜。
黄瓜属包括黄瓜和甜瓜;葫芦属主要是瓠瓜;栝楼属主要有蛇瓜或称长栝楼;冬瓜属主要有冬瓜及其变种节瓜。
瓜类原产于非洲和东印度等热带、亚热带地区,在生物学特性上有一定的共同点。
1.瓜类根系一般都很发达,但易木栓化,再生能力较弱,不耐植伤。
所以在育苗时应采取护根措施,且需早移植。
2.它们的茎多蔓生,节上多可生不定根,分枝力强,栽培上多需进行植株调整。
3.瓜类基本上是雌雄同株异花,易天然杂交,采种上需注意。
4.瓜类花的性型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有些能单性结实,栽培上可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5.瓜类的生长发育要求较高的温度,不耐寒,属于喜温或耐热蔬菜,宜在温暖季节或保护地中生产。
一般要求较大的昼夜温差和较强的光照,多数在低夜温短日照条件下能促进雌花的分化和形成。
6.瓜类要求耕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中性至微酸性土壤。
7.瓜类多属于多次采收的果菜类,在施N肥同时,应注意P、K、N肥的配合供应。
8.有许多共同的病虫害,栽培上需轮作。
第一节黄瓜黄瓜(Cucumis sativus L.)别名王瓜、胡瓜,为我国的主要瓜类蔬菜之一,在我国栽培普遍、历史悠久,并且通过保护地可周年生产和供应。
是我国保护地栽培的主要蔬菜。
黄瓜适作鲜果、凉拌、熟食、泡菜、盐渍、糖渍、酱渍、干制和罐头,食法多样,风味各异,深受我国人民的喜食。
黄瓜在我国栽培至少有2000年历史。
始称胡瓜,在西晋后期有个叫石勒的羯族人(胡人)占据北方,建立了后赵,自称帝。
为避讳便下令改称为黄瓜。
唐诗中有“内园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之句。
黄瓜生食多汁味甘,具独特的清香味,能解渴疗饥、生津。
瓜类蔬菜
3.叶:掌状互生,大而薄,蒸腾量大。 4. 花:雌雄同株异花或异株,具有单性结实能力。 5. 果实:瓠果,由子房、花托共同发育而成。 6. 种子:扁平、长椭圆形,千粒重20~40g。
﹡黄瓜第1~5片真叶展开期间是花芽性型分化对温度和光照最 敏感时期。
③ 栽培季节:春季比夏秋季栽培有利于雌花 分化。
④ 水分:较高的空气和土壤湿度有利于雌花 分化。
⑤ 矿质营养:铵态氮有利于雌花分化。 ⑥ 气体条件:较高的CO2浓度、乙烯等有利于
雌花分化。
3 化学因素:
黄瓜植株内源激素种类及含量是其花芽性型分化的关 键因素。各种环境因素是通过影响其内源激素含量而影响 其花芽性型分化的。
内源乙烯有利于雌花分化,赤霉素有利于雄花分化。 人工诱导黄瓜花芽性型分化: 乙烯利、萘乙酸(NAA)、吲哚乙酸(IAA)、2,4-D、 脱落酸(ABA)、矮壮素(CCC)等可促进雌花分化; 赤霉素(GA)、硝酸银(AgNO3)等可促进雄花分化。
4 机械因素:
摩擦子叶、育苗移栽、茎蔓扭伤、嫁接等可导致植株 体内乙烯含量增加,促进雌花分化。
二、品种类型
• 华北型品种:分布于黄河流域以北及朝鲜、日本等地。
对日长不敏感。
• 华南型品种:分布于长江以南及日本各地。短日品种。 • 南亚型品种:分布于南亚各地。严格的短日品种。 • 欧美型露地品种:分布于欧洲及北美各地。 • 北欧型温室品种:分布于荷兰、英国等。 • 小型品种:分布于亚洲及欧美各地。
性型分化
• 黄瓜花芽性型分化的影响因素
瓜类蔬菜栽培(概述)
3、抽蔓开花座果期:吐须→现果 要求:正确处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管理:以控为主,促控结合。 4、结果期:现果→拉秧 要求:防止早衰。 管理:以促为主,增加肥水。
长江流域黄瓜栽培季节
栽培方式
适宜品种
播种期
定植期 收获供应期 备注
塑料大棚春提 前栽培
津优1号、津春2号、长 春密刺、新泰密刺、中 农5号、华黄2号等
⑴直立 ⑵蔓生
叶片:子叶能进行光合作用。
花:
⑴雌雄同株异花 ⑵天然的异花受粉蔬菜 ⑶品种间易杂交。
果实 ⑴并不是所有的扩大果数都能提高产量。 ⑵及时采收有利于提高产量。 ⑶分次采收的产量高于一次采收的产量。 ⑷瓜类具有连续开花结果的特性。
种子: ⑴种子的发芽条件 ⑵催芽的种子变温处理有利于雌花形成。
1后
4月下旬至6 月上旬
温室育苗
春露地栽培
津春4号、津春5号、中 农8号、豫黄瓜2号、华 黄瓜1号等
3月上旬至中 4月上旬至下 5月下旬至7
旬
旬
月上旬
阳畦育苗
夏露地栽培
中农8号、津春4号、津 春5号、豫黄瓜2号、华 黄瓜1号等
5月下旬至6 月下旬
7~9月 露地直播
黄瓜清香、脆嫩、淡泊、爽口,营养丰富。能清 血除热、利尿解毒;其含有的黄瓜酶具有生物活 性,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有极好的美容效果。
(一)花性分化
• 1、雌雄同株异花 • 2、影响雌雄花比例的因素:
⑴遗传因素 ⑵环境条件
(二)生育周期
1、发芽期:播种→吐心 要求:温度高,快发芽。 管理:以促为主,高温高湿。 2、幼苗期:吐心→吐须 要求:苗矮、茎粗、节间短。 管理:以控为主,促进壮苗。
秋露地栽培
瓜类ppt课件
黄瓜种子扁平、长椭园形,着生在侧膜胎座上,每座两列。每果有 种子150~400粒,千粒重22~42克。发芽年限4~5年。
10
第二章 瓜类 第一节 黄瓜
(二)生长发育过程 1.发芽期 从种子萌动至露真,约5~6天。此期应予较高
• 黄瓜的开花习性:
• 雌雄间生型:雄----雌雄交替 • 混生雌性型:雌----雌雄混生节----雌 • 雌性型: 全株雌花 • 两性雄性型:雄----雄混两性节
5
第二章 瓜类 第一节 黄瓜
黄瓜(Cucumis sativus L.)别名王瓜、胡瓜
一、起源、分类与品种类型 (一)起源 黄瓜的染色体为2n=14。原说黄瓜原产于印度,1970年证
的温度和湿度及充足的阳光,预防“带帽”出土,防止徒长, 并及时分苗。
11
第四章 黄瓜栽培
2.幼苗期 露真至具4~5片真叶,约需30天。 本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分化大量的花芽。管理
上应在促进根系发育基础上扩大叶面积,促进花芽分化。黄瓜 的花芽分化在第一片真叶展开前即已开始。所以,黄瓜育苗培 育壮苗是早熟丰产的关键和基础。
12
第二章 瓜类 第一节 黄瓜
3.初花期 由上期至第一雌花座瓜,约25天。本期花芽继续分化。
4.结果期 第一瓜座住至位秧。春夏黄瓜约30~60天,秋黄瓜约40天。
结果期长短是丰产的关键,要千方百计使其延长并旺盛。在不 断采收的同时紧跟肥水,注重病虫害防治。
13
第二章 瓜类 第一节 黄瓜
(三)对生活条件的要求 1.温度 黄瓜为喜温作物,要求较高的温度。健壮植株冻
古老迷人的瓜菜
古老迷人的瓜菜葫芦是人类很早就开始栽培的经济作物之一。
在原产地有6000多年的栽培史,在中国有4000多年种植史。
目前,我国栽培的葫芦属植物主要有三个变种,一是《诗经》中称匏的葫芦,L. siceraria uar.depressa,《日华子本草》叫壶卢,《本草求是》又称葫芦瓜。
二是《诗经》中称甘瓠的瓠子,L. siceraria uar.clauata,《本草纲目》叫长瓠,《群芳谱》中称扁蒲。
三是《本经》中称苦瓠,L. siceraria var.microcarpa,《本草纲目》叫苦壶卢,《本经逢原》中叫细颈葫芦,人们日常称之小葫芦、京葫芦、观赏葫芦。
以上这些品种均属葫芦科葫芦属植物。
如何识别它们均为一年生攀援性草本植物。
茎蔓生、具柔软茸毛。
叶片心状卵圆形,仅有大小之分。
雌雄同株异花,花钟形、白色。
但果实的形状、大小和皮色有很大差别。
常见栽培的种类有小葫芦、长柄葫芦、瓠子、迷彩葫芦等。
[生态要求]葫芦原产印度和热带非洲。
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
不耐寒,怕干旱与水涝。
光照全日照。
温度喜温暖,不耐寒,生长适温20℃~30℃,温度低于15℃,停止结果,10℃以下生长受阻,5℃以下出现冻害。
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粘质壤土或沙质壤土。
[种苗来源]购买穴盘苗或自家留种,将成熟瓠果采收后带梗悬挂室内通风处,春季取出种子,由于种皮较厚,播种前用温水浸种催芽,待种皮裂开露芽时开穴点播,每穴播种子3~4粒,种子平放,稍覆土,播后保持土壤湿润,发芽适温20℃-30℃,播后5~7天发芽,出苗后每穴留壮苗1~2株。
2周后苗株长出3~4枚叶时可移植或盆栽。
[栽培要点]栽植盆栽用30cm-40cm盆,底层放粗炉渣,贫土用肥沃园土、腐熟厩肥和砻糠灰的混合土,再加少许腐熟饼肥屑和过磷酸钙作底肥。
苗株具3-4枚叶时移栽定植,栽植时多带土,少伤根,栽后浇透水,放半阴处恢复。
浇水生长期需充分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开花结果期浇水可多些,接近果熟期需控制浇水,以免瓜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瓜类瓜类蔬菜属于葫芦科。
我国栽培的瓜类共有十余种,它们分属于南瓜、丝瓜、冬瓜、葫芦、西瓜、黄瓜、佛手瓜、栝楼、苦瓜九个属。
瓜类在我国蔬菜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黄瓜、西葫芦、冬瓜、西瓜、甜瓜等更为重要。
南瓜属包括五种蔬菜,即南瓜(中国南瓜)、笋瓜(印度南瓜)、西葫芦(美洲南瓜)及灰籽南瓜和黑籽南瓜。
黄瓜属包括黄瓜和甜瓜;葫芦属主要是瓠瓜;栝楼属主要有蛇瓜或称长栝楼;冬瓜属主要有冬瓜及其变种节瓜。
瓜类原产于非洲和东印度等热带、亚热带地区,在生物学特性上有一定的共同点。
1.瓜类根系一般都很发达,但易木栓化,再生能力较弱,不耐植伤。
所以在育苗时应采取护根措施,且需早移植。
2.它们的茎多蔓生,节上多可生不定根,分枝力强,栽培上多需进行植株调整。
3.瓜类基本上是雌雄同株异花,易天然杂交,采种上需注意。
4.瓜类花的性型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有些能单性结实,栽培上可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5.瓜类的生长发育要求较高的温度,不耐寒,属于喜温或耐热蔬菜,宜在温暖季节或保护地中生产。
一般要求较大的昼夜温差和较强的光照,多数在低夜温短日照条件下能促进雌花的分化和形成。
6.瓜类要求耕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中性至微酸性土壤。
7.瓜类多属于多次采收的果菜类,在施N肥同时,应注意P、K、N肥的配合供应。
8.有许多共同的病虫害,栽培上需轮作。
第一节黄瓜黄瓜(Cucumis sativus L.)别名王瓜、胡瓜,为我国的主要瓜类蔬菜之一,在我国栽培普遍、历史悠久,并且通过保护地可周年生产和供应。
是我国保护地栽培的主要蔬菜。
黄瓜适作鲜果、凉拌、熟食、泡菜、盐渍、糖渍、酱渍、干制和罐头,食法多样,风味各异,深受我国人民的喜食。
黄瓜在我国栽培至少有2000年历史。
始称胡瓜,在西晋后期有个叫石勒的羯族人(胡人)占据北方,建立了后赵,自称帝。
为避讳便下令改称为黄瓜。
唐诗中有“内园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之句。
黄瓜生食多汁味甘,具独特的清香味,能解渴疗饥、生津。
黄瓜具有清热利水之功,汁液具养颜之效。
一、起源、分类与品种类型(一)起源黄瓜的染色体为2n=14。
原说黄瓜原产于印度,1970年证实原产于尼泊尔、锡金一带。
1980年我国在云南西双版纳一带也发现了野生黄瓜。
(二)分类1.野生黄瓜原产于喜马拉雅山区亚热带雨淋气候区。
果实和种子小,味苦不可食,为当地玉米等地的田间杂草。
2.版纳黄瓜分布于西双版纳至横断山区。
肉质淡薄可食,单果重1~2公斤。
3.小黄瓜分布很广,皮薄瓤大,脆嫩,适于加工。
4.华南黄瓜分布于西南、东南及长江流域。
果实中小型。
果皮较厚硬,品质中等。
具短日性,较耐低温干燥。
抗病性弱,长势较强。
5.华北黄瓜分布于黄河流域及北方各地,蔓细叶薄,长势较弱,果实大中型,果皮薄,肉质清香脆嫩,3心室。
6.其他一些欧洲薄片黄瓜和泡菜黄瓜以及北美和日本黄瓜。
(三)品种类型华北黄瓜经长期选育形成了春黄瓜、夏黄瓜、秋黄瓜三个生态型。
1.春黄瓜如长春密刺(新泰小八杈)、北京大刺瓜、津研6号、津春系列黄瓜等。
2.夏黄瓜宁阳大刺、津研2号、津研7号等。
3.秋黄瓜唐山秋瓜、九月青等。
二、生物学特性(一)形态特征1.根黄瓜的根系为浅根系。
通常主根向地伸长,并不断分生侧根。
但在侧根中只有根基部粗壮部分所分生的侧根比较强壮,向四周平展,与主根一起形成骨干根群。
所以根系多分布在25cm表土层内,并集中于5~10cm处,使其吸收肥水能力受到影响。
既不耐旱也不耐瘠薄。
土壤浓度过大,根尖枯黄——烧根;土壤湿度过大,又会沤根。
黄瓜根系的维管束鞘易老化,除幼嫩根外,断根后难发新根,所以不耐植伤。
2.茎黄瓜属一年生攀缘植物,茎蔓性,以卷须攀缘。
其蔓长、分枝数及雌花节位与早熟性和高产性的关系密切。
主蔓结瓜的品种需摘除侧枝,主蔓最长可达5m,条件不良、短蔓品种仅1.5m。
茎粗可达0.6~1.2m。
茎易折裂。
3.叶黄瓜叶为掌状全缘长柄大叶,成龄叶面积200~500cm2。
叶片薄,蒸腾强,耗水多。
叶色和质地常因水肥温光等条件而改变。
肥水不足,叶小而厚;水分过多,叶大而薄;低温则会导致褪绿。
4.花黄瓜花一般为雌雄同株异花,个别有完全花。
雄花早于雌花。
通常发芽后10天左右开始花芽分化。
花着生于叶腋、簇生。
花的性型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
5.果实与种子黄瓜果实为瓠果,在适宜条件下开花后10天可以采收。
肥水条件不适时出现尖嘴、大头、细腰等畸形果。
能单性结实。
黄瓜种子扁平、长椭园形,着生在侧膜胎座上,每座两列。
每果有种了150~400粒,千粒重22~42克。
发芽年限4~5年。
(二)生长发育过程1.发芽期从种子萌动至露真,约5~6天。
此期应予较高的温度和湿度及充足的阳光,防止徒长,并及时分苗。
2.幼苗期露真至具4~5片真叶,约需30天。
本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分化大量的花芽。
管理上应在促进根系发育基础上扩大叶面积,促进花芽分化。
黄瓜的花芽分化在第一片真叶展开前即已开始。
在正常条件下,播种后15天第一真叶展开时,在第3~4节的叶腋里即能识别出第一朵花的分化。
播种后20天,花芽分化已达第8~9节。
播种后27天,第二叶片展开时,第11节以前的花芽都可以看到。
此时第3~4节的花芽已发生性别分化。
播后37~38天,第4叶展开时,花芽已分化到第18节,11节以前的花芽均发生性别分化。
播后48天第7片叶展开,已分化花芽至第23节,16节前的花芽性别已分化。
一般规律是:随着苗的生育,生长点的叶原基的分化节位上升从生长点往下数,3~4节下面的叶腋中可以看到花芽原基,再往下,7~8节下面可发生性别决定。
所以,黄瓜育苗培育壮苗是早熟丰产的关键和基础。
3.初花期由上期至第一雌花座瓜,约25天。
本期花芽继续分化。
4.结果期第一瓜座住至位秧。
春夏黄瓜约30~60天,秋黄瓜约40天。
结果期长短是丰产的关键,要千方百计使其延长并旺盛。
在不断采收的同时紧跟肥水,注重病虫害防治。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温度黄瓜为喜温作物,要求较高的温度。
健壮植株冻死温度为0℃,如不经锻炼,3℃即可冻死。
低于10~12℃可导致生理失调。
生育适温为昼25~32℃,夜13~15℃,昼夜温差10~17℃。
地温以20~25℃为宜。
种子发芽适温28~32℃,幼苗期适温为昼20~30℃,夜10~15℃。
2.光照最适光强为4~6万勒克斯,黄瓜喜强光又耐弱光。
苗期的短日照能促进花芽分化成雌花。
3.水分黄瓜喜湿不耐旱,要求土壤湿度85~95%,空气RH昼60~80%,夜90%。
但又怕涝,尤其冷湿结合,易导致寒根、沤根等。
4.土壤及其营养黄瓜要求富含有机质,通透性良好,保肥保水的土壤。
适宜的土壤PH值为5.7~7.2。
黄瓜需N较多,需K最多,但P也很重要,初期施P,最迟在播后20天施,效果好。
黄瓜吸收N:P:K:Ca:Mg比例为100:35:170:120:32。
每吨产品约吸收:N 4.8公斤、P2O5 18公斤、K2O 8公斤、CaO 7公斤、MgO 1.6公斤。
三、栽培季节与栽培制度黄瓜在我省无霜期内可露地栽培,可分为夏黄瓜和秋黄瓜。
在保护地内一般每年两茬,即早熟栽培和秋延后栽培。
黄瓜的土传病害比较严重,需2~3年以上的轮作,保护地内因茬口安排不开常连作,但连作年限最多也不应超过3年。
四、栽培技术(一)大棚黄瓜春季早熟栽培技术1、品种选择选用抗旱耐热、早熟高产、抗病、生长势强、回头瓜多、较耐弱光的品种。
以前一般用长春密刺,现在多用中农系列、津春系列、津杂系列、吉选系列等。
2.培育壮苗培育适龄壮苗是大棚黄瓜早熟丰产的前提条件。
适龄壮苗的生态指标是:株高20cm左右,有6片左右真叶,总叶面积不少于500cm2,叶色浓绿、叶片较厚,节间较短而均匀,茎粗壮,根系多而密集、颜色白,并已现出雌花。
一般早春育苗苗龄50~60天。
这样的苗定植后缓苗快、座瓜早,抗逆性强。
培育壮苗方法:(1) 做好消毒工作这是防治苗期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要在播种和移植时进行种子消毒、温室消毒及床土消毒。
种子消毒多用温汤浸种或药剂处理。
温室消毒可在播种或移植前用硫磺粉熏烟,方法是1.5斤硫磺粉加1.5斤锯末及1.5斤敌百虫,混匀后分堆放于温室内,点燃后密封一昼夜。
放风后使用。
床土消毒多用五代合剂、多菌灵等。
(2)浸种催芽用温汤浸种,浸种过程中要把漂浮的秕籽及半仁籽澄出去,选用饱满的种子。
在25~30℃条件下催芽。
约1~2天有60~70%芽长2mm即可播种。
(3)播种播种时间吉林省大部分地区单层棚春扣的黄瓜定植在4月中下旬,播种时间在2月中下旬。
苗龄过长,虽然早熟,但瓜质不好,有苦味,早衰,且耗费燃料多。
苗龄过短,早熟性差,定植后易徒长、化瓜,经济效益低。
若是越冬棚,多层覆盖的定植则早,播种期也应提前。
营养土配制营养土配比以草炭或马粪5份、田土4份、炉灰1份,每立方米加磷酸二铵1.5—2.kg。
播种方法可用撒播、点播或条播。
最好搭上架床以提高地温。
育苗面积充足的,可直接播入土方或营养钵。
也有用大方套小方的。
播种量每亩约需150~200克,每平方米播10~15克。
(4)苗期管理及时移植用播种盘、床育苗的,待出土6~8天,即子叶展平时进行移植。
移植时一定要使根系舒展,特别是用土方育苗的,需注意。
移苗营养面积8×8~10×10cm2。
适时倒苗温室内的温、光、水等条件分布不均,移植后会出现生长速度不一样、大小不齐,要进行倒苗。
倒苗也可扩大一下空间。
调节温度播种到出苗,保持25~30℃,齐苗后要降温,白天20~25℃,夜温15~18℃降至13~15℃,防止徒长。
移苗后白天25~28℃,夜间22~25℃,保持5~7天,利于缓苗。
缓苗后白天20~25℃,夜温13~18℃,地温16~20℃。
定植前白天15~20℃,夜间8~10℃。
到定植前,夜温至5~10℃。
掌握两个“三高三低”。
水分管理春黄瓜苗期长,温度控制严格,所以水分应保证。
如果控温又控水,必然造成小老苗、花打顶现象。
在播种及移植时要浇透水。
苗期生长期间幼苗叶片浓绿,龙头发黑,中午打蔫时间过长,土方上部有裂口、发白,表明缺水。
可用小喷壶打水,不可漫灌,以免沤根。
浇水要选在晴天上午。
加强光照低温短日照有利于雌花的形成,但也要保证充足的阳光,特别是在阴雪天,要揭苫见光。
增加雌花春季育苗一般在温度、光照掌握好的情况下,不必采用特别措施。
若需增加雌花,办法是在2~3叶期叶面喷施150——200ppm的乙烯利溶液。
3.定植(1)早扣棚春季大棚生产要抢早,采取各种措施防寒、保温、增温。
春季扣棚应在定植前30天,约3月中旬进行。
现多用越冬棚,在上年秋末扣好封严,单层棚可减少冻土层一半,双层棚还可减少近一半。
越冬单层棚加上天幕在4月5日土温可稳定在12℃。
(2)整地施肥上一年要深翻晒垄,定植前施足底肥,亩施优质有机肥0.5~1万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