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高中地理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注重布局合理、内容精炼、风格清晰。板书分为三个部分:标题区、知识点区和案例区。标题区位于黑板顶部,清晰地标注课程标题和日期;知识点区按照水循环的环节顺序排列,每个环节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书写,以突出重点;案例区则展示水循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板书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梳理知识结构、强化记忆、引导思考的作用。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我会在课前准备详细的板书草图,并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呈现信息,同时注意留白,便于学生记录和复习。
1.书面作业:布置相关的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加深对水循环知识的理解。
2.实践作业:要求学生调查家乡的水资源利用情况,并撰写报告,分析水循环在当地的实际应用。
3.探究作业: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关于水循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4.作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地理模型、水循环动态图、多媒体课件和互联网资源。地理模型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水循环的各个环节;水循环动态图通过动画形式展示水循环过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课程内容和案例,使信息传递更加高效;互联网资源则可用于拓展教学内容,提供更多实例和数据。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促进知识的内化。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通过以下方式设计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提问与回答、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成果展示。在提问与回答环节,我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激发其思维活跃度;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共同解决问题;角色扮演则让学生模拟不同角色,探讨水循环在不同领域的影响;成果展示则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这些互动方式旨在促进学生参与,加强合作学习,以及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相 互 联 系 的 水 体
丰水期
枯水期
河
河
湖
湖
河流与湖泊相互补给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水汽输送
植物蒸腾 蒸 发
降 水
下 渗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蒸发吸热和降水放热 水汽输送 体现了水循环能对地 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 收传输和转化的作用。 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 支的不平衡
植物蒸腾 蒸 发 降 水
下 渗
板书总结 绘图归纳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板书总结
教材地位作用 教材内容结构 学习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自然界的水循环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一第三章第一节。它是“自然界的物质运 动与能量交换”这一模块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在本章中,对水循环的学习是最基础 的部分。
教材内容与结构
一、相互联系的水 体 介绍水圈的构成及 自然界各种水体之 间的关系。
存在形态:固态 液态 气态
相互联系的水体
存在空间:海洋水 陆地水 大气水
陆地水:河流水 湖泊水 沼泽水 土壤水 地下水 冰 自 川水 生物水等 然 界 的 主要环节:降水 蒸发 水汽输送 下渗 地下径 水 流 地表径流 植物蒸腾 循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意义: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环
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
液态水 数量最多
气态水 数量最少
分布
气 态 水
高纬高山和 分布次之 特殊条件下
分布最广
液 态 水
相 互 联 系 的 水 体
展示水圈构成 图,向学生讲 解。使其准确 认识地球上的 各种水体及其 比重。并从中 认识到淡水资 源是有限的。
相 互 联 系 的 水 体
读图思考 1、河流补给指河流的来源,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2、河流与湖泊的关系十分密切,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它 们之间的补给关系。
2024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范文
2024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自然界的水循环》,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自然界的水循环》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3课时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水的存在形式和变化过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自然界中水循环过程的重要知识点,而且水循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水循环的过程,认识水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水循环的过程,认识水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难点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我将采用实验教学法、概念导入法和探究式学习法来进行教学。
实验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观察水循环的过程,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概念导入法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水循环概念的初步认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探究式学习法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准备一些实验器材和教具,如透明容器、水、太阳灯等,以进行实验教学。
同时,我还将准备一些图片和视频资料,用来呈现水循环的过程,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另外,我还会准备一些关于水循环的问题和小练习,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概念导入我会通过展示一张描绘水循环过程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并描述其中的现象。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激发学生对水循环的好奇心,进而引出水循环的概念。
环节二、实验教学我将进行一次关于水循环的简单实验,通过将水倒入透明容器中,加热容器底部并使用太阳灯照射容器,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中水的变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包括学生对水循环环节之间联系的理解困难,以及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的能力不足。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我将提供具体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我会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水循环的定义、类型、过程,并理解水循环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现实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水循环对人类生活和地理环境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三)互动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设计多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例如,在讲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时,我可以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水循环的理解和经验,以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参与。在分析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我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通过合作分析具体的案例,共同得出结论。此外,我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让他们亲身参与水循环的观测和分析,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通过这些互动方式,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地理素养。
(二)媒体资源
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实地考察视频等资源。多媒体课件和GIS软件可以帮助我更直观、生动地展示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分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水循环的复杂性和空间差异。实地考察视频则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水循环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增强他们的实践体验。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最新精选】
第二节水的运动自然界的水循环一、教材的内容、地位本节是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的第一课。
教材内容主要是讨论水循环,对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和说明。
本节内容与本单第一、第二节的内容是并列关系,目的是从地理角度详细介绍和分析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水循环的含义部分,指导学生自学完成,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部分,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比较少,因此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点,采用探究活动等方式,进行相关的拓展和升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完成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和确定目标的依据根据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本着明确、清晰、可完成的原则,本节课的内容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
(2)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而且其数量是有限的。
(3)理解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海陆间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习水循环,让学生能够动手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的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进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循环的过程、规律和意义,使学生能够把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进而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水循环的有关知识,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4、教学重难点根据对课程标准的要求与教材内容特点,同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特设置以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二、学情分析1、知识储备上,高一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水圈,大致知道了水圈的物理分类,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
人教版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采用中心辐射式布局,以“自然界的水循环”为中心,向外辐射出主要知识点和各环节的相互关系。主要内容包含水循环的概念、主要环节、影响及人类活动的作用。板书风格简洁明了,采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重点和难点。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便于学生记录和回顾。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会采取以下措施:
3.课堂展示: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自我评价: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2.同伴评价:组织学生相互评价,发现彼此的优点和不足,促进共同进步。
3.教师评价: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设性的建议,帮助他们找到提高的方向。
1.地球仪和地图: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循环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和影响。
2.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生动展示水循环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视频资料:播放与水循环相关的纪录片,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水循环的实际情况。
4.互联网资源:提供相关资料,便于学生课下自主学习。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水循环的概念、过程和重要性,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能够分析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意识,认识到水循环在维持地球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3.1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一、说教材1 、教材分析本节是高一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内容,运用水循环知识可以解释和解决现实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应用价值高,符合“学习有用的地理”新课改理念。
本节知识在全书当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继大气运动之后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知识学习的延续,又是学习本章其余部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和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基础和铺垫。
2、学情分析水循环和大气运动都是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形式,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大气运动的规律、天气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以及面对气候变化人类应保持的态度都对本章的学习起到了思路上的引导作用,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思路。
其次,学生对水体也较熟悉,对自然界的水循环也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基础,这也为本节知识的学习降低了难度,但是学生对水体和水循环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是直观上的视觉感受和体验,属于小尺度认识和理解,很难从全球大尺度角度来看待自然界的水循环,更不可能从地理知识的层面对一些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因此需要教师创设适当的情境,以引导学生对新知识的构建和生成。
3、教学目标指导思想1:新课程理念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思想。
指导思想2:教材知识分析本课分为两部分内容:一是“相互联系的水体”,二是“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相互联系的水体主要包含水体和联系两部分。
从句子的修辞角度来看水体是关键词相互联系对水体起到修辞作用,但从本节知识来看联系是重点水体知识为联系起到基础和铺垫作用。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重点难点在于意义,过程为意义服务,过程是意义的铺路石。
结合新课改理念和本节知识分析特制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理解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能绘制“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能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自然界的水循环优秀说课稿1
过程 环节 类型 水循 环的 过程和 意义 意义
① ② ③ ④
总结巩固
拓展提升
1、人类能够干预或控制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2、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 3、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人为因素有关? 4、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或者避免黄河断流?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如何形成的?这两个问题说明水循环对 地理环境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4)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水体的各种类型及相互联系。 2、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对水循环的忧患意识,树立 科学的资源观,节约用水。
三.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
水圈的构成 水循环的过程 及三种类型
三.说重难点
教学难点
陆地水体间的补给关系
四.说教法学法
以启发法 为主,讲 授法为辅
教 法 选 择
学 法 指 导
小组合 作讨论 探究
教师主导
授之以渔
学生主体
五.说教学过程
自主
创设情境 情趣导入
5
1
引导
合作
总结巩固 提升新知
探究
引导探究 感悟新知
4
3
合作探究 强化新知
2
激辩升华 拓展新知
环节一:创设情境 情趣导入
大气降水 冰雪融水 湖泊水 地下水
图2 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水汽输送
降水 植物蒸腾
海陆间大循环
降水
蒸发
下渗
基 岩 蒸发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条据文书、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policy docu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共29张PPT)
七、教学过程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引入
瀑 布
循环、运动
(设计意图:由图片引入水循环的主题,吸引学生兴趣。)
二、讲解内容
1、相互联系的水体
小 结
1、水圈构成 2、水循环的定义与类型 3、水循环的意义
水循环是一个庞大的系统 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
4、水循环过程回顾
(设计意图;回顾、小结主要知识点,加深学生印象。)
课后作业
1.河流补给是指河 水的来源。图中河流 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 种水体? 2.河流与湖泊的关系 十分密切。假设河流 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 异,分析它们之间的 补给关系。
二、教学对象分析
高一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地球水 循环的知识,对这部分内容已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由于时隔太久和内容难度的加大,因此在教学 中有必要对初中内容进行适当的复习。 由于受年龄(高一)、 理解能力、空间想象 能力的限制,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入图片进行直观 上的理解,由于水循环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 所以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阶段学生的学习风格是注重知识与实际生 活的联系,想象、联想力丰富,所以教学中要加 强课本与生活的联系,知识的运用。
淡水资源在水圈中所占的比例很小, 人类可加以利用部分就更少了,那么 怎样合理利用呢?(分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加强学生的节水意识培养)
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 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 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 的过程。 自然界的水循环运动时刻都在全球范围内 进行着,它发生的领域有:海洋与陆地之 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
自然界的水循环优秀说课稿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水体的各种类型及相互联系。 2、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PART 01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对水循环的忧患意识,节约用水。
二.说教学目标
三.说重难点
水循环的意义
(1)水循环促进陆地水体的不断更新,维持了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2)水循环是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过程之一,是海陆间联系的纽带
(3)水循环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2)水循环的根本能量来源是什么?三峡电站发电的水能资源是怎样形成的?中国第一大渔场——舟山渔场。为什么舟山能成为我国第一大渔场呢?它与水循环有什么关系?这两个问题说明水循环对地理环境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呢?
引导探究 领悟方法
河流的补给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水循环的类型和过程
学生动手绘制海陆 水循环示意图
引导探究 领悟方法
利用多媒体,动态展示水循环的发生过程及类型, 弄清水循环的几个主要环节。
探究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 完成P56活动题
合作探究 学以致用
人类活动或多或少会对水循环过程产生影响。阅读 “黄河断流的材料”
教学重点
水圈的构成 水循环的过程 及三种类型
三.说重难点
教学难点
水循环的地理 意义
教法选择
以启发法为主,讲授法为辅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四.说教法学法
授之以渔
学法指导
自主 引导 合作 探究
创设情境 情趣导入
1
引导探究 感悟新知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开场白: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自然界的水循环》这节内容位于人教版高中新课标地理必修Ⅰ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
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设计和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课标分析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必修Ⅰ“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内容要求中提出:“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同时给出了活动建议:用计算机设计水循环动画。
该“标准”旨在引导学生能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根据“标准”要求,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但要能“读”,而且还要会“说”、会“画”、会“用”。
通过示意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会用示意图分析地理原理。
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是开篇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
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
图3.2直观地说明各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本节活动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以致用,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3、三维目标定向⑴.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②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水循环49的地理意义③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地理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⑵.过程与方法①课前布置思考题《如果地球没有了水》,加深学生对地球上水的认识。
②根据所提供的资料,同学间合作探究长江水的补给形式,播放水循环flash动画,通过“说、指、画、比、思、辨”等让学生自主构建水循环的知识。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刘永Ⅰ、教材分析:水循环作为地球上能量和物质运动最重要的过程之一,与第二章大气运动和第三章地表形态的塑造都有比较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全书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另外,本节课作为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讲述的主要知识又为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作了一定的铺垫,同时也是学习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的基础。
本课分为两部分内容:一是“相互联系的水体”,二是“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第一部分,教材先介绍了水圈的概念以及水体的形态、分布和构成,这部分知识简单易懂,接着以读图思考的形式引出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这是本课出现的第一个难点。
第二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教材以示意图的形式直观地表明了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图文结合详细的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主要环节及类型,再以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最后阐述了水循环的意义,表明水循环对全球地理环境的重要性。
Ⅱ、学情分析:(参考对象:龙中实验班学生)高一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多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已经具备但比较薄弱。
本节知识比较形象直观,与生活联系紧密,应该适当的加以引导,让学生多分析、推理,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加强学生间的交流。
高一学生不喜欢平铺直叙的说教,可以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探究感悟新知识。
Ⅲ、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小组合作,按要求仿写《水的故事》,培养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3)由黄河断流现象,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分析黄河断流带来的危害、断流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黄河断流的方法和措施。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课题】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1(必修)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许昌实验中学俎鹏涛【课题】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1(必修)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许昌实验中学俎鹏涛开场白(略)一、教材简析《自然界的水循环》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教材内容。
本章是继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对大气圈学习之后对自然地理环境又一重要圈层的介绍。
自然界的水体形式多种多样,其分布范围也十分广泛,因而水循环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和庞大的系统,但从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和特点考虑,本节教材内容仅仅对地球上水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做了简要介绍,内容具有总述的性质。
本节教材主体内容分为“相互联系的水体”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部分。
教材首先从运动更新角度指出了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从而更进一步提出了水循环的简要过程和意义。
这也就为本章教材后续的几节课内容做了铺垫,成为本章教材最基础的内容之一;同时,海陆间水循环过程也是本章乃至整个自然地理中最重要的原理之一。
本节教材具有两大鲜明的特点,一是注重在传授知识时的地理观念和地理视角,注重向学生传授有用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念,尤其是环境观念,从而体现地理的应用价值;特点之二是,从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的角度出发,降低知识难度,注重阐明基本地理过程及地理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二、课程标准要求及解析课程标准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课程标准解析:1.新的课程标准对水循环的三种类型并不做过多要求,而是要求以水的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从总体上综合把握水循环。
2.教学重点应引导学生通过绘图方式加深理解水循环的过程与环节。
3.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
对水循环意义的学习应注意使学生形成一些基本的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虽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运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等,注重对学生地理观念和环境意识的培养。
自然界的水循环优秀说课稿
自然界的水循环优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自然界的水循环”。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自然界的水循环”这一内容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中的第一节。
这部分知识在整个高中地理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又为后续学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水循环的过程和类型,以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地球上的水是不断运动和更新的,从而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二、学情分析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已经对水圈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和分布。
但对于水循环的过程、类型和地理意义等较为抽象的知识,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在学习能力方面,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但仍需要通过直观的图像、实例等方式来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
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自然界的现象充满好奇,通过引导他们探究水循环的奥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水循环的概念,能够绘制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理解水循环的类型,能够区分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3)掌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能够举例说明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水循环的类型。
(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一、引入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是否曾经凝视过窗外的雨水,观察过溪流,或者在湖边欣赏过水蒸气的升腾?水,作为自然界的基石,以其循环不息的生命力赋予了我们世界无比的活力和魅力。
今天,我们要一起探讨的,就是自然界的水循环。
二、教学目标1、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及其意义。
2、了解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和影响因素。
3、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逻辑思考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水循环的概述水循环是地球上水从海洋、陆地和大气之间循环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渗透和植物蒸腾等环节。
它是地球上生物生存的基础,也是地球自然环境调节的关键。
2、水循环的过程详解(1)蒸发:受太阳辐射的热量加热,水从海洋和陆地上的水体蒸发、汽化,形成水蒸气进入大气。
(2)降水:当水蒸气在大气中遇到冷空气,会凝结为水滴或冰晶,形成云或雾,最终形成降水,如雨、雪、冰雹等。
(3)地表径流:降水落到地面后,一部分会直接流入河流、湖泊等水体,一部分会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
(4)地下渗透:地下水在地下土壤中渗透,形成地下径流,最终也流入水体。
(5)植物蒸腾:植物通过根部吸收水分,然后通过叶片将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参与下一轮的水循环。
3、水循环的影响因素(1)气候:气候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蒸发和降水环节。
高温、干燥的气候会导致蒸发增加,而湿润、多雨的气候会导致降水增加。
(2)地形:地形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表径流和地下渗透环节。
平坦的地形有利于地表水的流动,而陡峭的地形会导致地表水快速流入河流、湖泊等水体。
(3)植被:植被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植物蒸腾环节。
茂密的植被可以增加大气中的水蒸气含量,从而增加降水。
(4)人为活动:人类的活动也会对水循环产生影响。
例如,修建水库可以改变降水的分布,灌溉可以改变地表径流的流向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解法: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引导同学们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自然界的水循环优秀说课稿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一. 教材分析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水循环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重要规律,因此该节在本章中乃至全书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节内容旨在介绍水圈的一些基本知识,为后两节的教学奠定基础,起铺垫的作用。
其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水循环的类型、过程、主要环节和地理意义;二是以“活动”的形式说明人类活动对说循环的影响。
2 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自主绘制水循环简图,准确写出每个环节的名称,并简要描述黄河水的循环过程;针对实例,能说明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图文结合、观看动画演示和分析资料等方式,学生能用简练的语言描述水循环过程,并归纳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水循环运动的学习,增强学生对水污染、水浪费现象的忧患意识,并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3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水循环的过程、环节和地理意义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二.教法分析根据多元智能发展理论,我将以水循环示意图为主导,采用读图观察法、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教学。
通过学生看图自主学习,教师讲绘结合以及师生互动分析案例,完成本节课主要内容的学习。
三. 学法分析1指导学生掌握识图、读图、用图的方法通过让学生观察水循环示意图并亲自绘制简图,提高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
2 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通过举出流水对地理事物影响的例子,让学生归纳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
3 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对水循环过程的学习来分析黄河流域断流问题,并且探究出解决措施,达到学以致用。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我将从新课导入(2分钟)、新课教学(35分钟)、知识小结(2分钟)和作业设置(1分钟)四个环节进行。
1 新课导入引用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提出问题:黄河的水奔流到海真的不复回了吗?以此切入水循环内容的讲解。
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自然界的水循环》,这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
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等七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课标分析新课标中对《自然界的水循环》这节课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同时给出了活动建议:用计算机设计水循环动画。
该“标准”旨在引导学生能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根据“标准”要求,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但要能“读”,而且还要会“说”、会“画”、会“用”。
通过示意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会用示意图分析地理原理。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是开篇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
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
水循环是实现物质转移和能量交换的过程之一,为后续海水运动等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3. 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本着明确、清晰、可完成的原则,本节课的内容的教学目标如下:(一)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水循环的学习,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
(2)由黄河断流现象,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分析黄河断流带来的危害、断流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黄河断流的方法和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陆地水体有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短缺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自然界的水循环》
对本节的内容进行总结,以问题结束本节内容的 讲授,实现使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
2013-5-15
16
《自然界的水循环》
谢谢指导!
The end
2013-5-15
17
《自然界的水循环》
2013-5-15
18
《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汽输送
降水 植物蒸腾 蒸发 蒸发
降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下渗 基 岩
2013-5-15
2、教学目标
《自然界的水循环》
①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 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② 过程与方法目标 形象思维,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归纳创造,绘制出水循 环示意图简图;将知识原理应用于生活实际。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 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013-5-15 21
2013-5-15
12
《自然界的水循环》
首先使学生了解一下什么叫做水循环,接着展示 水循环示意图,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图示说出具体的 水循环包含了哪些环节。总结完之后叫一名同学在 黑板上画出简单的海陆间循环示意图,由我进行总 结。 然后通过表格简单介绍一下关于水循环的其他两 个小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循环。
2013-5-15
13
领悟形成阶段
《自然界的水循环》
关于本节课的难点部分,即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由于知识点 很抽象,概括起来不是很容易,因此我举出了以下例子来说 明这个问题。学生通过例子可以总结出其意义。 1、举出生活中最简单的例子水滴石穿,引出云南石林的形 成。说明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 造着地表形态。 2、河水的运动更新快、循环周期。说明水循环是使地球上 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3、河水流速减慢其所携带的泥沙会怎么样?引出黄河地上 河的形成。说明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 移过程之一。 2013-5-15 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一、课标解读:
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这说明新课程中强调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图、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二、教材分析:
本节位于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
水循环作为地球上能量和物质运动最重要的过程之一,与第二章大气运动和第三章地表形态的塑造都有比较密切的联系。
因此在全书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另外,本节课作为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又为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作了一定的铺垫,同时也是学习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的基础。
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
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2)理解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小组合作,培养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3)由黄河断流现象,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分析黄河断流带来的危害、断流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黄河断流的方法和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转化。
四、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多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薄弱但也初步具备的一定的分析能力。
高一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水循环有一些生活经历,只是学生没有把这些现象与地理联系起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创设适宜的教
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加以适当的引导,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多分析、推理,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教会学生总结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四、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学习水循环的过程水循环的过程、环节、类型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难点:(1)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五、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针对重难点,发挥地理图表的优势,选择读图导学、小组讨论、举例说明、多媒体演示等方法。
通过读图导学,提高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通过创设图表问题,将教学内容问题化。
通过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互助品质,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角和课堂的主人。
(二)学法:本节知识的学习必须以运动和联系的思想来进行理解,不能死记硬背、照搬照套。
对课文中的图表,要进行认真的整理、分析,提炼出有效的地理信息。
在小组探究合作中一定要主动参与、积极交流,取长补短,才能共同进步。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展示有关水资源、水体图片,提问:我们身边的水资源从何而来?你认识的自然界水体有几种?
图3.1“水圈的组成”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地理事象着手,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学生对水的物理三态有切身感性认识,所以教师先简要介绍水的物理三态和空间分布规律,然后结合生活实例来说明一下自然界中的水按存在空间主要有哪些水体,最后教师结合课本P54的图3.1“水圈的组成”由进行总结,使学生准确认识地球上的海水和淡水资源所占的比重以及主要的水体类型,为下面领悟形成阶段做铺垫)。
(二)领悟形成
突破难点一: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活动一:多媒体展示课本54页图3.2“陆地上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完成课本的“读图思考”:1、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2、其中河流与湖泊的关系十分密切,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
图3.2“陆地上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学生先自主思考,对该图进行研读分析,小组长带领本组成员讨论问题,修改完善答案后进行展示。
)
知识总结和深化:对于问题1,在解释什么叫河流的补给及河流涉及几种补给类型基础上,教师补充河流补给类型及变化特点对河流水量的大小及变化的影响,并以我国河流为例,分别列表举例说明。
对于问题2,教师通过板图的方式,使学生通过观察板图来总结出水体之
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通过展示丰水期和枯水期洞庭湖与长江的补给关系,得出河流与湖泊的补给关系特点。
(板图)
突破重难点二:水循环的过程水循环的过程、环节、类型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活动二:播放视频”小水滴的自述”,学生随着小水滴穿越时空,从中找出小水滴的运动过程。
利用多媒体展示李白的《将进酒》诗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展示“水循环的示意图”。
学生认真阅读课本55页图3.3“水循环示意图”及课文文字,思考:1、黄河的水奔流到海之后真的不复回了吗?请同学画出三种水循环的简单示意图(图中要求说明水循环的类型和环节)。
2、什么是水循环过程?它有什么地理意义?
(学生先自主思考绘图,小组长带领本组成员讨论并修改完善示意图后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使学生自己动手绘图,培养读图、绘图、析图的能力。
充分的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习积极性。
)
知识总结和提升:教师指导学生联系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去解读水循环示意图,并举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用“水滴石穿”例子说明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在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2、用全球水分的更新周期为10天左右的事实说明水循环是使地球上的各
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从而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3、用黄河地上河的形成过程的例子说明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之一。
(目的: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角度,理解自然环境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
(三)课堂小结和巩固练习
1、相关的练习(学案、练习册)
2、探究活动:学习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可留作课题研究。
选取某条熟悉的河流,搜集它的有关资料,调查该河流流量变化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七、板书设计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存在形式
2、存在空间
3、陆地水体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类型和环节
2、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