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测试: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是
A.环境质量下降B.居住条件差
C.医院床位紧张D.汽车尾气
8.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说明了
A.城市内环境质量相对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降低
B.大城市经济发展停滞
C.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下降
D.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9.当城市化发展处于下图中第Ⅱ阶段时,一般会引起
2.1985—2015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主要表现为
①城市数目增多②城市人口寿命延长③城市人口增多④耕地面积增加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必然意味着
A.城市财政收入增加B.农村总人口减少
C.地区总人口增加D.城市人口占地区总人口比重上升
4.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的主要推动力是
2.C
3.D
4.B
【解析】
2.城市化进程主要表现是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图中城市数目增加、城市规模扩大,说明城市用地规模扩大;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图中大城市、中小城市数目增加,说明城市人口增多,①③正确。城市化进程是农村用地变为城市用地的过程,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可能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城市人口寿命延长不是城市化进程主要表现,②④错误。C正确。故选C。
知识点测试: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一、单选题
读“某市近30年来产业结构变化图”,完成第1题。
1.关于各阶段区域发展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a时期城市化水平最高
B.b时期环境质量最佳
C.b——c时期可能出现企业外迁现象
D.c时期城市的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化进程较快、水平较高的地区。据此2~4题。
4.城市化发展的本身,就是变落后的乡村社会和自然经济为先进的城市社会和商品经济的历史过程,所以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而在产业革命之后,工业化则成为城市化的根本动力。中国“一五”时期和改革开放以后的快速城镇化过程,也证明了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力量。B正确。农业现代化、旅游日益发展、房地产业日新月异不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的主要推动力,ACD错误。故选B。
(4)全世界的人才高地。“硅谷”集聚了大量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知识和技术的密集程度居美国首位,高新技术产业发达。从事第三产业的人众多,第三产业发展快;随着人口大量迁入,促进城市发展,城市规模扩大;美国将经济由 “冷冻地带”迁到“阳光地带”,使得经济重心向中西部转移。
13.(1)1950年以来,我国城市化(经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水平逐年提高;经济城市化(率)水平高于人口城市化(率)水平。
10.1984 -2012年,京津冀地区城市
①非农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 ②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
③人均GDP波动下降 ④第三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1.2000-2004年京津冀地区城市土地和人口发生突变的原因可能是
A.开发区大规模建设B.城市化进入高水平阶段
C.城市基础设施完善D.城市人口自然增长迅速
(2)2005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高于中国,其经济城市化率和人口城市化率均高于中国;英国经济城市化率与人口城市化率二者的差异程度相比中国二者的差异程度小。
(3)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贡献度持续加大,而第二产业的贡献度不断下降;我国第二产业的贡献度总体上升,而第三产业的贡献度总体下降。
【解析】
【分析】
考查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及硅谷区位。
【详解】
(1)“山谷早期是加州海岸边缘的一部分,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形成”,而且海岸西侧处于太平洋与美洲板块互相碰撞挤压处,故只能是太平洋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之下,美洲板块被抬升,形成陆地。两侧形成山地,中间为谷地。
(2)“纳帕谷南北长约50公里,东西宽约8至16公里,属丘陵地带”,南北狭长,存在气温差,“丘陵地带,既有起伏较大的山丘,也有平缓的谷地”,存在海拔高度差,故谷内气候复杂多样。故葡萄品种多样。“早春温暖,夏日和煦”,生长期长;山谷地形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糖分积累,故葡萄品质优。
10.A
11.A
【解析】
10.读图可知,非农人口年均增长率呈波动上升趋势,①正确。土地年均增长率大于0即说明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人均GDP增加,因此②正确,③错误。图中信息不能反映第三产业比重的变化趋势,④错误。①②正确。故A正确。
11.城市化进入高水平阶段、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发展比较稳定,不会引起人口突然增加,B、C错误。京津冀地区经济发达,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D错误。新的开发区大规模建设可以使城市规模突然增加,能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人口大量迁入,A正确。故选A。
12.(1)位于太平洋与美洲板块互相碰撞挤压处;海底地壳抬升形成陆地;两侧岩层受挤压隆起抬升形成山地;中间岩层凹陷形成谷地,即海拔较低的纳帕谷。
(2)纳帕谷南北狭长,南北气温差异较大;谷地内地形高低起伏,形成多种微气候;葡萄品种多样。周边山脉阻挡作用, 早春受冷空气影响小;夏季受内陆热气团影响小,生长期长;夏季谷地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品质好。
二、综合题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硅谷城市群是美国最年青、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城市群。硅谷位于旧金山海湾地区南面,是电子工业和计算机业的王国,目前硅谷的计算机公司已经发展了大约1500家。
材料二 纳帕谷号称美国的“酒谷”,以盛产葡萄酒著称,山谷早期是加州海岸边缘的一部分,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形成。纳帕谷南北长约50公里,东西宽约8至16公里,属丘陵地带,既有起伏较大的山丘,也有平缓的谷地。这里早春温暖,夏日和煦,适宜多种葡萄生长。
(1)通常用________比重来衡量城市化水平。在19世纪的100年间,世界城市化水平仅上升了10个百分点;而20世纪最后40年间,世界城市化水平上升了___个百分点,说明当今世界城市化发展的特点之一是________。
(2)从20世纪________年代起,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开始接近并超过发达国家;至2000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是发达国家的约__________倍,说明当今世界城市化的特点之一是______。
(3)科技先进;气候宜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政策支持;集聚效应(或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可以开展协作,促进技术创新。(任答5点)
(4)高新技术产业发达(或制造业发达);第三产业发达产业发展活力强,经济发达;交通运输业和信息产业发达,城市间联系密切;城市数量多,分布密集;人口迁入,促进城市发展,规模扩大;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强;美国的经济重心向中西部转移。(任答6点)
7.环境质量下降包括生态环境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A错误。居住条件差、医院床位紧张是城市化问题,但不是城市环境污染问题,BC错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交通拥挤问题,汽车尾气排放增加,引起大气污染,D正确。故选D。
8.D
【解析】
【详解】
A.城市内环境质量相对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所以才会出现逆城市化。故A错误。
材料三 美国局部地区示意图
(1)描述纳帕谷的形成过程。
(2)从地形影响气候的角度,分析纳帕谷葡萄品种多、品质优的原因。
(3)简述“硅谷”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利条件。
(4)简析硅谷城市群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
13.阅读下列有关城市化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国际社会从各国城市化的实践出发,提出的现代城市化新概念,包含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两方面,经济城市化是指Fra Baidu bibliotek市的财富积累状态,通常以城市建成区内各类生产活动所产生的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
3.城市化的最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必然意味着城市人口占地区总人口比重上升。D正确。城市财政收入增加、农村总人口减少、地区总人口增加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关系不如城市人口占地区总人口比重上升密切,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不一定就会导致城市财政收入增加、农村总人口减少、地区总人口增加,ABC错误。故选D。
A.农业现代化B.工业化进程加快
C.旅游日益发展D.房地产业日新月异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据此完成5~7题。
5.我国城市化主要表现为
A.从小城市到大城市B.从乡村到城市
C.从城市到乡村D.从大城市到小城市
6.我国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地区是
A.四川盆地B.珠江三角洲
C.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
(3)硅谷位于旧金山市东南部,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脉,面对旧金山湾。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这里属于地中海气候,气候宜人;“硅谷”临近旧金山航空港,并有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交通便捷;全世界的人才高地。“硅谷”集聚了大量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知识和技术的密集程度居美国首位。其中斯坦福大学在硅谷崛起早期起了关键作用,并提供了第一个科研工业区的地盘。现在斯坦福大学在基础研究对硅谷的贡献仍然重要,科技先进;集聚效应;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硅谷文化广泛的包容性及其推崇创业、宽容失败、鼓励冒险的社会文化观念,也极大地激发人们的创新和奋斗精神,为“硅谷”企业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可以开展协作,促进技术创新。
本题正确答案为D。
【点睛】
逆城市化的主要原因:一、城市中心人口高度密集,环境恶化,生活品质下降,而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二、乡村和小城镇,环境优美,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9.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城市化进程的相关知识。
【详解】
II阶段属于城市化中期加速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加快,城市规模扩大,易造成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二、三产业比重上升,A正确,CD错;逆城市化一般发生在III阶段,B错。所以选A。
(1)据图甲,归纳我国1950年到2005年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2)据图甲和图乙,比较中国和英国2005年城市化水平的差异。
(3)据图丙和图丁,比较发达国家和中国1950年以来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发展贡献度的差异。
(4)归纳分析我国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尤其应该关注哪一产业的发展?说明理由?
14.读下列“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表,回答问题。
5.B
6.B
7.D
【解析】
5.一般认为,城市化是一个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业地域转化为非农业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我国城市化处于加速阶段,大量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因此我国城市化主要表现为从乡村到城市,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经济发展往往是城市化的动力,而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第二产业的发展,因此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产业是第二产业。珠江三角洲改革开放较早,经济发展较快,吸引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是我国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地区,B正确。四川盆地、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经济发展较慢,城市化速度较慢,ACD错误。故选B。
(3)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可得出,到2010年世界总人口约达70亿,其中发达国家的总人口约达_______亿,因此控制_______国家的人口数量是当务之急。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阶段为传统农业发展阶段,b阶段为工业化阶段;c阶段为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A项a阶段为传统农业阶段,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市化水平较低;B项b阶段工业化阶段,环境污染严重;D项c阶段为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以第三产业为主。b——c时期,产业升级,可能出现企业外迁现象,C正确。故选C。
A.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B.逆城市化现象
C.城市规模逐渐缩小
D.第一、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
城市化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过程,一般选取人口、土地、、社会、经济等四个特征要素来研究城市化的时空分异特征。人口方面选择非农人口数量(不包括城市常住非户籍人口)作为衡量城市化发展指标,土地方面选择市辖区建成区面积作为评价指标,社会发展方面选择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作为评价指标,经济方面选择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代表。下图为京津冀地区城市化阶段整体年均增长率统计图。据此完成10~11题。
B.城市是区域的经济中心,尤其是大城市,规模大,等级高,服务范围广,经济发展不会停滞。故B错误。
C.逆城市化是发达国家部分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造成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但大城市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不会迅速下降。故C错误。
D.乡村地区和小城镇环境好,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成为乡村和小城镇的优势和吸引力,是逆城市化的原因之一。故D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