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醉翁亭记
欧阳修《醉翁亭记》阅读答案及赏析
![欧阳修《醉翁亭记》阅读答案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d735931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a.png)
欧阳修《醉翁亭记》阅读答案及赏析欧阳修《醉翁亭记》阅读答案及赏析「篇一」醉翁亭记(欧阳修)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2) 醉翁之意不在酒(3) 野芳发而幽香(4) 山肴野蔌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②段中,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洁”“落”四个典型情景来写四季变幻之美,情状俱到,精确而熨帖。
B.第③段写宴饮之乐,却别有情致地从捕鱼酿酒写起,既夸耀滁地的富足,也表明野餐的有趣。
C.选文围绕“乐”,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D.选文巧用诗的语言表达形式,全用对句,句式整齐,音节铿锵,读来声声清朗,极具音乐的节奏美。
【部编版】语文九上:第11课《醉翁亭记》课件
![【部编版】语文九上:第11课《醉翁亭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ab357e69ec3d5bbfd0a74d2.png)
太守宴也。
译文: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 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少少的 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山啊。到溪 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甜,酒味
清醇,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开在前面,这是太守
环滁( chú )
琅琊( yá)
林壑( hè )
辄醉( zhé )
酒洌( liè )
林霏( fēi)
山肴( yáo )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阴翳( yì)
野蔌( sù )
觥筹(ɡōnɡ )
状元成才路
伛偻( yǔ lǚ) 颓然(tuí)
射者中(zhònɡ )弈者胜( yì ) 暝( mínɡ )
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这里相当于“于”。
译文: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投 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
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容颜苍老,头
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时间副词,不久。
回家。
跟随。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
1.了解有关欧阳修的文学常识;掌握文言实词、虚词 的用法;理清段落层次,能准确翻译全文。(重点) 2.反复诵读,理清叙事写景的顺序,整体感知课文内 容;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感 情。(难点) 3.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祖国文化的高尚情感。 (重点)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在举行酒宴。
尽兴地喝酒。
弦乐器。 管乐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课件(80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课件(8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611d9b31711cc7931b716d4.png)
前面有伏笔,后面有照应。 觥筹交错:
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 场面。
3.本段在句法上较多地采用对 句,对句的形式多样,有:单句 对、双句对、三句对。请找出本 段中的对句,并指出属于何种形 式?
4.“太守醉”仅仅指喝醉酒吗?
主要指被美丽的山间 景色和百姓安定富足的生 活所陶醉。
本文写出了谁的“乐”?
禽鸟乐、滁人乐、众宾乐、太守乐
负者歌于途…… 从太守游而乐、宴酣之乐
山水乐、宴酣乐、乐民之乐
第三段把“太守宴”放在“滁人游”之前写好 吗?
滁人游说明百姓和乐,太守才能尽 情享受这“山水之乐”,体现了文章“与 民同乐”的主旨。
醉 翁 亭 记
(一)
写景:山 泉
叙事:作亭者
亭(由远到近)
山
翁
行
醉翁亭
醉去
六
翁八
七 里 亭
欧 阳
亭 记
百 载
修醉
影
乡
不
犹
孤
在
读出下列词语
林壑 hè 蔚然 wèi 翼然 yì 晦明 huì
潺潺 chán 辄醉 zhé
环滁 chú 野蔌 sù 觥筹交错gōng 伛偻 Yŭ lǚ 琅琊 lángYá 阴翳 yì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 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欧阳修
醉翁亭
春 景
夏 景
秋 意 浓
雪 景
欧 阳 修 手 植 梅
欧 门
教学重点
本文写景、抒情的特色和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醉翁亭记》
作者:欧阳修
“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古文运动领袖。字永叔, 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本文是作者被贬滁州时所作。
《醉翁亭记》课文翻译(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醉翁亭记》课文翻译(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https://img.taocdn.com/s3/m/79e26ae4bceb19e8b8f6ba92.png)
《醉翁亭记》课文翻译环滁皆山也环绕都是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许多,各个尤其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幽深秀丽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
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在山间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像鸟的翅膀一样靠近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的,是醉翁亭啊。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修建造亭子的人是谁呢?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取名,命名给它起名字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就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稍微喝一点儿就醉了,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称呼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情趣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寄托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第二段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雾气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云归而岩穴暝,聚拢昏暗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暗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野芳发而幽香,花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佳木秀而繁阴,茂盛美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
风霜高洁,即风高霜洁天气高爽,霜露洁白。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朝而往,暮而归,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背着东西的人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脊梁弯曲,这里借指老人牵扶,这里借指小孩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答应,老人弯着腰,小孩有大人抱着领着,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醉翁亭记》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醉翁亭记》课文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79246c43323968011c92e8.png)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醉翁亭记》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教案1、理解文章从“醉”和“乐”中所抒发的政治理想。
2、理解文中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3、掌握基础的文言词语。
4、背诵课文,默写重要句子。
教学重点:掌握实词解释与重要句子翻译,领会课文内容,体验作者心情。
教学难点:领会“与民同乐”的内涵。
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准备:一、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24岁中进士,曾任西京留守,因支持范仲淹改革而屡次被贬谪。
晚年曾主持进士考试,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
后任官职甚多,世称“欧阳文忠公”。
他领导了北宋诗人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被后世尊称为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庆历五年,欧阳修参加了范仲淹的“新政”改革,不久改革失败,被贬为滁州知府。
时值壮年,仕途失意,一时壮志难酬,内心抑郁,但他仍然以积极的态度当好地方官,为百姓办事。
并在滁州有所作为。
工作之余,寄情于滁州风光秀丽的山水之间,抒杯内心的政治抱负。
醉翁亭因此而得名。
二、识字:滁州、林壑、琅琊、潺潺、伛偻、觥筹、野蔌、阴翳三、解词:觥——酒杯翳——遮盖弈——下棋蔌——菜蔬意——情趣临——靠近伛偻——腰背弯曲(驼背)蔚然——茂盛的样子秀——发荣滋长四、课文简析:一段: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醉翁亭记》翻译【部编版九上参考课下注释教参整理】
![《醉翁亭记》翻译【部编版九上参考课下注释教参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47cda30af1ffc4ffe47aca5.png)
11、《醉翁亭记》翻译【部编版九上参考课下注释教参整理】原文: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翻译: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滁州城西南方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就是醉翁亭。
建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
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太守和客人来到这里饮酒,稍微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之间。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原文: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翻译:像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了;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的,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
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位下降,石头露出的,是山中的四季。
早晨进山,傍晚回来,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原文: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第11课《醉翁亭记》对比阅读6篇(含答案
![第11课《醉翁亭记》对比阅读6篇(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cb588e7e21af45b207a876.png)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6篇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一】【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乙】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
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
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林泉高致》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2分)(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2)名之者谁:2.选出下列句子中古汉语句式不同的一项()(2分)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
D.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2)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译:4.上面两段文字都写了山水之美,请你写出两个同时含有“山”和“水”的成语。
(2分)(1)(2)5.(乙)文的作者郭熙是宋代著名画家。
假如他去游览琅琊山,他会喜欢这座山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1 《醉翁亭记》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1 《醉翁亭记》课后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758ce1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f8.png)
11 《醉翁亭记》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朗读并背诵课文。
说一说第1段是如何由远及近,一步步“推出醉第亭的,这样写有什么效果?参考答案:作者按空间顺序,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图,由“群山环绕图”领起,紧接着,由全景到局部,先写“琅那秀色图”,然后写“酿泉飞泻图”,最后写“溪亭临泉图”。
这样层层递进,烘托主景,引人入胜。
二、课文第2、3、4段开头的“若夫”“至于”“已而”等词语有什么作用?这三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参考答案:“若夫”“至于”“已而”等词语在每段中起领起,引出下文的作用,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归来的一幅幅花卷。
第2段写山中景色和出游的乐趣,第3段接着详细叙写了滁地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第4段则紧接着写太守醉饮而归的情形。
这三段按照写景——游乐——归来的顺序,勾勒出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
三、本文多处提到“乐”,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参考答案:作者的“乐”归納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山水之乐”,并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ꎻ二是“宴酣之乐”,近取“山肴野蔌”,佐酒“非丝非竹”,众人“起坐而喧哗”,太守“颓然乎其间”ꎻ三是“乐人之乐”,故作文以叙其事。
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四、本文用了21个“也”字,有的表示判断,有的表示陈述。
朗读下列语句,结合上下文体会“也”字表达的语气。
1.环滁皆山也。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
4.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6.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参考答案:1.表示判断2.表示判断3.表示陈述4.表示陈述5.表示陈述6.表示陈述五、《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中有一些短语已经变成了成语流传下来,找出来,说说它们的含义及在现代汉语中语义的变化。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1醉翁亭记》课件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1醉翁亭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337d64569dc5022abea00c7.png)
拟声词,形容水声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
回环,曲折环绕
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名词作状语
靠近
环绕着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许多山峰, 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 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 山峰中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有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的, 是醉翁亭。
11 醉翁亭记
欧阳修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导入新课
秋高气爽,云淡风轻,正是出外旅游的大好时机!今 天我们就跟着欧阳修一起去安徽滁州的醉翁亭阅读一番。
春 景
醉 翁 亭
夏 景
记
秋
欧
意
阳
浓
修
雪 景
作者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 居士 。江西永丰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 大家之一〞,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背着东西的人
休息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
牵扶,指儿童
应,伛偻 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
应答 弯腰曲背,指老人
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错杂的样子
清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菜蔬
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 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容许。老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络 绎不绝的,是滁州的人们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 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清甜而酒水香醇,山中的野味 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
乐亦无穷也。
黄昏云聚拢来,山谷就 显得昏暗了,黑暗与光明交替变化,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秀丽的树繁茂成_____;秋 高气爽凝霜洁白;水面下降隐石出现;这是山里的四季的景 ___。早晨上山,黄昏返回,四季的景___不同,而乐趣也是 无穷无尽的。
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614648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ed.png)
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醉翁亭记》是谁写的?答:《醉翁亭记》是唐代文学家欧阳修所写。
2.《醉翁亭记》是唐代哪位文学家的代表作?答:《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代表作。
3.《醉翁亭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醉翁亭记》是一篇描写欧阳修自述游玩醉翁亭的游记,以豪放不羁的游览态度,展示了作者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对人生的态度。
4.《醉翁亭记》在文学史上有何意义?答:《醉翁亭记》揭示了作者对逸闻趣事的追求和对人生苦短的思考,成为唐代散文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判断题1.欧阳修是唐代文学家。
(√/×)答:√2.《醉翁亭记》是一首诗歌作品。
(√/×)答:×3.《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自传。
(√/×)答:×4.《醉翁亭记》对后世影响不大。
(√/×)答:×三、填空题1.《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唐代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2.欧阳修生活在(唐代)。
3.《醉翁亭记》描写了欧阳修自述游玩(醉翁亭)的游记。
4.《醉翁亭记》以豪放不羁的态度展示了作者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对人生的态度。
四、问答题1.简述《醉翁亭记》的写作背景。
答:《醉翁亭记》是唐代文学家欧阳修写于他被贬官时的作品。
当时,欧阳修因得罪权贵被贬到远离京城的地方,他以游玩醉翁亭为题材,通过描写亭子环境和自己的心情,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愤懑。
2.《醉翁亭记》中的“醉翁”指的是谁?答:《醉翁亭记》中的“醉翁”指的是欧阳修自己。
3.《醉翁亭记》中的“亭”是一个象征什么的意象?答:《醉翁亭记》中的“亭”象征的是欧阳修对陶渊明的怀念和对逸闻趣事的追求。
4.简述《醉翁亭记》的主题。
答:《醉翁亭记》的主题包括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对逸闻趣事的追求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思考等。
通过对醉翁亭的描写,作者表达了对自由自在、豪放不羁的生活态度的向往,同时也倡导了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的观念。
以上是关于《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的内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醉翁亭记》阅读练习与答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醉翁亭记》阅读练习与答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https://img.taocdn.com/s3/m/b53cb75887c24028905fc319.png)
《醉翁亭记》阅读练习与答案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环.滁皆山也环:环绕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C. 野芳.发而幽香芳:花草发出的香味,这里引申为“花”。
D.而乐亦无穷.也穷:穷困2.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草木繁盛的样子B.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见C. 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命名D.云归.而岩穴暝归:聚拢3.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出而林霏开.开:消散,散开B.山间之四时..也四时:四季C. 往来而不绝.者绝:消失D.觥.筹交错觥:酒杯4.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野芳发.而幽香发:开放B.临.溪而渔临:来到,靠近C. 泉香而酒洌.洌:清澈D.负者..歌于途负者:失败的人5.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伛偻..提携伛偻:腰背弯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B.已而..夕阳在山已而:随后,不久C. 树林阴翳.翳:昏暗潮湿D.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以……为乐6.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宴酣.之乐酣:尽兴地喝酒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离开C. 醒能述.以文者述:记述D.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从:自从7.下面的句子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A.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B.风霜高洁C.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D.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8.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2段中,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洁”“水”四个典型情景来写四季变幻之美,情状俱到,精确而熨帖。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1.醉翁亭记 (共30张PPT)(优质版推荐)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1.醉翁亭记 (共30张PPT)(优质版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9ed56944a6c30c2258019e0b.png)
建造 奋起,指有所作为 耕作,劳作
3.名有名.仙之则者名谁. 莫名.其妙
命名,取名 出名,有名 说出,描述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乐而游不人知去太而守禽之鸟乐乐..其也乐也
乐.此不疲
乐趣 以……为快乐 欢乐,快乐 乐于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得得 遂 且.迷 欲志, 与,不 常与复 马民等由得.不之路可得.
• C.本文除第一段外,每段开头都用领起词语 引出下文。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 ,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
• D.这篇文辞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滁人游、 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等画面,展现了太守 与民同乐的美好场景。
• 【答案】B
• 【解析】“也凸显了作者政治失意、仕途坎坷 的内心抑郁和苦闷”表述有误,“颓然”在这 里形容作者的醉态,并没有凸显作者的抑郁和 苦闷。
•年老时遇到政治清明,如今听说您要离任了 ,所以我们相互扶助一起送上(一点礼)。”刘 宠说:“我的政绩怎能比得上你们说的呢!父 老们辛苦了!”老人恭敬地用手捧着钱(送给 刘宠),刘宠难以推辞,就从每人的手中选了
一枚铜钱收下了。
谢谢观看
Exit
。2. 一份耕耘,份收获,努力越大,收获越多,奋斗!奋斗!奋斗!3. 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4. 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5. 不管现在有多么艰辛,我们也要做个生活的舞者。6. 奋斗是万物之父。— —陶行知7. 上帝制造人类的时候就把我们制造成不完美的人,我们一辈子努力的过程就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的过程,我们的一切美德都来自于克服自身缺点的奋斗。8. 不要被任何人打乱自己的脚步,因为没有谁会像你一样清楚 和在乎自己的梦想。9. 时间不在于你拥有多少,只在于你怎样使用10. 水只有碰到石头才能碰出浪花。11. 嘲讽是一种力量,消极的力量。赞扬也是一种力量,但却是积极的力量。12. 在我们成长的路上也会遇到一些挫折,一些困 难,那韩智华就是我们的榜样,永不认输,因为我知道挫折过后是一片晴朗的天空,瞧,成功就在挫折背后向我们招手,成功就是在努力的路上,“成功就在努力的路上”!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向美好的明天走去。13. 销售世界上 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14. 不要匆忙的走过一天又一天,以至于忘记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生命不是一场速度赛跑,她不是以数量 而是以质量来计算,知道你停止努力的那一刻,什么也没有真正结束。15. 也许终点只有绝望和失败,但这绝不是停止前行的理由。16. 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7. 我颠覆了整个世界。只为了摆正你的倒影18. 好的想法是十分钱一打,真正无价的是能够实现这些想法的人。19. 伤痕是士兵一生的荣耀。20.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21. 多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可以”,只有这样才不会被“不可能”束缚,才能不断超越自我。22. 人生本来就充满未知,一切被安排好反而无味——坚信朝着目标,一步一步地奋斗,就会迈向美好的未来。23. 回避现实的人, 未来将更不理想。24. 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办不成任何事情。25. 无论什么思想,都不是靠它本身去征服人心,而是靠它的力量;不论靠思想的内容,而是靠那些在历史上某些时期放射出来的生命的光辉。——罗曼·罗 兰《约翰·克利斯朵夫》26. 上帝助自助者。27. 你的爸妈正在为你奋斗,这就是你要努力的理由。28. 有很多人都说:平平淡淡就福,没有努力去拼博,又如何将你的人生保持平淡?又何来幸福?29. 当事情已经发生,不要抱怨,不 要沮丧,笑一笑吧,一切都会过去的。30. 外在压力增加时,就应增强内在的动力。31. 我们每个人都应微笑面对人生,没有了怨言,也就不会有哀愁。一个人有了希望,就会对生活充满信心,只要你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以 乐观的精神面对人生。32. 勇敢的人。——托尔斯泰《袭击》33. 昨天下了雨,今天刮了风,明天太阳就出来了。34. 是的,成功不在于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只要你努力过,拼搏过,也许结果不一定是最好的那也走过了精彩的过 程,至少,你不会为此而后悔。35. 每一天的努力,以后只有美好的未来。每一天的坚持,换来的是明天的辉煌。36. 青年最要紧的精神,是要与命运奋斗。——恽代英37. 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38. 志不可立无可成之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何所底乎?--王守仁39. 拿望远镜看别人,拿放大镜看自己。40.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41. 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曾国42. 在我们能掌控和拼搏的时间里,去提升我们生命的质量。43. 我们不是等待未来,我们是创造未来,加油,努力奋斗。44. 人生如画,一笔一足迹,一步一脚印,有的绚丽辉煌,有的却平淡无奇。45. 脚跟立定以后,你必 须拿你的力量和技能,自己奋斗。——萧伯纳46. 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第11课《醉翁亭记》对比阅读 (9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第11课《醉翁亭记》对比阅读 (9篇)](https://img.taocdn.com/s3/m/72c633665727a5e9856a61e6.png)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一】【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大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1 醉翁亭记 课件(共22张PPT)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1 醉翁亭记 课件(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655c68d5ef7ba0d4b733b2d.png)
坐落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与 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 “中国四大名亭”,居“四大名亭”之首。 醉翁亭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 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的就 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 色。它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凌空挑出。数 百年来虽屡次遭劫,又屡次复建,终不为人 所忘。
环绕着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 向的许多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望 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 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 座山峰中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山势回环, 路也跟着拐弯,有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 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
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 仙。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 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客人来 这里喝酒,喝了少许就醉了,而年龄又 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叫“醉 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 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 里,寄托在喝酒上。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 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 老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 州的人们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 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甜而酒水清,山 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的,这是太 守的酒宴啊。
酒宴上畅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 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 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色苍老, 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 是太守喝醉了。
背景链接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当时欧阳修 正任滁州太守。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 的。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 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 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 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却是政治昏暗,奸邪当道, 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 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长,这又不 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这是他写作《醉翁 亭记》时的心情,悲伤又有一份欢喜。这两方面是糅 合一起、表现在他的作品里的。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课后作业_【补充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课后作业_【补充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e7fa1c26bec0975f465e291.png)
第三单元寄情山水名胜11. 醉翁亭记1.古今异义。
(1)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义:今义:(2)野芳.发而幽香古义:今义:(3)佳木秀.而繁阴古义:今义:2.一词多义。
(1)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而乐.亦无穷也(2)归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云归.而岩穴暝(3)谓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4)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5)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溪而渔(6)而而.年又最高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朝而.往而.不知人之乐3.词类活用。
(1)山.行六七里活用为,(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活用为,(3)名.之者谁活用为,(4)故自号.曰醉翁也活用为,(5)杂然而前.陈者活用为,(6)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活用为,4.文学常识。
《醉翁亭记》的作者是 ,字,号 ,晚年又号 ,谥号 ,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之一,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5.预习课文,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运用什么写景顺序引出描写对象“醉翁亭”的?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文中写了哪几种乐?作者所向往的“乐”是什么?(3)本文中,作者是如何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的?参考答案1.(1)意趣,情趣心愿;意向(2)花芳香(3)茂盛清秀2.(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形容词,欢乐名词,乐趣(2)动词,回去动词,聚拢(3)动词,命名动词,为,是(4)形容词,秀丽形容词,茂盛(5)动词,居高面下动词,到(6)连词,表递进连词,表承接,然后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却3.(1)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2)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3)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4)名词作动词,取别号(5)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6)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4.欧阳修永叔醉翁六一居士文忠唐宋八大家5.(1)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由远及近,用“望”“行”和“路转”把读者的视线由“林壑尤美”的西南诸峰,引向“蔚然而深秀”的琅琊山,再到“泻出于两峰之间”的酿泉,最后推出“醉翁亭”。
《醉翁亭记》注释、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
![《醉翁亭记》注释、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https://img.taocdn.com/s3/m/08e14c4689eb172dec63b748.png)
《醉翁亭记》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环滁】。
2、【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蔚然,。
3、【峰回路转】。
回,。
4、【翼然临于泉上】。
临,。
5、【太守自谓也】。
6、【意】。
7、【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林霏开】。
霏,。
9、【云归而岩穴暝】。
暝,。
10、【晦明变化】。
11、【野芳发而幽香】。
芳。
12、【佳木秀而繁阴】。
秀,。
13、【风霜高洁】。
14、【负者】。
15、【休于树】。
16、【伛偻提携】。
伛偻,。
提携,。
17、【洌】。
18、【山肴野蔌】。
蔌,。
19、【陈】。
20、【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酣,。
丝,。
竹,。
21、【弈】。
22、【觥筹交错】。
觥,。
筹,。
23、【苍颜】。
24、【颓然乎其间】28、【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29、【谓】。
二、重点句子翻译: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翻译: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翻译: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4、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翻译:5、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翻译: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翻译: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翻译:8、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翻译:9、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翻译:10、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翻译:1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翻译:1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翻译:三、课外文言文阅读:观月张孝祥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
……今余之游金沙堆①,其具是四美者与?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
《醉翁亭记》原文及注释
![《醉翁亭记》原文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ab7fe531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97.png)
《醉翁亭记》原文及注释11 《醉翁亭记》原文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11 注释环滁(chú):环绕着滁州城。
环,环绕。
滁,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
皆:副词,都。
其:代词,它,指滁州城。
西南诸峰:滁州城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
林壑(hè)尤美: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壑,山谷。
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深秀:幽深秀丽。
山行:沿着山路行走。
潺潺(chán):流水声。
泻:飞泻。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临:靠近。
作:建造。
名:命名。
辄(zhé):就。
意:情趣。
乎:于。
林霏(fēi)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
霏,雾气。
云归:烟云聚拢。
岩穴暝(míng):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暝,昏暗。
晦(huì)明:指天气阴晴明暗。
芳:香花。
部编版九上语文第11课《醉翁亭记》课件(27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部编版九上语文第11课《醉翁亭记》课件(27张PPT)[优秀课件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71dd044580216fc710afd1e.png)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1醉翁亭记 课后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1醉翁亭记 课后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a394e1852458fb760b5623.png)
11 醉翁亭记01 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环滁(chú) 琅琊(lánɡ yá) 饮少辄醉(zhé)林霏开(fēi)岩穴暝(míng) 晦明变化(huì)酒洌(liè) 伛偻(yǔlǚ)山肴野蔌(yáo)(sù)弈者胜(yì) 觥筹(gōng chóu) 树林阴翳(yì)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居高面下(3)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趣,情趣(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领会 寓:寄托(5)日出而林霏开霏:弥漫的云气(6)云归而岩穴暝暝:昏暗(7)野芳发而幽香芳:花(8)负者歌于途负:背着东西(9)伛偻提携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10)泉香而酒洌洌:清(11)山肴野蔌蔌:菜蔬(12)杂然而前陈者陈:陈列,摆开(13)宴酣之乐酣:尽兴地喝酒(14)弈者胜弈:下棋(15)觥筹交错觥:酒杯3.填空。
(1)《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朝代)文学家,和苏轼、苏洵、苏辙、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以神来之笔捕捉到了四时之景的诗情画意,其中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作者用“(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两句描绘出山间朝暮的变化,语言精练,对比鲜明。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远望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要说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这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
【知识与技能】
l.正确理解文中的难词、难句,了解文意。
2.进一步体会文言虚词“也”“而”的作用。
3.巩固对“骈散结合”句式特点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优美的语言,力求熟读成诵。
2.扣住“文眼”认真思考,理解文章主旨。
3.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再现美文的意境,由此体会文章所构造的优美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懂得并学会在受到挫折不幸时,应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具有旷达的情怀。
2.引导学生感受本文流畅婉转、抑扬错落的语言风格,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的情感。
1.正确理解文章意思,体会本文婉转优美的语言特点,欣赏作者构造的优美意境。
2.理解作者在文中,写“醉”是表象,写“乐”是实质,以“醉”写“乐”的用意。
第1课时
一、新课导入
醉翁亭位于琅琊山半山腰的古道旁,是上琅琊寺的必经之地。
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醉翁亭,作一次滁州之旅,涤荡心中的芜杂,感受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的迷人风光;跨越时空,与圣贤会晤,感受那份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二、资料助读
1.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24岁登进士第,曾任西京(今河南省洛阳市)留守推官,因几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屡遭贬谪。
晚年曾主持进士考试,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
又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死后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2.范仲淹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期间,提出了十项改革措施,欧阳修积极支持,直言敢谏。
革新失败后,欧阳修被株连受贬,先后在滁州、扬州、颖州做了九年地方官,在此期间,他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宋史·欧阳修传》称颂他说:“不求声誉,宽简而不忧,故所至民
便之。
”对宽简措施,他解释说:“吾所谓宽者,不为苟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文中描写的升平景象和流露的与民同乐思想展示了作者对滁州任上政绩的喜悦。
3.相关资料。
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被称为“唐宋八大家”。
他们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行者,主张文学革新,建立了有理论、有创作成就的散文系统,成为后人效法的典范。
六一居士传: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
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三、预习检查,扫清字词障碍
1.一词多义
(1)临⎩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动词,靠近)临溪而渔(动词,到) (2)而⎩⎪⎨⎪⎧泉香而酒洌(顺接连词)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转折连词)朝而往,暮而归(连词,连接状语中心词,不译)
(3)名⎩⎪⎨⎪⎧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名词,名字)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动词,命名) (4)乐⎩⎪⎨⎪⎧乐亦无穷也(名词,乐趣)游人去而禽鸟乐(动词,欢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5)之⎩
⎪⎨⎪⎧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名之者谁(代词,它 ) (6)秀⎩
⎪⎨⎪⎧蔚然而深秀者(形容词,秀丽 )佳木秀而繁阴(茂盛、繁茂)
2.词类活用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名词作状语,像鸟儿的翅膀一样)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3)杂然而前.陈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3.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①环滁皆山也(用“……也”表判断)
②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用“……者,……也”表判断)
(2)倒装句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于途”是“歌”的状语,后置;“于树”是“休”的状语,后置)
(3)省略句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心”和“酒”前省略了介词“于”)
四、借助课本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及名字的由来(琅琊山间、酿泉边上)。
第二部分(第2段):山间朝暮四季景色。
第三部分(第3、4段):太守与民同醉同乐的情景。
第2课时
一、欣赏第一个景点——醉翁亭
1.总领全文的是哪一句?
环滁皆山也。
2.划分段落内部层次,理清文脉。
这段总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
分两层。
第一层写环境并点题:环滁皆山→西南诸峰→琅琊(鸟瞰)→酿泉(由俯到仰)→醉翁亭(自下而上,点题);
第二层写亭的得名:建亭者→名亭者→乐(题眼,主线)。
3.分析第一层的写景方式。
自远而近,从大环境写起,层层烘染,步步推进,一步步把读者带入佳境,并交代了下文的游乐路线与环境。
4.根据提示背诵此段。
5.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含义。
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
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二、欣赏景点之二——琅琊山早晚及四季美景
这段分述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是上段“山水之乐”的具体化。
作者在写朝暮图及四时景物时抓住各自特点来写。
写朝暮图就是一天时间的纵面展开,写四季景则是横向铺排。
写早晚景色变化,抓住“明”“晦”的特点,用“日出”“云归”写出“林开”“岩暝”的变化景象,成为对比鲜明的两幅画面。
写四时景抓住了山间独特的景物山、花、木、泉、石,写出了迥然有异的四幅图景。
三、欣赏景点三——官民同游
1.第三段写什么?可分为哪几层?段首的“至于”有什么作用?
写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
可分为四小层。
分别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其中“太守醉”是全段核心,其他俱是陪衬,写“醉”也是写“乐”。
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平列。
2.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
为了给“太守宴”创设一个欢乐的氛围,并蕴含着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
3.这段的结构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用三个并列的层次来突出最后一个层次。
在大小环境和众多人物中突出太守。
4.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
”
5.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
从写滁州百姓之乐中,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
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
“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
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
这是他的政治理想。
四、独立阅读第四段
1.先朗读(勾画出写山间夕照的起止句),后分析,再背诵。
2.太守、众宾客为何而“乐”?
太守: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
众宾客:从太守游而乐。
3.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
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
“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的反映。
第3课时
一、背诵课文
二、由学生自己边背边理清文章脉络
1.开头部分介绍了醉翁亭,包括两个衔接得十分自然的层次:前一层介绍亭的环境;后一层介绍亭名由来。
2.中间部分描写醉翁亭的景色,也可分两层:第1层写山间朝暮、四季不同景色,先用“若夫”一词领起,后接“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第2层写人游琅琊山之乐,先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平列,然后依次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和太守醉四项内容。
3.结尾部分也分两层,第1层写游人去,禽鸟乐;第2层写太守乐其乐——与民同乐。
这两层中间用“然而”一词表示语意的转换。
4.贯穿全文的主线是:全文围绕“乐”这一主线展开。
5.找出文中的成语:水落石出、峰回路转、醉翁之意不在酒。
6.本文的切入点是:醉。
7.太守为何而醉?
为景而醉:琅琊秀丽,酿泉迷人。
为人而醉:滁人游,众宾欢。
为情而醉:与民同乐。
三、本文的记叙、写景、抒情是如何相结合的
以抒情贯穿于记叙写景之中。
第1段写亭之概况,第二层写朝暮图、四季景等,都以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为主线贯穿起来。
景中处处有情,真是情景交融。
四、课堂小结
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
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有骈句,本文还有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句,如“环滁皆山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等。
这些名句要熟记、牢记,并理解其蕴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