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兼爱》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兼爱》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积累文中所涉及的典型实词、虚词和句式知识。
2·技能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的实词、虚词及句式方面的知识,去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3·情感目标
体会“兼爱”思想内涵,进一步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法、拓展延伸法
教学设想:《墨子》这部著作,几乎出现最高的一个字的几率,就是有关于爱的问题。那么,墨子提倡的爱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爱呢?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我将和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教学实录:
一、导入
师:春秋战国时期,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等思想在政治的舞台上争奇斗艳,而墨家学说就是其中最绚烂的一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墨子》的《兼爱》去感受墨家思想的伟大。
二、学生初读课文,纠正学生不正确的读音。
三、学习小组的成员互相解决难懂字词。教师巡视,总体指导。
四、分析课文
师: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生:总领下文。
师:回答得很好。第一段指出“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文末见义,以“医之攻人之疾病”比喻,阐明察“乱”之所起对于治理天下的重要性,纲举目张,领起下文。
师:在墨子看来,天下之乱的根源是什么?
生:在于人们的“不相爱”,在于损人害人的自爱自利。
师:墨子分别从哪几个层次来说明“不相爱”的恶果?
生1:(读课文第二段)分别从君臣关系、父子关系这方面去论述。
师:只是这些方面吗?其他同学还有没有补充?
生2:在课文第三段还提到了盗贼、第四段提到了诸侯等等
师:对。同学们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应尽量全面。在文章中墨子分别从臣自爱不爱君,子自爱而不爱父,盗贼自爱其家而不爱他家,诸侯自爱其国而攻异国等方面深入阐述,认为乱“皆起自不自爱”,给人深刻印象,颇有说服力。
师:针对这种恶果,墨子认为用什么方法可以消除?
生:兼相爱。
师:对。文章第五段通过一连串的反问和假设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兼相爱”、“天下治”的政治蓝图。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这一段,仔细地品味里面的含义。
学生朗读。
师:后人将墨子在第五段中表述的思想总结为六个字“兼相爱,交相利”,那么同学们是如何来理解这种“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这一段,和组内的同学分享你的看法。
参考:何为“兼相爱、交相利”?墨子曰:“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墨子·兼爱中》)墨子无意追求爱的浪漫,而视之为济世救世的良方。墨子认为,先秦社会之所以失范,在于人与人之间不相爱,“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与此相伴,自私自利亦是乱世之因,如“亏父而自利”、“亏子而自利”、“亏兄而自利”、“亏弟而自利”、“亏君而自利”、“亏臣而自利”、“乱异家以利其家”、“攻异国以利其国”等等皆为自私自利之结果。一言以蔽之,违反兼爱互利原则的恶果是“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傲贱、诈必欺愚”。这表明,墨子有意凸显爱的现实性一面,拙于或不屑渲染爱的幻梦色彩。而这一步骤又主要是通过把爱与利予以贯通得以完成的。也就是说,爱必言利,以爱启利,以利寓爱,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兼相爱”并不否定自爱,而是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交相利”也不是鄙视自利,而是力求使自利与互利两不偏废。“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
者,人必从而利之”。在这种爱意融融的相互义务性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富足。是故,兼爱互利是为治之道,“今天下之士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作为功利范畴的称谓,利在墨子那里主要是指利益、益处、互利、谋利等,似乎并无特异之处。但是,一旦将利与爱联系起来,使利成为爱的助力、佐证而不是对立面,那么利就获得了非同寻常的意味。墨子既不片面宣扬自爱自利,也不断然否定自爱自利,而是讲求“兼”、“相”、“交”,提倡同类项之间(君臣、父子、家国等)的互摄、协调,这才是“兼相爱、交相利”的精要。从而,利不是狭隘的自私、计较、得失,不是应该任意贬低、排拒、批判的对象,而是可以借助、肯定、拥有的现实利益,具有更为开阔的胸襟与气势。
师:好。刚才同学们都对墨子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探讨,许多同学对出了对“兼爱“思想的独特理解。然而,同学们认为墨子“兼爱”的思想在当时的社会可能实现吗?
生:不可能。
师:为什么?
生:人都是自私的,那可能都做到想墨子所说的那样?
师:由于墨家是站在弱势群体的角度,客观地反映了身处贫困与战乱的人们的愿望,因而它成为战国时期一大学派。但是,这种“兼爱”的学说在封建等级社会能行得通吗?再者墨子所处的时代正值春秋末战国初,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此时所出现的社会
动乱并不是墨子所简单朴素理解的各方不兼爱,“交相恶”引起的,根本的则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因此,墨子的这种兼爱的思想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理想主义,它根本是不会实现的。
师:今天我们重读《墨子》的《兼爱》,其“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对于我们的生活有没有指导意义?
生:有。比如我们与父母之间、与同学之间、与老师之间就应该相亲相爱。
师:说得对。有的人在人家休息时间或安静学习时大声谈论,有的人为了求快,打饭或看病时喜欢插队。这些人就属于那种自爱而不知道相爱的人。大家都希望别人爱自己。但往往第一步是最难的,就是我们要身先士卒,爱别人。要想别人怎么对待你,首先你得怎样对待别人。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人应该从只知道自爱而不知道相爱、只知道自利而不知道利人的偏狭中超脱出来,由此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