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案 新人教版 (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课标要求

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表现。

难点:如何认识宋代社会生活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和发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清明上河图》。

教师描述:清晨,疏林薄雾中,两个脚夫赶着驮炭的毛驴,缓缓步向城门;太阳升起,汴河两岸顿时热闹起来。叫卖的,打招呼的,还有船工的号子,人声鼎沸。回娘家的小媳妇骑着毛驴,上朝办事的官员乘着八抬大轿,从西域回来的商人牵着驼队进了城……

天渐渐转暗,岸边人家的灯一盏盏地亮起来,热闹的河岸渐渐安静了。一轮明月倒映在河中,月影随着水波若隐若现;雕花游船上,正在歌舞宴饮,琴瑟之声相闻,和着潺潺的水声,格外雅静。不远处的小酒馆里,一些人正在划拳喝酒,旁边的赌场里赌徒们的吆喝声嘶力竭……

这一切,不是电影,不是模仿秀,这就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北宋开封府,这就是上海世博园中国国家馆“镇馆之宝”的“动”版《清明上河图》!它其实是一幅巨幕投影。这幅长128米、高6.5米、面积达832平方米的“清明上河图”,以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制作,分为日景和夜景两部分,每四五分钟轮回一次。

教师设问:从《清明上河图》描绘的热闹景象中,你能感受到怎样的宋代社会风貌?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

推进新课

一、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

1.服饰

课件出示图片:“宋代的妇女服饰”和“宋墓壁画‘宴饮图’”,提问:宋朝在服饰上发生了哪三个方面的变化?

学生回答:官员服饰——从节俭变为奢侈;劳动者服饰——受少数民族影响,小袖狭身的短衣;陋习——妇女缠足。

教师总结:通过对宋朝服饰特点的归纳与总结,我们要明白:第一,宋朝服饰特点的历史变化,从王朝初年的俭朴到王朝末年的奢侈,一方面表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统治阶级的日渐腐朽。第二,宋代的服饰中明显地反映了少数民族的影响。这是长期以来民族交往和民族融合的结果,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起到了丰富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作用。

2.饮食

课件出示图片:《宋代庖厨》,提问:那时南北方在饮食上有什么区别?

学生结合教材小字回答:肉食——北方羊肉为多,南方吃鱼多;主食——北方以包子等面食为主,南方以粥等米食为主;饮茶——“斗茶”习俗和“献茶”民俗。

3.住房

课件出示《清明上河图》,提问:宋代“市郊村野”和“都市街景”图里的住房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农民住房多为低矮的茅屋,城市平民多住瓦顶平房,贵族官僚多住园

林式建筑。

课件显示:宋代家具图片,提问:请大家结合教材小字内容和屏幕上的图片,归纳宋代的家具有哪些显著的特点?(种类多、高脚家具广泛使用)

4.交通

(1)请大家仔细观察屏幕上的《清明上河图》,图中有哪些交通工具?(轿子、骆驼、牛车、马车、马、船)

教师总结:宋代的交通中,畜力占有重要地位,畜力包括马、骡、骆驼、牛之类,宋代严重缺马,需要耗费巨资,从周边买马。

讨论:想一想同学们看过的以宋代为历史背景的影视剧,如《少年包青天》《天龙八部》中通常所使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剧中人物主要以马为代步工具。

教师总结:实际上,宋朝缺马,士大夫一般是骑驴,当时的主要交通工具是牛车或驴车,而不是马车。

(2)除了交通比较发达,宋朝时便于人们出门旅行和商人们长途经商的条件还有哪些?(“邸店如云屯”,形容宋代旅店业的兴旺)

二、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

1.热闹的瓦子

课件出示:《宋代说书图》《木偶戏》《百子嬉春图(部分)》等图片,提问:在宋代,娱乐场所叫什么?在这些娱乐场所里,有哪些娱乐节目上演呢?

学生回答:瓦子。有耍杂技的、踢球的、表演武术的等。

教师总结:宋代,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对文体娱乐活动的需求增大。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不仅可以看到林立的店铺,而且还能看到许多娱乐场所,在宋代,娱乐场所叫瓦子。瓦子、勾栏的出现是商品经济繁荣、城市规模扩大、市民阶层发展壮大的结果。瓦子既是娱乐中心,又是商业中心,娱乐活动和商业活动同时进行,因此又叫瓦市。在瓦子中设置的固定的演出场所,称为勾栏,内设戏台、后台和观众席。每座瓦子中都有勾栏,少者一两座,多者十余座,最大的可以容纳数千人。

2.欢乐的节日

提问:在宋朝都有哪些重要的节庆活动?

学生: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课件出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请找找诗中所反映的北宋过年的习俗,现在还保留着这些过年的风俗吗?今天的春节和宋代的元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自由回答。

本课小结

两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经济繁荣、商业发达、城市兴起、市民文化生活丰富的朝代,这一课通过学习宋代的衣食住行,了解了宋代物质生活的丰富及娱乐活动和节庆活动的多姿多彩,给我们展现了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还得到的启示就是:在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条件下,我们应该树立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培养社会责任感!

板书设计

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一、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

1.衣:由节俭到奢侈;受少数民族的影响;缠足

2.食:北方:面食,羊肉;南方:稻米,鱼

3.住:邸店、茅屋、瓦房、四合院、私人园林

4.行:轿子、牛车、驴车、船等

二、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

1.瓦子: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2.节日:元旦(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宋代的瓦子勾栏

唐代的寺院戏场到了宋代随着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及夜禁制度的瓦解,开始走向民间,形成了宋代遍布市井的勾栏瓦子。

瓦子——城市商业性游艺区,也叫瓦舍、瓦市。瓦子里设置的演出场所称勾栏,也称钩栏、勾阑。勾栏的原意为曲折的栏杆,在宋元时期专指集市瓦子里设置的演出棚,成为盛极一时的名俗。瓦子的规模很大,大的瓦子有十几座勾栏。

勾栏的建造形制借鉴了当时神庙戏台的一些特点,设立戏台和神楼,又考虑了对观众的安置建造全封闭的形制,四周围起,上面封顶,演出可以不考虑气候和时令的影响。在其内部,一面建有表演用的高出地面的戏台,戏台上设有乐床。其后是戏房,戏房通往戏台的通道称为“古门道”或“鬼门道”,也就是上下场门,其他面则是从里往外逐层加高的观众席,叫腰棚。其中正对戏台而位置较高的看台又叫神楼。观众席里又有最上等的座位叫青龙头,位于靠近戏台左侧的下场门附近。勾栏实行商业化的演出方式,对外售票。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剧场的正式形成。它历经了北宋、金、元、明朝前期400余年时间。这一时期中国戏剧的演出场所以勾栏瓦子为主,神庙戏楼为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