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赣州市市情简介
据中国赣州网,赣州位于江西省南部,俗称赣南。辖2区1市15县,3个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1个综合保税区面积3.94万平
方公里,人口928.5万,国土面积、人口分别占全省的1/4和1/5,是江西区域面
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设区市;其中农村户籍人口734.2万、占总人口的79.1%;共有283个乡镇、3460个行政村。市树为榕树,市花为金边瑞香。
一是区位优势明显。是赣粤闽湘四省通衢,江西南大门、珠三角直接腹地、海
西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唐代即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如今正成为我国南方
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拥有四省边际区域最大的4C级民用机场,通
达北京等国内50多个重要城市,年旅客吞吐量突破60万人次;建成和在建高速公
路总里程突破1000公里,占全省1/4;铁路营运里程364公里。
二是文明久远灿烂。五千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秦始置县,宋定名赣州。1994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张九龄、苏东坡、辛弃疾、文天祥等历史名人曾在此留下政功墨迹,唐代马祖道一禅师、风水大师杨
筠松分别在此弘扬禅宗文化、堪舆文化,周颐、程颢、程颐、王阳明等理学大家使赣州成为宋明理学发祥地,民国时期蒋经国主政赣南(1939年3月至1945年7月)
长达6年。赣州是“江南宋城”,为宋代36个大城市之一,被誉为“宋城博物馆”。八境台踞章、贡两江交汇处,“览群山之参差,俯章贡之奔流”;郁孤台以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而声名远播;至今保存有
全国最为完整的宋代砖城墙、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岩、江西四大名窑—七里镇古窑址,泽惠古今的宋代地下排水系统——福寿沟,被誉为中国城市建设史上的
奇迹。赣州是“客家摇篮”,客家先民南迁第一站,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的摇篮,全市95%以上为客家人,至今保存完好的上千座客家围屋,被誉为中国民居建筑
奇葩;赣南采茶戏兴国山歌、于都唢呐、石城灯会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
至今。
三是革命历史辉煌。赣州是全国著名的“红色故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
央苏区的主体和核心区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此奠基,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
千里长征从瑞金、于都等地出发,艰苦卓绝的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在赣南山
区浴血坚持,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
革命家在这里留下闪光足迹。赣南苏区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
牺牲,仅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10.82万人,分别占全省、全国烈士总数的
43.8%、7.5%,长征路上平均每公里就有3名赣州籍烈士倒下。赣州走出了134
位开国将军,其中兴国籍将军56名,兴国被誉为“将军县”。赣南红土地孕育
了伟大的苏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将其概括为“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深刻阐述了苏区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
四是资源禀赋独特。素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美称。黑钨储量居世界第一;离子型稀土资源储量占全国同类稀土资源保有储量60%以上,在国内外同类型矿
种中位居第一,富含高价值的铽、镝、铕、钇等中重稀土元素。被誉为“世界橙乡”,脐橙种植面积183万亩,为世界最大;年产量居世界第三、全国第一。
五是生态环境良好。年平均气温19.3度、降雨量1605毫米,无霜期平均
288天。有国家级森林公园8个、省级森林公园2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
省级自然保护区5个、市县自然保护区27个,森林覆盖率达76.4%,是全国十
八个重点林区和十大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城市之一,享有“生态家园”美誉。章、贡两江合流为赣江,鄱阳湖水系的25%、东江水系的10.4%流量源于赣南,年均水资源量335.7亿立方米;崇义阳岭号称“天然氧吧”,空气负氧离子最高值为每立方厘米19.2
万个单位。被联合国环境规划基金会授予“绿色生态城市保护特别贡献奖”,获“2013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殊荣。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深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我们大力弘扬苏区精神,艰苦奋斗,扎实苦干,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健康发展。总体发
展思路是:围绕全面加快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牢固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理念,以工业化和城镇化为驱动、信息化为引领,促
进农业现代化和发展生态化,大力推进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着力
打造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
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
市和区域性金融、物流、旅游中心,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红色文化
传承创新区,加快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努力实现“一年一
变样、三年大变样、五年上台阶、八年大跨越”目标,到2020年,生产总值、
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总收入三个指标实现“翻两番”,人均主要经济指标接近基本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确保与全
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1673.31亿元,增长10.5%,增幅全省第三,人均生
产总值首次突破3000美元;财政总收入280.2亿元,增长21.4%,增幅全省第二;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4.37亿元,增长30.5%,增幅全省第一;税收收
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85.4%,居全省第二;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80.42亿元,增长18.9%,增幅全省第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35.78亿元,增长13.2%;固
定资产投资1330.87亿元,增长28.5%,比全省高8.5个百分点,增幅保持全
省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9.99亿元,增长13.7%;实际利用外资11.07
亿美元,增长13.3%;进出口总额33.02亿美元,增长0.3%,其中出口总额
29.16亿美元,增长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66元,增长10%;农民人
均纯收入6014元,增长13.5%,增幅首居全省第一;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14万人;人
口自然增长率7.34‰。
全市上下正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
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改革
创新”核心要求,按照省委“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战略部署,坚持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抓改革、促发展、惠民生、
保稳定、强作风,全力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提速提质提效,为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扎实基础。
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江西南部,简称赣南。东接福建省三明市和龙岩市,南临广东省梅州市、河源市和韶关市,西靠湖南省郴州市,北连本省吉安、抚
州两地区。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也是内地通向
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