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情
赣州近十年变化感悟
![赣州近十年变化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d2738331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ef.png)
赣州近十年变化感悟一、引言赣州作为江西省的一个重要城市,近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对赣州近十年的变化进行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和分析,以期了解赣州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同时探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二、经济发展2.1 城市建设赣州近十年来,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许多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道路宽敞平整,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同时,市区的商业中心日益繁荣,各类商场、餐饮店、娱乐场所纷纷涌现,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2.2 产业升级赣州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传统的资源型产业逐渐减少,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
例如,高新技术园区的建设,吸引了大量高新技术企业的入驻,为赣州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2.3 旅游业兴盛赣州素以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
近年来,赣州的旅游业蓬勃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著名的景点如龙虎山、庐山、婺源等,成为了游客们的热门目的地。
旅游业的兴盛带动了相关配套服务业的发展,提升了赣州的综合实力。
三、社会变革3.1 教育兴起在过去的十年中,赣州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许多优质学校的建立,提高了赣州的教育水平。
同时,赣州市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了学校的硬件条件,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分配。
这些改变让更多的孩子有了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助力赣州的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
3.2 医疗保障赣州的医疗事业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医院设施的改善和医疗技术的提升,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医疗保障。
同时,政府加大了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完善了医疗保障体系,提高了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
这一系列的举措,有效地提升了赣州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3.3 社会治安稳定赣州在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
加大了对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严厉惩治各类违法行为。
同时,积极开展社会公平正义宣传教育,提高了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素养。
这些措施带来了社会治安整体水平的提升,给居民带来更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
赣州市导游词介绍5篇
![赣州市导游词介绍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70bd1fe763231126fdb11be.png)
赣州市导游词介绍5篇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示范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
赣州都市区是江西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都市区。
以下整理的赣州市介绍5篇,欢迎阅读参考!赣州市介绍1欢迎大家来到江西省南大门,千里赣江第一城赣州参观游览,不知大家以前有没有来过赣州,赣州位于江西省南部,又称赣南,也是赣江的上游,章贡两江在城下汇合成赣江,是赣江源头第一城,也是江西省所有城市当中保存文物古迹最多的城市,而且以宋代的文物古迹为主,并且不乏全国宋代文物的精品通天岩孤品宋城墙、福帮沟是我国当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宋城之一,有关专家学者称赣州是一座宋代历史博物馆因此又被称之为宋城赣州;1994年,国务院将赣州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赣州,是一座设置于西汉高祖六年,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古城,在东晋永和五年349年的时候,赣州城成为南康郡的郡治,成为赣州城作为赣南政治、经济、军事中的开端。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南康郡改为虔州,南宋绍兴二十三年,改虔州为赣州,这一名称从此沿用至今。
从汉高祖六年设立赣县有了行政建制后,一直到唐代,赣州城都是一个重镇;唐代开通梅岭驿道后,这里成为五岭之要冲,闽粤之咽喉。
到了宋代,国都南迁,经出境的丝绸之路受阻,中原的货物运往外国改由水路,通过大运河,进入长江,然后过鄱阳湖,溯赣江而上,进章江到达大余,经过梅关古驿道,再到南雄浈江上船,经北江、珠江出海,往南洋,转欧亚各地,因此赣州就有了水上丝绸之路之称。
一时期出现商贾如云,货物如雨的空前繁荣景象,当时赣州城被列为全国三十大名城行列,成为南方经济、文化的一个重镇。
1949年8月14日,赣州城解放,时至今日,赣州城仍为赣州市人民政府的驻地,赣州市现设一区辖二市十五县,,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4;人口有800多万,占全省人口的1/5,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是江西省第二大城市,其所辖的面积和人口是江西省地级市中最大最多的城市,境内有29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主要有畲族、回族和瑶族等;赣州气候温和湿润,属于亚热带季湿润气候,℃;赣州东邻福建,南接广东,西连湖南,北靠本省吉安,抚州市,是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的直接腹地和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沟通长江经济区与华南经济区的重要纽带。
赣州市导游词
![赣州市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9b387a0b844769eae009edf6.png)
赣州市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江南宋城”——赣州赣州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南岭、武夷山、诸广山大山脉交界处,地势四周高、中间低。
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
全市现辖有15县、2市、1区,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总面积达3.94万平方千米,人口有836.66万。
赣州曾先后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等称号。
赣州文化底蕴厚重,突出表现为宋城文化、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
宋城文化源远流长,主要以“古石窟、古城墙、古浮桥、古瓷窑”宋代四古为主要代表;赣州是客家先民中原南迁的第一站,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世称“客家摇篮”。
有代表性的客家文化旅游资源主要有赣县客家文化城、客家古村落白鹭村、五龙客家风情园以及客家围屋,这些围屋主要分布在龙南、定南、全南一带,以龙南围屋最具代表性,也最为集中,比较著名的有“关西围屋”、“燕翼围”。
赣州市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
1931年在赣州瑞金额叶坪村,诞生了第一个“赤色中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瑞金因此得名“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
在瑞金的沙洲坝还留有许多的革命遗址,如中央政府大礼堂、中央政治局旧址、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红井等。
还有万里长征第一山——云石山,除瑞金之外,赣州有代表性的红色旅游资源还有于都长征第一渡、宁都起义指挥部旧址、兴国将军园等等。
赣州素有“绿色宝库”、“生态王国”之称,这里生态优越,崇义阳岭景区负氧离子含量平均每立方厘米高达9.2万,最高达19.7万。
这里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安远三百山、宁都翠微峰、大余梅关——丫山、上犹五指峰、陡水湖等。
赣州民俗文化异彩纷呈。
尤以客家山歌和赣南采茶戏为最。
客家山歌运用比兴、夸张、拟人、反衬等手法触景生情、因事起兴、即兴而歌。
表现形式有对花、猜花、丢观音等。
赣南自古盛产名茶,采茶戏的语言为当地客家方言,载歌载舞,气氛活泼。
赣州物产丰盛,农特产品聚集,有信丰脐橙、南康甜柚、安远蜜柚、寻乌蜜桔、石城白莲、崇义毛竹、赣县板鸭等。
江西省赣州市市情简介
![江西省赣州市市情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4813f66ca26925c52cc5bfb8.png)
江西省赣州市市情简介据中国赣州网,赣州位于江西省南部,俗称赣南。
辖2区1市15县,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1个综合保税区。
面积3.94万平方公里,人口928.5万,国土面积、人口分别占全省的1/4和1/5,是江西区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设区市;其中农村户籍人口734.2万、占总人口的79.1%;共有283个乡镇、3460个行政村。
市树为榕树,市花为金边瑞香。
一是区位优势明显。
是赣粤闽湘四省通衢,江西南大门、珠三角直接腹地、海西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
唐代即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如今正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拥有四省边际区域最大的4C级民用机场,通达北京等国内50多个重要城市,年旅客吞吐量突破60万人次;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000公里,占全省1/4;铁路营运里程364公里。
二是文明久远灿烂。
五千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秦始置县,宋定名赣州。
1994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张九龄、苏东坡、辛弃疾、文天祥等历史名人曾在此留下政功墨迹,唐代马祖道一禅师、风水大师杨筠松分别在此弘扬禅宗文化、堪舆文化,周敦颐、程颢、程颐、王阳明等理学大家使赣州成为宋明理学发祥地,民国时期蒋经国主政赣南(1939年3月至1945年7月)长达6年。
赣州是“江南宋城”,为宋代36个大城市之一,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八境台踞章、贡两江交汇处,“览群山之参差,俯章贡之奔流”;郁孤台以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而声名远播;至今保存有全国最为完整的宋代砖城墙、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岩、江西四大名窑—七里镇古窑址,泽惠古今的宋代地下排水系统——福寿沟,被誉为中国城市建设史上的奇迹。
赣州是“客家摇篮”,客家先民南迁第一站,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的摇篮,全市95%以上为客家人,至今保存完好的上千座客家围屋,被誉为中国民居建筑奇葩;赣南采茶戏、兴国山歌、于都唢呐、石城灯会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至今。
赣州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赣州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https://img.taocdn.com/s3/m/051d8140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7d.png)
赣州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引言赣州市是中国江西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江西省南部。
它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城市,也是江西省的重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心。
本文将介绍赣州市2023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二、国民经济发展赣州市2023年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以下是该年的关键指标:1. GDP增长赣州市2023年的GDP总量达到XXX亿元,比上年增长X.X%。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赣州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力度。
2. 主要产业增长赣州市的主要产业表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
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行业均保持了稳定增长。
其中,农业产值达到XXX亿元,工业产值达到XXX亿元,服务业增长X.X%。
3. 外贸进出口赣州市的外贸进出口也呈现出积极的发展趋势。
2023年,赣州市的进出口总额达到XXX亿元,比上年增长X.X%。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赣州市不断拓展对外贸易合作,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交流。
4. 投资环境赣州市在2023年继续改善投资环境,吸引了更多的外商投资。
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达到XXX万元,比上年增长X.X%。
这体现了赣州市积极推动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的努力。
三、社会发展状况除了国民经济发展,赣州市在2023年的社会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以下是该年的社会发展情况:1. 就业状况赣州市就业状况良好,2023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XXX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X.X%以下。
这一表现归因于赣州市积极推动就业政策,并持续加大对就业的支持力度。
2. 教育水平提升赣州市在教育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2023年,赣州市新增高中学校X所,新增中职学校X所,教育资源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3. 医疗卫生改善赣州市在医疗卫生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该市新增X家医疗机构,新建X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资源得到了进一步扩充和完善。
4. 生态环境改善赣州市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城市环境。
赣州市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其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赣州市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其与产业发展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b12c1d0ded630b1c59eeb5e2.png)
赣州市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其与产业发展的关系目录赣州市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其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1)(一)地理位置 (1)(二)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 (2)1气候: (2)2地貌 (2)3.植被 (3)4.水文 (3)5.土壤 (4)(三)自然资源 (4)1.土地资源 (4)2.气候资源 (4)3.水资源 (4)4生物资源 (5)(四)自然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7)1.农业 (7)2.工业 (9)3.旅游业 (10)4.城市规划与建设 (11)(一)地理位置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江西省南部,东邻福建省三明市和龙岩市,南毗广东省梅州市、韶关市,西接湖南省郴州市,北连本省吉安市和抚州市。
地处北纬24°29′~27°09′,东经113°54′~116°38′之间。
纵距295千米,横距219千米,全市总面积39379.64平方千米,占江西总面积的23.6%,为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1气候:赣州市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属亚热带丘陵山区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冬夏季风盛行,春夏降水集中,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酷暑和严寒流时间短,无霜期长等气候特征。
2地貌西部中、低山构造剥蚀地貌主要分布在赣州西部的上犹县紫阳、寺下以西,崇义县西部及大余县内良、河洞、荡坪、左拔一线,主要山体为罗霄山脉南的诸广山脉及南岭山脉的大庾岭,海拔500~2061米,其特点是新构造运动上升强烈,基岩裸露,山坡陡峭,山顶多呈锯状、垄状,局部地方因沿节理裂隙风化和强烈流水侵蚀切割,可见锯齿状峰林、石笋、蘑菇山;有V型峡谷和嶂谷发育,也有瀑布、温泉分布。
境内为赣江支流上犹江、章水等河流发源地,植被茂密,森林、草场、水利资源丰富。
南部低山、丘陵构造剥蚀地貌主要分布在赣州南部的赣县、于都、会昌、瑞金南部及信丰、安远、寻乌、龙南、全南、定南全境,主要山体为九连山和武夷山南段。
赣州市地图高清版
![赣州市地图高清版](https://img.taocdn.com/s3/m/7c4b6b4e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ae.png)
赣州市地图高清版一、引言地图是人类记录和展示地理信息的重要工具。
在现代社会,地图不仅仅是帮助人们找到目的地的导航工具,更是用于教育、规划和分析的重要资源。
本文将以《赣州市地图高清版》为标题,为您详细介绍赣州市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行政区划以及主要特色景点。
二、赣州市地理位置赣州市位于中国江西省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3°47′-116°09′,北纬24°15’-26°43'。
它东临福建省三明市,南接广东省梅州市,西北与湖南省衡阳市接壤。
赣州市总面积为39,400平方公里,是江西省面积第一大的地级市。
三、地理特征赣州市地形变化丰富多样。
大致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原和水域。
赣江、抚河、宜江等水系贯穿全境,形成了众多的水域资源。
而赣南丘陵地区则给人以层峦叠嶂的美感。
四、行政区划赣州市下辖17个县级行政区,包括章贡区、于都县、瑞金市、南康市等。
章贡区是赣州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同时也是赣州市的核心城区。
五、赣州市地图概览赣州市地图高清版能够清晰展示赣州市全貌,它标注了赣州市的行政区划、主要道路、著名景点等信息。
通过这张地图,人们可以准确了解赣州市的地理位置和各个区域的分布情况。
六、赣州市主要景点1. 瑞金市:作为中国革命圣地,瑞金市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瑞金市有许多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如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
2. 南康市:南康市是中国最大的酒杯生产和酒文化交流中心。
游客可以参观南康陶瓷文化产业园、南康酒文化博物馆等景点。
3. 章贡区:作为赣州市的核心城区,章贡区有许多现代化的商业街区和购物中心。
此外,章贡区还有一些历史文化遗址,如赣州博物馆、赣州古城等。
4. 于都县:于都县是中国红色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游客可以参观梅岭大裂谷、龙虎山、韶山等景点。
七、结语赣州市地图高清版是了解赣州市地理信息和景点分布的重要工具。
通过它,人们可以更好地规划旅行路线和了解赣州市的独特魅力。
我的家乡-赣州
![我的家乡-赣州](https://img.taocdn.com/s3/m/6ee20af2f705cc1755270945.png)
一:赣州的地理位置 二:历史上的赣州 三:灵山秀水话赣州 四:世界钨都 五:迅速崛起的中部城市
一.赣州的地理位置
赣州简称虔(qian),赣州是江西省第二大城 市,常称为赣南地区,赣州东接福建三明和龙岩, 南至西南临广东梅州、河源和韶关,西靠湖南郴 州,北连江西吉安、抚州,处于东南沿海地区向 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 的重要通道之一。赣州是世界重要的钨产地,有 “世界钨都”之称。赣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全国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 市,中部最佳投资城市,粤商最佳投资城市,浙 商最佳投资城市,深港企业最佳投资城市,中部 六省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道署衙门。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于衙东建甓园。乾隆二十 四年(1759)累土为山,取名丰台。旧有甓园12景、丰台10景。 1933年辟为赣州公园。现今公园东南部有动物园、山茶杜鹃 园,东北部有广场草坪、盆景园,西南部有镜湖、长廊。整 个公园绿草如茵,繁花似锦,凉亭、画廊、碧池、修竹装点 宜人。镜湖筑有典雅的三小亭、两水榭,曲廊回槛相通,山 叠石依托,水光山色,独成天地
【郁孤台】赣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赣州城西北的贺 兰山上,是古城区的制高点。取其地树木葱郁、山势孤独而 名郁孤台。郁孤台在唐代宗时就有记载,距今已有1200多 年。南宋淳熙初年(1174),著名词人辛弃疾在赣州任江南西 路提点刑狱时,曾留有名作《菩萨蛮· 郁孤台下清江水》一 词,郁孤台从此名扬海内。郁孤台在1982年重建时改为钢 筋混凝土仿木结构,其形制外观均未改动,仍为3层,高17
三.灵山秀水话赣州
通天岩位于赣州市西北郊,距城区约十公里,是一处由发育比较典型的 丹霞地貌所构成的景区。它岗峦起伏,巍岩峥嵘,山不高而陡峭,地不 大而奥奇;林木藩茂,洞壑幽深,既有神灵之窟宅,又多悬崖梵宫之兴 造。自古以来,它就是一处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游览胜地。 通天岩地处丘陵,最高处为群玉阁所在的山脊,高度为192.96米。沿 着这条蜿蜒曲折 的山脊,自东向西延伸着三个山凹。在这三个山凹中, 分别有忘归岩、观心岩、龙虎岩、翠微岩和通天岩等五个景点,构成通 天岩石窟景区。 众多的摩崖龛象和摩崖题刻,就镌刻在这岩洞的悬崖峭 壁之间。通天岩石窟现有摩崖龛象410尊,摩崖题刻128品,数量之多, 艺术水平之高,在江南尚属罕见。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
赣州各产业就业情况汇报
![赣州各产业就业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dd51134b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b3.png)
赣州各产业就业情况汇报赣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是江西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地方。
在赣州市的经济发展中,各个产业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就业情况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就赣州各产业就业情况进行一次汇报。
首先,农业产业。
赣州地处江南水乡,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农业资源丰富。
农业产业一直是赣州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当地农民就业的重要来源。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加强,农业产业对就业的贡献也在逐步增加。
其次,工业产业。
赣州市的工业产业发展迅速,涵盖了机械、化工、电子、建材等多个领域。
特别是近年来,赣州市大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制造转型,这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批技术人才和产业工人前来就业。
再次,服务业产业。
随着赣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服务业产业也日益壮大。
金融、旅游、文化、教育、医疗等服务业在赣州市的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就业选择,也吸引了不少外来人才来此就业创业。
最后,新兴产业。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兴产业在赣州市的经济中崭露头角。
包括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等领域的新兴产业,为赣州市的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总的来说,赣州市各产业对就业的贡献都非常显著。
农业、工业、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共同构成了赣州市丰富多彩的就业格局,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也为赣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希望未来赣州市的各产业能够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为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为经济增长贡献更大的力量。
赣州市情知识
![赣州市情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b0b1a792b9d528ea80c77915.png)
一、赣州地处江西南部,又称赣南,东临福建,南连广东,西接湖南,北邻本省吉安、抚州两市,现有人口918万人,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分别占江西省的1/5和l/4,是江西最大的行政区。
赣州的主要特点可以用四个方面来概括:红色故都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摇篮,也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和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的中心区域。
赣州红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是全国12大重点红色旅游区、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境内有举世闻名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在瑞金)、红井(在瑞金)、长征第一渡等红色景点。
客家摇篮赣州是客家先民南迁的第一站,是客家人最早的集散地,是当今设区市中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是客家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客家人占赣州总人口的95%以上。
客家文化是赣州金不换的“宝”,是客家摇篮的精髓。
神奇的客家围屋,古朴的客家民居,美妙的客家山歌,浓郁的客家风情,精美的客家菜肴,展现出客家文化的无穷魅力。
江南宋城赣州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城内遍布历代文物,尤以宋城文化最为璀璨,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这里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有巍然高耸的八境台和郁孤台、岩深谷幽的通天岩、岭南雄关梅岭以及保存完好的宋代城墙、七里古窑遗址、千年地下排水系统福寿沟等历史文化名胜。
生态赣州赣州有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
从地表看,赣州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达76.2%,是全国十八大重点林区之一,享有“生态王国”、“绿色宝库”美称。
从地下看,赣州自然禀赋好,资源富集,是个聚宝盆,特别是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固体矿产种类达64种,其中黑钨储量、重稀土储量全国第一,素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之誉。
二、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江西南部,简称赣南。
东接福建省三明市和龙岩市,南临广东省梅州市、河源市和韶关市,西靠湖南省郴州市,北连本省吉安、抚州两地区。
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也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
赣州市市情简
![赣州市市情简](https://img.taocdn.com/s3/m/e71cf818cc7931b765ce156a.png)
赣州市市情简介赣州位处赣江上游,江西南部,俗称赣南。
赣州国土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省的1/4;辖18个县(市、区)、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人口918万,全省总人口的1/5。
赣州东临福建,南接广东,西靠湖南,东北与长江三角洲相望,南与珠江三角洲紧邻,东与闽东南三角洲对接,是中国沿海的腹地和内陆的前沿,是长江经济区与华南经济区连接的纽带,与香港、广州、深圳、厦门等地均相距450公里左右。
以赣州为中心,200公里为半径,有赣粤闽湘四省九个城市,4000万人口,赣州是最具带动性的城市。
赣州是原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也是《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扶持的重点区域。
赣州历史悠久,至今已有2200年历史,自古以来就是沟通赣、湘、闽、粤的江南重镇。
宋、元、明、清时期,是全国36大城市和44大经济中心之一。
赣州堪舆文化、儒释文化、宋城文化、客家文化交相辉映。
赣州是红色故都,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共和国摇篮,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是中央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出发地,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中心区域,是新四军创建地之一。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战斗、工作、生活过,共和国9位元帅、7位大将、37位上将从这里走出。
赣南人民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1955—1965年授衔的将军,赣南籍的有134名,其中兴国籍开国将军就有56名,被誉为全国著名的“将军县”。
赣州是客家先民中原南迁的第一站,是客家民系的发祥地,与闽西、粤东相提并论为全国三大客家人聚居地,全市客家人口占95%以上,世称“客家摇篮”。
生态旅游赣州山川秀美,资源丰富,生态良好,森林覆盖率76.25%,是全国平均森林覆盖率的4.1倍,位居全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十大城市之列;赣州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9个,有高等物种2600多种,国家级珍稀植物21种,素有“绿色宝库”、“生态王国”、“江南水乡”之美称。
江西省赣州市矿产资源概况及分布
![江西省赣州市矿产资源概况及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97bf966b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91.png)
江西省赣州市矿产资源概况及分布江西省赣州市矿产资源概况及分布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江西南部,是江西省第⼆⼤城市,⾏政⾯积最⼤的市,国家历史⽂化名城,国家卫⽣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简称赣或虔(为了与江西省简称相区别河源市和韶关市,西靠湖南省郴州市,北连本省吉安、抚州两地区.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也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世界钨都"、"稀⼟王国"赣州市赣州市是全国重点有⾊⾦属基地之⼀,素有"世界钨都"、"稀⼟王国"之美誉.已发现矿种106种,其中查明储量的矿种75种。
矿产地1254处,其中⼤型矿床28处(其中钨8处岭⼟1 处、岩盐1处、⽔泥灰岩5处、⽩云岩1处、滑⽯1处、透闪⽯1处),中型矿床60处(其中钨20 处、轻稀⼟6 处、银4 处、锡4处、钽1处、萤⽯2处、⾦2处),银9处、铅锌12处、稀⼟68处),矿点454处。
赣州市矿产资源有四⼤特点:⼀是矿产种类多,配套较齐全。
特别是钨、锡、铋、稀⼟、钽等矿产储量极为丰富。
⼆是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钨、锡、稀⼟三种矿产探明储各有特⾊,南部龙南、定南、信丰、寻乌等县以稀⼟、煤为主,中西部钨、锡、铋、银铅锌丰富,独⽴锡矿则主要分布在东部会昌。
北部兴国、于都则以⾦、银为主。
三是⾦属矿铋、钼、铍、铜、铅锌矿中的银、钨,⾦矿中的银、铅,锡矿中的铜。
四是地热和矿泉⽔⼴泛分布。
全市有地热点 25处,其中热温热泉5处,总⾃流量6769.3 吨/⽇。
天然饮⽤量8626吨。
赣州市在全国和世界上具有优势的矿种:中重稀⼟、⿊钨矿两种。
中重稀⼟:保有储量 21万吨,分别占全国(38.42万吨)和世界(58.02万吨)的54.9%和36.2%。
钨:保有储量52.27万吨,分别占全国(135万吨)和世界(200万吨)的39%和26%。
在省内具有优势的矿种有铀、钍、锡、铋、萤⽯、麦饭⽯、轻稀⼟、岩盐。
江西赣州调研报告
![江西赣州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b34c2f6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15.png)
江西赣州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为了深入了解江西赣州的地理、经济、文化等情况,我们组织了此次调研活动。
通过调研,我们希望了解赣州的旅游资源、产业发展状况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情况,为进一步推动赣州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过程和方法为了确保调研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我们选择了赣州市作为调研地点。
在调研期间,我们采取了多种方法,包括访谈、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等。
我们首先与当地政府部门进行了交流,了解了赣州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支持。
随后,我们深入了解了赣州的旅游景点、产业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情况。
三、赣州的地理和自然资源赣州位于江西省中南部,地处鄱阳湖平原腹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赣州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交错,自然景观十分壮美。
有名的景点包括庐山、龙虎山和三清山等。
同时,赣州还拥有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铅锌等,为当地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四、赣州的产业发展状况赣州的产业发展以农业、工业和旅游业为主。
农业方面,赣州拥有广阔的农田,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和豆类等作物。
工业方面,赣州的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以食品加工、纺织和电子信息为主要产业。
旅游业是赣州的重要支柱产业,庐山、龙虎山和三清山等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五、居民生活和社会发展情况赣州的居民以农民为主,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相对偏低。
部分农民仍然依赖农业生产为生,生活在传统的农村村落中。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一些居民开始转向旅游服务行业,增加了收入来源。
此外,赣州也面临人口外流的问题,部分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或者去大城市发展。
六、对赣州发展的建议1. 加大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提升旅游景点的品质和服务水平,打造更加优质的旅游体验。
2. 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产品的品质监管和市场营销,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3. 引进外来投资,加快发展赣州的工业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民生福利,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
5. 加强教育和科技创新,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推动赣州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赣州市场调研报告
![赣州市场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0d90534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37.png)
赣州市场调研报告市场调研报告一、市场概况1.1 市场背景赣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是江西省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
1.2 市场规模根据赣州市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底,赣州市的市场规模为亿元。
1.3 市场发展趋势目前赣州市市场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高科技产业的兴起2) 生态环保意识的增强3) 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二、市场竞争分析2.1 主要竞争对手赣州市场存在以下主要竞争对手:1) 公司A2) 公司B3) 公司C2.2 竞争对手分析2.2.1 公司A该公司是赣州市场中的领先企业,其产品具有良好的市场口碑和品牌知名度。
其市场份额约占30%。
2.2.2 公司B该公司是赣州市场中的新兴企业,虽然市场份额较低,但在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2.2.3 公司C该公司是赣州市场的传统企业,产品质量稳定,但缺乏创新能力,市场份额逐渐下降。
三、市场调研结果3.1 消费者调研通过对赣州市场消费者的调研,我们了解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1) 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性能要求较高2) 消费者对价格敏感程度较高3) 消费者对产品的外观设计和功能创新有一定期望3.2 渠道调研通过对赣州市场主要销售渠道的调研,我们了解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1) 传统渠道仍然占主导地位,但互联网渠道的发展速度较快2) 传统渠道的销售额呈下降趋势,互联网渠道的销售额呈上升趋势3) 渠道商对产品供应链的要求越来越高四、市场策略推荐基于市场调研结果,我们对赣州市场的市场策略进行如下推荐:1) 加大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力度,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性能的要求。
2) 优化产品价格,提高产品性价比,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3) 加强市场推广,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4) 发展互联网销售渠道,与电商平台合作,提升销售额。
附件:1) 市场调研问卷2) 赣州市场数据统计报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法:(注:此处填写法律名词的具体内容和注释)。
赣州市矿产资源整合工作情况简介
![赣州市矿产资源整合工作情况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d6d7ddfbfab069dc502201bf.png)
赣州市矿产资源整合工作情况简介一、赣州市矿产资源基本情况赣州市位于南岭成矿带和武夷山成矿带交汇处,成矿条件优越,素有“世界钨都”和“稀土王国”之称。
目前,我市已发现矿产106种,探明有工业储量的75种,已开发利用的56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床中,以有色金属最多,如钨、锡、铀、铜等,其次为稀土、建材矿床等。
二、赣州市矿产资源整合工作情况近年来,我市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部署,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江西省矿业秩序整顿及资源整合相关文件会议精神,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先后开展了重点矿种、重点矿区和全市优势矿产资源的开发整合工作。
经过全市上下艰苦努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改变了矿山布局“小、散、乱”的局面,矿产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得到了显著提高,矿山开发布局得到了优化,矿业增长方式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逐步走上了一条资源消耗少,经济效益好,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
(一)重点矿区整合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的部署,我市编制了《赣州市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实施方案》(赣市府办发[2007]64号),确定了4个省重点整合矿区,14个市重点整合矿区,各县市根据赣市府办发[2007]64号文件要求,分别确定了11个县重点整合矿区,全市共计有29个重点整合矿区。
我市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部署,认真开展好矿产资源整合各阶段的工作,重点矿区开发整合工作得到了有序的推进。
兴国县隆坪萤石矿区已于2006年完成整合,龙南足洞矿区已经完成了划定矿区范围,即将进入换发新证程序,市级审批的崇义宝山石灰岩矿区和龙南玉岩石灰岩矿区正在划定矿区范围。
29个重点矿区整合任务完成以后,全市将减少采矿权数85个。
通过编制和实施矿产资源规划,强力推进矿产资源整合,我市重要矿种的小矿比例逐年降低,大矿小开、一矿多开等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基本上做到一个矿床只设一个矿权,采矿权设置趋于合理。
通过多年的整合,矿山数量由过去2000多个减少到目前的1605个。
赣州介绍
![赣州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e932d8f07c1cfad6195fa7e4.png)
美食篇
赣州人又称客家人,意为从中原南迁至此的意思。所以得赣州美食 不同中原的,又有联系。赣州美食主要有赣县板鸭 、赣南小炒鱼、 兴国米粉鱼等
赣南小炒鱼是很有特色的江西特色小吃, 是明代凌厨子首创的一道地方风味菜, 选用新鲜草鱼,去掉鱼头鱼尾,批成块状,加以生姜、四季葱、红椒、小酒 (醋)、酱油、水酒等作料烹饪而成。其特点色泽金黄、味鲜嫩滑、略带醋香
福寿沟
福寿沟位于江西赣州,修建于北宋时期,工程由数度 出任都水丞的水利专家刘彝主持,是罕见的成熟、精 密的古代城市排水系统,虽经历了900多年的风雨, 至今仍完好畅通,并继续作为赣州居民日常排放污水 的主要通道。因此成就了赣州千年不涝城的美誉
福寿沟 闸门 刘彝
红色革命历史
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赣州的瑞金市以及周边几个县是第二次国内革命 战争时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所在地,因此,瑞金市 被誉为“共和国的摇篮”。全年都有大批的游客来到瑞金观光旅游,接受革命传 统教育。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叶剑英、陈毅、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 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赣南从事过伟大革命实践活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就是从瑞金.于都等地出发的。
将军县——兴国
兴国将军园——位于兴国县城南大门,将军园主要由将军馆、将军广场、大型 群雕等部分组成。将军馆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屋顶是红军八角帽造型,展厅 和大门由镰刀、斧头形状构成,利用图片、实物、文字等形式,再现兴国籍将 军们的英勇事迹;将军广场按长征路线进行规划,广场安放了高5.2米的毛泽东 主席汉白玉雕像、朱德司令员雕像、陈毅元帅雕像以及兴国籍54位共和国开国 将军的雕像,并用12块奇石分别雕刻肖华上将所作的12组长征组歌。
会昌豆腐干
会昌山牌系列豆干是一种颇具特色的地方传统食品,早在清嘉庆年间就被列为朝廷 贡品。本产品以优质黄豆为主要原料,运用传统工艺和最新科学技术精制而成,集 鲜、香、咸、辣于一体,风味协调、回味悠长。可用于佳肴烹调,如砂锅、凉拌、 炒菜、煎炸等,亦可即食,有五香、麻辣、辣味、卤味、牛肉味等多种风味,富含 蛋白质、钙、磷、铁等微量元素,产品采用塑料袋真空包装,是理想的居家、旅游 休闲汉语的“活化石”。赣南客家话跟闽西和粤东客家 话相比,则更能引起学者们的兴趣。因为,第一,赣南是赣方言和客方言的交汇 点,因此,从赣南客方言中更容易看见客赣方言的联系和差别。第二,赣南的客 家方言既古敦,又呈同一的多样性。说它古敦,是因为这里唐宋以来的世居客家 姓氏较多,因此方言中保留中原古韵在成份就较多。说它呈同一的多样性,是因 为明末清初粤东、闽西的客家人又大量回迁赣南,使赣南的客家方言不象粤东、 闽西那样统一,而是同中有异,县与县之间不一样,甚至乡与乡之间、村与村之 间也显出差异。因而,赣南的客家方言也就更具研究价值。
赣州市市情
![赣州市市情](https://img.taocdn.com/s3/m/8a0033385901020207409cd8.png)
赣州市市情[2016年公共科目笔试内容为综合基础知识(政治理论、法律常识、公文基础知识、科技知识、时事、赣州市情等,不指定教材)及申论。
]一、建置沿革赣南形成行政区的历史悠久。
三国·吴嘉禾五年(236)设置相当于市一级的行政机构———庐陵南部都尉。
宋代分设南安、赣州两个政区,简称“南赣”。
又因地处赣江上游、江西南部,并于清康熙年间和民国初先后置分巡赣南道和赣南道,亦俗称“赣南”。
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秦发大军分五军戍五岭,其中一军守庾岭之界,置南壄县,隶九江郡,赣南有行政建制县始于此。
汉高祖元年(前206),南壄属楚;四年(前203),改九江郡为淮南国,南壄隶之;五年(前202),汉灭楚,南壄始隶汉;六年(前201),置豫章郡,南壄隶之;同时增设赣县、雩都二县,赣县筑城于益浆溪(今章贡区蟠龙镇一带)。
西汉末年,王莽称帝,史称新莽(9~23),改豫章郡为九江郡,赣南三县隶之。
东汉·建武元年(25),九江郡复名豫章郡,南壄县改为南野县,赣县、雩都、南野三县仍属豫章郡。
兴平元年(194),孙策据江南,分豫章郡置庐陵郡,赣县、雩都、南野三县隶之。
三国吴·嘉禾五年(236),分庐陵郡置南部都尉,治雩都,赣南设立市一级行政机构始于此;析赣县置平阳,析南野置南安,析雩都东北白鹿营地置阳都;后析阳都的陂阳地置陂阳,不久又改名为揭阳。
庐陵南部都尉领七县:赣县、雩都、南野、南安、平阳、阳都、揭阳。
晋太康元年(280),改南安为南康,改阳都为宁都,改平阳为平固;三年(282),罢庐陵南部都尉,置南康郡,治雩都,将南野并入南康,南康郡领六县;五年(284),揭阳复名为陂阳。
元康元年(291),南康郡改属江州都督府。
东晋·永和五年(349),南康郡治由雩都迁至章、贡两水间(今章贡区河套老城区)。
义熙七年(411),南康郡治毁于战乱,移至贡水东南(今章贡区七里镇)。
南北朝宋·永初元年(420),改南康郡为南康国,治所迁回雩都。
赣州市林业概况
![赣州市林业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fa604905b52acfc789ebc9a8.png)
赣州市林业概况赣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赣江的源头,俗称赣南。
现辖1区2市15县,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是个“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丘陵山区。
林业的发展对赣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森林资源情况1、林业用地资源:据“十五”二类森林资源调查资料统计:全市林业用地面积4552.4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7.1%;其中有林地面积4069.6万亩(纯林2857.9万亩、混交林1031.2万亩、竹林180.5万亩),疏林地面积53.4万亩,灌木林地面积294.2万亩(其中灌木经济林面积236.6万亩),未成林造林地面积69.2万亩,苗圃地面积0.3万亩,无立木林地面积49.3万亩(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天然更新林地等),宜林地面积15.8万亩,辅助生产林地面积0.6万亩。
全市森林覆盖率74.2%,位居全国前列。
2、林木蓄积资源:“十五”二类森林资源调查资料统计,全市森林资源活立木总蓄积量9800万立方米。
其中,乔木林分蓄积量9523万立方米。
与1999年相比,全市森林资源总蓄积量由7900万立方米增加到9800万立方米,净增1900万立方米;毛竹株数由2.06亿根增加到2.16亿根,净增1000万根。
3、全市年净增活立木蓄积380万立方米。
4、森林采伐限额:省政府批准我市年商品材最高采伐限额为125万立方米,商品竹1417万根。
实际近几年我市商品材生产一般控制在65万立方米左右(杉树约34万、松树约13万、阔叶树约10万、集约经营材约8万),商品竹生产717万根左右。
5、森林植物资源:全市历年的森林资源调查已采集到的标本有126科、384属、1170种。
其中,有乔木树种500余种,灌木650种,竹类20余种。
在这些树种中,有乡土树种1000余种,有从外地引进的树种100余种。
6、森林野生动物资源:1997-2000年,市林业局组织人员对我市的森林野生动物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调查。
赣州市市情介绍
![赣州市市情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0e3f843702d276a200292ec6.png)
赣州市市情介绍赣州市市情介绍赣州位于江西省南部,又称赣南。
东、南、西分别与福建、广东、湖南三省接壤,北与本省吉安、抚州两市相连。
现辖18个县(市、区)和1个高新技术开发区,285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
人口831万,面积3.94万平方公里,概称“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
人口和面积分别占全省的1/5和 1/4。
赣州历史悠久。
公元前214年始就有县郡建置。
唐代,随着梅关古驿道和赣江水路南北大通道的开通,赣南成为“五岭之要冲”、“粤闽之咽喉”;到宋代,赣州“商贾如云”,成为当时全国36大城市之一。
赣州文化底蕴丰厚。
五千年前就有先民生息繁衍。
自唐代至清末,赣南中进士和状元550名。
1955—1965年授衔的人民解放军将军,赣南籍的132名(上将3名、中将10名、少将119名)。
赣州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发祥地和客家民系形成的摇篮,全市95%以上为客家人,与闽、粤、港、澳、台有独特的亲缘、人缘、地缘关系和长期稳定的交往。
目前赣州的海外侨胞及港、澳、台胞有近十万人,其中,在政治上有影响、经济上有实力、学术上有造诣的知名人士有九百余人。
赣州创造了优秀的客家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尤其是采茶戏、东河戏、山歌、于都唢呐等流芳古今、扬誉中外。
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有共和国摇篮之称。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创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
1934年10月,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从赣南的瑞金、于都等地出发。
红军主力长征后,项英、陈毅等在赣粤边区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赣南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南参加红军的有33万人,参加赤卫队、担架队支前作战的有55万人。
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出发时有8.7万人,其中赣南籍红军就有近六万人。
赣南为革命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总数10.8万余人,占江西省烈士总数的43%,占全国烈士总数的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赣州市市情简介据中国赣州网,赣州位于江西省南部,俗称赣南。
辖2区1市15县,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1个综合保税区面积3.94万平方公里,人口928.5万,国土面积、人口分别占全省的1/4和1/5,是江西区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设区市;其中农村户籍人口734.2万、占总人口的79.1%;共有283个乡镇、3460个行政村。
市树为榕树,市花为金边瑞香。
一是区位优势明显。
是赣粤闽湘四省通衢,江西南大门、珠三角直接腹地、海西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
唐代即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如今正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拥有四省边际区域最大的4C级民用机场,通达北京等国内50多个重要城市,年旅客吞吐量突破60万人次;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000公里,占全省1/4;铁路营运里程364公里。
二是文明久远灿烂。
五千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秦始置县,宋定名赣州。
1994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张九龄、苏东坡、辛弃疾、文天祥等历史名人曾在此留下政功墨迹,唐代马祖道一禅师、风水大师杨筠松分别在此弘扬禅宗文化、堪舆文化,周颐、程颢、程颐、王阳明等理学大家使赣州成为宋明理学发祥地,民国时期蒋经国主政赣南(1939年3月至1945年7月)长达6年。
赣州是“江南宋城”,为宋代36个大城市之一,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八境台踞章、贡两江交汇处,“览群山之参差,俯章贡之奔流”;郁孤台以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而声名远播;至今保存有全国最为完整的宋代砖城墙、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岩、江西四大名窑—七里镇古窑址,泽惠古今的宋代地下排水系统——福寿沟,被誉为中国城市建设史上的奇迹。
赣州是“客家摇篮”,客家先民南迁第一站,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的摇篮,全市95%以上为客家人,至今保存完好的上千座客家围屋,被誉为中国民居建筑奇葩;赣南采茶戏兴国山歌、于都唢呐、石城灯会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至今。
三是革命历史辉煌。
赣州是全国著名的“红色故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主体和核心区域。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此奠基,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从瑞金、于都等地出发,艰苦卓绝的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在赣南山区浴血坚持,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闪光足迹。
赣南苏区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仅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10.82万人,分别占全省、全国烈士总数的43.8%、7.5%,长征路上平均每公里就有3名赣州籍烈士倒下。
赣州走出了134位开国将军,其中兴国籍将军56名,兴国被誉为“将军县”。
赣南红土地孕育了伟大的苏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将其概括为“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深刻阐述了苏区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
四是资源禀赋独特。
素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美称。
黑钨储量居世界第一;离子型稀土资源储量占全国同类稀土资源保有储量60%以上,在国内外同类型矿种中位居第一,富含高价值的铽、镝、铕、钇等中重稀土元素。
被誉为“世界橙乡”,脐橙种植面积183万亩,为世界最大;年产量居世界第三、全国第一。
五是生态环境良好。
年平均气温19.3度、降雨量1605毫米,无霜期平均288天。
有国家级森林公园8个、省级森林公园2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5个、市县自然保护区27个,森林覆盖率达76.4%,是全国十八个重点林区和十大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城市之一,享有“生态家园”美誉。
章、贡两江合流为赣江,鄱阳湖水系的25%、东江水系的10.4%流量源于赣南,年均水资源量335.7亿立方米;崇义阳岭号称“天然氧吧”,空气负氧离子最高值为每立方厘米19.2万个单位。
被联合国环境规划基金会授予“绿色生态城市保护特别贡献奖”,获“2013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殊荣。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深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我们大力弘扬苏区精神,艰苦奋斗,扎实苦干,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健康发展。
总体发展思路是:围绕全面加快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牢固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理念,以工业化和城镇化为驱动、信息化为引领,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发展生态化,大力推进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着力打造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和区域性金融、物流、旅游中心,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加快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努力实现“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五年上台阶、八年大跨越”目标,到2020年,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总收入三个指标实现“翻两番”,人均主要经济指标接近基本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1673.31亿元,增长10.5%,增幅全省第三,人均生产总值首次突破3000美元;财政总收入280.2亿元,增长21.4%,增幅全省第二;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4.37亿元,增长30.5%,增幅全省第一;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85.4%,居全省第二;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80.42亿元,增长18.9%,增幅全省第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35.78亿元,增长13.2%;固定资产投资1330.87亿元,增长28.5%,比全省高8.5个百分点,增幅保持全省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9.99亿元,增长13.7%;实际利用外资11.07亿美元,增长13.3%;进出口总额33.02亿美元,增长0.3%,其中出口总额29.16亿美元,增长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66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6014元,增长13.5%,增幅首居全省第一;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1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34‰。
全市上下正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核心要求,按照省委“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战略部署,坚持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抓改革、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强作风,全力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提速提质提效,为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扎实基础。
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江西南部,简称赣南。
东接福建省三明市和龙岩市,南临广东省梅州市、河源市和韶关市,西靠湖南省郴州市,北连本省吉安、抚州两地区。
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也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
赣州市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现辖章贡区和南康、瑞金二市及赣县、兴国、于都、宁都、石城、会昌、寻乌、安远、定南、龙南、全南、信丰、大余、崇义、上犹十五个县,土地面积3.94万平方公里,2002年总人口818.49万人。
赣州市地处南岭、武夷、诸广三大山脉交接地区,地势四周高,中间低。
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占全市土地面积的83%。
赣州市位于东径113゜54’——116゜38’,北纬24゜29’——27゜09’之间,处于中亚热带南缘,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市内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以发展橙、柚为主的柑桔生产的自然条件被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综考队认为在全国堪称得天优厚,赣南适宜建为全国的柑桔商品生产基地。
本市是江西省的一个农业大区和经济作物主产区,现已建成为全国的重点林区和全省的糖业、烟叶、桔生产基地,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命名市内的信丰县为脐橙之乡、南康市为中国甜柚之乡、安远县为中国九龙蜜柚之乡、寻乌县为中国蜜桔之乡、大余县为中国瑞香之乡;石城县为中国白莲之乡、崇义县为中国毛竹之乡、赣县为中国板鸭之乡、会昌县为中国肉兔之乡。
赣州市矿产资源以有色、稀有金属矿为主,素有“世界钨都”和“稀有金属不稀有”之称。
钨已探明的储量占世界第一。
稀土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二。
被称为江西省矿产资源中的“五朵金花”即钨、铜、铀、稀土、钽铌,除铜之外其余四种主要分部在赣南。
经过建国后的开采建设,赣州成了全国重点有钯金属基地之一。
赣州市著名的自然景观,主要有安远的三百山、龙南县的九连山、大余县有梅关古驿道。
三百山为东江源头,是香港同胞饮用水的发源地,现列为国家森林公园,成为了香港同胞到祖国内地旅游的景点。
九连山是我国中亚热带缘自然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成的地段,保存有大量野生动植物活化石,被列为江西省的重点自然保护区。
始建于秦、唐的梅关古驿道,是我国古代沟通南北往来的交道要道。
此外,还有宁都的翠微峰、龙南的武当山、上犹的陡水湖、崇义的聂都溶洞,均是风景秀丽而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
赣州市章贡区为赣州市政府所在地,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集中了许多宁代文化景点,主要有保存完整的宋代城墙、巍然壮观的八境台、郁然孤峙的郁孤台、完整壮观的文庙、艺术宝库通天岩等。
全市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有1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8处,保存着一大批历史古迹。
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所在地。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赣州从事过伟大革命实践活动。
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就是从赣州开始的。
因此,市内保存的革命史迹众多,县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达203处。
以当年中央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红色故都”瑞金为中心,集中了遗址群5处计15个文物单位,属全省、全国范围内有特色的近代革命史迹群落。
1955年授军衔时,仅兴国籍将军就有54名,兴国县因此誉为将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