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区域产业联动发展研究_纪立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小城镇建设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 摘要:伴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

传统城镇化已引发诸多问题。当前,新型

城镇化是我国深化城镇化进程、提升城镇

化质量的重要举措。以此为背景,本文尝

试初步研究区域间产业联动发展的必要

性,并以河北省秦皇岛市和下辖抚宁县为

研究案例分析得出区域产业联动的具体策

略,从而提出较为可行的发展模式。结合

案例地区实际情况,本文认为制造业方面

应以综合提升为主要策略来构建区域制造

业产业合作园区,旅游业方面应以整合促进为策略来丰富、充实区域旅游体系,从而推动市县产业一体化发展。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市县一体化;产业联动1 引言城镇化是人口、地域、社会经济组织

形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由传统落后的乡村型

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化的多方面内容综合

统一的过程。据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2012

年我国城镇人口已过半数,城镇化率已达

52.57%,在过往三十余载呈现出稳步提升的

态势。伴随着传统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

城镇化发展面临着诸多方面的问题与矛盾,

例如城镇化发展不平衡性加强、国土耕地面

积锐减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等。

传统城镇化模式是以经济发展为目标,

以工业化为主线,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以土

地为主要内容,以外延扩张为特点,以外

部需求为牵引,以物质资本的大量消耗作

为驱动力,是高成本、低收益的城镇化。在

传统城镇化模式所积累的多种生态安全、社

会矛盾不断突出的背景下,我国政府提出了

致力于均衡发展、资源节约的新型城镇化发

展路径,并被城市科学、社会科学等相关学

术领域专家所认可。其中,作为我国城镇化

发展总体纲要的《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强调未来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按照“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要求推动城镇化向质量提升“转型”。以城镇化为核心推动力,我国城镇产业也经历了稳步提升的发展阶段。从本质而言,城镇化与产业发展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互动关系。关于我国城镇化与产业化的关系,学术界存在不同看法,大多数学者认为我国城镇化发展相较于产业化发展较为滞

后,多层级行政单元面临合理协调的问题。

本文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尝试研究在新型城

镇化背景下不同层级产业协调发展的联动发

展路径,并以河北省秦皇岛市与下辖抚宁县

的相关情况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未来新型

城镇化深入推进过程中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提

供一定的参考借鉴。2 研究基础:概念与内涵解读2.1 新型城镇化与产业协调发展目前,关于新型城镇化定义在政府管理部门、相关学术界仍未形成一致的标准界定。综合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张占斌将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内涵与特征归纳为四大方面,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四化”协调互动,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构建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的城市格局以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深入解读其中观点,本文认为新型城镇化最为核心的战略重点落脚于产业化与城镇化的互动以及产业布局与城镇格局的协调。目前,国内关于产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关系的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产业化与城镇化的一致性,产业化从生产、消费等环节对城镇化推进的影响,产业化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新趋势。其中,大多数理论成果以工业化、产业集群与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区域产业联动发展研究

纪立军 甄 峰 孙中亚 熊丽芳

小城镇建设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 27Urbanization 之间关系为主要突破口,探索不同国家两者之间互动模式以及衡量两者关系的具体指标体系。仇保兴(2004)总结了全球产业化推动城镇化的三种模式(“正规就业”模式、“非正规就业”模式以及逆城镇化模式),并认为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与产业化良性互动发展应注重产业集群在中小城市间自主选择与政府引导。郭克莎(2002)在“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课题中从国际层面将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模式进行了分析总结,并通过实证分析认为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并未存在过多的偏离,究其本质应是产业结构过于偏重二产,从而不能有效地带动就业结构与消费结构的转变。因而,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产业发展应按照结构合理、区域协调的发展要求来支撑城镇化深化推进、产业结构协调以及区域产业联动发展。2.2 区域产业联动内涵与方式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愈发突出区域联动在促进区域经济竞争力增强提升的重要作用。而产业联动是区域联动的最主要表现形式,诸如产业合作园区的区域产业联动行为引发学术界日益深入的研究。此类关于区域产业转移、区域产业联动等方面的研究,也愈发获得政府管理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从理论研究与实践中来看,区域产业联动主要表现为生产要素流动、产业转移和产业联盟三种方式。其中,生产要素流动是指资金、原材料、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跨区域的空间转移,是区域产业联动的核心途径。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出现的,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不同区域比较优势的产业联动行为。一般而言,他是国家或地区间产业结构调整或升级的重要方式。而产业联盟,则是指产业之间合作达到一定阶段后,企业通过股权、协议而结成的功能互补、行为统一的合作方式,是区域产业联动发展到较高阶段的联动方式。从理论上讲,三种方式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重叠,但各有侧重,且共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区域竞争力水平。3 案例解读:市县产业联动分析3.1 研究背景3.1.1 案例区发展背景(1)区域发展背景2010年《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已经上报国务院,秦皇岛市与抚宁县所在的京津冀都市圈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同时,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到“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河北

沿海地区发展”,意味着河北沿海地区区域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新战略,也给出了案例地区区域发展的明晰路径(见图1)。秦皇岛市与抚宁县是河北沿海地区重要的组成部分。辖区内有秦皇岛港,交通区位和资源优势较为突出,产业基础较好,应当以沿海交通走廊和产业带为依托,打造成为河北沿海经济隆起带上的重要战略节点,同时统筹区域发展,积极融入环渤海新型城市

发展带的建设,全面增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外向度和对内陆腹地的辐射带动能力。(2)市县发展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未来城市发展的潜力提升,秦皇岛市域空间结构也正面临着重构的重大机遇,即从组团发展模式走向“一体化”带状发展模式。在《秦皇岛

市总体规划(2009—2020)》中,明确提出

“东优西移,南控北进,组团隔离,保护环

境;建设新区,控制容量,西港东迁,港城

互动”的空间发展战略,积极引导工业向北

部山地发展,构筑由山海关、海港、北戴河

(含南戴河、牛头崖)、黄金海岸新区、昌

黎城区、抚宁城区等构成的“4+2”组团式

城镇空间结构。

与此同时,在沿海经济隆起带建设的新

背景下,抚宁县城将逐步实现跨越式发展,

成为秦皇岛市域的重要新城,并且通过配套图1 秦皇岛、抚宁在河北沿海地区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