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素养提升专题课程(选修)考试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巩固提升案:模块综合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
模块综合检测(一)(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优秀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从含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优秀传统文化是经历了长期的继承,并且仍然保留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文化,也就是说,传统文化在我们今天,依旧存在。
这也就说明,没有文化的继承也就没有文化的积累,更不会有我们今天的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经过长期发展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精神指引。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拥有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矢志不渝的精神力量。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
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以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等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
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
山东财经大学中国传统文化选修考试重点
试述历史地理环境、经济基础、社会政治结构、道教和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气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一是节气文化与气候:我国古代以农立国,节气文化是适应农业需要而很早就发展起来的。
“春争日,夏争时”,农民们世世代代就像打仗一样按24节气种地。
否则,“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连收成都成了问题。
24节气不仅指导了我国古代农业,而且深深融入我国民族风俗习惯和文化之中,有的节气还成了民间重要节日。
二是中医文化与气候。
中医学把外感病邪分为“风寒湿热燥火”。
俗称“六淫”,大部分与气候有关。
南京中医学院老教授干祖望说:“欲知《黄帝内经》之精华,一半在气候。
“没有中国特殊气候,也就不会诞生中医学,中医治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是针灸,针灸的取穴和针探深度也都和四季有关。
不同的季节应取不同的穴位,针探的深度也不一致。
中药的使用也分季节。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专门有一篇“四时用药例”,说明用药也要讲究季节。
《黄帝内经》中指出:在各季节中要分别加温甘酸和苦寒之药,以顺四时气候而养天和之气。
三是诗词与气候。
我国是世界上四季最鲜明的国家,鲜明的四季影响到诗人的日常生活,创作环境和灵感。
于是,古诗中有大量的咏怀四季的诗句,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些都是咏春的。
在四季中诗人们对气候体会最深的要数夏季的炎热。
王维在《苦热》一诗中,热得想到大气层之外去凉快凉快:“思出宇宙外,矿然在寥廓。
”还有展示暮秋景物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的《西厢记》。
总之,正是四季分明的气候造成了咏怀四季的美妙诗句。
此外,气候对中国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第一,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影响:地理环境主要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层。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人类产生意识或精神的基础。
高中仿真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语文试卷(四)含答案解析
加油!有志者事竟成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仿真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四)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立的艺术。
它的形式美建立在几千年汉字的特殊形式基础上,线条在运动中构成活泼的生命。
汉代蔡邕曾说:“为书之体,须入其形。
”这里的“形”包括了天地万物及人的本身。
以后的研究者都离不开这个大范围。
直到康有为,简捷地表明:“盖书,形学也,有形则有势。
传统文化素养提升专题课程
传统文化素养提升专题课程(选修)考试考试答卷考试题目:共10题| 考试时间:3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得分90分1. 【单选题】胡旋舞出自哪个国家()【10 分】A. 赵国B. 康国C. 齐国D. 蜀国正确答案:B提交答案:B2. 【单选题】中国最早的纸币是()【10 分】A. 会子B. 人民币C. 银票D. 交子正确答案:D提交答案:D3. 【单选题】本课程提到,()出使过西域。
【10 分】A. 郑和B. 张骞C. 哥伦布D. 玄奘正确答案:B提交答案:B4. 【单选题】相对于一个复杂的语言文字系统,()的视觉文化符号在跨文化交流中能够起到更直观、更生动的效果。
【10 分】A. 文字B. 非文字C. 图像D.正确答案:B提交答案:B5. 【单选题】夏商周时期,中国文明的中心是在()。
【10 分】A. 黄河中下游B. 长江中下游C. 珠江领域D. 长白山以北正确答案:A提交答案:A6. 【单选题】从人类历史几千年的发展来看,()才能真正代表一个民族的持久生命力。
【10 分】A. 富强B. 文明C. 经济D. 政治正确答案:B提交答案:B7. 【单选题】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三大发明来源于()。
【10 分】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清朝正确答案:B提交答案:B8. 【单选题】《霓裳羽衣曲》从哪里传来()【10 分】A. 荷兰B. 雅典C. 波斯D. 印度正确答案:D提交答案:D9. 【单选题】本课程认为,建立一种具有最大()的文化传播方式,克服文化交流的理解偏颇与认同误差,是实现不同文化和睦相处的重要前提。
【10 分】A. 差异性B. 共同性C. 通约性D. 协调性正确答案:C提交答案:C10. 【单选题】根据本课程,春秋时期哪个国家是文明而非富强的国家?()【10 分】A. 秦国B. 鲁国C. 齐国D. 楚国正确答案:B提交答案:D。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课题能力提升十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课题实力提升(十)一、选择题1.中华民族历来有崇德重德、尚德倡德的传统,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这是因为( )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方向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就能提高科学文化修养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养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任务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集体主义为原则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选C ①③正确指出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符合题意。
②说法过于肯定。
④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
2.数间民居、一泓流水、挺立的青松和结伴的人们……以丰子恺漫画为底稿的“中国梦”公益广告,亮相于全国大街小巷,向人们诠释着我国仁爱宽厚、孝悌友善等传统美德,引起了人们内心的共鸣。
这说明传统美德( )A.只能通过特定的方式传播B.必需根据原有的含义理解C.始终具有同样的社会背景D.仍旧具有巨大的时代价值解析:选D 本题考查思想道德建设。
文化传播的方式是多样的,A项错误;B项否认了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必要性;C项否认了社会的变更发展;从传统道德引起人们内心的共鸣,可以看出D项符合题意。
3.文化既有“魂”又有“体”。
核心价值观是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是体。
“魂”与“体”相辅相成,统一于文化改革发展之中,目标就是“强魂健体”。
下列有利于“强魂健体”的措施有( )①坚持百花齐放的方针,提倡指导思想多元化②要奏响大众文化这一主旋律③免费开放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场馆设施④推动文化产业投资融资体系建设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解析:选D ①错误,指导思想不能多元化,应当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②错误,应当是奏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主旋律。
③④有利于强魂健体,故选D项。
近年来,浙江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引领浙江精神,提倡“最美现象”,主动践行以“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为内涵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选修课题库
第五,文化创造和谐社会。文化是社会肌体健康的基因, 是社会和谐进步、民主自由的强有力保障。和谐社会需要健 全人性来维护和协调,没有先进文化贯注和支撑着的政治, 会产生强权专制或懦弱腐败,会产生迷信与盲从,甚至是冷 漠、无情和残酷。没有文化对于经济的推动,经济也难以维 系持久的繁荣与稳定的发展。“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的理念和主张,就是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结合世界文化 发展潮流而提出的。(2分) 当代世界,正处在一个历史性的转折时期,经过三十年的 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我们的经济总量和经济实力有了天翻 地覆的变化,但是,“世界闪烁着科技文明的光辉,而道德 信仰的灯塔却显得黯淡。这种失衡现象,似乎令人有一种物 质的巨人裹挟着精神的侏儒茫然前行之感。”文化建设与文 化力提升的任务尤为繁重。
一、名词解释 1. 崇龙尚玉 是中华早期文化中“图腾”崇拜的 一个显著特征。龙是古代夏民族的图腾。商周以后, 龙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作为王权的象征 或民间的雨神。古人认为,玉具有沟通天地人的特 殊功能,是人间美德的体现。玉不仅被用于装饰, 成为财富、权力的标志,也是统治者祭祀天地、沟 通神灵的法物。 2.五服 为中国古代丧服的五个等级,即《仪 礼· 丧服》的规定: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它用以区分血缘亲疏和男女之别,体现宗法等级和 男尊女卑的观念。斩衰是最重的丧服,依次而轻。 缌麻最轻。
3. 阴阳五行 是我国古人创造的一种哲学思想,分阴阳说 与五行说,两者互为辅成。阴阳说在夏朝形成,它认为阴阳 两种相反的气是天地万物的泉源。阴阳相合,万物生长。五 行说以金木水火土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 基础。战国时,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五行说广为流行。并被 道家、儒家和道教所吸取 。 4. 冠笄之礼 我国古代的成年礼仪。冠礼是男子的成年礼, 一般二十而冠,加冠是人生大事,多在宗庙举行,由父或兄 主持,加三种形式的冠。笄礼是女子的成人礼,由女性家长 主持,将头发挽成发髻,盘在头顶,然后著笄。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后训练:综合测评
综合测评(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学记》把教育的社会功能概括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在教育问题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思想资源。
对此,我们应始终保持必要的温情与敬意,善于汲取其中的智慧,让教育“归于自然”,回归教育真谛。
教育应以“孝共同体”为载体。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孝共同体”是中国人的家,以孝为本的家庭生活是中国人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教从家始,“正家而天下定矣”。
家庭教育以孝道为核心,孝是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的起点,百善孝为先,“教者,孝之文也”“夫孝,德之本也”。
孝道教育主要是通过家来完成的,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
”家庭是人出生后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中国古代教育主要是靠父母的言传身教来完成的,它对于一个人的道德养成与人格塑造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人的家是基于血缘的以尊亲为结构的共同体,家既是生活共同体,又是道德共同体。
家既解决了“你是谁”的问题,又回答了“你从哪里来”的问题,还明辨了“你要到哪里去”的问题。
西方是通过宗教来安立人心的,中国古代教育则主要依托家共同体来完成的,通过家庭的人文教化来立德树人。
家书、家风与家训等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主要形式。
长辈通过家书把道德修养、人格风范等传授给子孙,教给孩子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否则就会受到家规惩罚。
家风与家教构成了“道德共同体”。
家训的形式有训诫、遗训与书信等多种形式,中国古代著名的家训有《孔子家语》《颜氏家训》《诫子书》《朱子家训》等。
中国古代的孝道教育中,祭祀之礼常常发挥着激发与唤醒人性之善的作用。
在中国古代各种礼仪中,祭祀是最重要的活动。
“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
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中国传统文化选修课题库共18页PPT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18
中国传统文化选修课题库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中国传统文化选修试题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1仁礼及其内涵;怎样做才能达到仁的要求孔子的思想体系是以“仁”为核心的;“仁”即仁爱思想;是孔子思想的基本精神;也是孔子的理论基石..孔子说:“仁者;人也”..在他看来;“仁”是人的本质;人之所以为人;关键在于“仁”..仁”以不同的面目;在不同的背景下出现了无数次..这些闪烁不定的面容并不是因为孔子的“仁’’没有“一以贯之’’的主旨;而恰恰说明了“仁”内涵的丰富;无论是关于政治的论述、经济的论述、法律的论述;或是伦理的、哲学的、教育的论述始终都体现了“仁”的精神..“再谈一谈孔子礼的思想..礼的提出早于孔子;但自孔子所发扬..中国人崇尚礼的思想;中国人也重视礼的教育..而孔子所提出的礼是广义的礼;在社会关系中他将礼与道德相等同起来..把礼当作约束人在社会上各种行为的准则以及道德标准..他要求人们的各种行为都要按照礼来进行;事事要符合礼的标准和要求..其实对于我们现在来说;道德的约束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道德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所不断完善的;而人们的行为也越来越按照道德进行规范..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仁”是道德、政治的最高理想;而“礼”是“仁”的外在体现..具体来说;“礼”既是帮助个体克己以修心的一种外在的道德规范;又是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的仪节形式;还是使国家臻于至治的政治制度;所以他说:“治国而无礼;譬犹瞽之无相与;怅怅乎其何之孔子的“仁”;也就是从人我双方立论;相当于我们今天常说的“人类共存意识”吧..“仁”的内涵里;主要的两方面就是“忠”和“恕”..有了这个“忠”;就会有足够的自我约束;有了这个“恕”;就会有足够的对别人的宽容..当然;孔子的“仁”;不仅仅是指一个人应当具有的人格境界;而且还应该是一个社会政治应当具有的政治理念..是公理;是正义..因而;在非常时刻应当“杀身以成仁”;而决不能“求生以害仁”..因此;要达到仁的要求;一方面自己要做出表率;先要自己站得住;先要自己行得通;另一方面;要能够用自身作比喻;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即由自己的需要想到别人的需要;并给予充分的尊重;给予广泛的帮助和救济..在人与人关系价值观上:强调人人出身平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又认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自强不息;优胜劣败;天经地义..在经济权益上:“不患贫而患不安”;两极分化的极不平等是中国文化的主要危机;贫穷是中国文化的次要危机..在政治人权上:表面宣传平等;信奉“性本善”;“性相近也”;“天下为公”;没有不平等世袭身份制;社会实践却是一整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礼”的不平等;武断的认识人是“习相远也”;把人简单化的分成好坏两大类;依据品行优劣;能力强弱;划分社会贵贱等级..2结合当今社会谈怎样才能做到孝悌之道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所以先贤圣哲告诉我们;人最基本的就是要先懂得要孝;要行孝;要行悌..这两样我们都完全明白并能做到了;我们就要进一步懂得如何修身养性..谈孝悌;“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都是相对的;并不只是单方面的顺从、尊敬..就道德社会关系中基本道德情感的培养需要从“孝悌”提升出来而言;它是道德根“本”.. “孝悌”本意虽然是一个家庭观念;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国家的基本单位..有了家庭的安定和睦;才能有社会的和谐发展;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是以孝治天下的..中国的封建社会;实际上是家族封建制度;家族礼教最重要的就是孝..孝悌之德;恰恰就是五千年文化中的不可逾越的规则..“孝悌”思想是人们日常伦理关系中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它根植于中国深厚的哲学和文化土壤中;并贯穿于几千年的中国社会;最终发展成为维系家族和睦与社会稳定的纽带和基石..正是由于人们对“孝悌”思想的重视;才使得中国传统中以家族为中心的伦理道德体系长盛不衰..在家庭中;“孝悌”思想是根基;只有做到最基本的孝敬父母、尊敬兄长;才能使其他事情有条不紊地进行..3什么是道及其启发“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用以说明世界的本原、本体、规律或原理..在不同的哲学体系中;其涵义有所不同.. 老子所说的“道”;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规律;老子所写的《道德经》是关于“道”的经典著作.. 孔子所说的“道”;是“中庸之道”;是一种方法;佛家所说的“道”;是“中道”;佛家的最高真理..所述道理;不堕极端;脱离二边;即为中道..佛家的道是中观的思想;中观思想涉及“中道”和“空”..“空”的思想似空非空;不能著空相求空.. 道:一首一走;第一次走的路、第一次用的方法才叫道;重复别人做过的事不叫道..走不一样的路;坚持创新才能生道.. 天道:众生为鱼;道为网;河为天地..那捞网的渔夫;就是执掌命运的天地造化..老子的道就是指存在于万物和自然之中最初最本来的东西;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这个道理..为什么元始天尊是道教最高的神;就是元始二字代表本来和初始的意思;最符合道教的精神;也最符合道的本来面目..道也可以说是自然万物演变的规律;但这层意思还是上面意思的一种演化形式;代表着自然万物中最本质的东西;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前者的意思..启发:一、道家的管理之道无为而治”的管理之道及其现代启示;“无为而治”提倡一种“抓大放小”的领导策略..其次;“无为而治”提倡一种人性化的管理之道.. 在任何一个机构中都存在着存在着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再次;“无为而治”提倡一种自然化的管理之道.. 将“无为而治”运用于管理工作;就是要求管理者要遵循自然规律;严格按规律办事;要善于因势利导;顺其自然;为当为之事;不为不当为之事..二道家“有无相生的管理之道及其现代启示道家有无相生“有无相生”是老子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从哲学上说;“有无相生”是指任何具体事物即“有” 都是从“无”中产生的;又不断地转化为“无”..这一思想包含着深刻的辨证法;对现代管理实践同样具有启示意义..4传统文化出现及其延续至今的原因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指中国历史上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她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她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她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她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中国一脉相承的专制制度和带有某种血缘温情“的的宗法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家国同构”社会政治结构;这种社会政治结构深刻的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在原始社会;人类先是原始群居;以后是氏族;继而发展为部落..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是封闭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的产物..是以汉族为主体;融合各族人民的智慧;共同创造的;这一特定区域特定人类圈的社会精神形态;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是历时五千年形成的一个完整而庞大的体系;从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到心理倾向;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十分丰富;具有内容的完整性.. 第三;作为文化传统;世世代代传播延续下去;还将继续传承下去;无论是自然传承;还是选择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不停止..教育的传承属于选择传承;即把优秀部分传承下去.. 因此;它具有永久的传承性..第四;传统文化属于旧的时代;受着时代的局限;总是一分为二的;其中精华与糟粕并存养料与毒素同在..对教育有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也有负面的消极的效应;具有影响的双重性.. 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另一特点是农耕经济的多元成分结构这一特点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性中华文明能够延续至今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其文化上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和对本身文化传统的坚持与固守;就是文明认同感..这也是中华文明最大的外在特点..每一个文明在其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有些甚至会严重影响文明本身的发展;这就需要文明本身在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完善并发展自身..例如;今天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就是外来文化;在佛教刚刚传入中国时;由于其文化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异巨大;并没有很快被接纳;但经过中华文明对其进行的创造性的改造;才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最终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中国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佛教的中心..佛教也成了中华文明对外来文明吸收的经典例子..5对克明峻德;格物致知的理解克明峻德”;即人要能彰明本身的大德..典故见于《书经·尧典》“克明峻德;以亲九族”..“格物致知”;即考察事物;获取知识..词语引自《大学》“致知在格物”.. “克明峻德格物致知”的整体含义;概言之;就是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探求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原意是:“克明峻德格物致知”的整体含义;概言之;就是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探求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通过上下句的相互承接;构成了三层逻辑递进关系:一是凸显出山经人以博大的气魄;以高尚的追求;以开放的胸怀;遵循正确的办学方向;培养高尚道德;弘扬先进文化;二是表现出山经人在探寻真理的道路上严谨科学;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三是表达出山经人对敦品励行;经世致用;服务民生;自由和谐的美好憧憬..6天人合一的现代意义天人合一的意思是中国文化传统中最古老的天人观..人是万物之一份子;“天地是父母;万物是兄弟..”天人是平等的;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是对人在天地万物中的正确定位..现代社会中;在市场经济规则的极大冲击下;物质利益最大化成了个体追求的主旋律;它诱发拜金主义、价值错位、物欲横流等不正常现象大量出现..使得个体追求利益时忘却了人之为人的根本;泯灭了自我对形而上学之终极目标的趋向..人显然还有高于物质满足的东西;那就是;人的自由、独立与尊严.. 吉献忠认为;个体自我生命本是完整的;其完整性存在于生命之内之外两者之间的平衡;而在现代社会中;过度追求生命之外的东西;破坏了二者的平衡..而这种思想对于现代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我们今天坚持科学发展观;更好地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了必要的价值支持和理性控制..它既区别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又有同根同源的意味..儒家天人合一的理论不仅是讲述了天人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明确了人作为其中的定位..在现代这个环境严重污染的时代;我们应当保护自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完成作为大自然一份子的我们的职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是和谐社会的自然基础;也是解决新时期社会矛盾的主要手段;我们要通过生态文明建设;爱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共生共荣..科学发展作为一种理想构想;本身就包含着须要人类的道德、理性来约束的因素..发展当然是要满足人的需要;但是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不得不加以限制..就此而言;科学的发展可以理解为需要发展与限制发展的统一;既要满足当代人需要又要限制当代人需要的统一..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着三大问题:人和自然的矛盾;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矛盾;人自身的矛盾..这三个问题和我们建设“和谐社会” 和当今人类社会的“和平共处” 有着极人与自然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为重要的关系..重要的思想资源..给了我们思想上的启示; 给人类指明了发展的大方向..经济发展;首要是以人为本;经济的发展必我们经济的发须以不能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和条件为前提..展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深层次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量的事实表明;由于我们的知识积累不够;由于我们对人与自然理论举一反三的现实意义认识不够;导致环境污染事件、极端天气频繁出现等不利因素..。
2020年周口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传统文化素养提升专题课程(选修)满分答案
传统文化素养提升专题课程(选修)考试考试答卷1.本课程认为,不应该过分强调对()的认知,应该让外国人从当代的视野中接受我国的文化。
A.语言文化B.传统文化C.民族文化D.世界文化2.根据本课程,富强强调一个国家的()。
A.硬实力B.软实力C.综合实力D.国际影响力3.《竟案羽衣曲》从哪里传来()A.荷兰B.雅典C.波斯D.印度4.胡旋舞出自哪个国家()A.赵国B.康国C.齐国D.蛋国5.当前在()领域存在一种全世界通行的符号系统。
A.宗教B.哲学C.历史D.交通6.本课程认为,建立一种具有最大()的文化传播方式,克服文化交流的理解偏颇与认同误差,是实现不同文化和睦相处的重要前提。
A.差异性B.共同性C.通约性D.协调性7.对历史上美国在越南的战争造成重大影响的电影是()。
A.《握救大兵璃恩》B.《勇敢的心》C.《巴顿将军》D.《辛特勒的名单》8.根据本课程,农业社会中国的市场经济发达,这是跟()有关系的。
A.中国经济结构B.中国社会结构C.中国历史结构D.中国政治结构9.本课程认为,美国与欧洲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主要是因为()。
A.认识文化的历史节点不同B.国家的经济力量不同C.文化交流的途径不同D.文化活动的频度不同10.夏商周时期,中国文明的中心是在()。
A.黄河中下游B.长江中下游C.珠江领域D.长白山以北11.从人类历史几千年的发展来看,()才能真正代表一个民族的持久生命力。
A.富强B.文明C.经济D.政治12.德国思想家()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第一次把公元500年前后同时出现在中国、西方和印度等地区的人类文化突破现象称之为“轴心时代”A.马克思B.卡尔·亚斯贝斯C.恩格斯D.韦伯13.直到()时期,中国文明才真正从北方转移到长江两岸。
A.唐朝B.宋朝C.元朝D.清朝14.相对于一个复杂的语言文字系统,()的视觉文化符号在跨文化交流中能够起到更直观、更生动的效果。
A.文字B.非文字C.图像D.非图像15.本课程提到,()出使过西域。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巩固提升案:模块综合检测(二)
模块综合检测(二)(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别于流行的以精英文化为大传统而以民间文化为小传统的文化传统划分,从中国文化自身特点出发,又有作为“道”的中国文化的大传统和作为“术”的中国文化的小传统这一新的划分。
如果说前者是指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儒释道的文化体系的话,那么,后者则为诸如中医、武术、气功、养生、堪舆乃至烹饪等的技术体系。
也正是从这一新的划分出发,才使中国文化大小传统之间以“辩证的滑转”取代了各执一端,并最终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大小文化传统之观念。
一旦我们将中国文化的大小传统对应于中国古代的“道”与“术”,二者的分别就彰明较著。
若加以概括,这种分别体现为以下三点。
其一,形上与形下之别。
“形而上者谓之道”,这一出自《周易》的“道”的经典定义不仅颠扑不破,而且在中国的儒释道那里同样成立。
在儒家,“道”是作为“善端”的隐而未彰的属性;在佛家,“道”表现为《心经》一言以蔽之的“照见五蕴皆空”;在道家,“道”是老子所谓的“惚兮恍兮”“恍兮惚兮”“窈兮冥兮”的状乎无形影。
与这种“道”的形上性不同,“术”指向形下性。
中国医术离不开医诊的“望闻问切”,中国武术离不开形体动作的一招一式,中国气功则离不开“升降出入,无器不有”的人体“器官”之“器”。
其二,心灵与身体之别。
但凡中国文化的“道”都与心灵相关,从庄子的“心斋”到孟子的“尽心”,从佛教的“以心法起灭天地”到阳明心学的“致良知”,无一不是其显例。
自是之故,才有了现代新儒家所谓“内在超越”论的推出。
相形之下,中国文化的“术”则大异其趣,它是地地道道的“身体的技术”。
中医是我们身体的治疗术,武术是我们身体的攻防术,气功是我们身体的养生术,而烹饪与我们身体的关系更是不言而喻。
其三,本体与工夫之别。
所谓本体是指“心识”上世界“是什么”的真理,所谓工夫则为我们身行上“如何作”的技能。
2019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五套)
2019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题(一)1.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和(),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
()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以()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
4.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思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5.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创造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6.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几个方面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其中课程目标包括()、语言表达与交流、()、()、发展逻辑思维、()、()、鉴赏文学作品、()、传承中华文化、()、()。
7.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而不是()、()的简单线性排列和连接。
8.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三类课程构成。
三类课程分别安排7-9个学习任务群。
()、()、()方面的内容始终贯串其中。
必修课程7个:()、()、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写作、()、()。
9.必修阶段各类文本的阅读量不低于()字。
10.语文课程评价要综合发挥检查、()、反馈、()、甄别、选拔等多种功能,不宜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11.改革考试评价和招生制度,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探索“两考合一、等级表达、()、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机制和“()”的录取模式。
12.青岛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改革实施方案的基本原则:坚持育人文本,(),坚持科学规范,()。
《中国传统文化教程》-教学大纲.doc
中国传统文化一、课程信息课程编号:A000053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课程类别:必修先修课程:无学分:2学时:32(28理论+4实训)适用专业(方向):所有专业开课学院:所有学院二、课程简介《中国传统文化》是一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拓展课程,本课程包括:中国传统文化概述、中国传统哲学、中国古代教育、中国传统文学,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中国传统艺术、中国传统生活方式七大专题。
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中国文化的来源、历史文脉、思想精髓和辉煌成就,学生还会了解到作为一个中国人,将传承怎样的传统文化,并将如何发扬下去。
并且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以及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本课程是专科学生的人文公共选修课课程,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特征,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培养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力、审美水平,并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目的。
《中国传统文化》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通识必修课,在教学中旨在落实四项根本教育任务:一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讲授,让学生畅游于优秀文化海洋,提高学生对优秀文化的了解和把握。
二是培养提高学生的处世社交能力。
在课程中通过儒家哲学和道家哲学的讲解,为今后的工作生活和处世社交提供方便。
三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在课程中通过传统生活风俗、礼仪的讲解,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是拓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和深远的,通过课程学习,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目标《中国传统文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专题内容、主题人物、欣赏经典传统文化、评析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等环节,促进学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读解的方法:分别从传统文化影响力的视角、文化的研究等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此增强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和水平,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素养提升专题课程(选修)考试 考试答卷
考试题目:共10题 | 考试时间:3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得分100分
1. 【单选题】 对历史上美国在越南的战争造成重大影响的电影是()。 【10 分】
A. 《拯救大兵瑞恩》
B. 《勇敢的心》
C. 《巴顿将军》
D. 《辛特勒的名单》
B. 共同性
C. 通约性
D. 协调性
正确答案:C
提交答案:C
4. 【单选题】 胡旋舞出自哪个国家() 【10 分】
A. 赵国
B. 康国
C. 齐国
D. 蜀国
正确答案:B
提交答案:B
5. 【单选题】 夏商周时期,中国文明的中心是在()。 【10 分】
A. 黄河中下游
B. 长江中下游
C. 珠江领域
D. 长白山以北
正确答案:A
提交答案:A
6. 【单选题】 本课程提到,()出使过西域。 【10 分】
A. 郑和
B. 张骞
C. 哥伦布
D. 玄奘
正确答案:B
提交答案:B
7. 【单选题】 中国最早的纸币是() 【10 分】
A. 会子
B. 人民币
C. 银票
D. 交子
正确答案:D
提交答案:D
8. 【单选题】 当前在()领域存在一种全世界通行的符号系统。 【10 分】
A. 文字
B. 非文字
C. 图像
D. 非图像
正确答案:B
提交答案:B
A. 宗教
B. 哲学
C. 历史
D. 交通
正确答案:D
提交答案:D
9. 【单选题】 直到()时期,中国文明才真正从北方转移到长江两岸。 【10 分】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清朝
正确答案:B
提交复杂的语言文字系统,()的视觉文化符号在跨文化交流中能够起到更直观、更生动的效果。 【10 分】
正确答案:C
提交答案:C
2. 【单选题】 《霓裳羽衣曲》从哪里传来() 【10 分】
A. 荷兰
B. 雅典
C. 波斯
D. 印度
正确答案:D
提交答案:D
3. 【单选题】 本课程认为,建立一种具有最大()的文化传播方式,克服文化交流的理解偏颇与认同误差,是实现不同文化和睦相处的重要前提。 【10 分】
A. 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