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大一统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合集下载

《汉武帝“大一统”》教学设计新部编版4

《汉武帝“大一统”》教学设计新部编版4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15课汉武帝“大一统”一、课标内容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七国之乱推恩令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公元前119年对匈奴的战争通过对“汉武帝的‘推恩令’有何高明之处”的问答,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对“儒家思想对我们现代生活有哪些影响”的联想,培养学生的联系实际的能力。

通过对“汉武帝时取得对匈奴战争胜利的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对“汉武帝采用哪种学说好”的讨论,培养学生敢于立论的创新品质和利用论据论证观点的思辩方法。

2、过程与方法感知“推恩令”、独尊儒术、对匈奴战争等史实,积累对汉武帝时代的认识,理解汉武帝“大一统”的时代特征。

学会运用已有知识和时代条件分析问题的方法、联系生活理解历史知识的方法、敢于立论和善于论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统治地位,是文化专制主义的表现,但儒家文化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其合理和值得弘扬的一面。

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制止了匈奴族的暴虐行为,保证了边地的安定和中原经济文化的发展,也为通西域和开辟丝绸之路提供了条件。

汉武帝通过政治、思想、军事等措施,巩固了秦朝建立起来的大一统国家,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④汉武帝的“大一统”是西汉强盛的顶点,而经济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从而认识到经济发展对综合国力的支撑作用。

三、教法学法问题导学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王国问题的解决1、王国问题的出现提问:汉初为什么会出现王国问题?联系秦朝内容,指出秦朝废除了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

但秦朝灭亡后,汉初统治者错误地总结秦亡教训,认为秦朝早亡,是由于没有分封同姓王来拱卫皇室,于是在汉初恢复了分封制,分封了许多同姓诸侯王,出现有些地方实行郡县制、有些地方实行分封制的郡国并行的地方政治体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优质课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优质课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一部分。

教材通过介绍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措施,展示了他如何巩固大一统王朝的统治。

教材内容丰富,语言简练,图文并茂,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汉武帝及其时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古代历史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汉武帝和大一统王朝的概念可能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来理解汉武帝的统治措施,并从中感受到大一统王朝的实质。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识尚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教师引导培养历史思维。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认识汉武帝的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主要措施。

2.学生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识和评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汉武帝时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享学习成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历史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素材。

3.课堂讨论分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汉武帝的画像,引导学生关注这位历史人物,激发学习兴趣。

简要介绍汉武帝的时代背景,提出问题:“汉武帝是如何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呢?”2.呈现(10分钟)呈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主要措施,如改革政治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推广儒家思想等。

针对每个措施,引导学生分析其作用和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汉武帝的某个措施,分析其在大一统王朝巩固中的作用。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历史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01

历史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01

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教案一、新课标标准通过了解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通过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二、内容分析汉武帝在各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巩固了大一统王朝,统一国家的特征得到完整体现。

汉武帝把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立为正统思想的核心,使之成为汉朝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儒学也从此成为中国历代思想文化的主流。

“推恩令”的实施,巧妙地消除了诸侯国对抗中央的能力。

在社会经济方面,汉武帝实行盐铁国有专卖,中央收回铸币权,在国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改善国家财政状况,进一步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

三、教学目标1.掌握汉武帝在政治、思想、经济方面采取的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2.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的目的与影响。

(唯物史观)3.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做出的努力,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的任务。

(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设计意图】:视频导入,聚集学生注意力,开展新课学习。

(二)讲授新课1.削弱地方势力(1)教师活动措施1:实施“推恩令”。

措施2:削爵、夺地除国,镇压叛乱。

措施3:将一些郡国豪强迁往京师一带。

措施4: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

措施5:确立察举制。

2.推动经济的发展(1)教师活动措施1:发展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

措施2: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措施3: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

措施4:设盐铁官,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

措施5: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措施6:对商人征收车船税。

(2)学生活动这些措施,使中央对经济的掌握大大加强,国家财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3.尊崇儒术(1)教师活动措施1: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措施2:在长安兴办太学,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2(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2(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2(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一. 教材分析《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是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汉武帝在位期间,通过改革政治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推行儒家思想、开辟丝绸之路等一系列措施,巩固了大一统王朝的统治。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学生了解汉武帝的统治成就,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汉武帝和大一统王朝的概念可能较为陌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汉武帝的统治措施,理解大一统王朝的意义。

同时,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能力有限,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主要措施,掌握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意义,培养学生对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重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主要措施。

2.难点: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儒家思想在巩固大一统王朝中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背景,探讨儒家思想在巩固大一统王朝中的作用。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历史事件,引导学生理解汉武帝的统治成就。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2.辅助材料:相关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呈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如改革政治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推行儒家思想、开辟丝绸之路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高效备课系列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高效备课系列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课标要求】通过了解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通过了解汉武帝大一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但由于暴政,存在短暂。

继起的西汉王朝再次巩固了大一统局面。

而达成这一局面的正是本课的教学内容,西汉王朝正是在汉武帝时,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了大一统王朝,并将西汉的国力推向鼎盛,使西汉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因此,本课内容对于中国秦汉四百多年大一统的历史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本课的教学内容版块清晰,分别通过四个子目——“推恩令”的实施、“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盐铁专卖、北击匈奴,从政治、思想、经济、军事四个方面,阐述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以及产生的影响。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多月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主观意识,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这为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因此,在讲课中适当使用视频、图片、地图等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知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还选取了一定的文字资料,通过层层疑问,初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意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汉武帝政治、经济、思想、军事上采取措施的背景,培养运用唯物史观来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分析西汉前期郡国制示意图和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示意图,培养时空观念。

3.理解“推恩令”、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盐铁专卖、匈奴单于这些历史名词,培养历史解释素养。

4.掌握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的作用(影响),认识到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走向鼎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重点难点】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政治、经济、思想、军事上的措施。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本课主要介绍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到汉朝的政治制度、统治思想和文化成就。

学习的知识点包括:1.了解汉朝的三公九卿制度以及丞相、太尉、御史等重要官职的设置和职责。

2.了解汉武帝通过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确立儒家思想对国家统治的正统地位。

3.了解汉朝有哪些文化成就,包括《汉书》的编纂、《春秋左传》的注解和《焦氏易林》的整理等。

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和综合思考能力。

2.培养学生对历史文献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3.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历史和热爱文化的情感。

2.让学生深入感受到文化是民族生存的根基,历史是民族精神的源泉。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汉武帝的治国思想。

2.掌握汉朝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

3.培养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1.让学生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复杂性。

2.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和综合思考能力。

三、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及时长安排第一部分导入(7分钟)1.教师引入本课题,让学生预习并回想汉武帝的一些重要事迹。

第二部分学习活动(35分钟)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过程•学生阅读教材,理解三公九卿制度和丞相、太尉、御史等重要官职的设置和职责。

•学生深入分析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探讨其背后的深刻意义。

•学生研究汉朝的文化成就和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第三部分总结(8分钟)3.教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4.教师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常识性的历史思考,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2.教学方法1.问题导入法: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讨论,引发学生的思维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群体讨论法: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就某一个话题展开讨论,进行思想碰撞和交流,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辩证分析法:采用辩证的思维方式,从多个角度分析和探讨某一问题,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详细的历史资料,使学生了解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对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上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汉武帝和大一统王朝的概念可能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事实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2.理解这些措施对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2.这些措施对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措施对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作用。

3.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六. 教学准备1.历史资料:关于汉武帝和大一统王朝的资料。

2.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历史资料和插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汉武帝的画像,引导学生思考:汉武帝是怎样的一个皇帝?他为什么要巩固大一统王朝?2.呈现(10分钟)展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如设立郡县制、推行儒家思想等,并通过插图和文字详细解释这些措施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情况。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这些措施对巩固大一统王朝起到了什么作用?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对巩固大一统王朝起到了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回答,并进行讲解和巩固。

5.拓展(10分钟)提出问题: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作用。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复习了秦朝一统全国、战国七雄并较劲等内容,学生对于中国各个朝代形成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有了更深的认识。

(2)初步了解汉武帝时期的政治、文化特点,知道他是如何巩固大一统王朝的。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通过比较秦朝和汉朝的异同之处和对汉武帝时期本末倒置的探究,让学生了解历史研究中不拘一格的态度,对于历史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究。

(2)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历史是一个重要的人文科学门类,教育学生的历史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3.情感目标:(1)崇尚中华传统文化,树立爱国心和民族意识。

(2)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懂得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要为国家的发展和振兴贡献力量。

【教学重难点】1.重点增加学生了解汉武帝时期的政治和文化特点,了解他是如何巩固大一统王朝的。

2.难点了解汉武帝时期文化的发展和对未来的影响,以及汉武帝时期与秦朝的异同点。

【教学内容】一、带着问题看文本(5分钟)提问:1.什么是\\ldots{}2.什么是\\ldots{}二、探究秦朝和汉朝的异同(10分钟)1.秦朝时期的特点有哪些?2.汉朝时期的特点有哪些?3.两者的异同点有哪些?三、汉武帝的治国理念和实践(20分钟)1.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特点2.汉武帝的治国理念和实践3.汉武帝时期的文化特点四、思考:是否应该将“考古之父”称为汉武帝?(15分钟)1.谁是考古之父?2.汉武帝为什么被称为考古之父?3.你认为是否应该将“考古之父”称为汉武帝?为什么?五、知识巩固:名词解释和判断题(10分钟)(一)名词解释1.文人2.考古3.群雄割据(二)判断题九三年(公元前139年),汉武帝击败南越国后,将今天广东的地方,纳入了汉朝的版图,这次行动结束了长达四年的战争。

1.正确2.错误六、课后作业1.自学《汉武帝》一课2.问答题:谁是考古之父?汉武帝为什么被称为考古之父?3.完形填空题: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板书设计】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1.秦朝和汉朝的异同2.汉武帝的治国理念和实践3.文化特点4.是否应该将“考古之父”称为汉武帝?【教学反思】本节课,我们主要介绍了汉武帝时期的重要特点,为学生对于中国历史的形成和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活动:调查统计大家所属民族教师:汉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

我们说的语言叫做——汉语,我们书写的方块字叫做——汉字,我们把生活中有担当的人叫做——汉子。

这一切,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留给今天的烙印------汉朝,汉朝是我国统一的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这个朝代虽然和今天横亘着2000年的时光,但是却和你,和我,和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血脉相连、息息相关。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汉朝的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二、问题引领,合作探究教师:什么是大一统?学生:根据自身认知解析。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指出:中央加强对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教师: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学生:秦始皇。

教师:但是秦朝只存在了15年,这就使得它所建立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模式带有浓厚的实验色彩,这样的模式能否在后来的王朝得到延续和发展呢?这要取决于接下来汉王朝的统治。

公元前140年,在汉王朝建立七十多年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多媒体展示)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年),西汉第七位皇帝。

七岁被立为太子,十六岁登基为帝,到七十岁驾崩,历五十四年。

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即位后励精图治,对内揽人才、兴文教、振经济,对外伐四夷、通西域、显国威,把西汉王朝推向极盛。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一篇章:峥嵘初现——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基础教师:汉武帝从父祖那里接手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请大家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学生:说出文景之治的内容。

过渡:文景之治局面的出现,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奠定了基础汉武帝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

他即位后的第一道诏书,就是令各地推举人才,他要将天下的贤才都招揽到朝廷,辅佐他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随着新皇帝的即位即将拉开序幕。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一. 教材分析《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是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的一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的措施,以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史料和知识点,展现了汉武帝时期的繁荣与辉煌,使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历史的博大精深。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汉武帝和大一统王朝的概念可能较为抽象。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掌握了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如秦朝的统一、汉朝的建立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掌握汉武帝时期的历史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

2.难点:汉武帝时期的历史特点及其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汉武帝时期的历史风貌。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合作探讨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历史文物、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3.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汉武帝的画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如汉朝的建立、秦朝的统一等。

进而提出问题:“汉武帝是如何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

政治方面,如设立郡国、推行推恩令等;经济方面,如盐铁官营、统一货币等;文化方面,如独尊儒术、设立太学等。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讲授新课:按照汉武帝巩 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逐 一进行讲解,包括政治、 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巩固练习:通过一些实例 和习题,让学生更好地理
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归纳小结:总结本课的主 要内容,强调汉武帝巩固 大一统王朝的意义和影响。
巩固练习
练习题:提供与本课知识 点相关的练习题,供学生 巩固所学。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难点是措施之间的相互关 系及其影响。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理解 这些措施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
章节副标题
教学重点
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 汉武帝时期的文化、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 汉武帝与儒家的关系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汉武帝在历史上的地位与评价
教学内容:是否能够覆盖 教学目标和知识点
课堂互动:是否能够调动 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教学效果:是否能够达到 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标
改进教学方法
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学生 参与度
引入多媒体教学资源,丰 富教学手段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 生自主思考
及时反馈学生表现,调整 教学策略
感谢观看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 小组讨论,加深对知识点 的理解和记忆。
课堂小测:通过简单的测 试,检查学生对本课知识 点的掌握情况。
作业布置:布置与本课知 识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 生按时完成。
归纳小结
教学内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包括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的措施。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等。
教学难点
难点1: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背景和政治环境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1(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1(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1(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一. 教材分析《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是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汉武帝在位期间,通过改革政治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推广儒家思想等措施,巩固了汉朝的大一统格局。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学生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过程及其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具体措施和意义还需深入挖掘。

在导入环节,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主要措施。

2.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具体措施。

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图文并茂,生动有趣。

2.教材: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3.历史资料:关于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学生已知的知识,如“皇帝”一词的由来,引出汉武帝这位伟大的皇帝。

通过展示汉武帝的画像,让学生对汉武帝有直观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呈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如改革政治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推广儒家思想等。

同时,通过插图和史料,让学生了解这些措施的具体实施过程。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围绕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展开讨论。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讨论和汇报的内容,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措施的掌握程度。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精选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精选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精选5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篇1【教学目标】1. 掌握汉武帝为巩固国家“大一统”在政治、思想、经济上采取的措施。

2. 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评价汉武帝,初步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 通过分析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认识到这一局面是西汉王朝强盛的顶点,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习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学习难点】评价汉武帝【学习过程】本课内容设计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政治上的大一统”,第二部分为“思想上的大一统”,第三部分为“经济上的大一统”,第四部分为“评价汉武帝”。

一、政治上的大一统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

像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则千乘百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

原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候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史记•平津候主父列传》(1)材料反映了汉初社会的哪一问题?封国(或诸侯、王国;或王国问题)势力过于强大;(2)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了这一问题?颁布“推恩令”(或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二、思想上的大一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1)根据材料归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汉武帝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采取了哪些措施?三、经济上的大一统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对社会经济的控制,采取了哪些措施?四、评价汉武帝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统治期间,西汉国力最为强盛。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3(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3(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3(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一. 教材分析《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是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汉武帝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历史的辉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距离他们生活较远,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掌握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主要做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国家统一和繁荣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2.难点: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做法。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生动展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2.教材:准备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3.参考资料:搜集与汉武帝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述汉武帝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让学生对汉武帝的功绩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分析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部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教学设计)

(部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教学目标】①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背景,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在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方面采取的措施。

(史料实证)②理解大一统措施的历史影响。

(历史解释)③认识到大一统措施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加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感。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大一统王朝的巩固措施。

教学难点:推恩令、尊崇儒术。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

泱泱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一个个英雄人物有如银河中的点点繁星,将中国的历史点缀得无比灿烂。

历史学家夏曾佑曾经说过:“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

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秦始皇创立了延续两千多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那汉武帝又是如何拓展中国版图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了解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环节二:整体感知1、先导阅读:何为“大一统”答案提示:“大一统”不是地域上的“大统一”,是指中央加强对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2、先导阅读: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国家的经济前提是什么?根据本课子目录说一说汉武帝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最终结果如何?答案提示:环节三:新课教学(一)目标导学一:削弱地方势力1、自主学习:【时空观念】根据所学知识,说一说西周、秦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分别采取了什么制度?到了西汉时期,又实行了什么制度呢?答案提示: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教师指导:刘邦平定天下,在总结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认为秦除了暴政外,没有分封同姓子弟为王也是秦灭亡的关键所在。

于是刘邦在承袭秦朝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诸侯王,想依靠刘氏宗族的力量,让这些诸侯国作为皇权的屏障,巩固刘氏天下,于是就形成了郡县和封国并存的局面。

2、教师指导:【史料实证】材料反映西汉建立之初面临哪些问题,有何危害?答案提示:诸侯势大,豪强横行;威胁中央政府答案提示:材料一解读:大的藩国跨几州兼有几郡,连接数十城,宫室、百官制度同京师一样。

2024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统编版)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1教学设计

2024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统编版)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1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献,探究汉武帝面临的思想问题、汉武帝解决之道、汉武帝治国之效。
利用“西汉初期各封国大致范围”、《汉书•主父偃传》等图文材料,引导学生了解汉武帝面临的政治问题、汉武帝解决之道、汉武帝治国之效。
介绍汉匈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结合“西汉与匈奴的战争”图,探究汉武帝面临的军事问题、汉武帝解决之道、汉武帝治国之效。
教学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教学难点:整体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2分钟
8分钟
6分钟
4分钟
பைடு நூலகம்3分钟
2分钟
导入
新课讲授
(一)汉武帝解决面临的思想问题
(二)汉武帝解决面临的政治问题
(三)汉武帝解决面临的军事问题
(四)汉武帝解决面临的经济问题
小结
了解:汉武帝的登基及亲政、汉武帝面临的问题、汉武帝大事年表
讲解说明汉武帝面临的经济问题,了解汉武帝解决之道、汉武帝治国之效。
利用结构图示,小结本课知识,并对汉武帝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历史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上学期
课题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科书
书名:《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围绕汉武帝治国面临的问题,能够运用“西汉初期各封国大致范围”“西汉与匈奴的战争”等历史地图和有关史料,从当时的情境和历史的角度了解汉武帝解决问题之道;认识汉武帝的治国措施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做出了贡献。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标要求】通过了解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过程;通过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教材分析】本课隶属于七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上承《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下启《东汉的兴衰》。

本课分为三个部分:推恩令的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说和盐铁专卖。

三者互为表里,分别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方面阐述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经过前两个单元的学习,尤其是秦始皇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对中国古代政治趋势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因此对本课汉武帝大一统的学习已经有了初步基础。

在此前提下,老师通过教学设计,引导学生通过对汉武帝大统一措施的学生,深化西汉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中央集权并感悟其中的政治智慧了历史作用。

【学习目标】1.从史料实证的角度归纳西汉“削藩”的背景,梳理概述出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2.自主阅读教材,结合史料从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方面分析归纳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史料实证)3.通过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总结出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民族凝聚力。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汉武帝大一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方面的具体措施以及各项措施的历史作用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大一统措施,了解其历史背景、认识其历史作用,感悟其政治智慧。

【学习过程】任务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1.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汉武帝得以实现大一统的前提是什么?根据本课目录找出汉武帝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来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最终结果如何?2.根据材料,结合图示,思考西汉建立之初,是如何管理地方的?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

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

3.阅读教材,找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政治、思想、经济、军事)任务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4.通过材料,依次分析西汉建立之初面临哪些问题?统治者又是如何解决的?材料一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合纵以逆京师。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参考教学设计1(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参考教学设计1(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参考教学设计1(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一. 教材分析《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是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过程及其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古代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理解还需加强。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关注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认识汉武帝的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2.难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历史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3.课堂讨论分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了解汉武帝的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如设立郡县制、推行均田制、实行科举制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课堂提问、回答问题,巩固知识点。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加深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措施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探讨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如对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政治制度等方面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岳麓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课
第15 课《汉武帝“大一统”》教案
刘建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汉武帝通过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等措施及产生的作用,为正确评价汉武帝做必要的史实积累,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情景剧《汉武帝的烦恼》让学生了解汉武帝面临的问题,学生自主学习为汉武帝解忧;
b引导学生学会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理解汉武帝“大一统”时代特征并正确评价汉武帝。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汉武帝通过政治思想军事等措施实现大一统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为中国统一的多民主国家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了解汉武帝开创“大一统”所采取的措施。

难点:推恩令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情景再现法、讲授法、提问启发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

2、学法:自主学习、阅读法、观察法、合作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视频情景剧剧本和道具
五、教学过程
上课之前,播放视频《汉武大帝》片头
【导入】
幻灯片:汉武帝像
师:汉武帝刘彻,汉景帝之子,生于前156年,16岁登基为皇。

同学们来谈谈你所知道的汉武帝。

生:学生谈谈自己所知道的汉武帝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汉武帝,去了解汉武帝如何开创“大一统”的。

幻灯片展示课题第15课汉武帝“大一统”
【新授】
(一)汉武帝的烦恼
师:作为16岁登基的少年天子,刘彻有喜有忧,喜的是他继承了一个逐渐强盛的王朝,忧的是父辈们留下了一些足以动摇国之根本的疑难问题,他究竟忧心哪
些问题呢?请看历史剧《汉武帝的烦恼》
师:(鼓掌)剧中汉武帝有哪些烦恼?
生:诸侯王财大地大,百家争鸣,匈奴骚扰······
师:归纳①政治:王国问题②思想:思想不统一③边疆:匈奴问题,这三大问题都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二)为汉武帝分忧
师:穿越时空:假设同学们是当时汉武帝的臣子,你会提出什么方法帮助汉武帝解决这些问题?并简要说明你推荐这种方式的理由。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把解决方案写在奏折上)请不同的小组代表回答:
1、王国问题
让学生回答推荐方法
生1:直接剥夺诸侯王的权力
生2:推恩令
小组讨论:汉武帝会采纳哪一种方案呢?为什么?
生:讨论两种方案的可行性,
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推恩令的妙处,让学生得出结论:推恩令将诸侯王的权力分散直至化解,而诸侯王的其它弟子又因为接受皇恩而心存感激,然后逐渐削夺列侯爵位,最终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过渡:王国问题的解决只是从政治上解除了对抗力量,能不能保证这些人从内心真正臣服呢?(生:不能)所以,要使这些原诸侯们乃至天下子民彻底归顺,还必须统一思想。

2、思想问题
用哪种方法来统一思想呢?
生3:法家思想
生4:先帝们一直用道家思想治国,才有今天的成就。

既然道家的思想这么好,那就继续采用不动摇
生5:用儒家思想来教化百姓,兼用法治,百姓就会安分守己,天下可以太平。

师:汉武帝采纳了谁的建议用什么方法统一思想?
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师:董仲舒发展儒家学说既讲仁政,又讲法治,既要求统治者仁德爱民,更宣扬臣民对天子的绝对服从。

统治手段可谓刚柔相济,汉武帝自然欣然接受。

为了在现实中突出儒家的地位,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的尊儒措施。

师: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尊儒措施?
学生根据教材归纳,
幻灯片:a.排斥其它学说b.大兴儒学教育c.任用儒生做官。

同时展示太学学堂、汉代讲学图、《诗》《书》《礼》《易》《春秋》书影等相关图片。

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生:汉武帝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统治地位从此确立。

师: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三纲五常,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它不但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而且对我们现在的生活仍然有着广泛深刻的影响。

同学们,儒家思想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呢?
生:举例说明
过渡:汉武帝通过推恩令和独尊儒术实现了政治和思想上的统一,从而为解
除匈奴问题奠定了基础
3、匈奴问题
怎样处理这个凶恶的仆人呢?
生6:反击匈奴
师:大家意见一致,汉武帝时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有能力打败匈奴解除威胁,派谁去打?
生:卫青、霍去病
师:在汉武帝时期开展的多次反击匈奴的战争中,最有名的是哪一次呢?
生:是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率领的漠北之战。

师:用多媒体显示漠北之战路线图、交战图及霍去病墓。

描述漠北之战基本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卫青、霍去病对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只可惜,霍去病24岁时便英年早逝,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样的千古名句。

4、归纳总结
师:汉武帝的烦恼解决没有?生:解决了
师:通过哪些措施解决的?生:政治:推恩令,逐步削夺列侯爵位解除王国问题;思想:独尊儒术实现思想统一;军事:北击匈奴解除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师: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生: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实现“大一统”
现在同学们能说说你眼中的汉武帝是一个怎样的皇帝了吗?
生:雄才大略、善于用人等等······
教师点拨评价人物的方法:了解人物的主要活动及产生的影响,一分为二,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

(四)知识巩固
1、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中的“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 A.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B.开创大一统局面
C.创立中央集权
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2、《百家讲坛》节目曾言及汉武帝通过一种高明的方法既削夺诸侯王势力,又使侯国对他感恩戴德。

请问是下列哪一种方法 ( )
A.奖励耕战
B.实行分封制
C.推行郡县制
D. 推恩令
3、汉武帝通过下列哪种措施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 )
A.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B.王国问题
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独尊儒术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初奉行“无为”而治,诸子百家学说重新活跃起来。

到汉武帝时,这种局面不利于加强皇权。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1)材料一反映汉武帝面临什么问题?
(2)结合所学,材料二中“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分析,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
(五)开放探究
师:正所谓”打江山易,守江山难”汉武帝正是在不断地消除烦恼的过程中,实现“大一统”,开拓出了一个崭新的大汉帝国,西汉从此进入鼎盛时期。

今天我们国家页面临许多问题,比如台湾问题,请同学们为国分忧,讨论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台湾问题呢?
学生讨论:统一思想,武力攻打,分化台独势力,各个击破······
师归纳总结:两岸达成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我们主张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但绝不承诺放弃武力。

结束语
同学们已具备了作为中国公民的主人翁意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在同学们的努力下,我们的祖国将迎来新的大一统,让我们共同期待!
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始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情景剧《汉武帝的烦恼》给学生充分展示才艺的机会,通过情景剧巧妙处理教材交代历史背景,提出汉武帝面临的问题,让学生置身于历史背景中思考历史的走向,使他们充满了指点江山的使命感,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兴趣;在自主分析和探究学习过程中,讨论视频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合作交流完成知识重构与意义建构,解放且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调动了学生思维的内在活泼,发展了学生的多元智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历史思维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