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网络课程评价指标等级标准.docx

合集下载

网络课程教学评价标准

网络课程教学评价标准
(1)课程空间中教材、教案、PPT、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料 齐备有效 (2)课时内容与授课计划相符(2 学时波动) (3)提前 5 分钟发起签到 (1)网上教学要言语文明规范、网络直播中要举止稳重
(2)知识的传授中体现育人,灵活运用课程思政要素
(1)教学理念先进,教学目的明确 (2)能按课程标准和进度要求认真建课,资源材料丰富, 逻辑条理清晰 (3)教学设计能体现教改理念,注重职业技能培养 (4)认真研究了教学对象和培养方向,教学针对性强; (5)恰当选择与教材有关的教学资料。 (1)教学内容与资源有助于学生达成既定的学习目标 (2)教学内容与资源完整,有不同的呈现形式,如视频、 PPT 等 (3)线上和线下的学习内容划分合理,逻辑清晰,衔接流 畅 (4)线上学习资源组织模块化,导航清晰有序,容易找到, 可读性强 (5)教师知识面宽,能以自己独到思维、方法、经验影响 和带动学生
(1)教学方法的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教学方法 (20)
教学评价 (10 分)
(2)教学模式支撑学习目标,有助于学生达到课程既定的 学习目标 (3)学习活动多样,任务适量 (4)通过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与主动思考,注重锻炼学 生高阶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动手能力和 创新能力 (1)学习评价应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形式多种多样
网上课程教学评价标准
教师姓名:
所属院部:
课程名称:
听课时间:
项目
内容
评价标准
分值
教学 准备 10 分
教学 过程 90 分
准备工作 到位
(5 分) 教学资料
齐全 (5 分) 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 (10 分)
教学理念 (30 分)
教学内容 (20 分)
(1)课前进行学习任务发布

网络课程教学评估指标

网络课程教学评估指标

网络课程教学评估指标引言网络课程的发展日益普及,教学评估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网络课程教学评估的指标,以帮助教育从业者评估和改进他们的网络课程。

教学内容和设计- 内容完整性:评估课程中所包含的知识点和概念是否具备全面性。

内容完整性:评估课程中所包含的知识点和概念是否具备全面性。

- 教学目标清晰性:检查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并且与课程内容相符。

教学目标清晰性:检查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并且与课程内容相符。

- 课程设计合理性:评估课程结构和组织是否合理,并且能够促进学生的研究和参与。

课程设计合理性:评估课程结构和组织是否合理,并且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参与。

教学交互和研究体验- 交互性:检查课程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

交互性:检查课程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

- 研究资源:评估课程中提供的研究资源是否充分、多样化,并且能够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

学习资源:评估课程中提供的学习资源是否充分、多样化,并且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 研究体验:考察学生在网络课程中的研究体验,包括课程设计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研究动力。

学习体验:考察学生在网络课程中的学习体验,包括课程设计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学生研究成果评估- 评估方法多样性:评估课程中采用的学生研究成果评估方法是否多样化,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

评估方法多样性:评估课程中采用的学生学习成果评估方法是否多样化,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 评估准确性:检查学生研究成果评估的准确性,以确定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评估准确性:检查学生学习成果评估的准确性,以确定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 反馈机制:评估课程中提供的学生研究成果反馈机制,包括教师对学生表现的及时评价和建议。

反馈机制:评估课程中提供的学生学习成果反馈机制,包括教师对学生表现的及时评价和建议。

技术支持和故障排除- 技术支持:评估课程提供的技术支持是否及时有效,以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参与课程。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评分标准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评分标准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评分标准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是学习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训练。

利用寒假时间通过实地考察企业或学校的现有网络,在此基础上通过具体设计掌握组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技术,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为提高课程设计质量,明确课程设计的目的及方向,特制订本评分标准。

课程设计评价等级分为五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具体要求如下:
一、按照课程设计指导书的要求,认真完成设计并提交设计成果,并将课程设计的每个环节反映到课程设计报告上,通过小组答辩确定成绩。

二、提交的成果(每人一份,用学号+名字的方式命名)应根据要求配置完成,不能缺少步骤。

三、课程设计报告内容包括
1.设计名称
2.设计目的与要求
3.设计环境、设备配置、原理和说明
4.设计内容及步骤
5.设计体会与建议
四、根据课程设计报告的设计内容情况、设计内容的实用性、实际知识的全面性、实际报告的书写认真程度、条理清晰程度、分析透彻程度、独立完成的内容和参考文献的事宜情况等
适当调整评定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等级。

网络课程评价标准V1.0-(1)

网络课程评价标准V1.0-(1)

网络课程评价标准V1.0
1、说明
本标准由“天天评课网”教学设计团队制定,旨在为网络课程的评价、开发提供指导和借鉴。

2、指标分数设定方法
指标分数满分100分。

从对各项指标的要求、指标对学习效果的重要性和实现难易度三个维度设定分数。

首先设定一级指标分数,再设定二级指标分数。

操作流程:
教学设计团队讨论确定各级指标项目→团队讨论确定各项指标的要求度、重要性和实现难易度→各人分别打分→计算平均分→团队讨论确定各项指标的最终分数例如:录播课程一级指标分数
所谓“基本要求”,就是必须要做到的,例如课程内容必须与学习目标相关,否则课程就彻底失去学习的价值。

3、评价标准
3.1录播课程评价标准
注:
1、课件与板书共存时,只评价课件。

2、“教学方法的运用”、“满足学习目标”、“学科水平”三项指标的中间分仅为参考,在评价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打分,但不能超过该项分数的上、下限。

3.2直播课程评价标准
注:
1、课件与板书共存时,只评价课件。

2、“教学方法的运用”、“满足学习目标”、“学科水平”、“互动”四项指标的中间分仅为参考,在评价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打分,但不能超过该项分数的上、下限。

3.3flash课程评价标准
4、课程等级划分标准
2014-9-26。

教育部网络课程评价标准 ppt课件

教育部网络课程评价标准 ppt课件
教育部网络课程评价标准
一级指标(共6
1、教学设计,9个二级指标, (28分) 2、教学内容,8个二级指标, (26分) 3、可用性, 8个二级指标, (21分) 4、技术性, 4个二级指标, (10分) 5、信息呈现, 2个二级指标,(1分) 6、文档资料, 8个二级指标,(4分)
1
较重要二级指标(共17项)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4
(07)内容规范——文字、符号、单位和公式符合国家标准 (08)知识覆盖面——教学内容覆盖教学基本要求 (09)导航——导航清晰、明确 (10)链接——链接准确、无死链 (11)程序响应——响应及时有效 (12)插件——提供课件运行时所需的特殊插件
• 提供一批反映当前研究前 沿的优秀案例
26
(七)支持教学的资源
课程内容(网页) 专题学习网站 专题研究成果(网页) 精选研究个案(网页) 协作学习平台 研究工具 研究案例(网页) 研究课例(多媒体软件) 研究论文 有关图片 相关网址 参考书目 练习测试
12章 2个 2个 15个 1个 6个 34个 8节 137篇 100幅 54个 25本 200题
5
(13)可靠性——课件运行出现意外中断,重新开始课件能 正常运行
(14)安全性——学习者不能随意删除或添加数据 (15)规范性——课件中的资源达到《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
设技术规范》要求 (16)界面设计——页面的长度适中 (17)技术文档——资料有相关技术文档资料
6
网络课程案例

教育部网络课程评价标准精品文档40页

教育部网络课程评价标准精品文档40页
(二)界面设计 页面的长度适中,均不超过3屏
在讲解方法、步骤的内容时,多采用动画的形式。
例如:在讲解计算机辅助教育评价研究的步骤时,采用动画的形式,形象 地显示出五个步骤。
链接; • 视频播放插件(Media Player
),操作系统已包含。
(七)可控性
学习者可以完全控制多媒体信息的播放、暂停和停止。
四、技术性
(一)可靠性 提供安装程序;包括有详细的安装文档说明; 课程稳定性高,部分性的破坏不影响其它部分的使用。(如协作工具 被破坏,但不影响网络课程的学习。
(01)课程定位——有明确的学习对象和基础要求说明 (02)学习目标——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或教学基本要求 (03)教学交互——有人人交流、人机交互 (04)练习设计——提供练习题 (05)科学性——教学内容正确,无科学性错误 (06)引用说明——说明网络课件所使用素材或资料的来源
(07)内容规范——文字、符号、单位和公式符合国家标准 (08)知识覆盖面——教学内容覆盖教学基本要求 (09)导航——导航清晰、明确 (10)链接——链接准确、无死链 (11)程序响应——响应及时有效 (12)插件——提供课件运行时所需的特殊插件
(三)学习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为中小学教师开展计算机辅助教育 研究打下理论和方法的基础,培养中小学教师从事计算 机辅助教育研究的能力,提高中小学教师应用计算机辅 助教育的水平。
每章均有明确具体的学习要求。
(四)学习向导
每章均有具体的学习建议,指导学生采取有效的学习方法和 途径。
(五)组织结构
(二)兼容性 支持跨平台使用,可以安装在Windows、Linux等操作系统上运行。
(三)安全性 课程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设计有用户管理、系统登录日志等功能

河南农业大学网络课程测评标准

河南农业大学网络课程测评标准



技术文档资料
1、技术报告完整
M
2
技术报告的内容包括:设计目标(或合同文档)、技术实现方式、开发环境、是否使用数据库及使用何种数据库、具体模块、模块功能的描述、所提交的网络课程光盘中所有的子目录的存放内容及功能说明。
2、测试版本完整
3、用户使用手册
*学习辅导材料
提供学习的辅助材料
O
2
课件所附带教学指南,习题参考答案、重点解析等。
*先进性
教学内容体现学科前沿
E
4
开放性和可扩充性
1、教师可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组合
E
4
根据不同教学需要,教师可以对课件内容进行调整与组合,新增或删除内容,并重新打包。
2、内容丰富,可供学习者自主选择
M
2
3、可以更新,补充新内容
支持教学的资源
1、提供与知识点相关的丰富的资源连接
O
3
课件中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丰富资源,充分体现网络资源的共享性。
O
2
2、各种媒体使用协调
O
2
界面设计
1、页面的长度适中(不超过3屏)
M
2
2、页面元素布局合理
O
4
页面长度不超过3屏,全局导航元素个数在3-7个,全局导航元素指总是出现在课件的主窗口中的导航标识,如向前翻页、向后翻页等
3、按统一的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设计页面
4、色彩协调
5、教学内容、层次表现分明
6、全局导航设计合理

2、人与人交互活动设计
E
4
练习
1、提供及时的练习
M
2
至少按章节提供学习自学练习,在题型、内容和方法上做到形式多样。

优秀网络课程评分标准

优秀网络课程评分标准
自动计算
学生活跃度
(6)
(学生登录次数/学生人数)*(6/全校课程中该项最大值/相应学生人数)
自动计算
教师活跃度
(6)
教师登录次数*6/全校课程中该项最大值
自动计算
通知数量
(3)
通知数*3/全校课程中该项最大值
自动计算
其它情况
(15)
资料完整度
(5)
包括师资情况、教学大纲、课程简介(评审组提供数据)
人工计算
教学研究
(2)
公开发表了与该课程网络教学相关的论文(评优结束前报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认定)
人工计算
扣分多个部分发布
人工计算
课程管理
(3)
发布大量与教学无关的教学课件、课外资料、课堂讨论等内容
人工计算
(45)
讨论主题数
(10)
主题数数*(10/全校课程中该项最大值)
自动计算
讨论学生回复数(10)
(回复数/学生人数)*(10/全校课程中该项最大值/相应学生人数)
自动计算
作业数量
(5)
(作业数量)*(5/全校课程中该项最大值)
自动计算
学生提交作业(5)
(学生提交作业数/学生人数)*(5/全校课程中该项最大值/相应学生人数)
人工计算
教学效果
(5)
学生及教师对该网络教学对教学效果提升的评价(评审组提供数据)
人工计算
自制资源
(5)
网络教学资源中自制资源的数量(评审组提供数据)
人工计算
加分
(5)
合理建议
(1)
为系统的升级、改造提供好的建议或意见(教务处提供数据)
人工计算
课程模板
(2)
制作了适合本课程的课程模板(教务处提供数据)

教育部网络课程评价标准方案

教育部网络课程评价标准方案
(二)兼容性 支持跨平台使用,可以安装在Windows、Linux等操作系统上运行。
(三)安全性 课程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设计有用户管理、系统登录日志等功能
(四)规范性 所有资源按照规范保存。
五、信息呈现
(一)媒体选择有效性 各种媒体表现与学科专业内容有机结合; 各种媒体使用协调。
50M 200M 600M 600M
1000M 16M 10M
三、可用性
(一)导航
(二)链接
经过十多名研究生、本科生数十 次的测试,暂没发现有死链接。
(三)程序响应
参见具体的演示过程。
(四)定位
学习内容定位快捷,清晰。
(五)帮助 (六)插件
• 本网络课程不需要特殊插件; • Flash动画播放插件,提供下载
(01)课程定位——有明确的学习对象和基础要求说明 (02)学习目标——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或教学基本要求 (03)教学交互——有人人交流、人机交互 (04)练习设计——提供练习题 (05)科学性——教学内容正确,无科学性错误 (06)引用说明——说明网络课件所使用素材或资料的来源
(07)内容规范——文字、符号、单位和公式符合国家标准 (08)知识覆盖面——教学内容覆盖教学基本要求 (09)导航——导航清晰、明确 (10)链接——链接准确、无死链 (11)程序响应——响应及时有效 (12)插件——提供课件运行时所需的特殊插件
链接; • 视频播放插件(Media Player
),操作系统已包含。
(七)可控性
学习者可以完全控制多媒体信息的播放、暂停和停止。
四、技术性
(一)可靠性 提供安装程序;包括有详细的安装文档说明; 课程稳定性高,部分性的破坏不影响其它部分的使用。(如协作工具 被破坏,但不影响网络课程的学习。

教育部网络课程评价标准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教育部网络课程评价标准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六)教学交互
对某些重难点或案例、网址等都做了多种形式旳链接
视频旳交互控制播放
人与人交互活动设计
(七)练习设计
练习类型:每一章都有形成性练习、研究实践、测试题 目,整门课程有总结性考试 题目类型:选择题、填空题、匹配题、判断题、简答题 等 数量:200道
(八)学习评价
练习、测试反馈及时、有效、可靠。
例如:在讲解计算机辅助教育评价研究旳环节时,采用动画旳形式,形象 地显示出五个环节。
在讲解与情境展示有关旳内容时,多采用视频图像旳形式。 例如:在讲解计算机作为情境创设工具时,采用一段视频图像进行阐明。
在第七章讲解计算机辅助学习反应信息分析时,综合利用了图片、 曲线。
六、文档资料
有关文档涉及: (1)课程书稿; (2)学习指导用书; (3)课程阐明材料; (4)技术文档;
课程内容(网页) 专题学习网站 专题研究成果(网页) 精选研究个案(网页) 协作学习平台 研究工具 研究案例(网页) 研究课例(多媒体软件) 研究论文 有关图片 有关网址 参照书目 练习测试
12章 2个 2个 15个 1个 6个 34个 8节 137篇 100幅 54个 25本 200题
50M 200M 600M 600M
《计算机辅助教育研究》网络课程
(教育部当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项目)
一、教学设计 二、教学内容 三、可用性 四、技术性 五、信息呈现 六、文档资料 七、主要特色与创新点
一、教学设计
(一)课程定位 (二)学习动机鼓励 (三)学习目的 (四)学习向导 (五)组织构造 (六)教学交互 (七)练习设计 (八)学习评价 (九)实践
七、主要特色与创新点
(一)在内容体系方面
全新旳课程体系,与教育研究措施有机联络,但又自成体 系;

学生在线课程评分表

学生在线课程评分表

学生在线课程评分表
为了确保在线课程的质量和学生的效果,我们制定了一份详尽的评分表,用于评估学生在在线课程中的表现。

以下是我们的评分标准和评分表。

评分标准
1. 出勤率 (10%)
- 按时参加课程,不迟到、不早退
- 缺课次数不超过2次
2. 课堂表现 (20%)
-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
- 能够与老师和同学良好互动
3. 作业完成情况 (30%)
- 按时提交作业,无迟交现象
- 作业质量高,回答准确
4. 期中期末考试 (各占15%)
- 考试成绩达到课程要求
- 能够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
5. 自我评价 (10%)
- 能够真实、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过程和成果- 提出自己在中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评分表
请根据学生的表现,填写相应的得分。

总分达到80分以上,视为通过该课程。

网络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网络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网络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目的和对象:
网络课程是一项多因素的教学系统工程。

为了保证网络课程的开发质量,以及正确地对某个
网络课程进行价值性判断,我们特设计了以下网络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项的获得:
通过分解目标的方式,依据构成网络课程的主要因素及其属性,我们把目标分解为两个层次,
从而形成指标体系。

其中一级指标分为:教学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和人文性五个。

(具体如下表),在一级指标的基础上再细分二级指标。

评价标准的建立:
网络课程是一个既注重“量的要求”又追求“质的水平”的工程,根据它的这个特点,本评
价指标体系运用了两种标准的描述方式:描述式标准和期望评语量式标准。

权重的确定:
本评价指标体系由两级指标项构成,自重加权和加重加权这两种加权方式并存。

其中一级指
标是采用自重加权,将满分(100分)分为5个权数,权数直接作为等级的分值。

二级指标在一级指标的基础上采用加重加权,设立加权重数bi和等级(aj ),得分为:Fi =
评价指标体系总表:。

表3网络课程评价指标

表3网络课程评价指标
8
技术规范
标准性
课程的技术指标符合国家《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和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规范。
5
兼容性
课程的开发采用主流技术,能够在常用的网页浏览器中正常运行。
5
运行状况
导航清晰、明确,链接准确,操作便捷,响应及时有效,稳定,流畅,容错性好。
5
界面效果
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切合教学主题,和谐协调,配合适当,界面设计简明、布局合理、新颖、活泼、有创意,整体风格统一,色彩搭配协调、重点突出,视觉效果好,符合视觉心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价标准
权重
教学内容
完整性
课程内容覆盖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知识体系结构完整,内容组织及其结构合理,知识关联清晰。
20
适用性
课程内容划分为合适的学习单元或模块,内容目标一致,符合课程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20
教学设计
目标定位
目标层次清晰,包含课程、章节、知识点目标,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启发性强,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8
组织结构
按照知识点的逻辑关系合理地组织编排课程内容。
8
媒体应用
多媒体技术运用恰当,采用相应的控制技术,操作方便、灵活。媒体呈现形式多样,能够有效支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过程。
8
交互设计
提供有效的教学反馈,学习导航清晰,满足内容展示、教学评价等需要。
8
学习评价
包括课程作业、练习反馈、在线测试等课程评价设计,评价及时、有效、可靠。
5

(完整版)网络课程评价指标等级标准

(完整版)网络课程评价指标等级标准

(圆满版)网络课程议论指标等级标准1 / 1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分值)网络课程议论指标等级标准观察点 评选标准(分值)议论分值得 小分 计1. 讲课 设计( 30 分)2. 课程 内容( 35 分)3. 技术 运用( 20 分)4. 适用 与创新( 15 分)1.1目标和内容( 7 分)1.2策略和媒体( 6 分)1.3 界面设计 ( 9 分) 1.4 讲课过程 ( 8 分) 2.1 内容设计( 8 分) 2.2 内容系统 ( 9 分) 2.3 讲课资源 ( 8 分)2.4工学联合 ( 10 分)3.1讲课管理 ( 6 分) 3.2 交互环境 ( 4 分) 3.3媒体与过程可控性( 10 分)4.1 适用性 ( 7 分) 4.2 创新性( 8 分)讲课目的明确,内容选材适合。

讲课策略合理,讲课媒体采用适合。

界面设计合理、风格一致,师生之间有必需的沟通互动界面。

能供给练习,拥有学习议论与反应功能;讲课过程圆满。

内容丰富、科学,吻合学科要求,表述正确,术语规范。

课程内容系统圆满,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办理适合。

讲课资源内容丰富;表现构造合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学生校内学习与实质工作的一致性。

讲课管理功能方便、适用具备优秀的师生之间、 学生之间的交互环境。

媒体(音频、 视频、动画等) 播放可控;讲课过程可控;导航清楚、明确。

可以运用于实质讲课中,拥有推行性。

立意奇异,拥有想象力和个性表现力。

讲课目的( 4)内容选材( 3)讲课策略( 3)讲课媒体( 3)界面设计( 3) 设计风格( 3) 沟通互动( 3) 供给练习( 4)讲课过程( 4)内容选择( 4)内容表述( 4)内容系统( 5)理论与实践( 4)资源内容( 4)表现构造( 4)项目选择( 5)课 堂与 实习 点一体化设计( 5)管理功能( 3) 方便适用性( 3)交互环境( 4) 播放可控( 5)过程可控性( 3) 导航( 2) 适用性( 4)推行性( 3)立意( 4)想象和表现力 ( 4)制表部门: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 制表时间: 2010-3-10。

网络课程建设评价标准

网络课程建设评价标准
3
教学日历
4
教师信息
12
M
有完整的教师个人简历:①教师个人基本情况②教师个人图片③联系电话、e-mai1④教学情况与成果、⑤教学特色⑥科研情况。
程学源课教资
5
教学材料
20
M
教学内容应涵盖教学目标所涉及范围,根据教学计划,同时提供本课程的教案和课件或实习实验方案,教案和课件完整丰富。
6
教学资源
15
E
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与学科相关的资源和辅助材料,资源链接及表现形式多样。
网络教学活动
11
课程通知
2
M
课程的设计有相应的开课信息通知及帮助提示信息。
12
课程作业
2
M
授课期间每学期至少布置4次课程作业,参与课程作业的学生人数须达到该学期选课学生(或已标识)人数的一半,教师批阅数须达到提交作业人数的2/3.(首批网络课程此标准可相应下调)
13
教学笔记
5
E
提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注意的重点难点,教学期间内至少发布2次教学笔记内容。
18
学生进入课程总数
2
M
课程建设期间课程被访问总数须达到选课学生人数的5倍。
19
课程被访问总数
2
M
课程建设期间课程被访问总数须达到选课学生人数的20倍。全年级授课的大课课程可相对适量减少访问总量。
20
访客进入课程总数
1
M
首批网络课程此条不参与,可作为参考指标
说明:
1、本评价标准主要针对首批网络课程的建设,后续将继续更改完善。
14
在线作业设计
1
E
课程中有练习或作业的设计,并能及时批改回复。
15

网络课程评价标准

网络课程评价标准
课程内容
设计
(10分)
设计合理8分
基于工作过程或岗位能力进行课程设计及单元设计,课程设计和单元设计合理、完整,便于实施。
课程内容框架2分
节点框架整齐,逻辑层次清晰,便于学生自学。
课程
资源
4分
课程资源
扩展
参考文献2分
提供与课程内容相配套的参考书目。
网络资源2分
提供和本课程有关的,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和知识拓展的相关网络资源链接。包括论文链接、网站链接及本课程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讨论的链接等。要求国内、外相关资源链接不得少于5个。




50分
教学内容及教学资源建设
(46分)
课程内容完整性
(36分)
课程介绍1分
能对本课程做详细介绍,包括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名、开课院系、教学模式、学分数、考核方式、课程概况等基本信息。
教学大纲1分
具有充分体现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大纲,大纲内容完整,能体现网络远程教育的特点。
教师信息1分
3分
教师简介包含姓名、性别、职称、院(部)、联系电话、联系地址、个人照片、电子邮箱等。
教师介绍
1分
能对本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做详细介绍,包括基本简历、研究方向及成果、教学成果、教学特色、以往承担的课程等。
成员分工合作
(3分)
课程团队
3分
拥有课程建设团队,成员不少于3人;职责明确;团队协作精神强,有专职教师负责课程网上答疑。







30分教学应用Fra bibliotek(26分)
师生互动
(21分)
在线交流6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
(分值)
网络课程评价指标等级标准
观测点
评比标准
(分值)
评价分值
得小
分计
1.
教学
设计(30 分)
2.
课程
内容(35 分)
3.
技术
运用(20 分)
4.
实用
与创新(15 分)
1.1
目标和内容
( 7 分)
1.2
策略和媒体
( 6 分)
1.3
界面设计
( 9 分)
1.4
教学过程
( 8 分)
2.1
内容设计
( 8 分)
2.2
内容体系
( 9 分)
2.3
教学资源
( 8 分)
2.4
工学结合
(10 分)
3.1
教学管理
( 6 分)
3.2
交互环境
( 4 分)
3.3
媒体与过程
可控性
(10 分)
4.1
实用性
( 7 分)
4.2
创新性
( 8 分)
教学目标明确,内容选材适当。

教学策略合理,教学媒体选用恰当。

界面设计合理、风格统一,师生之间有
必要的交流互动界面。

能提供练习,具有学习评价与反馈功
能;教学过程完整。

内容丰富、科学,符合学科要求,表述
准确,术语规范。

课程内容体系完整,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处理得当。

教学资源内容丰富;呈现结构合理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学生校内学习
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教学管理功能方便、实用
具备良好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互
环境。

媒体(音频、视频、动画等)播放可控;
教学过程可控;导航清晰、明确。

能够运用于实际教学中,具有推广性。

立意新颖,具有想象力和个性表现力。

教学目标( 4)
内容选材( 3)
教学策略( 3)
教学媒体( 3)
界面设计( 3)
设计风格( 3)
交流互动( 3)
提供练习( 4)
教学过程( 4)
内容选择( 4)
内容表述( 4)
内容体系( 5)
理论与实践(4)
资源内容( 4)
呈现结构( 4)
项目选择( 5)
课堂与实习点
一体化设计( 5)
管理功能( 3)
方便实用性(3)
交互环境( 4)
播放可控( 5)
过程可控性(3)
导航( 2)
实用性( 4)
推广性( 3)
立意( 4)
想象和表现力( 4)制表部门: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制表时间: 2010-3-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