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山隧道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杭铁路客运专线黄梅山隧道施工阶段

风险评估报告

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2009年7月

宁杭铁路客运专线黄梅山隧道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报告

目录

1 编制依据 (1)

1.1 业主制订的风险管理方针及策略 (1)

1.2 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及策略 (1)

1.3 隧道基础资料 (1)

2 黄梅山隧道工程概况 (1)

2.1 隧道概况 (1)

2.2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2)

2.2.1 地层 (2)

2.2.2 地质构造 (3)

2.2.3 水文地质特征 (4)

2.3 不良地质 (4)

2.4 隧道施工方案与施工方法 (4)

2.4.1 隧道施工方案 (4)

2.4.2 隧道施工方法 (4)

3 黄梅山隧道施工风险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 (5)

3.1 风险评估程序 (5)

3.2 隧道风险评估方法 (5)

4 宁杭客运专线黄梅山隧道风险评估 (8)

4.1 隧道风险因素核对与风险源分析 (8)

4.1.1 隧道风险识别 (8)

4.1.2 施工阶段隧道风险因素核对 (9)

4.1.3 施工阶段隧道风险源分析 (11)

4.2 隧道风险评价 (11)

4.3 风险评估结果 (13)

5 宁杭客运专线黄梅山隧道风险对策措施及建议 (14)

宁杭铁路客运专线黄梅山隧道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报告

1 编制依据

1.1 业主制订的风险管理方针及策略

1.2 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及策略

《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

《铁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铁建设[2006]179号);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

《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

《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范》(TB10119-2000);

《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

《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上册,TB10401.1-2003);

《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下册,TB10401.2-2003);

《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安全生产监察管理局第16号)。

1.3 隧道基础资料

黄梅山隧道设计文件《新建南京至杭州客运专线工程施工图-黄梅山隧道》;

宁杭客专NHZQ-3标施工相关合同文件;

宁杭客专NHZQ-3标《实施性组织设计》等。

2 黄梅山隧道工程概况

2.1 隧道概况

黄梅山隧道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夹浦镇交界处,隧道进口里程为DK147+274,出口里程DK148+370,全长1096m,最大埋深约170m。其中进口轨面设计标高为27.708m,出口轨面设计标高为45.744m。隧道

进口至DK147+974为曲线,其余地段位于直线上。隧道设计为单面上坡,坡度分别为18.50%。本隧为客运专线双线隧道,设计行车速度350km/h以上。

隧区为低山丘陵区,地形起伏大,植被发育,多为松林及杂木。谷地地形狭窄,辟为水田、旱地及茶场。

黄梅山隧道为客运专线双线隧道,设计行车速度350km/h。洞内采用CRTSⅡ无碴轨道结构。

本隧道穿越江苏和浙江两省,在浙江境内全长370m,起讫里程DK148+000~DK148+370。

2.2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2.2.1 地层

黄梅山隧道表层为第四系残坡积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夹碎石,主要分布在隧道山坡表层,厚约0~2m。

其下为细角砾土,中密,厚0~8m,主要分布在隧道进出口沟谷地段。

下伏基岩主要为泥盆系中下统唐家坞群砾岩,粉砾岩夹薄层砂质页岩。强风化岩体破碎,厚9~13m;弱风化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弱风化砂岩强度为较软岩~硬岩。

黄梅山隧道围岩分级见表1。

表1 黄梅山隧道围岩分级

黄梅山隧道进、出口处地层为粉质黏土夹碎石,围岩级别为Ⅴ级,围岩稳定性差。洞口时应加强支护。

图1为黄梅山隧道出口处。图2为黄梅山隧道出口掘进断面。

图1 黄梅山隧道出口处

图2 黄梅山隧道出口掘进断面

2.2.2 地质构造

本隧道处在太湖的西侧,隧址区地层岩性相对单一。隧址区存在一条约宽15m破碎带,一条约宽70m逆断层,其特征见表2。

表2 隧址区主要破碎带特征

2.2.3 水文地质特征

地表水主要为雨季降水,汇集于沟谷。

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地下水稍发育,沟谷段裂隙水较发育。隧址地表水、地下水无侵蚀性。隧道出口正常涌水量为232m³/d。

2.3 不良地质

根据钻探、物探资料及调查测绘资料,黄梅山隧道隧址区内区域性平移拟断层F2与隧道交角小,对隧道有一定影响。

2.4 隧道施工方案与施工方法

2.4.1 隧道施工方案

施工采用进、出口两个工作面同时掘进施工。

中铁十七局标段负责黄梅山隧道浙江段(即出口段)的施工,施工段370m,起讫里程DK148+000~DK148+370,其中Ⅲ级围岩270m,Ⅳ级围岩20m,Ⅴ级围岩80m。

2.4.2 隧道施工方法

隧道出口采用Φ108长管棚超前支护。

黄梅山隧道施工方法见表3。

表3 正洞施工方法表

3 黄梅山隧道施工风险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

3.1 风险评估程序

黄梅山隧道在设计阶段通过对勘测资料、地勘报告、设计图进行分析,对隧道进行风险识别,并根据风险因素采用相应的对策措施,从而将风险降低至可接收或可忽略的范围,具体详见黄梅山隧道设计中的“附表1 黄梅山隧道风险评估及对策措施设计表”,并提出“施工时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施工措施、编制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报警、救援、逃生设施。”

本施工阶段风险评估在设计阶段风险分析基础上,进行风险因素核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风险概率和损失,进而确定风险等级,制定风险对策,明确残留风险。并在施工中根据变化的地质、施工条件,实施动态化的风险管理。

黄梅山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目标为安全风险、环境风险、工期风险、投资风险及第三方风险。本隧道长370m,为铁道部与浙江省投资建设,投资风险极小。因此,施工阶段的风险评估重点放在安全风险和环境风险。

黄梅山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按照图3、4的流程图进行。

3.2 隧道风险评估方法

可接受准则的确定,据此分析哪些风险是已辨识的,哪些是可控制的,以及风险可能造成的危害或影响程度和研究风险因素产生的概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