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综合定量评价方法研究

合集下载

低渗透油田储层综合评价方法_杨正明

低渗透油田储层综合评价方法_杨正明

径 , m ;rw 为井筒半径 , m ;G 为启动压力梯度 , MPa /m ;E
为有效驱动因子 , 可以表示为
E
=1 -
G(Re Δp
rw )
(2)
从式(2)可以看出 , 有效驱动因子是一个低渗透储
层所特有的反映启动压力梯度与驱动压力梯度综合效
应的系数 , 其物理意义为在克服储层启动压力梯度后
66
石 油 学 报
2006 年 第 27 卷
流体平均值小于 30 %。 可动流体比率与驱油效率间却存在很好的相关关
系 , 可动流体百分比值越大 , 驱油效率越高 。 这也说明 了可动流体比率比渗透率参数更能反映储层开发潜力 的大小 。 1. 3 启动压力梯度
由于低渗透储层孔道微细 , 流体在渗流过程中受 到固液作用的影响很大 , 呈现非达西渗流现象 , 其中启 动压力梯度是其主要特征 。
层的分类和评价流体的渗流能力是不准确的 。 1. 2 可动流体比率
可动流体比率是表征低渗透储层孔隙流体赋存特 征的一个重要参数 。 对于低渗透或特低 渗透储层而 言 , 由于孔隙微细 , 孔隙壁面比表面积大 , 展布在孔隙 壁面上的束缚流体含量很大 , 此时可动流体比率对储 层流体渗流性能的影响不容忽视 。 在我国低渗透油藏 开发实践中就存在因为可动流体比率很低而导致油田 开发效果不好的例子 , 如新疆小拐油田的开发[ 7] 。
1. 4 有效驱动因子
根据平面径向渗流理论 , 并考虑到低渗透储层
启动压力梯度 特征 , 导出 低渗 透储层 单井 产量 公式 为[ 8]
Q
=
0. 54287EK h Δp μB ln(Re /rw)
(1)
式中 Q 为 单井产 量 , m3 / d;K 为储 层渗 透率 , 10- 3 μm2 ;h 为储层厚度 , m ;Δp 为驱动压差 , MPa ;μ为原油 粘度 , mPa s ;B 为原油地层体积系数 ;Re 为井泄油半

石油地质与储层评价技术

石油地质与储层评价技术

石油地质与储层评价技术石油地质与储层评价技术是石油勘探开发领域中的核心内容,它通过对地质条件和石油储层的评价,为石油勘探开发提供可靠的依据。

本文将从石油地质和储层评价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案例等方面进行论述,以便更好地了解石油地质与储层评价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效果。

一、石油地质的概念和研究方法石油地质是研究地球内部岩石运动和构造、地层演化、沉积物特征和古地理环境等储层形成条件的学科。

它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岩心分析等手段,综合研究各种地质因素,揭示石油成藏的规律和特点。

在石油地质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地层学、岩相学、古生物学、测井解释等。

地层学是应用地质学原理和方法将一系列岩石按一定顺序进行分类和划分的学科;岩相学研究沉积物的特征和岩石的沉积环境;古生物学通过对化石的研究,推断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等信息;测井解释则是通过对地下岩层进行测量和解释,获取与储层特征有关的参数。

二、储层评价的概念和方法储层评价是指对石油储层的油气性质、物性参数和储集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的过程。

储层评价的目的是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客观有效的储层描述和预测。

在储层评价中,需要使用一系列地球物理测井、岩石物性实验和沉积学分析等方法。

地球物理测井是利用地面仪器和设备对井孔进行测量,获取各种物性参数的方法,包括测井曲线解释和测井响应模拟等;岩石物性实验则通过采集岩心样品,进行物性参数测定;沉积学分析结合古地理、古气候和古生物学等领域的知识,对岩石进行粒度、颗粒组成和沉积环境等方面的研究。

三、石油地质与储层评价技术的应用案例1. 复杂构造下的储层评价在复杂构造地区,储层评价技术的应用成为石油勘探开发的关键。

通过采用地震反演、重力测量和电磁测井等技术手段,可以对复杂构造地区的储层进行准确定量化评价,提高勘探开发效果。

2. 沉积相划分的储层评价对于复杂的沉积环境,储层评价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根据沉积相的变化,划分出不同的储层类型和油气分布规律,为油气勘探提供科学的依据。

岩心分析及储层特征评价方法

岩心分析及储层特征评价方法

岩⼼分析及储层特征评价⽅法岩⼼分析及储层特征评价⽅法岩⼼分析是认识油⽓层地质特征的必要⼿段,油⽓层的敏感性评价、损害机理的研究、油⽓层损害的综合诊断、保护油⽓层技术⽅案的设计都必须建⽴在岩⼼分析的基础之上。

所以,岩⼼分析是保护油⽓层技术系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护油⽓层技术这⼀系统⼯程的起始点。

第⼀节岩⼼分析概述⼀、岩⼼分析的⽬的意义1.岩⼼分析的⽬的(1)全⾯认识油⽓层的岩⽯物理性质及岩⽯中敏感性矿物的类型、产状、含量及分布特点;(2)确定油⽓层潜在损害类型、程度及原因;(3)为各项作业中保护油⽓层⼯程⽅案设计提供依据和建议。

2.岩⼼分析的意义保护油⽓层技术的研究与实践表明,油⽓层地质研究是保护油⽓技术的基础⼯作,⽽岩⼼分析在油⽓地质研究中具有重要作⽤。

油⽓层地质研究的⽬的是,准确地认识油⽓层的初始状态及钻开油⽓层后油⽓层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即油⽓层潜在损害类型及程度。

其内容包括六个⽅⾯:(1)矿物性质,特别是敏感性矿物的类型、产状和含量;(2)渗流多孔介质的性质,如孔隙度、渗透率、裂隙发育程度、孔隙及喉道的⼤⼩、形态、分布和连通性;(3)岩⽯表⾯性质,如⽐表⾯、润湿性等;(4)地层流体性质,包括油、⽓、⽔组成,⾼压物性、析蜡点、凝固点、原油酸值等;(5)油⽓层所处环境,考虑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6)矿物、渗流介质、地层流体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及可能的损害趋势和后果。

其中,矿物性质及渗流多孔介质的特性主要是通过岩⼼分析获得,从⽽体现了岩⼼分析在油⽓地质研究中的核⼼作⽤。

图2-1说明了六项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最终应指明潜在油⽓层损害因素、预测敏感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施⼯建议。

还应指出,室内敏感性评价和⼯作液筛选使⽤的岩⼼数量有限,不可能全部考虑油⽓层物性及敏感性矿物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复杂情况,岩⼼分析则能够确定某⼀块实验岩样在整个油⽓层中的代表性,进⽽可通过为数不多的实验结果,建⽴油⽓层敏感性的整体轮廓,指导保护油⽓层⼯作液的研制和优选。

六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和储层评价

六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和储层评价

渗透率级差是一个远大于1的数。渗透率级差
越大,反映渗透率的非均质性越强;反之,非均
质性较弱 。
.
7
渗透率非均质程度的定量表征
⑷ 渗透率均质 系数(Kp)
Kp
K K max
渗透率均质系数是渗透率突进系数的倒数。 其数值在0~1之间变化,K越接近1均质性越 好。
.
8
4.泥质夹层 的分布频率 和分布密度
⑴速敏性:因流体流动速度变化引起地层微粒运移,堵塞通道, 导致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⑵水敏性:当与储层不配的外来流体进入储集层后引起粘土膨胀、 分散、运移导致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⑶酸敏性:酸液进入储层与酸敏性矿物发生反应而产生沉淀或释 放颗粒而使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⑷盐敏性:地层耐受低盐度流体能力(水化膨胀)储层中的粘土 矿物在接触低盐度流体时可能产生水化膨胀、分散和运移而降低
渗透率突进系数是一个大于1的数,其值越大表示非均
质性越强。一般来说,当<2为均匀型,当为2-3时为
较均匀型,当>3时为不均.匀型。
6
渗透率非均质程度的定量表征
渗透率级差定义为砂层内最大
⑶ 渗透率级差 ( J k ) 渗透率与最小渗透率的比值
Jk
K max K min
J k ——渗透率级差; Kmin ——最小渗透率值;
①席状砂体:长宽比1:1 ②土豆状砂体 <3:1 指连1.连砂通通体情方重性其在况③④⑤式点。横垂。带鞋不:研一向向状带规多究般连上砂状则边砂砂续和体 砂砂式体体 性平体体:、的的也面3:::多侧规越1上><—层向模好的2220式连越00相:::111、续大互孤、接立触式
2.表征参数:砂体配位数、连通程度和 连通系数表示。
1.分层系数

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

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

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摘要:近几年来,中国的石油供应出现了严重的短缺,因此,加强对油气资源的地质勘查技术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想缓解能源紧张和增加石油采收率的矛盾,就必须对石油地质勘探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改进油藏评价方法,增强油藏评价的科学性,进而提升石油钻探的效率,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石油;地质勘探;储层评价方法引言:石油地质勘探与开发效益密切相关,但目前国内石油地质勘探中的一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在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地质勘探及储层评价方面。

因此,必须要增加对地质勘探水平、储层评价的科学性,从而提升石油的产量,降低我国石油消耗的对外依赖,为国民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此背景下,必须加强油气勘探技术的革新,并在油气藏评价中运用各种方法,以提高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水平和效率。

1我国石油地质勘探的概述1.1我国石油地质勘探的现实状况当前,我国在油气资源开发方面已有长足进步,但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与此同时,国内的石油产量仍然不能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对石油的巨大需求,这给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带来了更大的挑战[1]。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石油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推动着我们探索提升我国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相关途径。

1.2石油地质勘探的实用性增强当前,与石油地质勘探有关的研究成果,正逐步由理论性的知识向实践性的转变,而现有的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对石油的开采和利用仍有较大的限制,理论和实践之间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因此,为了改善当前的状况,我国要大力鼓励有关的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研究成果向实用方向转变,从而推动我国石油地质勘探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1.3石油地质勘探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随着石油地质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现代科技在石油地质勘探中的运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近几年来,现代科技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将有关的现代科技应用到石油地质勘探中,能够提升石油地质勘探的准确性,同时,也能提升石油地质勘探的效率,从而降低石油地质勘探的成本。

油气储层微观结构特征分析与评价方法研究

油气储层微观结构特征分析与评价方法研究

油气储层微观结构特征分析与评价方法研究油气储层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储藏区域,对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油气储层的微观结构特征,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开发出了各种评价方法。

首先,我们来看油气储层的微观结构特征。

油气储层是由沉积物构成的,其中包含了孔隙、裂缝等空隙结构。

孔隙是指岩石中的空隙或空洞,它可以储存石油和天然气。

裂缝是指岩石中的裂缝或裂缝网络,它们对于储藏和流动的石油和天然气起着关键作用。

此外,油气储层还包含着致密层和非致密层,它们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有所不同,对开采石油和天然气的效果有所影响。

为了评价油气储层的微观结构特征,科学家们开发了多种方法。

其中较为常用的方法包括孔隙度测定、浸泡法、数字图像分析和核磁共振等。

孔隙度测定是通过测量样品中的孔隙体积与总体积的比值来评估孔隙的分布和大小。

浸泡法是将样品浸泡在染料溶液中,通过观察上色程度来评估孔隙结构的连通性和孔隙径向分布。

数字图像分析是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将样品的图像转化为数字图像,通过分析图像中颜色和形状等特征来评估孔隙度和孔隙结构。

核磁共振则是利用核磁共振技术,通过对样品进行核磁共振扫描,获取样品中的孔隙信息。

除了上述方法外,科学家们还开发了一些新的评价方法,例如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

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更高放大倍数的样品细节,从而进一步了解油气储层的微观结构。

X射线衍射可以分析样品中的晶体结构,从而评估油气储层中矿物颗粒的分布和排列方式。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则可以获得更精细的图像,从而更准确地评估孔隙结构和裂缝的存在与分布。

除了以上方法,还有很多其他评价方法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这些方法多样化,可以相互补充和验证,为油气储层的微观结构特征提供了更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通过这些评价方法,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油气储层的微观结构特征,为开采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技术。

总结起来,油气储层的微观结构特征分析与评价方法是研究人员进行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的重要工具。

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油储层测井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油储层测井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油储层测井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油储层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非常规油藏。

为了更好地评价该储层的储集性能和开发潜力,本研究综合运用测井数据,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

首先,通过综合分析岩性、储层特征和地质构造等因素,确定了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油储层的主要测井响应特征。

在此基础上,依据测井曲线的变化规律,确定了储层分析的关键曲线。

通过对比同类型油藏的先进经验,确定了储层分析的标准。

其次,本研究采用了多种测井方法,包括自然伽玛测井、声波测井、密度测井、电阻率测井等,针对不同测井曲线的特征进行了综合解释。

通过综合解释,分析了储层的岩性、含油饱和度、孔隙度、渗透率等重要参数。

通过对比不同井段的测井曲线,得出了储层的分布规律和储集性能差异。

最后,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测井数据的储层评价方法。

该方法综合考虑了储层的岩性、孔隙度、含油饱和度以及渗透率等因素,通过建立评价模型,对储层进行了定量评价。

通过与实际产能数据的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综合分析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油储层的测井数据,提出了一种综合评价方法,对储层的储集性能和开
发潜力进行了评估。

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对于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油的开发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油;测井;综合评价方法。

灰色理论应用于储层综合评价的方法研究

灰色理论应用于储层综合评价的方法研究

段主 力油层储 层综合评 价研 究是 以取芯 井地 质 、 井资料 为依 据 , 沉 积相 、 层 基本 特征研 究的基 测 在 储 础上进行 的。利 用灰 色理论对储层 的含 油程度 、 分布 状 况 、 物性 、 产能 大小及 非均 质性 作 出全 面的 综
合 评价 , 划分 出一 、 、 、 , 类储层 , 二 三 四 四 明确 了各类储层 的展布 特征 , 、 一 二类储层在 该 区主力油层 中
西部探矿 工程
2 1 年第‘ 期 01 1
灰 色 理 论 应 用 于储 层 综 合 评 价 的 方 法 研 究
马杨 洋 , 海 兵 董效 锋。李 伟峰 王 , ,
( . 海油 田采 油二厂地 面建 设 室,青海 德令 哈 8 6 0 ; 1青 1 4 0 2 青海油 田井下作 业公 司 3 联 队, 海 德令 哈 8 陕西 西安 7 0 7 ;4 延长 油 田股 份有 限公 司 , 10 5 . 陕西 延安 7 6 0 ) 1 0 1 摘 要 : 层综合评价 是对储层 特征 的全 面总结 , 储 它对指 导 油 气开发 具有 重要 意 义。文 1 沙三 上 5块
从 而可 以得 出灰色 加权 系数序 列 :
P ( ) P ( ) P ( ) … , 竹 } 志 一{ 1 , 2 , P ( ) (4 1)
由于系数较 多 , 息过于 分散 , 便 于优选 , 信 不 采用综 合归 一技术 , 各点 ( 数 ) 将 参 系数 集 中 为一 个值 , 其表 达
前缘水下分 流河道砂体 为骨干 的砂 岩体 系 , 体发育及 砂 非均质性 明显受相带 控制 。由于不 同沉积 微相 砂 体物 性 差异很大 , 隙度 、 孔 渗透率 、 泥质含 量 、 粒度 中值 、 砂层

分析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

分析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

分析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石油地质勘探是指通过地质勘查手段,寻找油气勘探目标以及了解勘探区地质构造、岩性、地貌、矿产等各种地质信息,确定油气勘探区的勘查方案,力图在勘探区内寻找到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油气储集体。

在石油勘探过程中,先要根据区域地质特征设计勘探工作,同时利用各项地球物理勘探手段辅助勘探。

具体的石油地质勘探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地质信息侦查。

通过地面观察及野外调查等手段收集石油地质勘探需要的各种地质信息,包括地质构造、岩性、地貌等,以确定油气勘探区的基本条件及可能产油层位及预测勘探风险。

2. 地球物理勘探。

地球物理勘探是从地面、空中和水下等各种平台使用各种物理探测方法来检测地下物质的地质探测方法。

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有:重力、磁、地震、电、电磁等方法。

3. 钻探勘探。

钻探勘探是指通过钻探技术获取地下样品,进一步确认地质构造、岩性、层位及勘探区内油气储量分布等信息的一种勘探方法。

常见的钻探方式有:井型、露天型多种钻探方式。

油气储层评价是指对沉积岩盖层、油层及含油气层的岩石学特征、物理性质、油气成因、流态特征等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过程。

储层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 岩心采集与分析。

岩心是勘探及生产中获取储层信息的重要途径,岩心分析用于确定储集层的物理性质、孔隙结构、流体性态及油气成因类型等。

2. 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

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是通过综合利用各种地质及地球物理勘探资料,以各种分析方法和工具,研究沉积岩体、成岩作用、储层物性、控制因素等,来评价油气藏储集效益等。

3. 地质模型构建。

地质模型构建是建立一个地下沉积岩层三维空间模型,包括岩性模型、输导模型、地形模型等等,为石油勘探和生产过程提供一个均衡的储层属性及空间位置分布预测工具。

总之,石油地质勘探和储层评价是石油产业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只有通过现代化、科技化的勘探和评价方法,才能更好的为石油产业发展提供可持续的保障。

10储层综合评价5

10储层综合评价5

杜I 二 杜 II 杜 III 杜I 三 杜 II 杜 III 杜I 四 杜 II 杜 III 权系数
综合评价分数:1~0.7为一类; 0.7~0.35为二类; <0.35为三类
以辽河曙光 油田油层组 综合评价为例
泥 质 含 量 (%) 8.56 7.88 8.54 15.25 15.28 11.35 24.9 13.96 14.59 碳酸盐 含 量 (%) 8.08 4.08 4.55 6.37 6.64 4.25 10.83 10.24 5.94
(2) 计算单项参数的评价分数
a
b
a
b
c
3. 方案实施阶段:
钻成第一批开发井网
阶段任务:确定完井射孔投产原则,对开发层系 划分、注采井别选择作出实施决策,确定每 口井的井别、射孔井段,交付实施投产。据 此进一步预测开发动态,修正开发指标,并 编制初期配产配注方案。 基础资料: 开发井网+ 评价井+地震资料
储层评价任务:
(1) 完成全开发区的油层划分对比 (2) 建立分井分层的储层参数数据库 (3) 编制分层微相图及分层储层参数图 (4 )建立储层静态模型 (包括剖面图及油层连通栅状图)
4. 管理调整阶段:油田投入开发以后
阶段任务:进行开发分析,掌握油水运动状况、 储量动用状况及剩余油分布状况; 实施各种增产增注措施,调整好注 采关系。
基础资料:加密井、检查井、 动态资料(如多井试井、示踪剂地层测试
及生产动态资料)
+ 开发井网+评价井+(地震资料)
储层评价任务:
(1) 综合所有静动态资料,逐步把储层静态模型 向预测模型发展。 (2) 研究各类微相砂体的水驱油运动规律,包括 平面注入水运动规律、层内水淹及层间干扰 特点。 (3) 监测储层在开采过程中的可能变化。

【精品】油层组储层综合研究及评价

【精品】油层组储层综合研究及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姬嫄地区罗1井区长8-1油层组储层综合研究及评价前言1论文来源及目的意义本题目来源于长庆油田研究院油藏评价室的科研项目《鄂尔多斯盆地姬嫄地区罗1井区长8-1油层组储层综合研究及评价》。

储层综合研究及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寻找、认识、改造储层,充分发挥储层能量,以达到提高勘探开发效益的目的。

因此合理、客观、快速地对储层进行评价和分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近年来我国原油消费量的持续增长,以及基于国家石油战略方面的考虑,开发和利用好低渗透油藏对保持我国的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

为了对这部分储量进行有效的动用,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姬源油田罗1井区长8:油藏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储层横向变化快,非均质性严重,由于其处于开发早期,目前对沉积微相类型,平面展布规律认识不清,对砂体的空间展布规律缺乏整体认识,非均质性刻画尚欠精细,储层参数不够准确,也没有建立精细的储层模型,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油田的勘探开发工作,制约了油田合理的油藏开发技术政策的制定和开发方案的确定"因此,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预测有利区带,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姬嫄地区作为鄂尔多斯盆地的主要产油区之一,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经过近几年的勘探工作,对其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研究区构造单元属伊陕斜坡中部,具有低孔、低渗、低饱和度的储层特征,属于典型的低渗特低渗油气藏,发育岩性油气藏和岩性一构造油气藏。

本文旨在通过对罗1井区长8-1油层组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的研究,同时结合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的研究,在全面分析储层特征的基础上,找出影响储层物性的主控地质因素,发现其形成及分布规律,进而对有利区带进行预测,优选出勘探目标,为石油勘探与开发提供依据。

2研究现状和趋势储层评价目前采用的方法总体上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大类。

定性评价主要以孔隙度和渗透率为评价依据,将储层分为好、中、差3个等级。

此外也结合岩石成分,结构(粒度、分选、磨圆)、杂基含量、成岩作用、压汞和退汞参数等指标,评价储层的储集性能。

镇北油田长81储层特征及测井定量评价方法研究

镇北油田长81储层特征及测井定量评价方法研究
55 % ;黏 土 矿 物 主 要 为 绿 泥 石 、水 云 母 ,共 占 . 4
39 %, .8 并含 有 少量 的硅 质 、 石质 及铁 矿 物 ( 1 。 长 图 ) 填 隙物 通 常 以杂 基 和胶结 物 的形式 充填 在孔 隙中或 黏 附 在颗 粒 的表面 , 导致 孑 隙 、 道变 小 。 隙结 构 L 喉 孔 更 加 复杂 。 由 于镇 北 油 田长 8 储 层 填 隙物 中碳 酸 盐 矿 物
镇 北油 田长 8 属 于 典 型的 岩性 油 藏 , 受储 层 岩
石性 质 的影 响 , 井 响应 特征 复杂 , 测 油层 电阻率 范 围
1 . 石 特 征 2岩 1 . 石 类 型 及 碎 屑 含 量 . 1岩 2
大 , 阻 与 高阻 油 层共 存 , 层 油水 分 异 差 , 出现 低 储 常
镇 北油 田长 8 储层 1 特征及测 井定量评价 方法研 究
朱保 定 , 周金 昱
(. 国石 油 长 庆 油 田分 公 司 超低 渗透 油藏 研 究 中心 ;. 国石 油 长庆 油 田分 公 司勘 探 开 发 研 究 院) 1中 2中

要 : 了有 效 识 别 镇 北 油 田长 8 中 高 阻 油藏 , 价 油层 产 能 , 低 快 速 建 产 风 险 。 本 次研 究 基 于 储 层 特 征 及 油 层 为 评 降
4。 ) 123岩 石 结 构 特 41 %, 隙 以粒 间孑 . 4 孔 L
表 1 镇 北 油 田长 8 砂岩 薄 片粒 度 分析 及 碎 屑 成 分 含 量 统 计 表
28 低渗透油气 田 LwPm1 bi i& Gs id o e e itol a e s a lv Fl
1 镇北油 田长 8 储层特征 。

灰色关联分析在大庆外围油田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灰色关联分析在大庆外围油田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灰色关联分析在大庆外围油田储层评价中的应用摘要:大庆外围油田储层为低渗透、非均质性强、伴有裂缝发育的储层,因而其储层评价是一个复杂的、多重因素参与的评价过程。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对10个储层地质和开发参数进行定量评价,确定权重系数和综合评价指标,从综合的角度分析各个参与评价的参数,确定了适合低渗透裂缝储层特征的定量分类方法,可以有效指导低渗透油田的开发调整。

关键词:灰色关联分析储层评价综合评价指数权重系数1 大庆外围油田储层特征大庆外围油田统称为低渗透[1-2]油田,它包括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类型是受沉积环境(相)制约、厚度薄、砂体窄小、泥质含量高的三角洲内外前缘相的低渗透储层,以萨葡油层为代表。

另一种类型是受成岩作用影响以河流相沉积为主的低、特低渗透储层,以扶杨油层为代表。

分析大庆外围开发时间较长的油田、区块的油藏地质状况,主要有以下6个特点:(1)油藏类型复杂;(2)含油层系多;(3)储集类型差别大,渗流能力差,非均质严重;(4)原油性质多为中、低粘度,局部为高粘度;(5)储量丰度低,萨葡油层以特低丰度为主,扶杨油层以低丰度为主;(6)低、特低、致密性油藏多有裂缝伴生,裂缝走向具多向性。

2 灰色关联分析在大庆外围油田储层评价中的应用采用储层综合定量评价方法[3],依据综合评价指标对储层进行分类。

其计算公式为:式中:REI-储层综合评价指标;Xi-储层评价参数;ai-储层评价参数的权重系数;n-储层评价参数的个数。

要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其关键是权重系数的确定,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4-5]来确定权重系数。

2.1 选取储层评价参数在大庆外围油田储层评价研究中,运用聚类分析方法优选出10个能够反映储层重要特征的定量评价指标(表1)。

2.2 计算单项储层参数的评价分数采用极大值标准化法,即以单项参数除以同类参数的极大值,使每项评价分数归一在0~1之间。

①对于其值愈大,反映储层质量愈好的参数,直接除以本参数的最大值;②对其值愈小,用本参数的极大值减去单项参数之差再除以最大值;③对于其值取中间值时,用单项参数减去中间值并求取绝对值,用最大绝对值减去各项参数算得的绝对值之差再除以最大绝对值,使其具有可比性。

储层综合评价方法在白豹油田中的应用

储层综合评价方法在白豹油田中的应用
提 高 了该 区块 的解释 符合 率 .
关 键词 : 特征 选择 ; 关联 ; 灰 聚类 分析 ; 层 综合 评价 ; 储 白豹 油 田 ; 长组 延
中图分 类号 : E 2 T l2 文 献标识 码 : A
兰 骀
重要变量
研 究 区位 于 鄂尔 多斯 盆地 陕北 斜坡 中西 部 的 白 豹油田, 随着 长 庆油 田勘探 开 发速 度 的加快 , 区已 该 被 确定 为增 储 上 产 最 重 要 的地 区之 一 . 但该 区 长 6 油层 组 的砂 体厚 度 变 化 大 , 间 分 布 复杂 且 非 均 质 空 性强 … . 于这 类 复杂 低 渗储 层 进 行 储 层 综 合 评 价 对
图 1 储 层综 合 评 价 方 法 体 系框 架
1 储 层 综 合 评 价 方 法
储 层评 价是 预测 和评价 研究 区含 油气 有 利 区带
的重要 技 术 手 段 , 对 储 层 研 究 的 综 合 认 识 和 评 是
进 行筛 选 , 后根 据灰 关联 分 析来 确 定 各 影 响 因素 然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释具 有定 量 化 、 质 意 义 明确 等 优 点 , 一 定 应 用 地 有
价值 . 1 1 评 价参数 的选 择 .

根 据研 究 区的 实际 资料 以及 目前研 究 区勘探 开 发 并进 的现 状 , 用 特 征 选 择 算 法从 已有 大 量参 数 利
Vo . 5 NO 6 12 .
文章编 号 :6 30 4 2 1 ) 60 0 -7 17 -6 X( 0 0 0 -0 10
储 层 综 合 评 价 方 法 在 白 豹 油 田 中 的应 用
晁会 霞 , 姚卫华 杨兴科 王永成 , ,

碳酸盐岩储层评价与技术研究

碳酸盐岩储层评价与技术研究

碳酸盐岩储层评价与技术研究碳酸盐岩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地壳中的岩石类型,其具有高孔隙度和渗透性,被广泛用作油气储层。

然而,由于碳酸盐岩的复杂性和非均质性,其储层评价和开发技术的研究一直是油气行业的焦点。

一、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方法在评价碳酸盐岩储层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孔隙度、渗透率、有效面积、孔隙结构、有机质、水含量以及地质构造。

针对这些因素,现代研究中出现了多种评价方法。

1. 物理评价方法物理评价方法通过使用测井数据,如密度测井、声波测井和自然伽玛测井,来解释碳酸盐岩储层中的不同岩性和孔隙结构。

通过分析测井曲线特征,我们可以获得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重要参数。

2. 地震评价方法地震评价方法通过使用地震勘探技术,如地震反射和地震折射,来获得储层的地质信息和构造特征。

利用地震数据反演模型,可以获得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储量等参数。

3. 岩心评价方法岩心评价方法通过岩心分析实验,来得到储层的物理性质和岩石组分。

通过岩心描述、薄片分析、物性实验等手段,可以准确地评估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和孔隙结构。

二、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技术研究为了更准确地评价碳酸盐岩储层,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技术研究,以提高储层评价的准确性和精度。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技术:1. 数值模拟技术数值模拟技术是通过建立储层数学模型,模拟储层内流体的运动和传输过程。

通过模拟不同参数变化对储层性质的影响,可以定量地评估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关键参数。

2. 统计分析技术统计分析技术可以通过对大量的储层数据进行分析,挖掘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和规律性。

通过建立统计模型,可以预测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并为进一步开发提供指导。

3. 地质模型技术地质模型技术通过对储层的地质构造和地层分布进行建模,以获得三维的储层地质模型。

通过地质模型,可以直观地展示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特征,并为开发提供可视化的指导。

三、碳酸盐岩储层技术研究的意义碳酸盐岩储层技术研究的意义在于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技术支持。

7.储层综合研究方法

7.储层综合研究方法
岩性不同其波速不同。一般砂砾岩速度明显大于泥岩,因此根据砂、泥岩速度的 明显差异,便可在速度或波阻抗反演剖面上识别砂体。如在冷东—雷家地区,通 常泥岩的层速度为2400~3300m/s,而砂岩的层速度一般大于3500m/s。在深度 大体相同的情况下,速度或波阻抗剖面中的高速层多为砂岩,而低速层为泥岩。
1)差异层间速度分析( DIVA )
差异层间速度分析法(Differential Interformational Velocity Analysis)是Neidell 等1987年提出的。其原理是利用目的层顶界面叠加速度预测目的层底界面叠加速 度,用实际目的层底界叠加速度与预测的目的层底界叠加速度进行叠合对比,确 定异常低速带的存在。当底界面预测的叠加速度与实测叠加速度相同时,说明选 择的地层速度就是真实地层速度;若底界面预测叠加速度与实测叠加速度不同, 就表明实际地层速度与设定值之间有差别,且在横向上会呈现规律性变化。
(1)储层标定
即将已知井的储层标定在合成声波测井或波阻抗剖面中,方法是对测井资料进行 岩性反演,并将反演井剖面标注在合成声波测井或波阻抗剖面的相应位置,确定 不同岩性的层速度或波阻抗。
(2)储层横向追踪
(1)利用地震速度预测孔隙度
利用地震信息估算孔隙度的原理是层速度与孔隙度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纵、横波
速度随孔隙度的增加明显减小。根据速度资料可用wyllie公式计算孔隙度,其公
式为:
t tma t f tma
Vsh
t sh t f
tma tma
式中△t—岩石饱和液体的传播时间; Vsh—页岩的体积百分比(或泥岩含量);
油层的流体校正系数为0.8~0.7。
(2)利用波阻抗资料预测孔隙度
孔隙度与波阻抗关系比速度更为密切。对每种类型的岩石而言,密度和速度的增 大均与孔隙度降低有关,而孔隙度的很小变化会引起岩石波阻抗发生明显变化。

储层有效性综合评价方法

储层有效性综合评价方法

储层综合评价方法储层评价是预测和评价研究区含油气有利区带的重要技术手段,是对储层研究的综合认识和评判。

针对单因素评价储层结果不惟一的缺点,本文研究了储层综合定量评价的方法(图1)。

该方法分为4个步骤:首先利用特征选择算法对评价参数进行筛选,然后根据灰关联分析来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进而运用最大值标准化法确定各项参数的评价分数,最后计算各项参数综合得分,在此基础上,运用聚类分析进行储层分类评价。

对储层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所划分的各类储层特征明显,与研究区储层实际特征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最大限度地应用计算机手段对油气储层进行精细评价和综合解释具有定量化、地质意义明确等优点,有一定应用价值。

图1储层综合评价方法体系框架1评价参数的选择一项参数只从一个方面表征储层的特性,全面评价一个储层,需要采用多项参数,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对储层进行合理的分类是评价储层的基础。

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许多储层分类的参数与方法,但应该用哪些参数、选用何种方法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而储层综合定量评价是在选取储层评价参数的基础上,对储层多个影响因素做综合评价,最终得到一个综合评价指标,并依此对储层分类。

国内研究储层的学者在评价参数选择方面作了不少研究,所选择的评价指标也各不相同。

比如:刘吉余等[7]认为储层综合评价的参数主要为储层的有效厚度、砂体钻遇率、渗透率、有效孔隙度、泥质含量、黏土矿物类型、孔隙结构参数、层内非均质性参数及隔(夹)层的分布参数等;吕红华等[8]选择孔隙度、小层厚度、含油饱和度及小层钻遇率4个参数作为储层评价指标;张晓东等[9]选择有效厚度、沉积相、夹层频数、孔隙度和裂缝渗透率5个参数作为储层评价指标;张琴等[10]选取孔隙度、渗透率、颗粒分选、杂基含量、粒径、储层成岩相带、溶蚀作用及胶结作用共8个参数进行储层评价;马立文等[11]选取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及渗透率突进系数4个参数进行储层评价。

储层评价

储层评价

百色盆地东部拗陷中央凹陷带那读组为陆相 碎屑岩沉积地层 ,储集层的特点是岩性致密 ,孔隙 结构复杂 ,非均质性较强 ,横向可对比性较差 ,用传 统解释方法对其储层进行正确评价比较困难。综 合岩心分析、 储层电性特征对该区储层进行系统 研究 ,初步形成了一套用常规测井资料综合评价致 密碎屑岩储层评价技术 ,包括流体性质判别、 孔隙 结构评价、 储层非均质性评价、 储层分类、 产量 预测等方法 ,并通过实例进行了效果评价 ,证实该 技术的应用可有效地促进中央凹陷带的勘探开发。
经分析 ,油气指示参数 OID 和反映物性的胶结指数 m 是影响储集层产能的关键参数。通过对岩石的四性关系 研究 ,结合测试产能与储层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 ,可 以发现 ,油气指数 OID (其值相当于单位厚度的初产油 量)与深侧向电阻率( Rt ) 、 孔隙度(Φ)和泥质含量(V sh )关系最密切。通过非线性拟合回归 ,得出油气指数 OID 与深侧向、 孔隙度、 泥质含量的关系为 OID = - 01014lg ( Rt ) + 010969Φ - 010153V sh - 0132
(2)渗透性:指在一定压差下,岩石本身允许流体通 )渗透性:指在一定压差下, 过的能 它能控制产能大小, 力。它能控制产能大小,并受控于形成条件和工艺改造 措施。 措施。 (3)饱和度:饱和度与岩石的性质密切相关,是指某 )饱和度:饱和度与岩石的性质密切相关, 种流体所充填的孔隙体积占全部孔隙体积的百分数。 种流体所充填的孔隙体积占全部孔隙体积的百分数。岩 石的性质直接影响着储层饱和度, 石的性质直接影响着储层饱和度,进而影响采收率和产 量。 (4)储层非均质性:由于沉积建造、成岩演化、构造 )储层非均质性:由于沉积建造、成岩演化、 改造等作用使得油气储层在空间分布及内部各种属性上 均表现出不均匀变化就叫储层非均质性。 均表现出不均匀变化就叫储层非均质性。

Q

Q
江 汉 石 油 职 工 大 学 学 报
2 0 1 5 年0 9 月
J o u r n a l o f J i a n g h a n P e t r o l e u m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t a f f a n d Wo r k e r s
据式 2 , 将所有的样 品进行两两 间的距 离系数 求取 , 会得 出一个 对称 的方阵 , 即:


( 3 )

_

[ 收稿 日 期]2 o 1 5 一o 6 —2 9 [ 第一作者 简介] 李爱荣( 1 9 7 6 一) , 女, 大学, 讲 师, 现从 事油气藏描述 、 油气田地质 与开发及石 油地质综合研 究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
样 品间的相似程度可 以用 相似系数来度 量 , 所有样 品都看作是在 m 维空间内的向量 , 两样品 蝎 与 具有 的相似性程度则为两个 向量 的夹角余弦 :
制, 为了进一步认识研究 区储层地质特征 , 寻找潜在 的有 利储层 , 对该地区 目的层段储层做 了系统 的分类评价 。
中常用 。若样品有 N个 , 将其 在 m 个变量 之上观测 , 那 么可以把样品看成 在 m 维的空 间内的 N个点 , 其中, 任
两点( 和 x k) 相 似 的程 度 , 可 以用其 距离表 示 , 定 义 ( 距离 系数) 如下 :
第 2 8 卷
第 5 期
Q 型 主 因 子 分 析 与 判 别 函 数 法 进 行 储 层 综 合
李爱荣 , 王永 东 , 王彦龙 , 武富礼 , 赵 亮 , 许 坤
(1 . 西安石 油大学地球科 学与工程 学院 , 陕西 西安 7 1 0 0 6 5 ; 2 . 延 长油 田股份 有限公 司 , 陕西 延安 7 1 7 0 0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I E =叉o f
万方数据
( P m< )
(5 1)
()反映储层宏观特征的参数— 孔隙度、渗 1
透率;()反映储层岩性特征的参数— 粒度中值; 2
1 0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PG O D n . . . .
第2 3卷
第6 期
()反映储层非均质性的参数— 渗透率变异系数; 3 ()反映储层泥质含量多少的参数— 泥质含量; 4 ()反映剩余油多少 的参数— 目前含油饱和度 5 ( 1。 表 ) 根据储层综合评价指标 ( 1 ,建立不同评价 表 ) 方法的储层分类标准 ( 2 。根据此分类标准,可 表 )
由 ()可以看出, ‘ 式 1 X为已知参数,只有权系 数a是未知数,只要求出权系数 a, ‘ i 则综合评价指
标RI E 就可以计算出来。
2 0 - -1 0 收稿 日期 : 0 4 9 1
基金项 目:黑龙江省自 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编号: 0- )研究成果之一。 A1 3 1
作者简介 :孙洪志 (92 ) 男, 1 一, 6 辽宁东溪人, 高级工程师, 从事油田开发工作。
中图分类号: E 2. T 122 4 ' 文献标识码: A
影响储层地质特征的因素是复杂而多方面的,只 有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 才能提高钻井的成功率, 并 为开发方案的制定、开发动态分析、油藏工程研究、 油藏数值模拟及开发方案调整等项工作奠定可靠的地 质基础。储层综合评价是在沉积相、成岩、储集特征 等综合研究的基础之上, 对储层进行分类并分段、分 区块地进行评价,确定不同层段、不同区块储层质量
选择大庆萨尔图油 田北二区东部密井网试验区
( i=12 …, ) ,, , ,, P ( . 1=12 … m)
这里的马 个主 是几 成分的 数, 权系 而不是评价参
数的权系数。因此, 用式 ( )计算储层综合定量评 1 价指标 R I 将其变为 E 时,
p i l S 油层组和 PI 油层组为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区的实际资料,选择了如下参数参与储 层综合定量评价:

077 .2
ll o
4. 12 4. 66 3. 56
5 . 79
』、 ,  ̄ }

S ' 1 1 3 S 2 I 3
S ' 1 4
S16 1 Sn7 S18 1
Sn1 0 SI1 I 1 SI1 I 3
,J O
17 7 .0
1 14 .9
00 1 .8
00 6 .9 0 10 . 1
A 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 U 1…,U p U 2 ,
其中
。 … 0
0 0 … 2 N 0 ( _ 1 N 1
U= ““ ‘pT s (“, ・ ) “u
()计算加权系数 4
a ,
(3 1)
对式 (9 1)取极限即可得到权系数。

3 储层综合定量评价方法的应用 (4 1)
03 .2 0 41 . 04 .9 0 61 .
05 .6 0 8 .5
2. 55 3. 00 31 6 . 2. 67 2. 77 2. 68
1. 12
092 .6 027 .1 09 .7 065 .8 11 . 01 064 .2 076 .8
77 .
7 3 .
006 .9 0 18 .4 0 18 .5
类。
灰色系统理论法是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来寻求系统 中各因素的主要关系,找出影响各项评价指标的重要 因素, 从而掌握事物的主要特征。 ()关联系数和关联度 1
若 换后的 母序列为 1 ’ 0 } 子序列为 记变 川‘(), I ( } 则同 观 刻 X1 i , 一 测时 各子因 母因 , ) ( ) 素与 素之间


es es es L

. . -
() 8
式中w为两两比 。 较的相对排序权值
…,N )
. 一.
。 了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 ,2
第2 3卷
第 6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PG 0 D D . . . . .
20 04年 1 2月
文章编号:10 - 5 (04 0- 0- 00 74 0 ) 0 8 3 3 2 60 0
储层综合定量评价方法研究
孙 洪志‘ 刘吉余“ ,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8 ; 大庆石油学院,黑龙江 大庆 131) 1 003 2 . 638
表 1 储层综合定A评价数据表
层 位
S12 1
孔隙度
/%
泥质含量
/%
0 0

粒度中值
/ mm
/03 1一R 2 m
1 5 1 5 59 1 60 0 57 5
表示为
厂 l es
叨1 2
21 。 。 。

IN



一一
w2 2
ZN …




J. 1
,  ̄

IP

-1 |
(7 1)

2 ‘ 、


es es
e e |

-一
卜 阵 ‘ we

, }

, ‘
内 2

ZP …
| we es es es es J
() 7
f 分别为x的第一主成分, 第二主成分, f, z …, P f, 第 尸主成分。 23 层次分析法 .
用层次分析法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是根据具体的 研究问题将一个复杂的系统分解为若干层次或子系 统, 建立层次结构,构造判断矩阵, 进而确定系统中 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构造判断矩阵 1 根据层次结构分析原理, 建立储层综合定量评价 系统的层次结构。针对不同的储层参数和层位构造两 两比较的判断矩阵,并构造超矩阵 W o
75 5 75 8 3 5 4 6
变异系数
0 16 .4
灰色系统
理 论 法
06 .8
04 .8
05 .2 06 .5
主成分
分析法
02 .0
一0 1 .6 一0 1 . 1 0 01 .
层次分析法 分
0 5 .9 n l l l l

2.5 84 2. 72
曰 且 钾. 1
2 权系数的确定
权系数是某一评价因素在决定总体特性时所占有
的重要性程度[。本次研究选用灰色系统理论法、 ] ’
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来确定储层综合定量评价
研究过程中的权系数〔] ’。 刀
21 灰色系统理论法 .
的 相对差异, 进行相对分类〔」 ’。 刁
1 储层综合定量评价方法
能够用于储层分类评价的指标涉及到岩性、岩 相、成岩作用、物性、孔隙结构、含油性、电性、非 均质性等许多项内容,而每个项目中通常又包括几个 甚至十几个参数。这些参数合起来十分庞大、复杂, 用这些复杂的参数对储层进行合理的分类评价是十分 困难的。储层综合定量评价就是在储层评价参数选取 的基础上, 对储层的多个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最 终得到一个综合评价指标, 并依据它来对储层进行分
0 15 . 3

07 .2

一0 0 .3 02 .6
06 .0 02 .0 一0 71 . 一0 4 .5
6 飞 }
N w, 一 WN , I ,
S i
丫: 3, 1 S
2.… 尸) ( , :1. ・ , i J
(2 1)
当层次内部独立时,式 (8 可化为 1) 0 0 0 0 叭




0 0
0 0
(9 1)
()求自 3 相关系 矩阵R 特征 , :. W= 数 的 值A} 2 . A .
这里, 选用的综合评价指标计算公式为
RI E =互a i i x
() m mx ' i 一 , ) () 1 Oe= i iI ( 川‘0 I 4 m n x X ) ) ( (
式中 R I 一 E- 储层综合评价指标; i 储层评价 一 X— 参数;a ; 储层评价参数的权系数;n 储层评 — — 价参数的个数。
摘要: 储层评价是储层研究中的一项重要 内容之一,权 系数的确定是储层综合定量评价的关健。采用 灰色系统理论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权系 数,并对大庆萨尔图油田北二区东 部密井网
试验区 进行了 储层综合定量评价,三种评价方法分类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解决了 储层单因素评价 过程中常常出 现的评价结果相互交叉、不唯一的问题,有利于对储层进行正确的分类与评价。 关 键 词: 储层;综合定量评价;权系 数;灰色系 统;主成分分析; 层次分析
nP

` S 1 i ()求自 2 相关系 矩阵R 数 = r i
其中
x} = i -
x j k一x i
(1 1)
W=



C )

… 0


(8 1)
。 。 。
万方数据
20 04年 1 2月
孙洪志等:储层综合定量评价方法研究
各子因 素对母因 素之间的 关联度r为 i . 。
; n“” ‘1 ’ , 。 }( =1‘ : ,
a ;= n 一 一
其中
() 6 f二
=12…,) ,, p
(6 1)
()权系数的确定 2
求出关联度后 ,经归一化处理即可得到权系数
的绝对差值为
A(0 I , ) X'0 I 2 {() () ,, i )= 彩‘i一 ' (
同一观测时刻 ( 观测点)各子因素与母因素之
间的绝对差值的最大值为
A =mxaI ( 一 M ) 3 - a x ' i X ( I () m X ) :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