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则执行情况分析
资产减值准则的实施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资产减值准则的实施对上市公司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b535e0b561252d381eb6e19.png)
资产减值准则的实施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摘要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该体系由一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组成。
新准则体系中单列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下简称《资产减值》准则)以更好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本文先从资产减值的会计基本理论入手,对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披露进行了阐述,并结合相关上市公司数据的对比,分析了该准则的执行情况及影响。
通过在数据的分析中发现:个别上市公司在使用旧准则时,利用资产减值为其虚增利润,粉饰报表;而新《资产减值》准则虽减少了上市公司进行盈余操纵的空间,但并没有完全封住上市公司操纵盈余的闸门。
文章最后,根据上述发现,按现时情况提出了如何更好的防止上市公司在资产减值方面操纵利润的若干浅见。
关键词:资产减值,上市公司,案例分析,利润操纵,不足和建议The Impactof New Assets Impairmen tAccounting Standard’s Execution on Listed Companies’ EarningsAbstractAt the beginning of 2006, China’s Department of Financ e announced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Business Enterprises”, whichincludes a single standard for th eaccountingofimpairment of assests. CAS 8 stipul atesthat, when the impairment of assetsis recognized, it cannot be flushed. This aimsto prevent those en terprisesusing the impairment allowance to adjust their profit. To reflect the financial position andthe result of operation of thecompanies fairly, the principle of allowance for impairment assets obeys the fundament als of wariness, but it is different in reality.Because of some inherent premise andrestriction ofthesecurity market, companies which using the policy adjust toprofitsmake theproblem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even wors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cognition, measurement and disclosure of accounting for assetimpairment in viewofbasic accounting theory. Then we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ratio of every impairment allowance itemdecreased as the decreasing of asset's liquidity by the analysis of the execution of asset impairment accounti ng policy in the listedcompanies. By analyzingth ose problems which we found when studying those listed companies, we draw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China’sassets impairment accounting standard and its applications.Key Words:Accounting forthe impairment of asset s,Listed company,Case analysis, Earnings managemen t,Accounting Regulations,Insufficiency and。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政策选择现状及其分析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政策选择现状及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29888e2b8f67c1cfad6b87b.png)
【 词 】资产减值 ; 会计政 策选择 ; 现状 ; 分析 关键 新 会 计 准 则 关 于 资 产 减 值 的 相 关 规 定 发 生 了 很 大 的 变
从 表 1 以看 出 ,坏账 准 备转 回 的上 市公 司有 4 0家 , 可 8 占
化 , 产减 值 会 计政 策 选 择 呈现 出新 的特 征 。2 0 资 0 7年 是 上 市 全 部上 市公 司总数 的 3 .5 , 28 % 新会 计准 则 下 , 账准 备仍 然 是 坏
公 司 实施 新会 计 准 则 的第 一 年 ,会 计 政 策选 择 特 征 呈现 最 为 上 市公 司 进行 盈余 管理 的 常用 手段 之一 。从表 2可 以看 出 , 在
显著 , 因此本 文研 究 对 象 限 定于 2 0 0 7年 1 2月 3 1日前 在 上 坏账 准备 转 回 的 4 0家公 司 里 , 8 坏账 准备 转 回金 额 占剔 除坏账
上市 公 司 2 0 0 7年 度 的年 报 , 合新 会 计 准则 中有 关资 产 减值 08 %。坏 账准 备 的转 回对 上市 公 司的 净 利润 有较 大 的 影响 。 结 . 9 会 计 政 策 选 择 的 主要 变 化 , 集 以 下信 息 : 票 代 码 、 券简 值 得注 意 的 是 , 采 股 证 新会 计 准 则 下 , 收款 项 减 值 金额 的确 定 方法 应 称、 净利 润 、 货跌 价 准 备 转 回 、 存 坏账 准 备 转 回 、 其他 短 期 资 产 发 生 了很 大变化 。按 照 新会 计 准则 的规 定 : 对于 单 项金 额 重 大
合计
40 8
14 1 1 0 6 O % 转回
未 转 回
1 8
12 % -3 占上市公司 总数的百分比
新资产减值准则实施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分析
![新资产减值准则实施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068513983c4bb4cf7ecd1d4.png)
分甚至过度利用 会计政 策 , 在亏损 一年后 的第二年 , 往 往
会 不 提或 少 提 资产 减 值 准 备 , 以争 取 盈 利 避 免 s T处 理 , 而
一
些 三年连续 亏损 的公司则在 最后一 年大 幅度 转 回资产
减值 准备 , 希望借助 这种“ 一次性 处理 ” 的做 法 , 获取公 司
中 图分 类 号 : 2 07 F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8 8 8 ( 0 )2 0 2 — 2 10 — 8 12 1 0 — 0 1 0 0
施仍停 留于形式 , 这一点反 映出公 允价值的运用仍缺乏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 合理 的操作指南 , 少公 司仍 惯性使 用 旧权 益法确认 不
新 资 产 减 值 准 则 实 施 中存 在 的 现 实
问题 分 析
张 秀红
( 运城 财经 学校 , 山西 运 城 0 4 0 4 0 0)
要做 出有利 的选择 。实务 中 , 国的许多企业在计提资产 我 减值时 , 评估 机构对资产 的评估 值作为计提减值准备 的 以 依据 ,但是 由于我 国资产评估 的规范化水平 还不 是很高 , 评估结果也不是很可靠 , 以如果 在资产减值会计 中不对 所 评估值 的运用做 出严格 限制 , 则企 业可能通过购买评估 意
趋 同,但是与 已有 几百 年市场经济发展历史 的外 国相 比, 我 国的市场经济仅仅 才走 过十几年 ,资本市场 尚不 完善 , 各种制度也不健全 , 以资产减值 准则的实施环境 尚不成 所 熟 。针对实务操作 中容 易出现的问题 , 不断完善各相关 应 方面 的政 策 , 多方努 力下健全 我 国资产减值会 计 , 在 为我
A股上市公司商誉资产现状及减值风险分析
![A股上市公司商誉资产现状及减值风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4b3cb32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54.png)
A股上市公司商誉资产现状及减值风险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公司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
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强的竞争力,常常会通过收购其他企业来实现快速扩张。
而在这种收购过程中,商誉资产则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
A股上市公司的商誉资产,不仅是公司实力与竞争力的象征,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风险来源。
在商誉资产的现状及减值风险已成为了当前投资者和公司管理者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
一、商誉资产的现状商誉资产是指企业通过企业合并、收购等交易形成的差额资产,是企业多数情况下为了获取或维系其持续经营优势而支付的溢价。
而在A股上市公司中,商誉资产也一直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尤其是那些通过收购、重组等方式扩张的企业。
通过收购其他企业,A股上市公司能够快速扩大自身的规模与市场份额,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与盈利能力。
现阶段,A股上市公司的商誉资产总额较为庞大。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底,A股上市公司商誉资产总额已经超过了6万亿元人民币。
有不少企业的商誉资产占比超过了总资产的30%,甚至有些企业的商誉资产占比超过了50%。
这也表明了A股上市公司商誉资产在企业财务中的重要性。
在商誉资产具备重要意义的也存在许多问题。
商誉资产的确认标准相对较为宽松,企业容易夸大商誉资产的价值,导致商誉资产的实际价值与申报价值存在差距。
商誉资产的计量与评估也存在较大的主观性,企业容易通过调整评估方法与假设来减少商誉资产减值的损失。
商誉资产的减值测试也存在一定的难度与不确定性,企业也容易采取过于乐观的态度来处理商誉资产减值问题。
二、商誉资产的减值风险分析商誉资产的减值风险一直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由于商誉资产的价值是通过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来确定的,因此商誉资产的价值会受到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态势、公司经营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而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商誉资产的减值风险也日益凸显。
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国内外的经济形势都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A股上市公司商誉资产现状及减值风险分析
![A股上市公司商誉资产现状及减值风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e91336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56.png)
A股上市公司商誉资产现状及减值风险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A股市场上市公司数量逐渐增多,其中不乏存在商誉资产的公司。
商誉资产是指企业在企业合并或收购过程中支付的超过被收购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它代表了企业的品牌价值、市场份额以及其他无形的资产价值。
商誉资产的存在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实力,但同时也存在减值风险。
一、商誉资产的现状A股上市公司中具备商誉资产的公司并不在少数,它们来自各个行业领域,如金融、制造、科技等。
以汽车行业为例,上市公司的商誉资产主要来源于品牌价值、销售渠道和市场份额等因素。
在科技行业,商誉资产主要表现为企业的研发能力、技术实力和市场认可度。
可以看出,商誉资产在各行业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商誉资产减值风险分析商誉资产的减值风险是指商誉资产的价值大幅下降,导致企业需要对商誉资产进行减值准备和减值损失的情况。
商誉资产减值风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竞争加剧:在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企业面临着市场份额下降、品牌价值受损等风险,从而导致商誉资产价值下降。
2.行业政策变化:政策的变化可能导致行业环境的变化,如汽车行业的环保政策变化、科技行业的产业政策调整等,可能对商誉资产的价值造成影响。
3.财务状况恶化: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可能导致商誉资产的价值下降,如企业出现亏损、资金链紧张等情况。
4.市场预期变化:市场预期的变化也可能对商誉资产的价值造成影响,如市场对企业未来发展预期的下降。
三、商誉资产减值处理方法对于商誉资产的减值处理,主要包括两种方法:测试减值和计提减值准备。
1.测试减值: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需要对商誉资产进行测试,即测试商誉资产是否存在减值风险。
如果发现商誉资产存在减值风险,企业需要计算商誉资产的减值损失,并在财务报表中进行确认和公布。
2.计提减值准备:如果测试结果显示商誉资产存在减值风险,企业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计提商誉资产的减值准备,以反映商誉资产价值的下降。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则执行情况分析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则执行情况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309c502360cba1aa911da55.png)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则执行情况分析简介:摘要:财政部2006年底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定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
企业应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估量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缺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缺失计提资产减值预备。
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量其可收回金额。
本文从我国实施新会计准则以来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运用实际情形分析,分析其进展路程、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
关键词: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则,资产减值资产(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称之为“资产减值”。
其中,“资产组”,是指企业能够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差不多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
财政部2006年底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定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
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管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应当进行减值测试。
即企业应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估量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缺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缺失计提资产减值预备。
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量其可收回金额。
该准则还对不同资产的减值适用不同的准则规定如下:(1)存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2)采纳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3)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
(4)建筑合同形成的资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筑合同》。
(5)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
(6)融资租赁中出租入未担保余值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
(7)《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的金融资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替我写一篇关于中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则的归纳总结
![替我写一篇关于中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则的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a830436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e3.png)
替我写一篇关于中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则的归纳总结摘要:1.资产减值准则的定义和范围2.资产减值准则对上市公司的影响3.资产减值准则在中国上市公司的运用4.资产减值准则对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启示正文:一、资产减值准则的定义和范围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 号——资产减值》,资产减值准则主要针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除特别规定外的其他资产减值的处理。
这一准则的实施,有助于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从而为投资者和管理层提供更为可靠的信息。
二、资产减值准则对上市公司的影响1.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资产减值准则要求上市公司对资产减值进行及时、充分的披露,有助于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增强投资者对公司财务状况的信任。
2.影响公司的利润水平: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因此,资产减值损失可能会对公司的利润水平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决策。
3.促进企业内部管理:资产减值准则要求上市公司建立健全资产减值准备制度,有利于企业加强对资产的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资产减值问题,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三、资产减值准则在中国上市公司的运用1.建立资产减值准备制度:根据资产减值准则,上市公司需要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进行定期减值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2.披露资产减值信息:资产减值准则要求上市公司在财务报告中充分披露资产减值的相关信息,包括减值测试的方法、减值准备金的计提和结转情况等。
3.审计和监管:资产减值准则要求上市公司的审计机构对公司的资产减值情况进行审计,并要求上市公司在发现资产减值问题时及时进行披露,以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四、资产减值准则对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启示1.加强资产管理:资产减值准则的实施要求上市公司加强对资产的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资产减值问题,从而降低资产减值风险。
2.提高财务预测能力:资产减值准则要求上市公司对资产减值进行定期测试和披露,有助于上市公司提高对未来财务状况的预测能力,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对上市公司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db2ccca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5f.png)
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引言:资产减值是一种重要的会计处理方法,用于反映企业资产价值下降所产生的损失。
在过去的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的计提主要基于固定公式或固定比例的规定。
然而,随着经济变化的加速和金融危机的发生,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受到了质疑,因此,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组织(IASB)发布了新的会计准则(IFRS9)来改进资产减值计提的方法。
本文将详细分析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在新会计准则(IFRS9)中,将传统的“发生信用事件时才计提减值”的原则修改为“预测未来资产现金流量时就计提减值”。
这意味着,在新的准则下,企业需要提前根据合理预计的未来现金流量变化来计提资产减值,而不再需要等待实际发生信用事件后再计提减值。
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更好地反映企业的风险状况和财务状况。
影响一:财务报表准确性的提高新会计准则下,企业需要预测未来现金流量变化,并根据预测结果计提资产减值。
这就意味着企业能更准确地反映资产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损失。
例如,如果企业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变化可能导致项资产的价值下降,就需要提前计提相应的减值。
这种预测性计提的做法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增强了财务报表的可信度。
影响二: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在计提资产减值时,考虑到未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这意味着企业需要更广泛地考虑不同的风险因素,并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例如,在预测未来现金流量时,企业需要考虑到市场变化、行业竞争、政策变化等因素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通过更加细致和全面的风险管理,企业可以更好地保护自身的资产价值,减少损失发生的概率。
影响三:投资者信心的增强新会计准则下,企业需要提前计提资产减值,这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地反映风险和亏损的情况,增加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这将增强投资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的信心,提高投资者信任度和投资企业的意愿。
同时,由于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更好地预测未来现金流量变化,企业的财务报表对投资者的决策也更具指导性。
企业会计指南:执行《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几个要点
![企业会计指南:执行《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几个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384307ec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85.png)
2006年2⽉,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下称新准则)。
本⽂主要针对执⾏该准则的要点进⾏分析,以帮助读者理解和使⽤。
⼀、《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适⽤范围及特点 1.新准则适⽤于包括固定资产、⽆形资产以及除特别规定以外的其他减值的处理。
特别规定的减值处理,主要是指存货和消耗性⽣物资产计提的资产减值可以转回,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由于按公允价值计量不计提减值的情况。
2.与现⾏制度相⽐,新准则的特点就是除特殊资产项⽬(如存货、消耗性⽣物资产等)外,资产减值损失⼀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原会计制度和国际会计准则都允许对已经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予以转回(但国际会计准则不允许商誉减值损失转回)。
就我国实际执⾏的结果看,允许资产减值转回的规定被滥⽤了,很多企业将资产减值的转回作为操纵损益的⼀种⼿段。
3.现⾏资产减值准备都是以单项资产为计提基础的,但在实务中,有些资产难以单独产⽣现⾦流量。
新准则充分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在进⾏资产减值测试、估计资产可收回⾦额时,引⼊了“资产组”、“资产组合”与“企业总部资产”等概念,对于那些不能独⽴产⽣现⾦流量的资产,要求以其所归属的资产组或资产组合为基础进⾏减值测试,计算并确认减值损失。
⼆、执⾏《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个要点 (⼀)可能发⽣资产减值迹象的认定 如何确定⼀项资产或者资产组是否发⽣了减值,该准则给出了七条认定标准,包括资产的市价跌幅明显⾼于正常使⽤⽽预计的下跌等。
如果企业的资产存在上述减值迹象,则应按照准则的要求估计其可收回⾦额,并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反之不⽤。
此外,新准则还改变并明确了资产减值迹象的认定时间。
原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定期或⾄少每年度终了时对可能发⽣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新准则规定企业在资产负债表⽇就应当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减值的迹象。
资产负债表⽇的规定说明了企业只要对外报送会计报表(不仅仅是年报,还包括企业对外报送季报、半年报),就应该按照准则判断是否存在减值的迹象,以便确定是否计提减值损失,这样可以有效遏制上市公司季报、半年报不计提减值准备⽽在年底⼀次计提减值损失的现象。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则运用中相关问题探讨——来自沪市A股经验证据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则运用中相关问题探讨——来自沪市A股经验证据](https://img.taocdn.com/s3/m/4ef3e0f5700abb68a982fbfe.png)
二 、 市 公 司 资产 减 值 准 则 运 用情 况 分 析 上
(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为了进一步研究 20 一) 0 7年上市公司资产减值 准则运用情况 , 尤其是 资产组减 值测试 、 可收回金额确 定方法等相关 问题 。在样本的选取上 , 考虑到在实际工作 中, 公路桥梁和交通运输行业企业 的单项资产或资产组涉及现金流量 的估 计和分配的实务操作 比较简单 , 而汽车 、 船舶 、 飞机制 造业 的行业 企业相对 比较复杂的情况 , 为此笔者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 网站上 C R 行 业分类 , SC 将公路桥梁业 、 交通运输业 和汽车 、 船舶 、 飞机制造业 作为对照组 , 选取沪市 A股涉及的上述 五个行业 的 9 家上市 1 公 司的 20 0 5年 、0 6年年报资料和 2 0 年半年报 、0 7年半年报的资料 , 20 06 20 并从 中剔除没有提供 “ 资产减值明细表” 和未按 照准则要
进行盈余操纵 的行为 。0 6 2 0 年初 , 国财政部在充分借鉴I S 6 我 A 3 和结合我 国资产减值会计实践 的基础上 , 颁布 了《 企业会计准则第8 号——资产减值 》 (以下简称资产减值 准则 )引入公允价值 、 , 现值 、 可收回金额等多种计量属性 , 明确 以单项资产和资产组为基础进 行减值测试的要求 , 系统 的规范 了资产减值 的确认 、 计量和披露 , 已基本实 现了与 国际趋同。 同时为了有效地遏制上市公司利用减值 准备调节利润的情况 , 资产减值准则规定 : 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 , 在以后期间不得转 回。 自从2 世纪7 年代斯 蒂芬 ・ 0 0 泽费提出经济
次执行会计制度 , 对无形资产减值进行重分类产生 的, 并在报告期内未发生减值金额的增减变动 。 同时, 会计报告未提供追溯调整后
资产减值准则在上市公司实施效果的分析与评价
![资产减值准则在上市公司实施效果的分析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6b52bf21bd64783e09122bfd.png)
文提 出第四个 假设 。
减 值准备 ,资产 减值 准备 的计提 和转 回是否 真 实地反 映 了企业 资产 的真 实价值 损毁 和企业 自身 经营状 况 的变化 ,新 准则 的实 施是 否有效 抑 制了上 市公 司利用 资产减 值准 备进行 盈 余操 纵的 行 为。本 文将 以沪 市 A股 制造 业上 市公 司 为研 究 对象 , 立相 建
FRI
f((f 隔麓鬻 、' 『 G霸秘纂 FC篇 —量墓 1 l鞠瞬礁 ) )1 囊孵 S ^ 上 踺 N
A
资产减值准则在上市公司实施效果的分析与评价
西安 外 国语 大 学 贾 茜
西 安 财 经 学 院
【 摘
贾 宗武
要 】文章 以沪市 A股制造 业公 司近四年 来的数据 为研 究样本 ,针对新会计 准则实施前后上 市公 司资产减值的行 为进行 了实证
三 个 设 。
步提 升我 国会计 整体水 平迈 出的重 要步伐 , 推进 企业 改革 、 是
促 进资本 市场 发展 、 高对 外开 放水平 的一 项基 础性 工程 , 提 是会 计 行业贯 彻落 实科学 发展观 、确保 经济 又好 又快 发展 和构 建社 会 主义和 谐社会 的具体 体现 。 认真 贯彻 实施会计 准则 体系 , 对于
一
关于 长 期 资产 减 值 准 备一 经 确 认在 以后 期 间不 得 转 回 的 新规 定 ,使 得 企业 不 可 能 利用 长 期 资 产减 值 准 备进 行 盈 余操 纵, 企业 一 旦计 提 了 长期 资 产 减值 准 备 就 将是 永 久 性计 提 , 相 应 产 生 的资 产 减值 损 失也 被 费 用化 。 样 以来 。 市公 司 必然 这 上 会 大 幅降 低 长期 资 产 减值 准 备 的 计提 额度 ,由此 本 文提 出第
资产减值准则变动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分析
![资产减值准则变动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3da45787fd5360cba1adb80.png)
七项资产项 目, 从而进一步挤出会计信息 中的“ 水分”将资产 中不 , 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部分扣减 出去。扩大减值准备计提范围
也有利于监管部 门对企业所披露 的财务信息进行监督和控制 , 制 止企业通过虚增或虚减资产来操纵利润的行为 。 ( 资产减值准备计量的 变化 原准则规定可收回金额是指 二)
OO .2 1 .3 85 62 .8 1.2 1 7 39 .8 20 .4
2. 09 8 55 . 2 92 . 7 26 . 8 09 . 9 25 . 4
( ) 二 资产 减 值 准 备 转 回 情 况分 析 表 2反 映 了 20 、06和 0 5 20
20 20 0 5~ 0 7年 计提 各 项 资 产 减 值 准 备 比例
~
手 势
——\ 20( ) 0 5% 20 %) 0 6( 2 0 %) 0 7(
项 目
坏 账 准 备
4 6 1 9
5 .3 74
5. 82 9
资产的销售净价与其从该资产 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别 占整体的 3%、0 4 3 %和 1%, 4 固 定资产减值准备 占整体 的比例大 幅度提高 ,由 2 0 的 1%上 05年 7 升到 2 0 的 3 %,增长 了 1%之 多,转 回金额仅次于坏账准 06年 0 3 备, 位于第二位。 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发布的新资产减值准则中
( 资产减值 准备确认的 变化 首先 , 一) 在确认方式上 , 针对单
20 0 7年计 提各 项减 值准备 金 额的 比例关 系 。从表 中可 以看 出 20 2 0 0 5— 0 7年计提金额排在前 三位的资产减值准备分别是坏账 准备 、 存货跌 价准备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 且计提的坏账准备 占整 体的 比例逐年提高 ,由 20 0 5年的 4 . % ̄ 06年 的 5 . %再 16 U 0 9 2 74 3 到 20 0 7年的 5 .9 两年时间共提高了 1 . %。由此可见, 8 %, 2 63 3 坏账 准备是上市公司计提减值准备的主要方式 ,也是上市公 司进行盈 余管理 的主要 手段 。而计提 的长 期资产减值 准备 所 占的 比例 由 20 0 5年 的 2 . %下 降 到 2 0 62 6 06年 的 2 .2 ,再 到 2 0 40 % 07年 的 1. %, 8 7 两年来一共下降了 7 3 . 9个百分点。 笔者认为引起这种变化 的主要原 因是在新资产减值准则 出台后利用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和在建工程等 长期 资产进行盈余 管理的手段将受 到限制的情况 下, 上市公司更倾 向于利用短期资产减值准备来进行盈余 管理 。
新准则下上市公司资产减值计提行为研究
![新准则下上市公司资产减值计提行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2a58592bceb19e8b8f6ba8d.png)
新准则下上市公司资产减值计提行为研究【摘要】2006年出台的新会计准则扩大了减值计提范围,对减值的转回作了严格限定,对减值信息的披露进一步规范。
新准则能否得到执行,执行是否有效?本文通过部分上市公司的实际数据加以说明,并对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对策。
【关键词】资产减值;新准则;盈余管理;比较分析资产减值的计提直接影响企业的资产和损益,且减值测试对会计人员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在实际工作中,计提不规范、利用其操纵利润的现象较为普遍。
一、新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的计提情况有学者分析了2005年中报中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三项合计数占公司税前利润比例达到20%以上的公司。
数据显示,许多公司2005年前半年度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差异悬殊,随意性很大。
虽然某些企业呈现出近年来的景气高点,仍在当年高额计提减值准备,很有可能在利润下滑的年份大幅转回。
为了及时了解新准则实施后企业的真实状况,本文对部分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2006年和2007年半年报中的资产减值计提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鉴于制造业资产规模庞大、种类较多,具有代表性,本文根据证监会的分类标准选取了沪市A 股-制造业-机械、设备、仪表类120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前后期①资产减值计提、不计提或转回的总体情况,不同情况下资产减值损失的变动情况,以及所涉及的资产减值项目,分别如表1、2、3所示。
从表1、表2可以看出,有15%的公司前后期均没有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其报表附注显示,诸如应收账款之类的资产大多由于内部交易形成,资产减值损失已在编制合并报表时抵消,或者因为处置相关资产而转销了减值准备。
接近一半(45%)的公司前后期均确认了资产减值损失,其中一半的公司计提额呈上升趋势。
前后期均转回的公司较少,只有7家,其报表附注显示,主要是坏账准备转回。
前后期呈反向变动②的所占比重较大,其中大多数为上期不提或转回而本期计提,其变动幅度也较大。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分析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9266b16998fcc22bdd10d05.png)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分析作者:狄方馨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2年第1期狄方馨资产(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称之为“资产减值”。
其中,“资产组”,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
财政部2006年底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
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应当进行减值测试。
即企业应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
一、资产减值分析经历了四个阶段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运用到目前为止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在《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自1998年开始,要求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在境外发行外资股的公司计提“四项准备”,即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对其他上市公司可按此规定执行,而对非上市公司仅要求计提坏账准备。
二是1999年发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将四项减值准备的使用范围扩大到所有股份有限公司。
三是从2001年起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中,把“四项准备”扩大到“八项准备”,增加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四是从2007年1月1日开始执行财政部2006年底颁发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一直到现在,要求上市公司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
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
二、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主要差异资产减值在新旧会计准则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2006年底颁发的新会计准则引入了资产组的概念,规定“准则中的资产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
A股上市公司商誉资产现状及减值风险分析
![A股上市公司商誉资产现状及减值风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057423d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d4.png)
A股上市公司商誉资产现状及减值风险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A股市场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其中许多公司通过收购、合并等方式扩大规模,从而产生大量商誉资产。
商誉是公司在企业并购中支付的超出被收购公司净资产的金额,是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的体现。
商誉资产的存在也带来了相应的减值风险。
本文将就A股上市公司商誉资产的现状以及减值风险进行分析。
一、A股上市公司商誉资产的现状1. 商誉资产规模迅速增长近年来,A股市场上市公司整体规模不断扩大,伴随着企业并购重组的加速,商誉资产规模也在迅速增长。
根据证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A股上市公司商誉总额已达15.3万亿元,较2015年的5.8万亿元增长了163%,商誉规模呈现出明显的扩张趋势。
2. 行业分布不均在A股上市公司中,商誉资产的分布也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性,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房地产、金融业等行业。
制造业以及房地产行业的商誉规模占比较大,分别占商誉总额的30%和20%左右,而其他行业的商誉规模相对较小。
3. 部分公司商誉高位持续在A股上市公司中,部分公司的商誉占比较高,且持续时间较长。
这些公司往往通过频繁的并购活动获取商誉资产,但由于市场环境、经营业绩等因素,一些企业商誉并未如预期那样创造价值,导致商誉长期高位持续,存在减值风险。
二、A股上市公司商誉资产减值风险分析1. 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可能对商誉资产造成减值风险。
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增加,企业在进行商誉评估时往往会受到影响。
全球经济下行、国际贸易紧张局势等因素可能导致企业的盈利预期下调,从而使商誉资产价值发生变化。
2. 大额商誉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大额商誉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也是减值风险的重要因素。
对于一些通过高价并购获得大额商誉的公司来说,如果商誉资产无法带来预期的经济利益,将对公司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
一旦商誉发生减值,将直接减少企业资产总额,从而对公司的财务报表和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我国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e257eb5c77da26925c5b0e9.png)
般 企 业 都 是 将 先 购 人 的 商 品 先 出 售 , 用 先 进 先 出 法 符 合 采
其 实 物 的 流转 过 程 , 于 经 营 管 理 和 控 制 。 便 存 货 计 价 方 法 是 企 业 的 一 项 重 要 会 计 政 策 , 它 的科 学 对 运 用 直 接 关 系 到上 市 公 司 会 计 信 息 的 准 确 性 以及 会 计 报 表 的 时效 性 和 客 观 性 。 因此 , 市 公 司 必 须 本 着 实 事 求 是 的 态 度 , 上
映 了新 准 则 的 颁 布 对规 范上 市 公 司 财 务 信 息 起 的 明显 效 果 。 12 利 用 资 产 减 值 准 备 进 行 盈 余 管 理 的 具 体 数 据 证 实 .
分析
上市公司扭 亏 为盈 进 行盈 余 管理 的 重要 手段 。具体 分 析 如
下 :05年 计 提 资 产 减 值 的 上 市 公 司 家 数 均 为 2 20 4家 , 占总 样 本 的 8 % , 转 回的 家 数 仅 占 了 2 %。 20 0 而 0 06年 转 回 的 资 产 减
1 我 国 上 市 公 司 利 用 资 产 减 值 准 备 进 行 盈 余 管 理 的 现 状 . 11 利 用 资 产 减 值 准 备 进 行 盈余 管 理 的 总 体 状 况 . 本 文 从 20 05年 到 20 07年 选 取 3 0家 上 市 公 司 的 一 些 财 务
而随 着 20 0 7年新 资 产 减 值 准 则 的 颁 布 ,07年 的 资 产 减 值 转 20
回家 数 及 金 额 急 剧 下 降 , 反 映 了 以 前 年 度 上 市 公 司 利 用 资 产 这
减 值 准 备 计 提 来 调 节盈 余 管 理 是 很 常 用 的一 种 手 段 , 时 也 反 同
上市公司执行会计准则案例解析2023
![上市公司执行会计准则案例解析2023](https://img.taocdn.com/s3/m/13bf1d42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b1.png)
【文章开始】一、引言在当今社会,上市公司执行会计准则是非常重要的。
不仅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更是对投资人和社会公众负责的表现。
对上市公司执行会计准则的案例解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案例分析1. 公司A以公司A为例,该公司在执行会计准则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公司A在资产减值方面的处理并不够及时和准确。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五十五号:如果在资产减值的适用过程中,直接写入损益表的总额超过了初始确认的资产成本的,该资产的损益表上的剩余价值应该加计折旧。
公司A在收入确认和减值准备方面也存在较大问题,未能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执行。
2. 公司B另一家上市公司B,在执行会计准则方面也存在着问题。
主要表现在其资产负债表中存在的不良资产和负债项目未经及时准备适当的减值准备。
据《企业会计准则》第五十六号的规定,公司对于已经发生的资产减值,应该在负债表中作出相应的减值准备。
3.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上市公司应该加强内部的会计准则培训,确保每位财务人员都熟悉并能正确执行会计准则。
公司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机制,定期对会计准则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三、总结与回顾通过对公司A和公司B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上市公司在执行会计准则方面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更会对投资人和社会公众造成误导。
上市公司应该高度重视会计准则的执行,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其正确执行。
四、个人观点作为一名财务人员,我深知上市公司执行会计准则的重要性。
只有做好会计准则的执行工作,才能真正保障公司的财务透明度和真实性,让投资人和社会公众能够更加信任公司的财务报表。
我认为上市公司应该加强会计准则的培训和内部审计,确保每一位财务人员都能正确执行会计准则,避免出现问题。
【文章结束】以上是根据您提供的主题,按照深度和广度的要求进行的全面评估,并据此撰写的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资产减值准则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资产减值准则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745d4623647d27284b7351e4.png)
年第期总第3期&信息决策(下半月刊)资产减值准则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王菲摘要新企业会计准则从2007年1月1日开始施行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那么上市公司执行资产减值准则的情况如何呢?本文主要针对资产减值准则在实施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资产减值盈余管理公允价值中图分类号:F234.4文献标识码:A一、资产减值准则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一)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依然存在。
资产减值准则规定已计提的资产减值不能转回,这条新规定封死了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主通道,但该项准则规定的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期间不允许转回,并不包括存货跌价准备。
许多公司通过调整2007年度的存货跌价准备,减少当年的利润,降低存货成本,减少销售成本,为增加未来年度的利润埋下伏笔。
此外,仍有不少公司在2007年度转回了已确认的长期资产减值损失,调增2007年度利润。
(二)上市公司对资产的可回收金额的计量存在很大问题。
新准则中对于资产的可回收金额有明确的规定: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
而上司公司在实际执行中乱用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对于同一交易事项,有的按照活跃市场报价确定公允价值,有的按照交易双方协议价格确定公允价值,有的按照评估价格确定公允价值,严重影响了公允价值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上市公司在实际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时,为了增加本年度的利润而尽可能的降低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值,从而达到不被证券市场停牌或终止上市的目的。
而对于折现率,企业的管理当局和财务人员不能准确地预计和判断企业的风险及其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大多都是根据以往的历史资料或者是财务人员的经验来确定适用的折现率,从而出现不同的企业因各企业的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判断不同从而对资产减值可回收金额的确定不同,使得资产减值准备出现很大波动。
A股上市公司商誉资产现状及减值风险分析
![A股上市公司商誉资产现状及减值风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55706c2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c9.png)
A股上市公司商誉资产现状及减值风险分析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A股上市公司的商誉资产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商誉资产是指企业在收购其他公司时支付超出净资产价值的额外价格,也就是溢价部分。
商誉资产是一种无形资产,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对A股上市公司商誉资产的现状及减值风险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投资者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一、A股上市公司商誉资产现状商誉是企业在收购其他公司时支付的超出净资产价值的溢价部分。
从财务报表的角度来看,商誉资产属于无形资产范畴,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之一。
A股上市公司往往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获取商誉资产,以实现业务扩张和资产整合。
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止到2021年底,A股上市公司商誉资产总额达到6.5万亿元,占总资产的比重逐年增加。
行业分布上,制造业、信息技术和金融行业是商誉资产规模最大的行业。
从公司规模来看,市值超过100亿元的大中型上市公司商誉资产规模普遍较大。
商誉资产的规模庞大,反映了A股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方面的活跃程度。
商誉资产不断增加的背后,是A股上市公司在扩张业务规模、拓展市场空间方面的努力和投入。
商誉资产的增加也带来了一定的减值风险,需要引起投资者的重视。
商誉资产的减值风险是指商誉资产价值可能受到不利影响,导致无法按预期实现其价值的风险。
商誉资产减值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行业风险和公司内部风险等方面。
市场风险是商誉资产减值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
市场环境的变化、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等因素都可能对商誉资产的价值造成影响。
行业市场需求下滑、竞争加剧、政策环境变化等都可能导致商誉资产减值。
行业风险对商誉资产的减值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行业的商誉资产风险存在差异,部分行业受到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商誉资产的减值风险也相对较高。
公司内部风险也是商誉资产减值的重要因素。
公司经营状况、管理水平、财务结构等方面存在问题,都可能对商誉资产的减值产生直接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则执行情况分析简介:摘要:财政部2006年底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
企业应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
本文从我国实施新会计准则以来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运用实际情况分析,分析其发展路程、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
关键词: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则,资产减值资产(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称之为“资产减值”。
其中,“资产组”,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
财政部2006年底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
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应当进行减值测试。
即企业应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
该准则还对不同资产的减值适用不同的准则规定如下:(1)存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2)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3)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
(4)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
(5)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
(6)融资租赁中出租入未担保余值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
(7)《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的金融资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8)未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
企业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使得企业资产真正符合资产定义的要求。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
资产减值会计也为资产的真实价值提供了量度。
会计上对资产的减值情况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核算方法,其实质是用价值计量代替成本计量,并将账面金额大于价值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或费用。
资产计量接近真实价值,有助于信息使用者投资决策。
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运用到目前为止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在《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自1998年开始,要求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在境外发行外资股的公司计提“四项准备”,即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对其他上市公司可按此规定执行,而对非上市公司仅要求计提坏账准备。
二是1999年发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将四项减值准备的使用范围扩大到所有股份有限公司。
三是从2001年起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中,把“四项准备”扩大到“八项准备”,增加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并规定:从2001年1月1日起,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减值准备。
四是从2007年1月1日开始执行财政部2006年底颁发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一直到现在,要求上市公司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
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
新会计准则衔接规定,上市公司对于本准则施行之日(2007年1月1日)以前取得的资产,先要对各项资产进行一次资产减值测试,并追溯调整外,对于实施日以后形成的资产减值按照本准则规定执行。
基准日期为2007年1月1日,具体做法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8 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具体准则》;2007年1月1日以后形成的资产减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执行。
其中,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主要差异如下:(1)2006年底颁发的新会计准则引入了资产组的概念,规定“准则中的资产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
采用了资产组的概念,规定“资产组是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
在单项资产减值准备难以确定时,应当按照相关资产组确定资产减值。
(2)扩大适用范围。
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提出了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竖立了资产减值(可收回金额)的理念,及其确认和计量原则,但在适用范围上有所局限,缺乏详尽的实务指导性规定内容,新会计准则规定“适用范围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除特别规定以外的其他减值的处理”,例如对子公司、联营公司和合营公司的投资等,在扩大减值使用范围的同时,明确“生物资产、存货、投资、建造合同资产和金融资产等,相关准则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
(3)在减值迹象判断上,新会计准则要求更加明确。
一是明确“企业应当在会计期末对各项资产进行核查,判断资产是否有迹象表明可能发生了减值”。
二是明确“如不存在减值迹象,不应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4)可收回金额的计量原则更具实务操作指导性。
对公允价值、处置费用和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如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的计算等分别作了较为详细操作指导规定。
(5)新会计准则规定已计提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
过去企业已经普遍根据老会计制度要求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但是由于企业会计制度对具体情况界定的不明晰,在计提具体内容上没有明确的计算程序,因此留给企业很大的选择空间。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增加当期费用,减少资产,减少当期利润。
如果少计或不计资产减值准备就会减少当期费用,增加资产,从而虚增当期利润,其中,八项准备中频繁被部分企业当作调节企业利润粉饰会计报表的主要是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及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这几项。
而引入的公允价值很大程度是靠人为判断,新会计准则强调适度、谨慎地引入公允价值,主要是考虑中国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许多资产还没形成活跃市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固然重要,但应当以可靠性为前提,如果不加限制地引入公允价值,就有可能会出现人为操纵利润的现象。
因此,中国的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准则规定,只有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够获得并可靠计量的情况下,才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中国目前还无法广泛使用公允价值,人为调整利润的行为屡屡出现,所以对公允价值采取限制使用的态度。
一般情况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价值较大的非流动资产发生减值,按照资产减值准则计提减值损失后,价值恢复的可能极小或不存在,发生的资产减值应当视为永久性减值,而且在这一问题上往往被少数企业作为调节利润的手段,所以,中国资产减值准则规定,此类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得转回。
(6)新会计准则引入了总部资产的概念。
总部资产是企业集团和事业部的资产,难以脱离其他资产和资产组产生独立的现金流入,计算总部资产所归属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可收回金额,然后与相应的资产账面价值相比较,据以判断是否需要确认减值损失。
(7)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商誉直线法摊销改用公允价值法。
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减值测试,并结合相关资产组和资产组组合进行测试。
只要有活跃市场,只要有公平价值,就可以使用公允价值。
强调一旦使用了公允价值,就停止历史成本价值的账务处理。
2007年1月1日新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实施后,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实施过程平稳有效。
首先,大多数上市公司较好地实现了企业会计准则从2006年末至2007年初的新旧转换。
上市公司在首次执行日(2007年1月1日)基本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较好地实现了新旧准则的转换和过渡。
主要调整的内容如下:(1)长期股权投资差额;(2)拟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3)因预计资产弃置费用应补提的以前年度折旧等;(4)符合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辞退补偿;(5)股份支付;(6)符合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重组义务;(7)企业合并;(8)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9)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10)金融工具分拆增加的权益;(11)衍生金融工具;(12)所得税;(13)其他。
上市公司新旧准则转换时点尽管上述某些项目调整金额幅度较大,但增减相抵后总体持平,实现了平稳转换和过渡。
实现新旧准则转换后,上市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运行平稳,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均有增长,1,570家上市公司2007年实现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分别为13,亿元和10,亿元,2006年分别为9,亿元和6,亿元,利润总额增加了4,亿元,净利润增加了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和%。
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的增长主要源于营业利润,从而奠定了2007年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增长的基础。
2007年上市公司的净资产也取得增长。
1,570家上市公司2007年12月31日净资产合计为68,亿元,2006年净资产合计为52,亿元,同比增加了16,亿元,增幅为%。
上市公司对企业会计准则具体项目执行情况表明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也得到了有效实施。
2007年1,570家上市公司中,有692家上市公司(占1,570家的%)披露了对长期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
其中,161家上市公司根据本公司情况披露了各项资产减值的迹象,占1,570家的%。
70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确定资产减值时对资产组进行了认定。
1,15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长期资产可收回金额的确定依据。
多数上市公司披露了长期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预计的资产未来现金流量、涵盖期间和折现率等信息。
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主要是长期股权投资和固定资产,也发现有极少公司转回长期资产减值损失的情况。
451家上市公司(占1,570家的%)存在商誉,其中,373家上市公司(占有此类业务公司数的%)对商誉进行了减值测试。
有些上市公司为了有效防范和化解资产损失风险,根据新会计准则规定,制定了本公司的资产减值准备制度。
如下列两个典型例子:例一:某某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准备制度:(一)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项目:(1)坏账准备;(2)存货跌价准备;(3)金融资产减值准备;(4)长期投资减值准备;(5)固定资产减值准备;(6)在建工程减值准备;(7)无形资产减值准备;(8)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准备。
(二)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1、坏账准备根据期末应收帐款、其他应收款的余额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具体计提比例如下:(1)账龄1 年(含1 年,以下类推)以内的,按该部分余额的1%计提;(2)账龄1-2 年的,按该部分余额的10%计提;(3)账龄2-3 年的,按该部分余额的20%计提;(4)账龄3-4 年的,按该部分余额的50%计提;(5)账龄4-5 年的,按该部分余额的70%计提;(6)账龄5 年以上的或有确凿证据收不回的款项,按该部分的100%计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