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五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中华诵古诗

五年级上册中华诵古诗

五年级上册中华诵古诗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夏意
【北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闲居初夏午睡初起
【南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增广贤文》
(一)第1则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

集韵增广,多见多闻。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第2则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五年级上册国学诵读内容

五年级上册国学诵读内容

国学第十一册第1课始皇出游始皇出游。

行至云梦,望祀虞于九疑山。

浮江下,观籍柯,渡海渚。

过丹阳,至钱唐。

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

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

还过吴,从江乘渡。

并海上,北至琅邪。

方士徐巿等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费多,恐谴,乃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

”始皇梦与海神战,如人状。

问占梦博士,曰:“水神不可见,以大鱼蛟龙为候。

今上祷祠备谨,而有此恶神,当除去,而善神可致。

”乃令入海者赍捕巨鱼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

自琅邪北至荣成山,弗见。

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

遂并海西。

(《史记·秦始皇本纪》)古诗撷英焚书坑(唐)章碣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第2课破釜沉舟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

当死时,赵歇为王,陈馀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钜鹿城。

章邯令王离、涉间围钜鹿。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史记·项羽本纪》)古诗撷英垓下歌(秦)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第3课高祖论功天下大定。

高祖都雒阳,诸侯皆臣属。

高祖置酒雒阳南宫。

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联,皆言其情。

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

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使天下也。

中华诵五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

中华诵五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

第一单元山亭夏日【唐】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夏意【北宋】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闲居初夏午睡初起【南宋】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增广贤文》(一)第1则昔时贤文,诲汝谆谆。

集韵增广,多见多闻。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第2则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第3则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第4则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第5则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第6则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

第7则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第8则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

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第9则为人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第10则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

两人一条心,有钱堪买金。

一人一条心,无钱难买针。

第11则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

第二单元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秋山【唐】张籍秋山无云复无风,溪头看月出深松。

草堂不闭石床静,叶间坠露声重重。

钟山即事【北宋】王安石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增广贤文》(二)第12则黄金无假,阿魏无真。

第13则客来主不顾,应恐是痴人。

第14则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

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

第15则闹里有钱,静处安身。

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第16则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五上经典诵读全部古诗电子版

五上经典诵读全部古诗电子版

五上经典诵读全部古诗电子版1、乌衣巷(唐)禹锡乌衣巷口夕阳斜。

朱雀桥边野草花,飞入寻常百姓家。

旧时王谢堂前燕,2、念奴娇·昆仑毛泽东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3、沁园春·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4、菩萨蛮·黄鹤楼毛泽东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5、雪梅(宋)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风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7、朝天子.咏喇叭(明)王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8、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想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9、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0、山居秋瞑(唐)王维空山新雨后,清泉石上流。

明月松间照,天气晚来秋。

王白可留。

随意春芳歇,莲动下渔舟。

竹喧归浣女,11、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阴阳割昏晓。

造化钟神秀,会当凌绝顶,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五年级上经典诵读

五年级上经典诵读

23 雪望 【清代·洪升】
寒色孤村幕, 悲风四野闻。 溪深难受雪, 山冻不流云。 鸥鹭飞难辨, 沙汀望莫分。 野桥梅几树, 并是白纷纷。
赏析: 这首冬雪诗,前四句首先交代时间:冬日的黄昏,地点:孤村;接着,从听觉方面写处处风声急;后四句具体描绘雪景,写几株梅树枝头上都是白梅与积雪,令人分不清哪是白梅哪是雪,与唐代诗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有异曲同工之妙。此诗形象生动,清新别致,可谓咏雪诗中纯属描写雪景之代表作。
27 七律·长征 【现代·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经历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做平平常常的事。五岭山脉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课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金沙江波涛翻腾,如同烧滚的开水一样打在高耸入云的悬崖上,把石崖排暖了;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三根铁索,作为桥,横空高悬在湍急的河上,令人望而生畏,不寒而栗。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25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26 清平乐·六盘山 【现代·毛泽东】
14 池上早夏 【唐代·白居易】
水积春塘晚, 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 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席, 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一事, 时弄小娇孙。
译文: 晚春初夏的一个晚上,刚下过雨,塘里的水积得很深,抬头望头顶的枝丫上已经长出了叶子。 远处几只船好像没有组织的渡家一样散乱的排着,旁边村落篱笆疏散,好像只是一个小的江村。 闲来无事静静地抚摸着琴床,突然想起打开酒窖,取上一瓶好酒来独自品味。 终日无事,只能不时地逗逗还不懂事的小孙子。

小学五六年级国学经典诵读

小学五六年级国学经典诵读

小学五六年级国学经典诵读小学五六年级国学经典诵读第一部分古诗1、望天门山------李白tiān mén zhōng duàn chǔjiāng kāi天门中断楚江开,bìshuǐdōng liúzhìcǐhuí碧水东流至此回。

liǎngàn qīng shān xiāng duìchū两岸青山相对出,gūfān yípiàn rìbiān lái孤帆一片日边来。

作者背景李白(701-762),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

古诗今译楚江东来冲开天门奔腾澎湃,一路奔流的长江到此突然回旋徘徊。

天门山东西默然相对,一片白帆从旭日东升的远处驶来。

2、绝句-------杜甫liǎng gèhuáng límíng cuìliǔ两个黄鹂鸣翠柳,yīháng bái lùshàng qīng tiān一行白鹭上青天。

chuāng hán xīlǐng qiān qiūxuě窗含西岭千秋雪,mén bódōng wúwàn lǐchuán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背景杜甫(712-770),唐代诗人。

字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古诗今译两只黄鹂啼鸣在翠绿柳枝间,一行白鹭飞上了湛蓝的青天。

窗口远望见西岭千年的积雪,门前停泊着万里赴吴的航船。

3、赠花卿------杜甫jǐn chéng sīguǎn rìfēn fēn锦城丝管日纷纷,bàn rùjiāng fēng bàn rùyún半入江风半入云。

cǐqǔzhǐyīng tiān shàng yǒu此曲只应天上有,rén jiān néng déjǐhuíwén人间能得几回闻。

五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篇目

五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篇目

五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篇目第一篇:五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篇目五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篇目第一部分:《老子》(节选)1、道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道虚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3、道无形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

以此。

4、道育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5、变与不变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

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6、相反相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7、对立统一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8、绝圣弃智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五年级上册经典诵读10首

五年级上册经典诵读10首

五年级上册‎经典诵读1‎0首1、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远望黄昏时‎的乌鸦,正在寻觅枯‎藤老树栖息‎,近看有正依‎傍着小桥和‎流水伴居的‎人家,眼前只有一‎匹瘦马驮着‎漂泊的游子‎,在秋风古道‎上慢慢移步‎。

看夕阳的余‎晖已经昏暝‎西下,羁旅在外漂‎泊的断肠人‎浪迹天涯。

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

最后一句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2、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释】①自古:从古以来,泛指从前。

逢:遇到。

寂寥:空旷无声,萧条空寂,这里指景象‎凄凉。

②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③春朝:本指春天的‎早上,这里泛指春‎天。

④排云:推开白云。

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⑤碧霄:青天。

【译文】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仙鹤排开云‎层,一飞冲天,我的诗兴也‎随它到了碧‎蓝的天空。

这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3、长亭送别(元王实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这首元曲选‎自王实甫《西厢记》,莺莺一上场‎唱的第一支‎曲子《端正好》便通过她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这种痛‎苦压抑的心‎情。

在这支曲子‎中,作者选取了‎几样带有季‎节特征的景‎物:蓝天的白云‎、委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它们在凄紧‎的西风中融‎成一体,构成了寥落‎萧瑟、令人黯然的‎境界。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两句,是千古名句‎。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将莺莺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新中华诵__国学经典诵读教案_(五年级上册)

最新中华诵__国学经典诵读教案_(五年级上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五年级上册)教案甲马营镇实验小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五年级上册)学期计划一、教材分析国学经典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

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

因此,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1、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

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

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内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2、教学相长: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自己也要广泛学习国学内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3、教研同步: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学校领导与教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的教育效果,使教师和学生通过此活动在思想和知识能力上有所提升。

五年级上册经典诵读

五年级上册经典诵读

五年级诵读篇
五年级(上学期)
经典诵读:《大学》必读书目:《绿野仙踪》
略读书目:《亲亲我的妈妈》、《青铜葵花》、《哈里波特》、《金银岛》
古诗文背诵篇目:
1.宿建德江…孟浩然
2.黄鹤楼…崔颢
3.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王昌龄
4.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
5.秋浦歌…李白
6.商山早行…温庭筠
7.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8.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9.滁州西涧…韦应物
10.乌衣巷…刘禹锡
11.江南春…杜牧
12.竹枝词…刘禹锡
13.论诗…赵翼
14.无题…李商隐
15.过零丁洋…文天祥
16.离思…元稹
17.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18.虞美人……李煜
19.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20.浣溪沙(簌簌衣襟落枣花)…苏轼
21.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
22.蝶恋花……欧阳修
23.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24.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柳永
25.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范仲淹。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六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六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十六(一)国学经典再现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我是小助手畎亩:田间,田地。

傅说(yuè):殷武丁时人,曾为刑徒,在傅险筑墙,后被武丁发现,举用为相。

版筑:一种筑墙工作,在两块墙版中,填人泥土夯实。

胶鬲(gē):殷纣王时人,曾以贩卖鱼、盐为生,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后辅佐周武王。

管夷吾:管仲。

士:此处指狱囚管理者。

孙叔敖:是春秋时楚国的隐士,隐居海边,被楚王发现后任为令尹(宰相)。

百里奚举于市:春秋时的贤人百里奚,流落在楚国,秦穆公用五张羊皮的价格把他买回,任为宰相,所以说“举于市”。

曾:同“增”。

衡:通“横”,指横塞。

征:表征,表现。

法家拂士:法家,有法度的大臣;拂,假借为“弼”,辅佐;拂士即辅佐的贤士。

我是小翻译孟子说:“舜从田间劳动中成长起来,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出来,胶鬲被选拔于鱼盐的买卖之中,管仲被提拔于囚犯的位置上,孙叔敖从海边被发现,百里奚从市场上被选拔。

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

这样来震动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增长他的才能。

人总是要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

心气郁结,殚思极虑,然后才能奋发而起;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

一个国家,内没有守法的大臣和辅佐的贤士,外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

由此可以知道,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

”考考你的智慧1.为了说明自己的论点,孟子举出了个实例,分别是。

五年级上册中华诵古诗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中华诵古诗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中华诵古诗人教版山亭夏日【唐】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夏意【北末】苏舜钦别院深深夏麻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闲居初夏午睡初起【南宋】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捉柳花。

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秋山【唐】张籍秋山无云复无风,溪头看月出深松。

草堂不闭石床静,叶间坠露声重重。

钟山即事【北宋】王安石润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绪。

送沈子福归江东【唐】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营师荡桨向临斯。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南宋】杨万里毕竟西潮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竹枝词(其一)【唐】刘禹锡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竹枝词(其二)【唐】刘禹锡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依愁。

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题张司业【北宋】王安石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如神。

看似寻常实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南宋】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泛舟【南宋】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朦靡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五年级上册经典诵读10首

五年级上册经典诵读10首

五年级上册经典诵读10首第一篇:五年级上册经典诵读10首五年级上册经典诵读10首1、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远望黄昏时的乌鸦,正在寻觅枯藤老树栖息,近看有正依傍着小桥和流水伴居的人家,眼前只有一匹瘦马驮着漂泊的游子,在秋风古道上慢慢移步。

看夕阳的余晖已经昏暝西下,羁旅在外漂泊的断肠人浪迹天涯。

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

最后一句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2、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释】①自古:从古以来,泛指从前。

逢:遇到。

寂寥:空旷无声,萧条空寂,这里指景象凄凉。

②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③春朝:本指春天的早上,这里泛指春天。

④排云:推开白云。

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⑤碧霄:青天。

【译文】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仙鹤排开云层,一飞冲天,我的诗兴也随它到了碧蓝的天空。

这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3、长亭送别(元王实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这首元曲选自王实甫《西厢记》,莺莺一上场唱的第一支曲子《端正好》便通过她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这种痛苦压抑的心情。

在这支曲子中,作者选取了几样带有季节特征的景物:蓝天的白云、委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它们在凄紧的西风中融成一体,构成了寥落萧瑟、令人黯然的境界。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两句,是千古名句。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将莺莺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离泪涟涟,宛然如见。

【译文】碧蓝的天空,开满了菊花的大地,西风猛烈吹,大雁从北往南飞。

经典诵读(小学五年级第一学期)

经典诵读(小学五年级第一学期)

五年级目录(一)古诗20首1、《乌衣巷》(唐)刘禹锡2、《念奴娇·昆仑》毛泽东3、《沁园春·长沙》毛泽东4、《菩萨蛮·黄鹤楼》毛泽东5、《雪梅》(宋)卢梅坡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7、《朝天子.咏喇叭》(明)王磐8、《回乡偶书》(唐)贺知章9、《过故人庄》(唐)孟浩然10、《山居秋暝》(唐)王维11、《望岳》(唐)杜甫12、《春望》(唐)杜甫13、《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试14、《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宋)苏轼15、《过零丁洋》(宋)文天祥16、《登岳阳楼》(唐)杜甫17、《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18、《满江红》(宋)岳飞19、《虞美人》(南唐)李煜20、《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北宋)秦观(二)成语20条(三)歇后语10条(四)对联10条(五)名人名言10条(六)警句10条(七)现代诗歌5篇(八)现代美文5篇(九)古文5篇(十)推荐阅读书目(一)必背古诗20首1、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释】1、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

2、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

3、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

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译文】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

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

2、念奴娇·昆仑毛泽东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注释】⑴昆仑:昆仑,即昆仑山(Kunlun Mountains ),又称昆仑虚、昆仑丘或玉山。

五年级国学经典朗诵内容

五年级国学经典朗诵内容

五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读本第一单元:述而第七本篇主要记述孔子本人的思想、志趣与行为,其中有不少名言警句,如“述而不作”、“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举一反三”“用人则行,舍之则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

全篇共38句。

第1课7.1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7.2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7.3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7.4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7.5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7.6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7.7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第2课7.8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9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7.10 子於是日哭,则不歌。

7.11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7.12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7.13 子之所慎:齐、战、疾。

第3课7.14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7.15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

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

”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7.16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17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7.18 子所雅言,《诗》、《书》、执行,皆雅言也。

7.19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第4课7.20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五上 国学经典诵读 电子材料

五上 国学经典诵读  电子材料

国学经典诵读“985”工程(小学五年级上册)电子教材2018秋季★九首古诗词浪淘沙九首(之八) 唐·刘禹锡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杂著金·元好问昨日东周今日秦,咸阳烟火洛阳尘。

百年蚁穴蜂冲里,笑煞昆仑顶上人。

戊辰即事南宋·刘克庄诗人安得有青衫?今岁和戎百万缣。

从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树养吴蚕。

观书有感南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离思唐·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春愁·离台一年而作近代·丘逢甲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心惊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从军行(其四)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已亥杂诗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画菊南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八个故事1. [成语故事]——天经地义[出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释义]经,常规;义,正理。

原意指天地间不变的道理,现比喻不容置疑的真理。

[典故]春秋时期,周王朝内部发生了激烈的王位之争。

各诸侯国连忙派使臣聚集在一起商量对策,这时晋国的参政大臣赵鞅向郑国的子大叔专门请教什么叫“礼”。

子大叔认真地回答说:“礼就是老天所规定的原则,大地运行的正理。

是所有百姓行动的依据,不容许有任何怀疑。

”赵鞅发现各诸侯国的代表都表示赞同,便趁机提出各国应全力去支持敬王,因为王位按照“礼”就应属于敬王的。

于是各国立即出动军队,帮助敬王平息了周朝的王位之争。

[运用]儿女孝敬父母,这实在是天经地义的事。

小学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资料

小学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资料

经典诵读目录1 赋得古草原送别……………白居易(唐)【总叙】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唐)【入则孝】—诚敬篇3 望天门山…………………李白(唐)【入则孝】 -- 孝养篇4 夜书所见…………………叶绍翁(南宋)【入则孝】 -- 慎独篇5 游山西村……………………陆游(南宋)【入则孝】 -- 体贴篇6 小儿垂钓……………………胡令能(唐)【入则孝】 -- 尊重篇7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宋)【入则孝】 -- 敬老篇8 绝句………………………杜甫(唐)【入则孝】–尽孝篇9 庆申正月游齐安……………王安石(北宋)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南宋)三月晦日偶题………………秦观(北宋) 10 登快阁………………………黄庭坚(北宋)1.赋得古草原送别(唐) 白居易lí lí yuán shàng cǎo离离原上草,yí suì yì kū róng一岁一枯荣。

yě huǒ shāo bú jìn野火烧不尽,chūn fēng chuī yòu shēng春风吹又平原上繁茂的野草,每年枯萎、繁盛一次。

野火烧不尽它,遇到春风吹拂它又生长起来。

远处的芳草蔓延到古代留下的道路上,阳光照耀下的翠绿的草色连接着边远的城市。

又一次送朋友远去,心中充满像茂草一样的离别情意。

【总叙】di zǐ guī shèng rén xùn弟子规, 圣人训,shǒuxiàotì cì jǐn xìn首孝悌,次谨信.fàn ài zhòng ér qīn rén泛爱众 , 而亲仁.yǒu yú lì zé xué wén有余力 , 则学文。

“弟子”所指的就是学生,也就是父母的子弟;再广泛来讲,“弟子”可以说是每一个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山亭夏日【唐】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夏意【北宋】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闲居初夏午睡初起【南宋】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增广贤文》(一)第1则昔时贤文,诲汝谆谆。

集韵增广,多见多闻。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第2则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第3则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第4则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第5则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第6则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

第7则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第8则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

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第9则为人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第10则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

两人一条心,有钱堪买金。

一人一条心,无钱难买针。

第11则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

第二单元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秋山【唐】张籍秋山无云复无风,溪头看月出深松。

草堂不闭石床静,叶间坠露声重重。

钟山即事【北宋】王安石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增广贤文》(二)第12则黄金无假,阿魏无真。

第13则客来主不顾,应恐是痴人。

第14则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

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

第15则闹里有钱,静处安身。

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第16则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先到为君,后到为臣。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第17则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中仁。

第18则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

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第19则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第20则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

再三须重事,第一莫欺心。

虎身犹可近,人毒不堪亲。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第21则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第三单元送沈子福归江东【唐】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南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增广贤文》(三)第22则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

无钱休入众,遭难莫寻亲。

平生莫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第23则士者国之宝,儒为席上珍。

第24则若要断酒法,醒眼看醉人。

第25则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

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

第26则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

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

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义疏。

同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茫茫四海人无数,哪个男儿是丈夫。

美酒酿成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

第27则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庭前生瑞草,好事不如无。

第28则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

百年成之不足,一旦败之有余。

第29则人心似铁,官法如炉。

善化不足,恶化有余。

第30则水至清则无鱼,人太察则无谋。

知者减半,愚者全无。

第31则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

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第四单元竹枝词(其一)【唐】刘禹锡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竹枝词(其二)【唐】刘禹锡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增广贤文》(四)第32则竹篱茅舍风光好,僧院道房总不如。

道院迎仙客,书堂隐相儒。

庭栽栖凤竹,池养化龙鱼。

第33则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

但看三五日,相见不如初。

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

会说说都是,不会说无礼。

磨刀恨不利,刀利伤人指。

求财恨不多,财多反害己。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有福伤财,无福伤己。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第35则若登高必自卑,若涉远必自迩。

三思而行,再思可矣。

第36则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

小时是兄弟,长大各乡里。

嫉财莫嫉食,怨生莫怨死。

人见白头嗔,我见白头喜。

多少少年亡,不到白头死。

第37则墙有缝,壁有耳。

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第38则贼是小人,智过君子。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贫穷自在,富贵多忧。

第39则不以我为德,反以我为仇。

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

第40则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晴天不肯去,直待雨淋头。

成事莫说,覆水难收。

第42则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第五单元题张司业【北宋】王安石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如神。

看似寻常实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南宋】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泛舟【南宋】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增广贤文》(五)第43则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第44则人生一世,草木一春。

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头翁。

月到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

第45则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第46则路逢险处须回避,事到头来不自由。

第47则药能医假病,酒不解真愁。

第48则人贫不语,水平不流。

第49则击石原有火,不击乃无烟。

为学始知道,不学亦枉然。

第50则深山毕竟藏猛虎,大海终须纳细流。

第51则惜花须检点,爱月不梳头。

大抵选他肌骨好,不搽红粉也风流。

第六单元春游湖【北宋】徐俯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湖上暮归【元】赵孟頫春阴柳絮不能飞,雨足蒲芽绿更肥。

正恐前呵惊白鹭,独骑款段绕湖归。

《增广贤文》(六)第52则受恩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

莫待是非来入耳,从前恩爱反成仇。

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

第53则休别有鱼处,莫恋浅滩头。

去时终须去,再三留不住。

第54则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

第55则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将近寻死路。

生不认魂,死不认尸。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第56则得宠思辱,居安思危。

念念有如临敌日,心心常似过桥时。

第57则英雄行险道,富贵似花枝。

人情莫道春光好,只怕秋来有冷时。

第58则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第59则但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第60则假缎染就真红色,也被旁人说是非。

善事可作,恶事莫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