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_第八章分布滞后模型
计量经济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计量经济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52a8f8938bd63186bcebbcc1.png)
计量经济学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第一章1、模型:对现实的描述和模拟。
2、广义计量经济学:利用经济理论、统计学和数学定量研究经济现象的经济计量方法的统称,包括回归分析方法、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等。
3、狭义计量经济学:以揭示经济现象中的因果关系为目的,在数学上主要应用回归分析方法。
第二章1、总体回归函数:指在给定Xi 下Y 分布的总体均值与Xi 所形成的函数关系(或者说总体被解释变量的条件期望表示为解释变量的某种函数)。
2、样本回归函数:指从总体中抽出的关于Y ,X 的若干组值形成的样本所建立的回归函数。
3、随机的总体回归函数:含有随机干扰项的总体回归函数(是相对于条件期望形式而言的)。
4、线性回归模型:既指对变量是线性的,也指对参数β为线性的,即解释变量与参数β只以他们的1次方出现。
5、随机干扰项:即随机误差项,是一个随机变量,是针对总体回归函数而言的。
6、残差项:是一随机变量,是针对样本回归函数而言的。
7、条件期望:即条件均值,指X 取特定值Xi 时Y 的期望值。
8、回归系数:回归模型中βo ,β1等未知但却是固定的参数。
9、回归系数的估计量:指用01,ββ等表示的用已知样本提供的信息所估计出来总体未知参数的结果。
10、最小二乘法:又称最小平方法,指根据使估计的剩余平方和最小的原则确定样本回归函数的方法。
11、最大似然法:又称最大或然法,指用生产该样本概率最大的原则去确定样本回归函数的方法。
12、估计量的标准差:度量一个变量变化大小的测量值。
13、总离差平方和:用TSS 表示,用以度量被解释变量的总变动。
14、回归平方和:用ESS 表示:度量由解释变量变化引起的被解释变量的变化部分。
15、残差平方和:用RSS 表示:度量实际值与拟合值之间的差异,是由除解释变量以外的其他因素引起的被解释变量变化的部分。
16、协方差:用Cov (X ,Y )表示,度量X,Y 两个变量关联程度的统计量。
17、拟合优度检验:检验模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程度,用2R 表示,该值越接近1,模型对样本观测值拟合得越好。
计量经济学 第八章 分布滞后模型汇编
![计量经济学 第八章 分布滞后模型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722f055b1711cc7931b7165e.png)
2018/12/9
11
计量经济学 Econometrics
估计问题
Yt Yt 1 X t t
* *
局部调整模型:满足古典假定,可用OLS估计 Koyck模型和适应预期模型: 误差项存在自相关,且与 Yt 1 相关 可以采用工具变量法或最大似然估计来估计参数
2018/12/9
双对数模型中系数为弹性,这样Q关于P的 短期弹性 长期弹性
C1
C1 1 C2
2018/12/9
10
计量经济学 Econometrics
三个模型关系
最终形式都为一阶自回归模型 区别: 1. 导出模型的经济背景与思想不同。 Koyck模 型是在无限分布滞后模型的基础上根据 Koyck几何分布滞后假定导出的;适应预期 模型是由解释变量的自适应过程而得到的; 局部调整模型则是对因变量的局部调整而得 到的。 2. 随机误差项的结构不同
Yt 1 0 X t 1 0 X t 2 0 2 X t 3 t 1
Yt Yt 1 1 0 X t t t 1
Yt * Yt 1 0 X t t
此时长期乘数是?
2018/12/9
Year
1980 1981 1982 1983
imp
585.6 584.2 537.4 547.8
GDP
19603.6 20083.7 19677.5 20529.4
Year
1990 1991 1992 1993
imp
877.3 819.2 829.6 873.8
GDP
26831.6 26705.7 27520.4 28250.6
12
计量经济学 Econometrics
计量经济学习题册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 答案
![计量经济学习题册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 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18304169eae009581bec1e.png)
第八章一、名词解释1、虚拟变量:在建立模型时,有一些影响经济变量的因素无法定量描述,如职业、性别对收入的影响,教育程度,季节因素等往往需要用定性变量度量。
为了在模型中反映这类因素的影响,并提高模型的精度,需要将这类变量“量化”。
根据这类边另的属性类型,构造仅取“0”或“1”的人工变量,通常称这类变量为“虚拟变量”2、虚拟变量陷阱:一般在引入虚拟变量时要求如果有m个定性变量,字在模型中引入m-1个虚拟变量。
否则,如果引入m个虚拟变量,就会导致模型解释变量间出现完全共线性的情况。
我们一般称由于引入虚拟变量个数与定性因素个数相同出现的模型无法估计的问题,称为“虚拟变量陷阱”二、单项选择题1、B:“地区”一个,“季节”三个2、A:将D=1代入估计后的方程即可3、D:“季节”包含4个类型,只能用3个虚拟变量,用4个虚拟变量会出现完全多重共线的问题,参数将无法估计4、C:“地区”只有两个类别,引入两个虚拟变量会出现完全多重共线问题5、A:1α体现了城镇和农村截距上的差异,1β体现了城镇和农村斜率上的差异,当它们为0时,表示无差异6、A:斜率相同,仅截距不同7、D:此问题表现为1000前后斜率的变化,B表示截距的变化,不合适;C在D=0时没有解释变量,不正确;A和D相比,D更合适,A会造成曲线在临界值出断开,但D会保证曲线的连贯的。
8、A:虚拟变量表示性别、季节等时,只表示属性的不同,没有等级之分,作为质的因素;表示收入高低时,高与低是有级别的,属于有序数据,可以表示数量的因素。
9、A/B:这题比较牵强,按书上原话应该选择B;但当用加法引入虚拟变量时,会存在问题。
【当用加法形式引入虚拟变量时,用一个虚拟变量作为截距项,取值全部为1;其他m-1个表示该因素的前三个类型。
如果不引入截距项,当虚拟变量都取0时不能解释该因素第四个类型的作用。
】10、D :概念性三、多项选择题1、B C D :A 太绝对,也可以表示数量因素;E 太绝对2、ABCDE :A 加法方式;B 乘法方式;C 临界指标的虚拟变量;D 在ABC 基础上可构造分段回归3、AB :C 当虚拟变量取0或2时,过程一样,但参数的意义稍作调整;D 见书P207倒数第二段。
(完整版)计量经济学知识点(超全版)
![(完整版)计量经济学知识点(超全版)](https://img.taocdn.com/s3/m/6550f5f51ed9ad51f01df2ff.png)
1.经济变量:经济变量是用来描述经济因素数量水平的指标。
(3分)2.解释变量:是用来解释作为研究对象的变量(即因变量)为什么变动、如何变动的变量。
(2分)它对因变量的变动做出解释,表现为方程所描述的因果关系中的“因”。
(1分)3.被解释变量:是作为研究对象的变量。
(1分)它的变动是由解释变量做出解释的,表现为方程所描述的因果关系的果。
(2分)4.内生变量:是由模型系统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2分)表现为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是模型求解的结果。
(1分)5.外生变量:是由模型系统之外的因素决定的变量,表现为非随机变量。
(2分)它影响模型中的内生变量,其数值在模型求解之前就已经确定。
(1分)6.滞后变量:是滞后内生变量和滞后外生变量的合称,(1分)前期的内生变量称为滞后内生变量;(1分)前期的外生变量称为滞后外生变量。
(1分)7.前定变量:通常将外生变量和滞后变量合称为前定变量,(1分)即是在模型求解以前已经确定或需要确定的变量。
(2分)8.控制变量:在计量经济模型中人为设置的反映政策要求、决策者意愿、经济系统运行条件和状态等方面的变量,(2分)它一般属于外生变量。
(1分)9.计量经济模型:为了研究分析某个系统中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而采用的随机代数模型,(2分)是以数学形式对客观经济现象所作的描述和概括。
(1分)10.函数关系:如果一个变量y的取值可以通过另一个变量或另一组变量以某种形式惟一地、精确地确定,则y与这个变量或这组变量之间的关系就是函数关系。
(3分)11.相关关系:如果一个变量y的取值受另一个变量或另一组变量的影响,但并不由它们惟一确定,则y与这个变量或这组变量之间的关系就是相关关系。
(3分)12.最小二乘法:用使估计的剩余平方和最小的原则确定样本回归函数的方法,称为最小二乘法。
(3分)13.高斯-马尔可夫定理:在古典假定条件下,OLS估计量是模型参数的最佳线性无偏估计量,这一结论即是高斯-马尔可夫定理。
计量经济学-中-4-分布滞后模型
![计量经济学-中-4-分布滞后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b0dcee0716fc700abb68fce9.png)
度的是以前不同时期X变化一个单位对Y均值的滞后影响。
• 当然,分布滞后模型可以不仅含有两个 时间序列。这里主要是为了简化起见, 实际上,在有多个时间序列的情形,方 法是类似的。
二、滞后的原因
• 1. 归纳起来,产生滞后影响的原因有: 心理上的原因。作为一种习惯势力(或惰性)的结果,人 们在收入增加或价格上升后,并不马上改变他们的消费习 惯,甚至生活方式。
解决办法:
• 对于问题(3),一般通过引入被解释变量的滞后值 (AR项)作为解释变量,或引入随机误差项的滞后 值(MA项)来解决,即建立自回归分布滞后 (ADL:Auto-regressive Distributed Lag)模型:
Y
t
k Y Y Y X 1 t 1 2 t 2 p t p i 0 i t i
茨准则(Schwarz Criterion,简称为SC准则)来确
定适当的滞后长度k:
– 用这两个准则确定滞后长度k时,都要求使所计算的统计 量(AIC值或SC值)达到最小。 – 参见[美]乔治· 贾奇等《经济计量学理论与实践引论》 G·
P434。
对于无约束有限分布滞后模型,采用OLS
法估计所面临的特殊问题
达到最大的滞后长度 k;或者采用 AIC 准则或 SC 准 则,选择使 AIC 值或 SC 值达到最小的滞后长度 k ) 之外,还可以根据有关的经济理论确定。
确定多项式的次数p,可以按以下程序进行:先给p 一个较大的值( 但p最大不得超过滞后长度k ),然
后用t检验逐步降低多项式的次数,直到模型中的所
2 i 0 1 2 p
p
(i=0,1,2,…,k) (3.4)
计量经济学第八章完整课件
![计量经济学第八章完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849619ecc7931b765ce15ba.png)
对于矩阵形式: Y=X+
采用工具变量法(假设X2与随机项相关,用工具 变量Z替代)得到的正规方程组为:
ZY ZXβ
参数估计量为:
β~ (ZX)1 ZY
其中
1 1
X
11
X 12
Z
Z1
Z2
X k1 X k 2
1
X
1n
Zn
X kn
称为工具变量矩阵
3、工具变量法估计量是一致估计量
工具变量法是GMM的一个特例。 6、要找到与随机扰动项不相关而又与随机解释 变量相关的工具变量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可以用Xt-1作为原解释变量Xt的工具变量。
五、案例——中国居民人均消费函数
例4.4.1 在例2.5.1的中国居民人均消费函数的估 计中,采用OLS估计了下面的模型:
CONSP 0 1GDPP
通常把这种过去时期的,具有滞后作用的变量 叫做滞后变量(Lagged Variable),含有滞后变量 的模型称为滞后变量模型。
滞后变量模型考虑了时间因素的作用,使静态 分析的问题有可能成为动态分析。含有滞后解释变 量的模型,又称动态模型(Dynamical Model)。
1、滞后效应与与产生滞后效应的原因
Cov( X 2i, i ) E(x2i i ) 0 Cov( X 2i, is ) E(x2i is ) 0
s0
3. 随机解释变量与随机误差项同期相关 (contemporaneously correlated)。
Cov( X 2i, i ) E(x2i i ) 0
二、实际经济问题中的随机解释变量问题
第一步,用OLS法进行X关于工具变量Z的回归:
Xˆ i ˆ0 ˆ1Zi
计量经济学复习笔记(注释)
![计量经济学复习笔记(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5262fcab192e45361066f5ca.png)
计量经济学复习笔记CH1导论1、计量经济学:以经济理论和经济数据的事实为依据,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经济数量关系和规律的一门经济学科。
研究主体是经济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2、运用计量分析研究步骤:模型设定——确定变量和数学关系式估计参数——分析变量间具体的数量关系模型检验——检验所得结论的可靠性模型应用——做经济分析和经济预测3、模型变量:解释变量:表示被解释变量变动原因的变量,也称自变量,回归元。
被解释变量:表示分析研究的对象,变动结果的变量,也成应变量。
内生变量:其数值由模型所决定的变量,是模型求解的结果。
外生变量:其数值由模型意外决定的变量。
外生变量数值的变化能够影响内生变量的变化,而内生变量却不能反过来影响外生变量。
前定内生变量:过去时期的、滞后的或更大范围的内生变量,不受本模型研究范围的内生变量的影响,但能够影响我们所研究的本期的内生变量。
前定变量:前定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的总称。
数据:时间序列数据:按照时间先后排列的统计数据。
截面数据:发生在同一时间截面上的调查数据。
面板数据:虚拟变量数据:表征政策,条件等,一般取0或1.4、估计评价统计性质的标准无偏:E(^β)=β 随机变量,变量的函数?有效:最小方差性一致:N趋近无穷时,β估计越来越接近真实值5、检验经济意义检验:所估计的模型与经济理论是否相等统计推断检验:检验参数估计值是否抽样的偶然结果,是否显著计量经济检验:是否符合计量经济方法的基本假定预测检验:将模型预测的结果与经济运行的实际对比CH2 CH3 线性回归模型模型(假设)——估计参数——检验——拟合优度——预测1、模型(线性)(1)关于参数的线性 模型就变量而言是线性的;模型就参数而言是线性的。
Y i =β1+β2lnX i +u i线性影响 随机影响Y i =E (Y i |X i )+u i E (Y i |X i )=f(X i )=β1+β2lnX i引入随机扰动项,(3)古典假设A 零均值假定 E (u i |X i )=0B 同方差假定 Var(u i |X i )=E(u i 2)=σ2C 无自相关假定 Cov(u i ,u j )=0D 随机扰动项与解释变量不相关假定 Cov(u i ,X i )=0E 正态性假定u i ~N(0,σ2)F 无多重共线性假定Rank(X)=k2、估计在古典假设下,经典框架,可以使用OLS方法:OLS 寻找min ∑e i2 ^β1ols = (Y 均值)-^β2(X 均值)^β2ols = ∑x i y i /∑x i 23、性质OLS 回归线性质(数值性质)(1)回归线通过样本均值 (X 均值,Y 均值)(2)估计值^Y i 的均值等于实际值Y i 的均值(3)剩余项e i 的均值为0(4)被解释变量估计值^Y i 与剩余项e i 不相关 Cov(^Y i ,e i )=0(5)解释变量X i 与剩余项e i 不相关 Cov(e i ,X i )=0在古典假设下,OLS 的统计性质是BLUE 统计 最佳线性无偏估计4、检验(1)Z 检验Ho:β2=0 原假设 验证β2是否显著不为0标准化: Z=(^β2-β2)/SE (^β2)~N (0,1) 在方差已知,样本充分大用Z 检验拒绝域在两侧,跟临界值判断,是否β2显著不为0(2)t 检验——回归系数的假设性检验方差未知,用方差估计量代替 ^σ2=∑e i 2/(n-k) 重点记忆t =(^β2-β2)/^SE (^β2)~t (n-2)拒绝域:|t|>=t 2/a (n-2)拒绝,认为对应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有显著影响。
计量经济学知识点(超全版)
![计量经济学知识点(超全版)](https://img.taocdn.com/s3/m/0f61bc4d5727a5e9856a619a.png)
计量经济学知识点(超全版)为前定变量,(1分)即是在模型求解以前已经确定或需要确定的变量。
(2分)8.控制变量:在计量经济模型中人为设置的反映政策要求、决策者意愿、经济系统运行条件和状态等方面的变量,(2分)它一般属于外生变量。
(1分)9.计量经济模型:为了研究分析某个系统中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而采用的随机代数模型,(2分)是以数学形式对客观经济现象所作的描述和概括。
(1分)10.函数关系:如果一个变量y的取值可以通过另一个变量或另一组变量以某种形式惟一地、精确地确定,则y与这个变量或这组变量之间的关系就是函数关系。
(3分)11.相关关系:如果一个变量y的取值受另一个变量或另一组变量的影响,但并不由它们惟一确定,则y与这个变量或这组变量之间的关系就是相关关系。
(3分)12.最小二乘法:用使估计的剩余平方和最小的原则确定样本回归函数的方法,称为最小二乘法。
(3分)13.高斯-马尔可夫定理:在古典假定条件下,OLS估计量是模型参数的最佳线性无偏估计量,这一结论即是高斯-马尔可夫定理。
(3分)14.总变差(总离差平方和):在回归模型中,被解释变量的观测值与其均值的离差平方和。
(3分)15.回归变差(回归平方和):在回归模型中,因变量的估计值与其均值的离差平方和,(2分)也就是由解释变量解释的变差。
(1分)16.剩余变差(残差平方和):在回归模型中,因变量的观测值与估计值之差的平方和,(2分)是不能由解释变量所解释的部分变差。
(1分)17.估计标准误差:在回归模型中,随机误差项方差的估计量的平方根。
(3分)18.样本决定系数:回归平方和在总变差中所占的比重。
(3分)19.点预测:给定自变量的某一个值时,利用样本回归方程求出相应的样本拟合值,以此作为因变量实际值和其均值的估计值。
(3分)20.拟合优度:样本回归直线与样本观测数据之间的拟合程度。
(3分)21.残差:样本回归方程的拟合值与观测值的误差称为回归残差。
计量经济学 滞后变量模型.详解
![计量经济学 滞后变量模型.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b6728b433b3567ec102d8a52.png)
克模型与自适应预期模型不满足古典假定,如果用最小二乘法直接进 行估计,则估计是有偏的,而且不是一致估计。
8.4.2 工具变量法
所谓工具变量法,就是在进行参数估计的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替代
变量,代替回归模型中同随机误差项存在相关性的解释变量。工具变 量的选择应满足如下条件:
(1)与随机误差项不相关,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2)与所代替的解释变量高度相关,这样的工具变量与替代的解 释变量才有足够的代表性; (3)与其他解释变量不相关,以免出现多重共线性。
8.5 案例分析
表8.5.1给出了某地区消费总额y(亿元)和货币收入总额x(亿元)的 年度资料,试分析消费同收入的关系。 表8.5.1 某地区消费总额和货币收入总额年度资料
2.自回归模型
如果滞后变量模型的解释变量仅包括自变量x的当期值和因变量的若干期 滞后值,即模型形如
例8.1.1
消费滞后
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不仅依赖于当年的收入,还同以前的消费水平有关。 其消费模型可以表示为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之间的比率,也就是 增加的1单位的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就 是:MPC=ΔC/ΔY。 例如,收入增加到3万亿元(增加了1万亿元),消费增加到2万 亿元(增加了0.5万亿元),边际消费倾向就是0.5(0.5/1)。 国际上大致的划分是: 通 货 (M0)=银行体系外的纸币或铸币 狭义货币(M1)=流通中的现金+支票存款(以及转账信用卡 存款) 广义货币(M2)=M1+储蓄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储蓄存款) 另外还有M3=M2+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银行承兑汇 票、商业票据等)
CROSS
y
x
例8.2.2
表8.2.3给出了某行业1975-1994年的库存额y和销售额x的
计量经济学第8章
![计量经济学第8章](https://img.taocdn.com/s3/m/9fe2de43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b6.png)
6443.33 8631.94 1
最高收入户
7593.95 10962.1 0
8262.42 12083.79 1
表 回归结果
这表明1998年、1999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函数并没有显著差 异。因此,可以将两年的样本数据合并成一个样本,估计城镇居 民的消费函数,结果如下:
回归结果
虚拟变量的特殊应用
0
1
0
1988.1
3929.8 25 0
0
0
1984.4
4270.6 12
1
0
0
1988.2
4126.2 26 0
0
1
1985.1
3044.1 13
0
0
0
1988.3
4015.1 27 0
1
0
1985.2
3078.8 14 0
0
1
1988.4
4904.2 28 1
0
0
由于受取暖用煤的影响,每年第四季度的销售量大大高于其
设根据同一总体两个样本估计的回归模型分别为
为“相异回归”(Dissimilar regressions)。 上述情况中,只有第(1)种情况模型结构是稳定的,其余情况都表明模 型结构不稳定。
3.分段回归
回归系数反映了奖金的提高程度。使用虚拟变量既能如实描述不同阶段 的经济关系,又未减少估计模型时的样本容量,保证了模型的估计精度。
后期变动一个单位对Y的影响,即x的滞后影响。 如果 b = bi 存在,i=0,1,2…,k
b 称为长期分布或总分布乘数。表示X 变动一个单
位时,由于滞后效应而形成的对Y值的总的影响。
分布滞后模型的参数估计
对分布滞后模型直接采用OLS不适宜 • 没有先验准则确定滞后期长度;
计量经济学(内蒙古大学) 第八章 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专门问题(滞后变量模型)
![计量经济学(内蒙古大学) 第八章 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专门问题(滞后变量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1eacb083a0116c175f0e4881.png)
第四章: 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 专门问题(滞后变量模型)
经世致用 管人悟道
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在许多情况下被解释变量Y 不仅受到同期的解
释变量Xt 的影响,而且和X的滞后值Xt-1, Xt-2 ,
…,有很强的相关性 。
例如,人们的储蓄和当期的收入以及过去几期的收 入有着很强的相关性;固定资产的形成不仅取决 于现期投资额而且还取决于前几个时期的投资额 的影响等。这样的社会现象还有很多,有经济方 面的,也有其它领域的,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就
经世致用 管人悟道
6
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一、分布滞后模型的概念及相关问题
于是,由该例可以得到以下消费函数关系式
Yt 常量 0.4 X t 0.3X t 1 0.2 X t 2 ut
式中, Y=消费支出,X=收入。该方程就 是一个分布滞后模型,它表示收入对消费的 影响分布于不同时期。
在经济活动中,某一个经济变量的影响不仅 取决于同期各种因素,而且也取决于过去时期的各 种因素,有时还受自身过去值的影响。例如,居民 现期消费水平,不仅受本期居民收入影响,同时受 到前几个时期居民收入的影响。
把这些过去时期的变量,称作滞后变量, 把那些包括滞后变量作为解释变量的模型称作 滞后解释变量模型。
经世致用 管人悟道
5
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一、分布滞后模型的概念及相关问题
什么是分布滞后模型? 例如:消费者每年收入增加10000元,假如,该
消费者把各年增加的收入按照以下方式分配:当年
增加消费支出4000元,第二年再增加消费支出3000
元,第三年再增加消费支出2000元,剩下的1000元 作为储蓄。第三年的消费支出不仅取决于当年的收 入,还与第一年和第二年的收入有关。当然,还可 以和前面更多期有关。
计量经济学名词解释
![计量经济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f961171998fcc22bdd10d4a.png)
三、名词解释1.经济计量学:是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合流而构成的一门交叉学科。
2.理论经济计量学:是寻找适当的方法,去测度由经济计量模型设定的经济关系式。
3.应用经济化量学:以经济理论和事实为出发点,应用计量方法,解决经济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理论问题或实践问题。
4.内生变量: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由模型自身决定,其数值是求解模型的结果。
5.外生变量:是非随机变量,在模型体系之外决定,即在模型求解之前已经得到了数值。
6.随机方程:根据经济行为构造的函数关系式。
7.非随机方程:根据经济学理论或政策、法规而构造的经济变量恒等式。
8.时序数据:指某一经济变量在各个时期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所形成的数列。
9.截面数据:指在同一时点或时期上,不同统计单位的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三、名词解释1.回归分析:就是研究被解释变量对解释变量的依赖关系,其目的就是通过解释变量的已知或设定值,去估计或预测被解释变量的总体均值。
2.相关分析:测度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联度的分析方法。
3.总体回归函数:E (Y /X i )是X i 的一个线性函数,就是总体回归函数,简称总体回归。
它表明在给定X i 下Y 的分布的总体均值与X i 有函数关系,就是说它给出了Y 的均值是怎样随X 值的变化而变化的。
4.随机误差项:为随机或非系统性成份,代表所有可能影响Y ,但又未能包括到回归模型中来的被忽略变量的代理变量。
5.有效估计量:在所有线性无偏估计量中具有最小方差的无偏估计量叫做有效估计量。
6.判定系数:TSSESS Y Y Y Y R i i=--=∑∑222)()ˆ(,是对回归线拟合优度的度量。
R 2测度了在Y 的总变异中由回归模型解释的那个部分所占的比例或百分比。
三、名词解释1.异方差 :在回归模型中,随机误差项1u ,2u ,…,n u 不具有相同的方差,即 ()()≠i j Var u Var u ,当j i ≠时 ,则称随机误差的方差为异方差 。
计量经济学的知识点(超全版)
![计量经济学的知识点(超全版)](https://img.taocdn.com/s3/m/125815b84b73f242336c5fb0.png)
1.经济变量:经济变量是用来描述经济因素数量水平的指标。
(3分)2.解释变量:是用来解释作为研究对象的变量(即因变量)为什么变动、如何变动的变量。
(2分)它对因变量的变动做出解释,表现为方程所描述的因果关系中的“因”。
(1分)3.被解释变量:是作为研究对象的变量。
(1分)它的变动是由解释变量做出解释的,表现为方程所描述的因果关系的果。
(2分)4.生变量:是由模型系统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2分)表现为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是模型求解的结果。
(1分)5.外生变量:是由模型系统之外的因素决定的变量,表现为非随机变量。
(2分)它影响模型中的生变量,其数值在模型求解之前就已经确定。
(1分)6.滞后变量:是滞后生变量和滞后外生变量的合称,(1分)前期的生变量称为滞后生变量;(1分)前期的外生变量称为滞后外生变量。
(1分)7.前定变量:通常将外生变量和滞后变量合称为前定变量,(1分)即是在模型求解以前已经确定或需要确定的变量。
(2分)8.控制变量:在计量经济模型中人为设置的反映政策要求、决策者意愿、经济系统运行条件和状态等方面的变量,(2分)它一般属于外生变量。
(1分)9.计量经济模型:为了研究分析某个系统中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而采用的随机代数模型,(2分)是以数学形式对客观经济现象所作的描述和概括。
(1分)10.函数关系:如果一个变量y的取值可以通过另一个变量或另一组变量以某种形式惟一地、精确地确定,则y与这个变量或这组变量之间的关系就是函数关系。
(3分)11.相关关系:如果一个变量y的取值受另一个变量或另一组变量的影响,但并不由它们惟一确定,则y与这个变量或这组变量之间的关系就是相关关系。
(3分)12.最小二乘法:用使估计的剩余平方和最小的原则确定样本回归函数的方法,称为最小二乘法。
(3分)13.高斯-马尔可夫定理:在古典假定条件下,OLS估计量是模型参数的最佳线性无偏估计量,这一结论即是高斯-马尔可夫定理。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名词解释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4630e01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67.png)
第一章导论1、截面数据:截面数据是许多不同的观察对象在同一时间点上的取值的统计数据集合,可理解为对一个随机变量重复抽样获得的数据。
2、时间序列数据:时间序列数据是同一观察对象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取值的统计序列,可理解为随时间变化而生成的数据。
3、虚变量数据:虚拟变量数据是人为设定的虚拟变量的取值。
是表征政策、条件等影响研究对象的定性因素的人工变量,其取值一般只取“0”或“1”。
4、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是由模型系统决定同时可能也对模型系统产生影响的变量,是具有某种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外生变量是不由模型系统决定但对模型系统产生影响的变量,是确定性的变量。
第二章一元线性回归模型1、总体回归函数:是指在给定X i下Y分布的总体均值与X i所形成的函数关系(或者说将总体被解释变量的条件期望表示为解释变量的某种函数)2、最大似然估计法(ML): 又叫最大或然法,指用产生该样本概率最大的原则去确定样本回归函数的方法。
3、OLS估计法:指根据使估计的剩余平方和最小的原则来确定样本回归函数的方法。
4、残差平方和:用RSS表示,用以度量实际值与拟合值之间的差异,是由除解释变量之外的其他因素引起的被解释变量变化的部分。
5、拟合优度检验:指检验模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程度,用表示,该值越接近1表示拟合程度越好。
第三章多元线性回归模型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往往存在一个变量受到其他多个变量影响的现象,表现在线性回归模型中有多个解释变量,这样的模型被称做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多元是指多个解释变量2、调整的可决系数:又叫调整的决定系数,是一个用于描述多个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联合影响程度的统计量,克服了随解释变量的增加而增大的缺陷,与的关系为。
3、偏回归系数:在多元回归模型中,每一个解释变量前的参数即为偏回归系数,它测度了当其他解释变量保持不变时,该变量增加1单位对被解释变量带来的平均影响程度。
4、正规方程组:采用OLS方法估计线性回归模型时,对残差平方和关于各参数求偏导,并令偏导数为0后得到的方程组,其矩阵形式为。
计量经济学名词解释
![计量经济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9f7c1d658f5f61fb736662b.png)
计量经济学名词解释1.经济变量:经济变量是用来描述经济因素数量水平的指标。
(3分)2.解释变量:是用来解释作为研究对象的变量(即因变量)为什么变动、如何变动的变量。
(2分)它对因变量的变动做出解释,表现为方程所描述的因果关系中的“因”。
(1分)3.被解释变量:是作为研究对象的变量。
(1分)它的变动是由解释变量做出解释的,表现为方程所描述的因果关系的果。
(2分)4.内生变量:是由模型系统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2分)表现为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是模型求解的结果。
(1分)5.外生变量:是由模型系统之外的因素决定的变量,表现为非随机变量。
(2分)它影响模型中的内生变量,其数值在模型求解之前就已经确定。
(1分)6.滞后变量:是滞后内生变量和滞后外生变量的合称,(1分)前期的内生变量称为滞后内生变量;(1分)前期的外生变量称为滞后外生变量。
(1分)7.前定变量:通常将外生变量和滞后变量合称为前定变量,(1分)即是在模型求解以前已经确定或需要确定的变量。
(2分)8.控制变量:在计量经济模型中人为设置的反映政策要求、决策者意愿、经济系统运行条件和状态等方面的变量,(2分)它一般属于外生变量。
(1分)9.计量经济模型:为了研究分析某个系统中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而采用的随机代数模型,(2分)是以数学形式对客观经济现象所作的描述和概括。
(1分)10.函数关系:如果一个变量y的取值可以通过另一个变量或另一组变量以某种形式惟一地、精确地确定,则y与这个变量或这组变量之间的关系就是函数关系。
(3分)11.相关关系:如果一个变量y的取值受另一个变量或另一组变量的影响,但并不由它们惟一确定,则y与这个变量或这组变量之间的关系就是相关关系。
(3分)12.最小二乘法:用使估计的剩余平方和最小的原则确定样本回归函数的方法,称为最小二乘法。
(3分)13.高斯-马尔可夫定理:在古典假定条件下,OLS估计量是模型参数的最佳线性无偏估计量,这一结论即是高斯-马尔可夫定理。
计量经济学教材答案(八、九章)
![计量经济学教材答案(八、九章)](https://img.taocdn.com/s3/m/f4b56526ccbff121dd368313.png)
第八章虚拟变量模型1. 回归模型中引入虚拟变量的作用是什么?答:在模型中引入虚拟变量,主要是为了寻找某(些)定性因素对解释变量的影响。
加法方式与乘法方式是最主要的引入方式,前者主要适用于定性因素对截距项产生影响的情况,后者主要适用于定性因素对斜率项产生影响的情况。
除此外,还可以加法与乘法组合的方式引入虚拟变量,这时可测度定性因素对截距项与斜率项同时产生影响的情况。
2. 虚拟变量有哪几种基本的引入方式? 它们各适用于什么情况?答:在模型中引入虚拟变量的主要方式有加法方式与乘法方式,前者主要适用于定性因素对截距项产生影响的情况,后者主要适用于定性因素对斜率项产生影响的情况。
除此外,还可以加法与乘法组合的方式引入虚拟变量,这时可测度定性因素对截距项与斜率项同时产生影响的情况。
3.什么是虚拟变量陷阱?答:根据虚拟变量的设置原则,一般情况下,如果定性变量有m个类别,则需在模型中引入m-1个变量。
如果引入了m个变量,就会导致模型解释变量出现完全的共线性问题,从而导致模型无法估计。
这种由于引入虚拟变量个数与类别个数相等导致的模型无法估计的问题,称为“虚拟变量陷阱”。
4.在一项对北京某大学学生月消费支出的研究中,认为学生的消费支出除受其家庭的每月收入水平外,还受在学校中是否得到奖学金,来自农村还是城市,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以及性别等因素的影响。
试设定适当的模型,并导出如下情形下学生消费支出的平均水平:(1) 来自欠发达农村地区的女生,未得到奖学金;(2) 来自欠发达城市地区的男生,得到奖学金;(3) 来自发达地区的农村女生,得到奖学金;(4) 来自发达地区的城市男生,未得到奖学金。
解答: 记学生月消费支出为Y,其家庭月收入水平为X,则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时,有如下基本回归模型:Y i=β0+β1X i+μi其他定性因素可用如下虚拟变量表示:有奖学金无奖学金来自发达地区男性来自欠发达地区女性则引入各虚拟变量后的回归模型如下:Y i=β0+β1X i+α1D1i+α2D2i+α3D3i+α4D4i+μi由此回归模型,可得如下各种情形下学生的平均消费支出:(1) 来自欠发达农村地区的女生,未得到奖学金时的月消费支出:E(Y i|= X i, D1i=D2i=D3i=D4i=0)=β0+β1X i(2) 来自欠发达城市地区的男生,得到奖学金时的月消费支出:E(Y i|= X i, D1i=D4i=1,D2i=D3i=0)=(β0+α1+α4)+β1X i(3) 来自发达地区的农村女生,得到奖学金时的月消费支出:E(Y i|= X i, D1i=D3i=1,D2i=D4i=0)=(β0+α1+α3)+β1X i(4) 来自发达地区的城市男生,未得到奖学金时的月消费支出:E(Y i|= X i,D2i=D3i=D4i=1, D1i=0)= (β0+α2+α3+α4)+β1X i5. 研究进口消费品的数量Y 与国民收入X 的模型关系时,由数据散点图显示1979年前后Y 对X 的回归关系明显不同,进口消费函数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基本消费部分下降了,而边际消费倾向变大了。
计量经济学第八章分布滞后模型
![计量经济学第八章分布滞后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d8e2253e5f0e7cd185253619.png)
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实际经验给各滞后变 量指定权数,滞后变量按权数线性组合,构成新 的变量。权数据的类型有:
•递减型: 即认为权数是递减的, X 的近期值对 Y 的 影响较远期值大。 如消费函数中,收入的近期值对消费的影 响作用显然大于远期值的影响。 例如:滞后期为 3的一组权数可取值如下: 1/2, 1/4, 1/6, 1/8
1.
滞后效应与与产生滞后效应的原因
因变量受到自身或另一解释变量的前几期值 影响的现象称为滞后效应。 表示前几期值的变量称为滞后变量。 如:消费函数 通常认为,本期的消费除了受本期的收入影 响之外,还受前1期,或前2期收入的影响: Ct=0+1Yt+2Yt-1+3Yt-2+t Yt-1,Yt-2为滞后变量。
该模型可用OLS法估计。假如参数估计结果为:
ˆ0
=0.5
ˆ 1 =0.8
则原模型的估计结果为:
0 .8 0 .8 Yˆ t 0 . 5 Xt X 2 4
t 1
0 .8 6
X
t2
0 .8 8
X
t3
0 .5 0 .4 X t 0 .2 X
t 1
0 . 133 X
①在解释变量x之后必须指定k和m的值,d为可选项, 不指定时取默认值0;1强制b0趋于0;2强制bk趋于0; 3强制两端趋于0。
②如果有多个具有滞后效应的解释变量,则分别用几 个PDL项表示;例如: LS Y C PDL(x1,4,2) PDL(x2,3,2,2) ③在估计分布滞后模型之前,最好使用互相关分析命 令CROSS初步判断滞后期的长度k; 命令格式为: CROSS Y X 接着输入滞后期 p 之后,将输出 yt 与 xt , xt-1…xt-p的各期相关系数,以判断较为合适的滞后 期长度k。 例 表给出了中国电力基本建设投资X与发电 量Y的相关资料,拟建立一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 来考察两者的关系。
第八章 模型中的特殊解释变量
![第八章 模型中的特殊解释变量](https://img.taocdn.com/s3/m/07613756a26925c52dc5bf0f.png)
一、随机解释变量 二、滞后变量问题 三、虚拟变量问题 四、时间变量
第一节
随机解释变量问题
一、估计量的渐近特征
1.渐进无偏性(P202) 所谓渐进分布是指,当样本容量N→∞时, 随机变量序列将收敛到某个特定的分布。 所谓渐进无偏性是指,如果当N→∞时, 参数估计量的数学期望值将趋向于总体参数 的真实值。这时,将参数估计量称为总体参 数的渐近无偏估计。
第三节 虚拟变量
一、虚拟变量的基本含义 许多经济变量(定量变量)是可以定量度量 的,如:商品需求量、价格、收入、产量等; 但是,经济中有一些影响经济变量的因素无 法定量度量(定性变量),如:职业、性别对收 入的影响,战争、自然灾害对GDP的影响,季节 对某些产品(如冷饮)销售的影响等等。 为了在模型中能够反映这些因素的影响,并 提高模型的精度,需要将它们“量化”,这种 “量化”通常是通过引入“虚拟变量”来完成的。
一元回归中,工具变量法估计量为
1
~ z ( x ) z z x z x
i 1 i i i i 1 i i i
i
两边取概率极限得:
P lim(1 ) 1
~
P lim 1 n zi i P lim 1 n z i xi
如果工具变量Z选取恰当,即有
根据定性变量的属性类型,构造只取“0”或 “1”的人工变量,这些人工变量通常称为虚拟变量 (dummy variables),记为D。 • 例如,反映文程度的虚拟变量可取为: • 1, 本科学历 • D= • 0, 非本科学历 一般地,在虚拟变量的设置中: • 基础类型、肯定类型取值为1;
• 比较类型、否定类型取值为0。
四、工具变量法
模型中出现随机解释变量且它(们) 与随机误差项相关时,OLS估计量是有偏的。 此时,为了得到参数的无偏估计量,最常 用的估计方法是工具变量法(Instrument variable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8 2
X
t
0.8 4
X
t 1
0.8 6
X
t2
0.8 8
X t3
0.5
0.4 X
t
0.2 X
t 1
0.133
X
t2
0.1X
t3
经验权数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缺点是: 设置权数的随意性较大
通常的做法是:
多选几组权数,分别估计出几个模型,然 后根据常用的统计检验(R方检验,F检验,t 检验,D-W检验),从中选择最佳估计式。
而,
q
Yt 0 1 X t iYti t i1
Yt 0 1 X t 2Yt1 t
称为一阶自回归模型(first-order autoregressive model)。
二、分布滞后模型的参数估计
1. 分布滞后模型估计的困难 无限期的分布滞后模型,由于样本观测值
1/6, 1/4, 1/2, 1/3, 1/5
则新变量为
11
1
1
1
W 3t 6 X t 4 X t1 2 X t2 3 X t3 5 X t4
例5.2.1 对一个分布滞后模型:
Y t 0 0 X t 1 X t1 2 X t2 3 X t3 t
3. 制度原因:如定期存款到期才能提取, 造成了它对社会购买力的影响具有滞后性。
2. 滞后变量模型 以滞后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就得到滞后变
量模型。它的一般形式为:
Yt 0 1Yt1 2Yt2 qYtq 0 X t 1X t1 s X ts t q,s:滞后时间间隔
滞后变量模型考虑了时间因素的作用,使 静态分析的问题有可能成为动态分析。含有滞 后解释变量的模型,又称动态模型 (Dynamical Model)。
1. 滞后效应与与产生滞后效应的原因 因变量受到自身或另一解释变量的前几期值
影响的现象称为滞后效应。 表示前几期值的变量称为滞后变量。
如:消费函数 通常认为,本期的消费除了受本期的收入影
如消费函数中,收入的近期值对消费的影 响作用显然大于远期值的影响。
例如:滞后期为 3的一组权数可取值如下: 1/2, 1/4, 1/6, 1/8
则新的线性组合变量为:
11
1
1
W 1t 2 X t 4 X t1 6 X t2 8 X t3
• 矩型:
即认为权数是相等的,X的逐期滞后值对
自 回 归 分 布 滞 后 模 型 ( autoregressive distributed lag model, ADL):既含有Y对自身滞 后变量的回归,还包括着X分布在不同时期的滞 后变量。
有限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滞后期长度有限
无限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滞后期无限
(1)分布滞后模型(distributed-lag model)
s
i 称为长期(long-run)或均衡乘数(total
i0 distributed-lag multiplier),表示X变动 一个单位,由于滞后效应而形成的对Y平 均值总影响的大小。
2. 自回归模型(autoregressive model)
自回归模型:模型中的解释变量仅包含X的当 期值与被解释变量Y的一个或多个滞后值
分布滞后模型:模型中没有滞后被解释变量, 仅有解释变量X的当期值及其若干期的滞后值:
s
Yt i X ti t i0
0 : 短 期 (short-run) 或 即 期 乘 数 (impact multiplier),表示本期X变化一单位对Y平均值 的影响程度。
i (i=1,2…,s):动态乘数或延迟系数,表 示各滞后期X的变动对Y平均值影响的大小。
§8 分布滞后模型
一、滞后变量模型 二、分布滞后模型的参数估计 三、自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
一、滞后变量模型
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广泛存在时间滞后 效应。某些经济变量不仅受到同期各种因素 的影响,而且也受到过去某些时期的各种因 素甚至自身的过去值的影响。
通常把这种过去时期的,具有滞后作用的 变量叫做滞后变量(Lagged Variable),含有 滞后变量的模型称为滞后变量模型。
给定递减权数:1/2, 1/4, 1/6, 1/8
令
W 1t
1 2
Xt
1 4
X t1
1 6模型变为: Yt 0 1W1t t
该模型可用OLS法估计。假如参数估计结果为:
ˆ 0 =0.5
ˆ1 =0.8
则原模型的估计结果为:
Yˆ t
0.5
值Y的影响相同。
如滞后期为3,指定相等权数为1/4,则新
的线性组合变量为:
W 2t
1 4
Xt
1 4
X t1
1 4
X t2
1 4
X t3
• 倒V型
权数先递增后递减呈倒“V”型。
例如:在一个较长建设周期的投资中,历年 投资X为产出Y的影响,往往在周期期中投资对 本期产出贡献最大。
如滞后期为4,权数可取为
的有限性,使得无法直接对其进行估计。 有限期的分布滞后模型,OLS会遇到如下
问题: 1. 没有先验准则确定滞后期长度;
2. 如果滞后期较长,将缺乏足够的自由度进 行估计和检验;
3. 同名变量滞后值之间可能存在高度线性 相关,即模型存在高度的多重共线性。
2. 分布滞后模型的修正估计方法
人们提出了一系列的修正估计方法,但并 不很完善。
响之外,还受前1期,或前2期收入的影响:
Ct=0+1Yt+2Yt-1+3Yt-2+t Yt-1,Yt-2为滞后变量。
• 产生滞后效应的原因
1. 心理因素:人们的心理定势,行为方式 滞后于经济形势的变化,如中彩票的人不可能 很快改变其生活方式。
2. 技术原因:如当年的产出在某种程度上 依赖于过去若干期内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
各种方法的基本思想大致相同:都是通过对 各滞后变量加权,组成线性合成变量而有目的地 减少滞后变量的数目,以缓解多重共线性,保证 自由度。
(1)经验加权法 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实际经验给各滞后变
量指定权数,滞后变量按权数线性组合,构成新 的变量。权数据的类型有:
•递减型:
即认为权数是递减的,X的近期值对Y的 影响较远期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