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肖邦

合集下载

肖邦降B小调波兰舞曲遗作论文

肖邦降B小调波兰舞曲遗作论文

肖邦降B小调波兰舞曲遗作论文波兰舞曲(又译“波洛涅兹”)的起源不可考,但确定其形态是亨利三世为波兰王、贵族们需列队迎候之后。

舞会用的波兰舞曲,其实早已被淘汰了,韦伯后来开始把形式用于器乐创作,肖邦是在韦伯创作基础上对这种形式的发展。

波兰舞曲的起源不可考,但确定其形态的是波兰王亨利,其最初的雏形是当时的波兰贵族们在舞会上用的舞曲,其实早已被淘汰了,韦伯后来开始把这种形式用于乐器制作,肖邦在韦伯创作的基础上对这种形式进行了发展。

肖邦的波兰舞曲根据其内容可分为两类,其一是以强壮的、雄纠纠的节奏,叙述波兰往昔封建时代的繁华;另一类则为忧郁的情绪,反映在沙皇俄国压制之下苦难的波兰。

波兰舞曲是波里尼在七○年代录制一系列出色的肖邦作品里,最精彩的一张。

波里尼是1960年华沙肖邦大赛金牌得主,他以独一无二的艺术与技巧、忠于作曲家的要求以及个人丰富的想象力,具体呈现出这些作品的精华。

企鹅评鉴在提到这张唱片时表示:波里尼出色的掌握住音乐里精细的诗意……这是权威的演出,就某方面来说比鲁宾斯坦的演出更有说服力。

肖邦生前一共出版了8首波兰舞曲(含《幻想波兰舞曲》),死后又以OP.71出版了3首,加上死后陆续发现的,总计有17首。

波兰舞曲的起源不可考,但确定其形态的是波兰王亨利,其最初的雏形是当时的波兰贵族们在舞会上用的舞曲,其实早已被淘汰了,韦伯后来开始把这种形式用于乐器制作,肖邦在韦伯创作的基础上对这种形式进行了发展。

肖邦的波兰舞曲根据其内容可分为两类,其一是以强壮的、雄纠纠的节奏,叙述波兰往昔封建时代的繁华;另一类则为忧郁的情绪,反映在沙皇俄国压制之下苦难的波兰。

波兰舞曲是波里尼在七○年代录制一系列出色的肖邦作品里,最精彩的一张。

波里尼是1960年华沙肖邦大赛金牌得主,他以独一无二的艺术与技巧、忠于作曲家的要求以及个人丰富的想象力,具体呈现出这些作品的精华。

企鹅评鉴在提到这张唱片时表示:波里尼出色的掌握住音乐里精细的诗意……这是权威的演出,就某方面来说比鲁宾斯坦的演出更有说服力。

肖邦升c小调圆舞曲论文综述

肖邦升c小调圆舞曲论文综述

肖邦升c小调圆舞曲论文综述摘要:肖邦,波兰作曲家,19世纪钢琴领域中里程碑式的人物,自幼在钢琴演奏和创作上颇有天份,很多作品都传达出强烈的爱国情绪,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气质,世人称为钢琴诗人。

升c小调圆舞曲是一首非常抒情的乐曲,这是作者写给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的。

本篇文章笔者通过对大量文献研究,对这首作品的艺术特色做一个简要得分析,其目的是为了更多学习音乐的同学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一、作品背景1836年冬天肖邦结识了比他大6岁的法国女作家乔治.桑,肖邦,这个纤弱、浮华、儒雅而又温柔的男子,对反传统的多产女作家乔治.桑,第一印象并不太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乔治桑越来越引起肖邦的注意,肖邦发现和他在一起时,他可以尽情倾诉内心深处的情感。

后来,肖邦和乔治桑生活在了一起,他们保持了长达9年的关系,乔治桑给予肖邦的细心照料,有助于焕发肖邦的才华,他们生活在一起的后来几年,肖邦的作曲生涯达到了他个人生命的最高点,是肖邦鸣唱“天鹅之歌”的岁月。

1846年,肖邦和乔治.桑在诺罕庄园里一起度过了最后一个残秋,11月,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分开了。

肖邦来到巴黎心情十分忧郁,肺病加重,身体越来越坏,但为了生活,他还要带病教学生弹琴。

第二年春天他的身体稍微好一些,想起和乔治桑在一起的这些年,他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一首《升C小调圆舞曲》。

乍一听,你会感到它的旋律很美,实际上它隐藏着一种说不出来的悲哀。

肖邦似乎在说:悲哀吗?怎么?我可是不在乎的,不在乎的,该怎样就怎样吧!接着出现了一段抒情的慢板,好似是以往和乔治桑在一起的幸福日子的回忆——肖邦似乎力图忘掉悲惨的现实生活,而沉浸在他自己所创造的虚无缥缈的甜蜜梦幻世界,但是旋律中仍然不由自主地渗透着深刻的忧郁情绪。

二、曲式结构升c小调圆舞曲是一首倒装回旋曲式,是回旋曲式的一种变体。

每个基本部分都是由乐段组成,插部采用复杂乐段结构,叠部采用重复乐段结构。

作品织体采用了分解和弦式,以四分音符为律动单位,整个旋律渗透着犹豫情绪。

高中作文议论文论据事例精选_时事论据素材

高中作文议论文论据事例精选_时事论据素材

高中作文议论文论据事例精选高中议论文论据事例精选1、肖邦的遗愿1830年11月,费列德利克·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决定到外国深造,为祖国争光。

出发前,朋友们为他举行了一个送别晚会。

肖邦满怀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们赠送的装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表示永远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

肖邦辗转于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通过他的艺术活动,增进西欧人民对当时正在受难的波兰人民的同情和了解。

可是,在辗转流离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

1849年秋天,肖邦临终时告诉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脏带回去。

肖邦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被送到华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中。

分析:叶落归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对祖国的眷念,是每一个爱国者的共同期望。

话题:“遗愿”“爱国——永恒的话题”2、华罗庚立志回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早年在美国很受学术界器重。

有人想和他签订,把他留在美国,给予优厚的待遇,但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立即决定回国。

途经香港时,他发表了一封给留美学生的公开信,满怀热情地呼吁他们:“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分析:“富贵不能淫”,物质再丰厚也不能阻挡爱国者回归祖国的脚步。

话题:“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人生价值”3、80美元环游世界有一位叫罗伯特·克里斯托夫的美国人,想用80美元来周游世界,他坚信只要有信心,有诚意,任何目的都能达到。

年仅26岁的罗伯特完成了准备后,他就在口袋里装好80美元,兴致勃勃地开始了自己的旅行。

最终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罗伯特为什么能成功?全在于他有积极的心态——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

人一旦定下目标,就得坚定不移地走下去,那样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分析:世界上有多少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罗伯特的经历印证了一句俗语:“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只要下定决心,坚持到底,就没有完不成的事情。

话题:“成功的魔杖”“梦想与坚持”“信念”4、我竭尽全力一天,戴尔·泰勒牧师向教会学校的一个班宣布:谁要是能背出《马太福音》中的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内容,他就邀请他们去西雅图的“太空针”高塔餐厅参加免费聚餐会。

肖邦音乐鉴赏论文

肖邦音乐鉴赏论文

肖邦音乐鉴赏论文肖邦音乐鉴赏论文肖邦是一位杰出的钢琴艺术家,对于他的生平已无须作任何多余的介绍。

没有一个弹钢琴的人不曾弹过他的作品,毫无疑问,每一个钢琴家都学习他的作品、研究他的音乐。

而一辈子只弹肖邦一个人的作品的钢琴家也不在少数。

所以他的作品在钢琴文献中占有特殊的、独一无二的地位。

在钢琴作曲和演奏技术上,充分地发挥了想象力与创造力,其所创作的夜曲可谓是字字珠玑,声声动人,首首精品。

一、创作特色可以说肖邦的创作是打破常规的,他那种与生俱来的敏感、典雅、羞怯及忧郁的气质在夜曲这种形式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他将夜曲从沙龙情调的狭小表现圈子扩展开来,不仅有对大自然夜景的描绘,细腻的心理刻画,静夜中忧郁、沉思、伤感、柔性的表白,而且将火一样的激情以及像叙事曲那样富于戏剧性和悲剧性的内容注人夜曲中。

?1、旋律特色肖邦夜曲旋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具有声乐性。

如创作于1830年的《降E 大调夜曲》作品9之2,回旋曲式,12/拍,行板速度。

这首夜曲的特点是右手旋律保持优美的装饰性的歌唱,左手是和声性的伴奏。

它像是花腔女高音在轻盈的伴奏下唱着一首优美、抒情的咏叹调。

肖邦常因创作内容的需要大胆打破传统曲式结构的框框,这首回旋曲即是ABAIBIAIC的结构形式。

主题A段(1一8小节)是一首抒情、明朗而柔美的歌。

经过8小节A段主题装饰性变化后引出了插部B段(9一12小节)的旋律,这一段音乐在A段的基础上注人了幸福、恬静的歌唱性。

A段经过三次重复后进人插部C段。

中间穿插的两个段落(9一12小节和17一20小节)是前面主题的引申和扩展,像歌剧中的宣叙调在柔情地倾诉内心的感受。

终曲的尾奏是一串快速的华彩乐段,晶莹、剔透,饱含着内心的激情,最后在降E大调主和弦分解的摇曳型节奏中越来越轻地结束了全曲。

2、表现手法特色新颖的和声及独特的转调手法在夜曲创作上的应用,是肖邦夜曲的又一特色。

肖邦可称为19世纪浪漫派音乐中和声方面的一位创新者。

艺术无界限议论文

艺术无界限议论文

我想,我可以读懂肖邦。

似乎是有些自大的话。

我本平凡,而他,谈吐文雅,星光环绕,我与他,天壤之别,一条湍急汹涌的急流横跨我们之间,我又如何读懂他?肖邦的光环源于他在音乐上的造诣。

故园是他的精神寄托,自然地,他的音乐中融入了他对故园的爱,而他的音乐,也因他坎坷的经历,拥有了不用于故园的朴素的另一种激昂的特点,展现出了另一个肖邦。

肖邦对于音乐的敏感程度,我不曾拥有;他坎坷的经历,我从未体验,他如此热烈的爱国之情,我自愧不如……如此而言,想要读懂他,似乎难于上青天。

只是,他能够在音乐上有如此高的成就,定是因为他对音乐的不懈追求,对艺术的热爱之情。

因而,我可以肯定地说:我可以读懂他,至少能明白他对艺术的执着。

起初,我并不理解一个音乐家为什么能够为了一个音符废寝忘食,不明白一个画家为什么能够为了一块色彩忘我工作。

总以为他们的行为过于疯狂,非常人所能理解。

一次偶然,我注意到了房间角落里那个落满灰尘的画板,它孤寂地躺在地面上,不声不响,似乎是被抛弃后无声的抗议,陪伴它的,只有一支笔,一块橡皮,还有一幅未完的画。

已经不记得有多久没碰它了。

起初,因为一时兴起而报名学画,却在中途放弃,本以为已经不再对之感兴趣,却不想再次拿起画板的时候,竟有种莫名的兴奋,就像与久别的好友重逢一般。

有人问过我:“连续三、四个小时一直在画画,不会烦躁吗?〞我笑答:“怎么会觉得烦,画完一张画,会觉得很快乐。

在绘画时,完全不会想到其他事情,只一心扑在上面。

〞绘画,确有这种成效,让人抒发情绪,我可以在生气时,涂鸦出血盆大口的狮子;可以在开心时,描绘出春暖花开的景象;可以在烦闷时,随意在纸上涂画;就算是一只笔,也能供我在无聊时随意把玩。

之前的疑惑似乎得到了解答。

艺术,真的可以成为一个人的精神寄托。

对于艺术的追求,是一个永远得不到满足的过程,却也是一个充满收获的过程。

收获快乐,收获美。

艺术,是没有界限的,不是吗?即便是平凡人,也可以享受艺术。

肖邦练习曲《冬风》基本特征论文

肖邦练习曲《冬风》基本特征论文

肖邦练习曲《冬风》的基本特征【内容摘要】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最出众的钢琴作曲家,他的作品中充满了诗意和震撼人心的特质。

而真正让肖邦在欧洲音乐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原因是他的音乐同时兼容了具有高度的思想价值和浪漫主义的音乐语言。

文章从艺术性、独创性着手分析了《冬风》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肖邦练习曲《冬风》特征一、肖邦概况弗郎德里克·弗郎索瓦·肖邦(1810—1849年),波兰作曲家、钢琴家。

肖邦开始学习钢琴是在6岁时,7岁写了《波兰舞曲》,在8岁时开始登台演出,不满20岁就成为华沙著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1849年,肖邦在巴黎举办了他最后的演奏会,同年10月去世,时年39岁。

在肖邦传奇的一生中,民族精神一直跟随着他,他严词拒绝沙俄授予他“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

他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临终时曾嘱咐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二、《冬风》的艺术特征1.艺术性《a小调练习曲》是一首情感严峻、气氛阴沉而又气势磅礴的音乐诗。

钢琴家德彪西曾评价此曲,本曲最特殊的贡献是在人能想象的范围内具有丰富的音符,不是多种乐器的管弦乐,而是单纯完整的钢琴音乐。

肖邦由此建立了钢琴音乐与管弦音乐的界限。

这首练习曲以进行曲风格开始,左手反复主旋律动机,右手用半音阶展开,4/4拍,调性为c大调到a小调。

该曲是从一个宁静的单音形式的音乐动机开始,像远方教堂的钟声,庄严且具有浓郁的宗教性,后一句是以四声部载体的形式再一次出现,这时它更加微弱了,似钟声在山谷中时断时续的回音。

从一个p到两个p,表现出了黎明前的黑暗,爆发前的平静,音量几乎弱到不能再弱,为马上爆发埋下了伏笔,骤然间,好像狂风的音流从天而降,猛烈地倾泻而来,造成了一种势不可挡的磅礴气势,所有的音符在沉寂了许久之后终于爆发。

最初两个小节的主题材料贯穿了整个曲子,是全曲的核心,它的展示、展开、延伸决定了这个曲子的全貌。

这种用单一主题手法让作曲家高度集中地宣泄情感,这种形式也把该曲严峻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使积压在作曲家心中的愤慨、压抑的悲剧性情思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西方音乐鉴赏论文(关于肖邦)

西方音乐鉴赏论文(关于肖邦)

爱国的钢琴诗人——世界上最伟大的钢琴作曲家之一·肖邦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 1810─1849)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1810年3月1日生于华沙近郊,父亲是法国人,侨居华沙任中学法文教员,母亲是波兰人。

肖邦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艺术天赋,六岁开始学习音乐,7岁时就创作了波兰舞曲,8岁登台演出,不足20岁已出名。

他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肖邦一生的创作大多是钢琴曲,被誉为“钢琴诗人”。

肖邦自始至终都深爱着自己的祖国。

然而,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中的波兰,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也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民族。

从1772年到1795年这二十几年当中,先后遭到俄、普、奥三国的三次瓜分。

他们瓜分波兰的领土,奴役波兰的人民,还想扼杀波兰人民的民族意识,以使他们能长久地统治下去。

当时,波兰涌现出一批爱国的思想家和文艺家,他们主张文艺要有鲜明的民族特性,要有热爱人民和自由的思想内容,要有丰富的情感色彩,这些思想对肖邦有着深远的影响。

1830年以前肖邦尚是一个无忧无虑刚刚走入生活的年轻人,这一创作时期的作品欢快明朗,没有严峻的悲剧性因素,但思想深度确实有限的。

然其早期创作中极为可贵的一点,便是很早已显示出波兰的民族特色,各种民间舞蹈的体裁、节奏,以及风俗生活的意境、情致,使他的作品非常生动、感人。

而在被迫远离祖国来到巴黎的1831年前后,肖邦的创作进入了思想上和艺术上真正的成熟期。

这段创作时期中,肖邦多数的作品都渗入了他对祖国的情感——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叙事曲》《降A大调波兰舞曲》等;又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如《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虐曲》等;有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如《降b小调鸣奏曲》等;还有还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等等。

其中的《第一叙事曲》鲜明地流露出作曲者的爱国情感。

肖邦玛祖卡舞曲音乐特点[论文]

肖邦玛祖卡舞曲音乐特点[论文]

浅析肖邦玛祖卡舞曲的音乐特点摘要:本文从旋律、节奏、和声、方面,结合主要作品分析了肖邦玛祖卡舞曲的音乐特征。

从中不难看出肖邦在玛祖卡音乐体裁艺术化方面所付出的艰苦努力,也凸显出他对本民族音乐传统的深厚情感。

明了这一点,无论对于演奏肖邦的玛祖卡作品,还是深入整理、挖掘我们本民族传统音乐的精髓并使之发扬光大,都有不可忽视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肖邦;玛祖卡舞曲;音乐特征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4-0083-02一、肖邦玛祖卡舞曲的旋律特征肖邦玛祖卡舞曲的旋律特征,首先表现为歌唱性旋律的广泛运用。

这些美妙的旋律,大多源自他对祖国民间歌舞的回忆。

肖邦常常在旋律动情之处标记加强旋律的歌唱效果,使钢琴这种并非以表现连贯、抒情气息见长的乐器,所奏旋律竟具有声乐咏叹调的特点,缠绵啡恻、荡气回肠,让人意犹未尽。

在肖邦玛祖卡的旋律中,装饰音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这些装饰音属于一种完全新颖的类型,与音域相对狭窄、仅仅围绕骨干音的古典装饰音迥然不同。

它们以快速灵活、激动奔放的音流,回荡在整个音域之中,与旋律有机融为一体,成为旋律线表情的重要补充。

这是肖邦玛祖卡舞曲旋律写作的又一特征。

例如,在玛祖卡作品中存在着大量新颖的装饰音手法:不同音程的双音经过音群、八度经过音群,以及随意变换的各种经过音群。

即便其中杂有与旋律调性相悖的音,也让人并不觉得不协调。

正如肖邦的挚友、画家德拉克罗瓦所言:“他(笔者按:指肖邦)为我们提供了这些附加的小音群,它们降落在旋律符号之上,宛如露珠点缀着旋律线。

以往人们只有在意大利古典派声乐曲中才采用这种装饰音。

他打破了在他之前人们始终未能逾越的界限,使装饰手法具有了人声达不到的即兴性和变化性。

”旋律中装饰音的创造性应用,是肖邦在民间玛祖卡舞曲基础上,对古典式旋律风格的极大丰富与拓展。

肖邦玛祖卡舞曲中,对波兰民间音乐调式的运用,也是其旋律方面的重要特征之一。

肖邦---《第一叙事曲》2021字论文赏析

肖邦---《第一叙事曲》2021字论文赏析

肖邦---《第一叙事曲》2021字论文赏析篇一:《第一叙事曲》中肖邦叙事曲特征浅析《第一叙事曲》中所肖邦的叙事曲特征摘要《第一叙事曲》是肖邦叙事曲的代表作,其音乐内涵、演奏风格和爱国主义的体现都表现出了肖邦小步舞曲爱国主义浪漫、复杂、爱国的基本特征。

本文试以柴可夫斯基代表作《第一叙事曲》为例,传奇性分析了肖邦作品的写实性特征,整理了肖邦叙事曲的相应下述表现,对研究叙事曲的特点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第一叙事曲》肖邦叙事曲特征中图分类号:j65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是音乐史上所的天才,这位伟大的波兰音乐家对波兰民间音乐很有摇滚音乐感情,对钢琴音乐的创作极有天赋,其代表作品多为透过钢琴曲来抒发内心的爱国情绪以及思乡的深情。

由于受到当时历史背景的受此影响拖累,肖邦对波兰的“亡国”有着切肤之痛,并十分重视为民族解放纷争而奋斗英雄的英雄,并在此情感的激发下创作出了一系列的爱国主义钢琴曲作品。

如:《第一叙事曲》、《降a大调波兰舞曲》、《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降b小调奏鸣曲》等。

肖邦的音乐思想浓厚,同时对古典音乐的领悟也十分惊人,其象征主义主要是由于其钢琴作品如散文诗般有一定的叙述感受,能够透过有的音乐来叙述内心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感。

肖邦在音乐史上的地位是任何人都无法代替的,而其音乐的艺术品格与高尚情操相棘口科锥棘属互补,被人因尊称为音乐诗人,反法西斯是藏身于艺术海洋中的爱国战士。

勃拉姆斯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的篇二:肖邦《G小调叙事曲》赏析基本乐理专业课程论文:肖邦《G小调叙事曲》赏析摘要: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诗人”肖邦一生共谱曲表现手法了四首叙事由,其中的《G小调叙事曲》是他原创的第一首叙事曲,也是整个器乐曲中的第一首采用叙事性的体裁调子进行创作的作品。

这也正是了作曲家肖邦的个性化特点。

《G小调第一叙事曲》有多种不同小样版本,每个钢琴家因其自身的技术、智力因素、音乐知识、演奏创造潜力、气质、精神涵养等因素使《G小调第一叙事曲》这一作品出现每种了不同的诠释风格,如阿图尔·拉威尔的不动声色但扣心人弦;霍洛哈特炫技的个性张扬和毫不掩饰的炫技;波利尼温暖朴实的抒情,敏感的分句,丰富的音色与浓浓浓郁的诗意等。

关于的肖邦练习曲技巧特点的论文.doc

关于的肖邦练习曲技巧特点的论文.doc

关于的肖邦练习曲技巧特点的论文肖邦练习曲技巧特点的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肖邦练习曲技巧特点的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钢琴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维的培养;安阳师范学院学报;、史玉-钢琴演奏教学中倾听能力培养的探讨;兵团教育学院学报;、柳劲涛-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俄罗斯钢琴教学法概述;北方音乐;、葛燕-浅析钢琴演奏中的“放松”理由;北方音乐;、吕冬-舞台表演在音乐教育中的心理学作用;北方音乐;、杨洋-谈谈钢琴教学中的读谱理由;北方音乐;中国肖邦练习曲技巧特点的论文相关文献前1条冯韶华-永恒的经典——重识肖邦练习曲的创新作用·以op10为例[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共引文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韩利-对综合性大学音乐系钢琴教学的几点深思[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邓琤-死亡与重生——如何在演奏中体现作品的永恒性与时代感[J];安徽文学(下半月); 、胡欣婷-全面的音乐素质在钢琴学习中的重要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 、王卉-印象主义作曲家德彪西——兼论德彪西钢琴作品的主要创作手法[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李丹-钢琴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史玉-钢琴演奏教学中倾听能力培养的探讨[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柳劲涛-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俄罗斯钢琴教学法概述[J];北方音乐; 、葛燕-浅析钢琴演奏中的“放松”理由[J];北方音乐; 、吕冬-舞台表演在音乐教育中的心理学作用[J];北方音乐; 、杨洋-谈谈钢琴教学中的读谱理由[J];北方音乐;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前3条高拂晓;期待与风格[D];中央音乐学院;刊全文数据库陈思仰-感受肖邦“悲情”的力量——弹《革命练习曲》有感[J];美与时代(下半月); 、胡杨;与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Op.33有关的一些特点[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司徒华城;关于五本小提琴练习曲的讲解(五)[J];小演奏家; 、古丽娜尔·艾则孜-浅析肖邦与他的《枯木》钢琴练习曲[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赵冬梅-“肖邦指法”的教学案例分析及其对钢琴指法艺术的创新和发展[J];艺术教育; 、范盈-肖邦《c小调革命练习曲》[J];华章; 、周铭孙-“野性”的震撼——感于蒂安普音乐会后[J];钢琴艺术; 、周铭孙;十级标准之我见[J];钢琴艺术;1999年02期、常桦-让音乐带动技巧让技巧展现音乐——《肖邦练习曲》的学习与探索(十八)[J];钢琴艺术; 、周铭孙;全国钢琴演奏(业余)考级(跨世纪新版)曲目讲解(第六级)(上)[J];钢琴艺术; 郝向明-优秀的西特小提琴练习曲[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 、张海坤-学好钢琴的必要条件[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 、韩燕玲-视唱基础训练研究[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 、顾惠珍-将口风琴运用于音乐教学的尝试[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 、金晶-谈高等师范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 、甘璧华-21世纪中国“传统和声教学”的理由与应对[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 、吕忠福-高师音乐学生学好钢琴的策略与途径[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 、常佳-关于小提琴民族化理由的一些深思[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 、黄伊娜-乐圣贝多芬钢琴才能的启迪——对中国当前钢琴教学的一点深思[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 、刘波-巴托克与他的《小宇宙》[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论文目录内容摘要4-5Abstract5-7导言7-10第一章肖邦钢琴练习曲音乐文本分析10-29第一节肖邦及其钢琴练习曲创作概述10第二节作品10号10-19第三节作品25号19-29第二章肖邦钢琴练习曲演奏分析29-32第一节整体分析29-30第二节独特表现30-32结语32-34肖邦练习曲技巧特点的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肖邦练习曲技巧特点的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钢琴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十二首超级技巧练习曲》的艺术特点与演奏研究;武汉音乐学院;、孙佳佳;李斯特《十二首超级练习曲》情感特征初探;福建师范大学;、郭翔;论罗塞练习曲的练习策略及其对乐曲演奏的帮助;上海音乐学院;、李元阁;哈默林《十二首小调练习曲》的音乐结构及演奏技法剖析;武汉音乐学院;、李长翰;激情与内敛的完美结合;湖南师范术; 、周铭孙;十级标准之我见[J];钢琴艺术;1999年02期、常桦-让音乐带动技巧让技巧展现音乐——《肖邦练习曲》的学习与探索(十八)[J];钢琴艺术; 、周铭孙;全国钢琴演奏(业余)考级(跨世纪新版)曲目讲解(第六级)(上)[J];钢琴艺术; 郝向明-优秀的西特小提琴练习曲[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 、张海坤-学好钢琴的必要条件[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 、韩燕玲-视唱基础训练研究[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 、顾惠珍-将口风琴运用于音乐教学的尝试[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 、金晶-谈高等师范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 、甘璧华-21世纪中国“传统和声教学”的理由与应对[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 、吕忠福-高师音乐学生学好钢琴的策略与途径[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 、常佳-关于小提琴民族化理由的一些深思[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 、黄伊娜-乐圣贝多芬钢琴才能的启迪——对中国当前钢琴教学的一点深思[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 、刘波-巴托克与他的《小宇宙》[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泰尔;莱蒙的《练习曲》OP.37 NO.26[N];音乐周报; 、;小提琴的练习曲与音阶[N];音乐周报; 、乐桃;张乐让你大吃一惊[N];中国文化报; 、宋湘锴;乐由心出沁人肺腑[N];音乐周报; 、黄瑂莹;新编《全国钢琴演奏考级作品集》实用辅导(二十七)[N];音乐周报; 、伦毅杰;音乐在倾听——听米开朗基罗·卡波纳拉弹琴[N];音乐周报; 、中国音乐学院樊禾心;钢琴教学中演奏技术的训练[N];音乐周报; 、熊政;弹出“爱国之声”华蓥11岁女孩全国拿金奖[N];广安日报; 、卞萌;通向高级技艺的必经之路[N];音乐周报; 、本报记者紫茵;深圳向“钢琴之城”跨越[N];音乐周报;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潘澜;席曼诺夫斯基音乐风格的演变轨迹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 、张彬;西方钢琴前奏曲的三个重要阶段[D];华东师范大学; 、陈晶;基督教会学校女子音乐教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 、萧舒文; 、孙月;音乐作用存在方式并及真理自行置入艺术作品的形而上学研宄[D];上海音乐学院; 、秦川;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与演奏的五度关系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 、赵云;文化视域中的中国当代钢琴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 、郏而慷;论音乐演绎的忠实性与创造性[D];南京艺术学院; 、屠艳;亚纳切克的歌剧《卡佳·卡巴诺娃》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 、周佼佼;电子音乐作品的“分层解读法”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周磊;肖邦练习曲技巧特点的分析[D];西安音乐学院; 、马银瑜;肖邦练习曲的艺术特色和演奏技巧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 、宋丽娜;肖邦《练习曲》的音乐学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 、方怀群;试论肖邦练习曲在钢琴艺术史中的开创性[D];上海师范大学; 、吕夏霓;“缓急法”在肖邦练习曲中的体现[D];天津音乐学院; 、严晨;李斯特《十二首超级技巧练习曲》的艺术特点与演奏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 、孙佳佳;李斯特《十二首超级练习曲》情感特征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 、郭翔;论罗塞练习曲的练习策略及其对乐曲演奏的帮助[D];上海音乐学院; 、李元阁;哈默林《十二首小调练习曲》的音乐结构及演奏技法剖析[D];武汉音乐学院; 、李长翰;激情与内敛的完美结合[D];湖南师范大学;。

肖邦钢琴曲波兰舞曲《英雄Op.53》论文分析

肖邦钢琴曲波兰舞曲《英雄Op.53》论文分析

肖邦钢琴曲波兰舞曲《英雄Op.53》[ 摘要] 经典的作品是民族的和人民的,代表一种民族奋进精神。

本文从波兰舞曲的起源、特点和演奏,肖邦波兰舞曲《英雄》的历史背景和曲式以及演奏三方面分析研究这首民族的和人民的乐曲。

[ 关键词] 波兰舞曲;作品内涵波兰作曲家费列德里克·肖邦(1 8 1 0 —1 8 4 9 ),在钢琴演奏和作曲方面的高度才赋,从小便已显示出来:六岁起开始系统学习钢琴,七岁时发表他的第一首作品《g小调波兰舞曲〔》钢琴曲〕,八岁公开钢琴演奏。

1826—1829年,他进华沙音乐学院攻读音乐,毕业时他平素不爱夸奖人的老师已破例称他为音乐的天才。

在中学和音乐学院期间,肖邦还时常利用假期到波兰的许多地区旅行,仔细观察农村生活的各方面活动,聚精会神倾听民间的曲调。

在肖邦的家里,许多文化界来客的生动谈话中,他还接触到关于波兰的历史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许多问题。

就是这样,肖邦从生活中亲自观察到的东西,远比他的老师教给他的更多。

他对波兰民间音乐的美质的深切体会,对他的祖国特有的诗意之情,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年复一年地深深烙印在他的意识之中的。

1830年,由于国内政治局势动荡,肖邦动身到国外旅行,但是这一去,正如他自己的悲惨预感那样,就此同他的祖国永诀了。

肖邦的音乐背景来自严格的古典乐派式的训练,基础建立在巴哈、莫扎特、海顿和贝多芬上,他的钢琴曲作品自由地驱使弹奏技巧,传达出优美的音响效果,和声具有明暗与深度,转调非常巧妙,节奏能自由地流泻变化,多彩的装饰音能融合在曲子中。

肖邦的创作几乎全是钢琴曲。

大体上可以用他离开祖国的那一年作为两大时期的分界。

他在1830年之前的创作已经可以看到同波兰民间音乐的直接联系,这已经形成了他自己的创作风格。

但也有因袭风靡一时的偏重技巧的传统写法,这在他的两首钢琴协奏曲和变奏曲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在1830年之后,肖邦的创作已完全成熟。

从1838年到1845年,是肖邦最丰产的年头,他的最重要的作品,如几首叙事曲和奏鸣曲,最优秀的波兰舞曲和玛祖卡舞曲等,都是在这段时间写出的。

肖邦钢琴音乐作品中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探讨论文

肖邦钢琴音乐作品中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探讨论文

肖邦钢琴音乐作品中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探讨论文肖邦钢琴音乐作品中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全文如下:摘要:肖邦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具有重要地位的作曲家之一,是西方音乐史上唯一一位以钢琴创作为主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也是浪漫主义音乐语汇的创造者之一。

在他的音乐作品当中,旗帜鲜明地体现了浪漫主义时期几点重要的美学观念――反叛一切理性的束缚,注重自我情感的抒发、对本民族音乐的重视和其作品中潜在的标题性等。

这些美学观念都构成了肖邦音乐的独特艺术魅力。

关键词:肖邦钢琴音乐浪漫主义美学特征整个19世纪的欧洲政治风云变幻莫测,欧洲人民不仅在日常生活上受到政治、经济的影响,在思想文化领域也受到了更大影响,进步人士纷纷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观念。

自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新思想、新观念,呈现出多种思想风格特征。

在文学艺术领域,也出现了反对传统和古典、要求解放创新的呼声。

19世纪20年代,西方音乐进入到了“浪漫主义时期”。

受文学、建筑、美术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一时期的音乐艺术也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美学观念。

1830年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促使了欧洲各国人民意志奋发和民族意识的觉醒,并形成了进步的浪漫主义思潮,出现了以维也纳的舒伯特、法国的柏辽兹、德国的韦伯、舒曼和门德尔松、波兰的肖邦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进步的浪漫主义作曲家。

肖邦Fryderyk Chopin,1810~1849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和音乐教育家。

波兰自18世纪后半叶就一直处于民族危机中,肖邦的音乐创作思想正是伴随着波兰民族解放斗争而形成的。

他一生的创作主要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是波兰时期,与西欧浪漫主义音乐不同的是,波兰的浪漫主义具有更为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和民族意识,在肖邦后半生的音乐创作我们可以看到他的音乐作品中处处受着波兰民族音乐观念的影响。

第二时期是巴黎时期,肖邦后半生生活在法国巴黎,巴黎是19世纪西欧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浪漫主义文学、美术等艺术在这里得到了极为辉煌的发展和繁荣,同时也对肖邦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肖邦抒情性乐曲在练耳教学中的优越性论文

肖邦抒情性乐曲在练耳教学中的优越性论文

肖邦抒情性乐曲在练耳教学中的优越性摘要:肖邦创作的夜曲旋律有一个重要的特色,那就是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在音乐当中,具有一定的“歌唱性”,在他创作的19首夜曲当中,作品的主题明显,在听辨过程中能够使学生更易找到分辨的感觉。

学生可以模仿旋律的进行并通过自己的内心感觉尽力将旋律哼唱出来,通过钢琴伴奏的提醒,能够明确旋律的主题,同时这也加强了学生对作品的音乐记忆。

学生在训练之初能够得到满足感,势必会激发他们练耳的兴趣。

关键词:抒情性音乐旋律线条调性转换特色音程为了提高学生练耳水平,教师在听辨训练中有时盲目追求听辨的数量与技术难度,这一误区忽视了学生的接受的能力范围与兴趣的培养,尤其是对于新生来讲,他们更加喜欢主题明确、旋律性强的作品进行练习。

相比之下,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所创作的作品更适用于练耳的教学,其作品都带有自身的主观性色彩,在每一时期所创作的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风格各异,尤其是肖邦的钢琴作品,他一生共创作四部叙事曲、十余部波兰舞曲包括《军队》、《英雄》,二十六首钢琴前奏曲,二十七首钢琴练习曲包括《离别》、《革命》,四部谐谑曲、三部钢琴奏鸣曲,十九首夜曲,五十八首马祖卡,两首钢琴协奏曲等众多完美的作品,其钢琴作品数量是其他作曲家所无与伦比的。

因此,肖邦的钢琴作品针对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讲,作品难度适中,在练耳的选材上具有更加广泛的选择性与针对性。

下面就具体从两个大方面来看:1.抒情性音乐:首先,从肖邦创作的夜曲与圆舞曲来看,这两种体裁的旋律是属于抒情性风格,尤其是夜曲,它带有唯美、悲凉的色彩。

在这一类音乐的听觉效果上会发现旋律富有“演唱性”,音乐极具特色。

肖邦将自身所要陈述的内容与情感表达地更为细致。

具体主要从旋律的走向、调性转换以及特色音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1)旋律的走向与调性转换听辨出乐曲的主题是听辨旋律的首要前提,否则将影响旋律的完整听记。

在练耳课的教学过程中,旋律的听记是一项带有难度的训练,它本身带有综合的性质,包括乐句、节奏的综合考察,乐句当中又包括调式、和声、音的走向等要求,节奏则更加明显。

高考作文素材大全:伟大的爱国者肖邦

高考作文素材大全:伟大的爱国者肖邦

这篇关于⾼考作⽂素材⼤全:伟⼤的爱国者肖邦,是⽆忧考特地为⼤家整理的,希望对⼤家有所帮助!本⽂题⽬:爱国议论⽂论据:伟⼤的爱国者肖邦——让⾳乐成为祖国的骄傲波兰⾳乐家肖邦诞⽣之际,正是俄国极⼒向外扩张,侵吞波兰之时。

少年时代的肖邦就有着强烈的爱国情绪,他很⼩的时候就知道⽤琴声来宣泄他的情绪。

1830 年,法国爆发了⾰命,这极⼤地推动了欧洲各国的民族主义⾰命运动,波兰的爱国⼒量⼜重新振奋了起来。

华沙动荡不安的局势,使得肖邦的家⼈、⽼师和朋友都敦促他尽早出国深造,为此,肖邦⼀直处于激烈的思想⽃争中:因为爱国⼼使他想留下;⽽事业⼼⼜使他想离去。

他也预感到:⼀旦这次离开华沙,他将再也不能回到家乡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

离开华沙不久后,肖邦在报纸上看到了华沙爆发了起义、波兰⼈民奋起反抗的消息,这让肖邦兴奋不已。

肖邦急切地希望回国与波兰⼈民并肩作战,可是他的⽗亲和朋友劝阻他不要放弃⾃⼰的追求,还要求他通过⾳乐创作和演奏去为祖国争得荣誉。

他的作家朋友维特维茨基在⼀封信中写道:“当祖国处于⽣死存亡之际,没有任何⼀个波兰⼈能保持平静。

亲爱的朋友,你还记得吗,你远赴他乡不是为了消沉,⽽是为了在艺术中完善⾃⼰,成为你的家庭和国家的安慰与骄傲。

”肖邦反复思考之后还是留了下来。

在巴黎浓郁的艺术⽓氛中,肖邦在⾳乐上⼤为精进,⼼胸和头脑也变得更为开阔,终于成了的⾳乐⼤师。

肖邦逝世后,他的遗体按照他的遗愿埋葬在了巴黎拉雪兹墓地,紧挨在他最敬爱的作曲家贝利尼的墓旁。

那只从华沙带来的银杯中盛满的祖国的泥⼟,撒在了肖邦的棺⽊上,⽽他的⼼脏则被带回到他的祖国,埋葬在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地中,这个举动⾮常符合这位钢琴诗⼈的愿望,因为⼗九年如⼀⽇,他的⼼⼀直都在祖国。

诺昂时期肖邦心理其创作论文

诺昂时期肖邦心理其创作论文

诺昂时期的肖邦心理与其创作摘要弗雷德列克·肖邦作为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作曲家,不仅仅因为其创新了钢琴的体裁,更由于其音乐内部显著的个性色彩而永留钢琴史册。

本文从肖邦在法国度过的后半生中的诺昂这一特殊地理位置着手,采用搜集、整理、总结其在诺昂时期创作作品的经过与其心理动态分析,重新发掘、实现作曲家的创作原动力,给予法国小镇诺昂以本该有的人文价值。

关键词:诺昂时期肖邦心理创作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a一肖邦生平波兰不朽的钢琴家弗雷德列克·肖邦,同样作为作曲家永垂钢琴音乐史册。

他被人称为“钢琴诗人”,不只因为其出色的作曲与演奏技巧,也同时暗示着其作品中深邃的情感世界。

童年的天赋显露,为肖邦塑造了一个典型天才的成长之路。

肖邦6岁开始习琴,8岁公演,16岁进入华沙音乐学院,19岁毕业。

对于现代社会的教育体制来说,这种经历也是颇具有传奇色彩的了。

次年,在其老师的鼓励下,肖邦动身赴法,进行专业深造与机会的寻觅,进入其人生的另一个全新时期。

1831年起,在这位伟大的作曲家定居巴黎之后,人生的轨迹也随之与法国、波兰两国的命运紧密相连。

在1849年,这位才华横溢的作曲家因为肺结核,客死他乡。

法国没有吝啬,厚葬与他。

肖邦之生,昭示着钢琴作曲领域一个全新时期与钢琴体裁完善的开始,肖邦之死,预示着纯浪漫派情趣音乐的新的发展奠基。

二诺昂之于肖邦在肖邦短暂的人生历程中,可以简单的分为两部分,前一半二十年的波兰生活和后一半二十年的法国生活。

就其创作生涯来说,不能不单独提及最后一半人生,虽身处异乡,但其创作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优于波兰时期,所以第二故乡的创作根基是我们首先应当给予充分重视的。

在法国的二十年中,从肖邦开始创作《降e大调华丽圆舞曲》起,至其《f小调玛祖卡舞曲》终止,可以说是肖邦成熟时期的代表作,而在这些代表作品中,肖邦在诺昂时期就创作了50多部。

代表作中的三分之二都是在诺昂完成的,包括第二、第三钢琴奏鸣曲、幻想曲、船歌、摇篮曲、第四叙事曲,最后三首大波兰舞曲及其他作品。

音乐论文 肖邦

音乐论文 肖邦

肖邦和他的《升C小调圆舞曲》肖邦的全名是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波兰人。

他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肖邦一生的创作大多是钢琴曲,被誉为“钢琴诗人”。

舒曼称他的音乐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它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

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个纤弱、儒雅、温柔而又有才的男子。

肖邦一生创作了大约二百部作品,其中大部分是钢琴曲,著名的有:两部钢琴协奏曲、三部钢琴奏鸣曲、四部叙事曲、四部谐谑曲、二十四首前奏曲、二十首练习曲、十八首波兰舞曲、四首即兴曲等等。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升C小调圆舞曲》。

在外界的评论中,肖邦的《升C小调圆舞曲》是一首热情奔放的作品。

每当我紧张,烦心时,非听这首曲子不可。

我觉得这首曲子体现了诗人浅浅的浪漫,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听得我心有戚戚焉。

我认为这首曲子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缓慢、悠扬、抒情,又带着一点浅浅的悲伤。

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头高傲的梅花鹿在冬日的暖阳中,缓缓地漫步在丛林之中。

整个画面温和而平静。

转而进入第二部分,梅花鹿不再是缓缓地漫步,而是张开了四条腿,迅速有力地奔向远方,越跑越快,扬起地面上的一些灰尘,给人一种气势蓬勃、强劲的感觉。

第三部分又回到第一部分的曲调,画面切换,仿佛到了梅花鹿的老年时期,在静静地回忆这些美好的过往。

整首曲子有一种哀伤的基调,但最能抚平人们心中的不安。

这首曲子的创作背景是在肖邦和女作家乔治·桑相识相爱,却又因为种种原因而分开后,肖邦回忆起曾经和乔治·桑的点点滴滴,写下了这首曲子。

乍一听,会感到它的旋律很美,实际上它隐藏着一种说不出来的悲哀。

1849年10月,肖邦在巴黎逝世,年仅39岁,但这样一位伟大的音乐家还是永远离开了我们。

肖邦既是波兰的肖邦,也是世界的肖邦,更是浪漫时代的肖邦和永恒的肖邦。

他那悠扬空灵的琴音,不正穿过近2个世纪的巨变时代,一直在今天的夜空中闪烁吗?。

浅谈肖邦的激流论文

浅谈肖邦的激流论文

浅谈肖邦的激流论文
《肖邦练习曲》,后人给这首曲调有漩涡感觉的肖练起名为“激流”。

这首肖练是一首比赛常用的曲目,对手指的独立性,手的伸缩舒张,节奏要求很高。

在练习右手的颗粒性的同时,左手部分也不可忽略,不可一带而过的简单处理。

开头注意找准占位,左手可以稍微灵活放松自由一点。

黑键部分不建议用指尖,指腹更加容易发力,踏板遵循肖邦本意,不用换的太干净。

这首肖练里有巴赫的动机,左右手相互交替跑动,是一种巴洛克与浪漫派的结合。

因此弹这首曲子,不能过炫过快,要有音乐性,不可真的像激流一样杂乱无章,要有规律性、严谨,不可破坏结构性。

通过调整桨舵,在激流中掌握平衡。

《肖邦练习曲》作于1829年,肖邦受巴赫的影响深,巴赫让肖邦无限景仰。

肖邦透彻的研究巴赫的音乐,将巴赫的作曲理想贯穿于自己的音乐创作中。

在创作中追求巴赫那样的激情和理性之间的平衡。

李斯特称肖邦为“巴赫的狂热弟子”。

这首练习曲和巴赫的《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的第一首C大调前奏曲有很多相似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初识肖邦》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 2011 年 3 月 29 日
初识肖邦
【摘要】他是音乐天才,是“钢琴诗人”;他满腔爱国热忱,却被迫流亡国外,甚至临死前都无法完成自己的心愿――再踏上那片日夜苦苦思念着的土地,而留在他身边的仅仅是一杯被他带在身边的来自祖国的泥土;他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他,是“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他,就是肖邦。

延续了两个世纪的辉煌,无可挑剔的技术,感性与浪漫的结合,加上略带忧郁地摇曳,肖邦的作品把内在的精髓诠释地淋漓尽致,浑然天成而无不让人叹服。

【关键词】音乐家爱国钢琴曲《C小调练习曲》
一、肖邦的生平
1810年的3月1日,在华沙郊区一个名叫热拉佐瓦-沃拉的小镇上,一位伟大的音乐家诞生了。

肖邦——作为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他不仅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还是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在波兰,肖邦被视为神童,6岁时,在他的姐姐和母亲教授下,他开始学习钢琴。

肖邦是个音乐天才,他自幼喜爱波兰民族音乐,从小就展现出他惊人的音乐天赋,他的第一首作品B大调和G小调波兰舞曲创作于1817年,也就是他7岁那年。

这无疑体现出了肖邦不同寻常的即兴创作能力,因此,他在华沙被誉为“第二个莫扎特”。

第二年,也就是1818年,肖邦第一次登台演奏,8岁的肖邦在一次慈善音乐会上演奏了阿达尔伯特·吉罗维茨的作品,,从此他跻身波兰贵族的沙龙。

1822年起肖邦师从约瑟夫·艾尔斯内(1769年—1854年)学习音乐理论和作曲,一年后公开演奏了德国作曲家费迪南德·里斯(1784年—1838年)的作品。

1826年从中学毕业后,肖邦在音乐学院继续跟随约瑟夫·艾尔斯内学习钢琴演奏和作曲。

肖邦作曲相当勤奋,他发表的第二部作品是B大调钢琴和管弦乐变奏曲,来自莫扎特的歌剧唐·乔望尼,几年后在德国引起了轰动,1831年罗伯特·舒曼作为音乐评论家在莱比锡的一份19世纪最重要的音乐报纸中,以《作品二号》为题,写道:“先生们,向天才脱帽致敬吧”,对肖邦的作品给予极高的评价。

1829年至1831年间,肖邦在华沙、维也纳和巴黎各地举行了多场音乐会,他的演出受到了专业报刊的高度评价,“柔和的演奏,难以形容的流畅,能够唤起最深感受的完美演绎。

”,他是“音乐地平线上最闪亮流星中的一颗”。

二、肖邦的曲子
肖邦的音乐留给大家的不仅是美的享受,还是一个质的突破,他的曲子,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技术领域的财富。

他一生创作了大约二百部作品。

其中大部分是钢琴曲,著名的有:两部钢琴协奏曲、三部钢琴奏鸣曲、四部叙事曲、四部谐谑曲、二十四首前奏曲、二十首练习曲、十八首波兰舞曲、四首即兴曲等等也正因为这样,他被誉为“钢琴诗人”。

肖邦的音乐优美动人,极富浪漫气息,他的和声新颖大胆,富于表现;他的音乐语言成为他独特的个性体现,是与任何人都不相同的浪漫主义的诗意的歌唱。

就他的练习曲而言,肖邦创作的练习曲不仅具有传统意义上的练习曲的训练专项技巧的功能,其本身的艺术价值也十分突出。

首先,它们具有高度的独创性,把艺术性和技术性完美的融合在一起,避免了十九世纪初以来,钢琴练习曲常流于单纯技术性的机械,平庸和枯燥。

从技术的角度看,肖邦的练习曲的技术题材中最为集中,训练价值最为有效的,而且可以说它们开拓了近现代钢琴的新天地。

从音乐的角度看,肖邦的练习曲已不是单纯的练习曲,而是真正的艺术品珍品,是很好的音乐会表演曲目。

肖邦的练习曲为后世的“艺术性练习曲”“音乐会练习曲”开辟了道路。

对于肖邦练习曲的内容及价值,肖邦的权威研究家尼克斯曾说:“不论是从审美的观点还是技巧的观点来看,肖邦的练习曲比起任何作曲家的同类作品绝无逊色。


三、我的感动
如果肖邦只是一名音乐家,那么像我这样的学生不会给予他太多的关注,但是在他身上,却有一种精神深深打动着我,吸引着我。

我想只有真正的艺术家才能深刻的拥有这种精神并一生不放弃。

欣赏肖邦,更因为他那炙热的爱国情怀。

一九三一年七月,肖邦离开维也纳返回波兰。

但是,当他途经斯图加特的时候,突然得到起义失败,华沙沦陷的惨痛消息。

这不幸的消息如千斤重锤敲碎了肖邦的心。

他孤零零一个人走回旅馆,悲痛、愤怒使他坐卧不安,他在屋里踱来踱去。

硝烟弥漫的祖国,火光冲天的华沙,倒到血泊中的起义者……这些景象萦绕着肖邦,使他不得安宁。

他痛苦地闭上了双眼,他的心紧缩起来。

天黑了,肖邦点燃一支蜡烛放在桌前,摊开日记本,挥笔写道:“……莫斯科鬼子将成为世界的统治者吗?他们践踏着成千上万的死尸填满的坟墓,他们放火焚烧城市!啊!为什么我连一个莫斯科鬼子都不能杀啊?……”他突然放下笔,霍地站立起来,用尽全力捶击钢琴,大声呼吼道:“不!波兰不会亡!绝不会亡!”
他把这炽烈燃烧着的感情凝结在音符里,他把全部的悲愤之情倾泻在钢琴上,肖邦的钢琴曲《C小调练习曲》就是在这种心境下创作出来的。

这首乐曲悲愤、激昂,曲调忽而上升,忽而急剧地下降,发出猛烈的咆哮,像一匹烈马在感情的波涛里搏斗、奔腾。

这首乐曲充满了刚毅、坚强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所以人们通常又把这首钢琴曲称作《革命练习曲》。

正是这首曲子,让我深深地迷恋上了肖邦。

在这首乐曲里,肖邦把自己的悲愤和祖国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波兰民族在华沙起义失败后顽强不屈的意志。

这是肖邦的一部著名代表作,影响较大。

由于肖邦的音乐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体现出波兰人民热爱自由、渴望民族解放的强烈愿望。

《C小调练习曲》使我们感受到肖邦悲愤的情感,严正的抗议,有力的号召和波兰人民前仆后继的奋勇精神,以及他对起义必将成功的必胜信念。

在那个局势紧张的时刻,肖邦的父亲建议肖邦暂时先留在国外,最终,肖邦离开故乡波兰移居到了法国巴黎。

肖邦到达巴黎的时候,法国正处于君主立宪的“七月王朝”时期,王朝代表的是金融资产阶级的利益,金钱统治着社会的一切。

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巴黎,尽管在文化艺术上有着悠久的传统,成为全欧的文化艺术中心之一,可是,正如肖邦在巴黎时所说的:“这里有最辉煌的奢侈。

有最下等的卑污,有最伟大的慈悲、有最大的罪恶;每一个行动和言语都和花柳有关;喊声、叫嚣、隆隆声和污秽多到不可想象的程度,使你在这个天堂里成为茫然不知所措,也就是说谁也不过问一个人是怎样生活的......。

”为了在巴黎站
稳脚跟,肖邦和上层社会的人士交往。

环境决定了他"非生活在这个圈子里不可。

1833年初,肖邦在给多·泽瓦诺夫斯基的信中写道:“我已经进入最上层的社会,与大使、公爵、部长交往,......因为据说高尚的趣味是从这里出发的;假如有人在英国或奥地利大使馆听过你,你马上就有更大的才能了;假使沃德蒙公爵夫人庇沪你,你马上就弹奏得更好。

”由此可见,肖邦在巴黎尽管假快打开了局面、获得了成功,但他是不满意的。

上层社会的奢华和虚假,无法安慰一位满怀亡国之恨的流亡者那痛苦的心灵。

1832年底,他写了一封信给巴黎的优美艺术部长:“一个不能再忍受祖国的悲惨命运而来到巴黎已将近一年的波兰人——这是我向阁下作自我介绍所能使用的全部头衔——恭顺地向您请求把音乐学院大厅供他一月二十日举行音乐会用......”。

这封信清楚地表明了肖邦在巴黎的身分和他的心情。

和上层人物交往,日益使他感受到“假发所掩盖的是巨大的空虚。

”唯有和波兰侨胞在一起,他才感到亲切。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肖邦就是抱着这样的悲愤之情,与生活了20年的祖国别离。

他在日记中写道:“我觉得,我离开华沙就永远不会再回到故乡了。

我深信,我要和故乡永别。

啊,要死在不是出生的地方是多么可悲的事!”1830年11月2日,在肖邦踏上奔赴维也纳的旅程之际,送别的友人拦住了他的马车,送上一只盛满祖国泥土的银杯,并深情唱道:“不论你在哪里逗留、流浪,愿你永不将祖国遗忘,绝不停止对祖国的热爱,以一颗温暖、忠诚的心脏。

”从此在巴黎,他开始以演奏、教学和作曲为生。

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却很勉强。

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

舒曼称他的音乐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

他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

肖邦的晚年生活非常孤寂,他痛苦地称自己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

根据肖邦的遗愿,他被葬于巴黎市内的拉雪兹神父公墓,下葬时演奏了奏鸣曲Op. 35中的葬礼进行曲。

虽然肖邦被葬在巴黎的拉雪兹神父公墓,但他要求将他的心脏装在瓮里并移到华沙,封在圣十字教堂的柱子里。

柱子上刻有圣经马太福音六章二十一节:“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哪里。

”。

拉雪兹神父公墓里的肖邦墓碑前,总是吸引著许多参访者,即使是在死寂的冬天里,依然鲜花不断。

后来肖邦在波兰的好友将故乡的一罐泥土带到巴黎,洒在肖邦的墓上,使肖邦能够安葬在波兰的土地下。

2010年是肖邦诞辰两百周年,波兰政府将今年命名为肖邦年,以此纪念这位伟大的音乐家,这位半生颠沛流离、客居他乡、然而又将一片赤诚之心献给祖国的波兰之子。

作为一名音乐家,更作为一名爱国志士,肖邦值得我们永远记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