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毒性早期快速评价方法(1)

合集下载

遗传毒性的检测与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遗传毒性的检测与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可以有几十种喷油量控制模式(瞬态与稳态)
喷油规律
在系统设计时考虑了适当的喷油规律
喷油提前角
完全由控制器ECU自动控制
喷油压力
完全由控制器ECU自动控制
怠速
可根据水温实时修正
可根据附件功率进行实时修P正PT课件
4
1.3 电喷系统的其他重要功能
电控还能:
提供附加的控制(各缸平衡、可变怠速和闭环控制、减速断油 和启动控制等等)
PPT课件
49
4.1.2 控制器ECU功能(整车部分)
车速计算及输出——供仪表和最高车速限制使用 档位计算
根据车速和发动机转速计算档位 用于挂档怠速控制,改善驾驶性 起动电机控制 排气制动控制 怠速和驱动怠速控制 挂档时发动机负载加大,采用驱动怠速控制可以实现分档控制 此时PID参数和指令怠速转速均发生变化 怠速微调——对发动机怠速转速进行细微调整 PTO控制——用于各种需要进行转速调整的场合(如:水泥搅拌机) 巡航控制——自动维持恒定的车速,减轻驾驶员的疲劳 防抖(ASD)控制 ——改善车辆在挂档起步、急加速和急减速过程的平顺性 空调控制 根据空调负载调节发动机怠速转速 根据车辆对动力性的需求和发动机的工作状况对空调压缩机进行开/关控制 燃油水含量超标报警——油水分离器中的蓄水杯水位超过一定高度是会报警 CAN通讯——整车其它控制器和仪表之间的通讯
• 3.玉柴欧三系列共轨柴油机是国家实施国3、国4标准后,在原玉柴 欧二系列发动机的基础上专门开发,重新设计进气系统,功率覆盖范 围140~390马力。与原玉柴欧二系列发动机相比,主要应用电控高 压共轨、四气门及曲轴箱结构。
• 4.玉柴欧三系列共轨柴油机具有低排放、低噪声等特点

病毒载体遗传毒性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病毒载体遗传毒性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病毒载体遗传毒性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何伟伟;周长慧;郑明岚;李嫚琪;崔文腾;方雅励;王晓炜;常艳
【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年(卷),期】2024(38)4
【摘要】随着基因治疗产品逐渐进入市场,迫切需要建立病毒载体介导的遗传毒性评价方法。

目前应用广泛的病毒载体主要有2种:慢病毒载体和腺相关病毒载体。

慢病毒载体能够稳定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而腺相关病毒载体基因组在宿主细胞核中主要以附加体形式存在,仍能以低频率随机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其整合方式包括随机整合和靶向整合。

本文对已有的病毒载体介导的遗传毒性评价方法,包括脱靶修饰的全基因组分析、整合位点分析、核型分析和评估细胞转化潜力试验等进行综述,并对建立准确快速的病毒载体介导的遗传毒性的评价体系予以展望,以期为进一步完善和研发新的病毒载体遗传毒性评价方法提供参考。

【总页数】7页(P314-320)
【作者】何伟伟;周长慧;郑明岚;李嫚琪;崔文腾;方雅励;王晓炜;常艳
【作者单位】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检查长三角分中心;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8;R965.3
【相关文献】
1.医疗器械遗传毒性评价方法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2.遗传毒性试验在评价口腔材料生物安全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3.遗传毒性基因突变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4.评价净化饮用水的化学毒性和遗传毒性的新方法
5.基于计算毒理学的遗传毒性评价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十二章遗传毒性监测方法及其评价

第十二章遗传毒性监测方法及其评价

P402二章遗传毒性检测方法及其评价第一节遗传毒理学测试的常规分类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对各种环境因子遗传毒性效应的生物检测在毒理学研究中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们在环境污染监测及环境保护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大量的遗传学分析方法被用于识别生殖细胞诱变剂、体细胞诱变剂、潜在的致癌剂,以及与人类健康相关的各种各样的遗传改变,所涉及的方法已经超过200种。

根据遗传毒性效应检测方法所涉及的终端指标范围,可以把它们划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检测基因突变;第二类检测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结构和/或数目的异常改变;第三类测定DNA损伤的标志、如DNA损伤修复的激发、DNA加合物的形成、姐妹染色单体交换、体细胞重组及DNA链断裂等。

表12 -1列举了检测这三类遗传毒性效应的主要方法。

P403P404续表12 -1本章将讨论上述四类测试方法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的一些测试方法的利弊。

第二节基因突变测试概述基因突变的检测主要有正向和反向二类。

正向突变改变野生型基因,使得有关基因失活而表现出可检测的表型变异。

相反,回复突变是通过突变使原突变子中失活的基因功能恢复,从而表现野生型表型。

一、微生物突变分析由于微生物分析具有突变检测速度快、费用低、突变检出相对容易等方面的优势,相关方法在遗传毒性物质的初步筛查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1.沙门氏菌一组氨酸回复突变分析(Salmonella -histidine reversion mutation) 用微生物检测突变的常用方法是在具有特定营养缺陷的菌株中选择回复个体。

沙门氏杆菌组氨酸操纵子含有一系列结构基因如hisF、H、B、G、D、G、0。

Ames及其同事所建立的沙门氏菌一组氨酸回复突变分析法,在一系列组氨酸依赖型菌株中检测发生了回复突变而不再需要外源组氨酸的回复突变子。

实验利用若干不同基因型的菌株,每个菌株具有其独特的回复突变“热点”序列,可以由不同类型的碱基置换和移码诱变剂诱发P405回复突变。

药物的遗传毒性及评价

药物的遗传毒性及评价
药物的遗传毒性及评价

章节目标
2.熟悉
药物引起遗传毒性 的原理、机制
1.掌握
药物遗传毒性的基本 概念、类型
3.了解
遗传毒性的评价与 方法
一、药物致遗传物质损伤的类型突变 大突变
染色体畸变 染色体数目畸变 染色体结构畸变
一、药物致遗传物质损伤的类型
三、药物致遗传损伤的评价及检测方法
(二)染色体畸变检测方法
微核试验 微核可出现在多种细胞中,但在有核细胞中较难与正常核的分叶 及核突出物相区别。由于红细胞在成熟之前最后一次分裂后数小 时可将主核排出,而保留微核于PCE细胞中,通常计数PCE细胞 中的微核,以筛查受试药物是否具有突变性
三、药物致遗传损伤的评价及检测方法
一、药物致遗传物质损伤的类型
(一) 突变的基本概念
染色体畸变 染色体数目畸变 染色体偏离正常数目称为染色体数目畸变,又 分整倍体和非整体改变 染色体结构畸变 由于染色体或染色单体断裂,造成染色体或染 色单体缺失,或引起各种重排,从而出现染色体结构异常的称为 染色体畸变或染色体结构畸变
一、药物致遗传物质损伤的类型
三、药物致遗传损伤的评价及检测方法
(一)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
哺乳动物培养细胞基因突变实验 HGPRT和TK可分别使6-硫代鸟嘌呤转移上磷酸核糖,是5-溴脱 氧尿嘧啶核苷磷酰化,它们的代谢产物可渗入DNA引起细胞死亡 。正常细胞在含有这些碱基类似物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在致突 变物作用下,此两个位点发生突变的细胞对这些碱基类似物具有 抗药性,能继续分裂并形成集落,基于突变集落数,计算突变频 率,评价药物的致突变性
烷化剂的致突变作用 烷化剂是指能提供甲基或乙级等烷基与DNA和蛋白质的共价结 合物质,对DNA和蛋白质都有强烈的烷化作用。

毒理学评价的四个阶段和内容

毒理学评价的四个阶段和内容

毒理学评价的四个阶段和内容毒理学评价是对化学物质作用于生物体产生的毒性效应进行系统评价的科学方法。

它主要分为四个阶段:毒性筛选、毒性评价、毒性机制研究和风险评估。

第一阶段:毒性筛选毒性筛选是对化学物质进行初步评估的阶段,目的是迅速识别出具有潜在毒性的物质,以便后续进行更详细的毒性评价。

常用的毒性筛选方法包括体外试验和动物模型试验。

体外试验一般包括细胞毒性试验、体外组织/器官模型试验等,这些试验可以初步评估化学物质的细胞毒性、基因毒性、能够引发突变的潜能等。

动物模型试验则是在活体动物中进行的,例如急性毒性试验和长期毒性试验等,这些试验可以评估物质对动物的毒性效应、致癌潜能等。

毒性筛选的目的在于为后续的毒性评价提供参考,以便高效地筛选出有毒物质,减少后续评价过程中的时间和资源浪费。

第二阶段:毒性评价毒性评价是对具有潜在毒性的物质进行详细评估的阶段。

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对物质的毒性效应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生殖毒性、致畸作用、致突变性等。

在毒性评价过程中,常常会综合使用动物试验和体外试验,以获取更全面、准确的毒性效应信息。

急性毒性试验通常用来评估物质对动物的急性毒性效应,了解物质对生物体的一次暴露能否引起明显的毒性反应。

而慢性毒性试验则是对动物进行长期暴露,以评估物质的长期危害效应。

生殖毒性试验主要关注物质对生殖系统的影响,包括对生殖功能、生殖细胞和胚胎的影响等。

致畸作用试验主要用来评估物质对胚胎发育的影响,包括对胚胎发育畸形和胚胎潜在致畸的潜能。

位于第三阶段的毒性机制研究可以帮助解释毒性评价中的观察结果。

第三阶段:毒性机制研究在毒性评价阶段,往往会发现某些物质具有潜在的毒性效应,但具体的毒性机制尚不清楚。

毒性机制研究的目标是深入研究物质的毒性机制,理解物质如何对生物体产生毒性效应。

该阶段常常使用体外实验和细胞实验方法,通过分析物质对细胞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细胞内代谢等的影响,以及对动物组织和器官的影响,来探索物质的毒性机制。

毒理学评价的主要方法

毒理学评价的主要方法

毒理学评价的主要方法
毒理学评价的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急性毒性评价:通过对试验动物进行单次或短期接触某种物质后观察其毒性反应,并确定最低致死剂量(LD50)来评估其急性毒性。

2. 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评价:通过长期暴露试验动物于某种物质,观察其在较长时间内的毒性反应,并确定毒性效应的发生阈值、无效剂量等指标来评估其亚慢性或慢性毒性。

3. 遗传毒性评价:通过基因突变试验、染色体畸变试验等方法,评估某种物质对基因和染色体的遗传毒性效应。

4. 畸胎毒性评价:通过在动物妊娠期间暴露于某种物质后观察胚胎发育异常情况,评估其对胚胎的毒性效应。

5. 致癌性评价:通过长期动物实验或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评估某种物质对人类或动物致癌的潜在风险。

6. 突变原性评价:通过基因突变试验等方法,评估某种物质对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的突变诱导能力。

7. 生态毒理学评价:通过在实验室或自然环境中观察某种物质对生物群体、生态系统以及环境的影响,评估其对生态系统的毒性效应。

以上是毒理学评价的主要方法,不同的方法可以综合应用,以全面了解某种物质的毒性潜能和风险。

ICH遗传毒性标准试验组合的最新要求--ICHS2(R1)人用药物遗传毒性试验和结果分析指导原则介绍(一)

ICH遗传毒性标准试验组合的最新要求--ICHS2(R1)人用药物遗传毒性试验和结果分析指导原则介绍(一)

发布日期20080729栏目化药药物评价>>综合评价ICH遗传毒性标准试验组合的最新要求--ICHS2(R1)人用药物遗传毒性试标题验和结果分析指导原则介绍(一)作者黄芳华部门正文内容审评二部黄芳华从2006年9月开始,ICH提出对遗传毒性指导原则进行修订改版,ICH 专家组对遗传毒性试验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讨论修订,并起草了S2(R1):Guidance on Genotoxicity Testing and Data Interpretation forPharmaceuticals Intended for Human Use(人用药物遗传毒性试验和结果分析指导原则)。

该指导原则于2008年3月6日达到ICH进程的第二阶段。

根据协调进程,该指导原则由ICH委员会向ICH三方的管理部门(欧盟、日本和美国)以征询国内外的意见。

该指导原则将替代ICH原来的遗传毒性研究的两个指导原则(S2A和S2B),这将对药物遗传毒性研究产生重大的影响。

及时了解国际遗传毒性技术要求的进展,对于国内遗传毒性的研究也有重大意义。

该指导原则对遗传毒性试验标准组合、体内外试验的要求及结果分析和评价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以下是ICHS2(R1)关于遗传毒性标准试验组合的要求。

一、基本原理药品注册要求对其潜在性遗传毒性进行全面评价。

大量回顾研究表明许多被细菌回复突变(Ames)试验检出是致突变剂的化合物是啮齿类动物致癌剂。

加上体外哺乳动物细胞试验可提高灵敏度和加宽遗传学物质的检测谱,但是同时也降低了预测的特异性,即提高了阳性结果发生率(而该结果与此啮齿类动物致癌性不相关)。

然而,组合方法仍是合理的,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单一试验能检测所有与肿瘤发生相关的遗传毒性机制。

标准试验组合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如下:i.用细菌回复突变试验评价致突变性。

该试验能检出相关的遗传学改变和大部分啮齿类动物和人类的遗传毒性致癌剂。

ii.遗传毒性还应采用与哺乳动物细胞体外和/或体内试验进行评价。

毒理学评价的四个阶段和内容

毒理学评价的四个阶段和内容

毒理学评价的四个阶段和内容通常包括以下:
1. 急性毒性试验(Acute Toxicity Testing):
这是毒理学评价的第一阶段,主要目的是确定物质在短时间内(通常是一次或几次接触后)对生物体产生的有害效应。

内容包括:经口、皮肤接触和吸入途径的急性毒性试验,计算LD50(半数致死剂量),即导致一半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

2. 遗传毒性试验(Genotoxicity Testing):
这个阶段评估物质是否能够引起遗传物质(DNA)的损伤,这可能导致突变、癌症或其他遗传疾病。

内容包括:Ames试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微核试验等。

3. 亚慢性毒性试验(Subchronic T oxicity Testing):
在这个阶段,物质的毒性效应在较长时间内(几周到几个月)被研究。

内容包括:重复剂量毒性试验,观察动物的行为变化、体重变化、血液学参数、生化指标、器官重量和病理学改变等。

4. 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性试验(Chronic T oxicity and Carcinogenicity Testing):
这是最长的一个试验阶段,通常持续数月到数年,旨在评估物质长期暴露对生物体的影响,包括潜在的致癌性。

内容包括:生命周期研究,观察生长发育、生殖能力、寿命以及肿瘤发生率等。

在这些试验中,除了直接的毒性效应外,还会考虑物质的代谢途径、蓄积效
应、剂量-反应关系以及敏感群体(如孕妇、儿童和老人)的特殊反应。

这些信息对于全面评估物质的安全性和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具体的试验设计和要求可能会根据监管机构的指导原则和物质的特性进行调整。

遗传毒性及其评价

遗传毒性及其评价

03
遗传毒性物质检测与识别
化学分析方法
色谱法
利用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 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实现物质 的分离和检测,如气相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等。
质谱法
通过测量离子质荷比来鉴定化 合物结构,具有高灵敏度、高 分辨率和高准确性等优点。
核磁共振法
利用核磁共振现象研究物质的 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提供丰 富的结构信息。
常用的试验系统有小鼠淋巴瘤细胞试验和大鼠肝细胞试验等。
02 03
哺乳动物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通过观察化学物质是否诱导哺乳动物生殖细胞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 来评价其遗传毒性。常用的试验系统有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和大鼠微核试 验等。
转基因动物模型试验
利用转基因动物模型来评价化学物质的遗传毒性,如转基因小鼠模型可 用于检测化学物质对特定基因的影响。
评估人群对遗传毒性物质的暴露水平,包括暴露 途径、暴露频率和暴露时间等。
风险特征描述
综合分析暴露评估和危害识别的结果,对遗传毒 性物质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描述。
危害识别
识别遗传毒性物质可能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如致 癌性、致畸性、致突变性等。
预警机制建立
建立遗传毒性物质的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潜 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分析结果
体外试验结果显示该药物具有遗传毒性,但体内试验未观 察到明显遗传毒性表现。综合分析认为,在推荐剂量下使 用该药物,遗传毒性风险较低。
案例三:某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估
添加剂概述
评估方法
采用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突变试 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等方法进行评估。
该食品添加剂常用于改善食品口感和色泽。
评估结果
该食品添加剂在多个遗传毒性试验中均未表 现出阳性结果,提示其在推荐使用量下对人 类的遗传毒性风险较低。

遗传疾病的遗传风险评估方法

遗传疾病的遗传风险评估方法

遗传疾病的遗传风险评估方法遗传疾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对个体和家庭健康造成了广泛的影响。

为准确识别遗传疾病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遗传风险评估方法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遗传疾病的遗传风险评估方法,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和遗传咨询中的重要性。

一、家族史调查家族史调查是最常用的遗传风险评估方法之一。

通过询问患者或家属关于亲属患病情况的细节,如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叔伯姑舅等,可以获取宝贵的遗传信息。

家族史正常的情况可能是低风险或普通人群的风险,而家族中多个成员患有相同疾病的情况,则提示家族遗传疾病的存在。

二、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是一种较为准确的遗传风险评估方法。

遗传咨询师通过与患者或家属的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个人和家族的疾病史、遗传史和生活习惯等因素,为患者提供专业指导和建议。

在遗传咨询的基础上,基因检测可以检测特定基因的突变,并评估患者患遗传疾病的风险。

三、代谢性疾病风险评估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遗传风险。

代谢性疾病风险评估通过测量体重指数(BMI)、血压、血糖和血脂等指标,评估个体患代谢性疾病的风险。

此外,还可以通过家庭成员的代谢性疾病情况、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等因素,综合评估个体的遗传风险。

四、肿瘤遗传学咨询肿瘤是一类常见的遗传疾病,有明显的遗传风险。

肿瘤遗传学咨询通过家族史调查、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等方法,评估个体患肿瘤的遗传风险。

根据评估结果,可根据个体的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和筛查措施,减少遗传肿瘤的发生。

五、遗传风险评估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遗传风险评估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遗传风险评估,可以识别高危人群,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干预,减少遗传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此外,遗传风险评估还可以为个体提供基因咨询服务,帮助个体了解自身的遗传风险,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

六、结语遗传疾病是临床医学中的重要问题,对于个体和家庭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遗传毒性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遗传毒性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遗传毒性检测方法及其应用不可否认,科技的迅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改变,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其中,遗传毒性就是一个热点话题。

遗传毒性是指化学物质对生物体所遗传的遗传物质(DNA)或染色体造成的变异或损伤。

它不仅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影响环境的稳定。

因此,一些监管机构逐渐意识到了遗传毒性检测的重要性。

1. 遗传毒性检测方法遗传毒性检测方法主要分为实验室检测和无损检测两种,下面分别介绍。

1.1 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是目前遗传毒性检测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

它可以通过加入化学物质到细胞培养物中来模拟生物体内的环境。

加入化学物质后,观察细胞的DNA是否存在缺陷来评价化学物质的遗传毒性。

实验室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菜单酵母基因突变试验、显微镜评估显微核形态和小鼠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等多个检测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速度快,结果准确,是一种可靠的检测方法。

1.2 无损检测无损检测也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它可以在不伤害生物体的前提下对化学物质的遗传毒性进行检测。

无损检测主要包括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法、荧光背景下细胞成像技术、细胞膜电位检测等。

这些技术可以在体外、无创伤地检测出化学物质的遗传毒性,成本和时间都相对低廉,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2. 遗传毒性检测的应用目前,遗传毒性检测在食品安全、环境保护、新药研发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1 食品安全食品中存在很多的添加剂和杂质,有部分会对人体造成遗传物质的损害,从而导致健康问题。

例如合成甜味剂,如果不进行遗传毒性检测,可能会对人的DNA造成损伤,引起突变或癌症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对于食品添加剂和杂质,进行遗传毒性检测,可以有效地保障食品安全。

2.2 环境保护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化学物质污染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

对于污染源进行遗传毒性检测,可以有效地评估化学物质对环境安全所带来的潜在危害。

这样,可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环境污染,从而保障自然生态的平衡。

遗传毒性试验

遗传毒性试验

04
实验步骤与操作
样品准备
样品类型
选择相关样品类型,如细胞、 细菌、病毒等,根据实验目的
和要求准备。
样品浓度
确定样品浓度,以适应细胞生 长和实验需求。
样品纯度
确保样品纯度,避免杂质干扰 实验结果。
细胞培养与处理
01
02
03
细胞来源
选择合适的细胞系或原代 细胞,确保细胞株的遗传 背景和性质清楚。
细胞培养条件
提供适宜的细胞培养条件 ,包括温度、湿度、气体 等。
细胞生长与传代
根据实验需求,对细胞进 行生长和传代。
细胞收获与制片
细胞收获
在适当的时机终止细胞生 长,并进行收获。
细胞制片
将收获的细胞制作成适合 观察和计数的制片。
制片染色
根据实验要求,对制片进 行染色或特殊处理。
结果观察与计数
观察指标
建议与改进
采用标准化的实验方法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建议采用国际上认可的标准 化的实验方法,如国际化学物质毒性评价委员会(CTA) 推荐的方法。
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
对于实验结果,应该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确定结果是否具 有统计学显著性,并比较不同组之间的差异。
增加实验样本数量
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可以增加实验样本数量,以 减少误差和偶然因素的影响。
2023
遗传毒性试验
目录
• 实验简介 • 实验种类与方法 • 实验原理 • 实验步骤与操作 • 实验结果解读 • 实验注意事项与建议
01
实验简介
定义与目的
定义
遗传毒性试验是一种生物学试验,用于检测化学物质、辐射 等对生物体遗传物质的损伤,评估其致癌风险。

HMS-01的遗传毒性评价

HMS-01的遗传毒性评价

HMS-01的遗传毒性评价
陈弋;孙青䶮;黎翔;孙旸;刘霞
【期刊名称】《药学实践与服务》
【年(卷),期】2024(42)4
【摘要】目的检测HMS-01的遗传毒性,并对其进行临床前安全评价研究,为后续该药物进入临床试验提供支持。

方法采用鼠伤寒沙门氏菌进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评价HMS-01的遗传毒性。

结果HMS-01在20.6、61.7、185.2、555.6、1666.7、5000μg/皿的6个剂量下,无论有无代谢活化条件,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均无致突变性。

结论在本实验剂量范围内,HMS-01未见致突变性。

【总页数】5页(P147-150)
【作者】陈弋;孙青䶮;黎翔;孙旸;刘霞
【作者单位】海军军医大学药学系临床药学教研室;先导物成药性研究全国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
【相关文献】
1.利用大型蚤和斑马鱼评价腈纶废水好氧-厌氧处理过程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变化
2.牡蛎壳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的生物相容性评价
3.一种肠镜润滑消泡剂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生物学评价
4.益母草碱对胚胎-胎仔发育毒性和遗传毒性的评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遗传毒性试验

遗传毒性试验
生物信息学
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 组学等数据进行分析,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遗传毒性作 用的机制和预测模型。
联合毒性作用研究
混合暴露
研究多种化学物质同时暴露对人体的联合毒性作用,评估真实世 界中的风险。
剂量加和与协同作用
研究不同化学物质之间的剂量加和与协同作用,解释联合毒性作 用的机制。
试验流程与步骤
01
02
试验流程:一般包括样 品准备、试验实施、结 果分析等步骤。
试验步骤
03
04
05
1. 样品准备:选取适量 的待测化学物质,进行 适当溶解和稀释,以制 备不同浓度的样品。
2. 试验实施:将样品分 别加入到含有细菌或哺 乳动物细胞的试验体系 中,观察并记录各浓度 下细胞的生长情况、突 变情况等。
样品预处理与制备
样品预处理
为满足试验要求,需对收集的样品进行预处理,如干燥、粉 碎、过滤等。
样品制备
根据试验方案要求,将预处理后的样品进行制备,如混合、 溶解、稀释等。
样品检测与质量控制
样品检测
采用可靠的检测方法对样品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以确定样品的质量和纯度 。
质量控制
为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检测 标准、检测方法、检测频率等。
03
试验结果分析与解读
数据分析方法
描述性统计
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归纳 ,找出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
假设检验
根据预先设定的假设,对试验数据 进行检验,判断是否拒绝或接受该 假设。
方差分析
比较不同组别数据的差异,确定实 验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回归分析
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 系,确定影响结果的多个因素及其 权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毒性早期快速评价方法武元峰,栾洋,戚新明,任进*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安全评价研究中心,上海 201203摘要:遗传毒性评价是药物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早期、快速地获得药物可能的毒性反应数据,是当前遗传毒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介绍几种目前应用比较广泛或有较好应用前景的早期、快速的遗传毒性评价方法,包括Ames II 试验、Gadd45 GreenScreen试验、高通量体外彗星试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微核试验,主要围绕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简要操作流程、预测毒性的可信度以及与传统方法相比的优缺点等展开。

同时简要介绍计算机辅助毒性预测模型以及基因芯片技术在遗传毒性评价中的应用。

关键词:遗传毒性;安全性评价;Ames II试验;Gadd45 GreenScreen试验;高通量彗星试验中图分类号:R96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 - 6376 (2011) 04 - 0244 - 07Advance in study on early and rapid assays of genotoxicityWU Yuan-feng, LUAN Yang, QI Xin-ming, REN JinCenter for Drug Safety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Shanghai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201203, ChinaAbstract: Genotoxicity assessment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drug safety evaluation. Recently, how to obtain the data of potential side effects rapidly in early phase of drug research is one of the hot points in genetic toxicology. This review summarized several prospective approaches including Ames II test, Gadd45 GreenScreen test, high-throughput in vitro comet test, and micronucleus test using flow cytometry, and their principles, brief procedure, validation, advantages, and potential problems. Additionally, this review gave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computer-assisted toxicity prediction model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array in genotoxicity evaluation. Key words: genotoxicity; safety evaluation; Ames II test; Gadd45 GreenScreen test; high-throughput in vitro comet test保证药物的安全性是新药研发的重要任务。

遗传毒性评价因其可以预测药物的致突变性或致癌性而越来越受重视。

目前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z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Regis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ICH)发布的用于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标准遗传毒性组合试验包括细菌致突变试验(如Ames试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试验(可选,如小鼠淋巴瘤Tk基因突变试验或体外染色体畸变试验等)和哺乳动物体内试验(如体内微核试验、彗星试验等),但这些传统遗传毒性试验并不适用于早期快速筛选。

在药物研发阶段及早并快速地获得药物的毒性反应数据,可以降低药物的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

因此,研究者采用各种新技术,致力于开发可以早期、快速评价药物遗传毒性的新方法。

1Ames II试验(Ames波动试验)Ames试验是遗传毒性评价的经典方法之一。

但传统Ames试验需要5~6种菌株(TA97、TA98、TA100、TA102、TA1535、TA1537),实验过程涉及到培养大量的琼脂平板以及繁复的平板菌落计数等,耗费实验材料多,费时费力,且受试化合物用量大。

这些问题使传统的Ames试验无法成为一种可高通量地用于早期筛选的评价方法。

基于此,Gee 等[1]通过开发新的菌株,并改进传统Ames试验方法,开发出新的Ames试验,即Ames II试验,又称Ames波动试验。

1.1基本原理收稿日期:2011-06-0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807045/B07070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2008ZX09305-007,2009ZX09501-033,2009ZX09301-001)作者简介:武元峰(1985—),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药物毒理学。

Tel: (021)20231000-1303 E-mail: yfwu_045@*通讯作者 任进,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药物毒理学。

Tel: (021)20231972 E-mail: jren@菌株方面,Gee等[1]开发的6种沙门氏菌株(TA7001~TA7006)在组氨酸合成操纵子上各有一个独特的点突变,这6种点突变(T∶A→C∶G、T∶A→A∶T、T∶A→G∶C、C∶G→T∶A、C∶G→A∶T、C∶G→G∶C)包含了所有点突变的可能性,将6种菌株混合在一起(TAmix),即能够检测出所有可以诱发点突变的化合物。

再配合一种传统Ames 试验中采用的菌株TA98(该菌株用于检测移码突变),Ames II试验只要采用TAmix和TA98就可以检测出可以诱发点突变和移码突变的化合物。

实验方法方面[2],Ames II试验摒弃了传统试验所用的固态琼脂平板培养方法,而采用液态微孔板培养方法。

即在微孔板中进行受试物和菌株的孵育,利用培养基中的特殊指示剂溴甲酚紫,当孔中有回复突变的菌株生长,使培养基pH值降低时,该指示剂由紫色变为黄色。

利用酶标仪在特定波长进行扫描,可记录培养基为黄色孔的数量,也即反应出受试物的致突变性。

全过程可以全自动由机器完成,真正实现了高通量化。

1.2简要操作流程将受试物和TAmix或TA98菌株在24孔板中进行孵育,37 ℃振荡90 min后,每孔的混合物平均分到384孔板中的48个孔中,37 ℃继续孵育48 h。

酶标仪读取A462,计算每个样本48孔中黄色孔的数量,与阴性对照的自发突变相比后,得出每个样本的突变频率。

1.3方法确证Gee等[2]首先对该方法进行了确证,测试了30种已知化合物,与美国国家毒理学计划(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NTP)数据库中已有的传统Ames试验结果对比,发现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一致性达到88%。

另外,来自多家制药企业和政府组织的研究人员进行了国际多实验室的Ames II确证[3]。

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不仅具有高度一致性(84.2%),且不同实验室之间的结果可重复性也达到了89.5%。

最近,Kamber等[4]利用Ames II试验测试了更多化合物(71种),以NTP数据库中传统Ames试验结构为参照,在4个方面将Ames II试验与传统Ames试验进行了更全面的对比,包括试验结果的一致性、诱导突变谱的一致性、阳性结果是否需要S9以及在预测啮齿类致癌性方面的相关性。

与之前的对比结果相类似,两种方法在上述4个方面也基本保持一致。

1.4优点Ames II试验由于上述在菌株以及实验方法上的改进,具有自发突变率低、受试物消耗少以及可以高通量化等优点,见表1。

表1Ames II试验的优点Table 1 Advantages of Ames II experiment test项目传统Ames试验 AmesII试验 AmesII优点菌株 TA97,TA98,TA100 TAmix,TA98 菌株自发突变率低培养方法培养皿微孔板受试物消耗少突变鉴定方法人工计数克隆 pH指示剂能够实验高通量1.5问题和展望目前Ames II试验中所用菌株只有TA98是ICH 指导原则中的指定菌株,而TA7001~TA7006菌株并不在ICH指导原则范围内。

这使得Ames II试验在常规遗传毒性检测上受到了限制。

不过最近已有人将TA100、TA1535、TA1537菌株和大肠杆菌的2个菌株(wp2 uvrA和wp2 [pKM101])纳入了Ames II试验[4],这使得Ames II试验能够符合ICH指导原则,有望应用于常规遗传毒性评价。

2GreenScreen HC Gadd45a-GFP遗传毒性检测试验目前已建立的体外哺乳动物细胞试验,如小鼠淋巴瘤Tk基因突变试验、体外染色体畸变试验等,在预测受试物的致癌性方面,虽然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但特异性却很低[5-7]。

这种高频率的假阳性事件一方面迫使人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此结果做出合理的科学解释,另一方面使得很多可能很有前景的候选新药无辜被否定。

于是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特异性更高的体外哺乳动物遗传毒性试验,Hastwell等[8]开发的GreenScreen HC Gadd45a-GFP 试验正是此类方法的一种。

2.1基本原理Gadd45基因(Growth arrest and DNA damage inducible genes)是生长抑制和DNA损伤诱导家族的一员,是一种细胞增殖的负调控因子。

它通过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周期蛋白抑制因子p21W AF1/Cip1、细胞周期蛋白激酶Cdc2和组蛋白等结合而发挥DNA修复、细胞周期检查点调控和诱导细胞凋亡等功能[9]。

许多研究表明,多种遗传毒性物质,包括苯并芘、依托泊苷、丝裂霉素C、顺铂、紫杉醇和过氧化氢等,都可以诱导Gadd45基因的表达上调。

Hastwell等[8]利用这一特点,将Gadd45基因的启动子与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融合,构建了一个报告基因表达载体。

将此载体转入人淋巴瘤Tk6细胞中,用受试物处理细胞,通过检测细胞中的绿色荧光强度,间接反映受试物的遗传毒性。

2.2简要操作流程将受试物与稳定转染报告基因载体的Tk6细胞在96孔板中孵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