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子宫收缩力异常宫缩乏力协调性妇产科学
重医大妇产科学习题及答案07异常分娩
![重医大妇产科学习题及答案07异常分娩](https://img.taocdn.com/s3/m/071c92c2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ab.png)
七异常分娩(一)选择题1.有关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子宫收缩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均正常,仅收缩力弱。
B.容易发生胎儿官内窘迫C.不宜静脉点滴催产素D.潜伏期不宜应用杜冷丁E.多数产妇自觉持续性腹痛,且产程延长2.关于不协调性子官收缩乏力,正确的是:A.子宫肌肉不协调性收缩,致使官腔内压力过低B.为无效宫缩C.产妇干宫缩间歇期时安静,腹痛消失D.子宫收缩极性倒置,但不影响宫口扩张E.一般不会出现胎儿宫内窘迫3.有关子宫痉挛性狭窄环描述,正确的是:A.子宫壁某部肌肉呈痉挛性不协调牲收缩过强收缩形成的环状狭窄B.此环可从腹部扪清C.破膜后环可自行消失D.此环可随子宫收缩上升而上升E.不阻碍胎儿先露下降4.造成子宫收缩乏力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是:A.过多的使用镇痛或镇静剂B.妊娠期子宫肌纤维数目少C产妇疲劳过度或受到不良刺激,多可造成高张型宫缩乏力D.胎先露压迫宫颈时间过长E子宫肌肉对参与分娩过程中的主要激素敏感度失调5.产程潜伏期是指:A规律性宫缩开始至宫口扩张3cmB阴道见红到宫口扩张3cmC腹痛开始到宫口扩张2cmD宫颈扩张开始到2cmE宫颈管消失开始到宫口扩张2cm6.潜伏期延长是指时间超过:A.8小时B.12小时C.14小时D.16小时E.20小时7.活跃期是指宫口扩张:A.l-3cmB.2-5cmC.3-7cmD.3-9cmE.3-10cm8.活跃期延长是指时间超过:A.5小时B.6小时C.8小时D.10小时E.12小时9.活跃期停滞是指宫口扩张停滞达:A.0.5小时以上B.1小时以上C. 1.5小时以上D.2小时以上E.3小时以上10.初产妇第二产程延长是指第二产程时间:A.超过0.5小时B.超过1小时C.超过2小时D.超过3小时E.超过4小时(二)名词解释活跃期停滞参考答案(一)选择题:IA2B3E4B5A6D7E8C9DIOC(二)名词解释活跃期停滞:进入活跃期后,宫口不再扩张达2小时以上,称为活跃期停滞。
2021临床医学 妇产科学-异常分娩-产力异常-宫缩乏力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2021临床医学 妇产科学-异常分娩-产力异常-宫缩乏力的临床表现及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8d4cbef37cd184254a35355c.png)
临床表现及诊断
分类: 协调性宫缩乏力(低张性宫缩乏力) 不协调性宫缩乏力(高张性宫缩乏力)
协调性宫缩乏力 —(低张性宫缩乏力)
症状:子宫收缩有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 收缩力弱,持续短、间歇长且不规律。 体症:宫缩高峰时,手指压宫底部出现凹陷
多属继发性宫缩乏力,常见于中骨盆与骨盆出口 平面狭窄、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等。 对胎儿影响不大
不协调性宫缩乏力 —(高张性宫缩乏力)
症症:宫口扩张缓慢,胎先露部下降停 滞,属无效宫缩。 间歇期子宫不能完全放松,致胎儿窘迫 多属原发性宫缩乏力,常见于胎位异常和头盆 不称。鉴别 :给予强镇静剂。
南华大妇产科护理学讲义09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南华大妇产科护理学讲义09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496500e7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d4.png)
第九章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第一节产力异常临床上把子宫收缩力异常分为宫收缩乏力和子宫收缩过强两类,每类又分协调性子宫收缩和不协调性子宫收缩。
(一)原因1.子宫收缩乏力(1)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2)子宫因素(3)精神因素(4)内分泌失调(5)药物影响2.子宫收缩过强(1)急产(2)催产素使用不当(二)临床表现1.子宫收缩乏力(1)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表现为子宫收缩具有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但收缩力弱,宫腔压力低,持续时间短,间歇期长而不规则。
当子宫收缩达极期时,子宫体不隆起而变硬,用手指压宫底部肌壁仍可出现凹陷,产程延长或停滞。
(2)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表现为子宫收缩的极性倒置,宫缩不是起自两侧子宫角、宫缩的兴奋点来自子宫的一处或多处,节律不协调,宫缩时,宫底部不强,而是中段或下段强,宫缩间歇期子宫壁不能完全松弛,表现为子宫收缩不协调,这种宫缩不能使宫口扩张,先露下降,属无效宫缩。
(3)产程图曲线异常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延长、活跃期停滞、第二产程延长或停滞、胎头下降延缓、胎头下降停滞。
2.子宫收缩过强(1)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
(2)不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
(三)对母儿的影响1.子宫收缩乏力(1)对产妇的影响:疲乏无力、肠胀气、排尿困难等,严重时可引起脱水、酸中毒、低血钾症、生殖道瘘、产后出血与感染。
(2)对胎儿的影响:胎儿宫内窘迫。
2.子宫收缩过强(1)对母体的影响:感染、产后出血、软产道损伤。
(2)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或死亡、新生儿产伤。
(四)处理原则1.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首先应寻找原因,如发现有头盆不称,估计不能从阴道分娩者,应及时行剖宫产术,如判断无头盆不称和胎位异常,估计能从阴道分娩者,则应考虑实施加强宫缩的措施。
2.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调节子宫收缩,恢复子宫收缩极性。
(五)护理评估1.病史询问产前检查情况,了解有无妊娠合并症,有无急产史及使用镇静药或止痛药的情况2.身体评估(1)产力方面:评估子宫收缩的节律性、极性。
妇产科学绝密题库
![妇产科学绝密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34e85e37eefdc8d376ee32ca.png)
大题专刊1.阴道流血常见的原因?2.盆腔包块有些什么疾病?3.阴道镜检查的适应症?第二章生理妊娠第三产程——参考答案:third stage of labor:即胎盘娩出期。
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约需5~15min,不超过30min。
临产——参考答案:true labor:子宫收缩有规律并逐渐增强,持续30s或以上,间歇5~6min一次,伴随进行性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和胎先露部下降。
试述子宫收缩的三大特点参考答案:正常宫缩具有如下特点。
(1)节律性: 正常宫缩是宫体肌不随意、有规律的阵发性收缩。
每次宫缩由弱到强(进行期),维持一定时间(极期),再逐渐减弱(退行期),直至消失(间歇期),如此反复,直至分娩结束。
(2)对称性和极性: 正常宫缩起自两侧宫角部(受起搏点控制),以微波形式迅速向宫底中线集中,左右对称,然后向子宫下段扩散,约15s均匀协调地遍及整个子宫。
此为子宫收缩力的对称性。
宫缩以宫底部最强、最持久,向下逐渐减弱。
宫底部收缩力的强度几乎是子宫下段的两倍,此为子宫收缩力的极性。
(3)缩复作用:宫缩时,宫体部平滑肌纤维缩短变宽,收缩后肌纤维虽重新松弛,但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的长度,经过反复收缩,肌纤维越来越短,这种现象称为缩复作用。
第二产程——参考答案:second stage of labor:即胎儿娩出期。
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
初产妇约需1~2h,经产妇通常数分钟即可完成,但也有长达1h者。
衔接——参考答案:engagement: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
骨盆轴——参考答案:axis of pelvis:通过骨盆腔各假想平面前后径中点的连线。
骨盆倾斜度——参考答案:inclination of pelvis:妇女站立时,骨盆入口平面与地平线所形成的角度。
胎盘剥离有哪些征象?参考答案:胎盘剥离有以下征象。
①胎盘剥离降至子宫下段,下段被动扩张,宫体狭长被推向上,使得子宫底变硬呈球形、升高可达脐上。
异常分娩—产力异常的护理(产科护理)
![异常分娩—产力异常的护理(产科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3958832e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37.png)
协调性宫缩乏力 不协调性宫缩乏力
• 又称高张性宫缩乏力。
• 指子宫收缩失去正常的节律性和对称性,极 性倒置。
• 这种宫缩不能使宫颈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 属无效宫缩。
原发性宫缩乏力 继发性宫缩乏力
• 指产程一开始,即出现子宫收缩乏力。
• 初产妇多见,临床上常表现为潜伏期延长。
• 需与假临产鉴别。肌内注射哌替啶100mg或 地西泮10mg缓慢静脉推注,用药后宫缩停止 为假临产,而真正的临产则宫缩逐渐加强, 并伴有宫颈口扩张。
✓ 产道梗阻时,可出现病理缩复环,处理不及时 可引起子宫破裂。
协调性宫缩过强 不协调性宫缩过强
• 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异常。
✓ 强直性子宫收缩:子宫内口以上的子宫肌层全 部陷于强烈的子宫痉挛性收缩,宫缩间歇期短 或无间歇,可致子宫破裂。
✓ 痉挛性狭窄环:子宫壁某部肌肉呈痉挛性不协 调性收缩所形成的环状狭窄,持续不放松。
对产妇的影响 对胎儿及新生儿的
影响
• 协调性宫缩过强造成急产,产道未得到充分 扩张,易造成产道撕裂,甚至严重损伤。
• 若有梗阻则可发生子宫破裂,危及母儿生命。 • 接生时常措手不及、消毒不严而造成感染。 • 产后子宫肌纤维缩复不良,可致胎盘滞留或
产后出血。
对产妇的影响 对胎儿及新生儿的
若宫缩仍不协调,可给予哌替啶或地西泮,使产妇充分休息。 若发现头盆不称或胎儿窘迫,应做好剖宫产术和抢救新生儿的各
项准备。
心理护理
• 提倡一对一的导乐陪伴分娩,给产妇以持续的科学的生理及感情 上的支持,可用语言和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加强沟通,减轻产妇 分娩疼痛,缩短产程,提高分娩质量。
• 做检查和治疗时应遵循知情同意的原则,以取得良好的配合。
子宫收缩乏力
![子宫收缩乏力](https://img.taocdn.com/s3/m/8112225f580216fc700afdfc.png)
子宫收缩乏力【概述】产力包括子宫收缩力、腹壁肌和膈肌收缩力以及肛提肌收缩力,其中以子宫收缩力为主。
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及极性不正常或强度、频率有改变,称为子宫收缩力异常。
临床上多因产道或胎儿因素异常形成梗阻性难产,使胎儿通过产道阻力增加,导致继发性产力异常。
子宫收缩力异常临床上分为子宫收缩乏力和子宫收缩过强两类,每类又发为协调性子宫收缩和不协调性子宫收缩。
【治疗措施】1.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不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一当出现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首先应寻找原因,有无头盆不称与胎位异常,了解宫颈扩张和胎先露部下降情况。
若发现有头盆不称,估计不能经阴道分娩者,应及时行剖宫产术,若判断无头盆不称和胎位异常,估计能经阴道分娩者,则应考虑采取加强宫缩的措施。
(1)第一产程1)一般处理:消除精神紧张,多休息,鼓励多进食。
不能进食者可经静脉补充营养,给邓10%葡萄糖液500~1000ml内加维生素C 2g。
伴有酸中毒时应补充5%碳酸氢钠。
低钾血症时应给予氯化钾缓慢静脉滴注。
产妇过度疲劳,可给予安定10mg缓慢静脉注射或度冷丁100mg肌肉注射,经过一段时间,可以使子宫收缩力转强。
对初产妇宫颈开大不足3cm、胎膜未破者,应给予温肥皂水灌肠,促进肠蠕动,排除粪便及积气,刺激子宫收缩。
自然排尿有困难者,先行诱导法,无效时应予导尿,因排空膀胱能增宽产道,且有促进子宫收缩的作用。
2)加强子宫收缩:经过一般处理,子宫收缩力仍弱,确诊为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产程无明显进展,可选用下段方法加强宫缩:①人工破膜:宫颈扩张3cm或3cm以上、无头盆不称、胎头已衔接者,可行人工破膜。
破膜后,胎头直接紧贴子宫下段及宫颈,引起反射性子宫收缩,加速产程进展。
现有学者主张胎头未衔接者也可行人工破膜,认为破膜后可促进胎头下降入盆。
破膜时必须检查有无脐带先露,破膜应在宫缩间歇期进行。
破膜后术者的手指应停留在阴道内,经过1~2次宫缩待胎头入盆后,术者再将手指取出。
子宫收缩力乏力的处理—临床执业医师《妇产科学》辅导
![子宫收缩力乏力的处理—临床执业医师《妇产科学》辅导](https://img.taocdn.com/s3/m/cb59c894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2e.png)
问题:27岁初产妇,妊娠40周,阵发性腹痛10⼩时,宫缩10~15分钟/次,持续3秒,宫⼝开⼤2cm。
16.出现上述临床表现的原因是 A.⼦宫收缩节律性异常 B.⼦宫收缩对称性异常 C.⼦宫收缩极性异常 D.⼦宫收缩缩复作⽤异常 E.腹肌和膈肌收缩⼒异常 答案:A 17.此时的处理原则应是 A.静脉滴注缩宫素 B.静脉满注麦⾓新碱 C.肌内注射哌替啶(杜冷丁) D.⼈⼯破膜 E.⽴即⾏剖宫产术 答案:C xg5240提问:既然为A.⼦宫收缩节律性异常,那么,肯定该打缩宫素。
不谢调性宫缩乏⼒,才该打杜冷丁!是吗?故答案错误。
解析: 宫缩乏⼒分为协调性宫缩乏⼒(具有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及极性,仅收缩⼒弱)和不协调性宫缩乏⼒(⼦宫两⾓的起搏点不同步或起搏信号来⾃多处,致使宫缩失去正常的对称性、节律性,尤其是极性)。
题中患者节律性异常,考虑为不协调性宫缩乏⼒。
此时的处理,教材中有如下描述:(不协调性宫缩乏⼒)处理原则是调节⼦宫收缩,使其恢复正常节律性及极性。
可予哌替啶100mg或吗啡10mg肌注,产妇充分休息后多能恢复为协调性⼦宫收缩,但对伴有胎⼉窘迫征象及伴有头盆不称者禁⽤强镇静剂,应尽早⾏剖宫产。
在⼦宫收缩恢复为协调性之前医学教育原创,严禁应⽤缩宫药物,以免加重病情。
由此,考虑本题选C⽆误。
其前提是判断患者为不协调性宫缩乏⼒。
相关内容 教材中有如下描述:协调性宫缩乏⼒时,第⼀产程应从预防宫缩乏⼒着⼿,解除产妇对分娩的⼼理顾虑与紧张情绪,指导其休息、饮⾷及⼤⼩便。
对于潜伏期出现的宫缩乏⼒,⾸先应与假临产相鉴别,必要时可⽤强镇静剂如哌替啶或吗啡肌注,镇静治疗后可使假临产的宫缩消失,⽽绝⼤多数潜伏期宫缩乏⼒者经充分休息后⾃然转⼊活跃期。
相关名词 ⼦宫收缩⼒乏⼒:uterine inertia 协调性宫缩乏⼒:⼜称低张性⼦宫收缩乏⼒,hypotonic uterine inertia 不协调性宫缩乏⼒:⼜称⾼张性⼦宫收缩乏⼒,hypertonic uterine inertia。
异常分娩产力异常
![异常分娩产力异常](https://img.taocdn.com/s3/m/dfa085074028915f814dc25a.png)
子宫收缩过强
【预防和处理】 1.有急产史者提前住院,一出现产兆立即作好接
生和抢救新生儿的准备;
2.产程中给予氧气吸入,并注意胎心情况。
3.产后仔细检查软产道
4预防产后出血和产后感染
5.新生儿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和vit K。
子宫收缩过强
*二 不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
1,痉挛性狭窄环 子宫局部肌肉痉挛性不协调性收缩形成环状狭 窄,多出现在子宫上下段交界处或近胎体的颈、 腰等狭窄部位。
-
(2)处理:一旦确诊为强直性子宫收缩,应及 时给予宫缩抑制剂,如25%硫酸镁20ml加 于25%葡萄糖20ml内静脉推注,若属梗阻 性原因,应立即行剖宫产术.若胎死宫内可 用乙醚吸入麻醉,若仍不能缓解强直性宫 缩,应行剖宫产术.
本章重点:
产力异常
1 子宫收缩乏力的主要原因和临床表现。
2 子宫收缩乏力的处理(胎儿娩出前缩宫 素使用的方法)
【预防和处理】
子宫收缩乏力
2.加强宫缩
温肥皂水灌肠(适用于胎膜未破,宫口扩张
不足4cm的初产妇)
人工破膜
目的 条件 注意事项
地西泮静脉注射
作用:使宫颈平滑肌松弛,软化宫颈,促进宫
口扩张。
用法:10mg v 2~6小时后可重复使用。
【预防和处理】
子宫收缩乏力
缩宫素静脉滴注:
适用于:无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胎心良好者。
活跃期:从宫口扩张3 cm到宫口开全,初产妇 约需4小时,超过8小时为活跃期延长;
宫口停止扩张持续2小时以上为活跃期停滞。
子宫收缩乏力
活跃晚期 胎头下降速度<1cm/h为胎头下降延缓。 胎头持续不下降1小时以上为胎头下降停滞。
子宫收缩乏力
第二产程: 宫口开全后,初产妇2小时以上,经产妇1小时
异常分娩-产力异常
![异常分娩-产力异常](https://img.taocdn.com/s3/m/159b7f27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a0.png)
异常分娩-产力异常异常分娩-产力异常产力异常(一)定义子宫收缩力是临产后贯穿于分娩全过程的主要动力,具有节律性、对称性、极性及缩复作用的特点。
任何原因引发的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及极性不正常或收缩力的强度、频率变化,均称为子宫收缩力异常,简称产力异常。
临床上子宫收缩力异常主要有两类:子宫收缩乏力,简称宫缩乏力,及子宫收缩过强,简称宫缩过强(uterine overcontraction),每类又分为协调性子宫收缩异常和不协调性子宫收缩异常。
一、子宫收缩乏力1. 病因①子宫肌源性因素②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③内分泌失调④精神源性因素⑤其他2. 临床表现及诊断①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又称低张性子宫收缩乏力。
特点为子宫收缩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均正常,仅收缩力弱,压力低于180Montevideo单位,<2次/10分钟,持续时间短,间歇期较长。
宫缩高峰时,子宫没有隆起,按压时有凹陷。
根据宫缩乏力的发生时期分为:原发性宫缩乏力和继发性宫缩乏力。
②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又称高张性子宫收缩乏力。
表现特点为宫缩失去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尤其是极性,宫缩的兴奋点来自子宫下段一处或多处,节律不协调、高频率的宫缩波自下而上扩散,不能产生向下的合力,致使宫缩时宫底部较子宫下段弱,宫缩间歇期子宫不能很好的松弛,使宫口扩张受限,胎先露不能如期下降,为无效宫缩。
3. 对产程及母儿影响①对产程的影响宫缩乏力使产程进展缓慢甚至停滞。
②对产妇的影响产程延长产妇休息不好、精神与体力消耗;呻吟和过度换气、进食减少,可出现精神疲惫、乏力、排尿困难及肠胀气。
③对胎儿的影响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伤、颅内出血及吸入性肺炎等。
4. 处理(1)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原发性或继发性子宫收缩乏力均应首先明确病因。
1)第一产程①一般处理:解除产妇对分娩的心理顾虑与紧张情绪,指导其休息、饮食及大小便,及时补充膳食营养及水分等。
②加强宫缩·人工破膜·缩宫素静脉滴注2)第二产程若无头盆不称应静脉滴注缩宫素加强宫缩,同时指导产妇配合宫缩屏气用力,争取经阴道自然分娩;胎头双顶径已通过坐骨棘平面且无明显颅骨重叠者,母儿状况良好,可等待自然分娩或行阴道助产分娩;若胎头衔接不良或出现胎儿窘迫征象应行剖宫产术。
妇产科高职答辩题库
![妇产科高职答辩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66ca34c733d4b14e8524685d.png)
卫生高级职称评审答辩试题库(妇产科学)附答案试题分类:理论部分、实践部分、进展部分理论=====第1道辩题=====001、受精卵着床需具备哪些条件?--------参考答案----------⒈透明带必须消失;⒉囊胚细胞滋养细胞必须分化出合体滋养细胞;⒊囊胚和子宫内膜必须同步发育并相互配合;⒋孕妇体内必须有足够数量的孕酮,子宫有一个极短的敏感期允许受精卵着床。
============第2道辩题============002、孕卵着床后子宫蜕膜的组成?--------参考答案----------子宫蜕膜可分为三部分:⒈底蜕膜:囊胚及滋养层接触的子宫肌层之间的蜕膜,以后发育成为胎盘的母体部分;⒉包蜕膜:覆盖在孕卵上面的蜕膜,它将孕卵与子宫腔隔开。
⒊真蜕膜:是除底蜕膜及包蜕膜以外覆盖在子宫腔表面其余部分蜕膜的总称。
============第3道辩题============003、胎盘的功能及进行物质交换的方式?--------参考答案----------胎盘物质交换的方式有:⒈简单扩散;⒉易化扩散;⒊主动转运;⒋其它如吞噬、融合等方式。
胎盘的功能:⒈气体交换;⒉营养物质供应;⒊排出胎儿代谢产物;⒋防御功能以增强胎儿免疫力;⒌合成功能:主要合成激素和酶等。
============第4道辩题============004、胎盘主要产生哪些激素和酶,产生于何部位?--------参考答案----------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由滋养层过渡型细胞及合体滋养细胞产生;⒉人胎盘催乳素:由合体滋养细胞产生;⒊雌激素:孕早期由黄体产生,孕2~3个月由胎儿、胎盘共同产生;⒋孕激素:早期由黄体生成,以后由合体滋养细胞产生;⒌缩宫素酶:由合体滋养细胞产生;⒍耐热性碱性磷酸酶:由合体细胞产生。
============第5道辩题============005、脐带的构成及其功能?--------参考答案----------脐带是连接胎儿与胎盘的带状器官,一端连于胎儿腹壁脐轮,另一端附着于胎盘胎儿面,由一条脐静脉,两条脐动脉构成,血管两侧含水量丰富的胶样胚胎结缔组织(华通胶)有保护血管作用。
子宫收缩乏力产妇的护理
![子宫收缩乏力产妇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1010ae4702d276a200292eef.png)
子宫收缩乏力产妇的护理子宫收缩乏力是临床上常见的产力异常,可影响产程进展和导致分娩进程受阻而危及母儿生命。
助产人员在产程观察中应进行严密监测,及时发现产力异常,积极配合医生寻找原因,适时正确处理可使难产转化为顺产,从而降低围产期母儿并发症。
一临床表现临床上子宫收缩乏力分为协调性和不协调性两类。
类型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
1.协调性宫缩乏力(低张性宫缩乏力)宫缩有节律性、极性和对称性,但收缩力弱,持续时间短而间歇时间长,宫腔压力低(<15mmHg),宫缩<2次/10分钟。
在宫缩的高峰期,子宫体隆起不明显,以手指按压子宫底部肌壁仍可出现凹陷,此种宫缩乏力多属继发性宫缩乏力,临产早期宫缩正常,多见于宫颈扩张活跃期,对胎儿影响不大。
2.不协调性宫缩乏力(高张性宫缩乏力) 其特点是子宫收缩的极性倒置,宫缩的兴奋点来自子宫下段的一处或多处,节律不协调;宫腔压力达20mmHg,宫缩时宫底部不强,而是子宫下段强;这种宫缩因为宫缩间歇期子宫壁不能完全松弛,致使宫口也不能如期扩张,不能使胎先露如期下降,属无效宫缩。
产妇自觉持续腹痛、拒按、烦躁不安,出现肠胀气、尿潴留等;胎儿一胎盘循环障碍,出现胎儿宫内窘迫;潜伏期延长。
3.产程曲线异常产程进展的标志是宫口扩张和胎先露部下将。
子宫收缩乏力时,表现在产程图上的异常主要有8种类型:①潜伏期延长(prolonged latent phase):从临产规律宫缩开始至宫口扩张3cm超过16小时;②活跃期延长(prolonged active phase):从宫口扩张3cm至宫口开全超过8小时;③活跃期停滞(protracted active phase):活跃期宫口扩张停止2小时以上;④第二产程延长(prolonged second stage):第二产程初产妇超过2小时、经产妇超过l小时,胎儿尚未娩出;⑤第二产程停滞(protracted second stage):第二产程达1小时胎头下降无进展;⑥胎头下降延缓(prolonged descent):活跃期晚期及第二产程胎头下降最快,若此阶段胎头下降速度初产妇<1.0cm/h,经产妇<2.0cm/h,为胎头下降延缓;⑦胎头下降停滞(protracted descent):活跃期晚期胎头不下降,停在原处达1小时以上;⑧滞产(prolonged labor):总产程超过24小时。
子宫收缩乏力
![子宫收缩乏力](https://img.taocdn.com/s3/m/547a091c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0e.png)
子宫收缩乏力产力包括子宫收缩力、腹壁肌和膈肌收缩力以及肛提肌收缩力,其中以子宫收缩力为主。
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及极性不正常或强度、频率有改变,称为子宫收缩力异常。
临床上多因产道或胎儿因素异常形成梗阻性难产,使胎儿通过产道阻力增加,导致继发性产力异常。
子宫收缩力异常临床上分为子宫收缩乏力和子宫收缩过强两类,每类又发为协调性子宫收缩和不协调性子宫收缩。
子宫收缩乏力是指宫缩的极性,对称性和节律性正常,但宫缩弱而无力,持续时间短,间歇时间长或不规则。
使胎先露对子宫下段及宫颈口压迫无力,即不足以使宫颈口以正常的速度扩张,造成产程延长或停滞,而导致母儿出现一系列并发症。
本病在胎位不正,头盆不称及多次妊娠、双胎、羊水过多等子宫局部因素者发病率较高,同时也见于精神紧张者如能及时正确的处理孕期及临产过程,则可减少子宫收缩乏力的发生。
子宫收缩乏力的病因多由几个因素综合引起,常见的原因有:1.产妇原因(1)子宫问题。
子宫发育不良、子宫畸形(如双角子宫(于副中肾管的尾端已大部错乱,纵隔已退化,致使单宫颈、单阴道,子宫底部牵强不全,子宫外观呈双角形,故称双角子宫或鞍状子宫。
)等)、子宫壁过度膨胀(如双胎、巨大胎儿、羊水过多等)、经产妇(multipara)子宫肌纤维变性或子宫肌瘤等,均能引起子宫收缩乏力。
(2)产妇精神。
初产妇(primipara)[尤其是35岁以上高龄初产妇(elderly primipara)],精神过度紧张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睡眠少,临产后进食少以及过多地消耗体力,均可导致子宫收缩乏力。
(3)内分泌失调临产后,产妇体内雌激素、催产素、前列腺素、乙酰胆碱等分泌不足,孕激素下降缓慢,子宫对乙酰胆碱的敏感性降低等,均可影响子宫肌兴奋阈,致使子宫收缩乏力。
(4)产妇合并有急、慢性疾病,或临产后过度疲劳,进食少,或第一产程后期过早使用腹压、或膀胱充盈影响胎先露下降等,均可造成宫缩乏力。
2.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胎先露不能紧贴宫颈部,不易反射性引起宫缩,常见于头盆不称、臀位、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横位等。
《妇产科学》第十一章异常分娩
![《妇产科学》第十一章异常分娩](https://img.taocdn.com/s3/m/917670157c1cfad6185fa787.png)
第十一章异常分娩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1、子宫收缩力异常: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异常或强度、频率有改变,称为子宫收缩力异常,亦称产力异常。
2、原发性子宫收缩乏力:是指产程一开始就出现宫缩乏力,宫口不能如期扩张,胎先露部不能如期下降,导至产程延长;多发生在潜伏期。
3、继发性子宫收缩乏力:是指产程开始子宫收缩正常,只是在产程较晚阶段时子宫收缩力转弱,产程进展缓慢甚至停滞;多发生在活跃期后期或第二产程。
4、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是子宫收缩具有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但收缩力弱,持续时间短,间歇时间长且无规律,当子宫收缩达极期时,子宫不降起,不变硬,用手指压宫底部肌壁仍可出现凹陷。
先露下降及宫口扩张缓慢,产程延长。
5、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是子宫收缩失去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极性倒置;宫缩的兴奋点不是起自两侧宫角部,而是来自子宫下段的一处或多处,收缩波由下向上扩散,收缩波小而不规律,频率高,节律不协调;宫腔内压力虽高,但宫缩时宫底部不强,而是子宫下段强,宫缩间歇期子宫壁也不完全松弛,这种宫缩不能使宫口扩张、胎先露下降,属无效宫缩。
6、潜伏期延长:从临产开始至宫口扩张3Cm称潜伏期。
初产妇正常约需8小时,最大时限16小时,超过16小时者,称潜伏期延长。
7、第二产程延长:第二产程初产妇超过2小时、经产妇超过1小时尚未分娩者,称第二产程延长。
8、滞产:总产程超过24小时者,称滞产。
9、强直性子宫收缩:指子宫颈内口以上的子宫肌层普遍或部分陷入强烈的痉挛性收缩状态;变称痉挛性子宫收缩。
10、漏斗骨盆:是指骨盆入口各径线值正常,但骨盆二侧壁向内倾斜,状似漏斗,故称漏斗骨盆。
常见于男性骨盆。
11、胎位异常:分娩时正常胎位除枕前位两种外,其余20种均为胎位异常。
12、持续性枕后位:在分娩过程中,胎头以枕后位衔接。
在下降过程中,胎头枕部不能向前转135°,直至分娩后期仍位于母体骨盆后方,致使分娩发生困难者,称持续性枕后位。
妇产科学名词解释大全face
![妇产科学名词解释大全face](https://img.taocdn.com/s3/m/b9db208e6529647d272852d0.png)
《妇产科学》名词解释分娩(delivery):妊娠满28 周(196日)及以后的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发动至从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
妊娠满28 周至不满37 足周之间(196-258 日)期间分娩称早产。
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足周(259~293日)期间分娩称足月产。
妊娠满42 周及以后(294日及294日以上)期间分娩称过期产。
预产期(expected date of confinement,EDC):按末次月经(LMP)第一日算起,月份减3或加9,日数加7。
如末次月经第一日是2007年9月10日,预产期应为2008年6月17日。
双顶径(biparietal diameter,BDP):两侧顶骨隆突间的距离,是胎头最大横径。
临床上用B超检测此值判断胎儿的大小,妊娠足月时平均长度约9.3cm。
分娩机转(mechanism of labor):指胎儿先露部为适应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在下降的同时,进行一系列被动的转动,以其最小的径线通过产道的过程。
包括: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外旋转。
衔接(engagement):胎儿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儿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
经产妇多在分娩开始后胎头衔接,部分初产妇在预产期前1~2周内胎头衔接,若初产妇已临产而胎头仍未衔接,应警惕有头盆不称。
下降(descent):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称为下降,是胎头娩出的首要条件,贯穿于分娩全过程,与其他动作相伴随,呈间歇性,宫缩时胎头下降,间歇时胎头又稍退缩。
总产程及产程分期:总产程指分娩全过程,是从开始出现规律宫缩直到胎儿胎盘娩出,分为3个产程:①第一产程:又称宫颈扩张期,指临产开始直至宫口完全扩张为止。
初产妇需11~12小时,经产妇需6~8小时;②第二产程:又称胎儿娩出期,从宫口完全扩张到胎儿娩出的过程。
初产妇需1~2小时,但不超过2小时,经产妇需数分钟即可,但不超过1小时;③第三产程:又称胎盘娩出期,从胎儿娩出后到胎儿胎盘娩出,需5~15分钟,不超过30分钟。
子宫收缩乏力
![子宫收缩乏力](https://img.taocdn.com/s3/m/59aeb66b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ab.png)
子宫收缩乏力子宫收缩乏力子宫收缩乏力(uterine inertia)指子宫收缩虽有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但间歇期长、持续时间短、收缩力弱。
子宫收缩乏力可以分成协调性宫缩乏力和不协调宫缩乏力;根据宫缩乏力发生的时机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宫缩乏力是指从产程一开始子宫收缩功能就低下,宫口不能如期扩张、胎先露不能如期下降,导致产程延长;继发性宫缩乏力是指产程开始子宫收缩正常只有在产程较晚阶段(多在活跃期后期或第二产程),子宫收缩减弱,产程进展缓慢其至停滞。
流行病学1子宫收缩乏力多发生于初产妇,尤其是高龄初产者。
相关疾病1单纯性肥胖、营养不良、贫血、双角子宫、纵膈子宫、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子宫肌瘤、尿潴留、协调性宫缩乏力、不协调宫缩乏力、活跃期停滞、第二产程停滞、胎头下降延缓、胎先露等。
病因与发病机制1子宫收缩乏力多发生于初产妇,尤其是高龄初产者,多由几个因素综合引起,常见的原因有1、影响子宫收缩乏力的有关因素(1)精神因素因产妇怕痛或对分娩及胎儿预后顾虑重重,尤其是35岁以上初产妇,由于过重的心理负担和精神紧张或情绪不佳等,干扰了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而影响子宫收缩。
(2)体质因素单纯性肥胖、营养不良、贫血或合并有急慢性疾病,均能导致子宫收缩乏力。
(3)内分泌,电解质异常临产后,产妇体内雌激素、催产素、前列腺素、乙酰胆碱及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不足,孕激素含量下降速度缓慢,子宫对乙酰胆碱的敏感性降低等,均可引起内分泌失调性子宫收缩乏力。
电解质浓度(如钾、钠、钙、镁等)异常,均可影响子宫肌纤维收缩能力;肌球蛋白、能力供应物质(ATP、磷酸肌酸)等的异常,亦可导致子宫收缩乏力。
在产程延长后引起的电解质、蛋白质及酶类的新陈代谢障碍,可加重子宫收缩乏力。
(4)药物影响妊娠晚期或临产后应用大剂量解痉剂、镇静剂、镇痛剂及麻醉剂,如硫酸镁、吗啡、哌替啶、氯丙嗪、巴比妥等,使子宫收缩受抑制而乏力,或使用子宫收缩剂的剂量不适当,可以引起子宫收缩不协调。
产科产力异常患者护理要点详解
![产科产力异常患者护理要点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b38799ce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64.png)
产科产力异常患者护理要点详解产力是指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排出的力量,包括子宫收缩力(简称宫缩)、腹肌与膈肌收缩力和肛提肌收缩力,其中子宫收缩力最重要,贯穿于分娩全过程。
临产后正常宫缩具有节律性、对称性、极性和缩复作用的特点,若某种或多种因素使宫缩失去上述特点,称子宫收缩力异常,简称产力异常(abnormal uterine action)。
产力异常分为子宫收缩乏力(uterine inertia)(简称宫缩乏力)和子宫收缩过强(uterine over contraction)(简称宫缩过强)两类又分为协调性和不协调性。
引起子宫收缩乏力的原因主要与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精神过度紧张、子宫肌源性因素(如子宫畸形、子宫纤维过度伸展、子宫肌瘤等)、内分泌失调(如产妇体内缩宫素与前列腺素合成及释放不足)及产程早期应用大剂量镇静、镇痛或解痉药物等有关。
强直性子宫收缩常见于缩宫素使用不当。
【疾病特点】1.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低张性子宫收缩乏力,hypotonic uterine inertia)临床特点为宫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及极性正常,仅表现为子宫收缩力弱,宫缩持续时间短而间歇时间长,即使在宫缩达高峰时,按压子宫底肌壁仍可出现凹陷,宫腔内驶压<15mmHg,致使宫颈不能以正常速度扩张,胎先露下降缓慢,使产程延长或停滞。
若产程一开始即出现宫缩乏力,称原发性宫缩乏力,常导致潜伏期延长;若产程开始时子宫收缩力正常,活跃期以后出现宫缩乏力,称继发性宫缩乏力,根据宫缩乏力发生的时间不同,分别导致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延长或停滞,甚至发生滞产。
2.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高张性子宫收缩乏力,hypertonic uterine inertia)临床特点为宫缩失去正常极性、对称性、节律性,甚至发生极性倒置,子宫下段收缩力强于子宫上段,使胎先露下降受阻,子宫颈口不能扩张,导致产程延长。
即使在宫缩间歇期,子宫壁也不能完全放松,产妇感到持续性腹痛、胎动异常、烦躁不安,直接影响饮食及休息,继而产生疲惫、乏力,重者出现脱水、酸中毒或低钾血症;听诊胎心率异常。
产力异常妇女护理操作常规要点
![产力异常妇女护理操作常规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33498e12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77.png)
产力异常妇女护理操作常规要点一、定义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及极性不正常或强度、频率有改变,称为子宫收缩力异常,简称产力异常。
子宫收缩力异常临床上分为子宫收缩乏力(简称宫缩乏力)和子宫收缩过强(简称宫缩过强)两类。
(一)子宫收缩乏力1.护理评估(1)健康史首先要评估产前检查的一般资料,了解产妇的身体发育状况、身高与骨盆测量值、胎儿大小与头盆关系等;同时还要注意既往病史,尤其是既往妊娠及分娩史。
注意评估临产后产妇的精神状态、休息、进食及排泄情况;重点评估宫缩的节律性、对称性、极性、强度与频率以及宫口开大及先露下降情况,从而了解产程的进展;其次评估产妇的社会支持系统情况。
(2)身心状况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者产程开始时,产妇无特殊不适,精神好,进食正常,休息好,表现为宫缩软弱无力,持续时间短,间歇时间长,先露下降及子宫颈口扩张慢。
也有表现为临产开始宫缩正常,宫缩时宫体隆起变硬,有痛感。
当产程进展到某一阶段时,产妇自觉子宫收缩转弱,产程进展缓慢。
由于产程延长,产妇出现焦虑状态,休息差,进食少,甚至出现肠胀气,排尿困难等。
产妇及家属对阴道分娩方式失去信心,通常要求手术分娩。
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者于临产后表现为持续性腹痛,烦躁不安,进食休息均差,产妇疲乏无力。
此状态的待产妇在两次宫缩间歇期子宫壁也不完全放松,下腹部有压痛,胎位触不清,胎心不规律,严重时可出现产程停滞。
产妇及家属显得焦虑、恐惧,担心母儿的安危,请求医护人员尽快帮助产妇解除痛苦,结束分娩。
(3)相关检查1)体格检查:测量产妇的血压、脉搏、呼吸、心率,观察产妇神志、皮肤弹性等。
2)产程观察①用手触摸孕妇腹部或用胎儿电子监护仪监测宫缩的节律性、强度及频率的变化情况。
变化的特点如临床表现所述,重点在于区别是协调性还是不协调性的宫缩乏力。
②根据产程曲线,了解产程进展情况,对产程延长者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处理。
③多普勒胎心听诊仪监测可及时发现心率减慢、过快或心律不齐,协调性宫缩乏力者胎心出现变化较晚,不协调性宫缩乏力者胎心变化出现较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尽早行剖宫产 已胎死宫内-----先缓解宫缩,随后阴道助产处理死胎,
以不损害母体为原则
宫缩过强对母儿的影响
对产妇的影响 软产道裂伤 羊水栓塞 产程停滞 产后出血、感染 手术产率增加
对胎儿的影响 胎儿宫内窘迫 胎死宫内
协调性宫缩乏力的处理
首先寻找原因
➢ 无头盆不称------加强宫缩、阴道试产 ➢ 有头盆不称------及时剖宫产
第一产程
➢ 预防为主------缓解产妇紧张情绪,指导其休息、饮食、 大小便
➢ 潜伏期------与假临产鉴别 ➢ 潜伏期延长趋势------首选治疗性休息,可用杜冷丁 ➢ 加强宫缩
疤痕子宫-病理缩复环 或子宫破裂
非协调性宫缩过强
痉挛性狭窄环 强直性子宫收缩-病理
缩复环或子宫破裂
协调性宫缩过强
急产
------总产程不足3小时
对母儿影响
产妇:软产道裂伤、产褥感染、胎盘滞留、产后出血 胎儿及新生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感染、骨折、
死亡
处理
提前作好新生儿窒息抢救准备 预防新生儿颅内出血 及时缝合软产道裂伤 预防感染
病理缩复环产道梗阻伴宫缩过强时,生理缩复环上移,子
宫下段即将破裂,在产妇腹部形成葫芦形凹陷轮廓
子宫痉挛性狭窄环
子宫局部平滑肌呈痉挛性收缩形成环形狭窄,与病理性 缩复环的区别是环的位置不随宫缩而上升,不是子宫破 裂的先兆
第三产程常造成胎盘嵌顿
非协调性宫缩过强的处理
预防为主 抑制宫缩
杜冷丁、硫酸镁 分娩方式的选择
宫缩乏力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协调性(低张性)
节律性 正常
对称性 正常
极性
正常
检查 子宫体隆起不明显
产程 延长或停滞
不协调性(高张性)
节律性 不协调
对称性 不对称
极性
倒置
检查 下腹部可有压痛,胎
位不清,胎心不规则
产程 延长或停滞
产程图的异常
产程图的异常
潜伏期延长>16h 活跃期延长>8h 第二产程延长>2h
非协调性宫缩过强
强制性子宫收缩 临床表现
产妇烦躁不安,持续腹痛、拒按,血尿 病理缩复环 先兆子宫破裂
非协调性宫缩过强
痉挛性狭窄环
定义
子宫局部平滑肌呈痉挛性收缩形成环形狭窄 不是子宫破裂的先兆
临床表现
产妇持续腹痛、产程进展缓慢 环的位置不随宫缩上升------区别于病理缩复环
异常分娩
胡蓉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分娩室内……
产妇规律宫缩12小时。 查体:T 37℃,P 86次/分,R 20次/分,BP
120/80mmHg,宫缩20秒/5-6分钟,强度弱, 胎心140bpm。产科检查:宫高35cm,腹围 100cm,胎儿估计3400g,阴道检查:宫颈管 容受,先露头,S-2,宫口开1.5cm。
产力
胎 儿
分类
产道
产力
产道
精神因素
胎儿
第一节 产力异常
产力异常
定义 原因 分类 临床表现
诊断 母儿影响 处理 预防
产力异常的定义
产力中以子宫收缩力为主,贯穿于分娩全过程。 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及 极性不正常或强度、频率有改变,称子宫收缩 力异常。
产力异常的分类
临产—宫口3cm 宫口3cm—开全 宫口开全—胎儿娩出
活跃期停滞 进入活跃期后宫口 不再扩张达2小时
胎头下降延缓:下降速度<1cm/h 胎头下降停滞:不下降达1h以上
第一产程
第二产程
对母儿影响
对产妇的影响 产程延长、停滞 疲乏无力、肠胀气、排尿困 难 脱水、酸中毒 膀胱阴道瘘 、尿道阴道瘘 产后出血
子宫下段及生理与病理缩复环的形成
子 宫 体
子宫颈
子宫峡部
宫颈外口
解剖学内口 组织学内口
子
宫
上
段 生理
子宫下段缩复环
病理子宫第二产程初子宫 即将破裂子宫
生理缩复环临产后随着子宫上段缩复收缩,宫壁逐渐增厚,
子宫下段被动伸展变薄,在上、下段交界处则形成环形内凸隆嵴
➢ S≥+3------产钳助产 ➢ S≤+2------剖宫产
第三产程
预防产后出血:胎肩娩出后使用缩宫素
不协调性宫缩乏力的处理
处理原则
调节子宫的收缩 ------恢复其正常的节律性、 对称性和极性
杜冷丁肌注 头盆不称或胎儿窘迫则剖宫产
宫缩过强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协调性宫缩过强
节律性和极性正常 宫腔压力过高 无头盆不称存在-急产 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或
问题
产程进展的情况如何?为什么? 将如何避免?
课程要求
掌握
➢ 子宫收缩乏力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 臀先露的分类、诊断和处理原则
熟悉
➢ 持续性枕后(横)位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 臀先露及肩先露胎位异常对母儿影响
了解
➢ 子宫收缩力异常及骨产道异常的分类 ➢ 臀先露的分娩机制
概念
又称难产(dystocia),因产 力、产道、胎儿及产妇精神 心理等任何一个或一个以上 因素发生异常而使产程进展 缓慢或延长,称为异常分娩 (abnormal labor)
对胎儿的影响 胎儿宫内窘迫 新生儿窒息 胎死宫内
第二节 产道异常 ( Birth canal abnormality)
产道异常的分类
骨产道异常
骨盆平面主要径线狭窄 骨盆轴异常(如合并骨盆畸形时) 骨盆倾斜度异常
软产道异常
先天发育异常
➢阴道横隔、纵隔、双宫颈等
软产道疤痕 盆腔肿瘤合并妊娠
骨产道异常(pelvic abnormality)
协调性
原发性
宫缩乏力
(低张性)
继发性
宫缩过强
不协调性(高张性)
急产(无阻力时) 协调性
病理缩复环(有阻力时)
不协调性
强直性子宫收缩(全部子宫肌
收缩)、病理缩复环(有阻
力时) 子宫痉挛性狭窄环(局 部子宫肌收缩)
宫缩乏力的原因
头盆不称或胎先露异常 双胎、羊水过多等,子宫过度扩张 过量镇静剂 过早使用麻醉剂 精神因素
加强宫缩
人工破膜 催产素静脉滴注
用法:2.5U+GS500ml,8d/min 要求:调节宫缩为40~60sec/2~3min 注意事项
➢ 专人守侯,观察宫缩、胎心、BP,如BP↑、胎 心异常、或宫缩过强,应减慢或停用
➢ 缩宫素有抗利尿作用,警惕水中毒
协调性宫缩乏力的处理
第二产程
头盆相称------静脉滴注缩宫素加强宫缩 伴胎儿窘迫应尽早结束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