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ppt

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ppt

有理数的加法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遵循交换律 和结合律,同时需要注意负数
的加法运算。
有理数的减法
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
的相反数。
有理数的乘法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遵循交换律 、结合律和分配律。
有理数的除法
有理数的除法可以转化为乘法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
的倒数。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与实际应用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包括先乘 方再乘除后加减,括号内的先算 。
实际应用
有理数的运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 广泛的应用,如时间计算、购物 折扣等。
05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CHAPTER
数据收集的方法与技巧
确定调查目的
明确调查目标和需求,确定需 要收集的数据类型和范围。
设计调查问卷
根据调查目的,设计简洁明了 、易于回答的问卷,确保问题 涵盖所需信息。
,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定义和定理进行简单的证明。同时,强调证明过程中的 逻辑严谨性和步骤规范性,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 总结词:掌握平行线与垂直线的判定方法与性质定理,能够进行简单的证明。 • 详细描述:介绍平行线与垂直线的应用,如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直角三 角形勾股定理等。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同时,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平行线与垂直线在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03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CHAPTER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与解法
总结词
掌握基础,灵活运用
详细描述
一元一次方程是最基础的代数方程形式,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掌握其概念和解 法是代数入门的关键。通过学习,学生应能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掌握解一 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培养代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初一数学 5.4 平移PPT课件

人教版初一数学 5.4 平移PPT课件

探究新知 图形平移的方向一定是水平的吗?
解:图形平移的方向,不限于是水平的.
探究新知
学生活动二【归纳总结】
1.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 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 2.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 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分(或在同一条直线上) 且相等. 3.平移特征: (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2)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拓展应用 1.如图是一块长方形的草地长为ɑ,宽为b.在草地上有 一条宽为1的小道,长方形的草地上除小道外长满青 草.求长草部分的面积为多少?
解:长草部分的面积=(ɑ-1)b=ɑb-b.
拓展应用
2.如图所示,将周长为8的三角形ABC沿BC方向平移 1个单位长度得到三角形DEF , 则四边形ABFD的周 长为( C )
A.6
B.8
C.10
D.12
回顾反思
1. 平移的定义是什么? 2. 平移的性质是什么? 3. 怎样进行平移作图?
当堂训练
1.下列生活现中,是平移现象的是( C )
A.电风扇扇叶的转动
B. 车轮的滚动
C. 水平拉动抽屉的过程
D. 手表上指针的运动
当堂训练
2.如图,三角形ABC 沿BC 方向平移到三角形DEF 的位置,若EF=7cm,CE=3cm,求平移的距离.
学习重点:平移的概念及其性质. 学习难点:经历画图 、观察、测量的探究过程,
归纳平移的性质.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小学时我们已经认识了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你还见过 哪些平移现象?
解:飞机在天空中飞行,汽车在公路上奔驰等.

人教版初一数学 8.8.4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PPT课件

人教版初一数学 8.8.4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PPT课件
= . ③
探究新知
用代入消元法解
+ + = ,
将③代入①,②,得ቊ
+ + = .
+ = ,
= ,
即ቊ
解得ቊ
代入①得出x=8.
+ = ,
ቐ = ,
探究新知
消元思想
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
2.七彩作业.
例3:若|a-b-1|+(-2+) +2|c-b|=0,求a,b,
c的值.
解析:本题考查非负数性质的综合应用,要使等式成立必须
使每个非负数都为0.
探究新知
解:因为三个非负数的和等于0,所以每个非负数都为0.
− − = ,
= −,
可得方程组ቐ − + = ,解得ቐ = −,
求1元、2元和5元的纸币各多少张?
设1元、2元、5元的纸币分别
为x张、y张、z张
x+y+z=12

x+2 y+5 z=22

x=4 y

这样的方程组我们叫它什么呢,该怎样解呢?
探究新知
学生活动一【一起探究】
+ + = ,
三元一次方程组ቐ + + = ,
= .
3.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感受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会解
三元一次方程组.
学习难点:会选择适当的方法消元并熟练解三元
一次方程组.
回顾复习
问题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方程组中含有两个未知数,含有每个未知数的项
的次数都是1,并且一共有两个方程,像这样的方程

人教版初一数学 2.2.1 有理数的乘法 第2课时PPT课件

人教版初一数学 2.2.1  有理数的乘法  第2课时PPT课件

探究新知
根据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推出: 三个以上有理数相乘,可以任意交换因数的位置,也可先
把其中的几个数相乘.
3.乘法分配律:
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 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 = ab+ac
探究新知
根据分配律可以推出: 一个数同几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
2
C. 2×3–(–2)×(– 1 )
2
D.(–2)×3+2×(– 1 )
2
当堂训练
2.如果有三个数的积为正数,那么三个数中负数的个数是
( B)
A. 1
B. 0或2
C. 3
D. 1或3
3. 有理数a, b, c满足a+b+c>0,且abc<0,则在a, b, c中,正数
的个数( C )
A. 0
B. 1
3
解:原式= –8×(–0.125) ×(–12) ×(– 1 ) ×(–0.1)
3
=[–8×(–0.125)] ×[(–12) ×(– 1 )] ×(–0.1)
3
=1×4×(–0.1) = –0.4
探究新知
素养考点 2 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例2 用两种方法计算 (1 1 1)12
462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探究新知
知识点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第一组:
1. 2×3= 6
3×2= 6
2×3 = 3×2
2. (3×4)×0.25= 3 3×(4×0.25)= 3
(3×4)×0.25 = 3×(4×0.25)
3. 2×(3+4)= 14 2×3+2×4= 14
2×(3+4) = 2×3+2×4

(2024秋新版本)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 有理数的乘方》PPT课件)

(2024秋新版本)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 有理数的乘方》PPT课件)


1 2
×

1 2
×

1 2
=18
(3)

1 4
2
=

1 4
×

1 4
=116
连接中考
1. (-1)2等于( B )
A.-1
B.1
C.-2
D.2
2. 32可表示为( C )
A.3×2
B.2×2×2
C.3×3 D.3+3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1.关于-74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底数是-7
B.表示4个-7相乘
探究新知
想一想 (-2)4 , -24,它们一样吗?说说它们的意义与读法.
(-2)4 =(-2)×(-2)×(-2)×(-2) =16,表示4个(-2)相乘, 读作“负2的4次方” . -24 =-2×2×2×2=-16 ,表示4个2相乘的相反数, 读作“负的2的4次方”或 “2的4次方的相反数”. 思考:它们的底数分别是什么?相同么?
素养目标
3.运用乘方的意义解决相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 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2.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1.理解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概念.
探究新知 细胞分裂:
知识点 有理数的乘方
一次 2
二次 2×2
三次 2×2×2
探究新知
想一想 1个细胞30分钟后分裂成2个,经过5小时,这种细胞 由1个能分裂成多少个?
探究新知
计算:(1)

3 4
2
(2)-
3 4
2
(3)-342
解:
(1)

3 4
2

等式的性质 课件(共41张PPT)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等式的性质  课件(共41张PPT)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5.1 从算式到方程 5.1.2 等式的性质
学习目标
1. 理解、掌握等式的性质. (重点) 2. 能正确应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
导入新课
1. 什么是方程?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 的等式。
2. 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等 号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怎样从等式
a 100
b 100
得到等式
a
=
b?
1 4
.
依据等式的性质2两边同时除以1010 或同乘100.
(5) 从 x = y 能不能得到
x 9
y 9
,为什么?
能,根据等式的性质2,两边同时除以9
(6) 从 3ac=4a 能不能得到 3c=4,为什么? 不能,a可能为0
注意:此类判断等式变形是否正确的题型中,尤其注 意利用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同除某个字母参数,只 有这个字母参数确定不为0时,等式才成立.
用等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
通常用a b表示一般的等式.
试一试
等式的两个基本事实: 等式两边可以交换,如果a=b,那么b=a. 相等关系可以传递,如果a=b,b=c。那么a=c.
对比天平与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等式的左边
等式的右边
等号
把一个等式看作一个天平,把等号两边的式子看作天平两边的砝码, 则等号成立就可看作是天平保持两边平衡.
(2) 0.3x = 45 ;
(3) 5x+4 = 0 ;
(4)2- 1 x=3
解:(1)两边同时加5,得x=11.
4
(2)两边同时除以0.3,得x=150.
(3)两边同时减4,得5x=-4.

人教版初一数学 1.2.4 绝对值PPT课件

人教版初一数学 1.2.4  绝对值PPT课件

-1 5
= 1; 5
|-2.8|=2.8.
当堂训练
能力提升题
化简: | 0.2 |=__0_.2___;
-2 3 7
=__2_73___;
| b |=__-_b___ (b<0); | a – b | =__a_-_b__(a>b).
当堂训练
拓广探索题 正答式:排第五球个比排赛球对的所质用量的好一排些球,重因量为是它有的严绝对格值规最定小的,,也现就检是离查标5个准排重 球量的的重克数量最,近超.过规定重量的克数记作正数,不足规定重量的克数 记作负数,检查结果如下:
第一章 有理数
1.2 有理数及其大小比较 1.2.4 绝对值
学习目标
1.理解绝对值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2.会求一个数(不涉及字母)的绝对值. 3.会求绝对值已知的数. 4.了解绝对值的非负性,并能用其非负性解决相关问题.
导入新课
两辆汽车从同一处O出发分别向东、西方向行驶10km,到 达A、B两处.
|5|= 5 |3.5|= 3.5 |-3|= 3 |-4.5|= 4.5 |0|= 0
-3 -4.5
0
5
0 3.5 0
0
01
探究新知
知识点 2 绝对值的性质 观察这些表示绝对值的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5|=5 |100|=100 |-4.5|=4.5
|-10|=10 |-3|=3 |-5000|=5000
探究新知
例如,下图所示:
-5到原点的距离是5, 所以-5的绝对值是5, 记作|-5|=5.
-6
-5
-4
-3
-2
0 1
|-5| = 5
-1
0到原点的距离是0,所以 0的绝对值是0,记作

1.1 有理数的引入 课件(共40张PPT)华东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1.1 有理数的引入  课件(共40张PPT)华东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感悟新知
2. 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为了更好地区分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若我们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则与它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就可以用负数表示 .
知1-讲
感悟新知
知1-讲
特别提醒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时,一般地,向指定趋势变化用正数表示,向指定趋势的相反趋势变化用负数表示.
B
感悟新知
知4-讲
知识点
有理数的分类
4
1. 有理数的分类(1) 按定义分类 有理数
感悟新知
知4-讲
(2)按性质分类有理数
知4-讲
感悟新知
特别警示1. 不管按什么标准分类,最终都将有理数分为五类:正整数、 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2. 正有理数都是正数,但正数不一定都是正有理数.
感悟新知
3. 有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4. 部分常用的数的名称(1) 正整数: 大于 0 的整数; 负整数: 小于 0 的整数 .(2) 正分数: 形如 的数; 负分数: 形如 - 的数 . (m, n 都是正整数, n 不能被 m 整除)(3) 非负数: 正数和 0; 非正数: 负数和 0.
-5,6,45,0
感悟新知知5-讲源自知识点数集51. 定义 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 .2. 数集的两种常见形式
感悟新知
知5-讲
3. 拓展 两个数集的交叉部分即为两个数集的公共部分,如正数集和分数集的交叉部分为正分数集 .
知5-讲
感悟新知
特别解读若一个数的集合有无数个数,则表示这个数的集合时,除写题中给定的有限个数之外,必须加上省略号.
0 m
知1-练
感悟新知
(3)某地区的平均高度高于海平面 310 m,记作海拔高度+310 m,则海拔高度 -270 m 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

3.1 第1课时 代数式 课件(共19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3.1   第1课时 代数式  课件(共19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p-0.9p)元
不一样.在(1)中,0.9p表示每千克苹果的售价,在(2)中,0.9p表示长为0.9,宽为p的长方形的面积
(3n-10)件;(n-10)件
一定是
1.请同学们指出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代数式,哪些不是代数式? ① 2x-1;②a=1;③S=πR2;④π;⑤
①④是代数式,②③⑤不是代数式
2. 请同学们根据引言和例1、2的作答,试着说一说用字母表示数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①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时,通常将乘号写作“·”或省略不写;②数与字母相乘时,数写在前;③字母可以像数一样参与运算,相同字母相乘,结果写成幂的形式;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果代数式是带加、减运算且须注明单位的代数式要加括号,后面注明单位;⑤式子中出现除法时一般按分数形式写
A
D
例3:小明每月从零花钱中捐出x元给希望工程,一年下来小明共捐款_______元.变式:如图,某长方形广场的四角各铺设了四分之一圆形的草地,若圆形的半径均为r m, 则草地的面积是_______m2, 空地的面积是__________m2.
【题型二】用代数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或数量关系
【题型三】代数式的意义及实际意义
D
解:某人以a km/h的速度骑行3 h,以b km/h的速度骑行4 h,所骑行的路程是(3a+4b)km(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1.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2.本节课你还有哪些疑惑?说一说.
学习了代数式的概念、书写规则,代数式的意义及实际意义
同学们,大家体会到代数式的意义了吗?它能够帮助我们用更加简洁的数学语言表述数量关系,希望同学们课后好好感受.
知识点:代数式的概念及书写(重难点)
注:1.同一个代数式可以表示不同实际问题中的数量或数量关系.2.同一个问题中,相同的字母必须表示相同的量,不同的量必须用不同的字母表示.3.用字母可以表示任意数或式子.4.用字母表示数可以反映事物的规律,更具有一般性.

初一数学课件(共47张PPT)

初一数学课件(共47张PPT)

(4)比-3大2的数是(
)。
(2)(-7)+11+(-2)+3+2
(3)0-(-6)=___;
, 0 , +0. (1) 16+(-25)+24+(-32)
a – b = a + (-b)
(1) (-3)+(+4)+(-8)+(+7)
=-(3+9) =-12
1、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解(1) (-3)+(-9)
=- 9
2、( -6) + 2
(取相同的符号) (把绝对值相加)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 号两数相加)
=-(
) (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
符号)
=-(6 – 2 )
=- 4
(用较大的绝对值减 去较小的绝对值)
例二: 计算
(1) (-3)+(-9)
(2) (-
1 2
)+(+
1)
3
(3) 0 +( -0.1 )
解(1) (-3)+(-9) =-(3+9) =-12
}
}
}
}
}
2、既不是正数,又不是整数的有理数是( )
(A)负数和分数
(B)零、负数和分数
(C)负分数
(D)零和负分数
3、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
(2)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4、在数轴上,与原点距离为2个单位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示-4的点距离为5个单位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A)m<0
(B)m>1
(C)n>-1
(D)n<-1

人教版初一数学 4.2 整式的加法与减法 第一课时PPT课件

人教版初一数学 4.2   整式的加法与减法 第一课时PPT课件
5x-3x+4x=(5-3+4)x=6x 可知,进货后这个商店有大米6x kg
当堂训练
1.若单项式am﹣ 1b2与12a2bn 的和仍是单项式,则nm的值是 (C )
A.3
B.6
C.8
D. 10
2. 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A )
A.3a2-2a2=a2
B.3a2-2a2=1
C.3x2-x2=3
D.3x2-x=2x
典型例题
(2)3a+abc-
1 3
c2
-3a+
1 3
c2
=(3-3)a
+abc
+(

1 3

13)c2
= abc
当a=﹣16 , b=2,c =﹣3时, 原式=( ﹣16 )× 2 ×(﹣ 3 )= 1
典型例题
例3(1)水库水位第一天连续下降了a h,平均每小时下降 2cm,第二天连续上升了a h,平均每小时上升0.5cm,这两 天水位总的变化情况如何? (2)某商店原有5袋大米,每袋大米为x kg,上午售出3袋, 下午又购进同样包装的大米4袋,进货后这个商店有大米多 少千克?
第四章 整式的加减
4.2 整式的加法与减法
第1课时 合并同类项
学习目标
1.理解合并同类项的概念,会判断两个项是否是 同类项。 2.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熟练应用合并同类项法 则合并同类项,并利用法则化简多项式及求多项 式的值。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熟练应用合并同类项法 则合并同类项,并利用法则化简多项式及求多项式的值。 学习难点: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熟练应用合并同类项法 则合并同类项,并利用法则化简多项式及求多项式的值。
当堂训练
3.如果5x2y与xmyn是同类项,那么m =__2__,n =__1__. 4.合并同类项:

人教版初一数学 1.2.3 相反数PPT课件

人教版初一数学 1.2.3  相反数PPT课件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 位于原点两侧,且到原点距离相等.
在数轴上
字母表示
–a表示a的相反数.
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
对照数轴,说出–3与+3两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探究新知
探究一 相反数的概念 活动1:观察下列一组数+1和–1,+2.5和–2.5,+4
和–4,并把它们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思考】 1. 上述各对数之间有什么特点? 2. 请写出一组具有上述特点的数. 3. 表示各对数的点在数轴上有什么位置关系?
探究新知
原点两侧,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即在数轴上表示每对数的点都 关于原点对称.
探究新知
方法总结
求相反数的方法 1. 在原数的前面加“–”号后,再进行符号化简. 2. 复杂的数在求相反数前,可先进行符号化简, 然后再变号.
巩固练习
如果a = –a,那么表示a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是
在( D )
A.原点左侧
B.原点右侧
第一章 有理数
1.2 有理数及其大小比较 1.2.3 相反数
学习目标
1. 掌握相反数的概念,理解它所包含的两种含义. 2. 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理解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 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3.理解和掌握双重符号的化简规律.
导入新课
成语故事“南辕北辙”讲了一个人…… 如果点O表示魏国的位置,点A表示楚国的位置,假设楚 国与魏国相距30 km,以魏国为原点0,我们规定向南为正方 向,而此人从魏国出发向北到点B也走了30 km,请同学们把 这3个点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5)+[-(-1.1)]=+(+1.1)=1.1;
(6)-[+(-7)]
(2) +(-0.15)=-0.15;

人教版初一数学 1.2.1 有理数的概念PPT课件

人教版初一数学 1.2.1  有理数的概念PPT课件

探究新知
归纳总结
小学里学过的数除0外都是正数;正数前面添上“-” 号的数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表示正 数、负数的界限.
有理数的分类方法不是唯一的,可以按整数和分数分成 两大类,也可以按正有理数、零、负有理数分成三大类.
探究新知
素养考点 2 把有理数按要求分类
例2 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集合中:
有理数 零
正分数
负整数 负有理数
负分数
探究新知
注意 :①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 ②分类的结果应无遗漏、无重复; ③零是整数,但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探究新知
填一填
(1)既是分数又是负数的数是__负_分__数__; (2)非负数包括___正__数___和____0___; (3)非正数包括___负__数___和____0___;
非负有理数集合:{ 有理数集合:{
整数不是分数};;
2.π大于0是正数不是 正有理数.
}.
巩固练习
① 0___是____整数,0___是____有理数; ② -5___是____整数,-5___是____有理数; ③ -0.3__是___负分数,-0.3__是___有理数.
当堂训练
基础巩固题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 正整数、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B. 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C. 零既可以是正整数,也可以是负整数 D. 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15 +6 -2 -0.9
1
3 0 3 1 0.63 -4.95
5
4
(1)正整数集合:{ +6 , 1 }
(2)负整数集合:{ (3)正分数集合:{ (4)负分数集合:{
-15 , -2 }

七年级数学ppt课件

七年级数学ppt课件

函数的最值是指函数在某区间内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最值是函数的一个
重要属性,它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优化问题。同时,通过求最值
,可以进一步了解函数的性质和规律。
03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总结词
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线性方 程,它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 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
详细描述
几何图形的性质与特点
总结词
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点是解决几何问题的关键。
详细描述
每种几何图形都有其独特的性质和特点。例如,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即只要不改变其三个边的长度, 那么它的形状就不会改变;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相互平分,而且它的四个角都是直角。这些性质和特 点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几何问题,例如计算角度、长度等。
合理性。
问题解决中的数学思维方法
归纳与类比
通过归纳已知信息,类比未知 信息,寻找规律和解决方法。
演绎推理
根据已知信息,通过逻辑推理 和演绎,得出结论和答案。
数学建模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方程与不等式
通过建立方程或不等式,解决 与数量关系、代数表达式等有
关的数学问题。
代数式的简化的应用:代数式的 简化在数学问题中应用广泛,如 求值、解方程等问题都需要进行
简化。
02
第二章:函数与图像
函数的定义
函数的定义
函数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描述了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即一个变量的取值依赖于 另一个变量的取值。函数的概念对于理解数学中的变量关系和建立数学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
05
第五章:几何基础
几何图形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了解几何图形的定义和分类是学习几何的基础。

人教版初一数学 8.8.1 二元一次方程组PPT课件

人教版初一数学 8.8.1  二元一次方程组PPT课件

当堂训练
4.二元一次方程组ቊ2xx++2yy==−22, 的解是Hale Waihona Puke B )A.ቊyx==−22,
B.ቊxy==−22,
C.ቊxy==02,
D.ቊxy==20,
课后作业
1. 教材第90页习题第1,2,3,4题. 2.七彩作业.
通常记作ቊxy==ba., 像ቊx=y=64,这样,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 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探究新知
学生活动三【典例精讲】
例1 判别下列各方程组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并说明理由.
(1)ቊxx−+32yy==−53,; (2)ቊmn+=an=+75;,
(3)ቊ2ppq+=q1=;6, (4)ቊxy−+32==15.,
探究新知
x+y=10, 2x+y=16, 上面两个方程中,每个方程都含有两个未知数( x 和 y ), 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把两个方程合在一起,写成ቊx2+xy+=y1=01,6.①②
像这样,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 二元一次方程组.
探究新知
学生活动二【一起探究】
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单元内容结构图
学习目标
1.经历根据实际问题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让学生体 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含有多个未知数的数学模型. 2.通过复习类比一元一次方程,探究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 及其解的概念. 3.培养学生的数学类比思想,感受方程组的实际应用价值.
当堂训练
2.下列方程组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什么? (1)ቊ3xx+−22yy=3=13, ; 解: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因为方程3x-2y3=3中含y的 项的次数不是1,所以它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1.1 正数和负数课件(22张PPT)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1.1 正数和负数课件(22张PPT)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1.在下列各对关系中,不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是( C )
A.运进货物3 t与运出货物2 t B.增加100 t与减少200 t C. 升温与降温 D.胜3局与负4局
随堂训练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加正号的数是正数,加负号的数是负数 B.0是最小的正数 C.字母a既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也可以是0 D.任意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2)如果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对吗? 不对.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
知识讲解
2.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汽车先向东行驶3km, 超市早上购进苹果100kg,
然后又向西行驶1km.
中午售出苹果20kg.
它们都表示相反的意义. 你会用正数、负数来表示它们吗?
知识讲解
正数集合:{ 20,4,0.21,25%,3.141,0.62 …};
负数集合:{ -27, 3 , 3 1 , -3.7% …}.
5
2
随堂训练
7.某银行一天内接待了四笔业务,存款30000元,取款5000元,存 款30万元,取款70万元.若存款为正,请你用正、负数表示这四笔 款项. 解:﹢30 000元,﹣5 000元,﹢30万元,﹣70 万元
1.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 2.温度中的0℃; 3.海平面的高度; 4.标准水位; 5.表示起点; ……
0可以用来表示基准, 一般地,高于基准的 量用正数表示,低于 基准的量用负数表示
知识讲解
例4:某女排队员的平均身高为187厘米,如果以平均身 高为标准,超过部分记为正数,不足部分记为负数,有5名队 员分别记为+10,-5,0,+7,-2,则她们的实际身高应是 _1_9_7_厘米、_1_8_2_厘__米__、187厘米 、19_4_厘_米__、__1_8_5_厘__米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合并同类项,根据合并同类项法则。注意点:系数相加, 字母及它的指数不变。 5.系数化成“1”,根据等式性质。注意点:方程两边同除以 未知数的系数。
课后作业: 一、课本160页习题5.5的1、2 题。 二、阅读课本160页 读一读《方 程小史》,并收集有关方程的 趣题及史料。
16x= -5
X= -
课堂练习:
见课本159页随堂练习。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去分母,根据等式性质。注意点: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 分子是两项以上的代数式,需加括号。 2.去括号,根据去括号法则。注意点:不要漏乘括号内的每一项, 括号前面是负号,括号内各项要变号。 3.移项,根据移项法则。注意点:移项要变号,不要漏项。
解法二、
4(x+14)=7(x+20 )
4x+56=7x+140
4x-7x=140-56
-3x=84
X=-28
想一想: 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7)
解: 6(x+15 ) =15-10(x-7) 6x+90=15-10x+70 6x+10x=15+70-90
主讲内容:初一数学 解方程
解方程:6(1+2x)=2x+16
解:去括号,得:6+12x=2x+16
移项,12x-2x=16-6
合并同类项 10x=10 系数化为1 X=1
5.解方程(三)
例5 (x+14)=
解法一、 x+2= x+5 x- x=5-2 - x =3 X=-28
(x+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