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参考答案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一、内容提要:

新古典学派市场结构理论是建立在完全竞争和充分就业的假设基础上的,但从19世界末20世纪初开始的发达国家中垄断大企业的饿市场力量日益膨胀和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动摇了新古典学派的市场结构理论体系。1933年,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和英国琼·罗宾逊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学》的出版,从理论上指出了新古典学派把垄断与竞争对立、割裂开来的缺陷。萨谬尔森把这两本书的出版称之为“垄断竞争的革命”。从那时以来,西方学者开始对市场的类型或结构进行研究,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市场结构理论。本章讨论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第七章讨论不完全竞争市场的三种类型。

具体而言,所谓市场结构是指规定构成市场的买方之间、卖方之间、买卖双方之间以及市场上已有的买方或卖方与准备进入市场的潜在的买方和卖方之间诸关系的因素及其特征。它体现了市场竞争程度的强弱以及资源配置功能和效率的不同。

完全竞争(Perfect Competition)的市场有四个基本特征假设:1、产品同质(Product homogeneity);2、厂商无数(Numerous firms);3、要素自由进出(Free entry and exit);4、信息充分(Enough information)。理论上对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过于严格,以至于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找不到完全竞争市场。人们通常将某些农产品市场近似看作完全竞争市场。在许多行业中,竞争异常激烈,所以我们也可以用完全竞争市场模型的研究来预测这些行业中企业的行为。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就是某些易腐烂的商品的市场也可以被看作完全竞争市场,即使这些市场上只有少数的几家厂商。我们还要知道,尽管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确实与现实相差甚远,但是这一点本身并不妨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的生命力。总之,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就象数学中的坐标系一样,为我们提供了分析的起点和参照系。

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是价格接受者(Price take),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这意味着在给定的价格下,厂商可以销售无穷多数量的商品。如果市场需求曲线或者市场供给曲线发生变动,那么就会形成新的市场均衡价格,相应地,厂商就面临着一条从新的均衡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需求曲线。厂商的收益指的是厂商的销售收入,从总量、平均量、边际量的角度出发,可以将厂商的收益分为总收益(TR)、平均收益(AR)和边际收益(MR)。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总是等于固定不变的产品的卖价P,因此AR、MR曲线是一条水平线,与需求曲线重合。

厂商的目的在于追求利润最大化。厂商实现最大利润应该遵循的原则可以表述为:在其他条件(人们的偏好、收入与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厂商应该选择最优产量,使得最后一单位产品所带来的边际收益等于所付出的边际成本,即MR=MC。最大利润不一定是正利润。对MR=MC时厂商获得最大利润的正确理解是:在MR=MC的均衡点上,厂商既可能盈利,也可能亏损。如果厂商处于盈利状态,那么MR=MC的产量能让厂商获得最大的盈利;如果厂商处于亏损状态,MR=MC的产量能让厂商将损失控制在最小程度上。

在短期中,厂商的生产规模无法变动,只能通过对产量的调整来实现最大利润。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MR=SMC,其中,MR=AR=P。在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短期均衡时,厂商可以获得超额利润,可以获得正常利润,也可以

处于亏损状态。当厂商的需求曲线位于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以上,即平均收益大于平均成本时,厂商可以获得超额利润。当厂商的需求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相切,即平均收益等于平均成本,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当厂商的需求曲线位于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以下,即平均收益小于平均成本时,厂商亏损,而面对亏损厂商并不会绝对选择停业。在产品价格低于短期平均成本,而高于平均可变成本条件下,厂商在短期内将继续生产;在产品价格等于或低于平均可变成本时,厂商停业。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又可以写作:MR=AR=P=SMC。由此可以看出,完全竞争厂商为了获得短期的最大利润,就会选择一个最优产量Q,使得P=SMC。这样,给定一个价格P,就有一个相应的最优的产量Q,似的实现利润最大化。这种关系就确定了厂商的供给曲线。完全竞争厂商的均衡条件意味着厂商供给曲线上的点都在边际成本曲线上,但只有位于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以上的边际成本曲线才是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厂商短期供给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能在相应价格下使得厂商获得最大盈利或最小亏损的最小产量。

生产者剩余是一个与消费者剩余相对应的概念,它是指生产者在出售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实际得到的总价格与愿意接受的最低总价格之间的差额。同消费者剩余一样,生产者剩余也是用来衡量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的指标。一般来说,生产者剩余越多,经济效率越高,社会福利越大。将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结合起来可以分析社会福利的变动情况,主要思路是分析消费者剩余的变化和生产者剩余的变化,汇总为社会福利的变化。当然其中如果有政府参与,要将政府的得失考虑在内。具体可以分析价格管制、进口配额与关税、税收或补贴的作用等。

在长期中,所有要素的投入数量都是可以改变的,厂商对生产要素的动态调整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厂商进入或者退出某一行业;另一方面表现为厂商对生产规模的调整。新厂商进入某一行业会使得该行业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原有厂商退出某一行业会使得该行业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在市场需求曲线不变的情况下,新厂商的进入就会使得产品的价格下降,而原有厂商的退出会使得产品的价格上升。相应地,厂商也会根据每一个变化了的价格水平来调整自己的生产规模,使得MR=LMC。在这样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中,单个厂商最后必然将生产规模调整到与利润为零的长期均衡所要求的产量相适应的最优生产规模,这时既没有一家厂商进入或退出,也没有一家厂商调整生产规模,长期均衡的状态就实现了。总结得到,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为MR=AR=LMC=LAC=SMC=SAC。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于单个厂商规模相对于整个市场来说非常小,因此其产量发生变化时,对所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价格不会产生影响。但当整个行业的供给量发生变化时,就可能会改变生产要素的价格,行业的成本可能会随之发生变化。根据生产要素市场对需求变动的不同价格反应,可将完全竞争行业分为三类:成本不变行业、成本递增行业和成本递减行业。在成本不变的行业,其产业的长期供给曲线为一条水平线;在成本递增的行业,其产业的长期供给曲线为一斜率为正的曲线;在成本递减的行业,其产业的长期供给曲线为一斜率为负的曲线。

在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状态下,厂商的平均成本、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都等于市场价格,这意味着完全竞争市场是有效率的。边际成本等于市场价格表示最后一单位的产量耗费的资源价值恰好等于该单位产量的社会价值,此时该产量达到最优。平均成本等于市场价格表示生产者提供该数量的产品所获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