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 第3章住宅与聚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木构干阑式 主要分布地:广西、海南、贵州、四 川等僮侗语族地区各少数民族 干阑在民间住宅中,以竹、木梁柱架 起房屋为主要特征。分布广,主要用于潮 湿的山区或水域。房屋一端搭在岸上,大 部架于水上,是金石比用时代的干阑式建 筑。

木构井干式 主要分布地:东北、云南等林区。 用井干壁体作为承重结构墙,在我国原始 社会便使用。东北及云南等林区所见木垒 墙壁的住宅,是民间的一种普遍做法,端 部开凹榫相叠。但因受木材长度限制,通 常面阔和进深较小。

该地区山地又盛产硬木和竹林,硬木用 于建房,竹片则提供相当于建筑骨架的拉筋。 又由于地理和气候原因,盛产水稻,从而糯 米、红糖是就地取材的最好凝固剂。这三种 建筑材料和砂石、石灰一起,构筑成丰富多 彩的各式土楼。

窑洞 主要分布地:豫西、晋中、陇东、陕 北、新疆吐鲁番一带。 窑洞前身是原始社会穴居中的横穴。 窑洞住宅以天然土起拱为特征,主要流行 于黄土高原和干旱少雨、气候炎热的吐鲁 番一带。
建筑特点:
1、其梁架正贴为抬梁式,次间和边贴为穿斗式,从而 大堂室内空间开敞,而其它梁架由于有多柱落地和 梁枋穿插,楼高但结构稳定。 2、楼上立柱和下层柱并不对齐。上层柱立于梁上,故 底层梁较大。为了打破后楼5开间的过于平直,将 正脊分为3段,端部轻巧起翘,加之灰瓦白墙,江 南地区的秀丽住宅风格尽显其中。
江苏吴县东山尊让堂横(上)、纵(下)剖面图
三、福建永定客家土楼
西晋末年,由于中原的征战不断,黄河流 域的一部分汉人为了避免战乱而南徙渡江,来 到现江西、福建及 广东北部,为有别于当地原 有居民,被称之为“客家”,客家人在漫长的 历史过程中演绎出一部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文 化。福建的客家文化,集中在闽西,以长汀为 中心的地区。 “客家“二字所代表的大概就是那听不懂的 客家方言、看不够的客家土楼及数不清的客家 祠堂吧。
城市——形制变化明显
2014-02
《中国建筑史》
住宅形制演变
1.春秋:庭院(图3-1) 2.汉:庭院式(图3-2) 邬壁(图3-3) 3.北魏、东魏:大门-庑殿式&鸱尾 直棂窗&走廊&庭院 4.隋唐五代:大门-乌头门 对称&不对称庭院 5.宋:多样化(里坊制解体,城市布局根本变化) 廊屋 照壁
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它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 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四合院的营建是极讲究风水的,从择地、 定位到确定每幢建筑的具体尺度,都要按风水 理论来进行。 北京四合院,天下闻名。旧时的北京,除 了紫禁城、皇家苑囿,寺观庙坛及王府衙署外, 大量的建筑,便是那数不清的百姓住宅。
2014-02
《中国建筑史》
文明之前的居住情况
1.旧石器时期:天然洞穴、构木为巢、冬窟夏庐 2.新石器时期(农):早期:河姆渡遗址等 晚期:仰韶文化建筑遗址等
2014-02
《中国建筑史》
劳动大分工对住宅建筑的影响 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出现了聚落 第二次、第三次劳动大分工:出现了城市 住宅形制:乡村VS城市 乡村——地缘&血缘(聚落住宅的延续,一贯性较强)


以现存明清住宅为实物依据,如下: 木构抬梁、穿斗与混合式 主要分布地:北京、江浙、皖南、江 西、湖北、云南、四川等 北方多用台梁式,以北京四合院正房 为代表。南方多用穿斗式,如云南白族住 宅的主体部分;彝族住宅构架用穿斗而不 落地,形成木拱架。

在皖南、江浙、江西一带住宅中。山墙 边贴用穿斗式,以较密集的柱梁横向穿插结 合,辅以墙体,增强抗风性能;明间为使空 间开敞、庄重,改用大梁联系前后柱,同时 大梁再抬上部梁架,为抬梁、穿斗混合式。
北 京 四 进 院 四 合 院 鸟 瞰 和 平 面
以最常见的三进院的北京四合院为例,前院较 浅,以倒座为主,主要是门房、客房、客厅。 接待区,非请不得入内。大门在东面。 内院是家庭的主要活动场所。内院正北是正房 (主房),是全宅地位和规模最大者,为长辈 起居处;内院两侧为东、西厢房,为晚辈起居 处。抄手游廊方便雨、雪天行走。后院是家庭 服务用区(厨房、贮藏、厕所、奴役住房等)。 整个四合院中轴对称,等级分明,秩序井然, 宛如京城规制缩影。抬梁式结构,房屋墙很厚, 对外不开放,靠朝向内庭院的一面采光,故院 内噪声低,风沙少。
第三章 住宅与聚落

概说 住宅是人类最早的一种建筑类型。旧石器 时代的天然洞穴、构木为巢、冬窟夏庐均是远 古人的住宅方式。有些由于自然采集和狩猎的 生产能力不足,个体常需迁徙和分解,在没有 天然洞穴的地方,发展为巢居,或夏季用树枝、 树叶、树皮等植物编制成遮蔽风雨的粗糙棚屋, 冬季用泥土或树枝、茅草封盖地穴,即冬窟夏 庐
北京三进院四合院平面图
北京三进院四合院立面图及厢房剖面图
北京四合院属砖木结构
建筑,房架子檩、柱、梁(柁)、槛、椽以及 门窗、隔崐扇等等均为木制,木制房架子周围 则以砖砌墙。梁柱门窗及檐口椽头都要油漆彩 画,虽然没有宫廷苑囿那样金碧辉煌,但也是 色彩缤纷。墙习惯用磨砖、碎砖垒墙,所谓 “北京城有三宝……烂砖头垒墙墙不倒”。屋 瓦大多用青板瓦,正反互扣,檐前装滴水,或 者不铺瓦,全用青灰抹顶,称“灰棚”。

毡包 主要分布地:内蒙古、新疆 毡包主要是游牧生活为主的牧民居住的建 筑方式。毡包搭建方便,构造简单。ຫໍສະໝຸດ 014-02《中国建筑史》

架设时,地面铲去草皮,略加平整,依 毡包大小在地面浅挖槽线,然后将用皮条绑 扎枝条的骨架围合竖立成壁,再将一伞状拱 起网架置于上,节点与竖直骨架交接处,用 皮条扎紧,于外被羊皮或毛毡,用绳索束紧 即成。毡内地面为防潮湿,捕沙一寸或铺干 羊粪一层,上再铺皮垫、毛毡。毡顶伞状骨 架重心为一圆形孔洞,白天掀掉毛毡可采光。 入口一般矮小,人需弯腰方能入内。
2014-02
《中国建筑史》
6.南宋:园林化(私家园林) 7.元:工字型平面主屋 8.明清:北方:四合院-南北轴线,对称布置 江南:封闭式院落-纵轴线,非正南北向
2014-02
《中国建筑史》

春秋时代士大夫住宅由庭院组成,入 口有屋三间,明间为门,左右次间为塾; 门内为庭院,上方为堂,既为生活起居之 用,又是会见宾客,举行仪式的地方。堂 左右为厢;堂后为寝。
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江西等地,这 些地区土质多数砖土,质地粘重,有较大的 韧性,不像中原的沙质土壤那样疏松,稍作 加工便可以夯筑起高大的楼墙。该地区的山 地又盛产硬木和竹林,硬木用于建房,竹片 则提供了相当于建筑骨架的拉筋。同时,由 于地理和气候的原因,客家由原来的麦作文 化改为稻作文化,从而糯米、红糖是就地取 材的最好凝固剂。这三种建筑材料和砂石、 石灰一起,构筑成丰富多彩的各式土楼。
实例
北京四合院

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 都城时起,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 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 胡同与胡同之间是供臣民建造住宅的地 皮。 当时,元世祖忽必烈分给迁京之官贾营 建住宅,北京传统四合院住宅大规模形成即 由此开始。

明清以来,北京四合院虽历经沧桑,但 这种基本的居住形式已经形成,并不断完善, 更适合居住要求,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 四合院形式。
清 代 北 京 典 型 街 坊 及 四 合 院 排 列 局 部 之 一
北京四合院是北方地区院落式住宅的典型 其平面布局以院为特征,有两进院、三进院、 四进院或五进院几种,大宅则除纵向院落外, 横向还增加平行的跨院,并设有花园。
北 京 二 进 院 四 合 院 鸟 瞰 和 平 面
北 京 三 进 院 四 合 院 鸟 瞰 和 平 面

从支撑住宅主体的构筑方式看,上述为 主要几种不同类型。但实际上一幢完整的住 宅,往往是多重构筑方式共同完成的。

云南一颗印住宅,以地盘和外观方整如 印为特征。由于高原地区多风,故墙厚瓦重, 住宅外围用厚实的土坯砖或夯土筑成,或用 外砖内土,称为金包银。印内房屋梁架主要 是穿斗式。

徽州住宅主体是穿斗或抬梁、穿斗混合 式,但由于建筑密集,又位于山区,防火、 防风很重要,故除梁架为木构外,山墙为砖 砌体,和柱、梁脱开而用铁件联结,使得山 区的潮湿对木构不受影响。碉楼、土楼、阿 以旺住宅也都是土木并用。
2014-02
《中国建筑史》
2014-02
《中国建筑史》
碉楼外墙为厚实高大的收分石为密梁木楼层 的楼房,楼层用土面层,即在木梁上密排楞 木,再铺上一层细树枝,其下再铺20厘米的 拍实土层,屋顶亦拍实土层厚三十公分。

土楼 主要分布地:福建、广东、赣南等 土楼是东南客家建筑,这些地区的土质多 属于红壤或砖红壤性土壤,质地黏重,有 较大韧性,稍作加工遍可以夯筑起高大的 楼墙。

砖墙承重式 主要分布地:陕西、山西、河北、河南。 砖普遍用于住宅砌墙并承重,是在明代, 并因此在北方形成和普及了硬山式住宅。 一般北方为四合院。

碉楼 主要分布地:青藏高原、内蒙古 碉楼住宅与山地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这 些地区多山,且石为板岩或片麻岩构造, 易剥落加工,取石方便。
汉代住宅形制,一种是继承传统的庭院式, 另一种是创建新制—坞堡。
隋唐五代,住宅仍常用直棂窗回廊绕成庭院

宋代城市住宅形制呈多样化,住宅呈工 字型,院落周围为了增加居住面积,多以廊 屋代替回廊,前大门进入后以照壁相隔,形 成标准四合院。南宋江南住宅庭院园林化。
元代住宅 还用用工字型平面构成主屋。
永定方楼遗经楼平面图
永定方楼遗经楼剖视图
永定方楼五凤楼正面
永定方楼五凤楼背面
客家土楼的技术是北人南迁后结合需求及当地气候条 件创造出来的,其共性是: 1、出于防卫需求,土筑外墙高大厚实; 2、地处南方,注意防晒,在内墙、天井、走廊、窗口 处及屋顶部分,将檐口伸出,利用建筑物的阴影, 减少太阳辐射热; 3、在建筑物内部采用活动式屏门、隔扇,空间开敞、 通透,有利空气流通; 4、外环楼层开箭窗,呈梯形,外小内大,既利防卫, 又宜人用; 5、选址注重风水并保留北方住宅坐北朝南的习惯。背 靠大山或丘陵,面对朝山,左右两侧有小丘陵。

阿以旺 主要分布地:新疆南部 阿以旺是新疆维吾尔族住宅常见之一 种,有三四百年历史。土木结构,平屋顶, 带外廊。

2014-02
《中国建筑史》

所谓阿以旺即一种带有天窗的大厅,中 留井孔采光,天窗高出屋面约40—80厘米, 供起居、会客之用,后部做卧室,各室也用 井孔采光。顶部以木梁上排土檩,厅内周边 设土台,用于日常起居。室内壁龛甚多,用 石膏花纹作装饰,龛内可放被褥或杂物。墙 面喜用织物装饰,并以此质地和大小、多少 来标识主人身份与财富。屋侧有庭院,夏日 葡萄架下可作息生活。
福建客家圆形土楼群
福建客家土楼承启楼平面图
福建客家土楼承启楼剖面图
福建客家土楼承启楼剖视图
永定方楼的杰出建筑为遗经楼,位于高陂乡 上洋村,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它以 3 座并列 的 5 层正楼为主体,以正楼前大厅为中心, 左右前方均为 4 层回廊式围楼,构成回字形 楼群,楼群前有一个几十平方米的石坪,石 坪左右两侧建学堂,供楼内本族子弟读书, 石坪尽处是大门楼,高6米,宽4米,气势十 分恢宏。

明清,北方住宅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 按南北纵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
明清江南住宅则以封闭式院落为单位, 沿纵轴线布置,但方向并非一定的正南北。 大型住宅有中、左、右三组纵列的院落组群, 宅后或宅左或宅右建造花园。
住宅构筑类型

住宅构筑类型最具有代表性,它既存 线性的历史发展,又跨越地区的限定。
福建夯土而筑的客家土楼
永定土楼分为圆楼和方楼两种。圆楼以承启 楼为例,在古竹乡高北村,建于清顺治元年 ( 1644 年),外圆环平面直径达 72 米,高 12.4 米,布局上共有 4 环,中心为大厅,建 祠堂,内一圈为平房,外一圈为 2 层,最外 一环底层用作厨房、畜圈、杂用。全楼共 392个房间,仅3个大门、3口井,各圈有巷 门6个。
北京胡同内四合院住宅大门及倒座
北京胡同内四合院住宅大门
北京四合院住宅内门——垂花门
北京四合院住宅垂花门内侧
北京四合院住宅垂花门内庭院
北京四合院住宅游廊
北京四合院住宅正房
北京四合院住宅内院
北京四合院住宅内院一角
二、江苏吴县东 山天井式住宅 以吴县东山秋 官第尊让堂为 明代建筑,平 面呈倒“凸” 字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