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高考第一轮复习资料大全
北京四中高考第一轮复习资料大全
![北京四中高考第一轮复习资料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4a0de1ffe4733687f21aa0a.png)
北京四中年级:高三科目:物理期数:0103编稿老师:李建宁审稿老师:李建宁录入:申容一、本周内容:几何光学二、重点:1、光的直线传播,光速2、光的反射定律3、平面镜成像作图和规律4、光路可逆性原理三、讲解:1、光的直线传播、光速(1)光源、光束、光线;(2)光在同一种均匀媒质中沿直线传播;(3)实例:影的形成(本影半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4)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C=8米/秒,可取C=3.00×108米/秒,光在其它媒质中小于C。
(5)光速的测定。
2、光的反射现象:当光从一种媒质射入另一种媒质,在两种媒质的界面上改变方向,一部分光返回原来媒质的现象——光的反射。
无论透明或不透明物在其表面均可发生光的反射。
3、反射定律;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OO'为法线;α为入射角,β为反射角。
(1)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反射定律解决了如何根据入射光线来确定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是唯一确定的。
4、光路可逆:根据反射定律,沿反射光线入射介面则沿原入射光线返回原介质。
5、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平滑表面,当平行光入射即入射角相同,根据反射定律它们的反射角也相同,那么将沿相同方向反射。
(2)漫反射:表面粗糙不平,平行光入射后在每一个微小区域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向不同方向反射。
6、平面镜(1)控制光路:原路返回改变900阳光进深井(2)平面镜成像S'为S的像A'B'为物AB的像虚像:不是光线的实际交点,而是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成像作图——规范,步骤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像是虚像;2)像和物对平面镜是对称;即物与像到镜等距正立、等大小。
(3)平面镜不改变光束性质平行光束会聚光束发散光束7、例题:1)如图光线A射到平面镜上,O为入射点,当平面镜绕过O点的与纸面垂直的轴转θ角时,反射光线B将转过角度多大?分析:平面镜绕过O点与纸面垂直转过θ角时−→−法线转过θ角−→−入射增加θ角。
北京四中高考第一轮复习资料大全.doc
![北京四中高考第一轮复习资料大全.doc](https://img.taocdn.com/s3/m/0e10e53427d3240c8447efb3.png)
北京四中年级:高三科目:物理期数:0103编稿老师:李建宁审稿老师:李建宁录入:申容一、本周内容:几何光学二、重点:1、光的直线传播,光速2、光的反射定律3、平面镜成像作图和规律4、光路可逆性原理三、讲解:1、光的直线传播、光速(1)光源、光束、光线;(2)光在同一种均匀媒质中沿直线传播;(3)实例:影的形成(本影半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4)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C=299792458米/秒,可取C=3.00×108米/秒,光在其它媒质中小于C。
(5)光速的测定。
2、光的反射现象:当光从一种媒质射入另一种媒质,在两种媒质的界面上改变方向,一部分光返回原来媒质的现象——光的反射。
无论透明或不透明物在其表面均可发生光的反射。
3、反射定律;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OO'为法线;α为入射角,β为反射角。
(1)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反射定律解决了如何根据入射光线来确定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是唯一确定的。
4、光路可逆:根据反射定律,沿反射光线入射介面则沿原入射光线返回原介质。
5、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平滑表面,当平行光入射即入射角相同,根据反射定律它们的反射角也相同,那么将沿相同方向反射。
(2)漫反射:表面粗糙不平,平行光入射后在每一个微小区域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向不同方向反射。
6、平面镜(1)控制光路:原路返回改变900阳光进深井(2)平面镜成像S'为S的像A'B'为物AB的像虚像:不是光线的实际交点,而是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成像作图——规范,步骤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像是虚像;2)像和物对平面镜是对称;即物与像到镜等距正立、等大小。
(3)平面镜不改变光束性质平行光束会聚光束发散光束7、例题:1)如图光线A射到平面镜上,O为入射点,当平面镜绕过O点的与纸面垂直的轴转θ角时,反射光线B将转过角度多大?分析:平面镜绕过O点与纸面垂直转过θ角时−→−法线转过θ角−→−入射增加θ角。
北京四中高考第一轮复习资料大全28
![北京四中高考第一轮复习资料大全28](https://img.taocdn.com/s3/m/23c1e25bb90d6c85ed3ac63e.png)
北京四中年级:高三科目:物理期数:0103编稿老师:李建宁审稿老师:李建宁录入:申容一、本周内容:几何光学二、重点:1、光的直线传播,光速2、光的反射定律3、平面镜成像作图和规律4、光路可逆性原理三、讲解:1、光的直线传播、光速(1)光源、光束、光线;(2)光在同一种均匀媒质中沿直线传播;(3)实例:影的形成(本影半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4)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C=299792458米/秒,可取C=3.00×108米/秒,光在其它媒质中小于C。
(5)光速的测定。
2、光的反射现象:当光从一种媒质射入另一种媒质,在两种媒质的界面上改变方向,一部分光返回原来媒质的现象——光的反射。
无论透明或不透明物在其表面均可发生光的反射。
3、反射定律;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OO'为法线;α为入射角,β为反射角。
(1)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反射定律解决了如何根据入射光线来确定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是唯一确定的。
4、光路可逆:根据反射定律,沿反射光线入射介面则沿原入射光线返回原介质。
5、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平滑表面,当平行光入射即入射角相同,根据反射定律它们的反射角也相同,那么将沿相同方向反射。
(2)漫反射:表面粗糙不平,平行光入射后在每一个微小区域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向不同方向反射。
6、平面镜(1)控制光路:原路返回改变900阳光进深井(2)平面镜成像S'为S的像A'B'为物AB的像虚像:不是光线的实际交点,而是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成像作图——规范,步骤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像是虚像;2)像和物对平面镜是对称;即物与像到镜等距正立、等大小。
(3)平面镜不改变光束性质平行光束会聚光束发散光束7、例题:1)如图光线A射到平面镜上,O为入射点,当平面镜绕过O点的与纸面垂直的轴转θ角时,反射光线B将转过角度多大?分析:平面镜绕过O点与纸面垂直转过θ角时−→−法线转过θ角−→−入射增加θ角。
北京四中高考第一轮复习资料大全(2)
![北京四中高考第一轮复习资料大全(2)](https://img.taocdn.com/s3/m/dd787defc77da26924c5b00a.png)
北京四中年级:高三科目:物理期数:0119编稿:审稿:录入:张艳红校对:刘红梅高三物理试卷一、本题共10个小题。
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四个选项,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错选或不答得零分。
1、一个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当两板间的距离增大时,A、两板的电势差减小。
B、两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
C、平行板电容器所带的电量不变。
D、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减小。
2、如图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另一端栓一个小球,当小球静止时,弹簧的长度为L1。
若对小球施加一个水平力的作用,使得小球再次静止时,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此时弹簧的长度为L2。
比较L1和L2,有A、L1=L2B、L1<L2C、L1>L2D、无法比较.3、如图所示为某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沿电场线方向有M、N两点。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正点电荷在M点的电势能比在N点的电势能大。
B、正点电荷在M点受到的电场力比在N点受到的电场力大。
C、M点的电势比N点的电势高。
D、将正、负电子分别从M点移到N点,电场力对它们做的功相同。
4、将一个秒摆(T=2s)由地球表面移到某一星球表面,其周期变为4s,由此可知A、该星球半径为地球半径的2倍。
B、该星球半径为地球半径的4倍。
C、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1:4。
D、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1:2。
5、卫星在半径为r的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
它的周期为T,动能为E k,机械能为E,用某种方法使它的速度突然增大。
当它重新稳定下来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它的A、r增大,T增大。
B、r增大,T减小。
C、E k增大,E增大。
D、E k减小,E增大。
6、如图所示为LC 振荡电路中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变化曲线, 由此可知A 、t1时刻电场能量大,磁场能为零。
B 、t 1时刻电场能为零,磁场能最大。
北京四中高考第一轮复习资料大全04
![北京四中高考第一轮复习资料大全04](https://img.taocdn.com/s3/m/f74b1182804d2b160a4ec044.png)
北京四中高考第一轮复习资料大全04北京四中年级:高三科目:物理期数:0131 编稿老师:曹树元审稿老师:唐挈录入:申容校对:刘艳娥[本周教学内容]:实验总复习一、(一)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目的]验证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原理]此实验是要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与一个力产生相同的效果(即:使橡皮条在某一方向伸长一定的长度),看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与这一个力是否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就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器材]方木板一块,弹簧秤两个,白纸,橡皮条一段,细绳套两个,图钉(若干),三角板,刻度尺,铅笔。
[实验步骤]1、用图钉把一张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
2、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用两条细绳套结在橡皮条的另一端。
图13、用两个弹簧秤分别钩住两个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如图1所示)。
4、用铅笔描下结点O的位置和两条细绳套的方向,并记录弹簧秤的读数,在白纸上按比例作出两个弹簧秤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
5、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与前面相同的位置O,记下弹簧秤的读数和细绳的方向,按同样的比例用刻度尺从O点起做出这个弹簧秤的拉力F'的图示。
6、比较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得的合力F,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相等。
7、改变两个分力F1和F2的大小和夹角,再重复实验两次,比较每次的F与F'是否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等。
1[注意事项]1、弹簧秤使用前应将弹簧秤水平放置,然后检查、矫正零点,需了解弹簧秤的量程、单位和最小刻度,读数时视线要对刻度盘。
2、选择弹簧秤时,可将两弹簧秤自由端钩在一起,沿水平方向拉伸,看两个读数变化是否一样,若一样即适用。
3、用弹簧秤测拉力时,应使拉力沿弹簧的轴线方向,橡皮条、弹簧秤和细绳套应位于与纸面平行的同一平面内。
北京四中高考第一轮复习资料大全24
![北京四中高考第一轮复习资料大全24](https://img.taocdn.com/s3/m/f00f3012aaea998fcd220e06.png)
北京四中年级:高三科目:物理期数:0107编稿老师:李建宁审稿老师:李建宁录入:申容一、本周内容:物理光学1、光的电磁说,电磁波谱、光谱2、光的粒子性、光电效应、光子说3、光的波粒二象性二、教学内容:(一)光的电磁说1、光是一种频率极高(波长λ短)的电磁波(变化电场→变化磁场→变化电场),光波的振动方向(光矢量)是指电磁波振荡中电场矢量的方向——光波是横波。
2、光的传播不需要媒质,可在真空中传播C=3.00×108m/s。
3、光波的产生由原子内部电子受激发时产生。
4、能产生反射、折射、干涉、衍射5、意义把光现象和电磁现象统一起来,指出它们的一致性,再一次证明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解决了光的波动说在传播媒质上遇到的困难,认识到光波与机械波有本质的不同;波速公式v=fλ适合于各种电磁波。
(二)电磁波谱电磁波是个大家族,可见光是很窄的一波段还有许多不可见光:1、几种不可见光红外线:(1)性质:λ(0.76微米~1000微米),热效应显著,光化学作用比可见光差,易于被物质吸收,长波红外线能在薄雾中穿过。
(2)产生:组成物质分子原子内部核外外层电子由激发态→低能级态跃迁发射出。
(3)应用:远红外加逝技术,液视仪、红外遥感技术。
紫外线:(1)性质:λ(0.4微米~ 0.6×10-2微米)微米微米,光化学作用显著;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玻璃是紫外线的不透明体;生理作用——消毒对人眼视网膜、皮膜有强烈的破坏作用。
(2)产生:是由组成物质原子外外层电子由激发态→低能级态跃迁时放出。
(3)应用:感光技术、医用消毒伦琴射线(x射线)(1)产生:高速电子流射在任何固体上均会发生伦琴射线:是由组成物质原子外内层电子受激发而产生。
(2)性质:λ(0.06~20A)具有很强的穿透本领,能穿过许多可见光不透明物质,可使许多固体发生荧光,使底片感光,空气电离。
(3)应用:工业破坏性材料的检测,用于晶体结构的分析,医用透视。
北京四中高考第一轮复习资料大全24
![北京四中高考第一轮复习资料大全24](https://img.taocdn.com/s3/m/07f14fb4581b6bd97f19eadc.png)
北京四中年级:高三科目:物理期数:0107编稿老师:李建宁审稿老师:李建宁录入:申容一、本周内容:物理光学1、光的电磁说,电磁波谱、光谱2、光的粒子性、光电效应、光子说3、光的波粒二象性二、教学内容:(一)光的电磁说1、光是一种频率极高(波长入短)的电磁波(变化电场T变化磁场T变化电场),光波的振动方向(光矢量)是指电磁波振荡中电场矢量的方向——光波是横波。
2、光的传播不需要媒质,可在真空中传播C=3.OO X 108m/s。
3 、光波的产生由原子内部电子受激发时产生。
4、能产生反射、折射、干涉、衍射5、意义把光现象和电磁现象统一起来,指出它们的一致性,再一次证明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解决了光的波动说在传播媒质上遇到的困难,认识到光波与机械波有本质的不同;波速公式v=f入适合于各种电磁波。
(二)电磁波谱电磁波是个大家族,可见光是很窄的一波段还有许多不可见光:1 、几种不可见光红外线:(1)性质:入(0.76微米〜1000微米),热效应显著,光化学作用比可见光差,易于被物质吸收,长波红外线能在薄雾中穿过。
(2)产生:组成物质分子原子内部核外外层电子由激发态—低能级态跃迁发射出。
(3)应用:远红外加逝技术,液视仪、红外遥感技术。
紫外线:(1)性质:入(0.4微米〜0.6 X 10-2微米)微米微米,光化学作用显著;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玻璃是紫外线的不透明体;生理作用——消毒对人眼视网膜、皮膜有强烈的破坏作用。
(2)产生:是由组成物质原子外外层电子由激发态—低能级态跃迁时放出。
(3)应用:感光技术、医用消毒伦琴射线(x射线)(1)产生:高速电子流射在任何固体上均会发生伦琴射线:是由组成物质原子外内层电子受激发而产生。
(2)性质:入(0.06〜20A)具有很强的穿透本领,能穿过许多可见光不透明物质,可使许多固体发生荧光,使底片感光,空气电离。
(3)应用:工业破坏性材料的检测,用于晶体结构的分析,医用透视。
北京四中高考第一轮复习资料大全17
![北京四中高考第一轮复习资料大全17](https://img.taocdn.com/s3/m/bdeb0bdc856a561253d36f07.png)
北京四中年级:高三科目:物理期数:0116编稿:李建宁审稿:李建宁录入:张艳红一、本周内容:复习功和能。
1、功和功率。
2、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二、复习内容:1、功。
(1)定义式:W=F·S·cosα,其中F应是恒力,α是F与位移S的夹角。
功是表示的是力作用——位移(空间累积)效应的物理量,其中二个必要因素:力和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力方向上有位移,位移方向上有力)。
(2)功是标量,功有正有负。
当0≤α<90°W >0,正功α=90°W =0不做功90°<α≤180°W<0 负功功的正、负反映了是F与位移S的关系,功是一个过程量,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3)合力功等于分力功的代数和即W=W1+W2+W3+……+W n。
(4)重力做功特点:①对一定质量的物体重力对物体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走始位置与末位置有关。
②重力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对物体做负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
其关系为W=-ΔEp。
(5)摩擦力对物体做功与路径有关。
2、功率。
(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叫做功率。
W是物体在t时间内的平均功率。
p=tP=F·v·cosα,当v为瞬时速度时P是瞬时功率;当v为平均速度时P为平均功率。
其中α为F与v之间的夹角。
(2)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
发动机铭牌上的额定功率是指该机正常工作时的最大输出功率,发动机工作时其实际输出功率可在零和额定功率之间的某一数值。
机车工作的二个运动过程:(设阻力f恒定)①始终在额定功率下工作:P额=Fv。
当F=f 时 P 额⇒v ↑⇒F ↓=v P ⇒a ↓=mf F -⇒ a=0 ⇒保持v m 不变 v 达最大v mP 额=Fv m =fv m| 变加速直线运动 | 匀速运动②开始做匀加速运动。
当P=P 额时,v=F P 额为 F 不变⇒a=mf F -不变⇒v ⇒P ↑=Fv ⇒ 匀加速的最大速度 | 匀加速直线运动 | 当F=f 时 ⇒P 额不变⇒Δv ↑⇒ΔF ↓=v P⇒a ↓=m f F -⇒ a=0 ⇒v m 匀速v 达量大v mP 额=Fv m =fv m| 变加速直线运动 | 匀速3、机械能。
北京四中高考第一轮复习资料大全05
![北京四中高考第一轮复习资料大全05](https://img.taocdn.com/s3/m/4e121f47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91.png)
B、单位质量铜中所含原子数为NA
C、单个铜原子的质量为
D、单个铜原子占有的体积为
2.图中A、B两点表示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的两个状态。当气体自状态的过程
C、外界必对气体做正功
D、气体必然从外界吸热
3.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玻璃管上端封闭下端开口,两段水银柱封闭有一定质量的空气,保持温度不变,轻弹玻璃,使两段水银柱合在一起,空气无漏气,则水银柱的下端面A'与原来水银柱下端面A比较,将
(1)A气体的温度;
(2)B气体的压强;
参考答案:
1.ACD2.AD3.C4.BC 5.AD 6.ACD 7.ABCD
8.BD 9. 10.左1.5 11. 3.51021
12.高5不变13.不变14. 351K 294K
15. 0.846g/cm316. P0S=5G K=4G/L0625K
17. TA=800K PB=3.0105Pa沁园春·雪 <毛泽东>
A、气体由状态a沿直线变化到状态c,气体对外做功
B、气体由状态b沿等温线变化到状态c的过程中,外界与气体间不发生能量转化
C、气体由状态a沿直线变化到状态b过程中,气体对外不做功
D、在两条等温线上的任意一点, 的值都相等
7.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下列所述的各种变化过程中,有可能发生变化的是:
A、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温度升高B、气体吸热,温度降低
C、气体放热,压强增大D、气体放热,温度不变
8.在射向高空的火箭仪器舱内,起飞前用水银气压计测舱内气体的压强P0=76cmHg,气体温度T0=300K,仪器舱是密封的。当火箭以加速度a竖直向上加速运动时,仪器舱内水银气压计指示的压强为P=0.6P0。则:
北京四中高考第一轮复习资料大全09
![北京四中高考第一轮复习资料大全09](https://img.taocdn.com/s3/m/9eeae6e2c1c708a1284a44c4.png)
北京四中年级:高三科目:物理期数:0126 编稿老师:李建宁审稿老师:李建宁录入:申容校对:王永杰一、本周内容;复习电磁感应二、重点:1、电磁感应现象,楞次定律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3、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化三、讲解:1、电磁感应现象: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
切割插入拔出1)K闭合断开2)滑动P3)插入拔出(1)产生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的条件: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内就产生感应电动势;穿过线圈磁通量发生变化时,线圈中就产生感应电动势。
当导体所在电路是闭合的,线圈是闭合的就产生感应电流。
(2)感应电流方向判定: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步骤:1)确定原磁场B的方向。
2)分析磁通量φ如何变化。
3)怎样才能阻碍φ的变化确定感应电流磁场方向。
4)利用安培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φ:2、磁通量φ,磁通量的变化△φ,磁通量的变化率t∆(1)磁通量φ=BS⊥,穿过所研究面在中性面上投影面积中磁感线的条数(注意方向)。
(2)磁通量的变化:△φ=φ2-φ1即表示磁通量变化多少。
当B 不变时△φ=B △S ⊥,当S ⊥不变时△φ=△BS ⊥。
(3)磁通量的变化率t∆∆φ:表示磁通量的变化快慢。
ϕ先增→减→增→减 φ=0 转900,ϕ增加△φ=03、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小,跟穿过这一回路的磁通变化率成正比。
表达式:ε=N t∆∆φ。
(1)计算的电动势ε是△t 内的平均电动势。
(2)式中t ∆∆φ为磁通量的变化率,当在中性面上投影面积不变时,ε = N ·tBS ∆∆⊥,t B∆∆为磁感应强度的变化率。
(3)方向:根据楞次定律去判断。
4、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产生电动势。
表达式:ε=BLv (垂直切割)(1)式中v 若代入即时速度则ε为即时电动势,若代入平均速度则ε为平均电动势。
(2)若闭合回路中不止一部分切割磁感线,则每一部分的产生电动势,整个回路电动势为ε=∑εi 感应电流为I=Riε∑。
北京四中高考第一轮复习资料大全03
![北京四中高考第一轮复习资料大全03](https://img.taocdn.com/s3/m/805ae7519b6648d7c1c746ba.png)
北京四中年级:高三科目:物理期数:0112编稿老师:李建宁审稿老师:李建宁录入:郗艳一、本周内容:复习力、物体的平衡二、重点1.力的概念,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2.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三、讲解1.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有接触力和场力之分。
(2)力是矢量,不仅有大小、方向而且它的加减运算遵守平等四边形法则;力的三要素。
(3)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4)有作用力必有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以,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它与一对平衡(1)重力①产生: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②大小:G=mg 方向:竖直向下③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重心的位置跟物体的形状有关,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其重心就在几何中心,重心位置不一定在物体上。
(2)弹力①产生:物体间相接触、挤压产生形变。
②大小:I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弹力大小遵从胡克定律F=kx,II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牛顿定律或平衡条件来计算确定。
③方向:垂直于接触面,与物发生形变的方向相反;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指向收缩的方向;二力杆件弹力必沿杆的方向。
(3)摩擦力①产生:相互接触物间表面粗糙,有弹力,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②大小:I静摩擦力:静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程度有关,可在0与最大静摩擦力f m之间变化。
一般应根据物体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计算它的大小。
最大静摩擦力f m与物体间的弹力成正比。
II滑动摩擦力:大小f=μN其中μ为动摩擦因数,与物体间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μ<1,N为正压力。
③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沿接触面切线方向。
④注意:物体间有摩擦力时,一定有弹力存在,而物体间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
北京四中网校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高考综合复习 电 场 专题知识导学
![北京四中网校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高考综合复习 电 场 专题知识导学](https://img.taocdn.com/s3/m/c6846f47a45177232f60a2db.png)
高考综合复习电场专题一、知识复习1、场强(描述电场力学性质的物理量)①定义式:(规定正电荷在该点受电场力的方向即场强方向)②点电荷电场的场强的决定式:(k=9.0×109N·m2/c2)③匀强电场中的关系式,d为沿电场线的距离。
2、电势和电势差U(描述电场能的性质的物理量)①定义式:,与零电势的选取有关,一般选大地为电势零点。
②电势差:U ab=U a-U b=-U ba,U ab与零电势的选取无关。
③在真空中点电荷电势的决定式:3、电容器和电容:①定义:②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式:③平行板电容器内电场强度取决于平行板上带电荷的面密度。
4、三种理想模型①点电荷的场(孤立点电荷、等量异种电荷、等量同种电荷)电荷的线度远小于研究的空间距离,将电荷可视为点电荷。
②电场线的特点:a、起始于正电荷,终止于负电荷,其密疏表示电场的强弱,切线方向表示电场方向。
b、任意两条电场线不相交,不相切(若相交,在相交点有两个电场方向,与事实不符;若相切,在切点处非常密,电场无限强,事实不存在)c、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最快。
③等势面:电势相等的点所组成的面。
a、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b、任意两个等势面不相交也不相切c、电场线总是垂直于等势面,电场线密的区域等势面也密。
5、电场的叠加原理:(与力、运动的独立性原理一致)场强的叠加:合场强等于分场强的矢量和。
电势的叠加:合电势等于分电势的代数和U=U1+U2+…+U n。
6、三个方面的应用。
①带电粒子(微粒)在电场中a、受力平衡问题b、被加速W=qU=ΔE kc、被偏转(类平抛v0⊥E)偏移距离y的取决因素分为:A、带电粒子的情况,B、电场的结构,C、带电粒子的初状态,D、电场的外界情况U。
我们以变化带电粒子的初状态为例分析y的情况。
同一电场U、L、d一定,带电粒子q、m一定,若不同粒子以相同的初速度垂直进入同一电场,则y∝;若不同粒子以相同的动量垂直进入同一电场,则y∝qm;若不同粒子以相同的动能垂直进入同一电场,则y∝q;若不同粒子以初速度为零经过相同的加速电场后垂直进入同一电场,y相同,与其他因素均无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四中年级:高三科目:物理期数:0118 编稿老师:曹树元审稿老师:唐挈录入:申容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一、近三年高考考查情况1、题型为选择题、填空(含画图)题,在解答中不要求写出过程。
2、针对简谐振动的单独命题,侧重于考查两方面问题:(1)单摆周期公式的应用;(2)简谐振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加速度、速度随时间或随位移变化的规律,有些试题还间接考查了重力加速度的变化,以及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分析振动问题的能力。
3、机械波的命题侧重于考查两个方面:(1)根据波动规律计算波速、波长、周期,分析或画出波形图;(2)根据波与波上质点振动的关系分析质点的运动。
《机械波振动和机械波》在机械运动中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运动,在中学还不能用数学公式描述它们的运动规律,主要借助于图像和文字描述认识它们的运动规律,要解答好这两类运动的问题;第一,要抓住运动的特点——周期性的重复,建立物理图景,理解并掌握它们的运动规律;第二,根据运动的特点和规律,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并能熟练应用。
二、本单元知识重点、能力要求(一)知识重点1、表征振动的物理量振动是一种周期性运动,除去运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这几个物理量,对振动的过程进行描述外,还需引入振幅、周期和频率这些反映振动整体状态特征的物理量。
(1)振幅物体振时的位移是相对平衡位置而言的,也就是说始终以平衡位置为位移的始端,即位移的大小是指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位移的方向总是由平衡位置指向物体某时刻所在的位置。
物体振动时的振幅,就是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的绝对值(即最大距离),它是用来描述振动强弱的物理量。
(2)周期和频率周期(T)和频率(f)是用来描述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第一,周期T或频率f只是分别采用比较“一次全振动的时间”,或比较“单位时间内全振动的次数”两种不同方式来反映振动的快慢,因而它们不是互相独立的物理量,从它们的含义可知,两者间的关系为f=1/T或T=1/f。
第二,周期和频率的意义都是介助于“全振动”的概念来阐述的,所以正确理解“全振动”的概念是掌握周期和频率这两个物理量的前提,在判断振动物体是否完成一次全振动肘,关键是看物体的振动状态(位移和速度)是否恢复到与超始观察时刻完全相同,只有物体振动状态再次恢复到与超始观察时刻完全相同时,才是物体完成了一次全振动。
2、简谐运动简谐运动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形式。
我们通过如图1所示的弹簧振子的分析,使我们从动力学的角度和运动学角度来了解简谐运动的特点。
(1)简谐运动的动力学特点——简谐运动产生条件:如由图1所示弹簧振子振动时,使振子产生振动的回复力,是弹簧形变时产生的弹力,而且弹簧弹力F的大小跟振子位移的大小成正比,而方向跟振子位移简谐运动方向相反(因为弹力F方向指向平衡位置,而振子位移简谐运动以平衡位置为始端),写成公式形式为F=-kx。
学习简谐运动的动力学特点时,我们就注意以下几点:1)分析一个振动系统是否为简谐运动,关键是判断它的回复力是否满足F=-kx这一公式。
2)应理解F=-kx中的k值是由振动系统本身条件决定的比例系数,应该反映F=-kx这一公式理解为简谐运动的回复力的定义式。
3)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也可以是某一个力的分力,也可以是几个力的合力,这要视振动系统的具体情况而定,因此对振动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仍然是不可忽视的。
4)物体振动时的平衡位置,就是指物体受到的回复力为零的位置。
(2)简谐运动的运动学特点作简谐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跟振动物体的位移简谐运动大小成正比,而方向跟位移简谐运动方向相反,写成公式形式为:αk x。
=-m可见,作简谐运动的物体作的是变速运动,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都随时间作周期性的变化,即:振动物体远离平衡位置运动时,作的是变减速运动,其加速度不断增大,而速度不断减小,当物体运动到最大位移处时,它的加速度达到最大值,速度减为零;振动物体朝向平衡位置运动时,作的是变加速运动,其加速度不断减小,而速度不断增大,当物体运动到平衡位置时,它的加速度减为零,速度达到最大值。
(3)简谐运动的周期公式m。
弹簧振子的周期由下式确定:T=2πk可见,简谐运动的周期(T)或频率是振动系统本身条件(m、k)所决定,而与振幅无关。
3、单摆(1)单摆的运动单摆的运动是摆球在竖直平面内围绕最低点(即平衡位置)沿一段圆弧作振动。
如图2所示,对摆球受力分析可知,摆球受重力mg和绳子的拉力T两个力作用。
对重力mg按切线方向和径向正交分解,则绳子的拉力T与重力的径向分力F'的合力充分了以悬点为圆心的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而重力的切向分力F充分了使摆球振动的回复力。
经计算表明,在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α很小的情况下,摆球所受的回复力的大小跟摆球振动的位移成正比,回复力的方向与摆球位移的方向相反(即回复力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由此可见,单摆在摆角α很小条件下的振动是简谐运动。
(2)单摆的周期公式L单摆的周期公式为T=2πg可见单摆振动的周期T跟摆长L的平方根成正比,跟重力加速度的平方根成反比,而与摆球的质量及振动的振幅均无关,要注意单摆周期公式只在单摆的摆角很小的条件才适用。
4、简谐运动的图象(1)简谐运动的图象及其物理意义通过砂摆实验,使我们认识到简谐运动的位移图象是一条余弦(正弦)曲线。
简谐运动的图象记录了作简谐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移,因而不仅直观地显示了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而且反映了位移变化规律——遵循余弦(或正弦)规律变化,这就是简谐运动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2)从振动图象上了解振动物体运动情况从振动图象上,我们可以直接了解到振动物体的一些运动情况,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从振动图象上可以直接看出振动物体在任何时刻的位移。
2)从振动图象上可以直接看出振动物体的振幅值——余弦(正弦)曲线的最大值就是物体振动时的振幅。
3)从振动图象上可以直接看出物体的振动周期。
4)借助于振动图象,还可以说明振动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5、振动的能量(1)简谐运动的能量弹簧振子(或单摆)在振动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受到外界摩擦和其它阻力的作用,那么通过弹力(或重力)作功,振子(或摆球)的动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或摆球的重力势能)之间要发生相互转化,具体的转化情况如下:振子(或摆球)远离平衡位置运动时,因克服弹力(重力)作功,也就是弹力(或重力)作负功,动能不断减小,而弹性势能(或重力势能)不断增加。
当振子(或摆球运动到最大位移处时,动能减为零,弹性势能(或重力势能)达到最大值。
对简谐运动中能量转化过程还需明确以下两点:1)弹簧振子和单摆在理解化条件下振动时,由于只有弹力或重力作功,因而振动的能量(即机械能)是守恒的。
2)弹簧振子和单摆振动时的能量由于是守恒的,所以一定等于振子或单摆在最大位移处的弹性势能或重力势能,因而振幅越大,振动的总能量越大,可见振幅是振动能量大小的标志。
6、机械波对机械波形成的物理过程我们注意掌握以下几点:(1)机械波传播的只是振动这种运动形式,当一列波在媒质中传播时,媒质中各个质点只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振动而不向前迁移,如果没有能量损失,对于在一直线上传播的波来说,各个质点将完全重复着振幅的振动,即每个质点振动频率及振幅和振源的频率及振幅安全相同。
所以,波的频率、周期和振幅是振源决定的,作简谐运动的振源所激发的波为简谐波。
(2)波的传播过程是通过媒质中相邻质点间的依次“带动”,使媒质质点由近及远地相断振动起来的过程。
机械波在媒质中传播存在一个由媒质性所决定的波速。
(3)波是传递能量的一种重要方式。
7、波的图象(1)波的图象及其物理意义对于由作简谐运动的波源在媒质中激发的简谐波,不管是横波还是纵波,任何时刻的波的图象都是正弦(或余弦)曲线,但对横波来说其波的图象同其波形是相象的。
从波的图象可以了解一列波的传播情况:1)波的图象记录了一列波在某时刻沿波的传播方向上媒质中各质点的位移,这就是波的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2)从一列横波在某时刻的图象上,还可以直接看出沿波的传播方向上各质点在此时刻的运动方向。
利用波的传播方式来确定各个质点的运动方向的简便方法是:首先确定正处于平衡位置的质点的运动方向,然后就可以判定其它质点的运动方向。
(2)波的图象和振动图象关于这两个图象的区别,可以从以下几面作出比较:1)首先应该注意到,两个图象所在坐标系的横轴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不同的。
2)从本质上讲,两个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根本不同的,振动图象所表示的是一个振动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即给出了一个振动质点在各个时刻的位移;而波的图象所表示的是一列波在苛时刻沿波的传播方向上各个质点的位移,即给出了各个质点在同一时刻的位移。
3)两个图象上相邻两个正的(或负的)最大值之间的距离所表示的物理意义也是不相同的。
振动图象中相邻两个正的(或负的)最大值之间的距离等于质点振动的周期(T);而波的图象中相邻两个正的(或负的)最大值之间距离等于波长,这一点下面将作说明。
8、波长、频率和波速(1)波长、频率和波速的概念1)波长沿着波的传播方向上两个相邻的,在振动中位移总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做波长(λ)。
在横波中两个相邻的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在纵波中两个相邻的密部(或硫部)中央间的距离,都等于一个波长,反映在波的图象上,相邻两个正的(或负的)最大值间的距离,即等于波长。
在理解波长概念时,要注意,切不可把“在振动中位移总相等的质点”与“在振动中某一时刻位移相等的质点”混为一谈,另外还要注意“相邻”二字,不要把波长的概念理解为是“两个在振动中位移总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
2)频率(或周期)一列波在传播时,媒质中各质点都以一定的频率(或周期)振动着。
这反映了波在时间上的重复性,媒质中各质点的振动频率(或周期)是由波源决定的,即媒质中各质点振动频率(或周期)都等于波源的频率(或周期)。
3)波速波速妈是振动在媒质中传播的速度、波速是由媒质的性质所决定的,所以一列波在不同媒质中传播时,波速是不同。
(2)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从波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出,在一个周期的时间内,振动在媒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因而可知波长(λ)、频率f(或周期T)和波速(v)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或v=λfv=T(二)能力要求例题1,若单摆的摆长不变,摆球的质量增加为原来的4倍,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的速度减小为原来的1/2,则单摆振动()(A)频率不变,振幅不变(B)频率不变,振幅不变(C)频率改变,振幅改变(D)频率改变,振幅不变分析与解答:弹簧振子和单摆振动时的能量由于是守恒的,所以一定等于振子或单摆在最大位移处的弹性势能或重力势能,因而振幅越大,振动的总能量就越大,可见振幅是振动能量大小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