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实验 rc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实验rc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RC正弦波振荡器的设计方法
2.掌握RC正弦波振荡器的调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及器件
集成运算放大器μA741二极管电阻瓷片电容若干
三、实验原理
振荡电路有RC正弦波振荡电路、桥式振荡电路、移相式振荡电路和双T网络式振荡电
路等多种形式。
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RC桥式振荡电路
1.电路分析
RC桥式振荡电路由RC串并联选频网络和同相放大电路组成,图中RC选频网络形成
正反馈电路,决定振荡频率fo, R、R,形成负反馈回路,决定起振的幅值条件。
两个二极管起稳定作用(如波形)
该电路的振荡频率
(1)起振幅值条件
(2)式中R,=R +15k +3k,若加二极管,此时R, =R +15k +3k/rj
此时rg为二极管的正向动态电阻
2.电路参数确定
(1) 确定R、R,
电阻R和R,应由起振的幅值条件来确定,由式(2)可知R,≥2 R 通常取R,=(2.1-2.5) R,
这样既能保证起振,也不致产生严重的波形失真。
(2) 确定稳幅电路
通常的稳幅方法是利用A,随输出电压振幅上升而下降的自动调节作用实现稳幅。
图中稳幅
电路由两只正反向并联的二极管D、D2和3kQ
电阻并联组成,利用二极管正向动态电
阻的非线性以实现稳幅,为了减小因二极管特性的非线性而引起的波形失真,在二极管两端
并联小电阻Rz。
实验证明,取R_≈rj时,效果最佳。
四、实验内容
1.根据图形连接好电路,填写如下表格
五、思考题及实验心得:
在RC桥式振荡电路中,若电路不能起振,应调整哪个参数?
若输出波形失真应如何调整?。
rc正弦波振荡器测量数据试验报告

rc正弦波振荡器测量数据试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RC正弦波振荡器的组成及其振荡条件;2、学会测量、调试振荡器。
二、实验原理从结构上看,正弦波振荡器是没有输入信号的,带选频网络的正反馈放大器。
若用R、C元件组成选频网络,就称为RC振荡器,一般用来产生1HZ~1MHz的低频信号。
1、RC移相振荡器:电路如右图1所示,选择R>>Ri。
起振条件:放大器A的电压放大倍数|A|>29电路特点:简便,但选频作用差,振幅不稳,频率调节不便,一般用于频率固定且稳定性要求不高的场合。
频率范围:几赫~数十千赫。
2、RC串并联网络(文氏桥)振荡器:本实验电路图如下面的图2所示。
电路特点:可方便地连续改变振荡频率,便于加负反馈稳幅,容易得到良好的振荡波形。
3、双T选频网络振荡器:本实验电路如下图3所示:电路特点:选频特性好,调频困难,适用于产生单-窄带频率的振荡。
三、实验器材1、+12V直流电源;2、函数信号发生器;3、双踪示波器;4、频率计;5、直流电压表;6、数字万用表;7、15K电阻2个、103电容4个、10电位器1个。
四、实验内容1、RC串并联选频网络振荡器:(1)按图2连接线路。
(2)断开RC串并联网络(即电路图A处断开),Rw调到9-10K,测量放大器静态工作点Ie1(0.86毫安)、IE2(1.1毫安)及不失真电压放大倍数Ao(9倍,信号源500-1000HZ范围内)。
(3)关闭信号源,接通RC串并联网络(即电路图A处接通),使电路起振,调小Rw,看停振现象。
再调大Rw(顺时针拧)使刚好不失真,用示波器观测输出电压uo波形,并测量此情况下的电压放大倍数A(3.2倍,要断开RC串并联网络测量)。
(4)用频率表测量振荡频率(893HZ),并与计算值进行比较。
(5)两个电容C分别并联103电容,观察和记录振荡频率变化情况(520HZ)。
2、双T选频网络振荡器:(1)按图3组接线路。
其中T2单级放大器由实验台上的“单级/负反馈两级放大器”的末级构成。
实验八 RC桥式正弦波振荡器

按表8 改变电阻R 和电容C 按表 8-1 改变电阻 R 和电容 C , 用示波器观察是否有 振荡波形,然后再次微调R 振荡波形 , 然后再次微调 Rf, 使输出端波形大而失真 用频率计测出振荡器的频率, 填入表8 小 。 用频率计测出振荡器的频率 , 填入表 8-1 中 , 并 与表中的理论比较。 与表中的理论比较。 表8-1
3.调节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器的放大倍数 仍断开RC选频网络 加电源V 仍断开RC选频网络,加电源VCC,调整两级放大电 RC选频网络, 路的静态工作点,使两个三极管均处于放大状态, 路的静态工作点,使两个三极管均处于放大状态,在 放大器的输入端加上适当大小的交流信号V 放大器的输入端加上适当大小的交流信号 Vi ( 小于 频率约为1 调节负反馈电阻R 1V ) , 频率约为 1KHZ , 调节负反馈电阻 Rf , 使放大倍 稍大于3 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不产生失真。 数AV稍大于3。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不产生失真。 4.测量振荡频率 放大器调整后,去掉信号源,接上RC选频网络, RC选频网络 放大器调整后,去掉信号源,接上RC选频网络,用 示波器观察是否有振荡波形,然后微调R 示波器观察是否有振荡波形 , 然后微调 Rf , 使输出端 波形大而失真小。用频率计测出振荡器的频率 频率, 波形大而失真小。用频率计测出振荡器的频率,填入 并与表中的理论比较。 表8-1中,并与表中的理论比较。
实验八
一、实验目的
RC桥式正弦波振荡器 RC桥式正弦波振荡器
1.学会测量频率和测试振器; .学会测量频率和测试振器; 2.验证RC桥式振荡器的起振条件 。 .验证 桥式振荡器的起振条件
二、实验仪器设备
函数信号发生器; 1.双踪示波器; 双踪示波器; 2.函数信号发生器; 交流毫伏表; 3.交流毫伏表; DZX-2B型电子学综合实验装置 型电子学综合实验装置; 4.DZX-2B型电子学综合实验装置; 5.电阻器、电容器若干 电阻器、
3.RC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RC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学号200800120228 姓名辛义磊实验台号30
一、实验目的
1、掌握RC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特点;
2、掌握RC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设计、分析和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
双踪示波器数字频率计晶体管毫伏表直流稳压电源数字万用表
三、实验原理
1、RC正弦波振荡器的原理
文氏电桥振荡器时应用最广泛的RC正弦波振荡器,它由同相集成运算放大器与串并联选频电路组成。
由于二极管的导通电阻r D具有随外加正偏电压增加而减小的非线性特性,所以振荡器的起振条件为
当适当减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提高负反馈深度,调整输出信号幅度,即可实现稳定输出信号幅度的目的。
振荡器的振荡角频率
欲产生振荡频率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符合上式的正弦波,要求所选的运算放大器的单位增益带宽积至少大于振荡频率的3倍。
电路选用的电阻均在千欧姆数量级,并尽量满足平衡电阻
的条件。
2、实验电路
本实验采用RC正弦波振荡器,如图所示为实验电路图。
RC振荡器
四、实验步骤及内容
准备:接通电路电源。
(一)电路调试
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并进行调试
(二)振荡频率的测量
通过数字示波器测量电路的振荡频率
实验所测得的振荡频率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858.96Hz 五、思考题。
实验六、RC正弦波振荡器

实验六、RC 正弦波振荡器一、实验目的1、 进一步学习RC 正弦波振荡器的组成及其振荡条件2、 学会测量、调试振荡器 二、实验原理从结构上看,正弦波振荡器是没有输入信号的,带选频网络的正反馈放大器。
若用R 、C 元件组成选频网络,就称为RC 振荡器, 一般用来产生1Hz ~1MHz 的低频信号。
1、 RC 移相振荡器电路型式如图6-1所示,选择R >>R i 。
图6-1 RC 移相振荡器原理图振荡频率 RC62π1f O =起振条件 放大器A 的电压放大倍数|A|>29 电路特点 简便,但选频作用差,振幅不稳,频率调节不便,一般 用于频率固定且稳定性要求不高的场合。
频率范围 几赫~数十千赫。
2、 RC 串并联网络(文氏桥)振荡器 电路型式如图6-2所示。
振荡频率 RC21f O π=起振条件 |A|>3 电路特点 可方便地连续改变振荡频率,便于加负反馈稳幅,容易得到良好的振荡波形。
图6-2 RC 串并联网络振荡器原理图3、 双T 选频网络振荡器电路型式如图6-3所示。
图6-3 双T 选频网络振荡器原理图振荡频率 5RC 1f 0=起振条件 2R R <' |F A |>1 电路特点 选频特性好,调频困难,适于产生单一频率的振荡。
注:本实验采用两级共射极分立元件放大器组成RC 正弦波振荡器。
三、实验设备与器件1、 模拟电路实验箱2、 函数信号发生器3、 双踪示波器4、 毫伏表,5、 万用表表6、RC 正弦波振荡器模块 四、实验内容1、 RC 串并联选频网络振荡器图6-4 RC 串并联选频网络振荡器(1) 按图6-4组接线路。
(2)接通RC 串并联网络,调节Rf 并使电路起振,用示波器观测输出电压u O 波形,再细调节R f ,使获得满意的正弦信号,记录波形及其参数,即,测量振荡频率,周期并与计算值进行比较。
(3) 断开RC 串并联网络, 保持Rf 不变,测量放大器静态工作点及电压放大倍数。
rc正弦波振荡实验报告

rc正弦波振荡实验报告RC正弦波振荡实验报告引言:RC正弦波振荡电路是电子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电路,它能够产生稳定的正弦波信号。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RC正弦波振荡电路,研究其工作原理和参数对振荡频率的影响。
实验装置和步骤:实验所需的装置包括一个电容器(C)、一个电阻器(R)、一个信号发生器和一个示波器。
具体步骤如下:1. 将电容器和电阻器按照串联的方式连接起来。
2. 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与电容器的一端相连,将示波器的输入端与电容器的另一端相连。
3. 打开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通过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观察了示波器上的波形。
当频率较低时,波形呈现出较为平缓的正弦波;当频率逐渐增加时,波形开始变得不规则,并且出现了衰减的现象。
通过进一步调节电容器和电阻器的数值,我们发现改变这两个参数可以对振荡频率进行调节。
当电容器的容值较大或电阻器的阻值较小时,振荡频率较低;反之,当电容器的容值较小或电阻器的阻值较大时,振荡频率较高。
讨论:RC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容器和电阻器的充放电过程。
当电容器充电时,电流通过电阻器流入电容器,电容器的电压逐渐增加;当电容器放电时,电流从电容器流出,电容器的电压逐渐减小。
这个充放电过程会不断重复,从而产生稳定的正弦波信号。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当频率较低时,波形呈现出较为平缓的正弦波。
这是因为在较低的频率下,电容器有足够的时间来充放电,从而形成较为平缓的波形。
而当频率逐渐增加时,电容器的充放电时间变得不足,导致波形变得不规则,并且出现了衰减的现象。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改变电容器和电阻器的数值可以对振荡频率进行调节。
这是因为电容器的容值和电阻器的阻值直接影响了电容器的充放电时间。
当电容器的容值较大或电阻器的阻值较小时,电容器的充放电时间较长,振荡频率较低;反之,当电容器的容值较小或电阻器的阻值较大时,电容器的充放电时间较短,振荡频率较高。
RC正弦波振荡器

《RC 正弦波振荡器》
林浩坚
11 物理 2 班
110704222
惠州学院物理实验报告
电子科学系 11 物理 2 班 B 组实验日期 2013 年 12 月 13 日
姓名:林浩坚学号:110704222 同组同学:陈伟文指导老师:郭朝晖
实验名称:RC 正弦波振荡器 实验目的:①了解双 T 网络振荡器组成与原理,及振荡条件
②学会测量、调试振荡器。
2、 振荡时波形(如下图)
回答问题
1、 该电路属于负反馈(用瞬时极电法) ; 2、 ������5 作用是把电压转换成电流信号; 3、 跟随器作用主要是提高放大器电压增 益系数;
感悟
该电路的特点是:选频特性好,调频比
《RC 正弦波振荡器》
林浩坚
11 物理 2 班
110704222
较困难,适于产生单一频率的振荡
实验仪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 实验原理:
1、 原理图
2、 理论计算 电路的振荡频率是������������ =
������ ������������������
பைடு நூலகம்
;起振条件是������′ < ������ , ������ > 3.
������
数据和实验现象记录
1、 数据记录 起荡的频率������0 (Hz) 测量值 109 理论值 100 起荡时������������ (KΩ ) 10.52 可调频率范围 ������������������������ 10.52Hz ������������������������ 10.73KHz
rc正弦波振荡电路实验报告总结

rc正弦波振荡电路实验报告总结RC正弦波振荡电路是一种基本的电路,它可以产生稳定的正弦波信号。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搭建RC正弦波振荡电路,学习了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并对其进行了实验验证。
实验原理RC正弦波振荡电路是由一个放大器和一个RC网络组成的。
RC网络由一个电容和一个电阻组成,它们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反馈回路。
当电路中有一个输入信号时,放大器会将信号放大,并将其送回到RC网络中。
RC网络会将信号滤波,并将其反馈回放大器。
这个反馈回路会产生一个稳定的正弦波信号。
实验步骤1.搭建RC正弦波振荡电路我们首先搭建了RC正弦波振荡电路。
电路由一个放大器和一个RC 网络组成。
放大器使用了一个晶体管,RC网络由一个电容和一个电阻串联在一起。
我们将电路搭建好后,使用万用表检查了电路的连接情况。
2.调整电路参数我们接下来调整了电路的参数,包括电容和电阻的值。
我们通过改变电容和电阻的值,调整了电路的共振频率。
我们还调整了放大器的增益,以确保电路能够产生稳定的正弦波信号。
3.测量电路输出信号我们使用示波器测量了电路的输出信号。
我们观察了信号的频率和幅度,并将其记录下来。
我们还使用频率计测量了电路的共振频率,并将其与我们调整电路参数时得到的值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我们通过实验验证了RC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我们成功地搭建了电路,并调整了电路的参数,使其产生了稳定的正弦波信号。
我们还测量了电路的输出信号,并将其与我们预期的结果进行比较。
我们发现,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相符合。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RC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我们成功地搭建了电路,并调整了电路的参数,使其产生了稳定的正弦波信号。
我们还测量了电路的输出信号,并将其与我们预期的结果进行比较。
我们发现,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相符合。
这次实验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rc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rc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学习RC正弦波振荡器的组成及其振荡条件。
学习如何设计、调试上述电路和测量电路输出波形的频
率、幅度。
二、实验设备
1、实验箱(台)。
2、示波器。
3、频率计。
4、毫伏表。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按图13-1接线(1、2两点接通)。
本电路为文氏电桥RC正弦波振荡器,可用来产生频率范围宽、波形较好的正弦波。
电路由放大器和反馈网络组成。
有稳幅环节的文氏电桥振荡器。
(1)接通电源,用示波器观测有无正弦波电压Vo输出。
若无输出,可调节RP ,使Vo为无明显失真的正弦波,并观察Vo值是否稳定。
用毫伏表测量Vo和Vf的有效值,填入表13-1中,
( 2 )观察在R3=R4=10K2、C1=C2=0.01μf和R3=R4=10k2、C1=C2=0.02μf两种情况下的输出波形(不失真),测量V0、Vf及f0, 填入表13-2和表23-4中,并与计算结果比较。
( 2 )观察在R3=R4=10KQ2、C1=C2=0.01μf和R3=R4=10k2、C1=C2=0.02μf两种情况下的输出波形(不失真),测量V0、Vf及f0,
填入表13-2和表23-4中,并与计算结果比较。
3.无稳幅环节的文氏电桥振荡器
断开1、2两点的接线,接通电源调节RP,使Vo输出为无明显失真的正弦波,测量V0、Vf和f0 ,填入表13-3和表23-4中,并与计算结果比较。
五、实验报告
1、整理实验数据,填写表格。
2、测试Vo的频率并与计算结果比较。
rc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rc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搭建一个RC正弦波振荡器电路,研究RC电路的振荡特性,并分析RC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变化规律。
实验设备:- 信号发生器- 电压表- 电流表- 电阻- 电容- 电源- 连接线- 示波器实验原理:RC正弦波振荡器电路由电容C和电阻R组成。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电路中的电压满足以下方程:V = VR + VC,其中VR为电阻上的电压,VC为电容上的电压。
在电容未充电时,电流通过电阻,而电容不导电。
当电压施加到电路上时,电容开始充电,电流开始减小。
随着时间的流逝,电容上的电压也在增加。
当电容经过一段时间充电后,电压达到最大值,电流达到最小值。
此时电容开始放电,电流再次增大。
随着电容的放电,电压逐渐减小。
电容和电阻的相互作用导致电流和电压的周期性变化,形成正弦波。
实验步骤:1. 将信号发生器的正负极分别连接到电阻R和电容C的一个端口。
2. 将电容的另一个端口连接到电阻的另一端,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
3. 将电流表连接到电阻上,以测量通过电阻的电流。
4. 将电压表连接到电容上,以测量电容上的电压。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看到电流和电压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正弦波形。
当电流为最大值时,电压达到最小值,当电流为最小时,电压达到最大值。
电流和电压的变化是周期性的,证明了电路中存在振荡现象。
实验讨论:1. 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来改变振荡的频率。
2. 通过改变电阻R和电容C的数值,我们可以观察到振荡的幅度和频率的变化。
3. RC振荡器电路还可以应用于实际电路中,例如通信信号源的产生、交流电源的输出等。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RC正弦波振荡器电路,并观察到了电流和电压的周期性变化。
实验结果验证了RC电路的振荡特性,并加深了对振荡器电路的理解。
实验中我们还发现,通过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改变电阻和电容的数值,可以对振荡的频率和幅度进行调节。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RC正弦波振荡器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RC正弦波振荡器
主要内容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设备与器件 4、实验内容及步骤
1 实验目的
了解选频网络的组成及其选频特性; 掌握RC正弦波振荡器的组成及其振荡条件; 学会测量、调试选频网络和振荡器。
动画演示
Xid
Xo
A
Xf F
如何起振? AF1 如何保证输出频率?选频网络(RC/LC选频网络); 起振原因是什么?内部噪声、接通电源时的阶跃。
稳幅 当输出信号幅值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使振幅条件:
AF 1
AF 1
8
2 实验原理
RC正弦波振荡器-选频网络
当
f
f0
1
2RC
时
0
1 RC
0
1 RC
F
3
j(
2 实验原理
信号产生电路-振荡条件
Xi +
Xid
A
Xo
–
Xf
F
A F
A 1 AF
AF 1
AF 1
a f 180(2n )
负反馈
Xi +
Xid
A
Xo
+
Xf
F
AF
1
A AF
AF 1
AF 1
a f 0(2n )
正反馈
2 实验原理
信号产生电路-振荡条件
振荡平衡条件
AF 1
AF 1
a f 0(2n )
稳幅环节:Rf、R1。
2 实验原理
A 1 Rf
RC正弦波振荡器-稳幅原理
R1
7.RC正弦波振荡器2

Xi
Xa
Xf
基本放大 电路 A
Xo
Xf Xa Xo Xf Xf 1 Xa Xa Xo
AF 1
反馈网络
F
AF AF 1
a f 2n
• 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 f 0 是由相位平衡条件决定 的。一个正弦波振荡电路只在一个频率下满足 相位平衡条件,这个频率就是 f 0 ,这就要求 在环路中包含一个具有选频特性的网络,简称 选频网络。它可以用R、C元件组成,也可用L、 C元件组成。用R、C元件组成选频网络的振荡 电路称为RC振荡电路,一般用来产生1Hz- 1MHz范围内的低频信号,而用L、C元件组成的 选频网络的振荡电路称为LC振荡电路,一般用 来产生1MHz以上的高频信号。
• 所谓振荡,就是要使电路自激,从而产生 持续的振荡,由直流电变为交流电。欲使 振荡电路能自行建立振荡,就必须满足 的条件 AF 1。这样,在接通电源后,振 荡电路就有可能自行起振,或者说能够自 激,最后趋于稳态平衡。
RC串并联网络(文氏桥)振荡器 RC桥式振荡电路由两部分组成, 即放大电路Av和选频网络Fv。 0 1 /(RC ) 在 时,经RC选频 网络传输到运放同相端的电压 同相,这样,放大电路和由Z1 和Z2组成的反馈网络刚好形成 Vf 正反馈系统, V可以满足 0 相位平衡条件,因而有可能振 荡。
1 • 振荡频率: fO 2πRC
• 起振条件: |A|>3
• 电路特点: 可方便地连续改变振荡频率, 便于加负反馈稳幅,容易得到良好的振荡 波形。
实验电路
实验内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观察波形及起振过程 (1)接通直流电源,观察输出波形。 (2)调节电位器RW,观察负反馈不同深度时的波形变化。记入 下表。
实验12 RC正弦波振荡器

实验十二 RC 正弦波振荡器
班级: 姓名:
1、 RC 串并联选频网络振荡器
(1) 按图12-1组接线路
图12-1 RC 串并联选频网络振荡器
(2) 断开RC 串并联网络,测量放大器静态工作点及电压放大倍数。
(3) 接通RC 串并联网络,并使电路起振,用示波器观测输出电压u O 波形,调节R f 使获得满意的正弦信号,记录波形及其参数。
(4) 测量振荡频率,并与计算值进行比较。
U B
U C U E A V
(5) 改变R 或C 值,观察振荡频率变化情况。
(6) RC 串并联网络幅频特性的观察
将RC 串并联网络与放大器断开,用函数信号发生器的正弦信号注入RC 串并联网络,保持输入信号的幅度不变(约3V ),频率由低到高变化,RC 串并联网络输出幅值将随之变化,当信号源达某一频率时,RC 串并联网络的输出将达最大值(约1V 左右)。
且输入、输出同相位,此时信号源频率为f 0=
u O
幅值 频率 (实测值) 频率 (计算值)。
实验五——RC桥式正弦波振荡器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实验报告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基地二班专业2013年10月28日实验名称:实验五——RC桥式正弦波振荡器姓名:吕品磊年级:2011 学号:2011301020033 成绩:一、实验目的:1、掌握RC桥式正弦波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及调试方法。
2、验证振幅平衡条件(AF=1)。
3、研究RC桥式振荡器中RC串并联网络的选频作用。
二、实验原理:RC桥式振荡器是采用RC串并联选频网络的一种正弦波振荡器。
它具有较好的正弦波型且频率调节范围宽,广泛应用于产生几百千赫兹以下的正弦信号。
实验室常用的低频信号发生器,其振荡部分多位RC桥式振荡器。
RC桥式振荡器是由一个具有选频作用的正反馈网络与一个具有负反馈的同相放大器组成,其原理如图所示:由于放大器采用了集成运放并引入了电压串联负反馈,其输入、输出阻抗对正反馈网络的影响可以忽略。
所以正反馈网络的传输系数(反馈系数)的表达式为:由公式,真反馈系数是一复数,并且是频率的函数。
其模和相角随频率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故至此,可得到结论:1)由振荡的相位条件得出的振荡频率,其值取决于正反馈网络的元件数值;2)振荡的振幅条件决定了同相放大器的增益,也是引入负反馈的原因;3)为了进一步改善波形和稳定振荡幅度,必须在负反馈网络中采用非线性元件。
三、主要实验仪器1、直流稳压电源2、示波器3、低频信号发生器4、交流毫伏表5、万用电表四、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电路如图所示,它是由分立元件组成的RC桥式振荡器。
图中、组成同相放大器,A、B两点为正反馈网络与同相放大器输入端的连接点,C、D两点为负反馈网络连接点。
1、按图所示的实验电路连接电路;2、测量RC选频网络的频幅特性;3、用示波器观察振荡波形;4、测量不同状态下放大器的增益;5、用李萨如图形法测量相应的正弦振荡频率。
五、实验数据表格2050Hz 900Hz 3300Hz 500Hz 5600Hz 10000Hz 300HzT=0.42ms; =2380Hz;741mv 3.705 707mv 3.535 780mv 3.9六、实验数据处理及结果表达通过实验数据,由Mathematica绘制出幅频特性曲线七、实验结果分析本次实验中的最后一步,实验要求通过李萨如图形来测量相应的正弦振荡频率,在具体实验过程中,李萨如图形较难寻找,其主要原因在于频率跨度较大,此时需要能预先估计出频率的大概范围,并在范围左右进行较为准确的扫瞄。
RC振荡电路实验报告

RC振荡电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深入理解 RC 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
2、学会测量 RC 振荡电路的频率和振幅。
3、研究 RC 振荡电路中电阻、电容值对振荡频率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RC 振荡电路是一种利用电阻(R)和电容(C)组成的反馈网络来产生正弦波信号的电路。
其基本结构通常由放大器和 RC 反馈网络组成。
在 RC 振荡电路中,反馈信号通过 RC 网络延迟一定的相位后,再输入到放大器的输入端。
当反馈信号的相位和放大器输入信号的相位满足特定条件时,电路就会产生自激振荡,输出正弦波信号。
振荡频率 f 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f = 1 /(2πRC) 。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示波器2、信号发生器3、直流电源4、电阻箱5、电容箱6、面包板7、若干导线四、实验步骤1、按照电路图在面包板上搭建 RC 振荡电路。
选择合适的电阻和电容值,例如 R =10 kΩ,C =01 μF 。
2、将示波器的探头连接到电路的输出端,用于观察输出的正弦波信号。
3、接通直流电源,调节电源电压至合适的值,例如 5 V 。
4、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调整电阻箱和电容箱的值,观察振荡频率和振幅的变化。
5、记录不同电阻和电容值下的振荡频率和振幅数据。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电阻值(kΩ)|电容值(μF)|振荡频率(Hz)|振幅(V)||::|::|::|::|| 5 | 005 | 636620 | 45 || 10 | 005 | 318310 | 42 || 15 | 005 | 212204 | 38 || 5 | 01 | 318310 | 40 || 10 | 01 | 159155 | 35 || 15 | 01 | 106102 | 30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当电阻值不变时,电容值增大,振荡频率降低;当电容值不变时,电阻值增大,振荡频率也降低。
这与理论公式f =1 /(2πRC) 相符。
同时,振幅的大小受到电路参数和电源电压的影响。
模电实验_RC正弦波振荡器

实验六——正弦波振荡器发生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运算放大器在对信号处理,变换和产生等方面的应用,为综合应用奠定基础。
(2)学习用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波形发生器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原理波形的产生是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非线性应用之一。
常见的波形发生器有正弦波发生器、方波发生器、三角波发生器和锯齿波发生器,每一种波形的产生方法都不是唯一的。
RC正弦波振荡器。
RC桥式震荡电路由两部分组成,即放大电路和选频网络。
电路如图所示,选频网络由R,C元件组成,一般用来产生1Hz~1MHz的低频信号,在放大电路中引入正反馈时,会产生自激,从而产生持续振荡,由直流电变为交流电。
若图中R1=R2=R,C1=C2=C,则电路的振荡频率为f0=1/2πRC。
为使电路起振要求电压放大倍数Av满足Av=1+(RP+R4)/R3>3→Rp+R4>2R3。
三,实验内容(1)用示波器观察Vo、Vc处的波形,记录波形并比较他们之间的相位关系。
(2)用示波器测量Vo,Vc处波形的幅值和频率(3)调节可变电阻Rp,用示波器观察输出电压Vp的变化情况。
(4)当T1=T2时,测量电阻Rp的大小,将理论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
四,实验器材(1)双路直流稳压电源一台(2)函数信号发生器一台(3)示波器一台(4)万用表一台(5)集成运算放大器两片(6)电阻,电容,二极管,稳压管若干。
(7)模拟电路试验箱一台。
五,实验步骤RC正弦波振荡器。
1)按图示连接号电路,检查无误后,接通±12V直流电源。
2)用示波器观察有无正弦波输出。
3)调节可变电阻Rp,使输出波形从无到有直至失真,绘制输出波形Vo,记录临界起振、正弦波输出及出现失真情况下的Rp值。
4)调节可变电阻Rp,分别测量以上三种情况下,输出电压vo和反馈电压vf的值并将结果记录到表3.4.2中,分析负反馈强弱对起振条件和输出波形的影响。
5)测量当R1=R2=10kΩ,C1=C2=0.01μF和R1=R2=10kΩ,C1=C2=0.02μF 两种情况下。
集成rc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集成rc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了解RC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原理,掌握该电路的设计方法和调试技巧,同时通过实际搭建和测试,进一步加深对电路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1. RC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结构RC正弦波振荡器是一种简单的非线性电路,由一个放大器和一个反馈网络组成。
其中,放大器可以是晶体管、集成运算放大器等等;反馈网络则由一个或多个电容和电阻组成。
当反馈网络中的信号经过放大后再送回到输入端口时,就会形成自激振荡。
2. RC正弦波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在RC正弦波振荡器中,反馈网络起到了关键作用。
当输入信号经过放大后再送回到反馈网络时,会形成一个周期性变化的信号。
这个信号将被再次放大,并送回到输入端口,从而不断循环。
3. RC正弦波振荡器的频率计算公式RC正弦波振荡器的频率取决于反馈网络中电容和电阻的数值。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f = 1 / (2πRC)其中,f表示振荡器的频率,R表示反馈网络中电阻的数值,C表示反馈网络中电容的数值。
三、实验器材1. 集成运算放大器 LM7412. 电阻:10kΩ、100kΩ、1MΩ3. 电容:0.01μF、0.1μF、1μF4. 变量电阻(单片式)5. 面包板和导线等四、实验步骤1. 按照图一所示的电路图搭建RC正弦波振荡器电路。
其中,集成运算放大器使用LM741芯片。
2. 使用万用表测量反馈网络中两个电容的数值,并记录下来。
3. 将变量电阻调整到最小值,通电后调整变量电阻使输出波形稳定。
同时观察输出波形的频率和幅度。
4. 分别更换不同数值的反馈网络元件(如改变C2或R2),并记录下输出波形的变化情况。
5. 对比不同组合下输出波形的频率和幅度,分析各组合对输出波形特性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搭建和测试,我们得到了如下数据:反馈电容C2:0.01μF反馈电阻R2:100kΩ输出频率f:1.6kHz输出幅度Vpp:4.5V反馈电容C2:0.1μF反馈电阻R2:100kΩ输出频率f:160Hz输出幅度Vpp:4.5V反馈电容C2:1μF反馈电阻R2:100kΩ输出频率f:16Hz输出幅度Vpp:4.5V通过对比不同组合下的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当反馈电容C2的数值增大时,输出波形的周期也随之增大,即频率变低;而当反馈电阻R2的数值增大时,输出波形的峰峰值也随之增大。
rc正弦波振荡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rc正弦波振荡实验报告篇一:电子实验报告三Rc正弦波振荡器电路实验报告三《Rc正弦波振荡器》实验内容一:1.1、关闭系统电源。
按图1-1连接实验电路,输出端uo接示波器。
1.2打开直流开关,调节电位器Rw,使输出波形从无到有,从正弦波到出现失真。
描绘uo的波形,记下临界起振、正弦波输出及失真情况下的Rw值,分析负反馈强弱对起振条件及输出波形的影响。
1.3.电位器Rw,使输出电压uo幅值最大且不失真,用交流毫伏表分(:rc正弦波振荡实验报告)别测量输出电压uo、反馈电压u+(运放③脚电压)和u-(运放②脚电压),分析研究振荡的幅值条件。
1.4.器振荡频率fo,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图1-1实验结果:负反馈强弱对起振条件及输出波形的影响:解:Rc桥式振荡器要求放大器的放大倍数等于3,如果负反馈较弱,放大倍数就过大使波形失真;负反馈太强使放大倍数小于或等于3,则起振困难或工作不稳定。
图1-2图1-3图1-41.3输出电压uo幅值最大且不失真时输出波波形图见图1-5 图1-51.4思考题1、正弦波振荡电路中有几个反馈支路?各有什么作用?运放工作在什么状态?2、电路中二极管为什么能其稳幅作用?断开二极管,波形会怎样变化?解:1.正弦波振荡电路中有一个正反馈支路,一(三?)个负反馈支路。
2.(1)二极管控制电路增益,实现稳幅。
二极管决定稳幅控制电路的控制力度,即决定了控制电压每变化1个单位引起的Io变化量,直接影响反馈电路的增益。
稳幅环节是利用两个反向并联二极管VD1、VD2正向电阻的非线性特性来实现的,二极管要求采用温度稳定性好且特性匹配的硅管,以保证输出正、负半周波形对称;R4的作用是削弱二极管非线性的影响,以改善波形失真。
负反馈电路中有两个二极管,它们的作用是稳定输出信号的幅度。
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非线形元件来自动调节反馈的强度,以稳定振幅,如:热敏电阻、场效应管等。
(2)若断开二极管,波形会变得极不稳定。
rc正弦波振荡实验报告

rc正弦波振荡实验报告RC正弦波振荡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RC正弦波振荡电路,观察电路的振荡特性,并验证理论上的振荡频率和幅度。
实验原理:RC正弦波振荡电路由一个电阻R和一个电容C组成,通过连接一个交流信号源和一个运放构成一个反馈电路。
当输入信号通过运放放大后,输出信号又通过反馈回到输入端,形成一个闭环。
在一定条件下,该电路会产生稳定的正弦波振荡。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仪器和元件,包括电阻R、电容C、运放、示波器等。
2. 按照电路图搭建RC正弦波振荡电路。
3. 调节电路参数,如电阻R和电容C的数值,以及交流信号源的频率和幅度。
4. 使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并记录振荡频率和幅度。
5. 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值,分析实验误差和可能的影响因素。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观测和数据记录,我们得到了RC正弦波振荡电路的输出波形,并测得了振荡频率和幅度。
通过与理论计算值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基本吻合,验证了RC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振荡特性。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RC正弦波振荡电路,观察到了其振荡特性。
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值基本吻合,验证了该电路的振荡频率和幅度。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可能的影响因素,为今后的实验和研究提供了参考。
这次实验为我们理解振荡电路的原理和特性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RC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原理和特性,掌握了搭建和调试该电路的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这次实验为我们打下了扎实的实验基础,为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实验报告

新疆大学实训(实习)设计报告所属院系:机械工程学院专业:工业设计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学设计题目:正弦波振荡电路设计(RC)班级:机械10-5班学生姓名:盛晓亮学生学号:20102001007指导老师: 玛依拉完成日期:2012.7.5RCfnπ21=;(式4)图6 RC串并联电路这说明只有符合上述频率nf的反馈电压才能与0•U相位相同。
这时的反馈系数为31==••UUF f(式5)可见,RC串、并联电路既是反馈电路又是选频电路。
ωω•υF31ωωο90ο90-fϕο图7 幅频特性图8 相频特性2.自励振荡的幅度条件:反馈电压的大小必须与放大电路所需要的输入电压的大小相等,即必须有合适的反馈量。
用公式表示即ifUU=(式6)由于iUUA0=(式7)对于图6所示振荡电路,由于101R R A F+==3,故起振时o A >3, 即12R R F >, 因而要求F R 由起振时的大于12R 逐渐减小到稳定振荡时的等于12R 。
所以F R 采用了非线性电阻。
改变R 和C 即可改变输出电压的频率。
四、设计内容与步骤1.内容(1)根据设计结果连接电路。
(2)分析和观察不同时间段输出波形由小到达的起振过程和稳定到某一幅度的全过程。
(3)参数设置,若参数不能达到设计要求,按指标要求调试电路。
2.步骤(1)在Multisim 平台上建立如图9所示的实验电路,仪器参数按图8所示设置:nF C C 1.021==;电阻4R +5R >23R ;4R >5R .调节1R (即21,R R 同时改变)使振荡稳定时满足Ω==K R R 5.521。
图9 RC 正弦波振荡仿真电路图调节直至震荡稳定时的输出信号观测示波器显示(如图10、11)a. 起震:电位器8%图10 起震时的图形b. 振幅最大且不失真:电位器55%图11 震荡稳定时输出信号的图形(2)单击仿真开关运行动态分析,观测频率计数据(如图12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c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学习RC正弦波振荡器的组成及其振荡条件。
学习如何设计、调试上述电路和测量电路输出波形的频
率、幅度。
二、实验设备
1、实验箱(台)。
2、示波器。
3、频率计。
4、毫伏表。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按图13-1接线(1、2两点接通)。
本电路为文氏电桥RC正弦波振荡器,可用来产生频率范围宽、波形较好的正弦波。
电路由放大器和反馈网络组成。
有稳幅环节的文氏电桥振荡器。
(1)接通电源,用示波器观测有无正弦波电压Vo输出。
若无输出,可调节RP ,使Vo为无明显失真的正弦波,并观察Vo值是否稳定。
用毫伏表测量Vo和Vf的有效值,填入表13-1中,
( 2 )观察在R3=R4=10K2、C1=C2=0.01μf和R3=R4=10k2、C1=C2=0.02μf两种情况下的输出波形(不失真),测量V0、Vf及f0, 填入表13-2和表23-4中,并与计算结果比较。
( 2 )观察在R3=R4=10KQ2、C1=C2=0.01μf和R3=R4=10k2、C1=C2=0.02μf两种情况下的输出波形(不失真),测量V0、Vf及f0,
填入表13-2和表23-4中,并与计算结果比较。
3.无稳幅环节的文氏电桥振荡器
断开1、2两点的接线,接通电源调节RP,使Vo输出为无明显失真的正弦波,测量V0、Vf和f0 ,填入表13-3和表23-4中,并与计算结果比较。
五、实验报告
1、整理实验数据,填写表格。
2、测试Vo的频率并与计算结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