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大《儿童心理学》平时作业三及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Word最新版)
国家开放高校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通过整理的国家开放高校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相关文档,渴望对大家有所扶植,感谢观看!国家开放高校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100%通过考试说明:2021年秋期电大把该网络课纳入到“国开平台”进行考核,该课程形考任务里有五个阶段测验(60分)和五个话题探讨(40分)。
针对该门课程,本人汇总了该科全部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标准题库,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约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快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课程总成果= 形成性考核×50% + 终结性考试×50% 形考任务(60分)阶段测验一题目1 概念题01. 学前儿童心理学答:以学前儿童为探讨对象,探讨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题目2 概念题02. 发展答:发展是探讨个体从受精卵起先到诞生、成熟、苍老的生命历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简而言之,就是探讨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题目3 概念题03. 个案探讨法答:个案探讨要求对某个学前儿童或幼儿园老师进行深化而详尽的视察与探讨,收集相关材料,分析其心理特征,以便发觉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缘由,进而进行精确的问题诊断与有效的干预行动。
题目4 概念题04. 跨文化探讨法答:跨文化探讨法是在一项探讨中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被试进行探讨,从而了解文化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在探讨时通常选取文化差异较大的被试进行比较。
题目5 概念题05. 纵向探讨答:纵向探讨也叫追踪探讨,是指在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内对同一个或同一群被试进行重定期的视察、测量或试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2024年秋国开电大《儿童心理学》形考任务+大作业
国开大学、各地开放大学形考、终考、期末复习资料答案由【电大题园】微信公众号提供,禁止复制盗取。
答案由【电大题园】微信公众号提供,禁止复制盗取。
答案由【电大题园】微信公众号提供,禁止复制盗取。
2024年秋国开电大《儿童心理学》形考任务+大作业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练习一1.观察学习答案: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 的行为,进行的学习2.认知结构或图式答案: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3.同化与顺应答案:同化是指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将当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顺应是指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
激结构的过程(当他发现原有的图式不能适应新的刺激时.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图式来应对新的刺激,这就是顺应)4.最近发展区答案: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5.社会生态系统论答案: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提出。
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养育家庭) 到间接环境(社会文化) 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
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
6. 学前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系统的整体。
但在研究和学习中,我们可以将儿童的发展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发展三大领域。
B.情感和社会性7.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开始于()。
A.十九世纪末期8.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以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C.普莱尔9.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用学习理论进行了一些开创性的实验,()提出了精神分析理论及早期经验重要性的假设,()在瑞士开始了他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这三个理论最后成为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
C.华生、弗洛伊德、皮亚杰10.不同学术背景的研究者观察、记录自己子女的发展,并以婴儿传记的形式出版,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婴儿传记作者是()。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终结性考试大作业试题及答案3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终结性考试大作业试题及答案3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终结性考试大作业试题及答案盗传必究终结性考试采取期末大作业的形式,一共三个大题,题目一、完成一个儿童发展相关领域的个案发展的案例分析。
(60分)说明:在查阅文献资料或者在实际工作与生活中,你一定会接触到关于儿童发展的相关领域的个案发展的案例,从中选取你认为比较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案例,结合所学儿童心理学课程的理论知识对所选取的案例进行科学的整理、归纳、分析和提交。
要求:1.案例内容必须与儿童心理学课程内容紧密相关;2.案例条理清楚,完整;3.案例选取的理论依据合理。
4.结合理论对案例进行恰当分析,并提出合理化教育教学建议。
5.案例分析字数不少于600字。
案例:乱扔玩具的嘉嘉(责任感)午饭后,按照惯例,张老师组织刚刚吃过饭的孩子们在玩具室里玩自己喜欢的玩具。
随着一声午睡的命令,大多数孩子立即扔下手里的玩具,准备午睡。
只有极少数孩子把玩具归还到玩具柜,放到指定的位置。
等生活老师过来检查的时候,总是发现一些小玩具、小积木被“遗忘”在教室的各个角落,当老师提醒大家的时候,嘉嘉甚至还说:“不是有保育员阿姨嘛,爸爸说,有人会收拾的!”答:分析:表面上看,嘉嘉似乎没有养成自己整理玩具的习惯,但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嘉嘉还缺少与环境的主动互动和对自己、对环境的责任意识。
缺乏责任意识,不仅使孩子不关心自己周围的环境,缺乏对环境的敏感性,还会影响孩子对环境的主动参与和与环境的积极互动,影响孩子对环境的适应和满意度,也影响他们在环境中的表现。
孩子责任感的缺失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孩子没有独立负责的机会。
在现今的家庭中,父母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和包办,使孩子产生了凡事依赖别人,遇到困难便推卸责任的心态。
如孩子的衣食住行都有人负责:铅笔妈妈会削好,房间奶奶会整理好,孩子什么也不用管,只知道学习,吃饭、睡觉、玩耍。
这些都可能导致孩子责任心的缺失。
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及参考答案
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及参考答案第一篇:《电大《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一.选择题1.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9岁B.0—3岁C.0—6岁D.0—13.14岁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4.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
A.抓握反射B.吮吸反射C.转向反射D.张嘴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B.大脑皮层兴奋机能的发展C.神经兴奋过程的发展D.条件反射的出现。
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B.出生后一年C.出生起D.出生后两年7.一般认为,婴儿从(D)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A.生后1个月B.生后2个月C.生后3个月D.生后4个月8.设置视崖装置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A.吉布森和福克B.皮亚杰C.维果斯基D.福禄贝尔9.幼儿的记忆以(B)为主。
A.有意记忆B.无意识记忆C.再认记忆D.重复记忆10.儿童通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
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
A.具体形象思维阶段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C.抽象思维阶段D.具体思维阶段11.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A)A.皮亚杰B.吉布森和福克C.维果斯基D.福禄贝尔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进行思考A.动作B.表象C.语言D.形象13.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感知行动时期14.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D)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
电大-2017年10月《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电大《儿童心理学》平时作业一及参考答案一、概念题(每题 4 分,共40 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2、婴儿传记:观察并记录自己子女的发展,并以传记的形式出版这些资料。
3、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4、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5、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进行的学习。
6、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别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
7、认知:人的认识活动,其中包括我们通常所讲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过程。
8、认知结构图式: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
9、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将当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
顺应是指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激结构的过程(当他发现原有的图式不能适应新的刺激时,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图式来应对新的刺激,这就是顺应。
10、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10、社会生态系统论: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提出。
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养育家庭到间接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
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
二、简答题(每题 6 分,共 30 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包括些内容?儿童的发展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生理发展主要包括:各项生理指标的发展变化;各项生理机能的发展变化;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和外貌的发展变化;脑神经系统的发展变化;感知觉器官、动作和运动技能的发展变化;影响心理的发育障碍或疾患等;认知发展主要包括: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语言等的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情绪能力的发展,气质、自我的发展,同伴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及性别角色的获得等。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大作业网考形考任务二和三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大作业网考形考任务二和三试题及答案“儿童心理学”练习二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20分)1.遗传力:又称遗传率,遗传力是指遗传方差在表型方差(总方差,即遗传方差与环境方差的和)中所占的比例。
2.髓鞘化:随着大脑细胞的分裂与生长,一些神经胶质细胞开始产生髓磷脂,这是一种蜡状物质,它们把单个神经元包裹起来,形成一层髓鞘。
髓鞘的作用类似于电线中包裹在铜线外的绝缘体,它为神经元建立一条专有通道,以此提高神经元传递信息的速度,使大脑和身体其他部位的信息沟通更加有效。
3.优势脑半球:在脑的偏侧化基础上,儿童逐渐依赖某一特定半球执行某种特定功能,在此基础上儿童形成了用手偏好,强烈的用手偏好反映了大脑某一半球具有更强的功能,这一脑半球即个休的优势脑半球。
4.“补偿性生长”:营养不良的儿童生长非常缓慢。
如果营养不良持续时间不长,也不特别严重的话,这些儿童一旦获得充足的营养,一般都会快速生长并追赶上正常的生长水平。
这种“补偿性生长”是儿童身体发展的一个基本原则。
但是,如果营养不良持续时间过长,特别是在5岁前营养不良,大脑的生长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身材也会特别矮小。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横线中)1.是指环境(如父母)根据儿童的遗传特征为他们提供的成长条件,包括父母为孩子提供的遗传基因,为他们提供的社会、情绪以及认知发展环境等。
如爱运动的父母可能将此特征在遗传上提供给孩子,并为孩子提供崇尚运动的家庭环境。
a唤起性的互动b主动性的互动c被动的互动d无选择的互动2.是指由于个体的遗传特征而影响了作用于他的环境因素,具有不同遗传结构的个体,可能会唤起不同的环境。
如爱笑、好动的婴儿所接受到的注意以及社会刺激,比闷闷不乐、消极被动的婴儿多;老师可能更喜欢漂亮的婴儿,而忽略长相一般的婴儿。
a被动的互动b唤起性的互动c主动性的互动d无选择的互动3.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共天左右,其间,受精卵不断地自我复制,经历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过程:。
国开电大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第三次形考任务参考答案
·题目、
一、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造成学生品德不良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
·选项、
家庭环境不良
社会文化不良
经济条件较差
学校教育失误
【答案】
家庭环境不良
社会文化不良
学校教育失误
·题目、
研究表明,在一份书面学习材料中,记忆效果最好的位置往往是()。
·选项、
开始部分
结尾部分
中间部分
开始和结尾部分
【答案】
结尾部分
·题目、
下列项目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选项、
复述便是死记硬背
做笔记、列提纲是一种认知策略
不同学科所要求的学习策略可能会不同
心境可以影响记忆效果
【答案】
复述便是死记硬背。
电大《儿童心理学》平时作业三及参考答案
电大《小孩心理学》平常作业三及参照答案一、观点题1视觉偏好法:研究者同时给婴儿体现起码两种刺激,察看婴儿能否对此中的一个刺激更感兴趣。
2视觉绝壁实验:用来研究婴儿深度知觉的实验。
“视觉绝壁”的装置是一块长方形的玻璃,下方用红白格子布铺设成一边深一边浅的两种平面。
把婴儿放在玻璃板的中间,婴儿的母亲则分别诱使婴儿爬过浅的一面或深的一面,以察看婴儿的反响来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
3、知觉整合能力:能够依据一种感觉特点,确认另一感觉通道所熟悉的刺激物或形式的能力。
4、少儿的记忆策略:记忆策略是指人们用来达到记忆目的的手段,包含储存信息时对信息的复述、组织、精美加工以及提守信息时的系统检索(再认、重组和回想),少儿的记忆策略以复述为主。
5、感知运动图式:用来达到目标的活动的表征。
这是最初出现的智力构造,包含抓握、投掷、吸吮、咬、敲击和踢等。
6、客体观点:我们对于客体基天性质的内隐的知识信念,如客体永久性——当我们看不到某个物体时,我们知道这个物体仍旧存在。
7、单词句:一周岁左右,婴儿开始能用一个单词来代表一个完好的意义与别人进行沟通。
由于这个单词表达了一个完好的意义,所以我们称之为“单词句”8、电报句:双词句中省略了如助词、介词等功能词,就像我们发电报时用的语言,这类句子也被称为“电报句”。
9、“妈妈语”:养育者与少儿说的话,有很多风趣的特点,这些特点拥有跨文化的一致性,被称为妈妈语”。
其特点是:简洁的句子,详细的内容和夸张的腔调解表情,以及正确的语法。
二、简答题(每题7分,共42分)1、举例说明同化温适应。
同化就是将目前刺激归入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构造中的过程。
比如8、9个月的婴儿拿到什么东西都喜爱把它放在嘴里,这是由于他们把这些东西同化到了吸吮格式中。
当他发现原有的图式不可以适应新的刺激时,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图式来应付新的刺激,这就是适应。
比如当孩子看到成人玩不倒翁,认识到能够用推的方式玩这个玩具时,下次再会到不倒翁,他便可能会试图去推它,而不是把它放在嘴里。
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及参考答案
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及参考答案第一篇:《电大《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一.选择题1.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9岁B.0—3岁C.0—6岁D.0—13.14岁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4.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
A.抓握反射B.吮吸反射C.转向反射D.张嘴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B.大脑皮层兴奋机能的发展C.神经兴奋过程的发展D.条件反射的出现。
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B.出生后一年C.出生起D.出生后两年7.一般认为,婴儿从(D)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A.生后1个月B.生后2个月C.生后3个月D.生后4个月8.设置视崖装置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A.吉布森和福克B.皮亚杰C.维果斯基D.福禄贝尔9.幼儿的记忆以(B)为主。
A.有意记忆B.无意识记忆C.再认记忆D.重复记忆10.儿童通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
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
A.具体形象思维阶段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C.抽象思维阶段D.具体思维阶段11.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A)A.皮亚杰B.吉布森和福克C.维果斯基D.福禄贝尔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进行思考A.动作B.表象C.语言D.形象13.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感知行动时期14.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D)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
河北国开电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三次作业参考答案
河北国开电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三次作业参考答案问题一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方面的良好状态,包括积极的情绪、稳定的情感、良好的社交关系和适应能力等。
心理健康对学生的研究和生活都有重要影响。
为了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1. 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授学生如何管理情绪和应对压力,以及提高自尊和自信心的方法。
2. 建立心理咨询服务: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或提供心理,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3. 加强家校合作: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
4. 创建积极的研究环境:提供积极向上的研究氛围和支持,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和合作,减少学业竞争的压力。
5. 增加体育活动和休闲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和休闲时间,释放压力,提高身心健康。
问题二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中的实施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 积极性原则:教育应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研究和实践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
2. 个体差异原则: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3. 阶段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发展阶段,设计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使之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相适应。
4. 融入课程原则: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在研究过程中获取心理健康知识。
5. 多元化原则:采用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包括讲座、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以满足学生不同的研究需求和研究方式。
问题三学校可以与专业的心理健康机构或心理咨询师合作,共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合作的方式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咨询服务合作:学校可以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到学校开设心理咨询服务,为学生提供个体咨询和心理支持。
2. 培训合作:学校可以邀请心理健康机构的专业人员进行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水平。
儿童心理学作业40页word
电大《儿童心理学》平时作业一及参考答案一、概念题(每题4分,共4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2、婴儿传记:观察并记录自己子女的发展,并以传记的形式出版这些资料。
3、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4、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5、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进行的学习。
6、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别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
7、认知:人的认识活动,其中包括我们通常所讲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过程。
8、认知结构图式: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
9、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将当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
顺应是指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激结构的过程(当他发现原有的图式不能适应新的刺激时,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图式来应对新的刺激,这就是顺应)。
10、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10、社会生态系统论: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提出。
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养育家庭)到间接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
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包括些内容?儿童的发展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生理发展主要包括:各项生理指标的发展变化;各项生理机能的发展变化;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和外貌的发展变化;脑神经系统的发展变化;感知觉器官、动作和运动技能的发展变化;影响心理的发育障碍或疾患等;认知发展主要包括: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语言等的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情绪能力的发展,气质、自我的发展,同伴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及性别角色的获得等。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儿童心理学作业电大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100%W 考试说明:2021 年秋期电大把该网络课纳入到”国开平台’进行考核,该课程形考任务里有五个阶段测殴(60 分)和五个话题讨论(40 分)。
针对该门课程,木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标准题库,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绐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 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木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谋程总成绩=形成性考核X50% +终结性考试X50% 形考任务(60 分)阶段测虹题目1 概念题01.学前儿童心理学答: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翌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 以及各年参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题目2 概念题02.发展答:发展是研究个体从受藉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历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衡简而言之,就是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题目3 概念题03.个案研究法答:个案研究要求对某个学mu 域幼儿园颇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收集相关材料,分析其心理特征,以便发现彩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进而进行准确的问题诊断与有效的干预行或题目4 概念题04.跨文化研究法答,跨文化研究法是在一项研究中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被试进行研究,从而了解文化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在研究时通常选取文化差异较大的被试进行比较. 题目5 概念题05.纵向研究答:纵向研究也叫触研究,是指在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内对同一个或同一群被试进行重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题目6 概念题06.横向研究答: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童成实殴,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题目7 概念题07.观察学习答:邪察学习是指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就能学会某种复杂行为,又称替代学习、无尝试学习。
国家开放大学《儿童心理学》章节自测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儿童心理学》章节自测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参照我国学制对儿童发展阶段的划分,学前儿童是指进入小学阶段学习前的儿童的统称。
其中幼儿阶段是指____的儿童。
A.4-6岁B.3-6岁C.受精卵形成到3岁2.学前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系统的整体。
但在研究和学习中,我们会可以将儿童的发展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____发展三大领域。
A.情感和社会性B.游戏C.感知觉D.道德3.中世纪以前,人们多半认为儿童是成人的雏形,是____A.成人的翻版B.环境的产物C.有自己特点的成长中的个体D.“小型成人”4.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开始于____。
A.十九世纪末期B.中世纪C.中世纪以前D.上世纪六十年代5.____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在出生时就如一块白板,一切知识和观念及行为模式都是从经验中获得的。
他强调要培养儿童的兴趣、发展儿童的独立能力,并认为良好习惯的培养应从小开始。
A.法国思想家卢梭B.英国哲学家洛克D.达尔文6.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以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的____《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A.普莱尔B.弗洛伊德C.皮亚杰D.华生7.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____用学习理论进行了一些开创性的实验,____提出了精神分析理论及早期经验重要性的假设,____在瑞士开始了他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这三个理论最后成为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
A.皮亚杰、埃里克森、华生B.华生、弗洛伊德、皮亚杰、埃里克森C.弗洛伊德、皮亚杰、埃里克森D.华生、弗洛伊德、皮亚杰8.强调教育必须贯彻适应自然的原则,遵循自然界的“秩序”的是____。
A.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B.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C.英国哲学家洛克D.法国思想家卢梭9.认为儿童是“高贵的野蛮人”,他们生来就被赋于了一套有序、健康成长的普遍进程表的是____。
A.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B.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C.英国哲学家洛克D.法国思想家卢梭10.不同学术背景的研究者开始观察、记录自己子女的发展,并以婴儿传记的形式出版,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婴儿传记作者是____。
国开电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业三答案(河北)
国开电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业三答案(河北)问题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是什么?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学生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理解,帮助他们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的一种教育活动。
问题二列举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专门的课程,教授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
- 心理咨询服务:提供学生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 情绪管理培训:教授学生如何管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 社会支持网络:建立学生之间的支持网络,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支持和关爱。
问题三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是什么?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增强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提高研究和生活的质量。
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问题四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有哪些?- 组织专业培训: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教师和辅导员的专业水平。
- 建立完善的机制: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政策和指导意见,确保其顺利实施。
- 加强家校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
- 多元化教育形式: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问题五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指标有哪些?- 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 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统计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和种类。
- 教师和辅导员的评价:听取教师和辅导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和反馈。
- 家长满意度调查:了解家长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满意度。
以上是国开电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业三的答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谢谢!。
国开电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河北)平时作业三参考答案
题目1.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有:
a. 家庭的教育方式
b. 家长的自身素质
c. 家庭环境因素
d. 家庭经济条件
【答案】:家庭的教育方式;家长的自身素质;家庭环境因素
题目2.改进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有哪些对策:
a. 构建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
b. 家长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
c. 运用科学的教育方式
d. 形成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
【答案】:构建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家长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运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形成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
题目3.学校教育与教学的哪些方面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有影响:
a. 学校应试教学管理方式
b. 学校教师水平
c. 学校教学方法
d. 学校应试教学模式
【答案】:学校应试教学管理方式;学校应试教学模式
题目4.学校心理支持网络系统的功能:
a. 宣泄功能
b. 辅导功能
c. 调试功能
d. 治疗功能
【答案】:宣泄功能;辅导功能;调试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大《儿童心理学》平时作业三及参考答案一、概念题(每题2分,共18分)1、视觉偏好法:研究者同时给婴儿呈现至少两种刺激,观察婴儿是否对其中的一个刺激更感兴趣。
2、视觉悬崖实验:用来研究婴儿深度知觉的实验。
“视觉悬崖”的装置是一块长方形的玻璃,下方用红白格子布铺设成一边深一边浅的两种平面。
把婴儿放在玻璃板的中间,婴儿的母亲则分别诱使婴儿爬过浅的一面或深的一面,以观察婴儿的反应来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
3、知觉整合能力:能够根据一种感觉特征,确认另一感觉通道所熟悉的刺激物或形式的能力。
4、幼儿的记忆策略:记忆策略是指人们用来达到记忆目的的手段,包括存储信息时对信息的复述、组织、精细加工以及提取信息时的系统检索(再认、重组和回忆),幼儿的记忆策略以复述为主。
5、感知运动图式:用来达到目标的活动的表征。
这是最先出现的智力结构,包括抓握、抛掷、吸吮、咬、敲击和踢等。
6、客体概念:我们关于客体基本性质的内隐的常识信念,如客体永久性——当我们看不到某个物体时,我们知道这个物体仍然存在。
7、单词句:一周岁左右,婴儿开始能用一个单词来代表一个完整的意义与他人进行交流。
因为这个单词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义,因此我们称之为“单词句”。
8、电报句:双词句中省略了如助词、介词等功能词,就像我们发电报时用的语言,这种句子也被称为“电报句”。
9、“妈妈语”:养育者与幼儿说的话,有许多有趣的特征,这些特征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被称为“妈妈语”。
其特征是:简短的句子,具体的内容和夸张的声调和表情,以及正确的语法。
二、简答题(每题7分,共42分)1、举例说明同化和顺应。
同化就是将当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
例如8、9个月的婴儿拿到什么东西都喜欢把它放在嘴里,这是因为他们把这些东西同化到了吸吮格式中。
当他发现原有的图式不能适应新的刺激时,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图式来应对新的刺激,这就是顺应。
例如当孩子看到成人玩不倒翁,认识到可以用推的方式玩这个玩具时,下次再见到不倒翁,他就可能会试图去推它,而不是把它放在嘴里。
2、简述感知运动阶段的发展。
(1)反射练习阶段(0-1个月):婴儿主要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来适应外界环境。
(2)初级循环反应阶段(1-4个月):2个月后,婴儿开始不断地重复某些动作,形成一些简单的习惯(3)次级循环反应阶段(4—8个月):4个月以后,婴儿开始有意识地重复这些动作。
婴儿的动作不仅仅只涉及自己的身体,还涉及对外界环境的影响(4)有目的的动作形成阶段(8—12个月):8个月以后,婴儿出现了目标指向性行为,行动的目的性更加明显,他们开始使用已知的方法来应付新的环境。
但该阶段还没有新手段的发明与创造(5)三级循环反应阶段(12—18个月):1周岁后,婴儿开始用“尝试错误”的方法来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6)心理表征阶段(18个月—2岁):1岁半以后,儿童获得了符号—表征能力,他们能用符号或表象来再现不在眼前的物体和过去的事件。
符号—表征能力的出现还使婴儿延迟模仿、象征游戏和语言的发展成为可能。
3、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幼儿思维有什么特点?(1)自我中心性:即儿童往往只注意自己的观点,不能接受他人的观点,也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相区分和协调。
(2)前概念性:该阶段儿童的语言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他们已经掌握了很多词汇。
词汇所代表的概念是具体的、动作的。
不能理解同一类客体中的不同个体,思维的前概念性还使儿童掌握的概念往往与具体的动作或事件相联系。
(3)泛灵论:3-4岁的幼儿认为,所有的物体都是有生命的、有意义的。
这使儿童的思维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认为万物有情。
他们主观地把自己的想象附加于客观事物。
(4)直觉思维:前运算阶段的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受知觉到的事物的显著特征所左右,他们不能对事物不同维度的信息进行整合,因而思维具有直觉性,缺乏逻辑性。
幼儿无法掌握守恒的原因是他们缺乏可逆性。
幼儿的思维缺乏可逆性。
(5)分类能力:幼儿已经表现出分类的能力。
第一阶段在儿童2-5.5岁期间。
儿童可以按照物体间的关系把他们认为有关系的物体归为一类。
第二个阶段在儿童5.5-7岁期间。
可以根据相似性对事物进行分类,但是还不具备对事物进行等级分类的能力。
直到第三阶段(7岁以后)儿童才能在进行等级分类的同时也了解各级分类之间的包含关系。
4、简述影响幼儿智力发展的因素。
(1)早期经验会影响儿童日后的智力潜能。
没有人际接触或缺乏刺激都可能妨害孩子的感觉、肌肉运动、情绪、认知和语言的发展。
(2)弗林效应证明了环境对智力发展的影响。
教育的进步可能在三个方面促成弗林效应:教育使人们更会应对测验;教育使人们的知识更加丰富;教育使人们具备了更有效的问题解决能力。
饮食、健康,甚至教养技巧的进步,都会促进工业化国家中人们智商的提高。
智商的进步更多的表现在视觉空间技能方面,这与20世纪视觉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有关。
(3)对个体来说,智商是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
遗传差异是个体智力差异的一个主要因素。
(4)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个体智力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家庭环境的质量和特点对儿童的智力表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贫困是影响儿童智力发展的一个危险因素;其他的家庭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
在这种种因素中,父母给予的爱和温暖以及鼓励性的语言和较高的学业期望,对学前儿童智力发展的预测性最好。
由于父母重视孩子的认知发展,所以他们就会鼓励孩子获取新知识,训练孩子的认知技能,而这些正是完成智力测验所需要的。
因此,来自较好的家庭环境中的儿童,其智力测验分数也会较高。
5、举例说明词义的过度扩张、词义的过度缩小和语言的过度规则化。
词义的过度扩张,即儿童扩大了单词的外延和使用范围,赋予他说出的单词很多不同的意义,例如把能走动的四足动物,如猪,都称呼为“狗”;词义的过度缩小,是指儿童过于狭隘的使用某一词汇,缩小了单词所代表的概念的内涵。
例如认为“白菜、青菜是蔬菜,茄子不是蔬菜”。
在简单句阶段,幼儿不但会用到成人语言中的一些规则,还会出现过度规则化的现象,如“我大方,你小方”,学会说“我们”后,4岁的孩子会说“桌子们”。
过度规则化还表现在幼儿对句子的理解中,如幼儿对“主词十动词十受词”的句子理解和掌握都是最好的,在这类句子掌握后,如果幼儿听到被动语句(“受词+被+主词+动词”),他们仍会按照语序原则来理解这个句子。
如“妈妈被小明背着”,孩子们也会理解成“妈妈背着小明”。
6、举例说明母亲会以哪些方式对孩子不正确的言语陈述作出反应。
(1)扩充——以某种纠正的或完整的形式复述儿童的陈述(儿童:“要牛奶!”妈妈:“哦,你要喝牛奶了”);(2)重新塑造——以某种不同的结构重新阐述儿童的话语(儿童:“叔叔有小小个狗”,妈妈:“对,他的狗很小”);(3)澄清问题——表示听者没有理解该叙述,要儿童再次进行交流尝试(儿童:“今天雨下大。
”妈妈:“哦?下雨了?”)。
三、论述分析题(每题10分,共40分)1、8个月的拉拉饿了,妈妈还没回来,拉拉开始哭闹,爸爸就给她放了一首巴赫的钢琴曲,拉拉安静下来,可是3分钟后他又开始哭闹,爸爸就换了贝多芬的《命运》,拉拉又安静下来。
请用习惯化和去习惯化的概念解释拉拉的反应。
当一个新异刺激出现时,婴儿会产生许多身体变化或反应,比如头部或眼部运动、呼吸或心跳频率的变化。
但如果同样的刺激反复出现,婴儿的反应就会越来越弱,直到完全消失。
这样一个过程,就是习惯化的过程。
拉拉的爸爸在其哭闹时给她放了一首巴赫的钢琴曲,拉拉安静下来,可是3分钟后他又开始哭闹,这就是习惯化的过程。
此时,如果再出现一个新的刺激,婴儿可能产生新的条件反射,这个过程被称为去习惯化。
因此拉拉的爸爸换了贝多芬的《命运》后,拉拉又安静下来。
这就是去习惯化。
2、婴儿早期记忆的发展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再认、回忆是记忆提取的两种主要方式,儿童何时出现这些能力的?要促进孩子的记忆能力,可以安排一些有趣的活动,你有什么建议?婴儿记忆的早期迹象表现于他们对刺激的习惯化和去习惯化中。
当婴儿已习得了某个刺激时,他们就不再注意这个刺激(习惯化);而当新刺激出现时,婴儿会将新刺激与已习得的刺激进行比较,如果二者不相匹配,注意则会再度出现。
婴儿的记忆能力还表现于条件反射的形成中。
如见到妈妈或听到妈妈的声音,3个月的宝宝就开始做吸吮动作,这说明他记住了妈妈的样子和声音。
记忆的发展还表现在儿童的模仿行为中。
婴幼儿有与生俱来的模仿能力。
出生不到七天的新生儿就已经能够模仿成人的许多面部表情,如吐舌头、张嘴闭嘴。
再认在婴儿期就己经出现了,回忆是在两岁左右逐渐出现的。
幼儿的记忆策略以复述为主,即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材料。
到6岁时,重复才开始会对记忆产生作用。
如让6岁的孩子记住一个手机号码,他会不断的重复直到他认为他记住了为止。
3、母亲:怎么又吵起来了?你们俩不是争这个就是抢那个,一点都不大方。
三岁:我不会抢。
我大方,哥哥小方。
五岁:只能说大方,没有人说小方。
三岁:我大方。
我的方好大好大。
五岁:我的方比你的大。
三岁:我的方更大。
五岁:我的方最大。
三岁:我的方最最大。
试以这两个孩子的语言发展为例说明幼儿语言发展的几个方面。
幼儿早期语言的发展是神速的。
6个月的婴儿只会咿呀学语,12个月时就会使用10到20个词。
到了2岁,他的词汇是1岁时的10倍。
3岁的幼儿,平均可能会用900个不同的语词,流利的与人交谈,甚至辩论了。
幼儿语言的发展就表现在幼儿语音、语义、语法、语用技能的发展几个方面。
从上述例子可看出,3岁的幼儿已经有了惊人的语言知识和能力。
在语音方面,3岁的弟弟有了汉语语音的知识;他能熟练地把一连串的杂音,分析为有意义的信息。
而且,当他听到一个新词——“大方”,马上会重复为汉语语音的“大方”,这一点是外国的成人在短期之内很难学到的。
在语意方面,3岁的弟弟有断词的能力:他知道“大方一点”应断为“大方”,而不会是“方一”,又能够从上下文领悟到一个极抽象的概念“大方”是一种美德,还会使用“大”和“小”相反的含意,创作一个新词——“小方”。
三岁的幼儿经常会用这种方式在语言中操弄这类抽象的概念。
在语法方面,3岁的弟弟还掌握了句型变化的知识:他知道如何表达“大、更大、最大、最最大”的层次。
当5岁的哥哥把“方”用在“我的方比你的大”的句型中时,3岁的弟弟能进一步用“更”来回答,表示他了解前一句是比较的句子。
在语用方面,3岁的弟弟似乎了解妈妈的第一句话只是形式上的问句,不必回答,第二句才是反驳的重点。
5、试述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因素。
(1)语言的发展有其生物学基础,所以,语言的发展也存在敏感期。
一般而言,婴幼儿阶段是大脑对语言刺激最为敏感的阶段,也是语言能力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
错过了这个时期,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不可逆转的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