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享誉神州的历史文化名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安:享誉神州的历史文化名城
泰安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古代齐鲁的中心地带。五岳独尊的泰山雄踞境内,南部汶水西流,孕育着广袤的汶阳田,有碧波万顷的东平湖。泰山周围曾发现了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九大古文化发源地和遗存。这里还是远古部落频繁活动和古帝王祭拜天地及封建帝王争相举行封禅大典的地方,使泰山周围地区成为中华原始民族之发源地和宗教、文化圣地。泰安市现辖两区、两市、两县,总面积7762平方公里,总人口550万。目前,泰安城区人口76万人,占地95平方公里,是重要的山水园林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一、文化摇篮——大汶口文化
位于泰安市区内的大汶口文化遗址,几乎包括了大汶口文化发展的全过程,前后延续达2000年之久,是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典型代表。
大汶口文化的早期,生产工具器类少、生产力低下。中期,工具类型增多,并已有了私有财产,母系氏族社会已开始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晚期阶段,生产工具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在陶尊上出现了最早的文字样的刻画符号。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致使私人财富的集聚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氏族共产制被瓦解了,取而代之的是父权私有制,并开始跨入有等级的社会,迎接着国家时代的到来。
二、灿烂文明——帝王封禅
泰山,作为祈求答谢天地神灵的场所,传说在远古有72君封泰山。进入阶级社会,封禅活动又增添了“君权神授”的色彩。
秦始皇即位第三年(前219年),便效法古帝“受命”而后封泰山。二世胡亥也步其后尘,在泰山上刻石以彰秦始皇功德。
汉武帝连续修封泰山7次,其中,五次举行封禅大典。汉光武帝也以更大规模东封泰山。
唐高宗即位第二年便和武则天一起封禅,朝鲜、日本等诸国使节随行,浩浩荡荡,绵延数百里前来封禅。
唐玄宗也以空前规模举行了封禅大典,并留下了亲自撰写的《纪泰山铭》。
宋真宗也借君权神授来维护统治,于大中祥符元年,举行封禅大典,并建碧霞祠,修整岱庙。
宋真宗以后,封禅活动演变为频繁而广泛的朝拜泰山神和泰山老母的活动了。明代祭祀泰山神的活动绵绵不绝。清代的康熙两次登泰山,10次遣官致祭,乾隆11次至泰安、6次亲登泰山,遣官致祭26次,并留下“诗词碑”共30多块。
三、宗教圣地——儒释道文化
由于泰安地区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各种宗教也借机在泰山发展。从南北朝开始,中经唐宋元明清,直至近代,泰山始终存在儒释道的融合与消长,既丰富又复杂。泰山被道教誉为“群山之祖,五岳之宗,天地之神,神灵之府”。宋元时期,儒释道三教融合,元代伊斯兰教传入泰安,明末又传入天主教。此外,明清两代泰山的祭祀频繁,致使泰山民俗信仰的发展,泰山逐渐成为广大群众宗教活动的中心,城中庙宇遍布。
四、文明载体——城市变迁与发展
春秋后期,博邑是最早建置在泰山附近的城市,位于现泰安城市东南的旧县村(约10公里)。秦在此置博阳县为济北郡首府,西汉高祖七年(前200年)设泰山郡,改博阳为博县,泰山郡辖24县包括今泰安市大部。自秦汉时泰安逐步成为为帝王封禅服务的中心城市。汉武帝东封泰山后,郡治由博阳移至奉高城(今泰安城市东故县村,距城市12公里)。隋大业初年(公元600年),又复迁回博城(现旧县村),属鲁郡。唐高宗与武则天封禅泰山后,把博城县更名为乾封县。
唐中后期及五代,泰山进香活动大为兴盛,形成庙会,以东岳庙-即今岱庙为中心的地段迅速繁荣,唐末在此设立了“岱岳镇”,泰安城市的雏形,萌现在这一历史时期。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县址和封禅中心移至泰山最近的岱岳镇(今泰城老城区),由于帝王封禅及宗教的影响,泰安被誉为“神州”。金初,设泰安军,意取“泰山安而四海皆安”即“国泰民安”之意,元代为泰安
州,始隶东平路。后隶中书省,明时省县入州,隶济南府。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泰安由州升府并设泰安县;抗日和解放战争期间,属泰山专署;建国后归泰安专署,1958改为泰安市,1963年撤市复县,1982年恢复泰安市。1985年撤销泰安地区,泰安市改为省辖地级市。泰安城因泰山而建,因泰山而发展,通过贯穿山、城的历史文化轴将山城在空间和历史文化延续上形成“山城相依”的有机整体。
五、文化缩影——泰山文化
泰山早在华夏文明肇始,便已凸现史册,此后历经数千年,其文明传承从未中断,自古以来无论平民百姓还是帝王将相,都视泰山为神山、圣山,并崇之为“五岳独尊”。
泰山的人文遗产,在祖国各名山中首屈一指,是洋洋大观的文化宝库,是一部缩写的百科全书,一座天然的历史艺术博物馆,正如郭沫若先生评价“泰山应该说是中国文化史的一个局部缩影”。
泰山不仅雄伟壮丽,风景优美,且文物古迹极为丰富,山上、山下宫观古刹相互掩映,碑刻、摩崖石刻比肩林立。
泰山文化既有为帝王统治阶级服务的政治文化,又有为平民祈福求生的平安文化,更有文人墨客抒发情怀的山水文化。因此泰山又有“文化山”之美誉。
泰山,自古为文人荟萃之地。历史上的孔子、司马迁、曹植、陆机、李白、杜甫、刘禹锡、卢照邻、苏辙、元好问、王阳明、王世贞、姚鼐等文人名士,或登岱览胜,或在泰山传经授业,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
六、文化瑰宝——石刻文化
泰山是一座中国历代摩崖石刻艺术博物馆,各类石刻达2500多处。它记录着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政治风向,铭刻着志士仁人的抱负理想,抒发着豪壮的赞歌。
泰山石刻主要分为碑碣、摩崖、楹联三大类。上自秦汉,下至明清,历代延续,作者广泛,上自帝王,下及百姓、官僚、文人、僧道、英雄、近代革命者,内容丰富。泰山石刻,其规模之宏大、时代之延续、流派之繁多、艺术之精堪、构景之巧妙,都是其他世界名山所无法比拟的。
七、文物古迹——遍布泰安的璀璨明珠
泰安以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众多的文物古迹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而驰名海内外。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泰山为第一个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泰山还先后被评为“中国十大名山之首”、全国首批“文明风景旅游区”、“世界地质公园”。泰城与其周围相连的泰山、大汶口文化、国家级森林公园徂徕山及其周边文物景点组成一体,形成了一个大文物,成为中国文化史的一个缩影。据统计,泰安现有文物保护单位及重要的风景区达350多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岱庙、大汶口文化遗址、冯玉祥墓、唐摩崖(包括经石峪)、泰山盘路古建筑群、齐长城、东平洪顶山摩崖石刻、东平白佛山石窟造像、京杭运河山东段水工设施9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仅秦、汉以前的遗址就有14处。另外,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40余处,县级287处。
位于明泰安城中央、历史文化轴线上的“岱庙”古建筑群占地96222平方米,始建于西汉时期。岱庙内的天贶殿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曲阜的大成殿被合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宫殿式建筑。
为保护好这座千年古城,泰安市先后编制了两版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及大量的详细规划。泰安市委、市政府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开发建设现代化新区”的思路,大力实施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山城人文资源工程,开发建设了以“时代发展线”为核心的城市新区,与历史文化轴相辉映,并围绕建设“蓝天、碧水、青山”绿色家园的目标,实施了显山、露水、增绿工程。泰安市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优秀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泰安正以特有的历史文化和园林旅游城市的魅力,迎接四海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