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易错题解析
高考历史题目中常见失误分析与改进
高考历史题目中常见失误分析与改进高考对于每一位学子来说都是人生中的重要关卡,而历史作为文科中的重要学科,在高考中占据着一定的比重。
在解答高考历史题目时,考生往往会出现各种失误,导致丢分。
下面,我们就来对这些常见失误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改进方法。
一、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基础知识是解答历史题目的基石。
如果对历史事件的时间、人物、背景、经过和影响等基本要素记忆模糊或理解偏差,就很容易在答题时出现失误。
例如,在回答有关某一历史事件的原因时,如果对当时的社会背景、政治制度、经济状况等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就可能回答得不够全面和准确。
改进方法:1、构建知识体系:将历史知识按照时间顺序、专题等方式进行整理,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便于记忆和理解。
2、多轮复习:通过反复记忆和回顾,加深对基础知识的印象。
3、制作知识卡片:将容易混淆或遗忘的知识点写在卡片上,随时拿出来复习。
二、审题不清审题是解题的关键步骤,但很多考生在这方面容易出现失误。
有的考生没有认真阅读题目,导致对题目要求理解错误;有的考生没有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导致答题方向偏离。
比如,题目要求分析某一历史事件的积极影响,而考生却回答了其消极影响;或者题目中明确提到要结合特定的历史时期进行分析,而考生却忽略了这一要求。
改进方法:1、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在答题前,至少将题目阅读两遍,确保理解题意。
2、圈画关键词:对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关键词语等进行圈画,提醒自己注意。
3、分析题目类型:明确题目是考查原因、影响、特点还是其他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回答。
三、材料分析能力不足高考历史题目中,材料分析题占据了较大的比重。
然而,部分考生在分析材料时缺乏方法和技巧,无法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例如,对于文言文材料,有的考生因为文言文阅读能力有限,无法准确理解材料的含义;对于图表材料,有的考生不能正确解读数据背后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改进方法:1、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平时多阅读一些古代文献,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和语法。
备战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易错题11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含解析
易错点11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01“滞胀”出现原因以及应对措施1.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
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A.加剧了经济恶化B.实现了物价下降C.推动了通货紧缩D.放弃了经济自由【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结束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一定时期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恢复与发展,到了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对经济的过度干预,导致出现“滞胀”的现象。
这一时期密特朗进一步实行国有化措施,必然会恶化经济形势,A项符合题意。
材料强调的是物价上涨,B、C项排除.放弃经济自由的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排除。
2.1969年美国出台了新的《出口管制法》,不再使用“共产党国家”与“非共产党国家”这一概念和划分方法,代之以“鼓励与美国有外交关系或贸易关系的国家进行贸易”,并要求商业部修订管制清单。
这一调整主要是由于美国A.同苏联关系缓和B.与西欧竞争加剧C.陷入侵越战争泥潭D.国家实力相对衰弱【答案】D【解析】根据“1969年"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时美国陷入越战泥潭,国家干预经济政策逐渐失灵,在和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整体国家实力相对衰落,因此美国迫切希望改善国际环境,所以此时美国开始调整外交政策,故选D;此时美国同苏联的关系依然紧张,排除A;同西欧竞争加剧和陷入侵越战争泥潭都是导致美国国家实力相对衰落的部分因素,不能全面涵盖题意,属于以偏概全的错误,排除BC。
故选D。
02胡佛主张进行有限度的干预经济,并为罗斯福新政所借鉴1。
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答案】D【解析】题干以学者对胡佛应对危机的观点为情境,考查学生对胡佛干预经济措施的再认。
高三历史易错点难点分析精选
高三历史易错点难点分析精选高三历史易错点难点分析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1、春秋诸侯争霸——①原因:生产力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不再朝觐和纳贡。
②目的:各诸侯国。
③性质:为取得更多的。
④代表事件:齐桓公称霸(城濮之战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国大败楚国,晋文公称霸中原)“晋楚争霸”、“吴越争霸”。
2、战国兼并战争——①性质:由争夺土地和人民的争霸战争到封建兼并战争以后转化为封建统一战争。
②“战国七雄”的政治格局形成:三家分晋(前403年)、田氏代齐。
③代表事件:桂陵之战又称“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齐国大败魏国。
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秦大败赵国,规模最大、杀伤最多的战役。
民族融合:春秋战国时期,除中原的华夏族外,四周还生活着其他民族,北方有匈奴、东胡,西方有戎,南TYB可调压式齿轮泵方有越等,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各民族逐步融合。
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考点三、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1)农业:①生产力水平:战国时铁农具普遍使用,进入“铁器时代”、生产力显著提高。
②技术:牛耕的推广,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③水利灌溉:桔槔普遍用来灌溉农田。
著名水利工程:“春秋:芍陂(楚);战国:都江堰(秦)、郑国渠(秦)。
(2)手工业:①冶铸业:铸铁柔化技术,早欧洲二千年以上;莲鹤方壶是春秋中期的珍品;金银错技术和雕铸艺术的发展,使青铜器皿更为精致美观。
②制漆业:战国的夹纻技术;③煮盐业及酿酒业发达(春秋战国时,人们已能用曲造酒,是我国古代酿造技术的重要发明)。
④《考工记》:战国时手工业专著(齐国官营),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
不但在我国工程技术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3)商业、城市和交通:①中原市场商品繁多;②都城大多成为商业中心,如临淄、邯郸、大梁、郢。
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改革和变法:(1)春秋时期的改革——齐:管仲“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
(新高考专用)备战2025年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中国古代史:选择性必修(贯通部分)含解析
(新高考专用)备战2025年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中国古代史:选择性必修(贯通部分)考点一中国古代的变法改革、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易错点1】羁縻政策【易错点2】改土归流【易错点3】海禁政策考点二中国古代的法治教化、商业贸易及货币与赋税制度【易错点1】汉代儒学对治国思想和法律的影响【易错点2】中国古代赋役制度考点三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社会治理与医疗卫生【易错点】保甲制度考点四中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易错点1】民本思想与人文意识【易错点2】西学东渐按住Ctrl键,同时点击目录,即可直接跳转到对应内容考点一中国古代的变法改革、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羁縻政策【点拨】中国古代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方针政策。
【破解】“羁”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予抚慰。
中原王朝在统治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时,委任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王、侯,或羁縻州、县的长官,允许世袭其职,令其按旧有的方式去管理本族人民。
该政策始于汉代,唐代渐臻完善,实行羁縻府州制,元代实行土司制,明代还设置羁縻卫所。
【深度剖析真题试卷】1.(2023·南开·模拟预测)《新唐书·地理志》中“羁縻州”款,提到“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
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
”羁縻府州政策的实施A.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变革B.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安宁与稳定C.中央与羁縻府州之间平等共处D.不利于内地与边疆联系与交往【警示】掌握羁縻政策的发展历程与影响。
【问诊】根据材料“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
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可知,羁縻府州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督,是唐代对少数民族采取笼络政策和松散管理方针,有利于民族之间和平相处和自然融合,B项正确;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变革是指封建化,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羁縻府州政策是唐代对少数民族采取笼络政策和松散管理方针,不是中央与羁縻府州之间平等共处,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内地与边疆联系与交往,排除D项。
2024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易错题常考题专项训练——中国近代史选择题50题(含解析)
2024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易错题常考题专项训练——中国近代史选择题50题1.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晚清在中外交涉事务上,以全权大臣取代了过去的临时性的钦差大臣。
不过全权大臣没有完全按照西例行事,他们对外议订条约时需要随时上奏,不能自主行事。
这反映了晚清时期A.政府落实“中体西用”思想B.东西方制度逐渐地接轨C.对外交往不平等有所强化D.外交制度变革的复杂性2.如表为近代汉口从日本进口产品价值统计表。
据如表可知时间1880年1883年1886年1889年1892年1895年1898年1901年1904年金额10012078036045421603914361908A.晚清时期对外贸易结构改变B.民族资本的投资环境较恶劣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逐渐加剧D.中日贸易的区域发展不平衡3.严复在《天演论》自序中指出,先秦诸子深谙进化论。
他无论翻译西学还是点评中学,都以先秦诸子为重心。
在他那里,先秦诸子是翻译西学时按语中的主角,诸子学则是解读中国学术思想的基本文本。
严复旨在A.梳理中外学术源流B.倡导西学中源学说C.寻求政治改良途径D.提升民族文化自信4.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洪秀全力图构建一个凌驾于政权之上的家庭。
在《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十五家中童子俱日至礼拜堂,两司马教读备遗诏圣书……凡礼拜日,伍长各率男妇至礼拜堂,分别男行女行,讲听道理,颂赞祭奠天父上主皇焉。
”这可用于佐证太平天国A.带有一定的空想性B.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C.实现了妇女的解放D.发扬了经世致用思想5.1898年6月,光绪帝为戊戌变法颁布“明定国是”上谕,说:“……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这表明光绪帝A.触犯了顽固派的根本利益B.通过改革解决理学空谈的弊端C.采取中体西用以救亡图存D.主张变法维新以发展资本主义6.下表所示为19世纪中期的部分作品。
备战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易错题09近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
易错点09 近代中国的经济01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近代带来的影响1.图2为1906—1921年日、英、德、俄四国在华商号数量变化示意图.其中①是A.日本B.英国C.德国D.俄国【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特别是1915年《二十一条》签订后,日本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曲线①所示的在华商号数量迅猛增长相对应,A项符合题意;1914年到1918年,英德等欧洲列强忙于帝国主义战争,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在华商号数量发展与曲线①所示不符,BC两项错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退出了帝国主义阵营,在华商行数量与图中曲线①的发展趋势并不对应,D项错误。
2.民国时期,有学者认为,“在发展过程中,为着帝国主义间,彼此有矛盾,所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某限度的蓬勃,但总不能蓬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地的地位”。
在他看来A.民族资本主义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发展空间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依赖于帝国主义间矛盾C.民族独立以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为前提D.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以民族独立前提【答案】D【解析】根据“有某限度的蓬勃,但总不能蓬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的地位"可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下,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可以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实现有限度的发展,但不可能实现完全的发展,说明民族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必须以民族独立为前提,故选D项;“没有发展空间"的说法与“有某限度的蓬勃”不符,故排除A项;“依赖于帝国主义间矛盾”的说法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史实不符,故排除B项;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以民族独立为前提,而不是民族独立以民族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为前提,故排除C项。
02客观全面评价洋务运动作用1.洋务运动期间于1875~1895年聘用洋员的详细资料(部分)。
据此表可推知A.洋务运动完全依赖于欧美各国B.欧美国家积极支持中国的洋务运动C.外援促使中国近代化顺利完成D.中国军事近代化洋员也做出了贡献【答案】D【解析】材料图表中的时间应该是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聘请洋员担任炮术教习等职的现象表明洋员对中国军事近代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新高考历史易错题精选专题14世界近代史选必贯通部分3大考点9个易错点学生版(含答案)
新高考历史易错题精选:专题十四世界近代史:选择性必修(贯通部分)考点一近代西方的民族国家、文官制度与国际法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促进了国际法的形成【破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1)城市的兴起与发展: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受到封建领主贵族的阻挠,城市市民支持王权打击地方贵族,利用王权保护城市的自主权,王权逐渐成为公共权力的受托者,这是民族国家兴起的第一推动力。
(2)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建立商品流通的交通网络,需要保护资产阶级的海外活动,这都需要建立强大的、统一的国家机器,这是推动民族国家形成的经济根源。
(3)宗教改革的影响:宗教改革后,几乎涵盖欧洲的基督教会在很多国家的统治土崩瓦解,“民族”的宗教、语言、心理诞生,新教成为促进民族国家形成的宗教因素。
(4)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不仅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还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超越了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民族国家在欧洲更加普遍。
【深度剖析真题】1.(2023·山东·统考高考真题)1648年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承认了瑞士和荷兰独立,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国界;1815年形成的维也纳体系,恢复了拿破仑战争前的欧洲均势,创立和重建了一些国家。
这反映了欧洲()A.国际协调机制更趋合理B.国家主权意识不断增强C.各国完成了向民族国家转变D.大国主导的政治格局被打破【警示】掌握西方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问诊】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19世纪(欧洲)。
根据材料“1648年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1815年形成的维也纳体系”可知,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到维也纳体系,欧洲国家的主权意识不断增强,B项正确;在题干内容中虽然述及了国际协调,如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维也纳体系,但是这仅是题干的表象所在,与题干设问“反映”不符,排除A项;题干虽然述及了瑞士、荷兰等国家,但是并不能据此扩大为“各国”都完成了向民族国家的转变,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由大国所主导的国际法是在20世纪,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D项。
高三历史备考60道易错题选(完全解析版
1、殷墟甲骨文中有“(王)大令众人曰,协田”的卜辞。
“协田”所反映的耕作方式是A男耕女织 B千耦其耘 C个体农耕 D刀耕火种【解析】耕作方式的演进:原始社会刀耕火种;商周千耦其耘;春秋开始出现铁器牛耕,男耕女织和个体农耕伴随而生。
甲骨文是商朝的卜辞,也是中国最早的成熟汉字。
【答案】B2、据史料记载: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末富居多,本富益少”。
这反映了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贫富悬殊严重 C工商皆本思想出现 D商品经济繁荣【解析】本题关键是理解“末”“本”。
“重本抑末”也就是“重农抑商”,末是经商;本是务农。
明朝中后期,经商致富的人多了,说明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衡量的标准是雇佣劳动和产品交换。
材料中并没有强调务农的就很穷,也未透露出工商皆本的意思。
【答案】D3、19世纪90年代,李鸿章奏请清政府:“合中国各口(岸)综计,无论官办、商办即以现办织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为额,一年之内,不准续添。
”这表明①该规定有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的一面②中国出现了垄断资本主义③要真正发展中国工业必须推翻封建制度④该规定顺应了帝国主义垄断中国工业的要求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解析】李鸿章的意思是,限制官办和商办的纺织厂,维持现在的规模,一年内不准扩大。
这很明显,对民族资本主义起到压制作用。
要摆脱这种压制,必须推翻清政府和封建制度。
“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当时中国民族工业未形成规模,李作为洋务派官办的代表,也受到限制,不可能有垄断资本主义。
那是不是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垄断呢?1895年《马关条约》才允许列强办工厂,没可能那么快就到垄断。
李鸿章90年代还不必去顺应列强。
B5、近代中国第一次以宪法形式确认“主权在民”的是A《资政新编》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解析】《资政新编》太平天国后期文件,洪仁玕提出像香港一样发展资本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颁布,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专政。
解密高考易错题历史常见考点
解密高考易错题历史常见考点高考是每位学生都必须面对的一场考试,而历史科目常常给考生带来困扰,尤其是其中的一些常见考点。
本文将对高考历史易错题中的常见考点进行解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战高考。
一、费马定理费马定理是在数论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定理,也是高考数学中的一个常见考点。
费马定理宣称对于任何大于2的自然数n,都不存在整数解x、y和z,使得x^n + y^n = z^n成立。
这个定理一度备受争议,直到1994年安德鲁·怀尔斯证明了费马定理的特例。
在高考历史题中,费马定理常被提及,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演变及相关人物的了解,因此掌握费马定理对于解答高考易错题至关重要。
二、拿破仑战争拿破仑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的重要战争之一,也是高考历史考点中的常见题材。
拿破仑·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是法国的一位重要统治者,他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领导法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征战。
这些战争对欧洲大陆政治格局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高考历史试题中,针对拿破仑战争的考点通常涉及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对欧洲历史的影响等方面。
考生要仔细研究相关历史事件,把握关键人物和战役,以提高应对高考易错题的能力。
三、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在意大利兴起的一次思想文化运动,也是高考历史题目中的重要考点。
文艺复兴标志着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对西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考历史题中常考察学生对文艺复兴的理解和相关事件的了解,如文艺复兴的起源、主要代表人物、重要作品等。
掌握文艺复兴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对于应对高考易错题至关重要。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上半叶最具影响力的战争之一,也是高考历史题中的常见考点。
这场战争涉及到全球范围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高考历史考题中,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考察一般包括战争的起因、参战国家、重要战役和战争的结果等方面。
2020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点:2郡县制与分封制(解析版)
易错易混点2、郡县制与分封制错因归纳:对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基础、官员产生方式、影响等认识不清。
释疑解惑真题突破1.(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答案】A【解析】在分封制中,周王通过“授土”、“授民”,使周的亲族、姻亲和功臣在新占领的土地上建立起一批新兴国家,如题干材料中的卫、鲁、燕等国,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从而形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心理认同,并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故A项正确;依据所学,西周分封制下,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实行的不是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根据分封制的规定,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世袭的统治权,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因而王室对地方实行的是间接控制而非直接统治,故C 项错误;贵族世袭特权确立于夏商时期,分封制只是延续了过去的贵族世袭做法并有所发展,故D项错误。
2.(2015·江苏单科·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答案】A【解析】西周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朝觐述职的义务,有严格的“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故A项正确;材料中虽有“三公”,但只有“九夷”而无“九卿”,不是三公九卿制,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郡县,故C、D项错误。
3.(2013·浙江文综·14)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世官制④宗法制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D【解析】图表括号中注明的文字信息为“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而形成的宗法等级。
高考历史选择题丢分的原因与答题思路
高考历史选择题丢分的原因与答题思路解析高考历史选择题丢分的几种原因一、历史基本史实掌握不牢固经典考例11925年8月,广州国民政府组建国民革命军。
这支军队与以往各式军队的主要区别是A.重视思想教育,配置专职政治干部B.实行征兵制,提高军队素质C.聘请外国军事顾问,帮助训练军队D.通过军事学校,培养军事人才解析:只要了解了教材的表述“国民革命军中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许多共产党员在军队中担任党代表或政治部主任”,本题就知道选A。
考生易错选D。
经典考例2下列国际会议所颁布的文件中,涉及台湾问题的是①《凡尔赛和约》②“九国公约”③《开罗宣言》④《波茨坦公告》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此题只要牢固地掌握《凡尔赛和约》是对德和约,其涉及的中国问题是要日本归还一战期间日本占据原德国势力中山东青岛和太平洋上的三个岛。
而②③④都涉及到台湾问题,故选D。
考生易错选A。
二、历史常识缺失经典考例3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议定。
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清康熙帝解析:此题教材没有现成的表述,考的是考生的基本素养,即作为一个文科生必须具备的历史常识。
秦始皇是他自己的称谓,唐太宗谥号是“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康熙是年号,故选B。
考生易错选C。
三、读懂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能力欠缺经典考例4清末湘军的组织形式“譬之木焉,统领如根,由根而生干、生枝、生叶,皆一气所贯通,是以口粮虽出自公款,而勇丁感营官挑选之恩,皆若受其私惠。
”这种军队组织形式A.便于国家直接控制、指挥军队B.使将不专兵,妨碍军队作战C.造成兵归将有,为近代军阀所承袭D.促进官兵平等,有利于提高战斗力解析:首先要读懂材料,考生要有基本的文言文常识,它指的是汉族地主团练武装,A与地主团练武装不符合,“将专兵”、“官兵不平等”,故B、D都不正确,应选C。
考生易错选A或B。
四、忽视题干所给时间(时期)限制经典考例5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生产关系的变化,大致相当于苏联的A.1918—1921年B.1921—1927年C.1928—1936年D.1937—1941年解析: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生产关系上的变化指“一化三改造”,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
备战2024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专题10 史前时代至中古时期:早期文明的产生与多元世界的初现(解析版)
专题十史前时代至中古时期:早期文明的产生与多元世界的初现目录考点一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易错点1】地理环境对世界古代文明的影响【易错点2】古代人类文明交流的途径考点二中古时期的世界【易错点1】欧洲中古时期是孕育重大进步的阶段【易错点2】欧洲中世纪庄园与古代中国田庄的区别按住Ctrl键,同时点击目录,即可直接跳转到对应内容考点一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01地理环境对世界古代文明的影响【破解】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当然,地理环境对文明发展有重要作用,但并非决定性作用。
古代文明古国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如古代黄河、尼罗河和印度河流域先后建立起地区性大国,巴尔干半岛则产生了众多城邦国家,这与各国或地区的地理和历史环境密切相关。
古代黄河流域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平原辽阔,这种环境有利于农业文明的发展,而封建小农经济是一种分散的自然经济,要想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就需要有一个中央集权的制度来维护社会稳定与国家统一,从而保证小农经济下社会生产力的正常发展,于是有利于中央集权统一大帝国的形成。
古希腊城邦多为蕞尔之邦,小国寡民,独立发展。
在这狭小的共同体内,城邦公民之间容易产生认同感与亲近感,再加上人口少易于表决,于是容易形成直接民主的政治模式。
【深度剖析真题】1.(2023·河南开封·统考一模)“四大文明古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下图反映了“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的地理位置,据图分析可知()A.文明的产生主要受其自然地理环境影响B.人类文明的形成取决于区域内有无大河C.早期文明因缺乏交流形成多元共存的格局D.四大古国都依据河水涨落规律发明太阳历【警示】地理环境制约着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
【问诊】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
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3500年左右(世界)。
备战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易错题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
01 未能把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充分理解。
1.周桓王在位时(前720年—前697年),将王朝大权交给歌公,免去了郑庄公左卿士的职务。
郑庄公随即派人将王室的庄稼割走,后来也不再朝见天子。
这一现象说明()A.宗法制度开始瓦解B.分封制度遭到破坏C.井田制度走向崩溃D.等级制度基本消失【答案】B【解析】依据周桓王在位时间可判定此时为春秋时期,郑庄公公然对抗周天子,说明分封制度遭到破坏,故选B项;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以及权力的继承等,题干涉及的是天子和诸侯的政治隶属关系动摇,排除A项;井田制被破坏涉及土地可以买卖流转,公田荒废,题干未提及这一层,排除C项;等级制度在春秋时期还存在着,排除D项。
2.据记载,周平王(公元前770—前720年)时,王室与郑国互不信任,相互交换质子;后来周桓王上台,起用虢公,剥夺郑伯的权力,郑伯派人割了王室洛邑的庄稼。
这说明当时()A.等级制度的丧失B.分封制度遭到破坏C.土地制度的崩溃D.宗法制度开始瓦解【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王室与郑国交换质子,互不信任,后来王室与郑国交恶,由此可以看出王室与诸侯关系恶化,分封制破坏,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等级制度衰落,而不是丧失,排除A项;材料强调王权与诸侯之间权力的对抗,没有提到井田制,排除C 项;宗法制度强调的是血缘关系,标志是嫡长子继承制,主要用于权力与财产的继承,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
02对宗法制理解不到位1.《史记·殷本纪》载:“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
”但到了殷商后期,“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这反映出A。
王位继承方式的改变B。
禅让制度的深远影响C.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D.废长立幼陋习的开始【答案】A【解析】根据《史记》记载商代中丁“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到了商朝后期,微子启和纣王之间,最后定为继承人的不是年长的庶子,而是年幼的嫡子,嫡长子继承制出现,可知材料反映了商代王位继承方式的探索和调整过程,A项正确;材料与选贤举能的禅让制无关,B项错误;《殷本纪》的这段记载反映了王位一直在王族内部进行,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本质未变,C项错误;从变化的结果来看,这种“以贵不以长”的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与稳定,不是陋习,D项错误。
高考历史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5):中国文化史
高考历史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5)中国文化史例61: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错解分析】本题学生易错选B、C两项。
错选的原因是不能区分孔子对教育事业的多项贡献中孰轻孰重。
【解题指导】可以对选项进行分类,A项说的是“办学思想”,孔子是最早创办私学的人之一,打破了西周时期官府垄断教育的状况;BCD三项讲的是具体“教与学的方法”,相比之下,A项要重要的多。
【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
练习61: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
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温故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例62: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他们的描述符合儒家思想的是A.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B.乙生说:穿衣服体现了人们的身份地位,什么样的身份就穿什么样的衣服C.丙生说:讲究衣服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旧的衣服也未尝不好D.丁生说:穿衣服何必麻烦,按照统一的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就可以了【错解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特点的认识。
学生做错的主要原因是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解题指导】A项从“合乎大自然的变化”可以看出则符合道家学说“人必须顺应自然”;B项体现了儒家学说中的“礼”;C项符合墨家的“节用”的思想;D项符合法家的学说。
【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
练习62: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高中历史选择题常见错因解析及应对措施
高中历史选择题常见错因解析及应对措施一、时空错乱例题1(2018·全国I卷高考·33)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
”这一变化说明( )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马克思的革命理论【命题者设置陷阱】时空错位:故意设置与题干时间、地点相近、相似的史实表述。
【解析】据《2018年广东高考年报》分析,此题难度为0.29,有超过40%的考生错选B选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错答原因之一是对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时间把握不够准确,1847年6月马克思主义尚未诞生。
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体现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而正义者同盟接受了这些,说明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故A项正确。
【应对措施】在错题旁边写上正确的时间及主要的内容: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加强记忆理解历史阶段特征、时间顺序和重要史实的时间,通过整理、联系、比较等方法进行记忆理解,如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41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皖南事变。
例题2(2015·全国Ⅰ卷高考·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
2020高考历史易错易混7《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解析版)
易错易混点7、《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错因归纳:对《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内容、群众基础、历史地位、时代特点区分不清。
释疑解惑真题突破1.(2016·江苏单科·6)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
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 )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 B.基督教平等思想C.《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 D.“中体西用”思想【答案】D【解析】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体现平均主义,是“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思想的来源之一,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基督教平等思想体现平等,是“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思想的来源之一,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体现天下为公,是“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思想的来源之一,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中体西用”思想是19世纪6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与太平天国运动无关,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2.(2010·山东文综·11)图5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答案】A【解析】注意图片材料中的“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某些思想具有近代化因素”、“最先进省份的生产力”、“提出的一些政策是历史的倒退”可联系到太平天国运动,特别是“破坏最先进省份的生产力”这个信息很重要。
太平天国运动反侵略反封建,提出了《资政新篇》,战火发生于广东省。
提出《天朝田亩制度》,平分土地,会造就大量小农经济,产品统交圣库等政策,这些是历史的倒退。
3.(2008·北京文综·15)下列太平天国的主张,直接体现抗灾意愿的是( )【解析】由题目中所给材料可知C选项的“丰荒相通,此处荒,则迁彼丰处”“兴办保险事业”符合题目意思。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新高考专用)《中国古代史》选择题50题专练(解析版)
中国古代史(选择题50题专练)1.如表反映出我国早期文明地区文化遗存文化特色黄河中游仰韶文化彩绘陶器,种植粟距今约7000前~5000年前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种植水稻,养蚕缫丝黄河流域龙山文化黑陶距今约5000年前辽河上游红山文化精美玉器A.领先世界其他文明B.水平低下但发展迅速C.相互隔绝没有交流D.多地起源又各具特色【答案】D【详解】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
根据材料“黄河中游地区出现仰韶文化,长江下游出现河姆渡文化,辽河上游出现红山文化等”可知,同一时期不同地方出现了不同特色的早期文化遗址,这体现了我国早期文明多源性和各具特色的特点,D项正确;材料并未将中国早期文明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进行对比,无法得出中国早期文明领先世界其他文明的结论,排除A项;我国早期文明的出现是当时生产力进步的结果,排除B项;中国早期文明“相互隔绝没有交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故选D项。
2.下面是距今大约5000年前后几支重要的中华文明考古学文化分布图。
这可用来说明,古代中华文明A.主体集中分布于长江流域B.奠定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基础C.具有明显同源一体的特征D.源于自成一体且多元复杂的地理环境【答案】D【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
根据图片可知,中华文明考古过程中出现了不同地域的文化,但是同时也体现了不同文明蕴含在一体格局之内,而不同文化的形成是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发展的不同所产生的,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华文化圈的分布情况,从图中可见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排除A项;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是在秦朝确立,材料主要体现了原始社会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排除B项;材料中体现不出“同源”,排除C项。
故选D项。
3.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候,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
新高考历史易错题精选世界古代史选择题50题专练教师版(含答案)
新高考历史易错题精选教师版:世界古代史(选择题50题专练)1.古埃及人宣称他们的国王就是神,国王不仅自己长生不老,而且能够把永生赐予他人,蔑视法老权威的人则被剥夺永生的希望。
在更早诞生的苏美尔文明,虽然神的需求、性格和行为与人类相似,但神是只可感受而无法看见的。
据此可以说明A.生产力差异影响思想观念B.苏美尔已经出现人文精神C.古埃及借助神权维护专制D.苏美尔和古埃及缺乏联系【答案】C【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
根据所学知识,古埃及国王即法老采用专制统治,古埃及人将国王视为神,这是借助神权来维护专制统治,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表明古埃及和苏美尔生产力水平的差异,思想上的差异是由各种因素共同影响,而非只受到生产力影响,排除A项;人们根据自身的情况塑造神,这说明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任何神都带有人的色彩,因此不能认为人塑造了神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强调重视人、肯定人,材料并未体现人得到尊重,排除B项;苏美尔和古埃及联系颇多,D项不符合事实,排除D项。
故选C项。
2.在古希腊神话中,可以看到赫拉克勒斯通过艰苦的奋斗取得十二项丰功伟绩;奥德修斯通过木马计最终帮助希腊联军取得特洛伊战争的胜利;普罗米修斯运用计谋欺骗宙斯为人类盗取火种。
上述古希腊神话故事A.突出民众对神灵信仰B.侧重对战争的崇拜C.主张人神合二为D.赞颂了人类的智慧【答案】D【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希腊。
根据材料“可以看到赫拉克勒斯通过艰苦的奋斗取得十二项丰功伟绩;奥德修斯通过木马计最终帮助希腊联军取得特洛伊战争的胜利;普罗米修斯运用计谋欺骗宙斯为人类盗取火种”可知、奥德修斯,其通过智谋或者武力获得了成功,因此上述故事多在赞颂人类的智慧,D项正确;材料没有突显信仰,排除A项;普罗米修斯与战争无关,排除B项;神人合二为一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
高考历史:选择题“排雷指南”,易错点解析,建议人手一份
高考历史:选择题“排雷指南”,易错点解析,建议人手一份高考历史选择以其设问灵活、考查能力高等特点,在高考历史试题中占有突出地位,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抓“类型”求解中考历史选择题,首先必须明晰它的基本类型,主要分成程度型(又称最佳型)、比较型、因果型、材料型(包含文字和图表)、逆向型(又称驳斥型)、概念型、组合型、条件型、论证型、结论型等10种类型,然后根据各种类型的解题方法“对号入座”。
而把握高考历史题目类型的基本方法,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考查高考历史题干中的“答题项”,也就是答案所包含的项目(一般置于题干的末尾)来确定的。
揪“题干”抓“题干”,就是要明确高考历史“答题项”(答案包含的项目)、“主干语”(选项论述的对象)和“限定语”(限定回答的内容)各是什么。
我们可以从“答题项”中把握住中考历史题目所属的基本类型及命题人考查的目的;从“主干语”中把握住题目所考查的内容及建议;从“限量语”中明晰题目所限量的时空范围或特点。
高三历史怎么复习1.总结关键的历史专题(1)中国古代政治军事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国古代赋税制度,重要兵制,重大战事。
(2)中国古代经济史:古代生产技术的进步,江南经济研发,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原始社会的发展,货币发展。
(3)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历代各少数民族的演变,中央对周边地区的管辖,民族融合的发展,少数民族的重要制度。
(4)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中国古代各个朝代与周边国家的边线关系,交通路线,亲善相处的史实,相互间科技文化的影响。
(5)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国古代思想史(儒家思想发展史),科举制度发展史,文学艺术发展史,政治经济背景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将教材上的科学知识依据一些专题再次组织起来,最出色不要制成流水账的样子,中考不能出来那样低水平的问题,必须根据历史发展的内在特点,找出发展的关键性阶段和规律性的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检测题八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罗素指出“浪漫主义者注意到了工业主义在一向优美的地方正产生的丑恶,注意到了那些在‘生意’里发了财的人(在他们认为)的庸俗,憎恨这种丑恶和庸俗”。
可见,浪漫主义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 A.抒发个人情感追寻理想世界的驱动
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拜金主义盛行
C.工业革命使“理性的胜利”成为谎言
D.浪漫主义者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答案 C
解析浪漫主义的兴盛是因为对启蒙运动所宣传的理性主义和工业社会的失望,正是材料中“憎恨这种丑恶和庸俗”的体现,C项正确。
2.法国文学家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是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叶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主要反映了
() A.对人性解放的歌颂B.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歌颂
C.对社会制度的歌颂D.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答案 D
解析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叶,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强调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3.外国语学校决定举办一次介绍欧洲文化的活动,准备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演讲,讲题包括:“拜伦的诗歌创
作”“雨果的小说艺术”和“德拉克洛瓦的绘画艺术”
等。
为配合这项活动,学校还决定安排一个“舒伯特之
夜”的音乐会。
下列为这次活动拟定的主题,恰当的是
() 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
B.启蒙运动时期的艺术
C.浪漫主义的文艺
D.现实主义的文艺
答案 C
解析拜伦是19世纪的浪漫主义诗人,雨果是浪漫主义文学家,德拉克洛瓦是19世纪前期的浪漫主义画家,舒伯特是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代表人物,都是涉及到浪漫主义的文学艺术,选择C项符合题意。
4.19世纪早期欧洲工人独立运动的爆发,使人们特别是思
想敏锐的作家们开始思考社会的变故。
他们用锋利的笔触真实地描绘社会的众生万象,对现存的社会秩序进行无情的揭露和强烈的批判。
下列反映了这种思考的作品是
() A.《巴黎圣母院》B.《人间喜剧》
C.《等待戈多》D.《老人与海》
答案 B
解析《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人间喜剧》展现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等待戈多》是现代荒诞派戏剧,《老人与海》是现代主义作品。
5.有一幅世界名画,它取材于“梅杜萨”号船的海难事件,表达了人们在逆境中的挣扎和对生命的渴望。
这幅画的作者应是
() A.舒伯特B.普希金
C.霍夫曼D.籍里柯
答案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梅杜
萨之筏》是法国画家籍里柯的代表作。
6.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是流淌在人类血液中的两大文艺因子。
下列各项中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搭配结构不符的是
() A.《离骚》——《诗经》
B.《自由引导人民》——《向日葵》
C.《蓝色多瑙河》——《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巴黎圣母院》——《大卫·科波菲尔》
答案 B
解析《向日葵》是凡·高的代表作,属于印象画派,而不是现实主义作品。
7.凡·高一生只卖出过一幅作品,却在死后留下丰富的遗产。
下列作品中有一幅是他的作品,该作品运用有力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对比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这幅作品是
()
A.《向日葵》B.《日出·印象》
C.《格尔尼卡》D.《拾穗者》答案 A
解析解答本题只要识记凡·高的作品《向日葵》即可。
这幅画让人感受到灼热阳光下的灿烂,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8.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描绘的是二战期间,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情景。
在画作展览时,一名德
国军官问毕加索:“这是你的杰作吗?”毕加索面色严
峻地说:“不,这是你们的杰作!”这说明绘画具有
() A.艺术性B.思想性
C.阶级性D.社会性
答案 B
解析毕加索的作品及其回答,表达了对德国法西斯的控诉和痛恨,反映了艺术作品的思想性。
9.“我希望音乐带来比其他艺术更大的自由,因为音乐并
不仅是自然的产物,而且是自然与想象的神秘结合。
”
能反映以上思想的音乐作品是
() A.《牧神午后》B.《第六(悲怆)交响曲》
C.《命运交响曲》D.《第三(英雄)交响曲》
答案 A
解析材料强调了作品的特点:“自然与想象的神秘结合”。
《牧神午后》是德彪西的交响诗,从中可以领略到一种飘逸、空幻和幽静的意境,符合题意。
10.世界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三个文学流派的共同点是
()
①都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②在创作形式上都追求
完善和谐③都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反映
④都热衷于塑造和赞扬英雄人物等正面人物的形象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③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的反映。
因此,文学艺术都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①③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