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流行特征和预防策略

合集下载

心血管流行病

心血管流行病

六、不合理膳食
许多研究显示,饱和脂肪酸的摄入能增加血清TC与 LDLc水平;反式脂肪酸能增加LDLc、Lp(a)、TG水 平及降低HDLc水平,因而其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 危险性。 不饱和脂肪酸(包括单不饱和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 酸)可通过降低血清TG、TC、LDLc水平及增加 HDLc水平等途径,从而对冠心病的发生具有保护性 作用。
在一般人群中,一些危险因素水平属于所谓 “正常”的人同样罹患心血管疾病,因此, 这为心血管疾病预防的“全人群策略”提供 了科学依据。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高危人群策略”也是 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常情况下,心血管 疾病危险因素在个体水平上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存在聚集性,并且各危险因素的致病性 之间往往存在协同作用,从而导致心血管病 发病危险性成倍增加。
MacMahon综合分析了西方国家9个前瞻性研 究,结果显示,舒张压相差5mmHg,冠心病 的危险性相差20%,脑卒中的危险性相差34 %。 最近报道的我国11省市35~64岁队列人群7 年前瞻性研究资料,无论单因素与多因素分 析皆显示,收缩压与舒张压均可作为预测急 性心血管病事件发病危险的有效标志。
超重与肥胖常伴有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变化。 PROCAM自1979至1991年资料显示,BMI与年龄调 整的TC、LDLc、TG、血糖、尿酸、血压呈正相关; 与HDLc呈负相关。 反应中心性肥胖的腰臀比(waist-hip ratio,WHR) 与心血管病的发生也密切相关。
四、吸烟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证实,吸烟是心血管病主 要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Doyle综合分析了Albany和Framingham男性 8~10年的前瞻性研究资料,结果显示,吸烟 者发生心肌梗塞的危险性显著高于不吸烟者; 吸烟量越大心肌梗塞的危险性越高;吸烟 ≥20支/日者发生心肌梗塞的危险性为不吸烟 者的3倍;调整血压、胆固醇后,此危险性依 然存在。

心血管疾病PPT培训课件精选全文

心血管疾病PPT培训课件精选全文
0
64.08 63.42 60.90 59.70 55.35 52.03 49.95 46.19 45.14 44.74 43.23 41.00 39.69 39.29 39.16 36.79 34.56 33.53 32.86 31.25 31.01 30.85 30.67 29.57 29.10 28.87 28.49 28.39 28.34 27.87 27.61 25.68 24.95 24.07 23.68 20.85 15.48 13.11
9
心血管疾病在我国的流行特征
➢ 发病率和死亡率已>许多发达国家 ➢ 脑血管病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冠心病 ➢ 青壮年发病与患病水平,发病和死亡年轻化 ➢ “城乡差别” 缩小 ➢ 治愈率和控制率很低,终身治疗的患者和医疗费用上
涨过快
10
第二节 高血压
• 流行特征 • 影响因素
11
• 高血压(hypertension)
全人群策略
✓ 对象:全社会人群或全体社区居民 健康教育 卫生宣传 具体指导
56
总体危险评估和危险分层防治策略
心血管病是多个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危 险因素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大部分 相互作用是互补(协同作用) (图21-4 ) 。 进行总体危险评估和对不同危险水平患者进 行防治的基本原则和策略(图21-5 ) 。
中国的脑卒中死亡率在20世纪80和90年代呈 明显上升趋势,近10多年有升有降相对稳定。
37
➢人群分布
年龄分布 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 龄的增长而上升。
性别分布 世界各国脑卒中患病率男性 普遍高于女性。
种族分布 同一地区不同种族脑卒中发 病情况有明显差异。
38
影响因素

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特点和防治策略

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特点和防治策略

一、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其中7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高达 10%以上。心力衰竭的死亡率也很高,患者五年内的死亡率高达50%以上。
二、心力衰竭的病因
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肌炎、心肌病等。其 中,冠心病是最常见的病因,占心力衰竭患者的50%以上。
3、健康教育与社会支持
心力衰竭患者的健康教育和社会支持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 意义。医院、社区和家庭应联合开展心力衰竭健康教育和科普活动,提高患者和 公众对心力衰竭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此外,家庭和社会应给予心力衰竭患者 更多的关爱和支
持,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和生活困难,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 量。
3、地域与种族差异
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特点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种族之间存在差异。在中国,东 部地区的患病率高于西部地区,城市地区的患病率高于农村地区。此外,心力衰 竭在汉族、藏族等不同种族之间的分布也存在差异。
二、中国心力衰竭防治策略
1、早期筛查与预防
针对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特点,应重视早期筛查和预防工作。对于存在心血 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心脏检查,及早发现并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 展。此外,公众应提高对心血管疾病的认知,积极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减少心血 管疾病的发生。
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特点和防治 策略
目录
01 一、中国心力衰竭流 行病学特点
03 参考内容
02
二、中国心力衰竭防 治策略
心力衰竭(Heart Flure,HF)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全球范围内的患 病率约为1%。在中国,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防治策略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本次演示将就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特点和防治策略进行阐述。

《心血管病防治》课件

《心血管病防治》课件

社区干预
通过社区活动、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 居民对心血管疾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
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及早发现 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
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
针对尚未患病的人群,通过控制危险因素和改善健康状况来 降低患病风险。
二级预防
针对已经患病的人群,通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管理来控 制病情进展和预防复发。
公众健康教育
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个性化 的健康教育计划,提高公 众对心血管病的认识。
开展健康宣传活动
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开展 心血管病防治宣传,普及 科学知识。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鼓励公众养成健康的生活 方式,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
专业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提高心血管病防治领域的人才素质和技能水平。
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的创新发展。
举办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
为心血管病防治工作者提供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机会,更新知识, 提高业务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水肿
下肢、腹部或面部的水肿,可 能是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诊断方法与流程
病史采集
询问患者的症状、家 族史、生活习惯等。
体格检查
测量血压、心率、心 肺听诊等。
实验室检查
检测血液中的心肌酶 、肌钙蛋白等指标。
心电图检查
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 化,用于诊断心律失 常和心肌缺血。
影像学检查
如超声心动图、心脏 CT或MRI等,用于 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
诱因
劳累、情绪波动、不良生活习惯等可 诱发心血管病。
02
心血管病的症状与诊断

心血管病的流行病学分析及预防策略

心血管病的流行病学分析及预防策略

心血管病的流行病学分析及预防策略一、引言心血管病是指冠心病、心房颤动、肥厚型心肌病、心衰等疾病的总称,是当前全球范围内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全球因心血管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接近1800万,全球各地的人们正在积极探索心血管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尝试着寻找更为有效的预防策略。

二、心血管病的流行病学分析1. 心血管病的全球分布情况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群中都有相当高的发病率。

目前,美国、加拿大、日本、欧洲各国的发病率最高,其中,发达国家中心血管病的死亡率超过了70%的慢性疾病死亡率。

2. 心血管病的流行病学特征(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发生心血管病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患心血管病的人群比例会拉升至接近50%以上。

(2)性别:心血管病发生在男性的可能性一般要高于女性,男性患心血管病的概率大约是女性的1.5-2倍。

(3)地域: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心血管病死亡率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是跟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医疗水平等因素有关。

(4)遗传基因:有一部分人存在遗传性的心血管疾病,这些人一般会比其他人更容易患上冠心病、高血压、心房颤动等疾病。

3. 心血管病的相关危险因素(1)不健康的饮食:高胆固醇、高糖分、高脂肪以及缺乏维生素等元素的不健康饮食习惯,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

(2)缺乏运动:长时间的久坐、缺乏体育运动等习惯会导致身体内脂肪积聚、血管硬化等问题。

(3)吸烟:在吸烟的人群中,发生心血管病的概率会比其他人更高。

(4)高血压:长期的高血压状态会损害心脏的健康,久而久之可能会诱发心血管疾病。

(5)糖尿病:由于糖尿病患者身体合成胆固醇的机制受到影响,容易降低心脏健康。

三、心血管病的预防策略1. 健康饮食:保证摄取足够的蔬菜水果、全麦食品以及低脂肪、低糖分的食品,避免高胆固醇、高糖分等不健康食品。

2. 定期运动:每周进行至少3次的中强度的运动,既可以帮助身体保持健康还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

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
分类
心血管疾病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 标准进行分类,如病因、病理生 理机制、临床表现等。
流行病学特点
全球流行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疾病负担,每年导致 数百万人死亡。
年龄与性别差异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 性高于女性。
地区差异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 与经济发展水平、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有关。
性化治疗。
移动健康技术
利用可穿戴设备和移动应用程序,实 时监测和评估心血管健康状况,提供
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国际合作与交流
跨国研究合作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开展心血 管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提高研究结果的全
球适用性和可推广性。
数据共享
建立全球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数据共享平 台,促进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提高研 究效率。
干预措施评价
系统评价各种心血管疾病防治措施的效果,为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04
心血管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
预防策略
健康生活方式
01
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高危人群筛查
02
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和干预,如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
病等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关联研究
分析基因变异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探讨遗传因素对疾 病的影响。
家族研究
对有家族聚集现象的心血管疾病进行遗传分析,识别与疾病 相关的基因变异。
03
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研究内容
疾病分布与特征
地区分布
研究心血管疾病在不同地区的人 群分布情况,分析地理、经济、 社会等因素对疾病分布的影响。

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预防

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预防

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预防心血管疾病是指冠心病、高血压和脑卒中等以心血管系统为主要累及对象的一类疾病。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传播,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一、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特点心血管疾病在全球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但其特点普遍存在于发达国家和城市化程度较高地区。

据统计,心血管相关死亡率是世界上所有死因中最高的。

1. 世界范围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1700万人死于心血管原因。

这些逝者主要来自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并且大多数是50岁以上的人口。

2. 国内情况:我国也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心血管疾病负担。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报告,2019年中国心血管病死亡人数为300万,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人口主要死因之一。

二、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流行病学调查是了解疾病在人群中分布和发生规律的重要手段。

为了有效地开展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以下几种方法常被应用:1. 横断面调查:通过横断面调查可以采集大量数据,包括人口特征、生活习惯、健康状态等信息,以此来确定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

2. 队列调查:队列观察可追踪同一组人长期的变化情况,在该过程中可以测量危险因素和结果的关联性,并揭示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和机制。

3. 病例-对照研究:这种方法通过比较已患心血管疾病者(即“案例”)与未患者(即“对照”)之间的差异,探究潜在的危险因素。

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许多风险因素相关。

根据丰富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1. 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过度、不规律的饮食等都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2. 高血压: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可控制危险因素之一,长期未能有效干预高血压将增加罹患冠心病和脑卒中的风险。

3. 高胆固醇:高胆固醇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而这是引起冠心病和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心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心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城市与农村:城市地区的心脑血管病死亡率普遍高于农村地区
性别差异:男性心脑血管病死亡率普遍高于女性
年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脑血管病死亡率逐渐增加
不同地区心脑血管病疾病负担比较
地区差异:不同地区的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显著差异
城市与农村:城市地区的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农村地区
01
02
THANK YOU
汇报人:XX
心脑血管病患病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差异
高收入国家心脑血管病患病率相对较低,而低收入国家则较高
全球心脑血管病死亡情况
心脑血管病是全球第一大死亡原因
每年约有17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病
心脑血管病死亡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差异
发达国家的心脑血管病死亡率相对较低,而发展中国家的心脑血管病死亡率相对较高
全球心脑血管病疾病负担
添加标题
加强心脑血管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及时发现和治疗
添加标题
建立完善的心脑血管病监测和报告系统,及时掌握疾病流行趋势
添加标题
加强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提高治疗水平和效果
添加标题
制定心脑血管病防治政策和措施,保障患者权益和医疗资源合理分配
添加标题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PART 05
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结合
不同地区心脑血管病患病率比较
地区差异:不同地区的心脑血管病患病率存在显著差异
北方与南方:北方地区的患病率普遍高于南方地区
东部与西部:东部地区的患病率普遍高于西部地区
城市与农村:城市地区的患病率普遍高于农村地区
原因分析:可能与环境、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不同地区心脑血管病死亡情况比较
地区差异:不同地区的心脑血管病死亡率存在显著差异

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

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
合防治。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心血管疾病可 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按病因可分为 遗传性、获得性和混合性;按临床表 现可分为急性和慢性。
流行病学特征
地域差异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不同地区存在显著差异,通常与当 地的经济、文化、卫生水平等因素相关。
年龄分布
心血管疾病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风险逐渐 增加。
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
汇报人: 2023-12-28
目录
• 心血管疾病概述 • 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方
法 • 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 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展望
01
心血管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心血管疾病(CVD)是一类涉及心 脏、血管和循环系统的疾病,包括冠 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控制措施
早期筛查和诊断
通过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早期发现 心血管疾病的迹象,以便及时采取干 预措施。
规范治疗和管理
对确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规范的 治疗和管理,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 疗和外科手术等,以控制病情进展和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社区干预
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基层医疗机 构,对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进行筛查 、管理和干预,提高公众对心血管疾 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家族史
家族中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人 群,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02
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方 法
描述性流行病学
总结词
描述性流行病学主要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描述心血管疾病的分布情况,如发 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等。
详细描述
描述性流行病学是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它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 分析心血管疾病的分布特点,了解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发病情况,为进一步 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我国心血管疾病现状与展望

我国心血管疾病现状与展望

我国心血管疾病现状与展望一、概述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VDs)是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持续上升趋势。

据最新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占全部死亡原因的40以上。

这不仅给患者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同时也给国家的医疗卫生系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心律失常、瓣膜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多因素、多环节、多阶段的复杂过程,涉及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预防和管理仍然是降低心血管疾病负担的关键。

本论文旨在全面分析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现状、危险因素、防治策略和未来展望,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心血管疾病的综合防控,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1. 心血管疾病的定义与重要性心血管疾病,泛指由于高血脂、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和周围血管发生的缺血或出血性疾病。

它涵盖了心脏血管和周围血管的所有疾病,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冠心病等。

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命质量,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也是导致人们死亡的主要原因。

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其对个人健康的严重威胁上,还体现在其对社会公共卫生事业和医疗资源分配的影响上。

据统计,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已超过3亿人,占人口总数的比例持续增长。

而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心血管病发病率都呈上升趋势,其发病年龄也呈年轻化趋势。

这种趋势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密切相关,如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长期吸烟等,都是导致心血管病发病率增加的重要因素。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心血管疾病,加强预防和控制工作。

通过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改善生活方式,加强健康管理等方式,我们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心血管疾病与健康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心血管疾病与健康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心血管疾病与健康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其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心血管疾病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探讨心血管疾病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并介绍流行病学研究在了解、预防和管理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

一、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心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血管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中风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心血管疾病占全球死亡原因的三分之一以上,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流行病学研究通过对大规模人群的观察,可以揭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高危因素和预测因素。

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年龄、性别、遗传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缺乏体力活动和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

研究人员通过大规模的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可以分析这些危险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程度和作用机制,从而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三、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管理根据流行病学研究的结果,心血管疾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首先,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心血管健康非常重要。

适当的体力活动、合理的饮食结构、戒烟限酒等都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其次,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研究人员通过流行病学研究来评估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和安全性,为医生提供临床决策的参考。

四、心血管疾病的预测和干预流行病学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也可以进行疾病的预测和干预。

通过建立预测模型,研究人员可以通过个人的基线特征和生活方式因素,预测某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例如,根据研究结果,医生可以为高风险人群提供个性化的心血管疾病预防方案,这将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负担。

五、心血管疾病的幸存者研究随着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改善,越来越多的患者能够幸存下来。

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病学:心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病学: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
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缺乏运动、不合理膳食、心理压力等都 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手段,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等措施。此外,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 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也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
发病率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发病率随 年龄增长而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危险因素
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等是导致心力衰竭的主 要疾病,积极防治这些疾病有助于降低心力衰竭 的发病率。
地理分布
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在不同地区和国家存在差异, 与医疗水平、社会保障体系等因素有关。
心血管疾病防控策
分类
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脑卒中 、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 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发病现状及趋势
发病现状
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导致 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中国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 年上升趋势。
发病趋势
随着人口老龄化、城市化进程加速以 及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预计未来心 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将持续 上升。
队列研究
追踪观察暴露于某因素的 人群与未暴露人群中心血 管疾病的发生情况,分析 暴露与疾病的关系。
横断面研究
在同一时点收集心血管疾 病患者与健康人群的信息 ,探讨疾病与相关因素的 关系。
实验性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 组和对照组,观察干预措 施对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影 响,评价干预效果。
早期诊断与治疗
加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患者管理与随访

讲座-12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学习文档

讲座-12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学习文档
28
第二节 高血压
流行特征 影响因素
29
高血压(hypertension)
定义 动脉收缩压或舒张压持续升高的一组临床症候
群。 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
血管方面严重的并发症,是脑血管意外、冠心 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30
WHO高血压分类标准,mmHg(kPa)
1978年血压分类标准
中国城市居民
心血管病死亡率 居高不下
2009年心血管病死 亡率仍居首位,高 于肿 瘤及其他疾 病
19 《中国心血管疾病报告 2010》
中国城乡居民心血管病占主要疾病死因构成比的首位
农村
城市
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主要疾病死因构成比(%)
20
4. 疾病经济负担
21
经济负担:因心血管病和糖尿病 中国每年损失3906亿元
和<90(12.0)
31
高血压分型
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 9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是多种病因所致,以 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
继发性高血压 5%~10%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是某些疾 病的一种表现。
32
地区分布
流行特征
高血压的患病率在不同国家、地区之间有较 大差别;
经济发达地区和国家一般比经济不发达地区 和国家高;
• 其中,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危害严重的有肺心病、风心病、高 血压、脑卒中和冠心病。
• 从世界范围来看,高血压、脑卒中和冠心病对人类健康的危 害日趋严重,是当今社会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最主要的疾病 之一。
6
第一节 心血管疾病的流行概况
一、演变历程
发达国家心血管疾病流行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低发期)
20世纪50年代之前,发病率相对较低,死亡仅占人群 全部死亡的5%~10%

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

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

血压轨迹现象:
就是儿童时期血压偏高的孩子, 成年后血压也会偏高。高血压的危 害不仅仅在于它本身,而且在于对 靶器官的损害,比方造成心血管疾 病、脑缺血、脑卒中、肾脏损害, 还有糖尿病,甚至导致失明。因此 控制体重、劳逸得当,对防治青少 年高血压十分重要
⒉脑卒中的人群分布 ⑴ 人群分布:兴旺国家脑卒中年龄标 化死亡率1970年以前根本呈上升趋势, 1970年以后根本呈下降趋势。我国和 东欧国家的脑卒中处于高死亡率水平, 根本上稳中略升。
⑵ 脑卒中类型分布:
贫穷国家的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和蛛 网膜下腔出血)比例较高 富裕国家的缺血性脑卒中(脑堵塞)比 例较高。 脑出血的病死率高于脑堵塞
⒊冠心病的人群分布 ⑴ 人群分布:兴旺国家冠心病年龄 标化死亡率1970年以前根本呈上升 趋势,1970年以后根本呈下降趋势。 冠心病标化死亡率东欧国家较高并 处于上升趋势;我国冠心病死亡率 北方高于南方(但广东高发),城市高 于农村,有上升趋势。
兴旺国家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是动脉 粥样硬化或心脏病
中国、俄罗斯和南美主要是脑卒中
⑵ 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 A 高钠与低钾摄人:血压同尿钠/尿 钾比值的关系比同单独一种电解质的 关系更为密切。贫穷地区以高钠摄人 为主影响血压。
B 超重或肥胖:体质指数、腰围/臀 围比值同血压成正相关。富裕地区以 超重或肥胖为主影响血压。
风心病
风湿性心脏病是指由风湿性心脏炎后引起的慢性 心脏瓣膜病变,其实质系指风湿性心脏炎在心脏 瓣膜上留下疤痕所造成的后遗症,使瓣膜狭窄或 关闭不全
临床病症: 心功能不全〔心衰〕发生于50-75%的风心病患 者,并且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常由于呼吸道感染, 风湿活动,重体力劳动,妊娠及分娩等诱发 心律失常,最常见为房颤;呼吸道感染;栓塞; 急性肺水肿;咽下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WHO报告,2008年,全世界心血管疾病死亡约1733万人,在全部死因 中占30.46%,是传染病和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倍。
波黑 格鲁吉亚 保加利亚 土库曼斯坦
俄罗斯 土耳其 沙特阿拉伯
捷克 埃及 希腊 蒙古 越南 德国 中国 古巴 瑞典 意大利 巴西 老挝 挪威 澳大利亚 美国 英国 加拿大 西班牙 丹麦 韩国 泰国 智利 日本 印度 埃塞俄比亚 法国 缅甸 尼日利亚 秘鲁 南非 津巴布韦
疾病的一种表现。
流行特征
➢地区分布
高血压的患病率在不同国家、地区或种族 之间有较大差别; 经济发达地区和国家一般比经济不发达地 区和国家高; 尚未开发的山区和岛屿的人群患病率一般 较低。
欧美国家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一般在10%~20%; 亚洲多数国家高血压患病率在10 % ~15%之间; 非洲多数国家的高血压患病率在3%~10%。
✓一般认为高血压发病遗传因素大约占40%,环境因素 大约占60%。
第一节 心血管疾病流行特征
演变历程
第一阶段(低发期) 20世纪50年代之前,发病率相对较低,死亡 仅占人群全部死亡的5%~10%。
第二阶段(上升期) 人群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死亡 占10%~30%。
第三阶段(高峰期)
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 大 幅度上升,发病和死亡均出现年轻化的趋势,死亡 构成达35%~65%。
心血管疾病在我国的流行特征
➢ 发病率和死亡率已>许多发达国家 ➢ 脑血管病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冠心病 ➢ 青壮年发病与患病水平,发病和死亡年轻化 ➢ “城乡差别” 缩小 ➢ 治愈率和控制率很低,终身治疗的患者和医疗费用上
涨过快
第二节 高血压
流行特征 影响因素
高血压(hypertension)
10
20
30
40
50
60
70
图21-1 2008年38个国家心血管病死亡占总死亡的百分比(%)
我国心血管疾病流行概况
近50年来,我国不论是农村或城市,心血管疾病 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0)估计我国现有心 血管病患者2.3亿人,每年死于心血管病者300万 人,占死亡原因的41%。
定义 动脉收缩压或舒张压持续升高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血管方面严重的并发症,是脑
血管意外、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分型
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 9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是多种病因所致, 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
继发性高血压 5%~10%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是某些
我国高血压民族标化患病率 最低的为苗族(7.70%) 其次是土家族(10.70%) 最高的为藏族(24.70%) 其次是满族(20.50%)
影响因素
高血压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长期相互作用形成。 公认的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
高钠低钾 超重和肥胖 过量饮酒 遗传因素 精神紧张
高钠低钾
人群中,钠盐(氯化钠)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和高血 压患病率呈正相关,而钾盐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负 相关。
图21-2 美国成年男性、女性高血压患病率时间趋势
➢人群分布
年龄、性别 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45岁以前高血压患病率男性>女性 45~59岁男、女两性水平接近 60岁以上女性>男性
种族、民族
不同种族或民族高血压患病率有明显。 在美国,20岁以上人群中: 非西班牙裔黑人患病率最高,约为44.0%; 非西班牙裔的白人约为32.0%; 墨西哥裔的美国人约为28.0%。
过量饮酒
在男性,每周饮酒300~499ml者,收缩压和舒张 压比不饮酒者高2.7mmHg和1.6mmHg 每周饮酒多于500ml,收缩压和舒张压比不饮酒者 高4.6mmHg和3.0mmHg 饮酒量与血压呈J字型关系
遗传因素
✓高血压患者多有家族史,其直系亲属的血压水平比同 龄非直系亲属的高。
✓双亲有高血压的子女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是双亲正常 者的5倍。
0
64.08 63.42 60.90 59.70 55.35 52.03 49.95 46.19 45.14 44.74 43.23 41.00 39.69 39.29 39.16 36.79 34.56 33.53 32.86 31.25 31.01 30.85 30.67 29.57 29.10 28.87 28.49 28.39 28.34 27.87 27.61 25.68 24.95 24.07 23.68 20.85 15.48 13.11
日本北部的居民每日摄盐量高达28克,该 地区有38%的人口患有高血压。
我国北方人群食盐摄入量每人每天12~18 克,南方为7~8克,与高血压患病率北方 明显高于南方相吻合。
超重和肥胖
✓我国✓2身4万体成脂人肪数的据分表明布,特B点MI也≥与24k高g/血m2压者有患高关血。男 压的性危险腰是围体≥重8正5c常m者、的女3~性4≥倍8。0cm者患高血压的 危险为腰围低于此界限者的3.5倍。
我国各地区高血压患病率差别较大
北方高于南方 东部高于西部 高纬度寒冷地区高于低纬度温暖地区 发达地区高于不发达地区 城市高于农村 高海拔地区高于低海拔地区
➢时间分布
20世纪70~80年代,许多发达国家通过全民健康 促进和干预控制,患病率明显下降。 随着肥胖率增加及人口老龄化,90年代后部分发 达国家患病率又呈上升趋势(图21-2)。 我国50年来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第四阶段(下降期)
各国加强健康教育和社区干预等公共卫生措施,发 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下降,死亡构成降至40%以下。
全球流行概况
不同国家和地区进入各阶段的年代、各阶段持 续的时间和危害程度,以及目前发展所处的阶 段是不同的(图21-1)。
从全球整体上来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 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
心血管疾病是一组心脏和血、先天性心脏病和肺栓塞等。
高血压、血脂异常、糖代谢异常、吸烟、肥胖、缺 少运动和心理压力等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
第一节 心血管疾病流行特征 第二节 高血压 第三节 脑卒中 第四节 冠心病 第五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