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社会期待与拯救的想象——美国新闻媒介的社会角色批评

合集下载

西方新闻事业概论整理资料(全)

西方新闻事业概论整理资料(全)

第十章社会责任论社会责任论是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一批学者正式构建,20世纪50年代被西方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并逐渐取代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成为西方大多数国家的主导理论。

尽管它自身有着不可克服的致命缺陷,但西方大多数国家仍把社会责任论作为新闻立法、制定新闻政策和构建新闻工作者道德规范的理论依据.0。

第一节社会责任论的提出1942年,时代出版公司的创办人亨利·鲁斯提议:“对报刊自由的现状和前景进行一项调查分析。

”并有该公司出资20万美元给予经济资助。

一年以后,组成了报刊自由委员会(又称“哈钦斯委员会”)承担起对报刊自由的现状和前景进行调查分析的任务。

在美国一批学者的眼中,报刊自由主要不是一个新闻理论问题,而是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社会的以及哲学的、伦理上的问题。

正如该委员会所提交的总报告《一个自由而不负责任的报刊》开宗明义写到的:“本委员会首先回答的问题就是,新闻自由是危险的。

”“新闻自由是危险的”,这正是社会责任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新闻自由是危险的。

正是这个危险正危及资产阶级的统治,危及资本主义制度。

这主要表现在:其一,新闻媒介迅速扩展,组成了一个无孔不入的信息传播网络和体系,成为影响国家稳定和发展方向的准权力中心。

其二,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核心是政府不得干预新闻媒介,而新闻媒介却有监督政府的权利。

其三,新闻媒介的所作所为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不满。

新闻媒介的种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损害了信息和思想最大的自由流通,进而危害了以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西方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危及新闻媒介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社会各界难以容忍新闻媒介的为所欲为,不断呼吁政府干预新闻媒介。

“新闻自由是危险的”。

这个危险不是来自外界对新闻媒介自由的干预,而是来自新闻媒介对新闻自由的滥用。

这就是社会责任论倡导者在面临的问题前发出的呼吁。

第二节社会责任论的理论前提自由的定义:社会责任论者认为:“自由就是使用人的行动的权利”。

美国的新闻媒介批评第八章对错之间媒介的伦理道德批评-PPT文档资料

美国的新闻媒介批评第八章对错之间媒介的伦理道德批评-PPT文档资料
精品
美国的新闻媒介批 评第八章对错之间 媒介的伦理道德批 评
在美国的媒介批评中,有关媒介的社 会角色和新闻生产的分析与批判,大多来 自学界。如果说媒介社会角色的批评体现 了学者们的社会关照和人文关怀,那么, 新闻生产的批评则更多地显示了扎实的学 术训练。
第一节 多元的价值主张与冲突的 伦理规范
伦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面对人生 的各种选择,无数哲人先贤提出各自的解 决方案。伦理学也是一门模棱两可的学科, 拿起任何一本伦理学著作美国的新闻媒介 批评我们都可以发现,其中充满了矛盾与 冲突。
与采访对象的利益瓜葛
在美国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中,维护 新闻工作的独立自主是一项重要责任。但 是,这并非易事。
不择手段的采访
尽一切努力获得消息,是新闻记者的 一项专业素质,但是为获取消息而不择手 段,又常常成为公众批评媒介的一个重要 内容。
冷酷无情
当面对采访对象时,记者除了需要考 虑法律界限,还经常需要平衡情感态度, 甚至不得不考虑放弃采访,以表示最起码 的同情与人道。否则,记者就会被指责为 冷酷无情。
作为大众媒介,涉及面广、影响力大 的特点使其可能造成的伤害也被放大,一 个拼写错误、一次漫不经心的披露,都可 能产生广泛的影响,不仅影响到报道对象, 而且波及其亲友、社区,甚至所有受众。
造假与差错
对于报道失实、差错甚至是故意造假 的批评源远流长,并且经常是媒介批评的 一个主要内容。
人文关怀的缺失
对立的道德观念
在美国的新闻实践中,伦理道德观念 的矛盾和冲突沿着不同的焦点形成一系列 的二元对立,比如个人与社会,动机与效 果等。
多元的伦理准则
具体而言,指导美国新闻实践的伦理学准则 十分复杂多样,约翰·梅里尔(Merrill, 1996) 曾经罗列出10余种伦理学规范,包括德性主义伦 理学、文化相对主义伦理学、主观主义伦理学、 宗教伦理学、自我主义伦理学、马基雅维利式伦 理学、功利主义伦理学、绝对主义伦理学、唯信 仰主义伦理学、情境主义伦理学、直觉主义伦理 学、社会契约伦理学、存在主义伦理学,等等。

媒介批评读书笔记

媒介批评读书笔记

媒介批评读书笔记第一篇:媒介批评读书笔记第一章:传媒是文本(Ⅰ)(我完整地读完这一章)综述:(形式主义分析理论)在第一节的符号学分析中,主要提到这样几个概念:符号、能指、所指、文本、意识形态等。

按照索绪尔的理论,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而这里的能所指仅仅是最初的符号层次。

从哲学上来说,能指是物质性的,所指是主观的,仅仅是一种概念的存在。

能指是一种可以看得到或是听到的物质性的东西,是可以进行量化的。

同时索绪尔还发现,能指和所指是任意的,也就是说符号的两个构成部分无必然的联系。

在索绪尔的符号理论中,所谓符号,就必须有意义,不然就不能称之为符号。

而符号的意义又与它在结构中的位置息息相关。

在这里我们不提所谓的横向结构或是纵向结构,简单地说,就是在不同的环境中,符号有不同的意义。

但是这个意义是怎么来的?其实也很简单,以另一个事物作为陪衬或是对照,就显示出了事物本身的意义所在。

因为单一的事物是没有意义的,也是不能够认识它自己的意义的,只有通过别人的视角,相对于“他者”来说你存在有什么价值,这才是符号存在的意义所在。

这就是索绪尔提到的“二元对立是符号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形式”当然,符号的意义也是不固定的,前面已经提到过。

同时,不同的语境,不同的时代,符号所处的不同位置,同一符号所表达的意义也是不同的,这里就不一一阐释。

当然,符号也不是随机产生的。

既然符号是一个系统结构,那么符号的使用必然要遵守一些结构规则,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这个道理。

不然符号就是混乱的,就不能够准确地表达出符号使用者所想要表达的意思。

就不能够进行符号与符号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用传播学的话来说,就是不能够很好的进行符号的编码和解码。

关于意识形态介入符号和文本的产生,符号归根到底还是由人构建的,是人赋予了符号以意义。

可以说符号的意义是在人类诞生之后才出现的。

其实不仅仅是文中“古惑仔”意义的产生,就拿近期大家热议的话题“城管事件”来说,“城管”一词,其实也产生了在其本身意义之外的另一层符号意义:暴力、不讲理等,这也许就是第二层次的符号系统。

教学配套课件:美国的新闻媒介批评

教学配套课件:美国的新闻媒介批评

第三节 媒介批评:公众的责任?
媒介的生命在于公众。在传统的美国 民主理想中,媒介担负着为公民的政治决 策提供信息的重要作用,否则“知理的民 主”(informed democracy)无法实现。 在具体的政治运作中,媒介也号称代表人 民充任独立的第四势力。
媒介批评家
能够在公众当中产生影响的媒介批评 家,主要来自新闻界和知识界。在新闻界, 总有一些熟知新闻操作而又不满于现状的 从业者,他们或著书立说,或开设专栏, 以一手的内部资料和辛辣的批评赢得众多 的受众。
堪萨斯大学新闻系主任索普(Merle Thorpe)在1915年时总结了当时媒介批评 的四个主题:
(1)处理新闻时的严重疏忽; (2)为了某种利益而压制新闻; (3)与广告主同谋误导购买者; (4)通过黄色新闻诱导人们的反社会本能。
批评者的建议:捐赠基金报纸与政府管制
对于媒介的煽情主义和商业主义,只 有少数批评家提出了解决方案,其中创办 理想报纸和政府管制成为当时讨论的两个 焦点。
科恩和埃里尔特(Cohen and Elliot, 1997)即指出新闻职业规范具有三个方面的 积极作用:
• (1)为新闻从业人员提供一种专业认同感, 并标志着一种专业的成熟;
• (2)为自我管理提供框架,从而促进专业 自治;
• (3)为从业人员的伦理决策提供指导。
媒介批评与新闻评议会
新闻评议会是新闻行业自律的监督与 仲裁机构,其基本职能和主要任务是负责 处理新闻业内部或新闻业与社会间的新闻 纠纷(即因新闻传播行为所引发的矛盾纠 纷)。
媒介批评的空间
话语需要空间,批评需要媒介——针对 媒介的批评以何种媒介公开? 这是媒介批 评实践中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
第二节 媒介批评:制度化的 尝试与困境

新闻传播学在国际新闻报道中的媒介批评

新闻传播学在国际新闻报道中的媒介批评

新闻传播学在国际新闻报道中的媒介批评新闻传播学是研究新闻传播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媒介批评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在国际新闻报道中,媒介批评起着监督媒体、推动媒体进步的作用。

本文将从媒介批评的定义、目的、方法以及该领域在国际新闻报道中的具体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媒介批评的定义和目的媒介批评是指对媒体进行批判性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它旨在揭示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指出媒体在报道中的倾向性、失实性或偏见,并促使媒体从中吸取教训,提高报道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媒介批评通过对媒体报道的评估和反思,对公众提供一个判断媒体价值和可信度的参考标准,同时也鼓励媒体进行自我批评和改进。

二、媒介批评的方法媒介批评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内容分析、立场分析、话语分析等。

内容分析是通过对新闻报道的内容进行系统的统计和分析,以评估媒体的报道倾向性和失实性;立场分析则是分析报道中蕴含的立场、观点以及对事件的解读,以揭示媒体的偏见和立场;话语分析则是对新闻报道中的语言使用进行研究,探寻其中的意图和潜在信息。

三、媒介批评在国际新闻报道中的应用1.揭示新闻偏见在国际新闻报道中,媒体往往可能存在地域偏见、文化偏见、政治偏见等。

媒介批评可以通过立场分析和内容分析等方法,揭示报道中的偏见,促使媒体更加客观和公正地进行报道。

2.发现新闻失实新闻报道的失实性是媒体批评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内容分析和对事件的事实核实,媒介批评能够揭示出报道中存在的失实现象,推动媒体改正错误,并提高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3.关注媒体伦理媒体伦理是国际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媒介批评可以关注媒体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对违反伦理规范的报道进行批评,推动媒体遵循新闻职业道德,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4.促进跨文化交流国际新闻报道涉及跨文化交流的问题,媒介批评可以通过对报道的语言、图像和符号等进行分析,推动媒体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升,确保报道准确传递信息,减少误解和刻板印象的产生。

媒介批评(修改版)

媒介批评(修改版)

媒介批评一、名词解释1、媒介批评媒介批评,是指根据一定社会和阶级的利益与理想,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大众传播活动所做的价值判断和理论鉴别。

媒介批评的主体是从事媒介批评的团体、组织和个人。

批评的对象和内容主要有文化从面、本体从面、现象从面。

求知、求真、求善、求美是最主要的标准。

或:媒介批评是以传播学理论为基础,按照一定社会和阶级的利益和理想,根据一定的批评标准,对大众媒介及其产品——大众文化的是非、善恶、美丑等问题所作的价值判断和理论鉴别。

媒介批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媒介批评是对一切与媒介有关的问题的分析和评判,它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大众传播媒介的文化层面、本体层面和现象层面;狭义的媒介批评是指对大众媒介的产品,如新闻报道、文艺作品、通俗音乐等的批评。

2、法兰克福学派指的是1923年在德国的法兰克福大学内部建立的一个以研究马克思主义为宗旨的社会研究所所秉持的学术观点和形成的学术流派。

代表人物主要有马克斯.霍克海默、马尔库塞、阿多尔诺、哈贝马斯等。

提出了社会批判理论,为后世的媒介批评提供了一种批判的范式,对开展大众文化的批判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文化研究思潮的兴起和发展打下了理论基础。

法兰克福学派的历史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欧洲时期”(约1930——1939年,即从学派形成到它的主要理论家迁居美国的那段时期)、“美国时期”(1939——1949年)和“联邦德国时期”(50年代——70年代)。

3、《哥伦比亚新闻评论》(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CJR)作为美国最早创立也是最知名的全国性媒介批评刊物,是行业内媒介批评的典型代表。

该杂志于1961年在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生院的赞助下成立。

它不仅逐日检查媒体的行为,而且也检查整治、经济、技术、社会、法律等其他各种力量对媒体行为的或好或坏的影响。

该评论经常对媒体进行质疑,对重大新闻的报道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批评,并对整个新闻界给予有利的指导。

媒介批评复习资料

媒介批评复习资料

媒介批评复习资料第一章媒介批评的定义:(名词解释)对媒介运作的正误、得失作出评价,褒贬媒介行为、媒介作品、媒介工作者或媒介制度,揭示媒介传播的倾向和利弊,包括报刊批评、影视批评、出版批评和网络批评。

广义上看,媒介批评既包括对媒介现象的肯定与赞许,也包括对其弊端与危害的否定。

狭义上看,媒介批评是一种否定思维,主要是对媒介的负面问题进行反思,指正媒介传播或媒介制度的错失。

本书主要在狭义上使用媒介批评的概念。

填空题✧媒介批评的核心是批评者的反思与价值判断。

✧媒介批评是一种价值判断✧提升受众的解读原则、方法和评价理念,对于媒介批评的成功与否,是举足轻重的环节✧新闻理论是新闻传播活动的第一层反思。

✧媒介批评是新闻传播活动的第二层反思。

✧媒介批评以解读新闻及其传播活动为支点,对媒体和新闻作品展开一系列评价活动。

✧受众对新闻报道的反响,是一种原生的媒介批评形态。

✧媒介批评理论是对媒介批评实践和批评法则与方法的总结,是总结对媒介行为、媒介作品或媒介制度及相关问题如何评价的知识和理论。

✧媒介观念是人们对各类大众传播媒介总的认识,包括对媒介的产生、运作、机制、制度、功能和传播效果的看法,也包括对各种媒介知识和原理的评价。

✧媒介批评流派划分为杂感批评流派、学理批评流派、历史主义批评流派和西方批判理论流派。

✧透视社会及其变化,以及媒体如何认识社会,是媒介批评的域外对象✧媒介批评只停留在媒介自身及其作品,以其反映世界的内容与形式为唯一对象,很少论及媒介与作品之外的世界,则称作媒介批评的域内对象✧媒介贯彻传播政策和措施,媒介工作人员的操守,媒介举办的社会活动,媒介的违法和不光彩举动,以及媒介作品等动态,都属于媒介行为✧新闻传播活动:口头批评——文字批评——系统理论化批评自发批评——自觉批评✧媒介批评的三个层面:文化层面、本体层面、现象层面✧媒介批评的范围:1.对新闻传播活动质量的评价 2.对新闻传播社会影响的评价 3.对媒体的评价第二章1.媒介批评功能:一、信息载体的新视角•大众传媒的作用在过去是被忽视的。

媒介批评:特性与职责

媒介批评:特性与职责

标题:媒介即文化——麦克卢汉 媒介理论批评
麦克卢汉,这位被称为“电子社会之父”的理论家,提出的“媒介即文化” 的观念,至今仍然在我们的思考中回响。他以独特的视角,将媒介视为文化的载 体和推动力,而这种视角的独特性,正是其理论的魅力所在。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是建立在他对人类社会三个阶段的理解之上的。他认 为,人类社会经历了部落化、非部落化和重新部落化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的 发展,都与媒介的变革密切相关。部落化阶段对应的是口语传播时期,非部落化 阶段则是书面传播时期,而重新部落化阶段,则是电子传播时期。
3、研究影响:分析媒介信息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考虑其短期和长期影响, 以及其对个体和群体的影响。可以参考相关研究或数据来深入了解媒介影响的机 制和效果。
4、评估可信度:对媒介机构的可信度进行评价和分析,包括对新闻媒体、 社交媒体、广告机构等的评估。要考虑其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专业性和透明度等 方面,同时其对公众认知和行为的影响。
媒介批评:特性与职责
目录
01 一、媒介批评的特性
02 二、媒介批评的职责
03 三、媒介批评的标准
04 四、媒介批评的方法
05 参考内容
媒介批评是一种对媒介内容和媒介机构进行客观评价和分析的活动。它具有 独特的特性,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旨在提高媒介信息的质量和影响力,同时促进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一、媒介批评的特性
标题:媒介革命与学习革命:麦 克卢汉媒介理论批评
在21世纪的信息时代,我们身处于一个由媒介定义的世界。我们的生活、工 作、娱乐,甚至思维方式都被媒介塑造。然而,对于媒介的定义和影响,却鲜有 人深入探究。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特别是其关于媒 介革命与学习革命的观点。
麦克卢汉的媒介定义是广泛的,包括人体和人脑的一切延伸。他认为,任何 一种新的媒介都是旧媒介的延伸,如电视是人的耳朵和眼睛的延伸,是嘴巴的延 伸。这种理解媒介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即媒介不仅仅是工具, 而且是人体的一部分,是我们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

2美国的媒介批评与新闻专业自律

2美国的媒介批评与新闻专业自律

美国的媒介批评与新闻专业自律1谢静新闻媒介承担着监视环境、联系社会、传承文化的功能,批评社会、监督权力,是媒介的本分与职责。

然而,当媒介自身的权力越来越大的时候,新的问题随之出现:谁来批评批评者?谁来监督监督者?在世界各国,媒介批评的历史几乎和媒介自身的历史一样久远,然而,真正常规化、专业化的媒介批评却是20世纪的事。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新闻媒介完成了现代化的转型,同时走上了专业化的道路,而媒介批评作为一种专业自律的形式也开始出现。

但是,正如针对美国新闻专业化的批评从未间断一样,作为自律的媒介批评在美国也遭遇坎坷,毁誉参半。

其间体现的矛盾与问题,既有美国特殊的社会与媒介环境的因素,也有新闻业普遍的规律,了解这一历史、反思其间的问题,对于我们不无裨益。

美国新闻界的批评“过敏症”在美国,媒介批评的繁荣被视为民主社会的骄傲。

《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曾用“千万种声音鲜花般盛开”来形容其兴旺,到2000年,仅网上与媒介批评有关的内容即多达74,000条(Boylan,2000)。

而报纸、广播、电视、期刊、书籍上媒介批评的内容更是不计其数。

甚至在客厅、厨房、咖啡馆、足球场、出租汽车里也能听到人们对媒介的批评。

可以说,媒介批评无所不在。

然而,与这种繁荣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新闻界对于媒介批评的态度。

美国的新闻媒介打着民主自由的旗号,反对媒介批评,尤其是外界的批评,由来已久。

在一些新闻从业人员看来,任何对新闻媒介的批评和要求都体现了媒介控制的企图,从而侵犯了新闻自由。

如CBS的前主席佩利(William Paley)所说:谁攻击美国的媒介制度,谁就是攻击民主本身。

著名的学者拉查斯费尔德(Lazarsfeld, 1948)也曾抨击新闻业的反批评倾向:“如果有一种大众传媒特别敏感的制度上的顽疾,那就是对批评的过敏性反应”。

美国新闻界抵制外界批评最常见的策略即贬低其合法性与有效性,认为外人不懂媒介(不是专家),从而也不能正确评价媒介,而只是从各自的利益或立场出发,企图让媒介为其服务(控制媒介)。

美国媒介批评著作概况

美国媒介批评著作概况

一个历史的角度——美国媒介批评著作概况作者:黄顺铭谭舒关键词:来稿选登美国媒介批评┊阅读:573次┊两度出任《哥伦比亚新闻评论》(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简称CJR)【为便于读者查证不同的译名,凡能找到人物与著作英文名的均附上英文——笔者注】主编的詹姆斯·波伊兰(James Boylan,王君超译为詹姆斯·博伊特)发表在《哥伦比亚新闻评论》2000年第2期上的一篇关于媒介批评的综述《批评:一千种声音在绽放》说,在因特网世纪之初,媒介批评犹如春天的鲜花一样盛开。

2000年1月,清华大学教授刘建明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媒介批评理论著作《媒介批评通论》。

在后记里,他指出:在世纪之交,全世界似乎出现了一股媒介批评的热潮,因为新闻媒体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赞扬、指责或控告媒介的事件日趋增多。

应该批评媒介什么,如何批评媒介和新闻,成为了业内外人士的热门话题。

可见,我国媒介批评学的成立是顺乎时代的,因此刘建明专著的学术意义自不待言。

2000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王君超完成博士论文《媒介批评——起源·标准·方法》,2001年6月由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

这样一来,《媒介批评通论》与《媒介批评》两书就有了相互参照的意义。

两本书都有“媒介批评溯源”这部分内容。

笔者对刘建明、王君超的媒介批评学术专著在追溯美国媒介批评历史时提到的媒介批评学者及其著作同波伊兰的综述、《美国新闻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American Journalism)中提到的作了一番比较,比较结果显示,刘、王著作共同的缺点都是历史溯源部分比较单薄。

由此激发笔者对美国媒介批评著作进行一番梳理,力图显露出美国媒介批评的历史轨迹。

简单地讲,美国媒介批评经历了“报纸(业)批评”→“新闻批评”→“媒介批评”这样一个有着紧密内在联系的发展脉络。

詹姆斯·波伊兰发表在《哥伦比亚新闻评论》2000年第2期上的综述性文章《批评:一千种声音在绽放》中,就是将“报纸(业)批评”(criticism of the press, newspapers)作为“新闻批评”(criticism of journalism)的最初样式的。

媒介批评与社会责任读后感

媒介批评与社会责任读后感

媒介批评与社会责任读后感
近期,我们组织阅读了《媒介批评与社会责任》。

所谓的媒介批评,即从艺术符码的存储和传达的技术和传播视角,对艺术作品进行的分析和评价。

媒介批评的对象除艺术作品外,还包括大众文化,因为大众文化涵盖的“通俗诗、报刊连载小说、畅销书、流行音乐、电视剧、电影和广告等”都属于艺术范畴。

但是,作为艺术批评方法的媒介批评与传播学中的“媒介批评”不同,传播学的媒介批评是指对新闻传播媒介活动的批评,与社会学家们指责利用控制媒体形成的话语霸权去操纵民意,以此限制公共民主性政治活动的批判也存在差别(如布迪厄的媒体批评)。

作为一种艺术批评新方法,如同精神分析批评把精神分析学和心理学理论运用于文艺研究一样,媒介批评从技术的层面,将传播理论运用于艺术批评,从其他学科吸收理论资源,带有明显的跨学科性质。

在漫长的媒介与艺术结合的演变过程中,从原始社会的工艺媒介、口头语言,到奴隶社会的书面文字、再到近现代的报刊杂志、影视广播,直至今天的互联网,每一种新媒介的发明,都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一次革命性剧变。

在媒介发展史上,每个时期都有占主导地位的媒介形态和运用该种媒介创作的艺术形式。

如工艺媒介时代,彩陶、青铜器、衣饰和器物等在原始社会各个部落间都起到了文化思想的传播与交流的作用。

工艺媒介时代的“艺术品”是为实用制作的,与今天为艺术而艺术的艺术家创作和为满足大众精神需求批量生产的艺术产品不同。

那时,“艺术品”的制作目的主要是为了生存,只是附带起到了交流思想和传播信息的作用。

媒介批评——精选推荐

媒介批评——精选推荐

一、简答题1、媒介批评的定义、对象;答:媒介批评是对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的反思活动,是以一定的价值立场和理论为依据,对传播政治经济体制、从业者行为、媒介产品以及媒介消费中的利益、意识形态与权力进行的判断、阐释与评价的活动。

构成:批评史、批评理论、批评方法与批评实践。

媒介批评的对象,包括传播政治经济体制、媒介从业者、媒介及产品、媒介消费者。

2、媒介批评的主要理论视角;(1)传播政治经济学;(2)符号学和结构主义;(3)后殖民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4)女性;(5)精神分析;(6)叙事学;(7)霸权理论;(1)传播政治经济学:吸收了传统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资源,将新闻传播业置于社会整体中进行思考,建构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

(2)自由资本主义与社会责任论:不质疑新闻传播体制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认为新闻界的问题主要是媒介所有者与从业者没有履行职业操守和专业理念及社会责任。

(3)信息流通与后殖民主义:新闻信息的流通在国际、国内范围都是不平衡的;主张国家应该致力于消除“知识沟”;建立国际传播新秩序,实现信息的平衡流通。

(4)传播内容批评:解读渗透在媒体文本中的权力因素,批评既定的社会权力秩序。

(5)媒介文化研究:英国伯明翰学派;民粹主义,告别精英式的文化定义,呼唤通俗文化的出场,颠覆了既定的文化观念。

3、美国媒介批评的实践的发展状况;鉴于美国媒介批评实践庞杂的特点,从体制和内容两方面分别加以分析在当代美国社会,新闻业受到法律法规、政府管理、行业自律、媒介批评的监督和制约。

在这个看似完整的制约体系中,媒介批评既有来自新闻业内部的批评,又有来自非新闻业界的批评,这种监督机制已经形成了有组织的体制。

美国媒介监督组织体制由四个方面构成:行业外监督组织的批评、媒介行业内部的批评、新闻委员会和业内专业组织的批评、个人的批评。

媒介批评的主要内容:当代美国媒介批评的形式多种多样,而利用网络是媒介批评的一个重要形式。

在美国的媒介批评网站中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美国的新闻媒介批评 第三章 协商规范——美国媒介批评与新闻专业主义交互发展的历史

美国的新闻媒介批评 第三章   协商规范——美国媒介批评与新闻专业主义交互发展的历史

公共新闻学的社会与思想基础
公共新闻学的思想先驱:杜威虽然有 人把杰弗逊、洛克和密尔看做是公共新闻 学的思想根源,但对于大多数公共新闻学 的支持者来说,杜威的思想才是公共新闻 学的真正基础。
公共新闻学面临的批评与困境
公共新闻学运动本身在美国也变成了一个公 众问题:一方面,它本身就是在有关媒介及其困 境的公共对话中产生、发展的。新闻媒介进行了 大量的实践,学者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而且, 公民激进分子、社区建设者、相关组织也参与其 中。另一方面,公共新闻学得到了有意识、有目 的地推广,一些项目从头开始即有完整的记录, 被制作成纪录片播放。
பைடு நூலகம்
堪萨斯大学新闻系主任索普(Merle Thorpe)在1915年时总结了当时媒介批评 的四个主题:
(1)处理新闻时的严重疏忽; (2)为了某种利益而压制新闻; (3)与广告主同谋误导购买者; (4)通过黄色新闻诱导人们的反社会本能。
批评者的建议:捐赠基金报纸与政府管制
对于媒介的煽情主义和商业主义,只 有少数批评家提出了解决方案,其中创办 理想报纸和政府管制成为当时讨论的两个 焦点。
客观性理想的挑战 真正对客观性原则造成威胁的是20世 纪50年代的麦卡锡事件和20世纪六七十年 代的“新新闻学”(new journalism)。共 和党参议员麦卡锡充分利用媒介操作常 规——客观性程序——达到自己的政治目 的。
客观性意识形态批判
对客观性理念的批评,一直是新闻传 播研究的中心议题之一。概括起来,批评 的主要观点有以下三点:一是现实的新闻 并不客观;二是新闻不可能客观;三是新 闻没有必要客观。
客观性理念的起源
客观性理念起源于何时尚无定论,有 研究认为,早在19世纪中期即出现了客观 报道的端倪。新闻史学家莫特(Frank Luther Mott)认为,客观性原则是从诸如 普利策这样的发行人中发展起来的。

大众的声音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媒体人设计批评的研究

大众的声音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媒体人设计批评的研究

分类号:密级:UDC:学号:M0904005硕士学位论文大众的声音: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媒体人设计批评研究研究生姓名:纪明辉导师姓名:黄厚石副教授申请学位级别硕士学科专业名称设计学论文提交日期2012年3月14日论文答辩日期 2012年5月16日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艺术学院学位授予日期2012年6月10日答辩委员会主席周博评阅人何晓佑教授等2012年5月19日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书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取得的研究成果。

本人声明: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的或撰写过研究成果,也不包含其他人为获得南京艺术学院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南京艺术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南京艺术学院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本院博士、硕士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南京艺术学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签字日期:年月日签字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工作单位:电话:通讯地址:邮编:摘要摘要美国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进入后工业社会,物质生产的极大丰富让设计不再体现为物质匮乏条件下现代主义设计普及的手段,转而成为促进销售的重要措施。

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也在七十年代逐渐占领设计理论界。

在此之前的数十年间,美国社会在富庶中暗藏危机,物质生活丰富让设计逐渐成为文化批评的焦点。

到了六十年代,美国社会和文化危机全面爆发,社会批评的声音通过大众媒体不断发挥影响力,向外扩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贝尔对于美国的社会形态和社会构成 的深刻洞察为其文化批评建立了基础。
杰姆逊: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与贝尔的保守主义文化批评不同,杰 姆逊(Fredric Jameson)从左派激进立场 对后现代文化逻辑展开了分析与批评。
信息娱乐化 大众文化的批评者,虽然大多将矛头 直指大众传媒,但是在许多情况下批评的 对象是现代艺术,或更确切地说,是媒介 化的现代艺术,如后现代文化批评。
政策调控 一些媒介批评家,甚至媒体人自己, 认为美国媒介的“右倾风”与“公平原则” (the Fairness Doctrine)的废除有关。仅 次于拉什· 林堡的广播脱口秀主持人汉尼迪 也将美国广播节目的“右倾”盛行归功于 里根政府时期对新闻媒体的“松绑”政策。
政治环境变化
舒德森(Schudson,1995)认为,20 世纪80年代,政治经济思潮的右倾以及诸 如“媒介准确性”组织之类的右翼媒介批 评组织的共同作用促使了媒介的右转。
第四章 社会期待与拯救的想象—— 美国新闻媒介的社会角色批评
第一节 真实与幻象——新闻媒介政治角色批评 第二节 艺术与娱乐——新闻媒介社会—文化角色批评 第三节 诱惑与救赎——反思媒介批评的神话
第一节 真实与幻象——新闻媒介 政治角色批评
新闻报道是否全面、真实地反映了社 会真相?对于视真实为生命的新闻业而言, 这个问题无异于刺向心脏的匕首。令美国 新闻界难堪的是,人们对于新闻的真实性 的现状甚为不满,常被指责为“自由主义 偏见”或者是“保守主义大本营”。
批评者批评
将媒介批评视为叙事,批评者自身的 心理、社会动因也成为检视的对象。对于 一些批评话语反复出现的原因,有人用传 播学的“第三者效果”加以解释;而有人 则将批评话语和批评者的社会地位联系起 来。
麦克唐纳的大众文化批评 麦克唐纳是最早明确提出“mass culture”并加以批判的理论家之一,在西方 大众文化批评领域也有较常生活
麦克唐纳没有像利维斯那样歌颂“少 数人”,而是小心翼翼地区分了“大众” 与“民间”,以期保护美国的民粹主义哲 学。
甘斯的趣味文化
新媒体应用
新媒体,尤其是互联网的应用,开辟 了新的舆论空间,使得各种各样的意见、 观点可以绕过传统媒介“把关人”的控制 得到传播,甚至反过来进一步影响传统媒 介的观点。
幻象之二:新闻倾向 美国新闻媒介批评以政治偏见为核心, 这在美国著名政治传播学者班尼特看来是 夸大其词且遮蔽了更重要的信息问题。
如果说麦克唐纳的大众文化批评反映 了右翼的保守主义思想,甘斯以 “通俗文 化”取代“大众文化”概念而展开的批评 则体现了左翼自由主义的倾向。
每一种趣味文化都包括以下要素: (1)有关不同文化形式可取性 (desirability)的价值; (2)文化形式本身(例如音乐、美术、文 学、电影等); (3)表现这些文化形式的媒体(例如图书、 报纸、唱片和电影); (4)不同文化偏好的政治价值或政策含义。
第三节 诱惑与救赎——反思媒介 批评的神话
无论是视媒介为信息渠道还是文化形式, 无论是批评媒介内容不真实还 是不高雅, 美国社会对于新闻媒介的批评大多隐含了 一个共同愿望:对于媒介救赎力量的期待 以及救赎媒介自身的期待。
批评预设的批评
媒介批评是一种叙事。因此,研究媒 介批评就不能像聆听故事一样,只足于知 道故事中谁是好人谁是恶人、如何惩罚恶 人拯救好人,而是首先要判断故事讲述者 区分好坏的标准与意图。
美国近现代报纸煽情主义的三次浪潮
1833年创刊的《纽约太阳报》被看做 是开创了美国新闻业的新纪元,因为由它 开始的便士报运动掀开了报纸大众化的新 时代。
美国当代新闻媒介的煽色腥现象
与英国同行似有不同,美国的报纸并 没有出现泾渭分明的严肃报纸和小报之分, 有人认为这是因为美国的电视系统不像英 国那样走公共路线,而是一开始就以商业 原则运作,因此美国的电视承担了英国小 报的娱乐功能。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 未必全面。
美国新闻业的真实性标准
新闻媒介诞生之初,报纸的党派偏见、 恶作剧和歪曲事实等,都是媒介批评的目 标。戈尔茨坦(Goldstein,1989)则将美 国百年新闻媒介批评概括为五个方面, “新闻工作者及其偏见”名列第二。
幻象之一:政治偏见
由于新闻业在促进“知理的民主”过 程中所担负的重要责任,新闻信息的真实、 准确、客观、公正就有着格外重要的政治 意义。因此,监视媒介的政治倾向、批评 影响真实报道的意识形态偏见就成为媒介 批评的首要任务。
第二节 艺术与娱乐——新闻媒介 社会—文化角色批评
从真实与幻象的矛盾展开的批评,隐 含了一个有关媒介的想当然的假设:媒介 是传递信息的工具;只要新闻媒介以正确 的方式运作,就能够准确无误地传递事实。 然而,越来越多的批评者反对这种媒介信 息观。
文化大众化
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大众传播媒介面 临的最大指责就是使文化大众化,而大众 文化本身又是各类学术研究的焦点问题之 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