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地球的运动(3)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3课时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情景诱思 图文探究
目标导读 巩固双基
自主梳理 素能提升
名师点拨
(对应学生用书第18页)
解析:C 国际劳动节是每年的5月1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南半球昼短夜长, 并且黑夜继续延长,6月22日达最大值。
返回目录
情景诱思 图文探究
目标导读 巩固双基
自主梳理 素能提升
名师点拨
2.夏至日时,北京(40°N,116°E)的正午太阳高度( . ° ° A.50° B.16°26′ C.73°26′ D.26°04′ . ° . ° ′ . ° ′ . ° ′
返回目录
情景诱思 图文探究
目标导读 巩固双基
自主梳理 素能提升
名师点拨
【图表解读】 读教材图1.24 五带的划分,据图回答: (1)五带的界线分别为哪些? (2)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五带中的哪些带? (3)各带获得的热量有何不同?
答案:(1)北极圈是北寒带、北温带的分界线,南极圈为南寒带、南温带的分界线。 北回归线是北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南回归线是热带和南温带的分界线。 (2)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位于热带。 (3)热带最多,寒带最少,温带居中。
返回目录
情景诱思 图文探究
目标导读 巩固双基
自主梳理 素能提升
名师点拨
解析:3.D 4.B 5.D 本题考查冬至日全球各地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以及昼夜长 短变幅与纬度的关系。第3题,12月22日(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各 地昼长夜短,即昼长超过12小时,北半球各地昼长均小于12小时。第4题,纬度 越高昼夜长短变化越大(春秋分除外),即昼长与夜长之差越大,赤道上终年昼夜 等长。按昼长与夜长之差从大到小排列即纬度从高到低。第5题,地球公转运动 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有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更替。 而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是由地球公转时地轴始终倾斜,并与公转 轨道平面呈一夹角,即66°34′(与黄赤交角互余),同时地轴倾斜方向始终不变 ° ′ 所致。
第三节地球运动
2. 区时
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世界各国按其所在时区,实行分 区计时制度(区时制度)。每一时区采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时间, 称为区时或标准时。(1884年国际子午线会议)
时区的划分:
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东西经度各7.5°为零时区,零时区 向东向西每15°划分一个时区,共划分24个时区:东1区、 东2区……东12区,西1区、西2区……西12区。
南斯拉夫科学家米兰科维奇(M. Milankovitsch)综 合了三者对气候的影响,很好的解释了第四纪的4 次大冰期及3次间冰期的出现,尤其是很好的解释 了最后一次冰期和5000年前后冰后期最温暖气候。
三、时间与历法
㈠ 时间
1. 地方时
地方时,是指由于地球的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 同的地方时间。 时差:经度每差15 °,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360 °, 地方时相差24小时,即相差1天。
自转速度在变慢的过程中也有变快的阶段
自转变快的原因:地球上比重大物质在重力作 用下不断向地心汇聚。
4.地球自转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昼夜更替
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
地方时
对自然地理环境演变的影响
⑴ 地球自转决定昼夜更替,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昼 夜节奏
气温、湿度、风、蒸发、和降水等气候要素以及生 物生长发育等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都产生昼夜的节 律性变化。 地球适中的自转速度使地表热量分配适中,从而使 得许多过程不朝极端的方向发展。
⑶ 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 同的地方时间
地球自转产生天体的周日视运动,使不同经度上
的人们处于早、午、晚、夜等不同时间感受状态。
⑷ 地球自转运动的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演变的影响
① 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对地球气候有重要影响
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
(3)中央经线 ①中央经线度数=该地时区号数×15°
东时区为东经度,西时区为西经度
中央经线均能被15整除 ②时区的范围即将中央经线的度数土7、5°后的范围 3、区时的计算 概念: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 的时刻,称为区时,又称标准时 北京时间:北京所在的时区的区时,即东八区的区时, 120ºE的地方时
南半球—左偏
偏转的意义 对气流(风向)、洋流的流向、河流的流动等 都有一定的影响。
使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
N
1
2
3
1 2 3
S
河口沙坝
汊道间浅滩
三角洲平原
(三)地方时与区时
1、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 地方时的成因:地球自西向东转,不同的经度有不同的时刻。
①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的地方, 地方时不同. ②地理位置靠东边的地方,地方时就早,地方时 的值就大.
昼夜更替意义:
如果地球只有公转而没有自转,那么昼 夜更替的周期不会是一天而是一年。 同时,由于一个太阳日的时间既不是太 长也不是太短,昼夜更替的时间适中,使 得地表的增温和冷却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度, 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二)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
偏转 规律 北半球—右偏 赤道上—不偏 (纬度越大偏转越明显)
线速度
因纬度而异 比较:北京和香港的 角速度和线速度
90°N
30°N
0°
赤道线速度V=1670 千米/小时 V=1670×cosΦ (Φ为地理纬度)
南北纬 60°处 , 为赤道的一半;极点为零
人类把人造天体送向太空必须具有第一宇宙速度才能 克服地球引力,为了节省燃料并使火箭具有最大的推 力,火箭发射应选择的地点与方向为( A D) A、向东发射 D、低纬度 B、向西发射 E、中纬度 C、向南发射 F、高纬度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编写人:王盘永审核组长:郑海燕审核主任:陈振强温馨寄语: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使用说明】1、结合课本将课前预习内容填好并记住,准备上课检查2、找出不明之处做好标记,写下问题,交给课代表3、合作探究部分以小组为单位积极讨论,由组长汇总讨论,发言人准备发言。
4、学案在合作交流,纠错并标记(用不同颜色)后,上交检查【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
(2)能够运用有关资料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小组探究法【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课前完成)(四)地球公转与季节①春分—秋分(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半球,是半球日照时间最长的季节。
北半球各纬度昼长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夜越。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夜,北极圈内出现现象。
南半球相反。
1.昼夜长短的变化②秋分—次年春分(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半球,是半球日照时间最短的季节。
北半球各纬度昼长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夜越。
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夜,北极圈内出现现象。
南半球相反。
③春秋分:太阳直射,全球。
④赤道上:终年。
①同一时刻:由直射点向递减。
②夏至日:由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达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一年中的最小值。
③冬至日:由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④春秋分:由向南北两极递减。
①四季的形成:除赤道外,同纬度地区,和随季节而变化,也随季节有规律的变化,形成四季。
3.四季的更替②天文四季③气候四季(北温带)④中国传统四季二、典题解析1.右图为地球自转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晚,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此时()A.M地的白天比N地短B.M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N地C.当N地为下午7时,M地是次日上午5时D.M地大约3点钟日出,21点日落解析:由图可知,此时是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越往南极点,白昼越长;越靠近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所以M地的白天比N地长,但M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N地。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运动 旋转 方 形式 中心 向 自转 公转
地轴 自西 向东 太阳 自西 向东
周期
速度
角速度
恒星日 太阳日 回归年 15°/小时
线速度
自赤道向 (两极点除外) 两极递减
地球公转速度
公转速度:
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远 日 点
中心 太阳
近 日 点
日地距离和公转速度图 (角速度和线速度) 开普勒第二定律:行星的向径(太阳中心到行 星中心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所扫过的面积相等。 问:南北极圈出现极昼 平均线速度:每秒钟30千米 的天数一样长吗? ! 平均角速度:每天约东进59 N极圈极昼天数长于S极圈
时区的概念: 经度15度划分为一个时区, 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
区时的概念: 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 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刻
区时的计算: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区时的计算: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37.5º W 7.5º W
52.5º W
142.5º
中时区 0°
22.5º W 西二区 西三区 西一区 30º W 45º W 15º W 15º E 30º E
统一区时:采用了一个时区的区时 如:中国采用东8区区时(称北京时间)
(三)产生地转偏向力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赤道不偏。
请思考:
(1)河流水流向 哪个方向偏向? (2)泥沙向哪一 岸沉积的多?
三角洲平原
北半球长江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例、如图:哪一岸受到水的冲涮作用更强 丙 ;哪 些岸受到的冲涮作用更弱,泥沙淤积,可能最终会与 小岛相连 丁 。
地轴 自西 向东
周期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1章第3节地球的运动 (3)
③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 ⅰ确定地方时; ⅱ确定纬度;
ⅲ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ⅳ太阳能热水器倾角的调整图
H+α =90°
集热管
α
水箱
调 节
H杆
例:某校所在地(120°E、40°N)安置一台太阳能热水 器,为了获得最多的太阳光热,提高利用效率,根据太阳 高度的变化随季节调整其支架倾角,下列四幅图中与热水 器安置方式搭配不合理的是( )
注:tan35°≈0.7; tan45°6.=221;tan60°≈1.732
次年3.21
3.21
9.23
12.22
(1)房地产开发商在某城市(北纬30度)建造了两幢商品住 宅楼,某房居民买到了北楼一层的一套房子,于春节前住 进后发现正午前后,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请问该房子一 年中正午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的时间大约是 A 1个月 B 3个月 C 6个月 D 9个月
D.90°N D.0° D.66.5°N D.66.5°N
①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H= 90°-该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ⅰ纬度(空间)变化规律: 由太阳直射点纬线向南北两侧呈等距离对称递减
ⅱ季节(时间)变化规律:
例:设m(0°、30°E),n(23.5°N、30°E)两地 正午太阳高度分别为Hm和Hn,判断下列四项中正 确的是 A、Hm和Hn不可能在同一天达到最小值 B、任何时候都Hm≤Hn C、每年约有9个月Hm>Hn D、任何时候都Hm≥Hn
例: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A、B、C、D四地,6月22 日太阳高度的全天变化情况,据此判断下列各选项中,对 四地纬度位置的说法与图示情况相符合的是
1.3地球的运动(3)
昼夜等长 春分 昼 昼 短 渐 于 长 夜 冬至 昼最短 昼渐短, 昼渐短,昼<夜 昼渐长, 昼渐长,昼 >夜
昼最长 夏至 昼 昼 长 于 夜 渐 短 秋分 昼夜等长
北半球为例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海门中学
太阳相对于地平面的高度角,叫太阳高度。最大值为 ° 太阳相对于地平面的高度角,叫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 各地太阳高度在地方时12时时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各地太阳高度在地方时 时时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时时最大 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
海门中学
90° 太阳直射点与当地的纬度差 H = 90°- 太阳直射点与当地的纬度差
例:海门(31°N)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海门(31°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31° 23°26′)=35° H(海门)=90°- (31°+ 23°26′)=35°34′ 海门)=90°
生活应用: 生活应用:
规律: 规律:
按季节: 按季节 春秋二分: 春秋二分: 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降低 夏至日: 夏至日: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 冬至日: 冬至日: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
海门中学
海门中学
按纬度: 按纬度 北回归线以北: 北回归线以北: 夏至日达最大值, 夏至日达最大值,冬至日最小值 南回归线以南: 南回归线以南: 冬至日达最大值, 冬至日达最大值,夏至日最小值 回归线之间: 回归线之间: 两次直射,离直射点越近, 两次直射,离直射点越近,高度越大
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 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
北半球 春分--春分--夏至: 夏至: 夏至--夏至--秋分: 秋分: 秋分--秋分--冬至: 冬至: 冬至--冬至--春分: 春分: 太阳直射点 运动方向 运动方向 向北 昼夜长 短变化 昼夜长 短比较
地理课件:地球的运动3
0o
(东经)
(西经)
从左边接近180o
从右边接近180o
问:A在B的什么方向?
N
A B
答案:正西方向
0°
S
标出经度符号
A在B的什么方向?
B
90 E
0
西南
A 45
0
0
0
E
地球自转的表示方法
N 判断A、B经度
40 E
0
130 E
0
B
140 W
0
A
有何规律? S 经线圈的2条相对经线的度数和为180°,符号相反。
A点的时刻是: 12:00 B点的时刻是: 6:00 C点的时刻是: 3:00 A的昼长: B的昼长: C的昼长 12小时 24小时 18小时
3:00 6:00
9:00
几个注意点
• 1、近日点(1月初)≠冬至(12月22日) 远日点(7月初)≠夏至(6月22日) -在图1-14上标出近日点、远日点。 例:北半球夏至-秋分,地球公转速度如何变? 先变慢,后变快。或写快-慢-快。 • 2、极昼极夜现象除春秋分外,每天都有, 夏至、冬至2天极昼极夜范围达最大。 • 3、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 纬度相同,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 季节变化相同。
5.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关系是( B ) A. 不可能重合 B. 只有在春秋分日才能重合 C. 每天都重合一次 D. 只有在夏至日和冬至日才能重合
春、秋分的变形
N
在图上标出直射点位置
直射点的坐标:
00,300W
600E
这一天日期为: 3月21日前后或 9月23日前后
春分、秋分的重要特点(判断依据): 晨昏线和某一经线圈重合
赤道平面 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3 昼夜交替现象
三、昼和夜的表达方式
太阳高度角实际上是光线和照射点切线的夹角。
夜 半 球 昼 半 球
任一瞬间,各地所处的昼夜状态可以用太阳高度 来表达。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表示太阳光 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夹角,也就是看太阳的仰角
晨昏线就是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昼半球 太阳高度角(h) h>0° 表示意义 太阳在地平线以上
太 阳
夜 昼
平 行 光 线
一、昼夜形成的原因
地球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太 阳在同一时间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 由此产生了昼夜。
探究活动二:
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交替呢?
有多少种可能?
我们提出的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各种运 动形式,都能说明昼夜交替的现象吗?
运动形式一: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运动形式二: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但地
球本身不自转
运动形式三:地球在自转 运动形式四: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二、昼夜交替的原因
1、地球不停地自转,产生昼夜交替
地球的一面向着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白天)
另外一面背对着太阳(黑夜)
如果地球不自转,还会不会有 昼夜现象?会不会有昼夜更替现象?
如果地球不自转,也会有昼夜现象。因为昼
夜现象是由地球不透明、不发光这一现象决 定的,与地球自转无关;昼夜更替现象也会 存在,但更替的周期将会长达1年。假如这样, 地球上就不会有今天的面貌了。
A
B
C
晨线 A
A
昏线
S
N B
C
B
昏线
晨线
18:00 昏线
24:00 (0:00)
N
晨线 6:00
12:00
(1)晨线与赤道相交处的时间是6时,昏线与赤
2024年秋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课件)
课堂
演示地球自转运动,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
活动 的变化,思考这种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在暗室里,用手电筒或蜡烛等 作为光源,照射地球仪,模拟 太阳光对地球的照射。
朝向太阳的半球为昼半球, 背向太阳的半球为夜半球。
按逆时针方向匀速、缓慢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
昼半球不断地变成夜半球, 夜半球不断地变成昼半球。
从赤道看
从北极上空看
从南极上空看
口诀记忆地球自转 地球自西向东转,旋转一周为一天; 背着太阳为黑夜,迎着太阳为白天; 地球上面看日出,每天东边要早见。
地球的 阅读教材,结合图示,完成下面的表格。
公转
地球公转
方向
自西向东
周期
一年
旋转中心
太阳
地理现象 四季、昼夜长短变化等
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
太阳直射位置在23.5°N和
每年夏至日,太阳垂直照射在23.5°N,这是太阳 光线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北位置。此后太阳垂直照射位置 向南移。每年冬至日,太阳垂直照射在23.5°S,这是 太阳光线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南位置。此后太阳垂直照射 位置北移。这样23.5°N和23.5°S就成看了太阳垂直照 射位置“回归”的界线,所以把它们称为回归线。
结论: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观察光线在地球仪上的分布,找到对应的昼半 球和夜半球的分布。
在同一时刻,林林和正在国外出差的妈妈互致 问候时,为什么会有时间的差异?
林林,上午好!
(美国纽约)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 妈妈,晚上好! 东自转,昼夜不断交替,导
致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出 现时间的差异。纽约与北京 的经度相差很大,图中纽约 处在夜半球,为晚上;北京 (中国北京) 处在昼半球,为上午。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运动有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 (一)地球自转的特点
1、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N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 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S
2、地球自转的周期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概括称为一日(天)。
由于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周期有所不同。选择 遥远的一恒星做参照物,称为一恒星日,时间 为23时56分4秒;选择太阳为参照物,称为一太 阳日,时间为24小时。
而冬半年地球运行在近日点半圆,速度快,用 时短;
读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半球为__北__(南、北)半球。 (2)A、B、C三处中线速度最大的一处为__A__处; (3)图中C转到D需__2__小时,从E转到B需_2__小时。
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甲)和地球公转速度变 化(图乙),甲图M点的纬度、乙图N点的月份分别是
例2:下图表示地球一年内公转速度的变化,则M
点表示的是__近___(近、远)日点。
速度
M
日期
深度思考 北半球夏半年(图中远日点所在半圆) 的日数是186天,冬半年(图中近日点
所在半圆)的日数是179天,造成这种
日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北半球夏半年
北半球冬半年
答案:
北半球夏半年地球运行在远日点半圆,速度慢, 用时长;
深度 思考 同纬度地区,自转的线速度是否一定相同呢? 同纬度地区,自转的线速度不一定相同。 海拔高的地区线速度大,海拔低的地区线速度小。
例1: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最吻合的地点是(
)
A 、 90°W 89°S
B、80°E 40°N
地球的运动-课件
C 小于一个太阳日 D 恰好一个恒星日
4、自转速度:
(1)角速度: 由于地球自转,地面上的点在单位时间转过 的圆心角。
大小: 150/小时
10/4分钟
1//4秒
分布规律: 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 速度都相同。极点无角速度或为零。
(2)线速度:
大小:
由于地球自转,地面上的点在单位时间转过 的弧长。
探究:(3)若地球的自转、公转方向不变,自转、公转速度变化, 恒星日、太阳日将怎么变?
自转速度变快,公转速度不变,
二者都变短
?
自转速度变慢,公转速度不变,
二者都变长
?
例3、一艘海轮自洛杉矶向西驶向上海,船上的乘客从第一天
见到太阳在上中天到第二天太阳在上中天相隔的时间是
( B ) A 24小时
B 大于一个太阳日
平均线速度:每秒钟30千米 平均角速度:每天约东进59!
问:南北极圈出现极昼 的天数一样长吗?
N极圈极昼天数长于S极圈
5、公转的特点及其影响:
(1)特点:地轴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方向 不变,即地球总是斜着身子绕太阳运转。
这样,就使地球的公转轨道 面与赤道面之间有一个夹角
黄赤交角:
(2)影响:
导致太阳直射点 一年中在南北回归 线之间来回移动
赤道周长:1670 24=40080千米 ~~ 8万里
例5: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合的地点是(
)C
A 、 900W 890S
B、800E 400N
C 、 100E 10S
D 、1800 710N
最。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 转。
其公转轨道叫黄道。
ok地球的运动3偏向力地方时
六、课堂背诵
1.地砖偏向力
2.地方时公式
七、作业布置
• 完成资料相关内容
3、南半球一河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会发生( C ) A.北岸侵蚀,南岸沉积 B.南岸侵蚀、北岸沉积 C.左岸侵蚀,右岸沉积 D.右岸侵蚀,左岸沉积
4、在东经20°南纬30°的地方,沿东经20°经 线向赤道方向发射炮弹,炮弹将落在(B) A、东北方 B、西北方 C、东南方 D、西南方
5、当120ºE为11点时,求140E为几点? 12点20分 6、当20ºE为1点时,求40 ºW为几点? 前一天21点 7、当80ºW为16点时,求70º E为几点? 第二天2点
如图:哪一岸受到水的冲涮作用更 丙 ;哪些岸受到的冲涮作用更 强 弱,泥沙淤积,可能最终会与小岛相 连 丁 。
2.假设在该地建一个码头应建在哪一 边,为什么?
北半球自北向南的河 流沿着前进方向右岸 就是丙岸,因为地转 偏向力向右,所以丙 岸流速大,侵蚀严重, 丁岸则泥沙淤积多, 码头和港口应建在丙 岸。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三课时
一、课堂导入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 的偏移 弯曲的河流
在中国北 京刚日出 而在美国 纽约已经 日落,为 什么?
二、展示目标
地转偏向力(重点) 地方时(重难点)
三、知识精讲
在地球表面作水平运动的物体会 发生偏离原经纬方向的现象。 N
1
2
3
速度相同时,纬度越高,偏向越明显 纬度相同时,速度越大,偏向越明显
(二)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 (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会向右偏转; 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会向左偏转;
赤道上,水平运动物体不偏转。
归纳:北右南左赤不偏。
归纳:北右南左赤不偏。
第三节地球运动第3课时
第三课时班级姓名学号使用时间:2011年9月日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2.了解四季更替的规律和五带的划分【重点难点】重点难点: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课前预习】五、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①北半球春分日到秋分日:是北半球,此时段,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长,纬度越高,昼越,夜越,南半球。
②北半球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是北半球,此时段,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长,纬度越高,昼越,夜越,南半球。
③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且达到一年中的昼、夜,纬度越高昼越,夜越,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现象。
南半球相反。
④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昼短夜长,且达到一年中的昼,夜,纬度越高昼越,夜越,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现象。
南半球相反。
⑤春分日或秋分日:全球(平分)。
⑥赤道:全年。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随纬度变化规律:由向南北两侧。
a.夏至日:由向南北两侧递减。
b.冬至日:由向南北两侧递减。
C.春、秋分日:由向南北两侧递减。
(2)随季节变化规律a.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b.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达到一年中的的最小值。
六、四季更替和五带1.四季的划分:①天文含义上划分:夏季:昼、太阳高度的季节冬季:昼、太阳高度的季节春、秋季:是冬、夏两季的。
③气候上划分(北温带的国家):春季月,夏季月,秋季月,冬季2.五带的划分五带的划分是以和为界限,把地球粗略地分为、、、 、 五个热量带。
五带反映了 地区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
【课堂探究】一、复习检测1.说出昼夜交替的形成与周期。
2.晨昏线是怎样形成的,如何及其判别?3.地方时与区时有什么区别,如何计算? 4.日界线的含义是什么?5.说明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转规律。
二、重难点突破 (一)重难点剖析2.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①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变化,即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本身,因所在地的纬度而不同,其描述方式如图(以北半球为例)。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课前预习学案 杨烨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上四季五带划分和形成的原因。
2、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互动探究】1.读“夏至日地球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
(2)此时昼长的分布规律是 (3)此时昼夜平分的纬度是 ,极昼的纬度范围是 ,夜长为24小时的纬度是 。
2.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12月某日昼夜分布示意图(时间为北京时间),阴影表示黑夜。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A. 乙和丁B. 甲和乙C. 丙和乙D. 甲和丁(2计算丁地的日出和日落时间( )A.7时 15时 B.5时 17时 C.5时 15时 D.7时 17时3.地理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努力培养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下图为安徽省某校学生正在进行的地理实践活动,据此,完成以下题目。
(1)图中学生可能在测量()A.当地经度 B.日出的时刻 C. 日地距离 D.正午太阳高度(2)学生在进行实践活动时()A.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B.淮北的白昼比海口短C. 蚌埠(33°N)的正午太阳高度比黄山(30°N)大 D.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4.读下图,甲楼房位于北纬21°34′,欲在乙处建一新楼,如保证乙楼房全年采光充分,甲、乙楼距x最小应是( )A.10m B.15m C.20m D.25m当堂达标训练一、单项选择题(2010烟台高一检测)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2题。
1.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A.吃月饼,共庆团圆B.荡秋千,踏青插柳C.放鞭炮,守岁迎春 D.望双星,鹊桥相会2.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 )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 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 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读下图回答3-4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1)夏至日(6月22日) 赤道上昼夜等长 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内出现极昼
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最短夜最长
南极圈内出现极夜
长短规律:从南向北,昼渐长,夜渐短
(2)冬至日(12月22日)
赤道上昼夜等长
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最短夜最长
北极圈内出现极夜
某疗养院(北纬36°34′) ,计划在一幢20米高的楼 房北面新建一幢楼房。因为疗养的需要,要求高楼的每 一层一年四季都能晒到太阳。 (1)新楼至少要距原楼多少米? (2)若黄赤交角变为23°34′,两楼之间的距离将应 如何变化,才能保证各楼层均有较好的采光?
解析: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 正午太阳高 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 度角 若此时该楼的一层能被太阳照射 的话,则各楼层都能被阳光照射。 求出此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 30°,两楼间最小距离应为 楼房影子 x=20×cot 30°=34.7 m。黄赤交 角变大为23°34′,则当地正午 答案:(1)34.7 m 太阳高度变小(29°52′),楼影 (2)楼距应增大 变长,两楼间距应增大。
温带范围变小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正午太阳 高度变化 昼夜长短 变化
300 23026′
23026′ 300
温带范围变小
热带范围成 五带的划分
★黄赤交角越大,热带和寒带范围越 大,温带范围越小。
(二)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1.太阳直射点的 “移动方向” 规律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远的一天
冬 至 日 ( 月 日 )
赤道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 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12 22
既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 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近的一天
(3)同一地区、不同节气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判断依据:观察该地区在不同节气与太 阳直射点的距离,距离越近,正午太阳 高度越大,反之越小。 如洞口九中所在地:夏至日,太阳直射 点距离洞口九中最近,故洞口九中正午 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反之冬至 日达到最小值。
从天南极俯视
公转方向
N
逆时针
太阳
N
太阳
S
顺时针
S
公转方向
公转方向
公转方向规律
自西向东(与自转方向一样) 从天北极俯视:逆时针 从天南极俯视:顺时针
3.地球公转的周期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 周360度,所需的时间为 365天6小时9分10秒,为 一个恒星年,是地球公 转的真正周期。
N
公转方向
太阳
回归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 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的周期 365日5小时48分46秒。
公转方向
注意恒星年与回归年定义上的区别!!!
4.地球公转的速度:
(1)地球的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 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故形成一个近日点和一 个远日点。
4.地球公转的速度:
公转方向
远日点 引力小 7月初 速度最慢
太阳
N
N
近日点 引力大 1月初 速度最快
公转方向
(2)地球的公转速度(包括角速度和线速度),在 近日点最快,在远日点最慢。
夏至
速度 渐慢
春分
近日点
秋分 夏至
远日点
春分
冬至 秋分
春分
速度 渐快
冬至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段:冬至→春分→夏至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段:夏至→秋分→冬至 公转速度加快时段:7月初→秋分→冬至→1月初 公转速度减慢时段:1月初→春分→夏至→7月初
★下面节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此时太阳直射 点的移动方向?公转速度快慢? ①今天 ②元旦 ③儿童节
洞口九中
1 2 3 4
谭东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三、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地球公转的中心
地球公转中心 为太阳,由于太阳 在整个太阳系质量 最大,约占太阳系 质量的99.86%,所 以其他行星都绕太 阳公转。
太阳
2.地球公转的方向
从天北极俯视
公转方向
自南向北,昼渐长,夜渐短
昼短夜长,且昼最短, 昼长夜短,且昼最长, 夜最长;北极圈内是 夜最短;南极圈内是极 冬至 极夜。 昼。
自南向北,昼渐短,夜渐长 春分 秋分 全球各地昼夜等长,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五)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1.地球四季划分
夏季: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冬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 春季和秋季:夏季与冬季之间的过渡季节
4.地球公转的速度:
A、B、C阴影面积满足A=B=C
在下图中: 1.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找出“近日点、远日点”位置,说出判断依据。
远日点
近日点
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 • • • •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的更替 五带的划分
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地球公转与自转的关系 地轴倾角
夏至
北回归线
秋分
春分
赤道
冬至
南回归线
南半球昼越来越长, 夜越来越短。冬至日昼最 长夜最短,夏至日昼最短 夜最长;北半球相反。
总结规律: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 移动,处于该方向的半 球昼越来越长,夜越来 越短,另一半球相反。
表格归纳
节气 北半球昼夜长短 南半球昼夜长短
昼长夜短,且昼最长, 昼短夜长,且昼最短, 夜最短;北极圈内是 夜最长;南极圈内是极 夏至 极昼。 夜。
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
H=900-| a ± b |
(其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 a为当地纬度, b为太阳 直射点纬度,当a和b同纬取“-”,异纬取“-”; 即同减异加)
正午太阳高度角
热水器仰角
地面(或楼顶)
某中学(360N,1130E)一学生对太 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如图所示,将 热水器装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 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
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冬至日 南回归线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 同一节气、不同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夏 至 日 ( 月 6 22 日 )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近的一天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 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既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远的一天 赤道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 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当地楼房影子最长时,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 果,调节活动支架,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 夹角为 A.23026′ B.59026′ C.66034′ D.360
解析:当地楼房影子最长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 归线上,可以求出该日正午太阳高度: (H=90°-︱36°+23°26′︱= 30°34′) 进一步计算出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夹角是59°26′。
3.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分布规律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 纬线正午太阳高度最 大;从此纬线向南北 两侧递减。
0° 60° 90° 60° 30°
☆在地球表面,太阳直射 点距离某地越近,该地正 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 小。
0°
(1)不同节气下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分布规律
太阳直射点 节气 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分布规律 位置 春分日 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由 赤道 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秋分日 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夏至日 北回归线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月21日
3月21日
12月22日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周期”
太阳直射点回归周期 是太阳两次返回春分点的 时间间隔,也等于是太阳 两次返回回归线的间隔。 春分 称为1个回归年,即365日 5时48分46秒。
夏至
北回归线
秋分
春分
赤道
冬至
1个回归年
南回归线
★注意回归年与恒星年的区别!!
3.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和特点
儿童节
夏至 6月22日
今天
秋分 9月23日
春分 3月21日 春分 3月21日
元旦
冬至 12月22日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简 称太阳高度。
=0°晨昏线
太阳高度角 >0°昼半球 <0°夜半球 2.正午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在一天中发生变化,但在当地正午 (中午)时达到最大值,我们把正午12:00时 的太阳高度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黄赤交角
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66034′ 南北回归线纬度值=黄赤交角值= 23°26′(23.5°) 二者之和是900 赤道与公转轨道的夹角:23026′ ′(66.5 °) 南北极圈纬度值=地轴倾角值=66°34
★黄赤交角的本质: 地球(地轴)倾斜
66 34′ 600
假如黄赤交角变为300 寒带范围变大 0
(4)太阳高度与物体影子长短的关系
太阳高度 角是900
太阳高度 角较小
太阳高度 角更小
地面
直射点 无影子 影子较长 影子更长
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 太阳高度角越大 物体的影子越短
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 太阳高度角越小 物体的影子越长
★全球各地的正午影子长短和朝向规律
(5)关于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太阳能热水器仰角、楼距计算)
直射赤道
直射北回归线
直射南回归线
直射赤道
(二)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1.太阳直射点的 “移动方向” 规律
★3月21日太阳直 射赤道,直射点往北 移,6月22日直射北回 归线,往南移,9月23 日又直射赤道,继续 南移,12月22日直射 南回归线,然后又北 移,次年3月21日直射 赤道。
6月22日
9月23日
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最长夜最短
南极圈内出现极昼 长短规律:从北向南,昼渐长,夜渐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