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的研究进展
白术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白术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1. 本文概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深度挖掘,对白术这一古老且广泛应用的中药材的研究不断深入,其中对其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机制的探索尤为引人关注。
本文旨在系统梳理近年来关于白术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理解白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多重功效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未来药物研发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
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属菊科苍术属植物,其干燥根茎作为传统中药广泛应用于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等治疗领域。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白术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多糖、生物碱、酚酸类化合物、三萜皂苷等多种活性物质,这些成分构成了白术复杂且独特的药效基础。
每一种活性成分可能通过不同的作用途径与靶点,参与到机体多种生理病理过程的调节之中。
本文将首先概述白术主要活性成分的结构特征、提取分离方法及含量测定技术,为后续药理作用机制的探讨奠定物质基础。
随后,我们将详细阐述各主要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如利尿、降血糖、抗氧化、免疫调节、抗炎、抗肿瘤、保肝、护肾、神经保护等多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特别关注于分子层面的作用机制揭示,如信号通路调控、基因表达变化、蛋白相互作用等,以期阐明白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协同作用的特点。
本文还将探讨白术活性成分的体内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规律,以及其生物利用度、药代动力学特性,这对于理解其体内效应及优化用药方案至关重要。
针对白术活性成分的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及体内过程的研究进展进行整合分析,有助于揭示白术在临床疗效中的物质基础与作用原理,为其在相关疾病防治中的精准应用提供科学支撑。
本文将以系统全面的视角,追踪白术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研究的前沿动态,揭示其在疾病预防与治疗中的潜在价值,为推动白术及相关制剂的研发创新、提升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
2. 白术的化学成分讨论现代分析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等)在白术化学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重用白术的临床研究进展

重用白术的临床研究进展白术,作为一味传统的中药材,在中医药领域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
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白术的药用价值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其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了显著的疗效。
白术,味苦、甘,性温。
归脾、胃经。
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等功效。
在临床上,白术的用量往往因病症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近年来,重用白术的临床应用逐渐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
一、白术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在治疗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病症时,适当重用白术往往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研究表明,白术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增强消化功能,改善胃肠道的吸收能力。
例如,对于慢性结肠炎患者,重用白术可以有效缓解腹泻、腹痛等症状。
有临床案例显示,一位患有慢性结肠炎多年的患者,每日腹泻数次,伴有腹痛、肠鸣等症状。
经过中医辨证论治,在方剂中重用白术至 30 克,配合其他健脾祛湿的中药,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腹泻次数减少,腹痛减轻,食欲也逐渐恢复。
在治疗肝硬化腹水时,白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肝硬化腹水属于中医“鼓胀”的范畴,多由肝郁脾虚、水湿内停所致。
重用白术可以健脾利水,促进腹水的消退。
有研究报道,在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方剂中,白术用量可达 60 克,配合黄芪、茯苓、泽泻等药物,能够显著减少腹水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白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常与肺脾两虚、痰湿内阻有关。
白术具有健脾补肺、燥湿化痰的作用,在治疗这些疾病时适当加大用量能增强疗效。
临床实践发现,对于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咳嗽痰多的患者,重用白术至 20 克以上,配合其他宣肺止咳、化痰平喘的中药,能有效减轻咳嗽症状,减少痰液生成。
三、白术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白术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也有广泛应用。
对于胎动不安、妊娠恶阻等病症,白术具有安胎止呕的功效。
在临床上,重用白术可以增强其安胎作用。
有案例表明,一位孕妇因妊娠反应剧烈,频繁呕吐,不能进食,经过中医辨证,在方剂中重用白术至 30 克,配合其他健脾和胃的中药,孕妇的呕吐症状逐渐缓解,能够正常进食,胎儿发育良好。
白术的现代研究进展

白术的现代研究进展白术为临床常用中药材,近年来对其研究颇多,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就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作一综述,以期为白术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推广提供依据。
标签:白术;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为菊科植物,取其根茎人药,在我国拥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上品中药。
白术性温,味甘、苦,为临床常用的补气药,具有补脾益气,固表止汗,燥湿和中,安胎等功效。
白术主产于浙江、安徽等地,以浙江的磐安、新昌等地产量最大,又名”浙术”,於潜所产白术质量最佳,又称“於术”。
其药用量居全国第七,出口量也很可观。
为了进一步促进其开发利用,本文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分别进行阐述。
1白术的化学成分白术中的化学成分种类丰富,主要含有挥发性成分,多糖类成分,苷类成分等。
1.1挥发性成分。
白术中挥发油的含量较高,随着现代分离技术的提高,已从其挥发油中提取分离出近100中成分。
其中主要为萜类成分,以倍半萜为主,有桉叶烷型,蛇床烷型,榄香烷型等丰富的骨架类型。
内酯类成分为白术挥發油中的特征性成分,也是其活性成分,有研究将白术用乙醇提取,乙酸乙酯作为萃取溶剂制得浸膏,然后经过层析柱,梯度洗脱得到白术内酯Ⅰ、Ⅱ、Ⅲ及Ⅳ等结晶体。
林永成等实验研究从白术中分离得三种新型倍半萜内酯,分别为双白术内酯,4,15-环氧羟基白术内酯,8,9-环氧白术内酯。
1.2多糖类成分。
白术中的多糖类成分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白术多糖可以分为PSAM-1和PSAM-2两种类型,其中PSAM-1主要由阿拉伯糖,半乳糖,甘露糖,鼠李糖组成,PSAM-2由木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组成。
1.3苷类成分。
白术中主要含有黄酮苷及倍半萜糖苷等苷类。
运用现代分离技术已从白术中分离得到苍术苷A,苍术苷B,紫丁香苷,淫羊藿次苷D,等9个苷类化合物,有研究在白术地上部分的甲醇提取物中得到5种黄酮苷。
1.4其他成分。
白术化学、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

白术化学、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白术化学、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通过对白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深入探讨,总结研究现状和不足之处,以期为未来白术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
白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健脾止泻、益气固表、利水消肿等功效。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药材成分和功效的深入研究,白术在化学、药理和临床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本文将重点介绍白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白术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苯丙素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等。
其中,挥发油是白术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苯丙素类化合物包括香豆素、木质素等,具有抗衰老、抗氧化等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包括黄酮、黄酮醇等,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白术的化学成分受到生长环境、采收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研究表明,土壤养分、气候条件等环境因素对白术的化学成分有显著影响。
不同采收时间也会导致白术化学成分的变化。
为进一步了解白术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仍需深入研究。
白术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菌等多种药理作用。
研究表明,白术中的挥发油、苯丙素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等成分均具有药理作用。
挥发油主要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等途径发挥抗炎作用。
苯丙素类化合物则通过抑制细胞凋亡、抗氧化等途径发挥抗氧化作用,同时还具有抗肿瘤活性。
黄酮类化合物则主要通过抑制炎症介质释放、抗氧化等途径发挥抗炎作用。
然而,白术的药理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不良反应也不够明确。
未来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白术的药理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白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研究表明,白术可以改善慢性胃炎、胃溃疡、腹泻等疾病的症状,还可以缓解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症状。
白术还可以改善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如头痛、失眠等。
然而,白术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中医宝典探寻白术的神奇药用功效

中医宝典探寻白术的神奇药用功效白术,是中医药宝典中备受关注的药材之一。
它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凭借其丰富的药用功效,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本文将深入探寻白术的神奇药用功效,以期为读者带来更多关于这一中药宝典的了解。
一、白术的简介与来源白术,其学名为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属菊科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
其主要产地分布在中国东北、华北、西南以及日本、朝鲜等地。
作为中药材,白术主要采用其地下块茎。
二、白术的化学成分白术的地下块茎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包括挥发油、萜烯类化合物、多糖类、黄酮类、酸类等。
其中,挥发油是白术的主要化学活性成分,包含了多种生物碱、芳香醚、酮类等。
三、白术的药用功效1. 健脾胃:白术具有健脾胃的作用,可以增强人体的消化功能,促进食欲,改善脾胃虚弱引发的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2. 补中益气:白术能够补益中焦,增加人体的免疫力,对于虚弱病人、久病体虚者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3. 利水渗湿:白术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能够促进排尿,减轻水肿、湿热等症状。
4. 止汗止泻:白术可以收敛汗液,止汗功效突出,对于盗汗、虚汗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同时,白术还可以止泻,治疗腹泻等病症。
5. 除湿祛湿:白术具有除湿祛湿的作用,能够改善湿热引起的痛症,如腹胀、腹痛等。
6. 固表止血:白术具有收敛止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外伤引起的出血、瘀血等问题。
7. 调经活血:白术对于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具有调经活血的功效。
四、白术的应用范围白术在中医临床应用中广泛使用,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寒、食欲不振、腹胀、泄泻、水肿、湿热等症状。
此外,白术还可以用于治疗痛经、月经不调、出血等妇科疾病。
五、白术的药物配伍在实际应用中,白术可以与其他中药材进行配伍,以增强其药效。
常见的配伍有白芍、黄芪、茯苓等。
例如,白术与白芍可以共同使用,以补中益气养血,对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失眠、心悸等症状具有明显疗效。
生白术的作用与功效

生白术的作用与功效生白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它具有温中健脾、除湿止泻、固表止汗等功效。
生白术含有丰富的挥发油、黏液质、淀粉、蛋白质以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等成分,具有明显的药理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生白术的作用与功效。
一、生白术的基本概述生白术学名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为菊科白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中国常见的草药之一。
它通常生长在湿润的山地草场、灌丛以及田边等地区。
生白术的主要药用部位为根茎,因其根茎略呈白色而得名。
生白术是一种理气健脾的药物,主要功效包括温中健脾、除湿止泻、固表止汗等。
它有较强的补脾胃作用,可以增强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提高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同时,生白术还具有抗菌消炎、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作用。
生白术的化学成分非常丰富,主要包括挥发油、黏液质、淀粉、蛋白质以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等。
其中,挥发油是生白术的主要药用成分,具有温中健脾、抗菌抗炎等作用。
此外,生白术中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有助于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二、生白术的主要功效与作用1. 温中健脾生白术具有温中健脾的作用,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症状有显著的改善效果。
它可以提高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加食欲,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此外,生白术还可以增加胃肠道的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和排泄,避免食物滞留在体内引起腹胀等不适感。
2. 除湿止泻生白术具有除湿止泻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湿热腹泻、湿疹湿疮等症状。
湿热腹泻表现为大便稀烂、黏滞,有时伴有腹泻、腹痛、口渴等症状。
而湿疹湿疮则是由体内湿气过重,经络不通所引起的皮肤病。
生白术可以通过健脾化湿、利水渗湿的作用,改善湿热症状,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
3. 固表止汗生白术具有固表止汗的作用,适用于出汗过多、盗汗、自汗等症状。
它可以通过调节体内的阳气,减少汗液的分泌和排出,改善盗汗、自汗等情况。
4. 抗菌消炎生白术中的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抗菌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减少感染的发生。
白术对胃肠道问题的疗效研究

白术对胃肠道问题的疗效研究胃肠道问题,如消化不良、胃痛、腹泻、便秘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疾病。
白术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在中医理论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胃肠道问题。
本文将探讨白术对胃肠道问题的疗效,并从药理学、临床研究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白术的概况。
白术,又称为大白术,是常用的中草药之一,属于菊科植物,其主要部分为根茎。
白术所含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挥发油、黄酮类、多糖等。
根据研究表明,白术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等活性,这些活性成分可能与其在胃肠道问题的治疗中发挥作用相关。
从药理学角度来看,白术在胃肠道问题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白术具有促进胃肠蠕动的效果。
实验研究表明,白术能够刺激肠道的平滑肌收缩,从而改善排便功能,缓解便秘等症状。
其次,白术还具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能够减轻胃溃疡和胃痛等症状。
此外,白术还具有消炎作用,可降低炎症反应,减轻胃肠道炎症引起的不适。
除了药理学研究外,一些临床研究也支持白术在胃肠道问题中的应用。
一项针对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研究表明,服用白术后,患者的胃肠道正常功能得到改善,包括食欲增加、消化功能改善等。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表明,白术对胃炎、胃酸过多等胃部问题也有一定的疗效。
在临床应用方面,白术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在中医理论中被广泛应用于胃肠道问题的治疗中。
中医认为,白术具有健脾胃、补中益气的功效,能够调整人体的胃肠功能,增加消化能力,缓解胃肠道不适。
此外,白术还经常与其他中草药配伍应用,以提高疗效,如与党参、黄芪等搭配使用。
当然,作为一种药物,白术也存在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在使用白术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遵循医生的用药建议。
其次,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存在严重肝肾疾病患者应慎用白术。
此外,白术的剂量也需要根据个体情况来调整,不宜过量使用。
综上所述,白术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在胃肠道问题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药理学研究表明,白术具有促进肠道蠕动、抑制胃酸分泌、消炎等作用,可以改善胃肠道问题的症状。
白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

白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白术,又被称为白果术,是一种古老而重要的中药材。
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之一,白术在中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肝脏疾病和脾胃虚弱等病症。
白术的治疗特性引起了许多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的兴趣,他们进行了大量的化学和药理学研究,以确定其化学成分和药理学作用。
白术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其中含有多种类别的活性成分,如挥发油、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糖苷和黄酮苷等。
研究发现,白术中的挥发油是其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其中含有多种单萜类化合物、香豆素、芳香醚和萜类醇等。
这些成分不仅赋予白术特殊的药理学活性,还使其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和抗肿瘤等多种药理学作用。
多糖是白术中另一重要的化学成分,它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和抗菌等多种药理学活性。
研究表明,白术中的多糖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并通过抗氧化作用减轻氧化应激对机体的损害。
此外,白术中的多糖还具有抗病毒和抗菌活性,能够有效地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黄酮类化合物是白术中另一个重要的活性成分,其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和抗血小板凝集等药理学作用。
研究发现,白术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通过清除自由基和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来保护机体的细胞和组织。
此外,白术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还显示出抗炎作用,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并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最重要的是,白术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抗肿瘤活性,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
白术的药理学研究也表明它具有很多重要的药理学作用。
首先,白术具有改善消化功能的作用。
它能够增加肠道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其次,白术对肝脏有保护作用,能够调节肝脏的功能,有助于肝脏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此外,白术还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减轻炎症反应。
最重要的是,白术具有抗肿瘤活性,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对某些癌症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总结而言,白术是一种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中药材,其化学成分和药理学作用已经得到广泛研究。
中药材白术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白术 又名 于 术 、 冬术 等 , 菊 科 苍 术 属 为 多 年生 草 本 植 物 , 最 常 用 的 中 药 材之 一 , 是 具 有补 脾 、 胃 、 健 化湿 、 泻 等 功 能 。 术含 止 白 挥发油 , 中主要成分为苍 术酮 、 术 醇、 油 苍 白 术 内 酯 等 。 代 药理 研 究 … 明 , 现 表 白术 具 有利 尿 、 低 血 糖 升 高 白细 胞 等 功 效 。 降 白术 主 产 于 浙 江 、 苏 、 徽 , “ 江 安 是 浙 八 味 ” 一 , 宋 代 以 前 就 有 种 植 的 历 史 之 在 记 载 , 玉 山农 民 , 半 年 靠 茶 叶 , 半 年 “ 上 下 靠 白术 ” 映 了 当 时 白 术 的 生 产 状 况 。 反 但 在 栽 培 过 程 中 , 术 极 易 遭 受 多 种 病 害 白 侵 袭 , 害 导 致 5 %~8 %减 产 甚 至 绝 收 , 病 0 0 严 重 影 响 药 农 的 经 济 利 益 , 些 药 农 甚 有 至 因此 而 不 敢 再 种 自 术 。 成 白术 危 害 的 造 主 要病 害有根 腐病 、 绢病 和铁 叶病 , 白 近 几 年立 枯病逐 渐加 重 , 为 主要病 害 。 也 病 虫 害 严 重 , 大 程 度 制 约 了 白 术 生 产 的 很 发 展。 对 白术的病 虫害 , 针 目前 以化 学 农 药 为 主 , 成 为 白 术 生 况 , 年 来 人 们 先 后 对 针 近 其 遗 传 育 种 做 了 不 少 研 究 。 文 对 其 研 究 本 进展 加 以综 述 。
Q:
Sci nce e and Tech nol ogy nnova on i ti Her d al
研 究 报 告
中药 材 白术 遗传 育 种研 究进 展 ①
白术毒性研究报告

白术毒性研究报告
白术是一种中药材,常被用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和腹泻等症状的治疗。
然而,一些研究表明,白术可能具有一定的毒性。
一项研究发现,白术中的一些化学成分具有一定的毒性。
例如,白术中的挥发油成分可以导致肝脏和肾脏的损伤,并引起肝功能异常。
此外,白术中的一些活性成分也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造成嗜睡、精神不振和运动协调能力下降等不良反应。
另一项研究发现,白术中的一些成分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这些成分可以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和心律失常等症状。
此外,白术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包括皮肤瘙痒、红斑和过敏性休克等。
然而,这些研究结果并不意味着白术在所有情况下都具有毒性。
白术的毒性可能与使用剂量、用药方式和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
对于正常剂量下使用白术的健康人群,毒性风险可能较低。
然而,对于有特定健康问题的人群,如肝脏疾病患者、孕妇和儿童等,使用白术前应咨询医生,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总的来说,白术可能具有一定的毒性,特别是对肝脏、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
使用白术前应谨慎,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苍术白术对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苍术白术对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苍术和白术是传统中药中常用的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苍术和白术对免疫调节具有良好的效果。
本文将从免疫调节的角度,对苍术和白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苍术和白术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强体液免疫功能体液免疫是机体对于病原微生物、有害物质和自身异常细胞等的防御反应。
苍术和白术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和溶菌酶等体液免疫因子的作用。
研究表明,苍术和白术提取物可以显著增加小鼠血清总免疫球蛋白、IgG和IgM等的含量,有明显的增强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
二、调节免疫细胞功能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等,是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
苍术和白术可以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包括增强T细胞的活性、促进B细胞分化和增生、激活巨噬细胞和提高NK细胞的杀伤活性等。
此外,苍术还可以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调节Th1/Th2免疫平衡等机制,调节细胞免疫功能。
三、抗肿瘤作用肿瘤是机体异常细胞增殖所致疾病,免疫细胞是肿瘤细胞的主要打击者。
苍术和白术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β-elemene、β-sitosterol和curcumin等,具有直接或间接的抗肿瘤作用。
研究表明,苍术和白术可以促进免疫细胞的凋亡和细胞周期停滞,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发挥抗肿瘤的效果。
四、抗氧化作用氧化应激是人体免疫系统受到各种外界和内部因素的侵害后出现的一种反应。
氧化应激会导致细胞内的氧自由基和过氧化物增加,引起细胞内的蛋白质、核酸和脂质等的氧化损伤,从而影响免疫细胞的正常功能。
苍术和白术中含有多种天然抗氧化物,如curcumin、β-sitosterol和β-elemene等,可以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减少细胞内的氧化损伤,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
综上所述,苍术和白术在免疫调节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不仅可以作为传统中药用于免疫系统功能的调节,还可以为制备新的功能性药物提供有力的依据。
白术种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白术种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白术概况1.1 白术的生物学特性白术属菊科、白术属,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长江以北地区。
白术喜温暖湿润的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为宜。
白术可生长到1米左右,具有长叶、白色的球状花序和强壮的地下块根等特点。
1.2 白术的药用价值白术为我国传统药材之一,主要用于益气健脾、调中止泻的药方中。
白术含有挥发油、黄酮类、倍半萜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增进食欲、增强消化功能、缓解腹泻等功效。
目前白术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价格也逐渐上涨。
二、白术种植现状2.1 白术种植面积和产量我国白术种植以湖北、湖南、四川、陕西等地区为主,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白术种植面积达到XXXX万亩,总产量为XXXX吨,居全国第一。
2.2 白术种植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白术种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品种单一,品质参差不齐;(2)种植技术不够标准化,生长周期较长;(3)市场供需矛盾严重,价格波动大。
三、白术种植的可行性分析3.1 市场需求分析随着中医药的兴起,白术作为重要的中药材之一,受到了市场的高度关注。
目前市场上对于白术的需求量正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在中医药领域的需求更是强劲。
因此,种植白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3.2 技术支撑分析目前国内外已经有不少关于白术种植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种植技术方面有了很大进步。
包括优质种苗选育、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解决方案,为白术的种植提供了技术支撑。
3.3 经济效益分析以湖北地区为例,白术的种植成本大致为XXX元/亩,单位产量为XXX公斤/亩,市场价格为XX元/公斤,根据目前的数据估算,白术的纯收益在XXX元/亩左右。
根据不同地区的价格和产量,白术的种植有望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3.4 风险分析白术种植虽然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主要包括市场价格波动、气候、病虫害等方面的风险,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风险防范。
白术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白术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白术,作为一种具有悠久药用历史的中药材,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一直是中医药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等多种功效,广泛应用于中医药临床。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白术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白术的药效物质基础阐释及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文旨在综述白术的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以期为白术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本文首先介绍了白术的基本概况,包括其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等,为后续的研究进展概述奠定基础。
接着,文章重点综述了白术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等,并对其提取分离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
在此基础上,文章详细阐述了白术的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包括其对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多个系统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
文章还对白术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进行了概述,以便更全面地了解白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情况。
通过对白术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的综述,本文旨在为白术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白术化学成分研究白术,作为中医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化学成分复杂且丰富,涵盖了多种类型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共同赋予了白术其独特的药理活性。
多年来,随着分析技术的进步和新方法的不断涌现,白术的化学成分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白术中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多糖、黄酮类、皂苷类以及其他如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
其中,挥发油是白术最为显著的化学成分之一,具有浓郁的香气和独特的药理作用。
多糖类成分则以其增强免疫、抗氧化等生物活性受到了广泛关注。
黄酮类化合物和皂苷类成分在白术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它们具有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近年来,随着对白术化学成分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化合物被分离和鉴定出来。
例如,通过对白术挥发油的分析,发现了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单萜类、倍半萜类化合物。
白术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_李雯

白术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李 雯,尹 华(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标准化研究实验室杭州310053)摘要:白术化学成分主要为挥发性成分和白术内酯类成分、苷类成分以及多糖类成分。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白术的不同化学成分在抗胃溃疡、抗痴呆、抗肿瘤、抗炎、抗糖尿病等方面的药理作用的研究成果,为揭示其物质基础及研究新药奠定基础。
关键词:白术;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765(2012)-03-0009-03作者简介:李 雯,女(1987-)。
中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联系电话:132********,E -mail:lw -w endylee@qq 1com通讯作者:尹 华,女(1965-)。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联系电话:139********,E -mail:maryyinhua@1631com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厅分析测试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08F70027)白术为菊科苍术属植物白术(Atr actylo des macrocephala K oidz 1)的干燥根茎112,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之功效。
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等症。
近年来白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并探讨了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为更进一步研究白术的化学物质基础和药理作用,现对不同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其加以总结和探讨。
1 化学成分白术根茎中挥发油含量约为114%,其主成分为苍术酮、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
其中苍术酮(atract ylon)在挥发油中含量为31193%~61%,挥发油中相对含量较高者还有2-1(2-乙氧基-3,4-二甲基-2-环己烯)-1-甲基2-呋喃占17103%,B -3,4-二甲基-苯丁酸异丙酯占16146%122。
内酯类成分有白术内酯Ñ(atr catylenolide Ñ)、白术内酯Ò(atr actylcnolide Ò)、白术内酯Ó(atract ylcnolide Ó)、白术内酯Ô(atract ylenolide Ô)、双白术内酯、8,9-环氧白术内酯、4,15-环氧羟基白术内酯等。
白术的研究进展

白术的研究进展姓名:贾勇学号:109508055 班级:09药剂摘要:目的综述白术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炮制研究方面的进展。
方法主要通过查资料,集中在挥发油类、内酯类、多糖类等成分的研究,并分别进行了药理方面的研究。
结果先后提取分离得到有苍术酮,苍术醇,杜松脑,白术内酯I、II、III、Ⅳ,双白术内酯及白术多糖等成分,取得了一定成果。
结论白术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关键词:白术;化学成分;成分检测;炮制研究白术为我国常用中药之一,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性温,味甘、苦[1],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胃气弱、泄泻、汗出、胎动不安等.主产于浙江、安徽,以浙江鄞县、新昌地区产量最大,於潜所产品质最佳,特称为“於术”[2],具有补脾、益胃、燥湿、和中的功效。
本文从白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检测和炮制研究等几个方面就白术研究发展现状进行总结,为进一步开发应用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保证。
1 化学成分1.1 挥发油白术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现已知主要含有挥发油、内酯类、多糖类。
挥发油在白术根茎中约含1.4%,其主要成分为苍术酮(atratylon)、苍术醇等,其中得到的通过不同的提取方法苍术酮量不一,在挥发油中的量基本接近,且为最高,常用的提取方法为水蒸气蒸馏法、索氏提取法以及超临界萃取法。
经GC—MS分析鉴定,其挥发油中还含有3一β乙酰氧基苍术酮、3一β羟基苍术酮、羟基白术内酯、茅苍术醇、β桉叶油醇、邻一(邻一甲氧基一苯氧基)苯酚、2-C(2一乙氧基一3,4一二甲基一2一环己烯一l一基]一呋喃、2,3.4-三甲基一苯丁酸异丙脂、蓬莪术烯、吉马烯、1一亚甲基一4a一甲基一7一[1一甲基乙烯基]一十氢萘、邻苯二甲酸丁基一2一甲基丙基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檀香醇、[E,E]一9,12一十八碳烯酸二甲酯等多种化合物。
近10年白术的研究进展_陈文

35(8):841.
[ 5] Zauggs, ThormannW.Capillaryelectrophoreticseparation, immuno- [ 22] 李 剐 , 刘 鹏 , 刘诚迅 , 等 .我国细胞工程制药 的研究现状和 发展
chemicalrecognition andanalysisofthediastereomersquinineand
1.1.1 生术片 取药材水浸 12 h, 润 20 h, 切成 2 ~ 3 mm的厚片 , 在恒温 箱 内 干 燥 , 温 度 控 制 在 50 ℃左 右 。 干 后 , 可 进 行 其 它 炮制 。 1.1.2 焦白 术 取净白 术片 放入 锅内 , 用大 火加 热炒至 表面 焦
· 338·
LISHIZHENMEDICINEANDMATERIAMEDICARESEARCH 2007 VOL.18 NO.2
摘要 :对白 术的炮制 、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 , 为白术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关键词 :白术 ; 挥 发油 ; 多糖 ; 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 :R282.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0805(2007)02-0338-03
白 术 系 菊 科 植 物 AtractylodesmacrocephalaKoidz的 干燥 根 茎 , 具有健脾益气 、燥湿利水 、止汗安胎之效 [ 1] 。 主治脾虚 食少 、
刊 , 2003, 21(1):99.
interestingsolutionfortheliquidphaseseparationdilemma[ J] .JChro- [ 21] 顾 铭 , 欧阳藩 .生化过 程工程 与中药 现代化 [ J] .中 草药 , 2004,
白术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白术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白术,又称白术、白附子等,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白术不仅具有较好的药理作用,还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对白术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行探讨。
一、白术的药理研究白术具有补脾胃、固表止汗、渗湿化痰、解毒消肿等功效。
近年来,关于白术的药理研究不断深入,发现白术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顺藜芦醇、山柰素、芳香酮、阿魏酸等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白术在药理研究中显示出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炎抗氧化、保护肝脏等多种生物学活性。
研究表明,白术在抗炎方面的作用机制主要与抑制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介质有关;在免疫调节方面,白术可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调节T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二、白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1. 治疗脾胃虚弱等消化系统疾病:白术具有补脾胃、固表止汗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食欲不振、腹泻、食积等消化系统疾病。
2. 缓解湿热病症:白术有渗湿化痰的功效,对于湿热病症如黄疽、水肿等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3. 抗肿瘤作用:白术中的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减少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4. 调节免疫功能:白术在药理研究中显示出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对于调理体质、改善免疫功能有一定作用。
综上所述,白术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白术的深入研究将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同时也为白术在临床应用中的进一步优化提供更多可能性。
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能够进一步揭示白术的作用机制,为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更多的参考价值,让更多患者受益于这一优秀的中药。
白术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

白术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一、本文概述白术,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应用广泛的中药材,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一直是中医药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白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为白术在临床应用中的科学化和标准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文旨在对白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的新进展进行全面概述,以期为推动白术的现代研究和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文章将从白术的主要化学成分入手,重点介绍其药理作用及其机制,并探讨白术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增进对白术这一传统中药材的科学认识,为其在现代医学中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白术的化学成分白术,作为中医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化学成分丰富多样,涵盖了多种具有药理活性的物质。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白术化学成分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白术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等。
白术中的挥发油成分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
这些挥发油主要由苍术醇、苍术酮、白术内酯等构成,具有独特的香气和药理作用。
研究表明,挥发油成分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能够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胃肠功能,对于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有明显疗效。
白术还含有多种多糖成分,如白术多糖、苍术多糖等。
这些多糖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
多糖成分还具有抗氧化、抗炎等作用,对于延缓衰老、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白术中还含有一定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如白术黄酮、槲皮素等。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对于保护心血管、预防癌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白术的化学成分丰富多样,涵盖了挥发油、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等多种具有药理活性的物质。
这些成分共同构成了白术独特的药理作用基础,为其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白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还将有更多新的发现和应用。
三、白术的药理作用白术,作为中医药学中的一味重要药材,其药理作用广泛且深入,历来受到医药研究者的关注。
白术药理作用研究进度

白术药理作用研究进度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macrocephalaKoidz)的根茎,主产于浙江、湖北、湖南等地,以浙江于潜产者最佳,称为“于术”,冬季采收,烘干或晒干,除去根须,切厚片,生用或土炒、麸炒用,性甘、苦、温,归脾、胃经,效健脾益气、燥湿利尿、止汗,安胎。
主要应用于脾气虚证,气虚自汗,脾虚胎动不安等证。
白术的药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时至今日,白术的临床应用更加广泛,国内外对其展开了较多的研究,现对近年来白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白术的主要化学成分白术的化学成分主要为挥发油和多糖。
①挥发油:目前对于白术的研究集中于地下根茎部分,白术根茎中挥发油含量约为1.4%,采用GC/MS联用仪分析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其中含量最高的为苍术酮,其他含量高于1%的化合物主要是帖类化合物1。
挥发油提取物中得到的白术内酯类的成分有白术内酯Ⅰ~Ⅳ、双白术内酯、8β-乙氧基白术内酯Ⅲ等。
而彭伟等2对白术地上部分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分离得到多个化合物,鉴定为白术内酯Ⅰ~Ⅲ,2,6-二甲氧基苯酚,东莨菪内酯,对甲氧基肉桂酸,咖啡酸,阿魏酸,原儿茶酸,白藓苷A 紫丁香苷甘露醇等。
②多糖:目前运用于白术多糖的提取方法大致可分为热水浸提法、酶法、微波辅助提取法等3类。
寿旦等3分别用水煎煮提取和乙醇回流提取白术多糖,用酶法分析测定浙江贵州、湖南等地白术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水溶性糖的含量远高于还原糖的含量,不同产地白术多糖含量存有差异,10个产品中贵州余庆及浙产3个品种品质较好。
陈磊等4用乙醇去杂和水回流提取白术多糖,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不同生长期白术多糖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期白术多糖变化较大,其中9月底到10月底时期白术多糖的含量最高。
2白术的药理作用2.1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IRI)有保护作用:有实验表明白术多糖具有抗氧化、减轻病毒性肝损伤的功效.对各型肝炎引起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均有较好的促降作用。
白术在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白术在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肾病是指肾脏发生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的一系列病理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中医药在肾病治疗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白术作为一味重要的中药材,其在肾病治疗中的研究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白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研究进展三个方面探讨白术在肾病治疗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首先,白术作为一味常用的中药材,在肾病治疗中展现出了多方面的药理作用。
研究表明,白术具有利尿、消肿、退热、抗菌以及抗炎作用。
白术内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包括黄酮类、萜类、挥发油等。
其中,白术中的黄酮类成分被认为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活性。
此外,白术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肾病患者的整体健康状态。
其次,临床应用研究显示,白术在肾病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早在古代,白术就被中医医生广泛应用于肾病的治疗中,并且传承至今。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白术具有调节免疫功能、减轻肾脏炎症、保护肾脏功能等作用,对于肾炎、肾功能衰竭等肾病具有一定疗效。
临床应用中,常使用白术与其他中药搭配使用,发挥协同作用,提高疗效。
例如,白术与茯苓、泽泻、山药等中药的复方剂型被广泛用于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最后,关于白术在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目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虽然白术在传统中医药中被广泛运用,但其药理机制和具体适应症的科学解释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
近年来,更多的研究开始关注白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通过分子生物学和药理学研究等手段揭示白术在肾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例如,一些研究通过分离纯化白术中的有效成分,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研究,以进一步阐明白术对肾病的影响。
此外,一些研究还探索了白术与常用西药的联合应用是否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但需要更多的临床实验验证。
总结起来,白术作为一味重要的中药材,在肾病治疗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其药理作用主要表现为利尿、消肿、抗炎等,临床应用中白术常与其他中药搭配使用,具有一定的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术的研究进展摘要:目的综述白术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炮制研究方面的进展。
方法主要通过查资料,集中在挥发油类、内酯类、多糖类等成分的研究,并分别进行了药理方面的研究。
结果先后提取分离得到有苍术酮,苍术醇,杜松脑,白术内酯I、II、III、Ⅳ,双白术内酯及白术多糖等成分,取得了一定成果。
结论白术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关键词:白术;化学成分;成分检测;炮制研究白术为我国常用中药之一,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性温,味甘、苦[1],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胃气弱、泄泻、汗出、胎动不安等.主产于浙江、安徽,以浙江鄞县、新昌地区产量最大,於潜所产品质最佳,特称为“於术”[2],具有补脾、益胃、燥湿、和中的功效。
本文从白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检测和炮制研究等几个方面就白术研究发展现状进行总结,为进一步开发应用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保证。
1 化学成分1.1 挥发油白术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现已知主要含有挥发油、内酯类、多糖类。
挥发油在白术根茎中约含1.4%,其主要成分为苍术酮(atratylon)、苍术醇等,其中得到的通过不同的提取方法苍术酮量不一,在挥发油中的量基本接近,且为最高,常用的提取方法为水蒸气蒸馏法、索氏提取法以及超临界萃取法。
经GC-MS分析鉴定,其挥发油中还含有3-β乙酰氧基苍术酮、3-β羟基苍术酮、羟基白术内酯、茅苍术醇、β桉叶油醇、邻-(邻-甲氧基-苯氧基)苯酚、2-(2-乙氧基-3,4-二甲基-2-环己烯-l-基]-呋喃、2,3.4-三甲基-苯丁酸异丙脂、蓬莪术烯、吉马烯、1-亚甲基-4a-甲基-7-[1-甲基乙烯基]-十氢萘、邻苯二甲酸丁基-2-甲基丙基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檀香醇、[E,E]-9,12-十八碳烯酸二甲酯等多种化合物。
其中倍半萜烯类组分及萜类组分相对量较高,烯类种类最多,并含有少量的酮、酯及苯系类化合物。
1.2 内酯类白术用乙醇渗漉提取,硅胶色谱分离,再用石油醚一乙醚梯度洗脱,得到白术内酯I(atractylenolide I)、白术内酯II(atractylenolide II)、白术内酯III(atractyl—enolide III)、8p乙氧基白术内酯III(8pethoxyatractylenolidoIII)。
白术用乙醇浸渍,制得浸膏用醋酸乙酯-水处理,柱色谱分离.用石油醚-乙醚梯度洗脱,得到白术内酯Ⅳ(atractylenolideⅣ)[3]。
用醋酸乙酯作为溶剂提取白术,提取物用硅胶柱色谱分离,以12%醋酸乙酯-石油醚洗提,得到双白术内酯(biatracylenoIide)、8,9-环氧白术内酯、4,15-环氧羟基白术内酯[4]。
1.3 多糖及其他成分白术中含有白术多糖PM、甘露聚糖Am-3等。
将白术水提沉物经732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硼酸型DEAE-cellulose柱分离得到PSAM-1、PSAM-2两个杂多糖[5]。
除此之外,白术中还含有12α-甲基丁酰-14-乙酰-8-顺白术三醇、12α-甲基丁酰-14乙酰-8.反白术三醇、14α-甲基丁酰-8-顺白术三醇、14α-甲基丁酰-8-反白术三醇[5]、白术内酰胺(atratylenolactam)、蒲公英萜醇乙酸酯(taraxerylacetate)、杜松脑(junipercomphor)、棕榈酸、β-香树紊乙酸酯、γ-谷甾醇、β-谷甾醇、γ-菠甾醇。
白术里还含有谷氨酸等14种氨基酸及树脂、维生素A等多种物质。
2 药理作用白术是最常用的补气药,具有补脾益气、燥湿利水、固表止汗的功效,近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白术具有免疫调节、利尿、抗肿瘤、抗菌消炎、降糖、抗衰老等作用,对神经系统、消化道、子宫平滑肌也有一定作用,还能调节免疫功能。
2.1 抗衰老作用白术能显著提高12月龄以上小鼠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抑制小鼠脑单胺氧化酶B的活性。
白术可对抗红细胞自氧化溶血,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具有抗衰老作用。
白术水煎液可显著提高老年小鼠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显著降低红细胞中丙二醛水平[6]。
2.2 免疫调节作用/Ts比值,纠正T细胞亚群分布紊乱状态,可使IL一2水平显著白术使TH细胞明显增加,提高TH提高,并能增加T淋巴细胞表面IL一2R的表达,这可能是白术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之一。
从白术中提取的一种多糖组分PAM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能单独激活或协同ConA/PHA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并能明显提高IL一2分泌的水平,此调节作用与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相关。
白术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对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促进细胞免疫功能,且明显增高血清IG,有健脾胃、壮身体和提高机体抗病能力[7]。
2.3 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周海虹等[8]研究表明,白术醇提取液和醚提取液未孕小鼠离体子宫的自发收缩及对催产素、益母草引起的子宫兴奋性收缩均呈显著抑制作用,并随给药量增加而抑制作用增强;前者作用较强,还能完全对抗催产素引起豚鼠在体怀孕子宫的紧张性收缩,后者作用较弱。
此结果与传统应用白术安胎,治疗胎动不安的作用相符合,推测其安胎成分可能主要是其脂溶性成分。
鉴于怀孕子宫对白术两种提取液的反应比未孕子宫更为敏感,安胎作用还可能与体内孕激素水平有关。
2.4 抗肿瘤作用白术有降低肿瘤细胞的增殖率及瘤组织的侵袭性,提高机体抗肿瘤反应能力及对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白术对小鼠S180实体瘤有明显的抑瘤作用。
有报道白术提取液的抗肿瘤作用是激活肿瘤免疫而非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而白术挥发油体外对区氏腹水瘤细胞却有直接杀灭作用,还可通过提高巨噬细胞的活性,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2.5 降糖作用白术有加速体内葡萄糖代谢和阻止肝糖元分解的活性,其主要成分atracton A对四氧嘧啶诱发的高血糖小鼠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β桉叶油醇能增强因可选择性地阻断神经肌肉接头而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作用。
2.6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白术对植物神经系统有双向调节作用,可通过调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治疗脾虚病人类似消化道功能紊乱的有关诸症,从而达到补脾的目的。
白术主要成分β桉叶油醇兼有布比卡因和氯丙嗪具有的类似苯环利定(phencylidine)的降低骨骼肌乙酰胆碱受体敏感性的作用,并对琥珀酰胆碱引起的烟碱受体持续的除极有相乘的作用;苍术醇对平滑肌以抗胆碱作用为主,兼有Ca2+拮抗作用,二者使白术具有镇痛作用,后者更与白术健胃的作用密切相关。
2.7 对消化道的作用白术对胃底肌条有较强的兴奋作用,大剂量可促进胃肠推进运动。
进一步发现,白术对胃肠功能紊乱的治疗作用主要通过M受体介导,与α受体有关。
白术对胃酸分泌亢进型溃疡无效,但对应激性胃溃疡有很强的预防效果,其机制是缓和应激状态下引起的全身性机能低下,其活性成分为苍术酮,具有类似ACTH的作用。
大剂量白术水煎剂能促进小鼠的胃肠推动运动。
白术挥发油抑制肠管的的作用较强,拈抗ACh的作用稍弱;杜松脑拮抗ACh的作用较强,抑制肠管自发自发运动及拮抗BaCl2的作用相对较弱。
运动及拮抗BaCl22.8 对代谢活化酶的抑制作用为了弥补原核生物短期试验揭示诱变抑制不足,建立体外培养哺乳类V79细胞微核抑制试验,以揭示真正的诱变抑制剂。
实验证明,白术水提液1.25、5g/L可诱发V79细胞微的形成(P<0.05),推测其可能对代谢活化酶系有抑制作用,有待进一步证实[9]。
3 成分检测目前对白术的质量检测主要集中在对其挥发油成分的研究上,通常是以苍术酮、白术内酯I、白术内酯Ⅲ为指标,进行质量控制。
文献报道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薄层扫描测定白术中苍术酮的量,采用HPLC法测定了白术内酯I、Ⅲ的量;以及单扫描示波极谱法测定白术中羟基苍术内酯的量。
另外陈柳蓉等[10]用苯酚一硫酸法对各种白术炮制品中水溶性糖及还原糖进行了测定。
在对白术的指纹图谱研究方面,仍然主要集中在其挥发油成分上。
通常使用GC—MS或LC—MS对白术挥发油成分进行成分分离和鉴定、炮制前后成分的比较以及不同提取方法的成分比较。
薄层色谱检测白术,多数采用乙醚、石油醚、正己烷等低级性有机溶剂提取,用石油醚一醋酸乙酯(显色剂为10%香草醛硫酸溶液)和环己烷一氯仿一醋酸乙酯(显色剂为l0%硫酸乙醇溶液)等作为展开系统。
4 白术的炮制研究4.1 白术片取药材水浸12h,润20h,切成2~3mm的厚片,在恒温箱内干燥,温度控制在50℃左右。
于后,可进行其他炮制。
4.2 焦白术取净自术片放人锅内,用大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内部焦黄色,具焦香气即可,如有火星时可喷洒适量清水。
4.3 麸炒白术先将锅用火加热,均匀撒入定量的麦麸皮,待麦麸皮焦化起浓烟时,随即倒入生白术片,急速翻炒至药物表面老黄色、内部黄棕色,有香气时即取出。
麸炒白术有效成分的量有所增加,尤其内酯类成分增加较多,因此炮制白术以麸炒为佳[11]。
4.4 土炒白术将陈壁土置于锅内,用中火炒至灵活状态,随即加入白术片,急速翻炒至挂土色,有土香气时取出。
有些地方以红砖细粉炒制白术代替土炒白术,其炮制品颜色红艳,色泽均匀,但是红砖烧制时应用工业煤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物质,如磷、硫等,因此此法不应使用。
4.5 米泔水漂白术取净白术片用清水浸泡漂2d,去掉酱油色的水,再用米泔水漂1d至白色,取出晒干即得。
4.6 白术炭取干净白术片置炒药锅中,用武火加热,急速翻炒至外部黑色,内部老黄色为度。
有火星喷淋适量清水,取出摊凉。
4.7 蒸白术取净白术于蒸锅内,白术上加适量米,加盖,用文火蒸8h至白术外呈黑色内棕色,米熟透即取出摊晾。
5 炮制对白术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影响5.1 炮制对白术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表明白术经炮制后挥发油的量有所下降,其组分也有所减少[12],白术经麸炒炮制后成分有所增加,尤其是内酯类成分、还原糖量增多,而水溶性糖有所减少[10]。
5.2 炮制对白术药理作用的影响就炮制而言,传统上认为生白术在临床上主要以健脾燥湿利水为主,经麸炒后增强健脾益气的作用,可能是由于麸炒后挥发油量下降,从而达到缓和“燥性”,减少对胃肠刺激性的目的,麸炒后同时也有芳香健脾胃的作用,可能与内酯类成分的量增加有关。
经研究表明生、炒白术对兔离体肠管活动均有双向调节作用,生白术较炒白术作用强些。
6 结语从20世纪80年代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白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挥发油类、内酯类、多糖类等成分,并分别进行了药理方面的研究,先后提取分离得到有苍术酮,苍术醇,杜松脑,白术内酯I、II、III、Ⅳ,双白术内酯及白术多糖等成分,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白术所含成分及其药理、炮制研究还缺乏系统性,哪一种或几种成分起主要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