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

合集下载

教育部规定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

教育部规定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

教育部规定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共中央党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各学位授予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保证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特制定《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

现将该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2014年1月29日附件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第一条为保证学位授予质量,做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博士学位论文抽检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实施,硕士学位论文抽检由各省级学位委员会组织实施;其中,军队系统学位论文抽检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组织实施。

第三条学位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范围为上一学年度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的抽检比例为10%左右,硕士学位论文的抽检比例为5%左右。

第四条博士学位论文抽检从国家图书馆直接调取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的抽取方式,由各省级学位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自行确定。

第五条按照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分别制定博士学位论文评议要素和硕士学位论文评议要素。

第六条每篇抽检的学位论文送3位同行专家进行评议,专家按照不同学位类型的要求对论文提出评议意见。

第七条3位专家中有2位以上(含2位)专家评议意见为“不合格”的学位论文,将认定为“存在问题学位论文”。

第八条3位专家中有1位专家评议意见为“不合格”的学位论文,将再送2位同行专家进行复评。

2位复评专家中有1位以上(含1位)专家评议意见为“不合格”的学位论文,将认定为“存在问题学位论文”。

第九条专家评议意见由各级抽检部门向学位授予单位反馈。

硕士学位论文抽检的专家评议意见还应同时报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

社科院一般类型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

社科院一般类型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
特聘导师对开题报告的评语(就研究生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了解情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预期成 果等方面予以评价)特聘导师签名:20 Nhomakorabea年


6/7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MBA 专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 (一般类型)
四、MBA 教育中心学籍注册情况审核意见
MBA 教育中心学籍注册情况审查意见(审核部门:MBA 教育中心学生管理部) :
(签名) :
20



五、开题报告小组组成情况
姓 组长 成员 秘书 名 职 称 所 在 单 位 本人签名
六、开题报告小组意见及评议结果
1.论文选题有无理论和实践意义;2.学生的素质和水平是否适合于本选题的研究;3.研究方案是否可 行;4.有何特色与创新之处;5.不足之处和需改进的方面。
开题报告结果(通过或不通过) : 组长(签名) : MBA 教育中心系审查意见: 20 年 月 日
2.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以及主要中外文参考文献
三、研究方案
1.主要研究内容
2/7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MBA 专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 (一般类型)
2.拟采取的研究办法(从理论支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方面进行阐述)
3.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3/7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MBA 专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 (一般类型)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MBA 专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 (一般类型)
一、开题报告人的基本情况
姓 名 系别 校内导师姓名及职称 特聘导师姓名及职位 专业
研究方向 学 号
拟定论文题目
二、论文选题的依据
1.阐明论文研究选题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1/7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MBA 专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 (一般类型)

中国社会科学论文格式

中国社会科学论文格式

中国社会科学论文格式科学论文在情报学中又称为原始论文或一次文献,而科学论文格式就是指进行论文写作时的样式要求,以及写作标准。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中国社会科学论文格式,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中国社会科学论文格式1 题目是科技论文的中心和总纲。

要求准确恰当、简明扼要、醒目规范、便于检索。

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

用小2号黑体加粗,居中。

2 署名署名表示论文作者声明对论文拥有著作权、愿意文责自负,同时便于读者与作者联系。

署名包括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

工作单位应写全称并包括所在城市名称及邮政编码,有时为进行文献分析,要求作者提供性别、出生年月、职务职称、电话号码、e-mail等信息。

用小4号宋体3 摘要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

主要内容包括:1)该项研究工作的内容、目的及其重要性。

2)所使用的实验方法。

3)总结研究成果,突出作者的新见解。

4)研究结论及其意义。

中文摘要200字左右,中文名称的“内容摘要”用小2号黑体加粗,居中,其内容另起一行用小4号宋体(1.5倍行距),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

英文“内容提要”项目名称规定为“Abstract”,用小2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居中,其内容另起一行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 字体,标点符号用英文形式。

4 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满足文献标引或检索工作的需要而从论文中萃取出的、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条目的单词、词组或术语,一般列出3~8个。

有英文摘要的论文,应在英文摘要的下方著录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的英文关键词(key words )。

中文名称的“关键词” 另起一行用小4号黑体加粗,内容用小4号黑体,一般不超过8个词,词间空一格。

英文“关键词” 另起一行,项目名称规定为“Key words”,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 字体加粗,顶格,其内容接“Key words”后空一格,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词间用分号“;”隔开。

研究生院本部学位论文答辩资格的科研成果要求

研究生院本部学位论文答辩资格的科研成果要求

研究生院(本部)学位论文答辩资格的科研成果要求前言研究生院(本部)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答辩资格的科研成果要求》(以下简称《科研成果要求》)分总则、分则和国内外期刊参考目录三部分。

总则适用于研究生院院系所有学科专业的研究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分则是各院(系)学术委员会对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等的具体量化细则;期刊参考目录是各学院(系)学术委员会认定的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期刊列表。

总则一、学位申请人在研究生院(本部)申请学位,必须满足研究生院(本部)相关学科专业的《科研成果要求》。

二、学位申请人发表(或被接收发表)的学术论文、研究成果或发明专利应是其学位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位申请人在学期间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科研成果。

三、本《科研成果要求》中规定的“学术论文”是指以学位申请人为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署名发表的研究性论文。

“研究成果”是指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为第一署名单位的研究成果;“发明专利”是指以学位申请人为排名第一或申请人排名第二(导师排名第一)的专利。

四、凡署名单位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或论文中署有导师姓名的学术论文,投稿前必须经过导师审核并同意。

五、在非“国内外学术期刊参考目录”中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其学术水平的认定由学院(系)学术委员会负责,报研究生院(本部)学位评定委员会备案。

六、研究成果和发明专利的学术水平的认定由学院(系)学术委员会负责,报研究生院(本部)学位评定委员会备案。

七、本规定的解释权和修订权属研究生院(本部)学位评定委员会。

管理学院学位论文答辩资格的科研成果要求(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为提高我院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高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水平,根据中科院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发布的学科评议组会议纪要精神,对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量化规范,特制定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学术论文量化细则及核心期刊目录。

管理学院其他学科专业暂按本规定执行。

教育部关于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

教育部关于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共中央党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各学位授予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保证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特制定《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

现将该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2014年1月29日附件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第一条为保证学位授予质量,做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博士学位论文抽检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实施,硕士学位论文抽检由各省级学位委员会组织实施;其中,军队系统学位论文抽检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组织实施。

第三条学位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范围为上一学年度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的抽检比例为10%左右,硕士学位论文的抽检比例为5%左右。

第四条博士学位论文抽检从国家图书馆直接调取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的抽取方式,由各省级学位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自行确定。

第五条按照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分别制定博士学位论文评议要素和硕士学位论文评议要素。

第六条每篇抽检的学位论文送3位同行专家进行评议,专家按照不同学位类型的要求对论文提出评议意见。

第七条 3位专家中有2位以上(含2位)专家评议意见为“不合格”的学位论文,将认定为“存在问题学位论文”。

第八条 3位专家中有1位专家评议意见为“不合格”的学位论文,将再送2位同行专家进行复评。

2位复评专家中有1位以上(含1位)专家评议意见为“不合格”的学位论文,将认定为“存在问题学位论文”。

第九条专家评议意见由各级抽检部门向学位授予单位反馈。

硕士学位论文抽检的专家评议意见还应同时报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

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论文写作要求

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论文写作要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论文写作要求一、为提高MPA学位论文质量,充分发挥论文在MPA教育中的作用,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公共管理硕士(MPA)培养方案》中对论文的要求,特制定本规范要求。

二、MPA研究生在选定导师后,应及时与导师商定论文题目,尽早开始收集和积累资料,开展调查研究。

论文写作时间一般为一个学期。

三、论文形式可以是调查报告,也可以是政策评估、案例分析、对策研究等为主体的应用型论文。

论文必须逻辑清楚,结构合理,文字通顺流畅,字数在3万字左右。

四、MPA学位论文的规范格式(一)总体要求1、论文结构学位论文分正文和辅文两部分。

论文正文是文章的主体,一般由标题、文字叙述、图表、公式和数据等部分构成。

辅文包括:封面、原创性声明、版权使用授权书、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关键词、目录、参考文献、致谢等。

2、编排顺序封面,原创性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书,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导论或前言,正文章节,参考文献,致谢。

3、总体格式(1)封面格式统一下载。

(2)正文内容用小四号宋体字,行距为1.5倍行距。

(3)正文统一、连续编页码,用小五号宋体字,排在页脚居中位置。

辅文不编页码。

(4)图表、引文等一般用小五号宋体字,具体格式见后面正文部分。

(二)具体要求与格式1、中文摘要(1)基本内容:研究意义,研究内容,预期结论,400字左右;关键词3-5个。

(2)格式:“中文摘要”四个字用三号宋体加黑,居中;具体内容用小四号宋体;“关键词”三个字用小四号宋体加黑,具体关键词一般是名词,用小四号宋体,每个关键词之间空出两个字(即四个字符)的距离,关键词位于页底端。

2、英文摘要为中文摘要的翻译,可更简明扼要。

格式同中文摘要,关键词都是名词,每个单词第一个字母大写。

英文字体用Times New Roman。

3、目录一般列两级目录,后附规范的页码号。

格式:“目录”二字居中排,用三号宋体字加黑。

目录内容用小四号宋体字,每一级目录后退两个个字(即四个字符)。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要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要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论文基本要求(2011年12月制定)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参考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和相关出版标准、出版物体例规范等,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一般要求一、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表明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了创造性的成果。

硕士学位论文表明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二、学位论文应在完成开题报告的基础上撰写;内容完整准确,理论性和系统性强,阐述精炼严密,写作规范,文字流畅,相关参考文献丰富;在导师指导下由学位申请人独立完成;无学术不端行为。

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着眼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本学科的前沿问题,一般在10万字左右。

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本学科的发展状况,一般在3万字左右。

三、学位论文一律用中文撰写,用计算机编辑。

除古汉语研究中涉及的古文字和参考文献中引用的外文文献之外,均采用国家正式公布实施的简化汉字和法定的计量单位。

如确有需要,也可用规范繁体字,但前后文应统一,避免繁简混杂和因转换产生的错误。

第二部分结构要求一、结构。

一般依次包括三个部分十一个方面:(一)前置:封面、原创性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书、中英文摘要、中文目录,(二)主体:绪论(引言、导论或前言)、正文、结论、中外文参考文献,(三)附录:附录、后记(含致谢)、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适用于博士学位论文)。

二、封面。

从我院外网下载,其格式和字体不要变动,只改写与己相关的信息。

学位论文提交规定

学位论文提交规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关于收集、保存和使用学位论文的暂行管理办法经2006年11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办公会决定,我院自2006年起建立并实行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电子版与印刷本同时呈缴制度。

为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以及其学位论文在学校范围内的合理使用,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和教育部“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特颁布本办法。

一、论文采集对象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授予学位的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均须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提交学位论文。

二、提交内容及数量1. 印刷本学位论文由学位办负责采集。

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博士生向学位办提交全文印刷本论文4本,硕士生向学位办提交全文印刷本论文3本。

提交的博士学位论文分别保存在国家图书馆、社科院图书馆、我院档案室和我院图书馆。

硕士学位论文保存在国家图书馆、社科院图书馆和我院图书馆。

2. 电子版学位论文由图书馆负责采集。

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将学位论文电子版提交给我院图书馆。

三、提交论文的版式要求与提交方式1.论文印刷版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印制规格的规定》要求的规范格式装订成册。

提交人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论文印刷版送交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然后集中送至各收藏地点。

2.论文电子版所提交的电子版论文必须与印刷版论文完全一致,包括封面、正文、中英文摘要、关键词、目录及参考文献等,且编排顺序也保持一致;通过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图书馆学位论文网上提交系统,按照规定的操作方法向图书馆提交学位论文的电子版全文;对于有特殊原因,无法使用网上提交系统的,可以在事先向图书馆说明的情况下,通过email方式提交。

学生通过网上提交系统查询提交成功后,或收到图书馆有关提交成功的电子邮件,方可办理相关手续。

四、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1. 印刷本学位论文(无密级)(1)印刷本学位论文保存在图书馆学位论文阅览室,不提供外借服务。

中国社会科学论文格式

中国社会科学论文格式

中国社会科学论文格式【篇一:中国社会科学发文格式】《投稿须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学术期刊《中国社会科学》,热诚欢迎海内外作者投寄稿件或推荐优秀作品。

为保证学术研究成果的原创性和严谨性,倡导良好的学术风气,推进学术规范建设,敬请作者赐稿时遵照如下规定:第一,所投稿件须系作者独立研究完成之作品,对他人知识产权有充分尊重,无任何违法、违纪和违反学术道德的内容。

按学术研究规范和《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的有关规定,认真核对引文、注释和文中使用的其他资料,确保引文、注释和相关资料准确无误。

如使用转引资料,应实事求是注明转引出处。

本刊采用页下注(脚注)方式,引文出处注请遵照《中国社会科学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

(详见附录)第八,本社有权对来稿做文字性修改,如因违背上述规定,而给《中国社会科学》造成不良影响,将承担全部责任,并接受编辑部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警示,这些措施包括:停发或追回稿费、书面批评、载名通报、10年内禁止本人的任何作品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等)上发表,或其他适当警示措施。

附:《中国社会科学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一、注释体例及标注位置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

注释放置于当页下(脚注)。

注释序号用①,②,③??标识,每页单独排序。

正文中的注释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时候也可能是词或词组)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

二、注释的标注格式(一)非连续出版物1.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责任方式为著时,“著”可省略,其他责任方式不可省略。

引用翻译著作时,将译者作为第二责任者置于文献题名之后。

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等经典著作应使用最新版本。

示例:赵景深:《文坛忆旧》,上海:北新书局,1948年,第43页。

谢兴尧整理:《荣庆日记》,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175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论文等级评定暂行规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论文等级评定暂行规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论文等级评定暂行规定(2009年7月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办公会议通过修订)
为促进我院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应对通过答辩的学位论文作出等级评定。

一、博士学位论文的等级评定
(一)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确定博士学位论文的等级
(二)答辩委员会委员表决博士学位论文等级的原则
以“选题意义、文献综述、创新性、写作规范”四个基本要素(见《博士学位论文等级评价表决票》)的等级评定为基础,总体评价确定博士学位论文的不同等级:优秀、良好、合格。

在上述四个基本要素评价中至少有三个要素均为“优秀”时,才可在总体评价中确认该论文为“优秀”。

(三)答辩委员会评定博士学位论文等级的原则
1.《博士学位论文等级评价表决票》总体评价栏中均为“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评定为“优秀”;
2.《博士学位论文等级评价表决票》总体评价栏中有过半数“合格”的博士学位论文,评定为“合格”;
3.《博士学位论文等级评价表决票》总体评价栏中非上述两种情况的博士学位论文,评定为“良好”。

二、硕士学位论文的等级评定
采取现场讨论的方式确定硕士学位论文的不同等级:优秀、良好、合格。

三、学位论文等级评定结果的书面体现
学位论文等级评定结果,应写入答辩委员会决议中,并在“学位论文答辩报告书”的相应栏目作标记。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权力配置的基本原则及其判断标准——以检察机关的权力配置为例吕升运导师姓名及职称:冀祥德教授系别:法学系专业:法律硕士(法学)研究方向:刑事诉讼法学2011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书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论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完全了解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关于收集、保存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并提供目录检索与校内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年月日权力配置的基本原则及其判断标准——以检察机关的权力配置为例【文章摘要】在进行权力配置的过程中,立法者应高度关注其所配置的权力能否公正、高效与节约地运行。

本文旨在将公正、高效与节约这三项宏大而又抽象的原则予以技术化的转换,使之成为具有极强可操作性的细化标准。

同时,为了协调彼此之间的冲突,本文也试图在这三大原则之间找到一个理性的位阶关系。

并且,本文以检察机关为例,运用上述理论对其权力的配置进行了全面的检讨和重构,以期能够找到一种能够全面体现和贯彻这三大原则的权力配置方案。

【关键字】权力配置公正高效节约位阶Basic Principles and Their Judgment Standards of Power Allocation ——Taking the case of procuratorial organs’ power allocationAbstracts: In the process of power allocation,legislators should pay high attention to weather the power who allocated could run in a impartial, efficient and low-cost way. The article aims at transforming these three principles from something grand and abstract into concrete and operable slendering standards. Meanwhile, in order to coordinate the conflicts among the three principles, the author trys to find out a clear and rational status relationship, which establishs the priorites.Furthermore, take procuratorial organs for example,based on the aboving theories, the article comprehensively reviews and reconstructs the power allocation of China’s procuratorial organs so that we could find a solution fully reflecting and implementing three principles.key words: power allocation, justice, efficiency, low cost, status relationship.目录一、权力配置须遵循三大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社会科学论文格式

中国社会科学论文格式

中国社会科学论文格式【篇一:中国社会科学发文格式】《投稿须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学术期刊《中国社会科学》,热诚欢迎海内外作者投寄稿件或推荐优秀作品。

为保证学术研究成果的原创性和严谨性,倡导良好的学术风气,推进学术规范建设,敬请作者赐稿时遵照如下规定:第一,所投稿件须系作者独立研究完成之作品,对他人知识产权有充分尊重,无任何违法、违纪和违反学术道德的内容。

按学术研究规范和《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的有关规定,认真核对引文、注释和文中使用的其他资料,确保引文、注释和相关资料准确无误。

如使用转引资料,应实事求是注明转引出处。

本刊采用页下注(脚注)方式,引文出处注请遵照《中国社会科学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

(详见附录)第八,本社有权对来稿做文字性修改,如因违背上述规定,而给《中国社会科学》造成不良影响,将承担全部责任,并接受编辑部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警示,这些措施包括:停发或追回稿费、书面批评、载名通报、10年内禁止本人的任何作品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等)上发表,或其他适当警示措施。

附:《中国社会科学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一、注释体例及标注位置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

注释放置于当页下(脚注)。

注释序号用①,②,③??标识,每页单独排序。

正文中的注释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时候也可能是词或词组)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

二、注释的标注格式(一)非连续出版物1.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责任方式为著时,“著”可省略,其他责任方式不可省略。

引用翻译著作时,将译者作为第二责任者置于文献题名之后。

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等经典著作应使用最新版本。

示例:赵景深:《文坛忆旧》,上海:北新书局,1948年,第43页。

谢兴尧整理:《荣庆日记》,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175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手册
学号
姓名
类别
领域
培养单位
校内导师
校外导师
西南大学研究生院制
年月日填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手册填写说明
一、研究生专业实践计划应由校内指导教师与校外导师按照本专业(领域)实践要求,结合研究生本人的特点,全面考虑,合理安排,制订其专业实践计划,对实践内容、目的和进度做出计划和安排。

二、实践计划一旦确定应认真遵照执行,无特殊原因,原则上不予更改。

因特殊情况确需更改者,经导师和学院同意后方能执行。

硕士生按制订的实践计划进行训练学习,考核合格后,方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三、认真专业实践总结报告撰写,要求不低于3000字。

四、专业实践手册一律用A4纸正反面打印,由培养单位留存并检查执行情况。

一、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计划表
二、西南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总结报告
三、西南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考核评价表。

JM专业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JM专业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律硕士(JM)专业学位论文格式要求(参照国家标准局发布的有关规定〈GB 7713-87、GB 7714-87〉)2011年3月8日修订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科研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是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的主要依据,也是社会重要的文献资料。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规范化,提高写作质量,便利信息系统的收集、存储、处理、加工、检索、利用、交流、传播。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转发<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规范>的通知》(学位办【2006】39号)文件精神,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中关于学位论文的要求,同时参照国家有关标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办对学位论文的具体要求,特制定本要求。

一、封面(从“学位管理”的“法律专业学位”处下载)硕士学位论文封面统一使用淡蓝色纹纸。

论文题目:应简明扼要地概括和反映出论文的核心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如本论文为国家自然基金等资助项目可在题目下一行居中注明)。

导师姓名及职称:填写导师姓名,后附导师职称“教授”、“研究员”等,一般只写一名指导教师。

二、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书(从“学位信息”的“法律专业学位”处下载)所有装订完成的论文,必须在封面之后的第一页装订有“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书”,并确认完成签名(必须手签)和填写日期。

三、摘要中文及英文论文摘要各一份(各1页为宜,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内容一致),简述论文主体内容和结论以及论文的学术创新点,即到底提出和解决了什么问题。

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的字数在800~1000之间。

“摘要”和“Abstract”居中加黑。

四、关键词为便于论文检索,需要根据论文列出一定数量的关键词,一般3~5个词,并对应英文。

每个关键词之间要空二个字符。

“关键词”和“Keywords”字体加黑。

五、目录包含论文各组成部分的标题及页码。

六、正文一般包括序论、本论和结论三大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II
Based on a situated field study, the present thesis devotes to epic textualization from indigenous oral epic tradition of the Miao people in southwest of Guizhou province, known as seib gangx neel in local Miao dialect. It consists of four sections: introduction, a performance‐centered report of fieldwork, a performance‐centered record of seib gangx neel, and conclusion. There are 22 pictures and tables as illustrations, bibliography, and excerpts of fieldwork journal as appendices.
下编 作为田野记录(record),这部分首先对苗文誊写、迻译规则、施秉地区的苗族语言系属 和方言差异加以说明。其余的篇幅则致力于呈现田野过程中采录的口头演述苗族古歌《瑟岗 来》 (拍摄总时间约为 90 分钟),完成了以演述事件为中心的文本制作,采取三行对译法, 按苗文誊写、汉语直译、意译进行,共 16 个叙事段落,585 行。在口头演述文本范例中, 还标记了演述的曲调,对节日语境中的演述事件进行了注解式的简要说明。
In part one,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following issues concerning the performing context of the oral epic tradition seib gangx neel among the Miao people: 1) definition of the epic as an oral genre; 2) problems of previous text‐making which placing texts of oral narratives in improperly subjectified formats; 3) textual analysis of formula; 4) forms of performances. Based on the outlined above, the author gives further interpretations of the targets and processes of the field study, explaining interactively the co‐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cribing texts and performing events in the oral epic tradition seib gangx neel. In part two, the author presents us a performance‐centered text—a transcription of an oral performance of the epic song seib gangx neel. At the very beginning of this part, there is a statement illustrating rules for transcribing the Miao Language. Based on video‐recording of 90 minutes, the transcription covers 16 paragraphs, namely 585 poetic lines in all, including the translation from the text of oral performance in bi‐linguistic representations of the Miao and the Han language, the melody, as well as connotations of performing events in context. In conclusion, the author stresses the significance for collecting living oral traditions by practicing a performance‐centered textualization through reconsidering the co‐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ing texts and cultural contexts, and generalizes problems that the thesis targets at and the possibilities for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in future.
关键词:苗族 古歌 以表演为中心 瑟岗来 文本化
I
Oral Performance and Epic Textualization:
The Miao Epic Song Seib Gangx Neel Collected from Shuangjing Village as a Case
Abstract
In introduction, the author deals mainly with follows: 1) objects of the study; 2) situated context of field study; 3) methods and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of documentation; 4) processes and targets of field study.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硕士学位论文
苗族古歌的口头演述与文本制作:
以黔东南双井村苗族歌师传唱的“瑟岗来”为个案
作 者 姓 名: 罗丹阳
导师姓名及职称:巴莫曲布嫫 教授

别:少数民族文学头传统
2007 年 5 月
论文摘要
本文由绪言、上编、下编和结论构成;作为论文阐述的补充性说明,文中附有图表 22 幅,文后附有摘选的田野日志,以及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结论 通过以演述事件为中心的文本制作实践,阐述了演述文本与古歌传承及其文化语境之间 的内在关联,强调了从事活形态口头传统田野作业的重要性,最后归总了这项研究的可能性 扩展和有待深拓的学理空间。
结合论文的写作而展开的文本制作,乃是基于“以演述为中心”的实验性学术实践。从 实地观察六位歌师口头演述的苗族古歌“瑟岗来”,到制作一个符合民俗学精神的口头文本, 笔者将田野报告(report)和田野记录(record)集合为一体,力图比较切近地呈现传统中的 苗族古歌风貌,为古歌传统的阐释提供更充分的田野证据。这项研究如果能够走向深入,就 势必要在“文本”与“文本”之间去探寻古歌传统的口头演述规律。而这也正是作者努力的 方向所在。
绪言 对研究对象苗族古歌及其文本情况和相关学术史进行了大致的梳理和阐述,说明田野研 究的时空选择,简述了文中所涉及的“以演述为中心”的文本制作理念和工作模型的理论来 源,最后交待了文本制作的工作思路和基本目标。
上编 作为田野报告(report),这部分主要围绕双井村“吃辛节”期间发生的苗族古歌“瑟岗来” (seib gangx neel)演述事件,对田野观察过程做出写实性描述。在民族志访谈的基础上, 对田野工作中遇到的下述问题进行了探讨:苗族古歌的界定、文本的整合、“歌花”与“歌骨”、 演唱形式等;进而具体阐述田野研究的过程和步骤,对苗族古歌“瑟岗来”的口头演述事件 与文本制作的关联进行了互动阐释。
II
In sum, having applied fundamental methods developed in Oral Poetics such as participatory observation and ethnographic interview, the present thesis tries to make a performance‐centered text on epic singing seib gangx neel consistent with the spirit of Folkloristics. By representing oral performance from five local singers, the author combines a field report and a performance record together in a case study, provides us with an experimental documentation for further studies of the Miao people’s oral epic tradition. Keywords: the Miao People—epic song—performance‐centered—seib gangx neel—textualiz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