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用经济学智慧解读全中国》尔雅课后题部分答案(1-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用经济学智慧解读全中国》尔雅课后题部分答案(1-4)
1.下面哪一项是关于经济学的错误解释(可以作为一种哲学体系)
2.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影响人们快乐与否的因素(供给的多少)
3.人们对自己的福利待遇具有允许其上下波动的心理预期叫做“福利刚性”(×)
4.不同群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同一事情不会有完全不同的理解(×)
5.谁提出了“权然后知轻重,学然后知不足”(马寅初)
6.下面不属于中国历史上的移民方式的是(军事移民)
7.优良的商业环境有利于吸引劳动力。

(√)
8.经济学可以在同一模型中同时讨论效率与公平的问题(×)
9.基本公共品不包括.(大学生就业)
10.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劳动力和人的再生产?(智力再生产)
11.可以通过定价机制的办法来解决公共品的配置(×)
12.基本公共品不可以按照市场规则来配置(√)
13.下面哪一项是关于宏观经济学的错误认识(国家没有宏观调控)
14.在经济学中,总量是由(宏观经济学)来完成
15.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通过机制的优化设计来促进。

(√)
16.参与制不属于政治学中的一个机制。

(√)
17.下面哪一项是关于威廉·佩蒂的错误描述?(是法国的经济学家)
18.除开资本和技术进步,农业的基本生产要素只有(劳动和土地)
19.下列哪一项是关于中国社会转型的错误说法?(19世纪中期中国的民生指标直线上升)
20.制度变迁是一个国家的体制转型强调更多的。

(√)
21.下面哪一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一批仁人志士主张的“实业救国”的起点?(军械工业)
22.下面哪一个历史阶段是中国第一次转型中被称为“过渡期”的?(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
23.没有改革是传统集权计划体制下的国家没有开放的原因。

(√)
24.只有内债,没有外债是1966年中国对外宣称的内容。

(×)
25.下面哪一项是对“科学和民主”的错误解读?(制度上层建筑范畴之内的)
26.孙中山时期民国政府承载的三大使命包括(国家治理、文化建构、工业化)
27.借助于节制资本来发展工业化是《治国方略》中提出的观点。

(√)
28.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而且予以很好地实践。

(×)
29.经济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现象)是逆选择
30.下面哪一项是关于中国第二次社会转型中的工业化的正确描述?(以上都对)
31.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中国进行二次改革的原因?(资源配置领域中有严格的绩效考核)
32.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社会转型的核心价值体系是集体主义。

(√)
33.下面哪一项是1992年以后经济增长率总体稳步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央和地方实行分税制)
34.哪年以后,中国开始使用三次产业的指标?(1985)
35.1978年中国的制造业因为改革开放呈迅猛的态势发展(×)
36.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1981年国有企业中的两权分离(√)
37.下面哪一项是对关于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情况的错误分析?(城市劳动力数量变化不大)
38.哪一年开始中国农民外出打工?(1984)
39.必须从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入手考虑保护资源环境。

(√)
40.增值税的税基是经济增长(√)
41.哪种现象表现为一定时期社会的发展不是由资源最富集的地区和人群决定,而是最不足的一部分人决定?(木桶效应)
42.在统计城市化率时,所谓广义城市人口中的(流动而不常住的人口)是不被包含在内的。

43.城市人口占社会总人口的比重叫做城市化率(√)
44.哪一个文明派生出来了“未富先老”的现象?(后工业文明)
45.通过哪个途径,后工业文明的消费方式、审美态度进入了中国的社会结构?(商品货币交往和国际化)
46.下面哪一项是经济学中的关注点?(相对量)
47.公民社会的全面建构是中国的第四次社会转型。

(√)
48.社会转型中的矛盾的引发因素多来源于(经济社会结构变动中观念的差异)。

49.sufficinecy information代表的每个人都会具备的两种信息中的哪一种?(充分信息)
50.“功利主义”在经济学的世界中是个贬义的词。

(×)
51.追求最大化利润是市场经济下派生出来的个人。

(×)
52.市场经济的哪一项原则是每一个微观的个体自立的同时不损害别人?(权利均衡原则)
53.下列哪一项是关于选择的错误理解?(选择,对一个有效的选择来说,其必须具有非唯一性)
54.关于机会成本,说法正确的是(除了可称为双选性成本都对)。

55.不是每个人都会做到最大限度的完备信息。

(√)
56.谁最早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孔子)
57.(儒家)强调的非利性是中国传统社会普遍尊崇的价值哲学。

58.“义”在道家认为是指人与人之间在世俗生活中所应恪守的基本准则。

(×)
59.处理人和人之间、人和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准绳是礼。

(√)
60.西方提出了什么理论来解释权利的划分为何重要这一问题?(交易费用)
61.社会主义的精髓是集体主义。

(√)
62.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是人具有两种生产力。

(√)
63.公权利的拥有者和公民之间处于一种(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关系。

64.谁提出“欧洲中世纪城堡是被价值规律所摧毁”?(马克思)
65.中国传统的文化结构在吸收国外先进文明成果的过程中自然的解体了。

(√)
66.中国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市场化运行所需要的商业伦理体系。

(√)
67.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公共资源配置包含的四方面?(谁来配置)
68.下面哪一项是导致企业消失的最本质因素?(违背了商业社会不可或缺的契约精神)
69.各个国家基本公共品的配置都是由政府来主导的。

(√)
70.价格调节机制可以解决商品市场中的买卖关系。

(√)
71.基本公共设施不包括(基本医疗)。

72.人与人差别的一个最基本原因人生起点上的差异。

(√)
73.基本健康权不属于基本人权。

(×)
74.下面哪一项是中国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重点所在?(以上都正确)
75.下面哪一项是关于佩蒂-克拉克定理的错误说法?(等量的要素在不同产业当中获得的报酬相差不大)
76.如何约束公共品配置主体的行为不属于制度建设的问题(×)
77.中国的人口和劳动力的双向度流动是由资本与企业的区域分布导致的。

(×)
78.下面哪一项是毛泽东认为的中国的最根本问题?(农民的问题)
79.哪一年颁布了《土地改革法大纲》?(1950)
80.权利与权利之间的(契约)关系叫做自由。

81.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的结构变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从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变迁看出。

(√)
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