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文物古迹

合集下载

福建福州市旅游景点

福建福州市旅游景点

福建福州市旅游景点
福州市旅游景点
一、五四广场:
五四广场位于福州市中心地区,是福州历史上最大的广场之一,也是福州最热闹的娱乐场所。

广场中有著名的鼓浪屿唱片、李香兰故居、淘金轮海洋公园、水门商务区等景点。

充满了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成为福州市的一个文化地标。

二、福州博物馆:
福州博物馆坐落在福州市著名的五四广场中,是集藏品展览、文物研究、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机构。

博物馆拥有10000余件文物藏品横跨六千余年的历史时期,是研究福建及全国文物的最佳实物场所。

三、莆田城堡:
莆田城堡是一座经历了五百多年历史的城堡,位于福建莆田市西湖附近,是一座典型的清代军事防御工事,也是一座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古建筑。

城堡由边城和主城等组成,外形独特,覆盖着中国古代宫殿式建筑特点,是观赏福州古迹的好去处。

四、鼓浪屿:
鼓浪屿是福建省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位于福州市湖门口,是一个充满热情和浪漫的海岛。

鼓浪屿拥有浩瀚碧海、洁白沙滩、古朴古色、千姿百态的礁石和令人印象深刻的新中式建筑,是集休闲度假、文化旅游和体验式观光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福州旅游景点

福州旅游景点

福州旅游景点
福州是中国福建省的首府和最大城市,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名城。

福州有很多非常美丽的旅游景点,令人流连忘返。

福州的三大名胜古迹是福州古城、福州地标性古城国山孔庙和它们之间的龙潭公园。

福州古城位于福州市的中心地带,从古代发展至今,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融合了南北两种传统文化特色,是福州一座最具有名声的古城,多年来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福州地标性古城国山孔庙是福建省最著名的古建筑群,非常具有历史文化大众认可性,长期以来一直是孔子文化的传播和宣扬的重要场所,每年有着大量的游客参观仪式。

此外,连接福州古城和国山孔庙的龙潭公园也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游览景点,把两大古城联系起来,拥有着美丽的景色,是一个绝佳的地方。

福州有许多古老的庙宇,比较著名的有南普陀寺、南湖庙宇群、贝阙庙宇群、湖西古佛寺、湖西灵澄寺、湖上王庙、双山塔等,都是福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每一处都可以感受到悠久的历史气息。

此外,福州还有一些非常具有特色的自然景色,也是游客必去的景点。

罗源大桥位于福州与东部副省罗源之间,这座大桥是福建省最大的桥梁,桥上还有一条观光步行道,可以近距离欣赏到桥上的景色,比如湄洲岛上的旁白山,以及西部的朱家尖等。

福州的西湖也是不可多得的景点,里面有许多奇特的建筑和植物,还有一些丰富多彩的游乐设施,令人叹为观止。

另外,福州的文化活动也十分丰富,比如“海上灯会”和“朱家尖灯会”,都是福州非常著名的文化盛宴,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福州真是一个旅游胜地,有很多美丽的自然风景和珍贵的历史遗迹,可以让人留恋不已。

如果您还没有去过福州,就赶紧来一次吧,你会收获非凡的视觉盛宴和无限的感动。

福州冶山古迹简介

福州冶山古迹简介

福州冶山古迹简介福州冶山古迹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是一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旅游景点。

冶山古迹是福州市的一个重要文化遗址,也是福州的象征之一。

冶山古迹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当时这里是福州城的西城门所在地。

古代城门已不存,但仍能看到保存完好的城墙遗址。

城墙由明代的石块垒砌而成,高约6米,长约2.5公里,呈“凹”字型环绕着冶山古迹。

城墙上有鳌山门、望海楼、青石桥等建筑,展示了古代的城防体系和建筑工艺。

冶山古迹的主要景点有鳌山门、望海楼、冶山塔等。

鳌山门是明代的一座城门,建于明嘉靖年间,是冶山古迹的入口。

望海楼是一座三层砖木结构的建筑,是古代冶山的标志性建筑。

楼顶可以俯瞰到福州市区的美景,尤其是夜晚的灯光,令人陶醉。

冶山塔是福州地区现存较早的砖塔之一,建于唐代。

塔身呈八角形,高约16米,保存完好,是福州市的重要历史遗迹之一。

冶山古迹内还有一些古井、古树等,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城市生活的机会。

古井是古代居民取水的场所,现在虽然已经不再使用,但仍然保留着古时的风貌。

古树是冶山古迹的绿色装饰,有的树龄已经超过百年,给人一种沧桑和厚重的感觉。

在这里漫步,仿佛回到了古代的福州城。

冶山古迹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是一处文化艺术的宝库。

这里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音乐会、戏曲表演等。

游客可以欣赏到不同地区的传统音乐和戏曲,体验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冶山古迹周围还有一些特色餐饮店和小吃摊,供游客品尝福州的传统美食。

比如,福州小吃中的“鼎边糊”、“肉燕”等,都是不可错过的美味。

福州冶山古迹是一处值得游览的旅游景点。

这里既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又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传统文化的艺术表演。

无论是历史爱好者、文化追求者还是美食爱好者,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来福州旅游的朋友们,不妨来冶山古迹感受一下这座城市的魅力。

福州白塔的介绍

福州白塔的介绍

福州白塔的介绍福州白塔是福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福州城内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它位于福州市鼓楼区白塔岭上,是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白塔建于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历经数百年的历史风雨,如今仍然屹立在福州市的市中心地带,成为福州市的地标性建筑,被誉为“福州城市之冠”。

一、历史沿革福州白塔建于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当时是为了抗击倭寇而兴建。

在明朝宣德年间(1426年至1435年)进行过重修,随后在清朝康熙年间(1662年至1722年)再次进行了修缮,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在历经战火洗礼和自然风雨的侵袭之后,白塔曾多次被毁坏,但每一次都始终得到重修和保护。

二、建筑特色福州白塔高约三十四米,为砖木结构的八角形建筑,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

塔基为石质方形,上部为砖砌建筑,塔身上设有攀爬的石阶,八面墙壁上有雕刻精美的佛像、神兽、草花等图案,反映了当时的建筑艺术和雕刻技艺。

塔刹部分为铜制,上面镶嵌着数十块汉白玉板,塔刹顶端为一尊铜制宝相花轮,非常精美。

三、文化价值福州白塔作为福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不仅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是福州市内最古老的建筑之一,见证了福州城市的发展历程。

塔内保存有大量的佛教文化资料,其中包括佛像、佛经、佛塔等,为研究福州佛教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四、现代变化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建设的发展,福州白塔所在的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在的白塔岭已经不再是一片荒山蛮地,而是一座现代化的公园,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美丽的风景和观赏白塔的壮丽景象。

此外,福州白塔也成为了福州市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和游览。

总之,福州白塔是福州市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还是福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无论是从历史、文化、艺术还是旅游的角度来看,福州白塔都值得人们珍视和保护。

在未来的发展中,相信它会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福州市的文化和旅游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坊七巷的遗产类别

三坊七巷的遗产类别

三坊七巷的遗产类别
三坊七巷是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的著名古老街区,它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遗产类别的角度来看,三坊七巷可以被归类为文化遗产和历史遗产。

首先,三坊七巷作为文化遗产,展现了中国传统的街区布局和建筑风格。

这里保存了大量具有历史价值的传统建筑,包括明清时期的宅院、庙宇和官署等,这些建筑不仅在结构上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作为历史遗产,三坊七巷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这里曾是福州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保存了大量古老的街巷、石板路、古井等历史遗迹,这些遗迹见证了福州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和社会变迁具有重要价值。

除此之外,三坊七巷还代表了中国传统社会的街区文化和生活方式,这里的民居、宗祠、庙宇等建筑,以及传统手工艺品、民间工艺等文化元素,都展现了中国古代城市居民的生活状态和文化风
貌,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三坊七巷作为中国福州市的著名古老街区,其遗产类别涵盖了文化遗产和历史遗产两个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福州十大古厝介绍

福州十大古厝介绍

福州十大古厝介绍福州十大古厝包括:1.闽王祠:全称是忠懿闽王祠,位于福州市庆城路上,原是五代闽国国王王审知的故居。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奉旨重建后,改称闽王祠,后于清末及民初重修。

2.开元寺:全称是怀安开元寺,是福州现存最古老的佛寺之一,今坐落于福州市鼓楼区鼓东路,而当年门口这条路因寺得名“开元路”,寺则位于芝山上。

寺内有两大观。

一是中国佛教史与刻经史上影响重大的《毗卢大藏经》。

它是在福州完成雕刻印刷工程的,又是我国最早私刻的藏经,因此又称作《福州开元寺本》,由此足见宋时福州雕版印刷水平之高。

二是辟支佛即铁佛,铁佛外贴金箔,颇具唐代风格,也是镇寺之宝。

开元寺因此别称铁佛寺。

3.林文忠公祠:又称林则徐纪念馆,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创建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4.马江昭忠祠:用于纪念在马江海战中壮烈殉国的福建水师官兵。

5.严复故居:是清光绪年间复园主人所建,严复在此度过了青少年时代。

6.冰心故居: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中的郎官巷西侧,是一座典型的民国时期建筑。

7.二梅书屋:坐落于鼓岭宦溪镇宜夏村五柱厝的“二梅书屋”,为林纾中举后回乡修建的书斋。

8.萨镇冰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杨桥路86号。

建于清道光年间,为清末民国初典型的福州“三坊七巷”传统建筑。

9.郭柏荫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楼区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光禄坊,是一座保留较为完好的清代建筑群。

10.陈绍宽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杨桥路衣锦坊,坐北朝南,四面围墙。

前墙及左右两侧墙均为高耸的青砖砌筑。

此外,还有罗源陈太尉宫、长乐玉田书舍、永泰青石寨、连江贵安吴氏后门田庄厝等也是福州十大古厝的一部分。

这些古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福州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

鼓山胜迹介绍

鼓山胜迹介绍

鼓山胜迹介绍
鼓山为福州五大名山之一,位于福州市区东北部,西邻闽江,东与鼓山相望。

山峰峻拔,群峰叠翠,因山势如鼓而得名。

鼓山
文物古迹众多,风光秀丽,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象征。

鼓山又名“鼓岭”、“鼓峰”,为福州市区最高峰,海拔381米。

唐代时为闽王王审知的“避暑胜地”,名为“东院”,北宋时
改为“西院”。

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建寺于山顶上。

明、清
两代先后建有大雄宝殿、观音阁、弥勒殿、五佛殿等。

宋以后,
古刹已废,只有摩崖石刻、摩崖造像等古迹尚存。

鼓山山势险峻,林荫蔽日,景色清幽。

主峰南麓的龙头岩上
有摩崖石刻28处、历代碑刻40多处;山腰的千佛岩上有“万佛
朝阳”的摩崖石刻;在山顶还建有福风亭、鼓山寺等古迹。

其中
最著名的是鼓山大悲阁内的石刻造像。

大佛高7米多,造型生动
逼真,有“东土大佛”之称。

—— 1 —1 —。

福建博物馆镇馆之宝介绍

福建博物馆镇馆之宝介绍

福建博物馆镇馆之宝介绍
福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包括以下几件:
1.德化窑何朝宗瓷塑观音立像:这是明朝时期的文物,为国家一级文物。

该立像工艺精湛,比例准确,既端庄肃穆,又平易近人,富有人情味。

何朝宗作品传世较少,这件观音立像款纪明晰,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2.宋定窑白釉划莲花纹大碗:这是宋代时期的文物,为国家一级文物。

这件大碗解放前原藏于刘勇业家,之后被刘家带到上海,1962年卖给福建省文物总店,再后来入藏福建博物院。

现为该院的镇院之宝之一。

3.宋建窑黑釉瓷盏:这是宋代时期的文物,为国家一级文物。

盏是建窑烧制的黑釉瓷器的统称,以造型和釉色作为主要特征。

这件藏品为国家一级文物,是福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4.褐色罗印花褶裥裙:这是南宋时期的文物,为国家一级文物。

这件褐色罗印花褶裥裙质地透明轻薄,织制技艺高超,为国内宋代出土织物所少见,非常珍贵。

5.五代闽王延翰铜鎏金狮子炉:这是五代十国时期的文物,为国家一级文物。

这件狮子炉整体铸工精致,构思巧妙,为五代闽国有铭文铸器之孤件。

此外,福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还有元代青花瓷等。

这些珍贵的文物是福建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见证,也是福建博物馆的珍贵收藏。

甲秀楼城南胜迹的简介

甲秀楼城南胜迹的简介

甲秀楼城南胜迹的简介
甲秀楼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的城南胜迹地区,是福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瑰宝。

它是福州古城南部重要的文化遗址,历史悠久,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人文价值。

甲秀楼建于宋代,原为一座私家园林,后经多次扩建和修缮,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甲秀楼由多个亭台楼阁和庭院组成,整体呈现出典型的江南江北风格。

园内池塘、花木、假山、回廊、彩楼等景观精美优美,构成了迷人的园林景色。

甲秀楼建筑造型优雅独特,具有浓郁的文化内涵。

楼内有丰富的文物古迹和珍贵的艺术品,其中最著名的是三山五园的石雕。

这些石雕集中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福州地方特色,被誉为“福州石艺的瑰宝”。

甲秀楼也是福州市的文化活动中心之一,经常举办各种展览、演出、庆典和文化交流活动。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甲秀楼还会举办盛大的庙会,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观赏和参与。

这是福州最具特色和规模最大的民俗活动之一,也是人们感受福建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除了其文化和历史价值,甲秀楼还具有教育和指导意义。

作为一座具有几百年历史的建筑,它见证了福州的发展和变迁,并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承。

对于当地居民而言,甲秀楼是一座重要的精神家园,承载着他们对于家乡的热爱和认同。

总的来说,甲秀楼城南胜迹是一处具有悠久历史、独特建筑和丰富文化内涵的景点。

它不仅是福州市的地标之一,也是一座重要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

无论是追寻历史文化、欣赏园林建筑还是感受民俗风情,甲秀楼都是福州不可或缺的旅游景点之一。

这里充满着古老而又生机勃勃的气息,是游客们领略福建传统文化的绝佳去处。

福州状元岭文昌阁简介

福州状元岭文昌阁简介

福州状元岭文昌阁简介
福州状元岭,位于福州仓山区城门镇,占地约一万平方米,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重修。

因状如龙头而得名。

状元岭前有石阶和石台,有状元井、状元亭、状元桥、状元墓、文昌阁等古迹。

文昌阁是为纪念宋状元杨光辅而建。

据《闽书》载,宋绍兴八年(1138),福建提点刑狱张邦昌任宰相时,将文天祥(字正臣)和张世杰(字全之)的故事写在一块长约一丈,宽约三尺的石碑上。

两位状元因此而名垂青史。

状元墓位于状元岭半山腰中。

墓前有两块石碑,其中一块碑文是:“宋建炎四年(1129)七月丙午,太学生杨光辅、国子监丞陈藻、吏部侍郎李纲、户部侍郎陆贽、翰林待诏张世杰等人,于此墓前题。

”另一块是:“宋建炎四年八月乙卯(1130),进士陈藻、杨光辅、张世杰等人于此墓前题。


—— 1 —1 —。

三坊七巷文物保护单位

三坊七巷文物保护单位

三坊七巷文物保护单位
三坊七巷是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的历史文化街区,位于福州市中心南后街的东西两侧。

其占地40.2公顷,整体由十条东西走向的小街巷共同构成“棋盘状”街区的支脉体系,南后街西边三条称作“三坊”,东边七条称作“七巷”,是中国东南地区现存较大的古民居街区,被誉为古代里坊制度的“活化石”。

坊巷内院落沿中轴线对称分布,宅院外设有围墙,宅院内以多进院落沿纵深轴线布置,为中轴线对称布局,具有强烈的福州建筑风格。

以下是三坊七巷内的一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水榭戏台:位于三坊七巷的衣锦坊内,是清朝陈鹏程的大宅院。

院落里有一处搭建在池塘里的戏台,旁边假山小桥流水,戏台对面阁楼则是观看演出的席位,楼上是供仕女观看演出的。

- 沈葆桢故居:作为“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的主要组成部分,沈葆桢故居在此后的十几年间,仅进行过零星修缮。

2021年福州市正式启动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之刘家大院、沈葆桢故居、欧阳花厅、陈季良故居、听雨斋保护修缮工程。

此外,三坊七巷内还有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等9处典型建筑为代表的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州6大名人故居介绍

福州6大名人故居介绍

福州6大名人故居介绍
福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众多名人故居。

以下是福州6大名人故居介绍:
1. 沈葆桢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杨桥路86号,是晚清名臣沈葆桢的故居。

这座建筑建于清代,占地3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二进五间排,左右杂屋、书房等建筑共36间。

2. 林阳寺:位于福州市晋安区北峰山区,是唐代名将林阳寺的故居。

这座寺庙始建于唐末五代,几经兴废,现存建筑多为清代重建。

林阳寺环境幽静,建筑雄伟,是福州著名的佛教胜地之一。

3. 梁厝村: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是梁厝村的故居。

这个村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文物。

这里还是福州地区著名的侨乡之一,许多村民旅居海外,为当地留下了丰富的文化交流遗产。

4. 螺洲古镇:位于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是清代名臣陈宝箴、陈三立的故居。

这个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文物。

这里还是福州地区著名的文化旅游胜地之一。

5. 严复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楼区郎官巷23号,是近代著名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的故居。

这座建筑建于清代,是典型的福州传统民居建筑。

故居内陈列着严复的生平事迹和著作,是了解严复思想和学术成就的重要场所。

6. 郑振铎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楼区东街122号,是现代著名作家、学者郑
振铎的故居。

这座建筑建于清代,是一座具有福州地方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

故居内陈列着郑振铎的生平事迹和著作,是了解这位文学大师的重要场所之一。

以上是福州6大名人故居介绍,这些故居不仅是福州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也是了解福州名人生活和思想的重要窗口。

福州名胜古迹

福州名胜古迹

名胜古迹(简介)张永平(来源:福州地情网)【昙石山文化遗址】位于福州城西24公里处闽侯县甘蔗镇。

是中国东南沿海一带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址。

1954年以来经8次发掘,先后出土陶、石、骨、玉、牙、贝等6类33种近千件文物。

遗址分上、中、下3层,下层和中层属新石器时代晚期,约距今5000多年,其文物遗存被命名为昙石山文化,主要分布于闽江中下游、东部沿海地区。

在遗址中、下层发现墓葬38座。

出土文物以石锛为多,还有石镰、石镞、骨镞和陶网坠等。

遗址下层多红陶、中层多灰陶,陶器器形以釜、豆、簋、壶、杯为主,纹饰有绳纹、蓝纹、镂孔等。

【黄土仑商周遗址】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福州城西34公里处闽侯县鸿尾乡。

1 974~1979年经3次发掘,清理墓葬19座,红烧土残迹1处。

出土石器有石镞和石块。

墓葬陶器有一定组合,常见豆、杯、罐(或壶)等,以灰色几何印纹硬陶为主,造型奇特,如斧式豆、杯口壶、鼓形器和虎子等。

经测定其年代距今约3200年。

【闽清义窑址】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福州城西70公里处闽清县东桥镇义由村和安仁溪村一带,散见于十几个山头,断续连绵约10公里,是福建省宋元时期规模最大的烧造青白瓷的窑址。

1958年文物普查时发现,1983、1987年相继复查,共有数十处烧造瓷器的窑炉遗迹和堆积的残瓷器、废窑具。

窑炉依山坡而建,用窑砖和废匣钵砌成。

每炉长70米、宽2.5米、呈35度坡。

采集到匣钵及盖、研钵、瓷轮轴帽、支柱、垫饼等窑具和不同形制印花或划花的青白釉瓷碗、碟、盅、盆及盖、罐、炉、壶等器皿,以及少量的黑釉瓷盏和捏塑的黑釉或青白釉小狮、小狗、小猪头等。

青白瓷碗内心压印“寿”字,凹底内心压印“福”或“满”字。

【三坊七巷】福州市历史文化保护区。

是福州市古代富绅宅第街区的统称。

三坊为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为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位于城内鼓楼区南后街东西两侧。

始建于唐末,形成于明、清。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建福州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建福州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建福州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老城区西南部。

三坊为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为杨桥巷、郎官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三坊七巷建于五代十国闽王王审知筑罗城时,现存明清建筑约三百座。

户院深三至五进,多至十一进,为风火墙建筑,俗称马鞍墙。

前有门罩,进门后有石铺天井,正厅旁有花厅,花厅与后院间有花园假山。

三坊七巷民宅沿袭唐末分段筑墙传统,都有高、厚砖或土筑的围墙。

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作流线形,.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俗称马鞍墙。

墙只作外围,起承重作用全在于柱。

一般是两侧对称,墙头和翅角皆泥塑彩绘,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独特的墙头风貌。

宅院有一进或多进,每进都有大厅、后厅、正房、后房、左右披榭、前后天井。

天井是福州传统民居的又一特色。

它由厅、榭的敞廊围绕构成矩形空间,为宅内交通枢纽,并使宅院日照充足,空气流畅,排水便利。

室内的门、窗也与其他地方不同,既多且大。

窗以双层通长排窗为多,底层为固定式,上层为撑开式或双开式。

正房的主门朝大厅敞廊,多为4开式,门上雕有丰富的图案花饰,以增添大厅的气派。

朱紫坊是近代,“海军世家”,是萨镇冰、萨师俊、方伯谦、方莹等海军名人聚居地。

曾任清“济远”舰管带的方伯谦是福建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生,首批海军留英学员之一,参加过甲午海战中丰岛和大东沟两场海战,后受诬陷被“军前正法”,殉难于旅顺。

此后,方伯谦之弟方仲恒,侄方椿、方沅、方莹、方均、方槛、方振,侄孙方祥年、方永年等9人也服役于海军,先后参加过中日甲午海战、辛亥革命起义、抗日战争与人民海军建设,方伯谦故居清初营建于宋代朱敏功兄弟(三进士)宅址上,为三进一花厅,门前有照壁。

首进厅营面阔5间,进深7柱,为穿斗式杠梁减柱木结构,双坡顶,大厅面积有100平方米。

三进坐北朝南,为明代双层古建筑。

方伯谦故居第二进大厅里悬挂着张爱萍上将手书“海军世家”横匾。

坊内萨家大院是清代海军大臣、民国海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福建省省长萨镇冰祖居,是城区保存较好的古建筑。

福州文昌阁简介

福州文昌阁简介

福州文昌阁简介
福州文昌阁简介
福州文昌阁位于福州闽侯区,历史悠久。

建于明代,原为“文昌谷宴”的地方,是古代福州文采界的聚乐地,故取名为文昌阁。

文昌阁是一座精美的古建筑。

历经五百多年的风雨洗礼,仍然保持着辉煌的荣耀,如今已经成为著名的文化古迹。

文昌阁近年来深受社会的关注,正在逐步向大众开放,成为福州市政府文化旅游建设众多重要项目之一。

文昌阁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融合了古典装饰和现代设计风格,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文化、会议的活动中心。

文昌阁里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如民间艺术表演、赏花会、剧场、展览等,每年都有重点主题活动,吸引着众多的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游览。

此外,文昌阁也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教育机构的会议和活动的首选场地。

古文昌阁的林立、明堂大道,极具福州古建筑的风情,给会议和活动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气息,令人叹为观止。

福州文昌阁现已成为福州闽侯区和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景点,每年都吸引着成百上千的游客前来参观游玩,为推动福州闽侯的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 1 -。

福州民俗博物馆介绍

福州民俗博物馆介绍

福州民俗博物馆介绍
福州民俗博物馆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的南后街。

它是一座为市民提供参观的场所,它坐落在三坊七巷内,是由我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林徽因设计建造的,它是一座典型的清代民居建筑。

福州民俗博物馆里收集了很多古代物品,其中有许多是珍贵的文物,如:铜镜、银钱、古币等。

我还去参观了很多文物,如:一座长约五米的大花轿、一对大花轿上雕刻着两只栩栩如生的蝙蝠和象征吉祥如意的荷花,这些都是福州民俗博物馆里的珍品。

其中最珍贵的就是那两只雕刻着蝙蝠和荷花的大花轿了。

这两只大花轿有一种特别之处——它是用两个铁环连接而成。

这个铁环中间还有一条很长的缝,这条缝就是用来锁住轿子的。

你可别小看了这个小小的铁环,它可有400多斤重呢!古代人就是用这样
一根铁链把它吊起来,才能使轿子不会往下滑。

福州民俗博物馆里还有很多有趣的东西:有各种各样、形状各异的钱币;有栩栩如生的人物画;还有各式各样、栩栩如生的民间工艺品。

—— 1 —1 —。

福建福州景点

福建福州景点

福建福州景点
1.三坊七巷:福州历史文化的代表性区域,保存了大量福州传统建筑。

2.马尾海滨公园:位于福州东北部的马尾港口,景色壮观,空气清新。

3.鼓山公园:坐落于福州市中心,名胜古迹众多,是福州市重要的文
化古迹保护区之一。

4.福建省博物馆:位于福州市中心,收藏丰富的福建历史文化藏品,
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博物馆。

5.西湖公园:位于福州市西部,是福州市的一个知名景点,园内有游船、娱乐设施等,是游玩、休闲的好去处。

6.北海公园:坐落于福州市北部,周围群山环绕,景色优美漂亮,是
福州市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之一。

7.福州海丝博物馆:展示了福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枢纽的历
史和文化,是了解福州文化的重要场所。

8.海坛公园:位于福州市东南角,被誉为福州市的绿肺,环境优美,
设施完备,是福州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9.志愿公园:位于福州市中心,是福州市内一座特色公园,园内设施
完备,是旅游和休闲的好去处。

10.仓山风景名胜区:位于福州市东南面,拥有壮观的自然风光,包
括竹岐风景区、长乐岛、巷口岛等景区。

福州市人文古迹介绍

福州市人文古迹介绍

福州市人文古迹介绍
福州市是福建省省会,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濒东海,西接江西,北界福建,南临闽江。

全市总面积739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62万人。

福州市历史悠久,是福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福州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早在公元前204年,汉高祖刘邦在闽江上游闽县(今福州市)建都称“侯官”,福州由此得名。

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于今市治(今台江区)置晋安郡;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以福州为福州道、闽州、福州观察使;宋代先后改为福州路、福州府和福州路治所;元代再次改称福州市;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改为闽县。

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又置福建省,省会迁至福州。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改称福州市。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福州这座城市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其人文古迹众多,历史遗存丰富,既有大量的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古庙宇等历史遗迹,也有历代名人石刻和题刻等文物遗存。

—— 1 —1 —。

安福崇德楼简介

安福崇德楼简介

安福崇德楼简介安福崇德楼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是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和福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原为一座祠堂,后于清朝咸丰年间扩建为三进建筑,为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

安福崇德楼的总建筑面积约为400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由门楼、花厅、正殿和后殿组成。

门楼是整座建筑的入口,由两个石雕的狮子守护,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门楼过后是一个宽敞的花厅,花厅上方有一幅巨大的“崇德楼”匾额,彰显了这座建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正殿是整座建筑的核心,也是崇德楼的主体建筑。

正殿呈方形,由大量的木材构建而成,檐牙、斗拱和彩画都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

正殿内供奉着崇德楼的主神,是一个古老的神像,据说可以保佑人们平安顺利。

正殿两侧的小殿是供奉其他神祇的场所,也是人们瞻仰的地方。

崇德楼的后殿是整座建筑的尾部,也是全建筑的最后一个空间。

后殿与正殿相连,但规模要小一些,主要用于储存一些文物和祭祀用具。

后殿的建筑风格与正殿相似,同样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

整个崇德楼的建筑风格庄重典雅,色彩斑斓,给人一种宏伟壮观的感觉。

同时,崇德楼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建筑的各个位置都有刻有精美的木雕、石刻和彩画,这些艺术品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崇德楼还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如古代的经书、字画和器物等,这些文物有助于人们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

安福崇德楼不仅是一座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也是福州市的一座重要的旅游景点。

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

人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古代建筑的艺术和工艺。

同时,崇德楼周围还有许多其他的景点和名胜古迹,如鼓山、三坊七巷等,游客可以一同游览,增长知识和欣赏美景。

安福崇德楼是一座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古建筑,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

它不仅是福州市的一座重要景点,也是人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

无论是从建筑风格、文化内涵还是历史价值上来看,崇德楼都值得人们的关注和赞赏。

福州市国家级和省级游览参观点名单

福州市国家级和省级游览参观点名单

福州市国家级和省级游览参观点名单一、国家级旅游景点(13个):㈠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4个):1、平潭海坛岛;2、福州鼓山;3、闽侯十八重溪;4、永泰青云山;㈡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个);1、福州华林寺(宋);2、福州林则徐墓(1826年);3、福州崇妙保圣坚牢塔(乌塔、五代);4、福州鼓山摩崖石刻(宋至清);5、福州马江海战炮台、烈士墓、昭忠祠(清)6、福州马尾福建船政建筑群(清);7、福清市瑞岩弥勒造像(元);8、闽侯甘蔗昙石山遗址(新石器);9、罗源县中房乡陈太尉宫(清);二、省级旅游景点(66个):㈠省级风景名胜区(3个):1、连江青芝山;2、福清石竹山;3、永泰姬岩;㈡省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63个);1、福州鼓山涌泉寺龙瑞寺千佛宝塔(宋);2、福州于山报恩定光多宝塔(白塔、明);3、福州鼓楼林则徐祠堂(清);4、福州于山辛亥革命福州前敌总指挥部旧址——于山大士殿(1911年);5、福州于山十九路军筹划“福建事变”会议旧址——于山补山精舍(1933年);6、福州新店林纾墓(1924年);7、福州鼓楼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旧址(1938年);8、福州郊区闽王王审知墓(五代后唐);9、福州郊区张经墓(明);10、福州严复墓(1910年);11、福州乌山摩崖石刻(清);12、福州闽王庙附属碑刻(唐至明);13、福州开元寺铁佛(宋);14、福州郊区怀安窑址(南朝至唐);15、福州林觉民故居(清);16、福州琉球馆(清);17、福州台江古田会馆(1915年);18、福州孔庙(清);19、福州沈葆桢故居(明);20、福州邓拓故居(清);21、福州仓山泛船浦天主堂(1933年);22、福州新店古城遗址(汉);23、福州黄干墓(南宋);24、福州仓山龙瑞寺大殿(宋、清)25、福州衣锦坊水榭戏台(明清);26、福州马尾罗星塔(明);27、福州亭江迥龙桥(唐);28、福州亭江炮台(清);29、长乐市吴航镇三峰寺塔(宋);30、长乐陈修园墓(清);31、长乐谢肇制墓(明);32、长乐郑和碑(天妃灵应之记碑、明);33、长乐漳港显应宫泥塑像(明清);34、长乐高应松祠堂(清);35、长乐南阳陈氏祠堂(明清);36、福清市城关“黄阁重纶”石坊(明);37、福清市城关瑞云塔(明);38、福清天宝陂(唐宋);39、福清市海口镇龙江桥(宋);40、福清东关寨(清);41、闽侯县青口灵济宫碑亭(明);42、闽侯县林祥谦陵园(1963年);43、闽侯李纲墓(宋);44、闽侯枯木庵树腹题刻(唐);45、闽侯庄边山遗址(新石器);46、闽侯大湖义存祖师塔墓(唐);47、闽侯大湖战役遗迹(1941年);48、连江县涫头长门炮台(清);49、连江县涫头林森藏骨塔、啸馀庐(1926年);50、连江陈第墓(明);51、连江普光塔(云居塔、元);52、连江定海白礁水下沉船遗址(南宋);53、连江光复会旧址(清);54、连江含光塔(明);55、闽清县坂东黄乃裳黄乃模墓(清、民国);56、闽清义窑窑址(宋至清);57、平潭江继芸墓(清);58、平潭壳丘头遗址(新石器);59、平潭五福庙(清);60、罗源栖云洞十八罗汉石造像(宋至明);61、永泰名山室石刻(元);62、永泰郑侨墓(南宋);63、永泰凤凰寺大殿(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州文物古迹No.1 古迹名称:城门胪雷陈氏宗亲祠堂、陈绍宽故居古迹所在区: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交通线路:943路,农村客运—胪雷专线(桥南、埔顶、白湖亭、三叉街均有)票价就1元哦,到达胪雷村,或者陈绍宽故居都可以哦简介:陈氏祠堂,该祠堂算是福州比较有名的祠堂,数学家陈景润、海军上将陈绍宽等名人都是胪雷村的国民时期,海军上将陈绍宽故居其它补充:胪雷村目前大力开发为福州南火车站No.2 古迹名称:林浦村古迹地址:仓山区城门镇所能到达古迹的交通路线:969至林桥头,林浦水闸37路,59路, 56路古迹简介:林浦断桥、泰山庙、林瀚墓、瑞迹寺白佛、林尚书家庙、炮台、狮头山摩崖石刻、濂江书院等14个文保单位及32个保护建筑。

古建筑、古街巷、古宅院、古桥梁、古河道、古榕树,构成了特色浓郁的传统风貌区.清代御赐的“尚书里”石牌坊就位于福厦高速公路边,记载了明朝林元美及其子孙“三代五尚书”、“七科八进士”的荣耀;牌坊不远处就是宋咸平年间的“林桥”,不远的街当中立有一座“进士坊”,上面记录了林氏家族自宋宁宗二年至清光绪二十一年间15名进士的名字;村里还有宋井、元井、宋丞相陈公祠,以及南宋绍兴年间的断桥等古迹其它补充:林浦村内分为两条重要轴线,一条为历史构筑景观轴,一条为街区文化旅游轴。

前者以古镇全景欣赏为主体,包括林瀚墓、林瀚示裔孙摩崖题刻、瑞迹寺及白佛、岩画等构成的山体观光轴,泰山庙、林浦街、进士柴坊、林桥、尚书里牌坊构成的历史构筑景观轴。

滨江断桥广场景观、泰山宫至林卡历史古街构成街区文化旅游轴。

No.3 古迹名称:灵济宫古迹所在区:闽侯青圃交通线路:台江广场坐30路然后坐摩托就可直接到简介:明代的故事,青圃的一个医生治疗好了皇帝的病,并和其称兄道弟并建有圣旨碑歌功颂德No.4 古迹名称:鳝溪祖殿白马孚佑王古迹地址:福州市鳝溪农场所能到达古迹的交通路线:966 973 到鳝溪或工程学院古迹简介:白马尊王神全名为鳝溪冲济广应灵显孚佑王,系闽越王郢第三子,古称白马三郎,神勇力过人,喜射猎,在鳝溪射鳝被卷入波涛俱亡,后人建庙崇祀,祖庙在鼓山之北。

其它:欢迎大家来鳝溪参观No.5 古迹名称:万寿桥,南公园、台江民俗馆古迹所在区:台江区交通线路:到达南公园车站:812路,801路,908路,950路,809路,729路,29路,8路,967路简介:南公园原为清初靖南王耿茂的别墅花园,民国4年(1915年)辟为公园,因它位于当时福州城的南部,故称为“城南公园”,简称“南公园”。

其他补充:台江民俗馆,位于南公园内。

在民俗馆后门,即可看到古桥No.6 古迹名称:林则徐纪念馆、三坊七巷、南后街古迹所在区:鼓楼区交通线路:南后街、澳门路、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简介:林则徐纪念馆在福州市澳门路有一片临街而立,红墙环绕的建筑,祠门向东,第一道为屏墙,左右设两边门。

第二道为牌楼形墙,设一大门,额横书有“林文忠公祠堂”,进门为一条石铺通道,左右分列表青石文武翁仲及马、羊、虎等。

三坊七巷,福州省福州市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这些坊巷中最为著名的要算"三坊七巷"街区。

No.7 古迹名称:彬德桥古迹所在区:台江区交通线路:11路至同德苑下车简介:始建于嘉庆年间,保存的较为完整No.8 古迹名称:金山寺古迹所在区:位于福州西郊洪塘村附近乌龙江上(既洪塘大桥边上)交通线路:目前没有直达的公交车,只能先坐车到空军医院下车,然后可以打摩的过去。

原先39路车有经过,因修桥改线路。

简介:建于宋代,是福州唯一的水中寺。

金山寺原是江心的小石阜,因为它的形状象石印浮于水面,有如江南镇江之金山,故曰“小金山”。

因限于地形,寺院没有巍峨的殿阁和巨大的佛像,但小巧玲珑,佳景天然,在全省寺院中独具一格。

主要建筑物有观音阁、大悲楼、金山塔(七级八面之实心石塔,高3.2丈)及东、西厢房。

塔前有“观音阁”,塔后有“大悲楼”,左右各有一间斗室。

左室名“怡怡斋”,明抗倭名将福州人张经,年轻时曾在这里读书。

右室名“借借室”,相传明嘉靖年间,爱国学者林龙江在此着书立说。

他所用的桌椅器具等物全是向附近村民借来的,所以称为“借借室”。

金山寺规模虽小,但胜迹颇多。

塔寺四周仍可寻见古时八景:“洪塘古渡”、“石仓秋烟”、“妙高钟声”、“半洲渔火”、“云程石塔”、“巴山风帆”、“环峰夜月”、“旗麓斜阳”,踏踪觅迹,访古探幽,别有情趣。

No.9 古迹名称:欧冶池古迹所在区:鼓楼区冶山路(营迹路)交通线路:53路(还是953,忘记了,就是有去软件园的那部),或者乘有到卫生厅\屏山\古三座的公交线路,步行一段即至)简介:欧冶池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冶山(泉山、将军山)北麓,今鼓屏路北端东侧,是2000多年前福州最早城池的遗址所在地。

水光山色,树绿花红,朱筵华宴,红男绿女,令人眼花缭乱。

但明代之后欧冶池多为民居所占,仅存半亩方塘,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欧冶亭"被镇守太监卢胜移至"欧冶池"之西,不久为风雨所圮,清道光八年(1828年)购民居重浚,并扩大"欧冶池",重建"欧冶亭"于池之南。

池畔有冶池园。

1983年重浚池塘,疏通水源,垒砌石驳岸,环池筑有石栏杆,修复欧冶亭、剑光阁、石舫、喜雨轩、月台、曲桥等。

种花植树,郁郁葱葱,既为古迹,又作胜景,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另出土的一块古石碑,上刻"剑池"二字,现陈列于于山上福州市博物馆里。

No.10 古迹名称:苔泉又名龙舌泉古迹所在区:鼓楼区龙腰山交通线路:802等在龙腰下车简介:泉水从岩缝中涌出,注入井中,唐元和年间建有石泉院,今废,井后有宋代书法家福州知州蔡襄所书『苔井』No.11 古迹名称:胡也频故居古迹所在区:鼓楼区交通线路:乌山风景区南入口附近简介:坐北朝南,四面风火墙,前后两进,有三厅两天井十一间住房,还有水井。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其它补充:乌山路卖鸡弄3号,附近正在拆迁。

No.12 古迹名称:福州市工商联旧址古迹所在区:台江区上杭路48号交通线路:11,821,702,4,813福四中站下车然后从四中的山壁边上进去就是上杭路咯或1,20,10,946,52等文化宫/达道/小桥头下车从怡丰布市边上走进去简介:1914年(另有资料为1911年),福州商帮集资在上杭路48号建福州商会八角亭魁星楼,为砖木结构园林建筑。

后为福州市工商联使用。

现已废弃。

No.13 古迹名称:闽王庙古迹所在区:鼓楼区交通线路:庆城路简介:位于福州市庆城路,坐北朝南。

原为五代十国时期的闽王王审知故居。

王审知(862年~925年)治闽29年,促进经济文化发展,颇有政绩,后人誉称「开闽王」。

后晋开运三年(946年),在其故居改立祠庙,奉旨祀典。

北宋至清,五度重修。

闽王祠保持明代建筑风格。

祠貌红墙碧瓦,墙头呈流线形,衬花饰图案。

正面有三门。

中门宽2.1米,高3.2米,门前二只石狮子,门侧二个抱鼓石。

大门上碑「奉旨祀典」,下额「忠懿闽王祠」。

左右仪门各宽1.5米,高2.5米;右门额「崇德」,左门额「报功」。

闽王祠主体建筑是大殿,木结构,七架椽、悬山顶,面阔15米,进深11米。

殿内雕刻,纹里分明,线条流畅,缕刻精工。

殿额「功垂闽峤」,供闽王像。

主要碑刻有恩赐琅琊王德政碑,高4.9米,宽1.8米,唐天佑三年(906年),礼部侍郎于竟撰、弘文馆王倜书,记述王审知身世及治闽期间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对外贸易情况,是研究唐末福建历史的重要数据;乞土胜地碑,相传后人缅记王审知重农教谕,每年立春,郡守带领当地官员来祠庙取土,捏制春牛,发动春耕。

No.14 古迹名称:思儿亭古迹所在区:鼓楼区交通线路:10路省体中心以东简介:90年代中期毁于房产开发,后重建,但不按原样。

村中原亦有古石桥,在亭边。

思儿亭曾经位于中国福州市城北。

是明朝福州百姓为纪念抗击倭寇的将领戚继光和他的儿子而修建的。

相传当年戚继光抗击倭寇时驻扎在福州此处。

一次,戚继光得知一伙倭寇企图侵犯福州,他就兵分两路,命令儿子戚印率先锋部队分头开进,约定次日午时在福州城东北会合。

戚印于是率队出发,然而不久天气发生变化,伸手不见五指,戚印担心中倭寇埋伏,就下令部队停下,自己带几个随从赶去大军。

由于部队未能汇合,导致接下来对倭寇的战斗形势不利,戚继光很生气,为了严肃军令,他命令将儿子戚印押出去斩首。

这样一来,戚家军士气大振,奋勇杀敌,大获全胜。

福州百姓都很感动,大军凯旋之时,经过戚继光斩子之处,老百姓都痛哭失声。

后来福州百姓为了纪念戚继光和他的儿子,就在此处修了一个亭子,叫做「思儿亭」,当地还留下了一首歌谣:「执法如山军纪明,出师矢志灭胡尘。

斩子励众并为国,千秋共仰思儿亭。

」No.15 古迹名称:华林寺古迹的简介:交通线路:简介:华林寺,位于福建福州市屏山南麓,建于北宋干德二年(964年)。

历史沿革闽国灭亡之后,吴越国国王钱镠割据闽浙等地,福州郡守鲍修拆除闽王宫殿,利用所拆下来的材料在屏山南麓建成华林寺前身「越山吉祥寺院」,建成文昌祠、普陀岩和正殿等。

此后,又建造数座禅院,规模宏大。

宋高宗曾赐该寺御书「越山」、「环峰」。

明正统九年(1444年),御赐匾额「华林寺」,一直沿用至今。

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并入附近的罗汉院、越山庵,后又增建了御书阁、环峰亭、绝学楼、胜会亭等建筑物。

华林寺几经焚毁,现仅存大殿。

华林寺大殿华林寺大殿为初建时原物,是长江以南最古老的木构建筑,对日本鎌仓时期(12世纪末)的建筑风格如「大佛样」、「天丝样」等有着巨大的影响,现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No.16 古迹名称:天宁寺古迹所在区:仓山交通线路:仓前街5路简介:福州天宁寺,位于中国福州南台岛天宁山上,始建于北宋年间,原名崇宁寺,为王祖道所建。

政和元年(1111年)改名天宁万寿禅寺,绍兴十三年(1143年)改为报恩光孝寺,于清朝时改为天安寺。

宋、元、明时曾为南台八景之一,现仅存双江台、弥勒殿放生池等遗迹,大殿主体已废,遗址为现在的天安小学。

No.17 古迹名称:铺前顶救主堂古迹所在区:台江区交通线路:20路横街简介:铺前顶救主堂由美国公理会传教士杨顺等人于1858年创建,是该会在福建建造的第一座教堂,位于福州铺前顶(现八一七中路772号)。

1947年在这里举行基督教传入福州100周年纪念大会。

1959年,在大跃进的形势下,让出大教堂办革新纸品厂,聚会移至小堂。

1966年文革中彻底关闭,完全被工厂占用。

1990年1月7日改名铺前堂重新开放。

1994年该堂有信徒2000人。

其它补充:现移至横街巷以南地段No.18 古迹名称:澳尾巷玫瑰圣母堂古迹所在区:台江区交通线路:1路简介:澳尾巷玫瑰圣母堂位于中国福州市台江区南门外澳尾巷,由西班牙多明我会建于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奉玫瑰圣母为主保,是福州现存最古老的一个天主教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