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三级岗位资格考试必考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岗位资格考试必考内容(三级)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
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
2、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着火源。
3、燃烧的充分条件是:(1)一定的可燃物浓度;(2)一定的氧气含量;(3)一定的着火能量;(4)相互作用。
4、完全燃烧——在燃烧反应过程中,如果生成的燃烧产物不能在燃烧,则成为完全燃烧。
5、不完全燃烧——如果生成的燃烧产物还能继续燃烧,则这种燃烧成为不安全燃烧。
6、燃烧产物对灭火工作有力的方面:(1)在一定条件下有阻燃作用;(2)为火情侦查提供依据。
7、燃烧产物对灭火工作的不利方面:(1)引起人员中毒、窒息;(2)会使人员受伤;(3)影响视线;(4)成为火势发展、蔓延的因素。
8、火焰——正在燃烧的可燃气体(蒸气)所占据的发光、放热的空间范围称为火焰。
9、闪燃——在液体表面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与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称为闪燃。
10、着火——可燃物质一经被点燃,能持续并不断扩大的燃烧现象,称为着火。
11、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和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称为自燃。
12、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
13、火灾——凡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都称为火灾。
14、火灾的分类:
(1)按燃烧对象分类:A类火灾-固体;B类火灾-液体;C类火灾-气体;D类火灾-金属;带电火灾。
(2)按火灾损失严重程度分类:(A)特大火灾。死亡10 人以上(含10 人);重伤20 人以上;死亡、重伤20 人以上;受灾50 户以上;烧毁财物损失100 万元以上。
(B)重大火灾。死亡3 人以上;重伤10 人以上;死亡、重伤10 人以上;受灾30 户以上;烧毁财物损失30 万元以上。
(C)一般火灾。不具备以上条件的火灾。
15、热传导——热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从温度较高部位,传递到温度较低部位,叫热传导。
16、热对流——热通过流动介质将热量由空间中的一处传到另一处的现象叫做对流。
17、热辐射——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叫做热辐射。
18、室内或在发展的三个阶段:(1)火灾初起阶段;(2)火灾发展阶段;(3)火灾下降阶段。
19、化学危险品——指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运输、装
卸和储存保管过程中,已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品。20、危险化学品的分类:(1)爆炸品;(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3)易燃液体;(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6)毒害感染性物品;(7)放射性物品;(8)腐蚀品;(9)杂类。
21、易燃气体——该类气体极易燃,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大多数气体比空气重,能扩散相当远,与火源会燃着并将火源沿气流相反方向引回。
22、压缩和液化气体的危险特性:
(1)易燃易爆性;(2)扩散性;(3)可缩性和膨胀性;(4)带电性;(5)腐蚀毒害性和窒息性;(6)氧化性。
23、易燃液体的分类:根据易燃液体储运特点和火灾危险性大小的分类,我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将易燃液体分为甲、乙、丙三类。
(1)甲类:闪电〈28摄氏度的液体。
(2)乙类:28小于等于闪点小于60的液体。
(3)丙类:闪点大于等于60的液体。
24、易燃液体的危险特性:(1)高度的易燃性;(2)蒸气的爆炸性;(3)受热膨胀性;(4)流动性;(5)带电性;(6)毒害性。
25、易燃固体——是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
第二部分消防监督
火灾控制
26、建筑物的分类:按使用性质分为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按期建造材料构成可分为木结构、砖木结构、砖与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与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钢混结构)等。
27、氧指数——是指在规定条件下,材料在氧氮混合气流中进行有烟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浓度。
28、氧指数对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的影响:氧指数高表示材料不易燃烧,氧指数低表示材料容易燃烧。若材料燃烧性能为B1级,氧指数应大于等于32;若材料燃烧性能为B2级,氧指数应大于等于26。
29、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方法:固体按该物质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火灾危险特点进行分类;液体按闪点进行分类;气体按爆炸极限进行分类。
30、建筑火灾蔓延的形式:直接燃烧、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飞火等。
31、建筑火灾蔓延的主要途径:内墙门、洞口,外墙窗口,房间隔墙,空心结构,闷顶,楼梯间,各种竖井管道,楼板上的空洞及穿越楼板、墙壁的管线和缝隙等。
32、对建筑火灾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以下方面:(1)烟囱效应和火风压;(2)孔洞蔓延和窗口蔓延;(3)水平蔓延,原因:A、未设适当的水平防火分区,火灾在为受限制的条件下蔓延。B、洞口处的分隔处理不完善,或在穿越防火分隔区域蔓延。C、防火隔墙和房间隔墙为砌至顶板,火灾在吊顶内部空间蔓延。D、采用可燃构件与装饰物,火灾通过可燃的隔墙、吊顶、地毯等蔓延。
33、烟囱效应——当建筑物内外的温度不同时,室内外空气的密度随之出现差别,这将引发驱动的流动。如果室内空气温度高于室外,则室内空气将发生向上运动,建筑物越高,这种流动越强。竖井是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场合,在竖井中,由于浮力作用产生的气体运动十分显著,通常称这种现象为烟囱效应。
34、火风压——是建筑物内发生火灾时,在起火房间内,由于温度上升,气体迅
速膨胀,对楼板和四壁形成的压力。
35、(了解)建筑安全疏散技术中,一般应做到:(1)每个防火分区映射有两个以上楼梯间(内部和外部均可),可以通过其直通室外或通向避难层(区)直至室外;(2)疏散路线必须满足室内最远点到房门、房门到最近楼梯间的行走距离限值;(3)疏散方向应尽量为双向疏散,疏散出口应分散布置,减少袋形走道德设置;(4)楼梯间应为较安全的区域,不受烟火的侵袭,楼梯间入口设置可自行关闭的防火门保护。(5)通向地下室的楼梯间不得与地上楼梯直接相遇,应采用防火墙分隔,并设置防火门;(6)疏散时间应尽量减少,疏散宽度应保证不出现拥堵现象,并采取有效措施,在火灾烟气不易影响视线的高度内为人员疏散提供诱导。
36、排烟系统——指采用机械排烟方式或自然通风方式,将烟气排至建筑物外,控制建筑内的有烟区域保持一定能见度的系统。
37、防烟系统——指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或自然通风方式,防止烟气进入疏散通道的系统。
38、静电产生的原因:静电产生的原因很多,如两物体直接接触分离起电;带电微粒附着到绝缘固体上,使之带静电,感应起电,固定的金属与流动的液体之间电解起电;固体材料在机械作用下产生压电效应以及流体、粉末喷出时,与喷口剧烈摩擦而带电等。
34、静电的危害:主要危害是引起火灾或爆炸;如在可燃液体的作业场所,可能由静电火花引起火灾;在有气体、蒸气、粉尘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可能由静电引发爆炸。此外,静电的存在可能干扰正常的生产过程,损坏设备,降低产品质量;当人体带电时,或带静电的人体接近地体时,也有能产生静电电击。
35、静电的种类:(1)固体静电;(2)粉体静电;(3)液体静电;(4)气体静电;(5)人体静电。
36、爆炸气体环境——是指大气条件下气体、蒸气或雾状的可燃物质与空气混合物点燃后,燃烧将传至全部为燃烧混合物的环境。
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概论
37、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至公安消防机构依法对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内部装修和用途变更的建筑工程项目,从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所实施的设计审核、施工安装监督检查和消防验收的行政执法行为,建筑消防设计审核和竣工消防验收作为消防行政许可的内容之一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