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与转喻
转喻与隐喻
转喻与隐喻之相关概念剖析转喻(Metonymy)是指当甲事物同乙事物不相类似,但有密切关系时,可以利用这种关系,以乙事物的名称来取代甲事物,这样的一种修辞手段.转喻的重点不是在“相似”;而是在“联想”。
转喻是认知的一个基本特征,人们利用某事物熟知的或容易感知的方面来代替该事物整体或其他方面。
一般我们都知道,人的大脑不是无限的认知数据库,对事物认识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一个事物用一个准确的术语或专有的解释去描述,而是通过大脑的创造性,把自己已有的认识与面临的新的认识对象结合起来,加以对照,找出公共的特性,用旧有的思想去解释、认识眼前的新事物,这种用一事物去指称另一相关的事物就叫做转喻.凸显原则: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往往更加容易注意到事物的典型特征,也就是认知心理学中的凸显原则,而转喻就是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主要依赖于这一凸显原则。
一个事物、一件事情往往都是复杂的,具有很多属性,而人在认识的过程中最容易被该物最突出的、明显的、容易记忆和理解的、留下深刻印象的属性所吸引,即凸显性。
立足于这一突出的特性,我们就会以其为参照点,在该领域内(或同一认知模式里)激发另一成分。
同时也可以说,,转喻是一个思维过程和投射过程,是一种描述事物的修辞方法,就是把抽象的思维概念具体化的过程,只是这一过程是前一事物对照引出后一事物,从原有的经验结构、认知思维到语言表达的结果。
关联原则:转喻作为一种认知语用现象,其实质上是一种联想认知,遵循关联原则,也就是要理解转喻就必须依靠语用推理。
例如:He is fond of the bottle。
他喜欢喝酒。
用bottle装酒的瓶子,表示wine酒,二者之间有相关联性,用容器代表了所装的物体。
这种例子是相当多的,如:head头代指动物的数量,刀剑代指战争等等。
这种关联性往往能帮助我们表述认识的更多的事物,但人的认识又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所以就会有从A→B→C的关联渐递过程。
转喻和隐喻两种修辞格的判定规则
转喻和隐喻两种修辞格的判定规则
转喻与隐喻是修辞学中属于比喻类修辞方法的一类,相比于其他比喻类修辞,它们更为抽象、更为隐晦,蕴含着深厚的文采。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转喻的规则是将已知的事物,转换成未知的概念或某一概念的一部分,如“诗如梦似雨”,梦表示未知,诗是已知的,而雨则是梦的一个部分,其中的转喻性就比较明显。
然而隐喻的规律则有所不同,它是在隐藏的状态下,将现实的事物,转化为另一种事物,如“者书其政,可谓冰雪”,将书其政这一现实情况,隐晦地表现为冰雪,以增加文采,并表达更为深刻的意境。
掌握转喻与隐喻的判断规则,就能在正确使用转喻与隐喻的时候更多地去挖掘文章背后深层次的意义,也能去发现更为多彩精彩的文章中所蕴含的精美文采。
最后,从转喻与隐喻的判断规则来说,他们可以让文章不仅具有新颖的见解,也能给别人留下文采佳句,温柔地感召心灵,让作品有更高层次的含义。
《隐喻和转喻》课件
传统隐喻
总结词
常见、习惯性、易于接受
详细描述
传统隐喻是指长期被人们广泛使用,已经成为习惯性表达方式的比喻。这种隐喻形式通常比较通俗易 懂,不需要过多的解释和说明。例如,“火上浇油”,用来比喻加剧矛盾或使情况更加恶化。
隐喻和转喻能够激发学习者的 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隐喻和转喻在思维中的作用
隐喻和转喻是思维的重要工具,它们 有助于人们理解和解释复杂的概念和 现象。
在思维过程中,隐喻和转喻有助于激 发人们的创造力,产生新的思想和观 点。
通过隐喻和转喻,人们能够将抽象概 念具体化,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事物的 本质。
隐喻和转喻能够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 和表达能力,使思考更加清晰、表达 更加准确。
反讽
总结词
反讽是通过与预期相反的表达方式来传达意 义。
详细描述
反讽是一种通过与预期相反的表达方式来传 达意义的转喻形式。例如,“He is a genius in the kitchen”表示他不是一个烹 饪天才,而是个厨房里的笨蛋,其中 “genius”与“厨房”的结合与预期相反, 表达了相反的意义。
隐喻和转喻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研究
总结词
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研究将推动隐喻和转喻理论的实 践转化,为机器的语言理解和生成提供新的思路和方 法。
详细描述
通过研究如何将隐喻和转喻的原理应用于人工智能技术 ,可以开发出更加智能、自然和富有创造性的语言处理 模型。这将为自然语言处理、智能对话系统等领域的发 展提供有力支持。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
• 他提出从隐喻到转喻的连续体:多重对应 隐喻→单一对应隐喻→述谓用法的转喻→ 指称转喻。
• 在通感形容词例子中,判定不同感官域是否为独立的 域涉及认知域的层次性问题。在具体的层次上,他们 相互独立,映射发生在域间;但在总的感官体验的层 次上,不同的感官都是其次域,故映射发生在域内。
3. 关于其区分标准的再思考
• Haser(2005:30)的观点值得借鉴:借助母域或其它 类似概念作为区分隐喻和转喻的标准是存在问题的。
1.隐喻和转喻的基本关系和连续体
e.g. “UP”和“MORE”的概念可以说明“字面义-转喻-隐 喻连续体”的四个阶段:
UP 分离
MORE
UP︱MORE
隐喻 MORE IS UP 完全隐喻 UP FOR MORE
合并
UP+MORE
UP
部分隐喻 UP FOR UP+MORE 字面义
1.隐喻和转喻的基本关系和连续体
E.g. loud music/ loud color (吵人的音乐/花哨的颜色) Taylor(1995:139)认为该例子中听觉域的属性被映射到了视觉域,
这显然是隐喻。 Barcelona(2000a)作了更深入的分析,指出隐喻映射发生在具体的
听觉域“deviant sounds” 和具体的视觉域“deviant colors”之 间。色彩认知域有内在的标准,人们从不同的维度来识解色彩, 有时会看到一些打破标准的色彩。 “deviant sounds” 被理解为 “attention-getting deviant sounds”; “deviant colors”被理解 为“attention-getting deviant colors”。
隐喻转喻-专业文档!
隐喻转喻摘要:本文以隐喻和转喻作为研究重点,从横组合与纵聚合的区别切入,研究二者之间的同与不同。
并把这两组对照落实到文学文本的欣赏和作家的研究上。
隐喻;转喻;横组合;纵聚合;文学一.隐喻和转喻1.隐喻:隐喻是什么?历史上第一位对隐喻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隐喻是通过把属于别的事物的词给予另一个事物而构成,或从“属”到“种”、或从“种”到“属”、或从“种”到“种”、或通过类比。
亚里士多德作为隐喻研究的先驱,认为人类语言中布满了隐喻,它是一种以非凡方式用在非凡场合的非凡语义偏离现象,起装饰或是调味品的作用。
隐喻的修辞学研究从古希腊一直持续到现在,学界至今对隐喻还没有一致定论。
修辞学家说,隐喻是辞格,是修饰话语的手段;逻辑学家认为,隐喻是范畴错位;哲学家说,人类语言从根本上是隐喻性的,;认知学家说,隐喻是人类认知事物的一种基本方式。
对隐喻定义的界定非常复杂,涉及到隐喻本质的方方面面,但也因此隐喻有了非凡的吸引力。
隐喻研究是当今语言学界的热点。
隐喻是我们熟悉世界和语言发生变化的重要手段。
一般来说有四个特点:新奇性、一致性、不对称性和具体性。
现代隐喻理论把隐喻被定义为不同高级经验领域里两个概念的映射(Lakoff&Turner1989)。
即将源域的特征映射到靶域,或者说靶域的概念可以通过源域来理解。
从源域到靶域的结构映射在三个不同概念层次上进行:本体映射,结构映射,逻辑知识映射。
(1)a.Weareatacrossroadsinourlife.b.You’reoffthetrackc.Thereisnowaybackd.Ourrelationshipisadead-endstreete.Wemayhavetogoourseparateways.f.Shegaveherlifeanewdirection.(转引自Feyaerts2000)本组的六个句子构成了“lifeisajourney”这样一个概念隐喻,旅行的过程与生活的不同方面相映射,将life变成一条road(从生命开始到结束,也就是从上路到旅程结束)。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转喻探究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转喻探究
隐喻和转喻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用于描述语言中的意义构建过程。
它们是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来实现的。
下面将分别对隐喻和转喻进行探究。
1. 隐喻(Metaphor)
隐喻是指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来构建意义。
在隐喻中,一个概念(称为隐喻源)用于理解另一个概念(称为隐喻目标),从而为目标概念赋予某种新的意义。
隐喻在语言中经常使用,有助于表达抽象的或难以言说的概念。
举个例子,我们经常使用“时间是金钱”这个隐喻来描述时间的重要性。
在这个隐喻中,时间被映射为金钱,表达出时间的珍贵和需要节省的意义。
通过隐喻的使用,我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时间的价值,并用金钱相关的概念来描述时间的使用和管理。
2. 转喻(Metonymy)
转喻是指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与其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来构建意义。
在转喻中,概念的转换是基于它们之间的关联性。
转喻可以通过将一个概念的某个方面或属性与另一个概念联系起来来实现。
举个例子,我们经常使用“白领”来代指从事脑力劳动的办公室职员。
在这个转喻中,白领这个词与白色衬衫相关联,而这种衣着风格又与办公室工作紧密相关。
因此,通过将衬衫作为办公室工作的代表,我们可以使用“白领”这个词来描述办公室职员。
隐喻和转喻在认知语言学中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帮助我们理解语言的构建方式,还能揭示出人类对于概念的思维方式和观念转变的过程。
通过研究隐喻和转喻,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实际交流中的应用。
隐喻和转喻在词义派生中的作用
隐喻和转喻在词义派生中的作用
隐喻和转喻在词义派生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首先,隐喻和转喻可以丰富语言的义项,提高语言的描述能力。
通过
隐喻和转喻,原有的词语可以生成新的派生义项,它可以让说话者以
更加形象化的方式描述语义,例如,一个人给别人起头可以用“总统”
一词来形容,从而将个人的担当比作国家的领导,而用“精灵”一词则
可以将个人形容成灵巧、活泼的形象。
因此,通过隐喻和转喻,可以
让说话者选择更为丰富的词汇来描述语言的义项,从而增加语言的表
达能力。
此外,隐喻和转喻也可以更好地储存和传递知识。
在为没有词汇便利
资源的人交流知识时,说话者会尽量利用已有的词汇,而隐喻和转喻
可以把复杂的概念表达出来,让不了解这些概念的听话者也可以理解。
比如,一个人可以用“铁锤”一词来暗喻他对某人的忠诚勇敢,这样,
即使没有直接说出“忠诚勇敢”,听话者仍然可以从“铁锤”的意义理解出这一概念来。
总而言之,隐喻和转喻可以丰富语言的义项,提高语言的描述能力,
以及帮助更好地储存和传递知识,在词义派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隐喻和转喻视角下汉语新词的衍生
隐喻和转喻视角下汉语新词的衍生一、隐喻1、“飞机场”——生命的起飞点:飞机场是航空旅行的起点。
同样,我们的生命也是从飞机场起航,开启新的旅程。
如果把生活比作一场旅行,那面前的每一个惊喜跟每一个挑战都将伴随着我们,这些障碍也会让我们更强大,更有把握。
让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出发,乘坐它飞向未知的未来!2、“探险”——寻找新世界:探险是一个美好的词,它不仅暗示要寻找未知的新世界,更暗示人要勇敢地走向未知,不断探索以及建立新的空间。
人生也是一场探险,我们要勇敢而有趣的拓展自己的版图,拥抱新知,用有趣的方式去推进生活,去发掘人性的本质,无论何时都要追求更大的空间,更美好的景致。
让我们以最积极的态度,勇敢的走进未知的大门,谱写未来的故事!3、“游泳”——健康的潜水:游泳是一种有趣又美丽的运动,它不仅能锻炼身体,还可以强化意志力,培养毅力。
同样,我们的人生也是一场游泳,在变化的环境中不断拥抱潜水的乐趣。
每一次潜水,都会让我们更有把握,更加成熟,更有所获。
让我们正视自己的生活,游出新的前行,努力拼凑起失落的碎片!二、转喻1、“小桥流水”——沉淀回忆:小桥流水是一种宁静的美,它把延绵水流里方才经历过的历史,沉淀到最深处,化作一潭绿水。
同样,我们每一份回忆也犹如一潭绿水,在随时间而流的回忆中,沉淀着珍贵的美丽,给我们带来暖昧温柔的安慰与温暖。
让我们细细聆听这潭水里的歌声,片片回忆慢慢拼接,焕发属于自己的光辉!2、“果园”——累积果实:果园代表着积极的结果,里面经过种植,滋养和保护,也许几年之后,会有丰硕的果实唤醒它的味觉神经,让口舌体会到美妙的滋味。
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我们要梦想勇往直前,勇敢去把握机遇,从而收获更多的果实。
只有拥有丰硕的果实,才能播种美好的未来,让每一天都充满活力!3、“宝箱”——童话般的未来:宝箱是美丽童话般的代名词,它暗示着一些珍贵宝物藏在其中,不断追求就能发掘它们。
正如宝箱一般,我们面对未来,要勇于探索、拆开锁孔,去挖掘珍贵的物品。
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网络词汇的隐喻和转喻属性研究
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网络词汇的隐喻和转喻属性研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词汇也成为当代语言学中一个研究热点。
本文从认知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出发,探讨网络词汇的隐喻和转喻属性。
一、隐喻与转喻隐喻和转喻是两个重要的认知语言学概念。
隐喻是指通过暗示、比较等语言手段,将某一概念与另一概念相提并论,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意义。
例如,常说“心如铁石”,“班门弄斧”等。
转喻则是指将一个概念或者意义从本义转化为另一意义的过程,例如,“黑夜”在本义中指的是一天中光线暗淡的时间段,但是在转喻中则指的是一种阴暗、恐惧的氛围。
二、网络词汇的隐喻属性网络词汇的隐喻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形象隐喻网络词汇中的很多词汇都是由形象隐喻得来的,例如,“网红”一词就是由“红”代表着被人们追捧、受欢迎的意思,再加上“网”这个词汇,形成了“网红”的新意思。
类似的还有“养眼”、“口感”等词语。
(二)比喻隐喻网络词汇中也有很多比喻隐喻,例如,“口胡”一词,其实就是简化自己为一个“口”,来比喻说话跟牛一样东拉西扯,没有道理。
类似的还有“自闭”、“膜拜”等词汇。
(三)衍生隐喻网络词汇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派生出新的含义,这种现象叫做衍生隐喻。
例如,“内鬼”一词,在本意中是指在同一组织中保密服务的人员,但是在网络语境中却又出现了“内鬼”指的是替别人照看宠物、家庭的人员。
(一)夹杂转喻夹杂转喻是指在一个词汇中同时包含了多种含义,其中一个含义通过转喻得来。
例如,“稳”这个词,从原始意义出发主要表达事情很平稳、不会变动,但是在网络语境中,又加入了对赞美物品的含义,同时存在夸大和赞扬的情感。
(二)引申转喻引申转喻是指通过语境、词汇的排列组合或者同音字转化等方式,将一个概念或者一个词汇的本义转化为另一意义。
例如,“蓝瘦香菇”这个网络词汇就是通过将“背景蓝、身形瘦、语气落寞”的形容词合并形成的一个新词,来形容一个不太好的心情。
隐喻和转喻ppt课件
隐喻
1
2
引言
隐喻的分类 隐喻的原则
3
引言
• 当代认知科学认为,隐喻在本质上不是一种修辞现象,而是 一种认知活动,对我们认识世界有潜在的,深刻的影响,从 而在人类的范畴化,概念结构,思维推理的形成过程中起着 十分重要的作用。隐喻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工具和结果,这就 摆脱了将隐喻视为“两事体基于相似关系进行比较”的局限。
Metaphor and Metonymy
Supervisor:
Reporter:
主要内容
1
引言 隐喻 转喻
2
3
4
隐喻和转 喻的关系
总结
5
引言
• 传统的语言学将隐喻和转喻看做是语言形式上的修辞,是
语言装饰的手段,因而只是修辞学、文学和文体学研究的 对象。
• 近期的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研究认为隐喻和转喻是人们对
本体性隐喻
(2)容器隐喻(container metaphors):将本体视为一种容 器,使其有边界、可量化、能进可出。 e.g. 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视觉领域看做是一种容器) In danger.
(3)拟人隐喻(Personification):将事体视为具有人性就 是一个明显的本体隐喻。 e.g. His story explains to us that… This fact argues that…
音
音同形异义异 (homophone)
音异形同义异 (homograph) 完全音同形同义异 (perfect homonym)
形
异
同 同
义
异
异 异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课件
隐喻映射的基础是相似性
隐喻是通过相似性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上,两个概念之间存在某种内在的相似性。
转喻映射的基础是相关性
转喻则是通过相关性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上,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直接的关联或相互依存的关系。
隐喻是通过暗示或间接的方式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上,不直接指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01
02
转喻常常用于日常口语、新闻报道等领域,通过指代、借代等方式,使语言更加简洁明了,提高语言的使用效率。
转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一个事物的部分或特征来代表整个事物或概念,以简化语言表述过程。
隐喻和转喻的相似之处
隐喻和转喻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思想的方式,它们都是修辞手法的一种。
它们都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想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和有力。
隐喻是间接映射
转喻则是直接用一个概念来指代另一个概念,两者之间的关系明确且直接。
转喻是直接映射
在隐喻中,相似性是关注的焦点,通过相似性来表达和传达意义。
在转喻中,相关性是关注的焦点,通过相关性来指代和说明另一个概念。
转喻的焦点是相关性
隐喻的焦点是相似性
隐喻和转喻的应用场景
隐喻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比喻的方式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详细描述
VS
通过相关性建立比喻关系
详细描述
转喻是通过相关性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从而建立比喻关系。例如,“他是个书呆子”,这个比喻中,“书呆子”和“他”之间的相关性是“他”经常读书,这种比喻方式能够简洁明了地表达出说话者对“他”的看法。
总结词
总结与思考
在文学作品中,隐喻和转喻都是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运用这些手法,作家可以更好地表达人物情感、刻画人物形象、描绘场景等,使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
By Xue 2014.12.3
Metaphor: a word or phrase used to describe sb/sth else, in a way that is different from its normal use, in order to show that the two things have the same qualities and to make the description more powerful, for example she has a heart of stone隐喻
隐喻发生地点:
转喻发生地点:
两个相关的认知域内
(始源域和目标域)。
同一认知域的映射,
“可以是整个认知域代替 某一子域,反之亦然”。 Barcelona,2002 转喻是基于 事物之间的邻近性特征,以此 代彼的思维过程。 邻近性可以是 1.空间上, 2.时间上, 3.因果上。
映射是基于 相似性的跨空间对接。 相似性可以是 1.形式上的相似性, 2.感知得到的相似性, 3.依据经验存在的相关性。
•Kovesces, 2002
•相同点:转喻同隐喻一样,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 •不同点:不同于隐喻,转喻是基于事物之间的邻近性特征,以此代彼 的思维过程。 ——蔡晖,2006
转喻
• • • • • • 整体与部分关系 1事件模型 2构造模型 3复杂事件模型 4范畴成员模型 5范畴属性模型
the use of such words and phrases Metonymy (technical) the act of referring to sth by the name of sth else that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it ,for example using the White House for the US president转喻。 转喻: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中,有一个 概念实体为另一个概念实体提供心理通道 的认知过程。Kovescses,2002
古典诗歌中隐喻和转喻互动的类型
古典诗歌中隐喻和转喻互动的类型
隐喻和转喻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它们能够给读者以深刻的启发和感悟,具
有表达思想的特殊性和独特的魅力。
古典诗歌中隐喻和转喻的互动体现在不同类型的修辞
形式中,可以根据表现形式将其分为元转喻、多重隐喻和晦涩隐喻等。
首先,元转喻是一种将物体或真实事物通过转喻的形式表达成其他抽象概念的手法,
比如诗歌中的月亮、山水、草木、天空等都可以表示某种隐喻的意义。
例如,李白的《静
夜思》就是以月亮的照耀表现对官卑重的缅怀之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其次是多重隐喻,它指的是运用一种比喻容纳一系列想法,同时表达出一个抽象的情绪。
一般用动物、器物等东西来比喻情绪,尤其是比喻细微之处,比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把抽刀断水和把杯子举起来都比喻成思念的心绪的涌动,两个比喻的
元素都暗示心痛的不舍。
此外,还有晦涩隐喻。
这种形式一般以生硬的语句表达所想要表达的某种极其微妙却
极其形象的感情,它用一种模糊的方式去述说出心头的情感,有时是不容易让受众理解的,但是读者通过细细品味,便能够感受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凤凰抱蛋是“把酒问青天”的内涵,表示精神上的巅峰。
总之,古典诗歌中的隐喻和转喻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不仅能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意境,同时也能加深读者对诗句的理解和朗诵效果,增添诗歌的艺术魅力。
多模态隐喻转喻的认知方式
多模态隐喻转喻的认知方式隐喻和转喻是语言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它们通过比喻来表达抽象概念或者是情感,从而使文学作品更加生动和感人。
隐喻和转喻可以说是表现人类思维和想象力的重要方式,通过它们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中的意义和情感。
在认知科学领域,隐喻和转喻也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方式,它们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信息,提高学习的效率。
本文将重点讨论多模态隐喻转喻的认知方式,以及它们在语言理解和认知科学中的重要作用。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隐喻和转喻的定义。
隐喻是指用一个概念来说明另外一个概念,它隐藏或者隐晦地表达了一个观点。
“他是一颗明星”中的“明星”就是一个隐喻,它表示此人在某方面表现出了与明星相似的特质。
而转喻则是通过比喻将一个概念转换成另外一个概念,以表达作者或者说话者的情感和意图。
“他是一座山”中的“山”就是一个转喻,它表示此人在某方面表现出了与山相似的特质。
多模态隐喻转喻是指在认知过程中,人们利用多种感官的信息来进行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活动。
这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官的信息,这些感官信息都可以用来构建隐喻和转喻的形象和场景,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信息。
在诗歌中作者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描绘来表达情感,比如用“红色的夕阳”来表示爱情的美好,用“悠扬的琴声”来表示心灵的安宁。
多模态隐喻转喻的认知方式在语言理解和认知科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信息。
由于多模态隐喻转喻结合了多种感官的信息,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体验和感受语言中隐喻和转喻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从而更加容易地记忆和理解这些信息。
多模态隐喻转喻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在隐喻和转喻中加入多种感官的信息,可以使语言更加形象和生动,从而更好地吸引读者或者听众的情感和想象力。
多模态隐喻转喻也可以拓展人们的认知能力和情感体验。
通过将多种感官的信息融入隐喻和转喻中,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语言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想象,从而使认知更加全面和丰富。
转喻与隐喻的概念及其两者的关系-心理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转喻与隐喻的概念及其两者的关系-心理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隐喻和转喻的概念从人类社会的语言实践来看,在日常的交际语言及诗词歌赋中都会运用隐喻或转喻来表达感情。
从认知语言学来看,它不仅是人类表达语言的主要表现,也是最为基本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更是扩展词义的实现要素。
通常来讲,隐喻以及转喻都被视为修辞学中的两种手段,之前的主流语言学家将隐喻与转喻划入到语言异体形式。
但是,从认知语言学来看,隐喻以及转喻表达属于人类语言表达现象,也应将其纳入在语言研究中。
它们不仅是语言现象,还是两种最基本的语言认知方式。
语言学在解释语言时运用了与众不同的理论,认为隐喻和转喻是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效途径,并且在日常生活的语言沟通以及交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隐喻将相似性当成了自身的认知基础,从而为人类认识宇宙万物以及自身之间搭建关联域。
而且出现了两个有密切关联的概念域,其中之一为始源域,也可以被称作始发模型,其二为目标域,也可以被叫做目的模型.目标域或始源域在形成关联是相互而存在的,而且分别形成了各种的概念网络体系,包括了人类在认知该事物之前的经验以及概念。
从隐喻来看,目标域以及始源域在相似性的基础上形成了关联,它的决定性因素是人脑中的认知语境。
人类系统化的认知结构形成了认知语境,它涵盖了语言上下文、直接场合、社会心理表征以及知识等。
与目标域(本体)相对比而言,说话者或听话者要要更为熟悉隐喻的始源域(喻体)。
但是,在二者形成关联以及发生互动反应的过程中,就很容易激活与日常观念相关的联想系统。
在此基础上,可以将人们通常比较熟悉的事物映射到人们不太熟悉的事物上(在结构与内容方面)。
这样一来,隐喻就可以为人们深入把握目标域的特点以及结构提供较大帮助,人类的认知功能也因此而形成。
隐喻在此过程中具有创造性、能动性特征的过程,它表现为人们利用所熟悉的事物,从而不断认识、把握未知事物,深入理解已知事物的活动。
新闻语言隐喻和转喻运用与作用
新闻语言隐喻和转喻运用与作用新闻语言是新闻报道中最为重要、最为基本的语言形式之一,也是新闻与读者沟通交流的重要媒介。
在新闻报道中,语言的表达方式非常重要,而语言表达中的隐喻和转喻更是构成了新闻语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的运用对于塑造新闻形象和传递信息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隐喻与转喻的定义隐喻和转喻都是一种将具体的东西或事物通过语言的修辞手法表达成抽象的符号和形态的过程。
隐喻是以映射关系为基础,通过两个概念之间的相似特点,将一个概念“隐喻”为另一个概念的表达形式。
例如:把一个人比作一只鹰,给人一种快速、敏捷的形象感受。
转喻是以一种崭新的意义关系为基础,通过比喻两个本质不同的概念,将一个概念“转喻”为另一个概念的表达形式,使得读者对新闻事件产生新的理解和呈现。
例如:把膝盖比作鼓动的旗帜,形象地表达了一种意念,更生动、富有感染力。
二、隐喻和转喻在新闻语言中的运用1. 丰富表述方式隐喻和转喻的表述方式可以丰富新闻的表达形式,通过响亮、生动的语言形式,让读者对事件和信息产生更深刻的印象和理解。
例如:“这场比赛就像火焰山上的七情上山,场上的双方为了争夺胜利简直像是毒蛇纠缠”。
2. 增强情感表达隐喻和转喻在新闻事件中多有情感暗示,可以通过暗示和抒发情感来增加新闻的热度,渲染新闻的气氛。
例如:“泪水洒满了全场,持枪警察放下了手中的武器,和平最终战胜了暴力。
”3. 带动新闻热点隐喻和转喻通过精准的表达方式可以带动新闻热点,对事件进行深入的解读,让读者对事件产生高度的关注。
例如:“‘金色五秒’的突破,不仅仅是一场跑步比赛,更是体现了奋力向前,永不言弃的人生信念。
这场比赛不是一个结束,而是一个开始。
”4. 加强语言感染力隐喻和转喻运用让语言更富有感染力,以富有鲜明性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让读者更容易产生耳目一新、感情共鸣的效果。
例如:“他们像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登山队员,像周游世界的旅人,像还没有终点的长跑选手,我们为他们的探索之旅喝彩。
隐喻和转喻的例子
隐喻和转喻的例子《有趣的隐喻和转喻》嘿,大家好啊!今天咱们来聊聊隐喻和转喻这两个有点高深莫测的玩意儿。
先来说说隐喻吧。
你看哈,咱平时经常说“时间就是金钱”,嘿,这就是个很典型的隐喻。
时间本来和金钱八竿子打不着对吧,一个摸不着看不见,一个实实在在能在手里攥着。
但咱们就用金钱来比喻时间的宝贵,好像时间也变得能掂量出重量似的。
再比如说,“他是一头倔驴”,哇哦,这人怎么就成驴了呢?其实就是用驴的倔脾气来隐喻这个人的固执性格。
想象一下,一个人在那儿倔得跟头驴似的,是不是画面感一下子就来了?这隐喻就像是生活中的调味料,能让我们的表达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充满趣味。
有时候一句话说出来,别人立刻就能明白人想说啥,这感觉简直太妙啦。
接着说说转喻。
转喻也很有意思呢!比如说啊,“白宫决定了……”,诶,这里其实不是真的指那个白色的房子做出了啥决定,而是指住在里面的美国政府做出了决策。
这就相当于用白宫这个标志性的建筑来代表美国政府啦。
再举个例子,“笔杆子”,咱一说笔杆子,可不仅仅是说那根写字的棍儿啊,而是在说那些靠写文章吃饭的人,靠笔来闯荡江湖的人。
转喻就像是个快捷方式,让我们不用啰嗦一大通就能明白对方说的是啥。
而且有时候用起来特别方便,比如我们说“看球去”,大家立刻就知道是去看足球或者其他球类比赛,而不是真的去看那个圆滚滚的球。
隐喻和转喻啊,在咱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它们让我们的语言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让交流变得更加高效。
有时候跟朋友们聊天,来上一句隐喻或者转喻,大家哈哈一乐,氛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
就好像咱说“他笑得像朵花儿一样”,这一下子就让人想象到那灿烂的笑容,比直接说“他笑得很开心”要有趣多了吧。
或者说“整个办公室都沸腾了”,让人瞬间能感觉到那种热闹的场景,而不是干巴巴地说“办公室里很多人在说话”。
总之呢,隐喻和转喻就像是我们语言世界里的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和利用。
它们让我们的表达更有力量,更有魅力。
大家以后在说话的时候,不妨也试着多运用运用这些小技巧,让自己的话变得更加精彩有趣,相信一定会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哦!怎么样,有没有觉得隐喻和转喻真的很神奇呢?快来和我一起愉快地玩转它们吧!。
第四章.转喻和隐喻pptx
隐喻是一种很普遍的认知现象和语言表达现象。 例如下列一组涉及“辩论”的词语和句子都使用了 跟“战争”有关的概念,可见人们实际上把辩论中 的所作所为也看作是“战争”。这种把一个领域的 概念“投射”到另一个领域,或者说从一个认知域 (来源域)向另一个认知域(目标域)“投射”的 认知方式就是隐喻。如: a .论战/争论/论敌/抨击/打笔仗/理论战线/唇枪 舌剑/同室操戈/大张挞伐/人身攻击/批评的武器 b .他们在辩论中失败了/对他的论战提出挑战/ 指挥汉奸文人围攻左翼作家/这几句话击中了要害/ 大辩论没有休战//批评的火药味很浓
经验基础:当我们把更多的东西添加到一堆东 西之上时,这堆东西的高度会随着上升。比如,让 水龙头里的水流着,浴缸里的水面会逐渐上升;往 酒杯里倒酒,酒杯里的酒平面会随着涨上去,而瓶 子里的酒平面则会随着跌下去。类似的经验我们在 日常生活中会反反复复地经历,从中我们很自然地 总结出高度与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 为我们提供了“数量较多为上/数量较少为下”这 一隐喻的经验基础。
何况现在学的不是孔夫子,学的是新鲜的国语、 历史、地理和自然常识,这些文化课学好了,到处 有用。 (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 “阿义可怜--疯话,简直是发了疯了”。花 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说。(鲁迅《药》) 雅各布逊提出,隐喻和换喻机制的根本区别在 于,隐喻根据的是相似性,而换喻根据的是邻近性。 既然是邻近,就不一定限于某种固定的关系。只要 两者之间存在某种形式的联系,其中一 个就可作为 另一个的换喻。
符号学家Eco指出,每种换喻式联系一般指以 下三种邻近性之一:1)语码中的邻近,这是最普 通的类型。例如,王冠(指王位),白领(指办公 室工作人员);2)上下文中的邻近,例如“从门 口的汽车里传来几声手枪声;这辆车应让它哑掉。” (“这辆车”实际上指“车中的人”);3)被指 称事物的邻近,Eco认为这种邻近事实上不存在。 因此,“老太婆喝稀饭--无耻(齿)下流;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可看成是利用语 音邻近造成的换喻;缩略词的书写形式的邻近; “吃饭的”、“卖报的”、“穿红衣服的”都用来 代指某类人。
举例说明隐喻和转喻
举例说明隐喻和转喻
隐喻和转喻是修辞手法中常见的两种形式,都可以用来对事物进
行描述和说明。
在写作中,使用这两种形式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达效果。
一、隐喻
隐喻是指通过比喻的方法,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联系,
以达到表达深层次意思的目的。
例如,“他是一只狮子。
”这句话中,将一个人与狮子进行比喻,通过狮子的形象给读者传达出他勇猛、坚
强的特点。
另一个例子是:“她是一个花朵,美丽而娇嫩。
”这个句子中,
将一个女孩比拟成一朵花,通过花朵的形象给读者传达出女孩美丽、
柔弱的特点。
总的来说,隐喻可以通过比喻的方式,将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进
行联系,以表达出深层次的意思。
二、转喻
转喻是指通过将某个事物本身的特点转移至其他事物上,来表示
某种意思的修辞手法。
例如“冰冷的眼神”中的“冰冷”一词,本来
是形容寒冷的天气与物体,但是这个词被转移了,用来形容一个人的
眼神,表达出这个人的不友好、冷漠等特点。
当我们说“这个人的思路像一条河流般流畅”时,就使用了一个
转喻:把人的思路比作一条河流,用河流的特点来表达人的思路畅通
无阻。
总的来说,转喻可以将某一事物的特点转移到另一物体上,以表
达某种意思。
综上所述,隐喻和转喻都是修辞手法中的常见形式,它们可以使
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达效果。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灵活运用
这两种形式,让文章更具表现力,更加富有魅力。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隐喻和转喻的定义 • 隐喻和转喻的相似之处 •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 • 隐喻和转喻的实例分析 • 隐喻和转喻的应用场景 • 如何区分隐喻和转喻
01
隐喻和转喻的定义
隐喻的定义
隐喻是一种修辞方式,通过将一个概念或事物与另一个概念或事 物相比较,来表达更深层次的意义或情感。
两者都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隐喻和转喻都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和有力,增强语 言的表现力。
两者都能够引发人们的联想和想象,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 感受语言的魅力。
03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
隐喻是基于相似性,转喻是基于邻近性
隐喻
通过将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相比较,基于它们之间的相似性来 表达意义。例如,“时间就是金钱”,这里将时间与金钱进行比 较,强调时间的宝贵。
语言特点
转喻使用指代词“一支”来代替“抽烟”这个动作或行为,使语言更加 简洁明了。
03
认知效果
转喻可以帮助人们快速理解语言中的指代关系,减少语言中的冗余信息
,使语言表达更加经济和高效。
05
隐喻和转喻的应用场景
隐喻在文学、广告和日常交流中的应用
80%
文学创作
隐喻是文学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通过比喻的方式将抽象的概念具 体化,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 力。
100%
广告宣传
广告中经常使用隐喻来描述产品 或服务的特性和优点,使消费者 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80%
日常交流
在日常交流中,人们也会使用隐 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使 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转喻在新闻、演讲和商业广告中的应用
新闻报道
在新闻报道中,转喻常被用来 指代某个事物或事件,以简化 语言和提高报道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
应该说明的是,写实或再现类型以转喻或典型化为主,并不完全排斥隐喻的成分;同样,写意或表现类型以隐喻为主,也并不完全排斥转喻或典型化的成分。
正是两种成分不同的对比关系,在两种类型的极点之间产生多样的中间状态。
一、转喻——典型化写实类型的舞台设计主要使用典型化的方法。
所谓典型化就是以个别直接体现一般。
具体地说,它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环境再现的具体性、真实性。
在个别与一般的统一中,典型化强调的是个别、个性。
对于舞台设计来说,它的出发点是为剧中人物创造具体的、真实的环境。
王文冲在介绍他设计《茶馆》的经验时写道:“一九五七年底,听老舍先生读完剧本后,我非常喜欢这个戏。
为了搞设计,我参看了一些有关那个历史时期的资料,也和导演夏淳同志到过几处老茶馆的旧址,可惜,有的已盖成新居,有的只剩下一片瓦砾,一点痕迹也不存在了。
我们走访了几位当年坐过茶馆的长者,听了他们的口述,加上手头资料和我久居北京时对生活的理解,不久,初步创作出了一些草图。
金受申先生看后说:‘这是北京大茶馆,不一定是‘和泰’或‘广泰’,但这是北京老茶馆,二荤铺的样式。
”(《首都舞台美术家资料选》第2页)《茶馆》三幕戏的动作地点都是“裕泰茶馆’,对写实类型的舞台设计来说,最重要的是创造出一个具体的,真实的北京老茶馆。
其真实性足以使当年坐过茶馆的老人给予认可。
(图1)1.《茶馆》设计:王文冲再现的真实性要求舞台设计在剧场的条件下尽可能接近现实的原生状态,或者用自然主义的话来说,“接近自然”。
为了创造出独特的生活气息,细节的真实是决不可少的。
美国舞台设计者凯洛格在《蒸气浴》中创造了一间真正的土耳其浴室。
评论家们津津乐道于浴室里生锈的水管和褪色的瓷砖。
有人甚至说“能闻到汗水和冬青油的气味。
”为了真实,设计者专门去伦敦的波特契斯特浴室搜集资料,拍了许多照片。
她的目的并不是想复制一间土耳其浴室,而是去寻找对浴室的感觉,或者说,感受浴室特有的生活气息或场所精神。
她说:“当你了解了气氛、现实、肌理、色彩、空间、气味时——当你了解到某个空间中所有的一切时,你才能真正地将它放在舞台上,即使你不打算用写实的方法来处理它。
”(《American Set Design》第60页)(图2)没有细节的真实就没有独特的生活气息。
水管生锈的细节是浴室的特有的特征。
自然,典型化也排斥为细节为细节,堆砌细节,象贝拉斯库那样将小东西填满墙壁。
选择富有表征性的细节,剔除偶然的,不必要的细节只能加强再现的真实性,而不会削弱它。
2.《蒸气浴》设计:凯洛格第二,概括性。
典型化区别于简单地复制现实之处就在于它的概括性。
个别体现一般。
个别的,具体的物质环境必须体现人的和社会的意义。
不应该将物质环境中的“一般”简单地理解为同类物的普遍特征。
物质环境中的“一般”、本质并不在于物自身,而在于物与人的关系。
它的本质就是它的社会内容。
舞台设计的典型化就是以个别的,具体的物质环境的形象体现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容。
《茶馆》的舞台布景所以是典型的,并不在于它是北京老茶馆的例证或样本,而在于它体现了一定的社会历史内容——三个时代的变化。
第一幕的时间为清末,舞台展示了裕泰茶馆的鼎盛时期。
第二幕相隔二十年后,为军阀混战时期,景的右侧向前移动,取消了“太白醉酒”的画幅,减去了大半面墙,缩小了空间,突出了左方内院改成的公寓。
第三幕,又距第二幕二十年,为国民党统治时期,空间更加缩小了,堵上了通向内院的公寓,舞台正中又划去了作为逆产被查封的秦二爷的仓库,把茶馆已经所存无几的一小块地方也分割得七零八落。
空间一幕幕缩小,而“莫谈国事”的告示一幕幕地扩大。
布景不仅反映了三个时代的变化,也反映了“恶势力”的层层逼迫,最后导致走投无路的王利发悬梁自尽。
第三,个别与一般的同质性。
在我国过去的文艺理论中,通常将典型化理解为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其实,这种说法并没有揭示出典型化不同于象征化的特征。
实际上,隐喻与象征也包含个别与一般两项,也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典型化与象征化都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个别与一般两项统一的方式。
在典型化中,个别与一般是浑融无间的。
个别体现一般,而一般寓于个别之中,它们互相拥有,它们是同质的。
德国曼哈姆剧院曾来中国演出过《屠夫》一剧。
该剧结束时,一辆巨大的坦克驶过街头。
它的意义很明确:尽管纳粹垮台了,但战争的威胁依然存在。
在这一形象中,个别是坦克,一般是战争威胁,两者是同质的。
因为坦克本身就是战争的工具。
坦克的形象本身就包含战争的含意。
根据雅可布森的两分法,典型化是一种转喻,即个别与一般,部分与整体,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两项处于接近性的关系中。
从哲学上来说,任何个别都是一般的,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
典型化的创造机制就是选择。
典型化就是选择对一般最具表征性的个别,或者剔除个别中那些与本质无关的,偶然的因素。
军用卡车也是战争的工具。
但是一辆军用卡车出现在街头对于概括战争威胁的意义并不显得是充分的。
二、物质环境的意义具体的物质环境本身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和人的意义。
物质环境是人创造的。
在物质环境的创造中,用马克思的话来说,人把自己的本质“对象化”了。
物,任何人工制品,不仅是自然实体,也是社会实体。
它存在着人的意义,存在着这一物体对我们和周围人们的作用与意义。
它们可以向我们传递社会的信息。
物或人工制品是被文化和社会代码化了的,是凝固的社会信息。
物质环境,诸如衣服、家具、建筑、街道、聚居区实际上都是编码于物质环境中的文化和社会关系。
所以,对考古学家来说,文物可以传递关于当时人们生活方式的信息。
如商代和西周的爵、角、斝等酒器所以带有高高的三只脚,因为当时人们皆席地而坐,所以,当时的酒器、食器都做得比较高。
而到了晚唐与五代以后,由于普遍使用桌、椅、凳子,高大的酒器和食器就被排斥了。
实际上,对物的社会实质,人们不仅象考古学家那样用意识去认识,而且更多的是用我们的感觉器官去感知的。
当我们第一次去感知这个现实时,它就显露出人的本质。
人对物质环境是按照它的社会意义来感知的,并以此采取适当的行为。
换句话说,人创造了环境,而环境也创造了人。
我们知道,影响人的行为的是社会情境,它包括场所、背景、交往的主体以及交往主体间的关系。
具体地说,社会情境包含: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怎样做。
因此作为行为场所的物质环境是构成情境的一个要素。
物质环境为人们识别和解释情境提供线索。
读解这些线索所提供的信息,他就知道,他处于一个怎样的社会情境中,他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行为的规则是什么,他该采用什么行为才会被人认为是适当的。
自然,读解线索必须具备有关的文化知识。
阿摩斯·拉普卜特说:“我们每天多次进入场面和场所,获取其中信码化的线索,对意义进行译码,使之与相应的适宜的图式和文化知识相称,并恰当地采取行为。
当我们从讲演厅进入研究室,从自助食堂到高雅餐厅时,就会响应环境中的线索而调整我们的行为,环境线索为我们确定了情境和脉络,并有助于指导我们遵循预定的途径采取行动。
”(A ·拉普卜特:《建成环境的意义》第75页)线索是物质环境中的区别性特征。
如自选商场中货架的开放性排列与传统商场中货架的封闭性排列,它们之间的区别性特征提供了顾客采用何种购物方式的信息。
人对他人的行为,即社会交往通常是根据建筑、陈设、消费品、饮食习惯和穿着这些物质环境所提供的线索对他人进行判断的结果。
物质环境的意义是多层次的,大体上可将它区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低层次意义。
这涉及物的实用价值,是它的功能性意义。
符号学家艾柯说:“一件实用的物品,就其交流的能力来说,它是具有确切与惯例性含意的符号载体,这含意就是它的功能。
”(G ·勃罗德彭特:《符号、象征与建筑》第15页)如楼梯的含意就是可以上去,椅子的含意是可以坐下。
它直接影响人的行为。
诸如出入口、座位排列、道路标志等这些线索一经识别就可以产生预期的行为。
一件物品的形式除了使其功能成为可能外,还必须清楚地指示出这些功能。
但功能的实现还是以代码为基础的。
初次入城的山民不会使用抽水马桶,这就是说,他没有使用抽水马桶的代码,或者说习惯。
第二,中层次意义。
这涉及物的社会价值,它表述有关人的身份、地位、财富、权力等活动和行为场面中隐含的,而不是实用性的方面。
艾柯说:“一把椅子首先是让我知道我可以坐上去。
但如果是御用的宝座,那就不仅起着椅子的作用;它是供某个有地位的人坐的,证明它的使用者‘坐处尊位’。
”(《建成环境的意义》第18页)这一层次的意义更多涉及的是场所的占有者和控制者的形象。
在美国文化中,宅前草坪的维护水平和布局成为一种标志,它表明宅主家庭的情趣、地位和生活方式。
有的新居民买下住宅后,常常室内家具还未齐备,而草坪就已种植和修整。
在物质空间中的定位成为在社会空间中定位的标志。
第三,高层次意义。
这涉及物质环境的象征价值。
如历史的遗迹,它们沉淀了丰富的历史内涵,并具有象征的意义。
圆明园遗迹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它们是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人,是中华民族的耻辱柱。
这类“物证”是被历史进程本身编码的,并达到了象征的高度。
另一类象征较不容易被一般人所领悟,它们涉及文化图式、世界观、哲学体系、信仰等。
西方中世纪的大教堂是宗教的象征,神学的总结。
颐和园与江南园林反映了儒家与道家,入世与出世两种不同的世界观。
中国居民中的天井反映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文化图式。
“古人通过天井寻找人和天通融之处,利用天井、院落把天、人和地三者契合起来,把人的生命贯注到大自然的流程中去。
”(丁俊清《中国居住文化》第177 页)最近落成的上海历史博物馆也具有“天圆地方”的象征意义。
天圆地方是中国古代的宇宙模式。
物质环境丰富的多层次的意义正是舞台设计典型化的客观基础。
舞台设计典型化的实质就是在特定演出的语境内,以个别的,具体的物质环境的形象体现隐含的人的意义和社会内容。
三、现实主义的变异在20世纪,写实的舞台设计虽然受到各种非写实主义的冲击,但它时起时落,依旧不衰。
不过,写实主义本身也在发生变化。
这说明在写实类型中,典型化与其他非写实的成分结合的可能性。
写实主义变化的总趋向是超越自然主义的幻觉论。
人们日益意识到,只有摆脱照相式再现的重负,写实主义才能在揭示现实的深层本质方面享有更大的自由。
正如美国剧作家田涅西·威廉斯说:“看来,现在大家都已了解,在艺术中,象照相般准确的描绘是不起重要作用的。
真实、生活,即现实,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以诗的想像力能够表现这一现实,或者通过改变事物的外貌,把握住现实的本质特征。
”(《戏剧艺术》1980年第4期第155页)人们对这种新的写实主义加上各种限定词,如“诗的”、“表现的”、“心理的”、“选择的”、“风格化的”、“剧场性的”等等。
这些限定词说明新现实主义的一般特征,也说明典型化和其他非写实因素的结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