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工具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史工具书

中国古代文史工具书

中国古代文史工具书杂谈文史工具书是从事文史学习和研究的人不可或缺的,本文转自[启迪论坛],转载请注明出处,而文史工具书种类繁多,因此在下拟将文史工具书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来作个简要介绍(到清代为止):一、语言文字类二、类书、政书类三、年鉴、手册类四、目录、索引类五、表谱、图舆类六、辨伪及其他文史工具书的发展简介:文史工具书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字书《史籀篇》和词书《雏名》,汉代出现了第一部完整系统的字典《说文解字》和最早的词典《尔雅》,同时也出现了目录书《七略别录》和年表、政书、帛画地图,三国时期,曹丕组编《皇览》是有记载的第一部类书,晋李充撰《四部书目》开创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隋朝陆法言等编著的《切韵》,有音韵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唐宋时期,在继承前代体系的基础上,出现了更多的字、词、韵书,如《六书故》、《龙龛手鉴》、《广韵》、《集韵》、《埤雅》等;也出现了如《汉简》、《干禄字书》、《字通》、《班马字类》等一些专门性的字典词典。

在目录学方面,有《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子略》等;政书有《两汉会要》、《唐会要》、《五代会要》;类书有《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太平广记》等等。

明清时代,工具书已经开始成熟,字词典类有《字汇》、《字通》、《康熙字典》、《经籍纂诂》、《经传释词》、《通俗篇》、《恒言录》、《迩言》、《助词辨略》等;书目类有《千倾堂书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类书有《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渊鉴类涵》、《佩文韵府》等;年表、纪年有《历代纪元编》、《历代帝王年表》等;辨伪专著有《诸子辨》、《四部正讹》、《考信录》、《群书疑辨》等等。

第一类语言文字类语言文字类的工具书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字典类工具书:研究汉字的形态、来源、发展变化和字义的,就是字典类工具书。

2、词典类工具书:研究词的来源和涵义的,就是词典类工具书。

3、语音字典:研究语音的专著就是语音字典,往往表现为韵书形式,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物殊的字典。

常用工具书介绍康熙字典

常用工具书介绍康熙字典

第三节 常用工具书的使用方法

5、注音字母法:是汉语拼音方案使用以前的一种注音 方法。它是北洋政府1913年拟订、1918年公布使用的一 套汉字式的注音字母。(详见《新华字典》、《现代汉 语词典》中《汉语拼音方案》所附。)声母24个,韵母 16个。这些字母,有的是用笔画简单的古体字,如b作ㄅ, d作ㄉ,l作ㄌ,r作ㄖ;有的是把古字改动以下,如ㄐ就 是古纠字改写的。可以随着汉字横行拼写、竖行拼写。 拼法简单,一个音节最多只用三个字母。缺陷是:不是 用一个字母表示一个因素(最小的语音单位),很多情 况是一个字母表示两个音素,如ai作ㄞ,an作ㄢ等,不 便于语音分析。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使用后,即被淘汰。 80年代出版的大型工具书,为了方便两岸读者,也有作 为一种附加注音法使用的。但台湾一直使用至今。
第二节 工具书的种类及作用


书目是图书目录的简称,它是根据书籍的性质对 其进行分类,并按一定方法进行编排,使读者了 解图书、认识其价值,从而有目的的读书的一种 工具书。 书目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单纯的书目,只记载 书名、作者、卷数=出版时间等,如张之洞的 《书目答问》及范希曾的《书目答问补正》。一 类是附有提要的书目,扼要介绍书的内容价值、 作者生平事迹、版本源流等内容。如清纪昀主编 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书目是指示读书门径, 提供研究线索的重要工具书。
第三节 常用工具书的使用方法




4、反切法:是产生于东汉中后期、用两个汉字相拼切 来给一个汉字注音的一种方法。其原理类似于汉语拼音, 在当时是一种很科学的方法。具体拼的方法是:上字取 声,下字取韵,调随韵定,上下相拼。例如: 德:多则切——de═duo十ze═d十e═de 注:之戍切――zhu═zhi十shu═zh十u═zhu 烘:呼东切――hong═hu十dong═h十ong═hong 睹:乌绀切――an═wu十gan═o十an═an 由于古今语音系统的演变,本来简单的反切变得非常复 杂。现在只有少数反切能够直接拼切出准确的读音来。

文史工具书

文史工具书

1、“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周礼》的主要内容是讲周代的官制,原是战国时代的人所作,由后人整理凑合而成;其中保存了不少周代甚至周代以前的典章制度、社会风俗。

《仪礼》记载古代(主要是周代)贵族祭祀、朝拜、宴会以及婚丧、交际时行礼的仪式,内容很像后世的节目单。

《礼记》基本上是解释《仪礼》的书,也有一部分阐述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措施的理论文章。

《礼记》相传是由汉儒戴圣整理记述,然后流传下来的,所以又称《戴记》或《小戴记》。

《易》又叫《周易》,是古代占卦、卜筮的书,也是一部古代唯心主义哲学的文献。

由于它成书较早,其中保存了部分周代和周代以前的文化风俗史料。

易的含义:“变易”,“不易”,“简易”。

《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书》,又叫《尚书》,即“上古之书”,古代、前代之书的意思。

这是我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史料汇编。

其中保存了殷商时代和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历史文献。

文体:典、谟、训、诰、誓、命。

《春秋》是东周时代鲁国官修的历史书,叙述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七二二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四一八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史实,按年月次序简单记述,其体例类似现在的大事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

“三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和《春秋左氏传》。

《公》、《榖》两书叙述事实较少,解释、发挥《春秋》原文的义例居多;《左传》则以叙事为主,既是一部历史书,也是先秦时代重要的古典散文作品。

“九经”:《诗》、《书》、《易》、“三礼”、“三传”。

“十二经”:在“九经’的基础上加入《论语》、《孝经》、《尔雅》。

“十三经”:在“十二经”基础上加入《孟子》。

2、“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都是私家著述。

《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位列“二十五史”之首,全书分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五十二万余字,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前101年)约3000年间的历史。

文史工具书

文史工具书

一、文史工具書(一)教材所列,皆是一些最爲重要的大型文史工具書。

其中《康熙字典》、《中華大字典》。

可以說基本上退出了歷史舞臺,但因其收字之空前規模,在學術史上所曾起過之重要作用(尤其是《康熙字典》,附王引之《字典考證》——道光七年即公元1827年及王力《康熙字典音讀訂誤》——1981年),仍屬學中文之人不可不知者。

(二)《辭源》與《辭海》仍然是極其重要之文史工具書。

學者仍須瞭解其始纂及修訂情況,重點是《辭源》,《辭海》在收詞範圍方面之區別——《辭源》專收古漢語辭彙,包括古代人、地名、古籍、碑帖名等;《辭海》則爲百科辭典,不僅有古語,尚有科學名詞、國家、現代人、地名、組織名。

故二者不可互代。

我省訓詁、辭書學者田忠俠先生獨力完成《辭源考訂》(1989年、吉林人民出版社)、《辭源續考》(1972年黑龍江人民出版社)、《辭源通考》(2003年福建人民出版社),考訂語辭七千多條。

則讀《辭源》者不可不知田先生之書也。

(三)《漢語大字典》與《漢語大詞典》可謂集字典、辭書之大成者。

尤可說者,《漢語大字典》在釋義條目之前列出《說文解字》對該字的解釋(如《說文》收了這個字的話),許慎之解釋如有不妥,則採用其他學者對此字的合理說解,然後再依本義、直接引伸義、間接引伸義、假借義等順序注釋字義——這種做法本身就表明了《大字典》編纂者的卓越見地。

雖二書仍有不少疏漏,仍不失爲中國辭書界登峰造極之作。

其用途之大亦有不可言狀者。

(四)《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亦不可小覰,因其小而精悍,實用性強,頗收古義,且《現漢》對現代漢語詞之釋義,有前此辭書之不可及者,正可與字、詞之古義對照。

《漢語常用字典》尚有同義、近義詞之辨析,較爲方便實用。

(五)研讀《說文》,較好的注本是清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要使用《說文》,首先要熟悉五百四十部首,還要記住這些部首所屬卷次(許書共十五卷,正文十四卷,每卷又分上下,第十五卷是敘錄)。

(六)王引之《經傳釋詞》主要釋經傳中虛詞之特殊用法,發前人所未發,可解決按傳統解釋不通之疑難,故極有用。

字典词典文史工具书稿

字典词典文史工具书稿

个性化发展
个性化定制
未来的字典词典文史工具书将更 加注重个性化定制,根据读者的 需求和偏好提供更加精准的内容
和服务。
用户参与编辑
鼓励用户参与内容的编辑和贡献, 使字典词典文史工具书更加贴近用 户实际需求。
多样化内容形式
除了传统的文字内容,还将增加图 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 满足不同感官需求。
书稿
指代书籍的草稿或手稿,是作者创作过程的原始 记录,具有珍贵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目的和意义
目的
通过对字典词典、文史工具书和书稿 的介绍,帮助读者了解相关领域的基 本知识和方法,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
意义
通过深入挖掘这些工具书的价值和特 点,有助于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发 展,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
02 字典词典的发展历程
使用方法比较
字典词典
适用于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单词查询,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理解。使用时需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字典 或词典,并按照目录索引进行查询。
文史工具书
适用于学术研究或对某一领域有深入了解的需求。使用时需根据研究主题选择合适的文史工具书,并 按照书中的索引或目录进行查阅。
05 字典词典文史工具书的未 来发展
个性化的功能。
文史工具书稿的编纂和出版需要更加注重学术性和专 业性,以提供更加准确和全面的信息。
未来文史工具书稿将继续发挥其语言文字学习 和研究的重要作用,并不断拓展新的领域和应 用场景。
纸质版文史工具书稿将逐渐减少,但不会消失, 仍将作为学术研究和文献收藏的重要载体。
THANKS FOR WATCHING
字典词典文史工具书稿
目录
• 引言 • 字典词典的发展历程 • 文史工具书的特点和作用 • 字典词典与文史工具书的比较 • 字典词典文史工具书的未来发展 • 总结

最新3字典词典文史工具书稿ppt课件

最新3字典词典文史工具书稿ppt课件

与《康熙字典》相比,
一是收字略有增加,为48200多字;
二是改正了一些错误。
仍然是按地支分集,214部首,反切注音,比 《康熙字典》增1000多字,校正其中错误 2000多条。在编排体例上,参照西方词典并有 改革,在使用上较古代辞书更为方便。全书单 字按部首编排,仍为 214部。收字除本字外, 兼列籀古省或俗伪诸字,近今方言、翻译新科 学术语均在收列,亦兼收词语。
用途:
一是收字多,超过此前任何一部字书, 如《字汇》共收字33179个,《正字通》 33549个,直到300年后民国时编《中 华大字典》才超过了它。收字无论古 今字、异体字、甚至习用的错字都收 入,因此今天遇到一些冷僻字、怪字, 別的字典里查不到,往往可在这部 《康熙字典》里找到。
二是解释字义引用材料较多,例句
原则,将《辞源》定性为专门阅
读古籍和文史研究工作者的参
考工具书。只收古汉语词汇、
成语和文史方面词语,删除原本中
还有一个严重问题,在解释字义时,引用了很 多古代材料作为例句,这是必须的,但是经常 出错,如书名篇名错、引文错,是因为多是出 自转抄,沒有去认真复核原书。还有错字错音, 字典就是供查字的,这种错误就尤其严重。道 光时大学问家王引之奉朝命做《字典考证》, 仅引书错就列出2500多条,还改正了许多错字, 但还只是一部分,因为怕改多了皇帝不高兴。
有电子版。
相关的研究著作
研究《康熙字典》的著作,如清·王引之《字 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等。
2、《中华大字典》
民国初年中华书局是一家较大规模的私营出版 商,看到当时清朝将亡,使用几百年的《康熙 字典》也将失去权威地位,预计新编一种超过 《康熙字典》的新字典,将会大有销路,于是 赶编赶印了这部《中华大字典》,打算取而代 之。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英文名称(050105)●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和要求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和管理上能作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4、本学科要求学生掌握较厚的古代文学和古代文献学底子,并在专业知识上注意相关学科、邻近学科、兄弟学科的研究动向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同时具有较深的知识装备和较广的学术视野。

(二)研究方向1、中国古代小说Chinese Ancient Fiction(孙逊、李时人、詹丹、顾鸣塘)2、中国古典诗学Chinese Classical Poetics(曹旭、黄刚)3、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and Culture(翁敏华、王从仁、赵维国)4、断代文学Chinese Literature of Different Periods(李时人、严明、翁其斌)(三)学制三年(四)课程设置1、必修课程:(1)学位公共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2学分)哲学Philosophy(2学分)第一外国语First Foreign Language(2学分)计算机应用Computer Application(2学分)(2)学位基础课(中英文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献学Chinese Classic Bibliography(3学分)中国古代思想史History of the Chinese Thoughts(3学分)中国文学批评史(3学分)(3)学位专业课中国小说史Research of the Chinese Fiction History中国小说研究史Research History of the Chinese Fiction红楼梦研究Research of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s中国古代小说专题研究Research of the Ancient Chinese Special Subject of Fiction中国小说史研究Research of the Chinese Fiction History中国小说与中国文化研究Research of the Chinese Fiction and Culture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史Research History of the Ancient Chinese Fiction中国古代小说名著研究Research of the Classic Ancient Chinese Fictional Works明清文学史研究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the Ming and Qing Literature明清诗文研究Research on the Poetry and Prose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明清戏曲研究Research on the Ming and Qing Drama明清小说研究Research on the Ming and Qing Fiction名家治学方法Academic Methods of Prestigious Scholars魏晋南北朝文学专题研究Monographic Studies on the Literature of the Wei, Jin andthe South-North Dynasties中国诗词学Studies on the Chinese Poetry and "Ci" Poetry唐诗文献入门边塞诗研究Study of frontier Poetry隋唐五代诗学研究Study of Five-Dynasties Portry宋诗学研究Research on the Song Poetics旅游与中国文化民俗旅游学中国旅游史中国旅游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戏剧史History of the Ancient Chinese Drama文艺民俗学Literary and Art Folklore曲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Musical Arts东亚戏剧文化比较研究Comparison Studies on the Eastern Dramatic Culture明清诗歌史专题研究明清散文史专题研究明清女性文学研究明清时期东亚汉诗研究古代小说文献学古代戏曲史料学中国小说专题研究二十世纪学术名家经典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美学小说文献学古代小说与社会《诗经》研读《左传》研读先秦两汉文学接受史先秦两汉诗学史2、选修课程(中英文课程名称):中国文化史History of the Chinese Culture(学分)现代文论Modern Literary Criticism(学分)中外文论Chinese and Foreign Aesthetics(学分)中国民俗学Chinese Folklore(学分)文化市场学Culture Marketing(学分)3、实习4、社会实践活动(五)教学和培养方式专题讲授和自学讨论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学期论文和学位论文相结合。

第三章 文史工具书的鉴别和选用

第三章 文史工具书的鉴别和选用

三、选用后出的工具书或新版本
后厨的工具书内容较新,也更为完 备,有的课取代旧有的工具书。如《中 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较之《中国地方志 综录》,更广泛地反映了全国的收藏情 况。 使用古代工具书则应选用今年影印 本或整理、点校本。
四、对工具书引用的材料应加以核实
古代工具书中讹误疏漏屡见不鲜,类 书引书多随意删节,因此使用时要对引 文加以喝多。例如《辞源》所引书证, 有时就与原书不符。
第三章 文史工具书的鉴别和选用
第一节 鉴别和选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鉴别工具书,首先要考察它的内容和 体例结构,主要标准是科学性。科学性 是指内容的全面、系统,资料的准确、 及时,释文的严谨、明确,体例结构的 完备、实用。
首先是内容的全面、系统。工具书 是供解惑释疑的,因此所汇集的资料必 须是丰富而完备的,以便读者随时查阅。
第四章 辞书
第一节 概述
把语言中的词语汇集在一起,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起 来并逐一加以解释,工人查阅的工具书叫作词典,通 常亦写作“辞典”。 辞书在我国出现很早。战国晚期至西汉初儒家经师根 据古树专注汇集整理而成的《尔雅》,是最早的按词 语义类编成的词典。东汉许慎撰《说文解字》,根据 “六书”的理论来分析汉字结构,解说字的本义,创 立按部首排列汉字的方法,是第一步字典。
鉴别工具书,还要考察它的选材及解 释是否客观合理。不同的工具书对同一 事物会有不同的解释。
工具书鉴别的方法 鉴别工具书,主要用比较的方法对工 具书加以考察,考察期内容材料和结构 体例,并通过书评及评介著作深入了解。
首先要查看编著者和出版社。编著 者的资历和学术成就对工具书的质量影 响很大。还要看出版社是否认真、负责。 如中华书局出版的书一项以认真著称。
中国文史工具资料书举要

第五章文学文史工具书

第五章文学文史工具书

4、《全宋文》,曾枣庄、刘琳主编。


是全国高校古委会的重点项目,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 究所从1985年起,经过20余年编成。两宋320年间所 有现存单篇散文、骈文和诗词以外的韵文的大型断代 总集,是目前已经出版的规模最大的文学总集。《全 宋文》分15个大类,所收宋人作家9000多位,的10 余万篇总字数逾1亿字,共360册,内容遍及文学、艺 术、历史、哲学等各个方面。在全书各种体例文章中, 不少资料是首次公开发表,95%的作家在此以前未被 编入过专集。 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
8、《文苑英华》,北宋李昉等。


北宋初官修四大书之一。选材时限与《文选》相衔接, 上自南朝梁代,下至五代。作者近2200人。作品近 2 万篇,唐人作品占十分之九。分赋、诗等38类,各类 中又分为若干门目,比《文选》分目更繁琐。此书选 录有滥、缺之病,李慈铭《越缦堂日记》曾指出它所 收的唐赋“陈陈相因”,但所辑文献相当丰富。宋初 文集的印本很少,此书所收唐人作品,有的全卷收入, 有的原集后来失传,给后人的赏鉴、辑佚、校勘、考 订等工作提供了资料。清人修《全唐诗》、《全唐 文》,很多即取材于此。 中华书局1966年影印本,后有重印本。
第五章 文学工具书
第一节
查文 第二节、查诗 第三节、查词 第四节、查曲 第五节、查古代小说 第六节、查诗韵词韵曲韵 第七节、查历代作家
查诗文词曲
四部分类法中的集部,一般是古代作家诗文
作品的结集。分为别集和总集。别集是个人 作品集,有选集有全集,有的只有诗,有的 只有文,有的诗文皆有。如果查某人的某篇 作品,可以在其别集中查找,如查杜甫某诗, 可利用《杜工部集》,查苏轼某文,可利用 《苏东坡全集》。但是这种别集一般不作为 工具书,是供专门研究者和文学爱好者读的。

中国文史工具书1

中国文史工具书1

所谓文史工具书,是指为方便阅读文史类书籍而提供相关资料的书籍,起着一种阅读工具作用。

文史工具书的种类很多,下面主要介绍:书目,索引,字典、辞典,年表、图志,典章制度,类书,域外汉籍及研究七类,每类下分若干子目。

“书目”:是图书目录的简称。

它是记录图书名称、作者、卷册、版本、定价,间或叙及学术源流、图书流传、内容得失和收藏情况的工具书。

其范围不仅包括《四库全书总目》和《全国总书目》这种综合性书目,也包括《中国地方志综录》、《历代人物年谱集目》、《司马迁著作及其研究资料目录》、《红楼梦书录》等专题性书目。

“索引”:又称“通检”或“引得”,它是将每部书或丛书的内容,按一定的需要(如人名、地名、篇目、引书、逐句等)编为条目,供人们检索的工具。

“字典”、“辞典”:是解释字、词的声音、意义、用法和形体构造,间或叙及源流的工具书。

它包括古代的《说文解字》、《尔雅》和《广韵》之属;也包括近代的《辞源》、《辞海》、《中华大字典》和《新华字典》之类;还包括《中国人名大辞典》和《中国地名大辞典》等专科性辞典。

“年表”:是按年代顺序用表格形式编制的查考时间年代或历史大事的工具书。

其中的纪年表供查考年代。

其中可分为“纪年表”、“历表”、“大事表”等不同类型。

“纪年表”如《中国历史纪年表》;“历表”可换算不同历法、纪年法的年、月、日,如《中西回史日历》;“大事表”则为查考大事及其年代的工具书,如《中国历史大事纪年》。

“图录”:是用图象表现事物的工具书,它既包括《世界地图》和《中国历史地图集》等各种地图,也包括《中国历史图谱》和《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等各种文物图录。

“典章制度:又称“政书”,它汇编历代或某一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制度方面的资料供人阅读和查考。

如《通典》、《文献通考》、《唐会要》等。

“类书”:是辑录群书中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分类排比,以便寻检和征引,是查考古代事类的工具书,如《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古今图书集成》等。

中国古代文学培养方案

中国古代文学培养方案

中国古代文学英文名称(050105)●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和要求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和管理上能作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4、本学科要求学生掌握较厚的古代文学和古代文献学底子,并在专业知识上注意相关学科、邻近学科、兄弟学科的研究动向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同时具有较深的知识装备和较广的学术视野。

(二)研究方向1、中国古代小说Chinese Ancient Fiction(孙逊、李时人、詹丹、顾鸣塘)2、中国古典诗学Chinese Classical Poetics(曹旭、黄刚)3、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and Culture(翁敏华、王从仁、赵维国)4、断代文学Chinese Literature of Different Periods(李时人、严明、翁其斌)(三)学制三年(四)课程设置1、必修课程:(1)学位公共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2学分)哲学Philosophy(2学分)第一外国语First Foreign Language(2学分)计算机应用Computer Application(2学分)(2)学位基础课(中英文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献学Chinese Classic Bibliography(3学分)中国古代思想史History of the Chinese Thoughts(3学分)中国文学批评史(3学分)(3)学位专业课中国小说史Research of the Chinese Fiction History中国小说研究史Research History of the Chinese Fiction红楼梦研究Research of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s中国古代小说专题研究Research of the Ancient Chinese Special Subject of Fiction中国小说史研究Research of the Chinese Fiction History中国小说与中国文化研究Research of the Chinese Fiction and Culture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史Research History of the Ancient Chinese Fiction中国古代小说名著研究Research of the Classic Ancient Chinese Fictional Works明清文学史研究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the Ming and Qing Literature明清诗文研究Research on the Poetry and Prose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明清戏曲研究Research on the Ming and Qing Drama明清小说研究Research on the Ming and Qing Fiction名家治学方法Academic Methods of Prestigious Scholars魏晋南北朝文学专题研究Monographic Studies on the Literature of the Wei, Jin andthe South-North Dynasties中国诗词学Studies on the Chinese Poetry and "Ci" Poetry唐诗文献入门边塞诗研究Study of frontier Poetry隋唐五代诗学研究Study of Five-Dynasties Portry宋诗学研究Research on the Song Poetics旅游与中国文化民俗旅游学中国旅游史中国旅游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戏剧史History of the Ancient Chinese Drama文艺民俗学Literary and Art Folklore曲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Musical Arts东亚戏剧文化比较研究Comparison Studies on the Eastern Dramatic Culture明清诗歌史专题研究明清散文史专题研究明清女性文学研究明清时期东亚汉诗研究古代小说文献学古代戏曲史料学中国小说专题研究二十世纪学术名家经典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美学小说文献学古代小说与社会《诗经》研读《左传》研读先秦两汉文学接受史先秦两汉诗学史2、选修课程(中英文课程名称):中国文化史History of the Chinese Culture(学分)现代文论Modern Literary Criticism(学分)中外文论Chinese and Foreign Aesthetics(学分)中国民俗学Chinese Folklore(学分)文化市场学Culture Marketing(学分)3、实习4、社会实践活动(五)教学和培养方式专题讲授和自学讨论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学期论文和学位论文相结合。

300012文史工具书 作业(专升本)

300012文史工具书 作业(专升本)

37、目前,国内收录方志最多的一般方志目录是( )。
A、《中国地方志综录》 B、《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
C、《中国古方志录》
D、《方志考稿》
38、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以归纳字音,探求声韵源流为主要内容听韵书( )。
A、说文解字 B、尔雅 C、广韵 D、史籀篇
39、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上海图书馆等单位主办的( )中可获得从数百种、澳、台以及世界各国报刊
D、汇总、提炼、分类和综合
54、我国工具书正式产生并奠定基础的时期是在( )。
A、西周 B、汉代 C、唐代 D、清代
55、我国第一部全国性的分类目录是( )。
A、《皇览》 B、《崇文总目》 C、《通志》 D、《七略》
56、我国第一部史志目录是班固在《七略》的基础上编成的( )。
A、《修文殿御览》 B、《古今书录》 C、《汉书﹒艺文志》 D、《通典》
A、《说文解字》 B、《广韵》 C、《字源》 D、《国语》
22、( )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以解释汉字形、音、义为主要内容的巨型历史性详解字典。
A、《词源》 B 、《辞海》 C、《汉语大字典》 D、《常用大字典》
23、(
)一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而完备地论述历代典章制度沿革变化的政书,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政
C、词语与名物的有关知识
D、名物与资料的有关知识
52、书目数据库向用户提供机读形式的( )。
A、图书目录、文献摘要和索引等 B、资料目录文献信息和索引等
C、文献目录、文献摘要和索引等 D、文献目录、索引和文摘等
53、工具书是对原始文献的( )。
A、收集、整理、重组和综合
B、收集、编辑、提炼和综合
C、整序、浓缩、重组和综合

(2)文史工具书PowerPoint_演示文稿(1)

(2)文史工具书PowerPoint_演示文稿(1)

古书流传过程中,因不断复制,往往会产生几 种甚至多种文字有出入的不同传本。清代由于 考据学的兴盛,读书人很讲究所读之书的版本。 要求目录之书提供收录之书的版本信息。但 《四库提要》这样一部重要的目录著作却没有 这方面内容。
《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清邵懿 辰著,邵章增订。


清代中叶以后,读书人、藏书家重视版本,不仅仅是 宋元珍本,一般的明清本也得到关注,于是有人利用 《简明四库目录》,在其上批注版本方面的内容,注 明每书有一些什么版本,正好解决和弥补了《四库提 要》不注版本的缺憾。这种清人批本有数种。邵懿辰 为清代道咸时人,其批本以《四库简明目录标注》为 名,是同类中流传最广的一种。后经多人增补,其孙 邵章汇集。除补注版本外,还增补了多种《四库》未 收之书。后正式出版时以《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 为名。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出版,1979年上海古籍 出版社修订重印。附有书名著者索引。

庚子乱后,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强迫清廷签订《辛丑条约》,索 取了大笔赔款,即所谓“庚子赔款”。民国初年,各国退还部分 赔款,主要用于文化教育,如创办学校、招收选送留学生等。日 本于1925年用退还款项,在北京创办“东方文化事业委员会”, 组织一批中国学者(其中大多是满清遗老)编写一部大书——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分类编排体例均仿照《四库提要》。 收录范围自清乾隆以后直到民国初年,时间上与《提要》相衔接。 此外还收进《四库提要》未收的若干种乾隆以前的著作,主要有 佛教和道教典籍,部分明人著作,部分禁毁书,有名的戏曲小说 等,可以部分补充《四库提要》的不足。但也不著录版本情况。 台湾商务印书馆1972年影印原打印稿,收10070种,总数与《提 要》基本持平。原稿本藏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现经整理已印行, 共收书32960余种,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3倍多,比之台湾 商务本,内容完备远过之。 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影印原稿本。

《文史工具书源流与使用教学》课程教学大纲

《文史工具书源流与使用教学》课程教学大纲

文史工具书源流与使用课程教学大纲(Handbooks on literature and history)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课外学时:学分数:2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该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选修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中文工具书的基本理论和文献知识,初步掌握对中文工具书的实际应用,培养和提高学生检索中文工具书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要求学生阅读指定教材和参考教材的有关章节,练习各种工具书的使用方法。

(二)课程考核采取作业(20%)、课堂表现(20%)和期末考试(60%)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工具书及其概述(3学时)第一节工具书的特点和类型第二节工具书的结构剖析第三节工具书的主要排检方法第四节计算机化的工具书第五节工具书的鉴别与评论第二章查考汉语字词(3学时)第一节查考古今常用字词第二节查考古今专类字词第三节查考字词专项资料第三章查考古今图书第一节查考古籍第二节查考近代以来图书第三节查考马列文献第四章查考篇目文句第一节查考试文集篇目出处第二节查考诗词文句出处第五章查考报刊论文第一节查考报刊论文资料第二节查考报刊收藏第六章查考人物资料第一节查考人名第二节查考生平简历第三查考专记资料第七章查考地理文献第一节查考标准地名第二节查考地理简况第三节查考历代方志第八章查考纪年历日第一节查考年代对照第二节查考历日对照第九章查考古今百科第一节查考古代百科资料第二节查考古今百科知识第三节考中外历史大事第十章查考典制法规第一节查考典章制度第二节查考现行法规第十一章查考时事信息第一节查考年度进展第二节查考机构信息四、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教学方法上采用讲授、自学、练习、答疑相结合。

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扎实的课外阅读和课堂练习。

讨论环节,分课堂发言、小组讨论。

作业突出实践性。

五、学时分配六、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与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有密切联系,是一门应用课程。

文章星斗整理:文史工具书参考书目

文章星斗整理:文史工具书参考书目

文史工具书参考书目
20141117
郭子直,李岩编《文史工具书入门》
梁信义李钟诚《文史工具书200种》
张旭光《文史工具书评介》
吴国宁《文史工具书选要》
(台湾)李润海编《怎样使用文史工具书》
《图书馆业务自学大全(7)文史工具书概说》
王明根吴浩坤柏明《文史工具书的源流和使用》
张其中施文义《文史工具书浅谈》
中国丛书综录
赵含坤编著《中国类书》——超星图书馆有
(台湾)《中国类书总目初稿:书名·著者索引篇》——超星有胡道静《中国古代的类书》——超星有
邓嗣禹编《燕京大学图书馆目录初稿类书之部》——超星有以上图书超星图书馆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史工具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21*******
课程名称:文史工具书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开课教研室:古代文学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2.课程任务:熟悉文史学科中的各种工具书,熟练掌握各种工具书的使用方法,是文史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素质。

本课程通过介绍各种文史工具书的种类、使用方法,使得学生能够掌握独立查阅各种文史工具书的方法,能够熟练的运用于自己的论文撰写、课题研究,掌握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得本专业学生能够熟悉各种文史工具书的类别和编排方式,能够熟练的利用各种文史工具书检索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具备利用文史工具书开展独立学习的能力,掌握利用文史工具书初步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成绩考核形式:课程成绩=期终成绩(70%)+平时成绩(期中考试、作业、课堂提问等)(3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概论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概论的学习,使得学生明白作为文史专业的本科学生,熟悉各种文史工具书的类别,掌握各种文史工具书的检索方式,利用文史工具书开展独立自主的学习,是一个文史专业本科生必备的基本专业素质。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得学生了解文史工具书的不同类型,明白各种文史工具书的不同编排方式,知道文史工具书在开展自主学习和独立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文史工具书的功用。

难点:文史工具书的编排方法。

4.教学内容:
第一节文史工具书的性质和功用
第二节文史工具书的类型
第三节文史工具书的编排法
第二章基础文献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文史工具书的具体作用,让学生具备自己需要检索的对象自己选择合适工具书的能力。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得学生了解丛书、总集和全集、地方志、档案史料和资料汇编、宗教文献、出土文献、报刊的不同性质和在文史研究中的各自作用,使得学生具备根据自己的考查的对象挑选合适工具书的能力。

3.重点与难点:
重点:不同类型文史工具书的作用。

难点:宗教文献和出土文献的利用。

4.教学内容:
第一节丛书
第二节总集和全集
第三节地方志
第四节档案史料和资料汇编
第五节宗教文献
第六节出土文献
第七节报刊
第三章文史工具书的鉴别和选用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的工具书也有学术价值高低的不同,挑选使用学术价值较高的工具书,有利于获得益处。

反之,使用学术价值较低的工具书,只会事倍功半。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得学生掌握基本的鉴别各种类型工具书学术价值高低的能力,学会根据自己的考察对象选用合适的文史工具书。

3.重点与难点:
重点:鉴定学术价值较高的工具书的方法。

难点:无。

4.教学内容:
第一节鉴别和选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第二节工具书指南
第四章辞书
1.教学基本要求:
在古代文献的学习中,学生首先碰到的就是文字的障碍,因此,熟练掌握古代的字书的检索方式,能够利用辞书解决阅读古代文献的文字障碍。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得学生了解古代字书的发展历程,现代语文词典的类别,了解古代字书的编排方式,能够利用古代字书检索自己需要检索的字词。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字典和辞典的区别。

难点:古代字书的编排方式。

4.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古代字书
第三节语文词典
第四节百科词典
第五节专名词典
第五章类书和百科全书
1.教学基本要求:
类书是我国古代一种大型的资料性书籍,辑录各种书中的材料,按门类、字韵等编排以
备查检,类书是查阅古代文学中典故的重要参考资料。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得学生了解类书的性质,明白类书的编排方式,学会利用类书查阅古代诗歌和散文中蕴涵的典故。

3.重点与难点:
重点:类书的性质。

难点:类书的编排方式。

4.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类书
第三节政书
第四节百科全书
第六章书目
1.教学基本要求:
书目,是指图书的目录。

是一批图书的目录式排列,也称文献目录、图书目录。

指导人们读书学习,还指明回答那些书需要先读,那些书可以后读,而且还能告诉你那些书需要仔细读,哪些书只要一般浏览。

它还能记录一个国家的全部图书;反映某个著名人物一生的著作;报道某一学科有什么书;即在图书的收藏情况等。

引导学生重视书目的作用,重视书目在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中的作用。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得学生了解书目的性质,明白书目的编排方式,学会利用书目开展自主学习,并培养利用书目进行独立的科学研究的能力。

3.重点与难点:
重点:书目的发展历史。

难点:书目的分类体系。

4.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综合性书目
第三节专科书目
第七章表谱和图录
1.教学基本要求:
表谱是以表格、谱系、编年等形式反映历史人物、事件、年代的工具书。

它主要用于查考时间对照、人物、史实基本情况、地理等资料,具有将表列事件化繁为简,便于说明与事件之纵横相关问题,使人能够一目了然。

按事物类别或系统编制的反映时间和历史概念的表册工具书,是年表、历表和其他历史表谱的总称。

表谱简明扼要,提纲挈领,以简驭繁,将纷繁复杂的历史人物、事件、年代用简明的表格、谱系等形式表现出来,具有精要、便览、易查等特点。

熟练的使用表谱,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相互关系。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得学生了解表谱和图录的性质,明白表谱的编排方式,学会利用表谱和图录查核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图录的编排方式。

难点:无。

4.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表谱
第三节图录
第八章查人物资料
1.教学基本要求:
古代文史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古代历史人物生平的研究,因此教导学生熟练使用文史工具书查阅古代人物的生平资料,是本课程的基本任务。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得学生了解古代人物姓名和字号的关系,能够熟练的使用文史工具书查阅古代人物生平资料。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历史人物生平资料的检索。

难点:历史人物姓名和字号的关系。

4.教学内容:
第一节查考历史人物名号
第二节查古今人物生平简介
第三节查检历史人物传记资料
第四节查检人物研究资料
第九章查古今地名
1.教学基本要求:
中国的地理名称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了解古代地理名称的现代方位,有利于在学生的思维中构造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活动的地理方位系统。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文史工具书掌握查阅古代地理名称。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得学生了解地理的古今沿革,明白古代地理名称的现代位置。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地理的古今沿革。

难点:地理名称的古今差异。

4.教学内容:
第一节查考历史地名
第二节查考地理沿革
第十章查考纪年历日和历史事件
1.教学基本要求:
纪年是人们给年代起名的方法。

主要的纪年有帝王纪年、公元纪年、岁星纪年和干支纪年等。

在中国,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有了自己的历法。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使用的是“干支纪元法”,即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分别组合起来,每60年为一个周期。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熟练的将传统的帝王纪年和干支纪年换算成公元纪年。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得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帝王纪年和干支纪年的特点,能够熟练的将帝王纪年和干支纪年换算成公元纪年。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历代的纪年法。

难点:干支纪年和公元的换算关系。

4.教学内容:
第一节历法和纪年法
第二节中国史历日的查考和推算
第三节查考历史事件
四、学时分配表
章序内容课时备注
1 概论 4 讲授
2 基础文献 4 讲授
3 文史工具书的鉴别和选用
4 讲授
4 辞书 2 讲授
5 类书和百科全书 2 讲授
6 书目 4 讲授
7 表谱和图录 2 讲授
8 查人物资料 4 讲授
9 查古今地名 4 讲授
10 查纪年历日和历史事件 2 讲授
合计32
五、主用教材及参考书
(一)教材:
《文史工具书概论》主编:赵国璋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二)参考书:
1.《中国文史工具资料书举要》吴小如著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2.《文史工具书的源流和使用》主编:王明根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3.《文史工具书手册》主编:朱天俊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年版。

执笔:甘良勇
审定:马建华左攀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