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典金融学与行为金融的对比
行为金融学与标准金融学的对比解析

行为金融学与标准金融学的对比解析摘要:近年来,行为金融学发展势头迅猛,使人们逐渐产生标准金融学是否已经过时的疑问。
事实上,行为金融学与标准金融学在发展的过程中是具有一定关联性,受研究立场不同等因素的影响,二者难免出现冲突和矛盾。
基于此,本文开展了行为金融学与标准金融学的对比分析研究,旨在为从业人员提供理论上的帮助。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对比金融学;对比标准金融学理论具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完整、基础扎实、应用广泛的经济体系,并且长期占据着金融领域的主导地位[1]。
但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一些金融学家逐渐发现了与标准金融学相悖的“异象”,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标准金融学理论开始有所动摇,为了更好地把握金融市场的深层次规律,越来越多地金融学家开始研究新的金融学理论。
在这样的背景下,行为金融学理论不断崛起,由于该理论可以较好的解释金融市场出现的“异象”,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开始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
因此,本文从基础理论等方面开展了行为金融学与标准金融学的对比研究,旨在完善金融学理论、促进金融学发展,并为相关金融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一、标准金融学的基础理论以及理论缺陷分析1.标准金融学的基础理论现代金融学理论始自1952年的“portfolioselection”一文,该文论述的投资组合理论将量化研究应用于证券投资领域,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投资预期收益与投资风险的研究,对于证券投资理论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该研究的基础上,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理论、有效市场假说等理论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这些金融理论在当时都引发了人们的强烈关注,总体来说,上述金融理论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金融学理论,对于金融学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众多研究的基础上,标准金融学以有效市场假说为框架,辅以资本资产定价理论、现代资产组合理论,通过不断完善发展,逐步占据了金融市场的主体地位。
2.标准金融学的理论缺陷分析有效市场假说作为标准金融学理论的基础,是标准金融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为金融学和传统金融

课程全貌:模块1:行为金融学概述01行为金融学为何擅长投资实战?行为金融学和传统金融学的区别传统金融学从“应该是”的视角寻找长期均衡的规律;而行为金融学用“实际是”的视角解决当前具体的金融决策。
传统金融学认为市场不可预测、无法战胜;而行为金融学认为人的行为有规律、可以预测,因此,市场也是有规律的,战胜市场是可能的。
传统金融学认为人是理性的;而行为金融学认为,人是非理性的,一群人在一起,还会产生系统性偏差。
传统金融学认为套利可以消除一切价格偏差;而行为金融学认为真实市场中的套利是有限的。
02人是不是真的有智慧战胜市场?行为金融学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行为金融学不仅提供了另外一套完整的金融学思维方式,也在用更加有效的方式影响着整个金融市场的判断与决策。
对于投资者来说,市场是由人组成的,人的行为有规律,于是可以预测,这就让金融市场有规律可循,战胜市场是可能的。
对于融资者来说,因为市场上的人是非理性的,利用人的非理性,靠设计融资时间、融资方式、回馈投资者的方式,就可以筹到更多钱。
对于监管者来说,市场管还是不管,是不是要积极干预,对于整个金融市场来说,结果完全不同。
03价格错误是如何产生的?价格错误的原因投资者的非理性会造成价格错误。
套利是有限的,无法纠正价格偏差。
04现实生活中你应该如何套利?套利的不确定性真实套利中的成本、风险以及收益是不确定的。
模块2:认知非理性05你能真正了解一家公司吗?信息收集阶段的认知偏差人的信息处理过程分成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输出和信息反馈四个阶段。
在信息处理的不同阶段,人都会产生认知偏差。
信息收集阶段,信息的来源分为两类,一类来自被你记住的信息,另一类来自没有被你记住的信息。
当信息来自被你记住的信息时,常常产生易记性偏差;当信息来自还没有被你记住的信息时,容易受首位效应和末位效应的影响。
当两种效应都存在时,要看信息到达的速度和强度。
06为什么股评不可信?信息加工阶段的认知偏差信息加工阶段,最容易犯的认知错误是代表性偏差。
剖析行为金融学与标准金融学的差异

剖析行为金融学与标准金融学的差异标准金融理论经过40多年的发展,造就了多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同时也建立了一套基础扎实、系统完整、理论鲜明、应用广泛的体系,因此确立了其在金融投资领域的主导地位。
但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学家不断发现与标准金融理论相悖的现象,通常称之为“异象”(Anomalies),使得人们对该理论的信念开始有所动摇。
于是,西方金融经济学家纷纷着手研究发展新的金融经济学理论,试图更好地揭示金融市场运行的深层规律。
行为金融学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领域,由于其对市场异象的良好解释力,而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尽管行为金融学还未成为金融学理论的主流,但越来越多的金融学家正在投身于这一研究领域,DeBond和Thaler(1985)[1]、Statman(1995)[2]、Stein(1996)[3]、Shiller(2000)[4]等行为金融学家更是在不遗余力地为之呐喊。
他们认为,行为金融学将主流的标准金融学取而代之的时代已经来临。
真的是这样吗?一、标准金融学的困境标准金融理论始于上世纪50年代,是基于微观经济分析,并以数学为基本分析工具、论证严格的现代金融理论。
众所周知,标准金融学是建立在Markowitz 的均值—方差模型和投资组合理论(1952年),Miller和Modigliani的套利理论(1958年),Sharpe、Lintner、Mossin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1964年),以及Black-Scholes-Merton的期权定价理论(1973年)等理论基石之上的[5](第5-10页)。
标准金融学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它以最少的工具建立了一个似乎能够解决所有金融问题的理论体系,其中有效市场理论是其主要的分析工具。
有效市场假说是以人们行为的理性为前提,理性的人总是能够最大化其预期效用,并能掌握处理所有可得的信息,形成均衡预期收益。
然而,大量的实证研究和观察结果表明,人的行为与心理感受等主观因素在金融投资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人们并不总是以理性的态度来做出决策,在现实中存在诸多的认知偏差和不完全理性的现象,在证券投资行为中则表现为各种偏激和情绪化特征,导致证券市场中的股票价格出现各种异常现象,如股权溢价之谜、封闭式基金之谜、股利之谜、过度反应或反应不足、动量效应等等,这些现象无法用理性人假设、有效市场假设以及标准金融学下的定价模型来解释。
现代经典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论文

现代经典⾦融学与⾏为⾦融学论⽂2019-04-08⼀、现代⾦融学和⾏为⾦融学的研究内容对⽐(⼀)两种⾦融学研究内容差异从现代经典⾦融学的研究内容来看,现代⾦融学其主要是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在资本市场中实现资源有效配置。
现代经典⾦融学和⾏为⾦融学在资源配置上是统⼀的,这也就意味着研究必然以市场均衡和获得和合理的⾦融产品价格体系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标。
那么现代经典⾦融学和⾏为⾦融学其差异主要表现点值得深⼊研究,曾经有学者认为现代经济学代表了研究经济⾏为和现象分析法和框架。
现代经典⾦融学其主要分为参照系、视⾓以及分析⼯具等组成部分,⾦融研究过程中由于两者研究的问题存在着差异,经典⾦融学和⾏为⾦融学的视⾓具有差异性。
当代的经典⾦融学主要是以继承传统经济学的假设作为研究的基础,并且建⽴起完善的现代⾦融学完整体系,但是其在研究的范式和研究的模型上仍然存在着完全理性的分析框架,⽽不注重微观个体的决策⾏为。
两种⾦融学对于风险和⽆风险情况下对于⼈们认知的影响因素分析,其核⼼价值的⼼理物理学效应会造成⼈们柱塞盈利的时候出现反感风险,⽽且在亏损的时候会出现追求风险。
⼼理物理学效应则成为了⼈们过分偏执定性可能和不可能事件的主要因素。
(⼆)现代经典⾦融学提供了⾃⾝参考系我们以有效的市场理论和理性的⼈性假定作为参考系,那么在此参考系下并不是要求能够准确的描述现实,⽽是在⾦融活动中是否能够建⽴相应的规矩和标准。
⼗九世纪⼋⼗年代在EMH理论基础上进⾏理论验证,⾮有效市场已经成为了⾏为⾦融学研究主题,⽽且传统的资产定价和组合理论均建⽴在预期效⽤理论基础上。
由于在现实的研究中,总会出现对预期效⽤理论产⽣理论上的质疑,因此在此研究过程中就产⽣了两个新的研究⽅向。
即,我们所看到的越来越多的学者使⽤预期效⽤理论来对技术进⾏替代和修正;另外还存在着⼀部分学者独⾃去寻求对预期效⽤理论的合理解释,并且出现了两位学者共同创建的期望值理论,⽽且该理论还获得了长远的认同。
浅析现代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比较

张 颐 ( 厦 门大 学经济学院,福建 厦 门 3 6 1 0 0 5 )
摘要 :随着行为金融学的不断发展 ,有关行为金融 学与现代金融学的争论特续不断。本文主更从 现 代 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两者的研究范围、研究范式、体系框架三方 面进行比较 ,同时对两者的融合趋势进行的一定的思考。 关键词 :现代金融学; 行为金融 学:比较
决策过程中 , 人们根据以往规则经验做出的 直观 判断从 一定程 度上简 化 了复 杂的决 策 过程 , 但是他们的行 为模式会发生偏差在心 理 因素的影响下 , 并且这种心理 因素不是一 成不变的 , 它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从 而发 生微妙的变化 , 这样导致决策结果存在一个 很大的偏 差。 第三 , 在研究 范式上 , V a n R a a 的 “ 经 济心理学 ”一般模型非常好的解 释了两者 的 差异。首先 ,一般经济状况发生改变通过经 济环境可以反映 出来 , 但是 由于个体差异 因 素的不同 , 人们对相 同的经济情况也会存在 不同的感受 和认知 , 再加上个人的主观判 断 价值 , 进一步通过经济环境与行 为变表现产 生了复杂 的互动关系。行为金融学 的生命范 式 是以人 为中心 , 它研究 了投资者在决策过 程 中个体 的心理依据和实际行为 , 并在这个 基础之上对经济现象进行解 释。
策心理作为出发点 , 进一步研究投资者的投 资决策 行为规 律 以及 这种行 为对 市场 的价
格影响。 第一, 行为金融学把人类 学、社 会学、 心理学 的行为理论作为了研究 的基本 工具 , 从而开阔了视野 。行为金融学对投资人进行 决策 时偏好 的典型特 征进行 了一 个更加 接 近实际的描述 。 第二 , 当金融市场面对着非常多的不确
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的区别

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的区别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是对个体和集体投资决策行为进行研究的学科,它结合心理学和经济学方法,旨在解释为什么投资者在决策中会出现非理性行为和偏差。
与传统金融学相比,行为金融学着眼于人类行为和认知因素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揭示了投资者的情绪、认知失调和社会因素是如何影响市场的。
本文将探讨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的区别,以及行为金融学的重要性。
一、理性预期和非理性预期在传统金融学中,投资者被假定为理性的行为者,其决策是基于理性预期,即他们利用所有相关信息,根据理性的选择来做出投资决策。
然而,在行为金融学中,人们认识到投资者并不总是理性的,而是受到情绪和认知偏差的影响。
他们的决策可能受到过度自信、偏见和情绪化等非理性因素的驱使,导致市场出现过度买入或过度卖出的现象。
二、市场效率与无效率传统金融学认为金融市场是有效的,即市场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可用信息,投资者无法通过获取额外的信息来获得超额收益。
然而,行为金融学对市场效率提出了质疑。
他们认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会导致市场无效率,形成投资机会。
例如,过度反应理论认为投资者倾向于对新信息做出过度反应,这可能导致价格的短期波动和投资机会。
三、错误定价与市场泡沫行为金融学强调价格的过度或低估可能是由于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和认知误差所致。
错误定价是指市场价格与基本价值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导致投资机会。
市场泡沫则是指资产价格出现持续上升或下降,并与基本价值偏离较大的情况。
传统金融学很少关注这些非理性的影响因素,而行为金融学认为它们对市场走势和资产定价具有重要影响。
四、套利和限制传统金融学中,套利是投资者通过买入低价资产并卖出高价资产来获得风险调整后的回报。
而行为金融学认为,由于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和市场情绪,套利机会并非总是可行的。
投资者可能会根据自己的情感做出决策,导致市场出现非理性定价,从而限制了套利的效果。
此外,行为金融学也认识到了投资者的心理账户效应,即投资者会根据不同的账户将资产归类,对不同账户的资产有不同的风险容忍度,这也限制了套利的可能性。
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风险管理理论比较

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风险管理理论比较摘要: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现已经发展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它就是在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上发展而来的,在传统金融学的基础上,行为金融学在传统金融学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继续发展。
同时,风险管理理论已成为金融学理论的重要内容,本文将针对传统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在风险管理理论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
本文将分别论述传统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的相关理论,进一步找出两者的异同点,希望可以通过比较给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启示。
关键词:传统金融学;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一、引言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金融行业的发展态势稳健,同时金融界的产品类型日益丰富,又反过来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金融行业在面对高收入的状态下,随之而来也伴随着风险事件的发展,金融风险不仅会损害到收益,严重时甚至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
因此,研究金融学的风险成了金融行业的研究重点,降低风险,保证我国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
二、传统金融学理论基础传统金融学理论基础是有效市场假说,有效市场假说是专家们经过不断地探索而形成的一门理论,在金融学理论不断发展的状况下,有效市场假说仍作为金融学理论的基础。
在传统金融学中,将资产化为有形的人,认为市场的价格变动不受市场摩擦力的影响,而是单纯地反应资产的相关信息。
同时,传统金融学理论将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视为理智的行为,不存在盲目的投资,将投资者们限定为不愿承担风险的形象,并且期望投资能得到最大的收益。
在这种假设的情况下,证券的价格就是投资者意愿以及受欢迎度的体现,但是价格的发展仍存在不可预测性。
总的来说,传统金融学是将有效市场假说作为理论基础,同时各种理论都建立在一定的假说之上,同时附加以严密的数学公式,来对金融市场的发展进行预测。
三、行为金融学理论基础行为金融学是在传统金融学发展到一定阶段而进化演变出的新学科,行为金融学不仅基本包含了传统金融学的基本内容,同时对传统金融学的不足进行研究补充,形成了涵盖、心理学、数学等多方面内容的新理论。
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风险管理理论比较分析

49金融投资/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在发展中已经形成了独立的学科,其发展基础是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对于传统管理理论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改进,是当前金融学中的重要内容。
本文对于传统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的风险管理理论进行了比较,对其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进行了介绍。
金融业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产品类型的丰富保证了许多行业的发展,强化了对一些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金融业发展中,风险管理工作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风险的存在会影响行业的发展以及国家经济建设。
研究风险控制理论,优化风险管理工作是金融业工作者应当注意的问题。
1传统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的风险管理理论相同点行为金融学是传统金融学在发展中出现的一种新学科,其包含有传统金融学中的内容,并从心理学、数学等方面对于传统金融学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的补充。
因此,基于传统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的风险管理理论存在一些相同点[1],下文对这些内容进行了介绍。
1.1风险管理理论的来源行为金融学是传统金融学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出现的新兴理论,其理论来源相似。
行为金融学的内容在统合传统金融学理论内容的基础之上,借助心理学等理论对于传统金融学内容进行完善,实现了其理论的补充。
例如,在针对资产角色进行假设的过程中,传统金融学一般认为投资者的决策是在理智的引导之下进行。
行为金融学则结合心理学研究,对于投资行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投资行为也存在较大的感性成分,对于传统金融学一些难以进行解释的内容进行了解释。
同时,在市场分析中,行为金融学完善了传统金融学中对于市场摩擦力的理论研究,实现了传统理论的补完。
1.2风险的研究手段传统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对风险的研究手段均是假设分析,在假设的基础之上,研究人员会建立金融市场模型,对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预测,方便设计应对措施。
基于模型和假设的风险模型预测工作的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靠性较低。
为了提升预测结果的准确性,技术人员会设计和实际情况相符的假设,从多个假设的角度来对市场的变化进行分析,以此来解释风险异常现象,对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规避和应对。
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区别与联系

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区别与联系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金融学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金融学的研究使金融产品涌入市场,给企业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对企业风险控制提出了要求。
传统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界的两种不同学说,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为了促进我国企业的发展,需要结合传统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的风险管理进行比较分析。
本文将就上述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传统金融;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引言金融活动有两批人,一批是理性的投资者,另一批是非理性的投资者,两人共同构成了当前的金融市场。
我认为,在传统的金融学研究过程中,理性投资者一定会获得发展的机会,非理性投资者一定会被市场淘汰。
与传统金融学相比,行为金融学开始关注投资者的心理活动,给传统金融学增添了心理学的内容。
突破了传统心理学的决定性原则,为投资者的投资活动提出了新的理论。
我们要把传统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的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促进金融社会的发展。
一、传统金融和行为金融的含义传统金融学是指研究具备存款、贷款、结算等金融活动的知识体系。
传统金融学的基本假设是理性的人,我认为投资者进行金融活动时,非理性的投资者只能在金融市场被淘汰。
经常研究传统金融学的理论是套利定价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期权定价理论等。
传统金融学研究的目的是帮助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获得最高利益。
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的一个分支。
主要是将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内容融入金融学理论。
行为金融学是当前热门专业之一,这一学说的出现有利于我国金融学的发展。
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的主观想法对金融活动的影响非常深刻。
行为金融学的主要研究思想是现代资产组合理论,有效市场假说等。
二、传统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的差异和联系。
(一)传统金融和行为金融的区别1、二者理论基础不同传统金融学的理论主要是市场的有效假设,与投资者的理性有一定的联系。
在传统金融学中,投资者进行金融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获得一定的利益,资产组合理论,等一系列金融相关理论,从金融活动中获得最大利益。
现代经典金融学的困境与行为金融学的崛起

现代经典金融学的困境与行为金融学的崛起一、现代经典金融学的困境现代经典金融学是以有效市场假说(EMH)和资产定价模型(CAPM)为代表的,它认为市场参与者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在信息充分的条件下,市场价格会反映全部信息,投资组合的回报主要取决于市场系统性风险。
在现实金融市场的运行过程中,不断出现了一些现象和问题,这些现象和问题难以用现代经典金融学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有效解释和预测。
市场泡沫和崩盘现象频发。
从2008年的次贷危机到2020年的新冠疫情引发的股市震荡,都显示了金融市场的非理性和波动性。
投资者的行为存在明显的非理性。
现代经典金融学认为投资者都是理性的经济人,但现实中却发现投资者常常被情绪和心理因素所左右,盲目跟风和过度乐观或悲观的情绪会导致投资决策失误。
金融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和机构投机行为。
投资者往往面临着信息不对称的风险,而大型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中的行为也存在着一定的非理性和投机性。
由此可见,现代经典金融学在解释和预测金融市场中的问题和现象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困境,需要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完善金融学的理论体系。
二、行为金融学的崛起行为金融学强调了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
它认为投资者在做决策时常常受到认知偏差、情绪影响以及社会压力的影响,而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投资者在市场中出现过度买入或卖出,以及盲目跟风等行为,从而尝试解释市场的泡沫和崩盘等现象。
行为金融学强调对投资者行为模式的分析。
行为金融学认为人类在面对风险和不确定性时,往往会采取一些非理性的行为模式,比如损失厌恶、过度自信和过度警惕等,这些行为模式对市场价格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从而对金融市场的运行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行为金融学强调了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和机构投机行为。
它认为信息不对称是金融市场中常见的现象,而机构投机行为也是市场中常见的现象。
这些现象会导致市场价格的扭曲和波动,从而对市场的有效运行产生了影响。
三、现代金融学的发展路径当前,现代经典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两种学派在金融学领域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们各自的优势和不足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1. 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的区别传统金融理论主要包括Markowitz的均值一方差模型和投资组合理论,Sharpe、Lintner、Mossin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Fama的有效市场理论和Black-Scholes-Merton的期权定价理论。
这些理论的基础是有效市场理论,它是传统金融理论的基石。
但是有效市场理论在解释实际金融现象时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阿莱悖论、日历效应、股权溢价之谜、期权微笑、封闭式基金之谜、小盘股效应等等。
面对这一系列金融异象,人们开始质疑有效市场理论,质疑传统金融理论。
由于行为金融学能够解释这些现象,因此,原先不受重视的行为金融学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
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并不具有完全理性,而只具有有限理性,这一假设更贴近实际。
随着研究的深入,行为金融学形成了对传统金融学的重大挑战。
国内学者一般认为,行为金融学的产生以1951年Burrel教授发表《投资战略的实验方法的可能性研究》一文为标志,该文首次将行为心理学结合在经济学中来解释金融现象。
本人认为,1936年凯恩斯的空中楼阁理论可以看作是行为金融学理论的源头。
1969年,Bauman和Burrel发表了《科学投资方法:科学还是幻想》。
他认为,金融学新的研究领域应该重点放在把数量模型和传统的行为方法结合上,这样会更贴近实际。
1972年,Slovic教授和Bauman教授合写了《人类决策的心理学研究》,这篇文章为行为金融学理论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1979年,Daniel Kahneman教授和Amos Tversky教授发表了《预期理论:风险决策分析》,正式提出了预期理论。
该理论以其更加贴近现实的假设,严重冲击并动摇了传统金融学所依赖的期望效用理论,并为行为金融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与传统的期望效用理论不同的是,预期理论用价值函数代替传统的效用函数。
与效用函数相比,价值函数具有以下特征:1)投资者价值函数的自变量是投资者的损益,而不是财富或消费的绝对水平,因此投资者不是从资产组合的角度来作投资决定,而是按组合中各资产的损益水平将其分别对待。
现代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比较研究

现代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比较研究作者:王东君来源:《市场周刊·市场版》2017年第10期摘要:现代金融学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涌现出不同的观点。
同时与行为金融学的比较研究,成为各学者研究和热烈讨论的话题。
由于两者相对立元素的存在,扰乱了金融市场,并出现一些市场问题,需要加强重视和客观对待。
因此本文将从内容、应用范式以及框架体系三个层面来分析现在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比较,并提出两者相融合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现代金融学;行为金融学;比较;发展趋势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逐渐涌现出更多的金融学方面的研究。
现代金融学的产生体现出时代发展的特点和影响,有助于推动我国金融学领域的持续发展。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市场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然而,关于我国金融学的理论研究还在初级阶段,很多理论不够全面和完善,并容易受到质疑。
在现代金融学中的标准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有着相对立的元素,存在分歧现象。
因此应该对现代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作全面的比较,并结合两者的实际特点,从而寻求有效的发展方向。
一、现代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比较研究关于现代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比较,已经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
需要通过内容以及应用范式等领域进行深入探究,正确把握两者的异同之处,了解各自的特点,并有助于带动我国金融学的发展。
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关于研究内容方面的比较。
现代金融学的研究内容是关于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进行有效的市场资源配置。
通过这一方面,现代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有着共同的元素,并有助于市场的均衡发展,逐渐完善金融理论体系。
其中从资产定价的层面分析,现代金融学主要研究的是经济行为与现象。
其理论分析体系包括视角、基准点以及工具三个角度。
同时这两者之间的差异表现在视角角度方面。
现代金融学与传统经济学有相通的元素,并继承了传统经济学理性分析,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性结构体系。
然而,在现代金融学的研究中却忽略了决策的分析,容易产生认知的偏差。
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主要观念对比

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主要观念对比税收1352 邵婉钰2220130391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学科,力图揭示金融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和决策规律。
行为金融理论认为,证券的市场价格并不只由证券内在价值所决定,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资者主体行为的影响,即投资者心理与行为对证券市场的价格决定及其变动具有重大影响。
它是和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相对应的一种学说,主要内容可分为套利限制(limits of arbitrage)和心理学两部分。
进入20世纪80年代前后,关于股票市场的一系列研究和实证发现了与理性人假设不符的异常现象,例如,所谓的“一月效应”、“星期一效应”、股权溢价之谜、封闭式基金折/溢价之谜、小盘股效应等。
面对这些金融市场的异常现象,诸多研究学者从传统金融理论的基本假设入手,放松关于投资者是完全理性人的假设,吸收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研究股市投资行为、价格形成机制与价格表现特征,取得了一系列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流派——行为金融学。
在博弈论和实验经济学被主流经济学接纳之际,行为金融学对人类个体和群体行为的研究日益重视。
其中,个体心理分析基于“人的生存欲望”“人的权力欲望”“人的存在价值欲望”三大心理分析理论进行分析,旨在解决投资者在投资决策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障碍问题。
因此,它为人们理解金融市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弥补了现代金融理论只注重最优决策模型,简单地认为理性投资决策模型就是决定证券市场价格变化的不足。
与传统金融学相比,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的区别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理论基础存在巨大差异;二是行为金融学的部分理论是对传统金融学的挑战;三是投资决策模型不同。
首先,传统金融学是金融学发展早期阶段的一种金融理论,这种金融学理论是以理想化的市场条件为基础的,整个理论围绕着“有效市场假说”开展,并将资产的市场价格作为分析市场资产投资的重要信息依据。
行为金融学研究综述——行为金融学对传统金融学的扬弃

行为金融学研究综述——行为金融学对传统金融学的扬弃摘要:本文通过对行为金融学的深入研究,探索并归纳出了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金融市场中的投资理论、投资方式以及投资人行为的区别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关键词:传统金融学;行为金融学;理性行为行为金融学就是将心理学融入到金融学的研究之中,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
这一研究视角主要是通过分析金融市场主体在市场行为中的偏差和反常,来寻求不同市场主体在不同环境下的经营理念及决策行为特征,力求建立一种能正确反映市场主体实际决策行为和市场运行状况的描述性模型。
一、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的联系(一)金融研究理论相同传统金融学的研究理论主要以有效市场假说为研究依据,有效市场假说表现为在金融市场中,证券的价格会根据相关信息的变化而改变,而相关信息并不能在同一时间传递给金融市场中的每个投资者,价格的变化没有任何的经济规律,而是进行随机的、无秩序的变化。
传统金融学提出了理想的市场行为理论,并通过运用数学公式,为金融决策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数据参考,但并不能解释金融市场中投资者的特殊投资行为。
行为金融学的研究理论在传统金融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上,将心理学理论融入到了金融市场中各个投资者的行为中,通过分析投资人的心理变化,对其特殊投资行为进行深入了解[1]。
(二)风险管理理论相同传统的风险管理理论是以传统资产组合理论为研究基础,传统的资产组合理论具体表现为金融市场上,投资者最关注的问题是预期投资收益率和预期风险。
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是在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并未完全脱离传统风险管理理论,而是对其缺陷和不足进行有效补充,例如,行为金融理论认为人既有理性的一面,也有非理性的一面,在进行投资过程中,大多数投资者会理性地选择风险和收益适宜的金融产品进行投资,但是面对高风险、高收益的金融产品时,部分投资者也会为了赢得更多的收益而甘愿承担较高的风险,显现出了投资者非理性的一面。
现代经典金融学的困境与行为金融学的崛起

现代经典金融学的困境与行为金融学的崛起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现代经典金融学(Modern Finance)的理论框架逐渐形成。
它以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CAPM)为代表,强调市场的效率和投资组合的风险、收益之间的关系。
然而,尽管现代经典金融学已成为主流学派,但在实际操作中,它仍然面临一些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与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的研究方向存在巨大的冲突。
首先,现代经典金融学认为投资者是理性的,具有完全信息和统计能力。
尽管这一假设为经典金融学理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在实际应用中,投资者往往受到各种认知偏差和情绪影响的影响,表现出非理性的行为,例如过度自信、厌恶损失和羊群效应等。
这些非理性行为不仅导致市场价格的波动,而且还使市场价格对基本面的反应变得更加迟缓,从而增加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
其次,现代经典金融学假定投资组合具有均值方差分析的特性,即在确定收益率和风险之后,一个完全理性的投资者会选择风险与收益之间最高的点。
然而,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表明,投资者的决策并不仅仅基于风险和收益,而且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信念、习惯和偏好等。
这些因素使得投资者倾向于选择风险较低但收益较低的投资组合,而忽略了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平衡,从而导致了资产定价模型的失灵。
最后,现代经典金融学认为各种投资工具可以通过组合来实现复杂的风险和收益关系,而行为金融学则认为投资者往往无法理解或管理其风险。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随着信息的增加和信号的增多,投资者的状态变得越来越混乱,从而导致了市场的崩溃。
因此,行为金融学强调的是理解投资者的偏向和行为规律,建立适合个体风险和收益偏好的投资策略。
为了克服这些困境,行为金融学的兴起是必然的。
它通过对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分析和理解,以及对情绪、认知和社会因素的考虑,更好地捕捉到市场行为的本质和规律。
行为金融学研究综述行为金融学对传统金融学的扬弃

行为金融学研究综述行为金融学对传统金融学的扬弃一、本文概述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复杂化,传统金融学的理论框架和假设已经难以完全解释和预测实际市场行为。
行为金融学作为金融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它试图从微观个体行为和心理过程出发,揭示金融市场运行的内在规律。
本文将对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进行综述,探讨其对传统金融学的扬弃之处,以期为金融市场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本文将对行为金融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进行介绍,明确其在金融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然后,通过对比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核心假设和理论模型,分析行为金融学对传统金融学的扬弃之处,包括对市场参与者行为、市场有效性和投资策略等方面的重新认识。
接着,本文将回顾行为金融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如投资者情绪、市场异象、羊群效应等,探讨这些成果对市场运行的影响和启示。
本文将展望行为金融学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挑战,包括如何将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引入行为金融学,以及如何更好地将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应用于金融市场的实践。
通过本文的综述,读者可以全面了解行为金融学的发展脉络和研究成果,深入理解行为金融学对传统金融学的扬弃之处,从而为金融市场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视角。
二、传统金融学的主要理论与假设传统金融学,也被称为标准金融学或新古典金融学,主要基于一系列的理论和假设来构建其研究框架。
这些理论和假设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们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活动的理解。
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EMH):这是传统金融学的基石之一,它认为在没有任何操纵或影响的情况下,市场价格将反映出所有可用的信息,因此价格是无法预测的。
这意味着在有效市场中,没有任何投资策略能够持续地超过市场平均收益。
理性人假设:传统金融学假设市场参与者都是理性的,他们会根据可获得的信息和自身的利益来做出最优决策。
这种假设忽略了市场参与者可能存在的认知偏差、情绪影响和行为模式。
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风险管理理论比较分析

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风险管理理论比较分析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业稳步发展,金融投资产品种类越来越丰富。
带来的利润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涌入金融市场,这有助于金融业的发展,金融风险和收益并存,如何减少金融风险对金融行业的负面影响,给投资者保持更高的经济回报,已成为金融研究的重点。
因此,为了使当前金融业稳步发展,使金融发展环境更加和谐稳定,有必要将传统金融与行为金融的风险管理理论进行比较,以提高我国的金融风险管理能力。
关键词:传统融资;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比较;1行为金融概述1行为金融学的基本定义行为金融学的基本内容,需要将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相关理论有效地整合到整个金融系统中去。
行为金融学主要从个人用户的具体操作出发,以所产生的心理活动为分析依据,对整个金融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并准确预测。
通过个人的独特的视角和独特的观察判断点来判断整个金融市场的行为,从而进一步更加深入地探索金融市场所存在的偏差和反常状况,更好地帮助和改善对主要市场经营管理环境决策中合理有效的判断,最后,要根据市场的实际发展,在相应的、配套的金融市场中建立基本的操作规则。
行为金融学的产生和发展正是考虑到行为金融学与证券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并逐渐成为现实的金融领域,在热点学科中被广泛应用。
结合当前发展趋势和一体化趋势,深化和加强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工作,对金融业的实践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意义。
1.2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传统的金融理论没有以投资者的心理行为作为关键判断,而在传统金融中,投资是基于专业经验数据。
行为金融学往往是通过投资者的心理行为和投资行为来进行全面的投资判断,这两者有很大的区别。
行为金融学在市场竞争方面与传统金融学不同,因为在传统的金融理论中,投资者往往会偏离理性的投资思维,通过风险较大的投资方式进行投资,这种经验往往占据了投资者的核心定位,而不是基于专业的科学证据。
剖析现代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差异

剖析现代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差异一、简要回顾Haugen(1999)将金融理论的发展分成三个阶段:“旧时代金融”(OldFinance)、“现代金融”(ModernFinance)和“新时代金融”(NewFinance)。
“旧时代金融”代表的是上世纪60年代前,以会计财务报表分析为主的金融研究;而“现代金融学”或者也称为“标准金融”(StandardFinance),则主要以上世纪中期开始兴起的金融经济学为主要的理论基础,它建立在有效市场假设(EMH)的基础上,以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和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为基石,着重研究理性假设条件下的价格发生机制和金融市场效率问题;“新时代金融”则以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受到关注的行为金融学为代表,其研究主题为投资者的有限理性以及无效率市场。
首先,就现代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内容而言,现代金融学研究的是如何在不确定的环境下通过资本市场对资源进行跨时期的最优配置,在这一点上,两者①是统一的,这意味着它们的研究必然以实现市场均衡和获得合理的金融产品价格体系为其理论目标和主要内容,其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资产定价。
那么,两者研究的差异在哪里呢?钱颖一(2002)在《理解现代经济学》一文中认为,“现代经济学代表了一种研究经济行为和现象的分析方法或框架。
作为理论分析框架,它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视角、参照系(或基准点)以及分析工具。
”同样如此,在金融研究中,两者研究问题的差异性首先表现在“视角”的不同。
现代金①这里指的是现代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后文表述方法相同。
融学承袭了传统经济学“理性人”的基本分析假定,建立了现代金融学完整的理论体系,但其研究范式与模型局限在“完全理性”的分析框架中,忽视了对微观个体实际决策行为的分析。
Kahneman,Slovic和Tversky(2000)这样描述了人们的决策过程:“在有风险和无风险两种情况下,我们对影响决策的认知因素和心理因素进行讨论。
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的区别.

行学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异同二者的联系:1952 年, 马柯维茨发表了“政券投资组合选择”一文,被视为现代金融学的开端。
在其后的25 年中,现代金融学得到了迅速发展, 产生了一系列像夏普林特纳) 布莱克( Shape, Linter and Black) 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APM) , 米勒( Miller) 和莫迪利安(Modigliani) 的套利定价理论, 以及布莱克)(Black, Schoels andMerto) 的期权定价模型(OPT) 等著名的理论模型, 基本上形成了现代金融学的理论框架。
现代金融理论通过理性原则对金融市场的行为作了理想化的假设, 加上严密的数学推理与表达, 为金融决策提供了逻辑简明、高度提炼的公式指导。
然而, 随着金融市场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能用标准融理论解释的异常现象, 模型缺乏实证支持并且与现行为及其心里依据。
此外,实经济生活相悖离,使得现代金融学理论上的日趋完美和实践指导上苍白无力的矛盾突现出来。
由此,促成了行为金融理论的产生。
最早将心理学引入金融研究中的是美国奥兰多商业大学的布鲁尔( O1K1Burrell)发表了/ 一种可用于投资研究的实验方法0 一文, 文章认为有必要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理论。
随后, 1967 年奥兰多大学的又一金融学教授伯曼(W1Scott Bau-man) 发表了/ 科学投资分析: 科学还是幻想?0。
他们通过将定量投资模型与行为科学的分析方法结合起来, 开辟了极具研究价值的新的金融学术领域。
具有行为金融领域里程碑意义的第一篇学术论文是1972 年斯拉维奇(Slo ic) 发表的/ 人类决策的心理学研究0 。
随着由普林斯顿大学的丹尼尔#坎内曼( Dainiel Kahneman) 教授和斯坦福大学的阿莫斯#特维尔斯基(Amos T ersky) 教授所创立的/ 期望理论0的发展, 以及20 世纪70 年代至80 年代中期会计理莫顿论研究者在心里活动对财务决策的影响上所作的广泛研究, 为行为金融学提供了借鉴, 行为金融学于20 世纪80 年代真正兴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
经典金融学与行为金融的对比
经济基地1201 李宗霖2120122140
现代经典金融学与行为金融的对比
经济基地1201 李宗霖2120122140
现代经典金融学与行为金融是目前金融研究的两大领域,经典金融学用一般均衡分析和无套利分析演绎现利出一套严谨的金融学理论。
由于现实中人们的实际决策行为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有着较大差异,现代经典金融学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
行为金融学以心理学对人们实际决策行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从行为学的角度进行金融研究,逐渐成为金融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从研究方法上看,为金融学与现代经典金融学类似,在某种假设的基础上建立模型,对金融市场的现象做出的解释。
由于人们的实际决策行为具有强烈的状态依赖,为金融学在不同的状态下对人们的决策行为做出不同的假设和解释是合理的,但是行为金融学建立一个像经典金融学那样的统一框架是相对困难的。
两者最大的差异在于基本假设上的不同
现代经典金融学:理性经济人假定;市场有效性假说
理性经济人假定是西方经济学家在做经济分析时关于人类经济行为的一个基本假定,意思是作为经济决策的主体都充满理性的,即所追求的目标都是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具体说就是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要素所有者追求收入最大化;投资者追求收益最大化。
市场有效性假说认为,在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中,不存在不对称信息与市场摩擦,影响未来平均收益的只是投资风险的不同。
在20世纪60年代有大量研究工作者对市场有效性假说进行了检验,Fama(1973)通过对美国证券市场的实证检验,认为有效市场假说是成立的,但是很多研究人员发现了在市场中,存在着许多市场有效性假说或者CAPM 模型解释不了的异常现象。
行为金融学:期望理;后悔理论
期望理论是行为金融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Kahneman和Tversky(1979)通过实验对比发现,大多数投资者并非是标准金融投资者而是行为投资者,他们的行为不总是理性的,也并不总是风险回避的。
期望理论认为投资者对收益的效用函数是凹函数,而对损失的效用函数是凸函数,表现为投资者在投资帐面值损失时更加厌恶风险,而在投资帐面值盈利时,随着收益的增加,其满足程度速度减缓。
期望理论成为行为金融研究中的代表学说,利用期望理论解释了不少金融市场中的异常现象:如阿莱悖论、股价溢价之迷(equity premium puzzle)以及期权微笑(option smile)等,然而由于Kahneman和Tversky在期望理论中并没有给出如何确定价值函数的关键——参考点以及价值函数的具体形式,在理论上存在很大缺陷,从而极大阻碍了期望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后悔理论,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常出现后悔的心理状态。
在大牛市背景下,没有及时介入自己看好的股票会后悔,过早卖出获利的股票也会后悔;在熊市(bear market)背景下,没能及时止损出局会后悔,获点小利没能兑现,然后又被套牢也会后悔;在平衡市场中,自己持有的股票不涨不跌,别人推荐的股票上涨,自己会因为没有听从别人的劝告而及时换股后悔。
两者各自存在的不足
经典金融学
自20世纪50年代Arrow-Debreu的一般均衡理论和Markowitz的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开始,20世纪60年代Sharpe和Lintner建立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Ross提出了套利定价理论。
到了20世纪70年代,Fama对有效市场假说进行了正式表述,Black、Scholes和Merton建立了期权定价模型,至此,经典金融学理论才真正成为一门学科,它不仅形成了以契约为基础的金融经济学,而且在公司和各种金融中介的金融活动、金融市场的价格运动、市场微观结构、金融系统的演变及金融监管等诸多方面都有专门的理论,从而构成了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体系。
随着金融产品的日益多样化和金融的不断复杂化,学者们逐步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金融理论仅考虑了定价、套利、均衡、合同等问题具有一定局限性,比如有效市场假说的核心是完美套利,但现实世界中套利是有限的,这就预示着作为其理论基础的完全资本市场假定缺乏预见力;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代理理论模型等虽然比较精致,但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持;以现值为基础的证券估价模型缺乏理论意义,扩展到不确定条件和多个时期也是如此;当事人的风险偏好假定不现实,越来越多的实验经济学研究结果证明了这一点;股权溢价之谜、市场效率异常得不到合理解释等。
行为金融学
第一,需要建立新的基本理论框架。
行为金融学的展望理论迄今还未成为一个统一的理论基础,还未成为一个公理化标准。
不同的研究者往往依据特定的心理假设,建立自己的模型和理论。
这使得行为金融学的不同研究者无法在公理化标准下进行讨论,从而限制了行为金融学的科学化。
一门学科若想建立完整的体系,不仅要有“破”而且要有“立”。
第二,需建立统一独特有严密逻辑的分析范式。
对于一个现象在一个学科内出现了多种完全不同的解释,到底哪种心理因素占主导地位,各影响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传导机制如何,依然没有好的解释,这说明对行为人的假设没有建立一个规范化和公理化标准,学科基础理论并不牢靠,也说明行为金融学还没有建立一个具有严密内在逻辑的分析框架。
第三,需要建立新的基于行为的核心模型。
行为金融学尽管取得较快的发展,但却由于缺乏基于其基本理论框架的核心资产定价模型,故无法对现代金融学的核心基础进行颠复。
例如,在对市场是否有效的争论中,现代金融学因其严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资产定价理论的不断发展,在争论中并没有处于下风。
第四,需要确立明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呢?是解释在金融市场中人的实际行为的学科,或是对异象进行解释的学科,还是解释金融市场现象的学科,这个问题还需要深入探讨,以使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能够有明确的主线。
只有这样,学科才能得以迅速的发展,有较大的创新。
第五,需要有明确的研究主线和独特的知识点
行为金融学已经形成部分独特的知识点,如展望理论、有限套利理论、噪音交易者理论、反馈理论、人在决策中的各种信念和心理、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等,但是这些知识点如何通过研究主线将其联系起来,进行合理安排,达到逻辑严谨、条理清晰的目的,仍然是值得探讨的。
一些行为金融理论研究者认为将行为金融理论与现代金融理论完全对立起来并不恰当。
将二者结合起来,对现代金融理论进行完善,正成为这些研究者的研究方向。